物业活动方案 导航

宁波中学培育实验班办学模式实施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5-17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科教兴国,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进入新世纪又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后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21号)中提出“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可与高等学校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为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六十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中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高中阶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他不仅关系到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建设。

  波宁中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一直秉承“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学术主张,一直致力于探索普通高中创新教育模式的思考和探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时就开始就创办浙大实验班,从而迈出了创新教育道路上的坚实一步。浙大实验班是波宁中学和浙江大学进行联合办学的一种全新模式,是浙江省首个理科创新教育实验班,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经省教育厅批准,享受两项待遇,一是免会考,二是经浙大测试可于高二提前进入竺可桢学院。后因地方招生体制调整,1992年开始,波宁中学理科实验班取代浙大实验班,并被作为学校的一项办学特色和教育品牌加以打造,实验班中不仅集中了在全国数学和物理竞赛中有突出表现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同时也配备了业务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并提供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统一要求和个性特长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着力探索创新教育规律,努力使其成为学校培养理科资优学生的有效途径。通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理科实验班的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办学成果显著,理科实验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在全国、省市学科竞赛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高考重点升学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成绩和经验的积累为波宁中学在这一阶段进一步开办理科创新班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0**年,宁波市教育局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探索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出了普通高中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实验项目,而波宁中学被批准为宁波市首批实验学校,并按照宁波市教育局的计划于20**年招生了35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首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于20**年招生了30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第二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始了基于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办学模式实践研究,专门组织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和科研处负责实施的波宁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实践研究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探索创新素养培育的课程设置与培养途经,以形成具有波宁中学特色的创新素养培育模式。

  一、项目目标

  根据创新人才的特征,我们认为创新素养由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三个部分构成。具体而言,创新意识就是在学习和认知活动中对认识对象所产生的一种怀疑的态度和改善的欲望,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奇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等;创新能力是基于基础知识的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如洞察力、专注力、质疑力、想象与直觉能力、批判力、动手实践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开放思维和灵感等;创新品质是一般思维活动中所逐渐形成并呈现出的的创新精神面貌,创新品格包括自信心、冒险精神、抗逆意志、独立精神、判断精神、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基于这一认识,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我们确定了我校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3个中心概念、4个学习领域。3个中心概念是:兴趣与好奇心,思考与想象力,直觉与洞察力;4个学习领域是:基本素养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和领袖领导课程。

  我校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培养目标是:

  1、培养学生有自觉的责任意识、使命感、担当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养成学生的教养、诚信、执着等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具有全面、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知识的构成,兴趣与潜能的匹配,提升学生特长学科内的研究能力。使之能成为全面发展与理科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在理科学科领域内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在理科学习考试、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大学后,与同年级大学生相比,在数理化学习方面有明显优势,各方面脱颖而出。

  3、培养学生具有强健体魄,使其养成终身健身的意识,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通过实施该项目,由此衍生至我校的整体育人模式建设:

  1、探索一种以点带面的创新素养培肓模式。

  在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探索创新素养培肓选修课程的走班制教学,以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与学校理科实验班为龙头,以点带面推动全校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肓。整合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探索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导师负责学生人生发展和课题研究,一方面负责学生在思想和心理等领域的教育,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在3年内完成2-3个研究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激发兴趣、培育创新素养,获得创新体验。

  2、初步形成以点带面的创新素养培肓课程体系。

  全面素质教育和个性潜能发展相结合,学科知识培养和课题研究能力相结合,增加课程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加大课程校本化力度,增加课程选修量,增加动手、实验和研究要求,加强综合实验课程的开发,建设一批适合创新素养培肓的课程资源。

  在确保浙江省必修课程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必修,尽可能多的开设校本课程,同时整合开发一批新的校本课程,以基本素养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和领袖领导课程等学习领域为主,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宁中创新素养培肓课程体系。

  二、创新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

  近年来,学校在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已初步建立了具有宁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在梳理和反思学校已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的规定性要求,学校初步设计课程框架,并根据课程框架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4个学习领域是:基本素养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和领袖领导课程。

  (一)基本素养课程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科技视野,培养学生规划与选择能力。

  在学校原有必修、选修课基础上,目前先行开设了《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研究》苏许辉、《高中物理基础问题分析》李建明陈波、《材料与化学》孙姝萌、《人体中的化学》芦岳锋、《化学思维训练》陈旭霞、《图式表征方法简介》芦岳锋、《数学文化》包勇雷、《生物与环境科学》吴琪、《现代生物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王科慧、《生物进化历程》徐江平,并进一步开发了:

  1、《典范英语》课程。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英语素质教育实验》(课题批准号DHA070148)资源,由李惠荣老师组织英语老师实施,强调“有趣,有益,有理”。

  2、《高中职业规划与指导》课程。课程内容设计了职业规划中重要的三个方面: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人职匹配;课程不仅包含大量的职业信息,告诉同学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资源,而且还从心理训练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和个性特征,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要会思考,能参与练习,并积极体验和实践。由徐儿老师组织实施。

  3、《身边的环境科学》课程(科技创新活动月)。从身边的科技开始拓宽学生科技视野,具体地了解学科知识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和运用、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阶段 “科技改变生活和环境”为主题的讲座:《宁波东部新城及综合管沟工程》主讲:潘伯林( 宁波东部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主讲:马家双(宁波市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办公室副主任 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垃圾焚烧处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实践》主讲:崔德斌(宁波枫林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宁波城市中的桥梁设计》主讲:虞险峰(宁波城建设计研究院市政综合二所所长 高级工程师),《理科知识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主讲:张莺(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新周污水处理厂生产技术科副科长 研究生 助理工程师);第二阶段 “科技改变生活和环境”实地参观,参观宁波市环保推广基地、枫林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处理基地、东部新城综合管沟建设工程。由教务处林晓萍老师组织实施。

  (二)创新实验课程

  在学校基础性实验室基础上,又建成数字综合实验室、数字显微实验室和数字地理实验室等拓展性实验室,为学生探究和创新提供更好平台;已开设了实验数学《用几何画板探究数学》王洁陈荣、《探究性物理实验》李建明朱俊杰陈波宋贤、《创意物理DIY》史再、《化学微型实验初探》钟军辉、《化学定量分析研究》钟军辉,目前正在开发两个专项研究性实验室课程:

  1、基于平台的软件开发实验课程。整合童丹娜和沈科进老师的课程。

  2、应用固体化学实验室课程。由宁波大学郑岳青教授领衔,宁大博士生和宁中老师共同开发实施。旨在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兴趣,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方法的能力,让学生接触到固化材料的前沿,进入动手实验的新领域,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

  (三)大学先修课程

  普通高中承担着大学预备教育职责,为给创新实验班学生和部分其它优质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让学生有接触最新学科前沿、敢于挑战学术难度、明确学术发展方向的选择机会,我们借助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年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IA100062)《西南联大教育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的课题资源,先行从数学学科开始,已经组织开发实施了两门大学先修课程:

  1、《中学数学建模》课程。20**年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立项课题(编号110102)。立足教材,积累适合高中的数学建模案例;立足案例,总结数学建模教学的模式;立足学校,形成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课程体系。邀请宁波大学罗文昌副教授指导,对接宁波大学数学建模,学研一体评价。由熊丰羽老师组织开发、实施。

  2、《线性代数初步》课程,由王国梁、周 瑜老师组织开发、实施。

  (四)领袖领导课程

  《中学生领导力》课程。该项目依托中国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主持的《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资源,整合学校的社团课程。《中学生领导力》课程以开发同学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坚持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评价的原则,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要认可并学会自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要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组织和管理团队,学会在团队中成长和发展;课程采用真实的“项目学习”的方式。由翁伟彬老师组织开发、实施。

  三、项目的推进与实施

  坚持“在确保浙江省必修课程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必修,切实加强选修,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原则,由教务处和科研处组织实施。

  1、设置教学对比班级。

  设置20**级、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学校传统的理科实验班进行对比教学,以期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整合课程课时。

  在理科创新实验班课时中整合原来地方课程(每周一节)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二节),确定每周一第八节,周二第八节,周三第七、八节,每周共四节课进行选课走班的拓展性课程教学。(20**学年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理科实验对比班,在每周三下午半天进行走班选修课教学;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理科实验对比班,在每周五下午半天进行走班选修课教学。)

  3、开设创新课程。

  20**级在一学年期内共提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综合课程等领域的33门拓展性课程和12门研究性课程供学生选择。(20**级已初步形成了理科创新实验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课程图谱。20**级在一学期内提供9门拓展性课程和9门研究性课程供学生选择。)

  4、规范选课授课程序。

  期初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综合课程等领域的备课组提供可选的拓展性课程,每门课程要求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学案、课程评价(包括试卷测评和问卷测评)。其后教务处将课程简介下发给学生,供其自主选课参考;然后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确定开设的课程门数,再给予极少数需要调整选课的学生二次选课的机会;最终确定创新课程门数、选课人数、授课教师、授课地点、授课次数等。

  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理科实验对比班,根据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情况,确定22门拓展性课程和12门研究性课程进行走班教学,并成立十一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小组。20**级确定9门拓展性课程和9门研究性课程进行走班教学,并成立7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小组。

  四、项目的资源与保障

  1、政策支持

  20**年,宁波市教育局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探索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出了普通高中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实验项目,而波宁中学被批准为宁波市首批实验学校,并按照宁波市教育局的计划于20**年招生了35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首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于20**年招生了30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第二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

  2、办班资源

  波宁中学自1992年创办浙大理科实验班以来,一直坚持到现在,理科实验班已是波宁中学一大品牌,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理科实验班办学经验。

  高教园区的大学图书馆、实验室资源和丰富的师资与课程资源。

  3、组织保障

  成立校长为组长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班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实验班的方向把握,政策研究,组织领导实施工作。成立科研副校长为组长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科研攻关小组,担负实验班的理论与思想研究,操作实施策略研究,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研究,课程开发与评价制度研究等,从学理层面保证实验班的科学运转。

  成立财务副校长为组长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资源保障小组。配置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房和微格教室,为创新素养培育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

  4、师资保障

  师资结构。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团队战斗力强。校级管理班子理科特色优势明显,理科专家占80%。学校各学科教师优势互补,均有在国内较有影响的专家型教师。

  管理团队。我校管理团队专业搭配合理,学术特长互补,团结协作,为领导好实验班的研究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5、子课题或基地支持

  《典范英语》课程,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英语素质教育实验》(课题批准号DHA070148)基地资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年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IA100062)《西南联大教育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基地资源。

  中国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主持的《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基地资源。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20**年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立项课题(编号110102)。

  《应用固体化学实验室课程》筹备申报课题。

  6、研究经费

  课题研究经费由市教育局每年200万的内涵发展专项经费支持。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中学贯彻落实规范办学行为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山东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精神,规范办学行为,我校成立了专门领导组织,zz校长任组长,zz副校长任副组长,三个年级主任任成员,并积极行动起来,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培训,对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行为逐一检查落实。
  一、学习、落实文件精神
  崔校长专门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领学相关文件,强调其重要性,并让教师谈感受和认识,中层领导写成书面材料。
  二、排查教育教学工作环节
  1、学校考评质检组、年级组统一落实课程的安排与开设,尤其是关注信息技术、艺体课和综合实践课。
  2、将聊城市教育局制定的作息时间表与我校实际相结合,制定出杜口朗中学作息时间表,课间休息由十分钟加长为十五分钟,因为教学楼离厕所较远,但没有加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并将此作息表在学校门口醒目处张贴。
  3、规范学生家庭作业。学生的作业以探究、实践、体验、思考为主要内容。年级主任、学科主任、任课教师协调管理,每周及时根据学生反馈调整内容。作业量严格执行省规范办学规定。
  4、规范教师双休日和假期行为。健全教师考核制度,不允许利用学校资源等进行补课等行为,对双休日及假期违规进行家教的教师不再予以聘任。
  5、规范考试管理
  贯彻执行省管理规定,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考试活动,不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或奖惩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按省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评价学生。
  6、规范教辅管理和收费
  执行上级教辅管理和使用方案,学校不征订任何教辅材料,只选用国家和省规定的教学书目,学校不乱收费,也不允许任何教师乱收费或变相收费,发现一人,处理一人。
  三、加强领导,督促落实,建立规范办学的长效机制
  杜口朗中学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践行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省、市、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范办学行为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没有出现任何违规办学行为。我们将一如既往,狠抓落实,真正领会规范办学的精神实质,让学生学习得愉快,成长得幸福,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杜口朗中学
  20**年3月15日

篇3:中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宁市委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四大工程的意见》(宁办发〔20**〕99号)、宣城市教体局《关于在全市教体系统深入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方案》(教基〔20**〕65号)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基础工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远大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弘扬践行国宁“翠竹”精神,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组织有力和教学相长相衔接,针对我校师生特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激励广大师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努力方向,为国宁教育新篇章的发展不懈奋斗。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紧紧围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根本目标,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切入点,以传播、结合、融入为基本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在价值内涵上认知,在思想感情上认同,在学习生活中践行,使之融入到广大师生的思想意识之中,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三、工作任务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日常学习宣传。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标语横幅等形式宣传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坚持每周一举行全体师生员工参加的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国旗下讲话”,要充分利用早读、晨会以及朗诵、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的方方面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打下坚实思想和舆论基础。(责任处室:党委办、校办室、德育处、团委)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创新中学德育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班会课教学及团队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学校课堂教学。要结合学科渗透和校本课程开发,着力在政治、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国家课程以及地方与学校课程中,积极探求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点。(责任处室:教导处)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相结合,滋养中学生心灵,陶冶道德情操。

  1、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经典诵读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晨间诵读,开设诵读课,开展节日诵读,举办诵读比赛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使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浸润,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推进中华古诗词进校园、进课堂、进活动,引导中学生诵读古诗词,举办中华古诗词欣赏讲座,了解古诗词格律,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责任处室:教导处)

  2、扎实抓好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保每周一节书法课,每天10分钟书法练习,开设书法讲座,组织书法家进学校,指导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利用宣传栏、教室走廊充分展示学生书法习作,定期举办师生书法现场比赛和书法教育成果展。(责任处室:教导处)

  3、强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开展“美德青年”评选表彰活动。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开展“友善”教育。依托校园网、广播站开设“友善从我做起”栏目,组织学生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友善新青年”签名寄语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养成文明友善、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优良品质。二是开展“孝敬”教育。通过进行“感恩父母”国旗下讲话,举办“我为父母撑起一片天”主题班队会,开展与父母同写亲情日记,开展“我帮家长做家务、人人争当小孝星”活动,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享受感恩。在全市开展“家风家规”征集活动,传播经典家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治家传统。三是开展“诚信”教育。积极聘请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为学校德育导师,通过主题报告、文化讲座等形式,引导广大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价值和意义。开展“诚信承诺书”签名活动,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四是开展“节俭”教育。通过“我为节俭献计策”、“光盘行动” 帮助学生形成“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正确理念,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你我同行”为主题的节粮、节水、节电、节约财物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责任处室:德育处、团委、总务处)

  (四)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德育实践活动。要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为桥梁,广泛深入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抓住开学第一课、入团、成人宣誓、毕业典礼等有利时机,积极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利用每年的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学习雷锋争做美德青年”、 “纪念革命传统歌咏活动”、“向国旗敬礼”等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凝聚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释放梦想正能量。依托校级和班级道德讲堂,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进校园”活动。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学生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教育。(责任处室:党委办、德育处、团委)

  2、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博物馆、档案馆等场所,深入开展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缅怀先烈、追古溯今。要利用现有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各类校内外活动场所,科学设计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劳动辛苦,树立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的观念开展各种体验和调查活动,实现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开展学雷锋“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成立“手拉手互助小组”,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困难家庭学生、残疾人送关爱、送文化、送娱乐。开展“环保小分队”清扫进社区、“社会小义工”体验在岗位等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责任处室:德育处、团委)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好学校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其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利用国际禁毒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提高学生知法、学法、用法水平。(责任处室:德育处、团委、总务处)

  (五)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校园文化建设。要着力建设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校园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个字”有机融入学校的校风校训、规章制度和校园环境建设中,加强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学生社团管理,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鼓励开展有特色、有创意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文明校园、书香校园评比,适时举办全校班级文化创意评选展示活动。(责任处室:校办室、总务处、德育处)

  (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家庭教育。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家长论坛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开展学校素质教育开放日、开放周活动,教师家访、晒家风等活动,深化“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千家万户,促进先进、文明、健康的家庭文化建设。(责任处室:德育处、团委)

  (七)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师德建设。要全面开展“我为教师职业添光彩”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大力提倡和弘扬“敬业爱生、无私奉献、乐教乐学、为人师表”四种精神,通过学术讲座、演讲比赛、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使广大教师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责任处室:党委办、教导处)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职前培养、职业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贯穿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各方面。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实施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师德一票否决制。开展各类评先评优表彰活动,大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责任处室:党委办、教导处)

  四、工作措施

  (一) 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学校成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德育工作》活动领导组,加强对此项活动的领导。

  活动领导组组成如下:

  组 长:zz

  副组长:zz zz zz

  成 员: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此活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宁中学党委办公室。

  (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做到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力推进。

  (三)结合实际,突出实效。要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要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师生的参与面,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之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成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抓手。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各级教育网站等,加大宣传力度,展示活动成果,同时做好活动材料(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的整理归档工作。

篇4: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培育方案

  家孔巷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培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礼仪等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有关校纪校规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组织机构:

  成立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z

  【学校全面工作】:zz

  【教学精细管理】:组长:z

  组员:教导处、教科室

  【师生行为规范】:z

  组员: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

  【环境安全卫生】:z

  组员:总务处、保安后勤

  三、具体措施:

  1.氛围营造:(负责人:zz)

  利用集体晨会、晨会、班队会向学生宣传并学习养成教育要求。把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礼仪习惯抓实、抓细。

  利用学校网站、板报、橱窗、电子屏等宣传阵地,营造让一草一木说话,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说话的良好育人环境。

  具体安排:

  2.习惯训练

  (1)“礼仪习惯”观察点及训练要点

  观察内容行为要求观察点负责人 督查人

  社会交往

  1、学校来客人时主动问好,并为客人引路;

  2、不随便打断老师讲话,声音适度,举止大方,眼睛凝视对方,认真聆听。

  主动问候,会用礼貌用语

  各班主任

  德育处

  热情为客人指路

  交往中的眼神与举止

  课间活动

  1.出入教室不拥挤。

  2.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游戏、踢球。

  3.活动时讲秩序,活动地点不妨碍其他同学活动。

  4.游戏时自觉遵守规则,能谦让小同学。

  出入教室不拥挤。

  各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值日教师

  校长室、德育处

  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

  活动时讲秩序,活动地点不妨碍其他同学活动。

  游戏时自觉遵守规则,学会谦让。

  (2)“生活习惯”观察点及训练要求

  观察内容 行为要求 观察点 负责人 督查人

  生活习惯

  生活自理:

  1、用餐食时声音不要太响;不高声交谈。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整理。

  保健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以及用眼卫生,坚持做眼保健操。

  就餐

  各班主任及课任教师

  总务处

  整理桌椅抽屉

  物品归位

  眼保健操

  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

  (3)“学习习惯”观察点及训练要求

  观察内容 行为要求 观察点 负责人 督查人

  学习习惯

  准备好课本、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

  1、教师:

  ①提前候课;

  ②铃声前做好上课准备。

  2.学生:

  ①安静候课;

  ②下课后准备下节课用品。

  课任教师

  教导处

  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课堂听讲

  上课前15分钟,后10分钟听讲专注情况

  主动发言、口齿清楚、声音适度

  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倾听教师集中讲解或教学反馈以及同学发言的习惯

  读写姿势正确。

  读写姿势

  坐姿适宜

  正确读书姿势

  正确书写姿势

  教师的指导和矫正

  书写规范、工整,作业正确率高。

  批改认真、及时,符号统一、规范;及时追踪学生错题。

  学生作业

  1、作业书写格式统一、笔色一致、整洁美观。

  2、作业正确率高。

  教师批改

  1、及时:及时批改、及时反馈。

  2、追踪:及时追踪学生错题订正。

  3、规范:符号统一规范;有批改时间。

  3.后勤保障组:(负责人:z)

  校园环境做到净化、绿化、美化,教室及保洁区整洁。

  4.每周负责部门进行督查反馈,并督促整改到位。

  5.具体要求

  (1)制定养成教育序时进度。每周召开教师会,让老师了解本周养成教育的检查重点。用文字、照片反馈上周各班的养成教育情况,表扬优秀班级,指出不足之处。(负责人: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

  (2)每周用广播1-2次对全校学生进行集中教育,提出本周养成教育具体重点,要求学生熟记。然后对学生反馈上周各班的养成教育情况。(负责人:德育处)

  (3)每周晨会课由班主任老师进行班级教育,指出本班养成教育优点和不足之处。(负责人:各班主任)

  (4)每周三、周四、周五由德育处依照本周教育重点进行全天候专项检查,检查方法:拍照、现场教育,优缺点及时用短信反馈给各班主任。

  (负责人:周三:z 周四:z 周五:z)

  四、主要做法

  (一)发挥课堂优势,进行“知”的教育。

  1.对培养的生活习惯重点进行梳理,将习惯用具体要求的形式规定下来。组织学生对要求进行学习、熟记,大队处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抽查或抽考;

  2.各班制定班级习惯培养的具体方案,方案中将本学期每周的班会主题及内容进行规划,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段,开展习惯培养的宣传教育。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

  (二)丰富班级活动,突出“情”的培养。

  1.体验式:体验式训练,强调的是“先行后知”,是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训练方式。

  2.实践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落实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

  1.学生每周对照习惯培养内容和具体表现,发现自己的进步并进行自我激励,同时也要寻找不足及时修正。

  2.推行红领巾校园志愿者,大队部将在中、高年级各班划分管理区域,各班每天安排3至5名“校园督查”在指定岗位督促检查指导学生,管理学生文明言行、清洁卫生、安全活动;大队部组织“校园巡查员”,对劝导员进行巡岗检查。

  (四)家校共同协作,落实“行”的要求。

  1.继续班级争创常规流动红旗的活动,我们对班级的卫生清洁等常规进行即时评价、即时反馈,以每周流动红旗的形式鼓励学生。每周公布班级,学期或学年将各班获得的情况与评选文明班级挂勾。

  2.每天公布班级常规检查记录,每周进行常规流动红旗的评比。班级开展行为规范之星、洒扫应对之星、文明餐桌之星、“十好队员”等评选,每周各班对一周学生行为规范情况进行总结,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班级之星。

  3.通过家长会、家访、网上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生活习惯情况,引导家长对学生生活习惯培养的关注,同时班主任还要及时将教育重点和具体要求告知家长,以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保证习惯培养的效果和延续性。

  五、序时进度安排

  时间 养成教育重点 具体要求 检查反馈 责任部门

  4.22~4.30

  礼仪教育

  1.学校来客人时主动问好,并为客人引路;

  2.不随便打断老师讲话,声音适度,举止大方,眼睛凝视对方,认真聆听。

  3.出入教室不拥挤。

  4.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游戏、踢球。

  5.活动时讲秩序,活动地点不妨碍其他同学活动。

  6.游戏时自觉遵守规则,能谦让小同学。

  1.抽查学生是否能主动问候,会用礼貌用语。

  2.观察学生出入教室,上下楼梯是否能做到不拥挤,靠右行。

  3.检查各班的课间活动能否文明有序。

  每天大课间活动时进行反馈。

  4.评选“洒扫应对之星”。

  德育处

  5.6-5.10

  生活习惯

  生活自理:

  1.用餐食时声音不要太响;不高声交谈。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整理。

  保健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以及用眼卫生,坚持做眼保健操。

  1.值日生检查各班眼保健操。中午进班看就餐情况。

  2.德育处对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抽查,检查各班的物品摆放,学生的书包、桌椅是否整齐。

  3.评选“文明餐桌”之星。

  总务处

  5.13-5.18

  学习习惯

  1.准备好课本、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

  2.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3.读写姿势正确。书写规范、工整,作业正确率高。

  4.批改认真、及时,符号统一、规范;及时追踪学生错题。

  1.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

  2.检查学生的作业本。

  3.随机进课堂观测学生听课的情况。

  4.评选“学习习惯之星”

  教导处

  备注:责任部门牵头,其他各部门配合开展一系列的检查及反馈,每天对前一天的检查情况在广播上进行通报,一周对各班的礼仪、生活、学习方面进行总结,表扬好的一面,点出不足之处,并要求班级整改。在下周将重点关注各班存在的问题是否改正。

篇5:二中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方案

  滩八二中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方案

  全县中学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我校立即向全校教职工传达会议精神,分解落实工作措施,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明确目标,制定有效措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紧紧围绕本次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调整了教学过程目标。本学年度,我校综合考核力争进入前10名,(20**年综合考核第14名),各学科在今年基础上必须提升2个名次。为此,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结合县局考核机制,将过程考核变为教务处管理下的年级组责任制考评,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加大业务专业理论的学习,积极推进课改活动。组内同学科教师积极交流,抓实过关检测等各个教学环节。

  3、强化课前2分钟学习及准备措施,着力提高课堂效益,实行课堂教学一票否决制。

  4、加大对薄弱学科的指导,努力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5、对全体初三教师设立满勤奖惩考核,加大对教师的办公时间的检查力度,努力提高办公效率。

  6、将教务处、教科室以及各年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其中流生及低分率作为惩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胆尝试教学改革,为提升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县教学工作会议结束后,我们遵循初中教学规律,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一年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摸索出“1、3、5”课堂教学模式:“1”即揭示目标,“3”即检查预习质量,掌握基础知识,分类整理学生自主学习的疑惑,“5”即“情趣导学--自主感知--合作研讨--拓展延伸--巩固提升”。打造切合二中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领导推门听课及其他素质竞赛,实行一票否决权,即课堂教学没有突出导学提纲、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特别是巩固检测,则定为差课。该教师要在年级组或学校大会上作反思。另外,阶段性检测中出现离差较大的,实行黄牌警告。任课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务外还要解剖分析,跟踪推进。

  同时,我们积极倡导校本教研及教学反思。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接受大量新观念,新信息、新知识,激发教师的教学思想活力和教育教学创造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三、正视并努力改进薄弱环节,做好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

  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确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初三的创新意识仍须加强,还须加强年级组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教务处、教科室指导功能。初三的部分学科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初三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在调研分析中,我们看到仍有部分初三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总结上届毕业班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的教训,扎扎实实抓好毕业班的管理工作。全体毕业班教师要以“提高优秀率,降低低分率”为已任,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年级组、备课组要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阶段工作措施,特别是初三教学不能“炒夹生饭”。加强年级管理责任制考核,使整个年级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同时加强学生的主题教育工作,使学生有目标、有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拼搏精神。在抓紧提优与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同时,侧重抓学科间的平衡,提高优秀率和合格率。加强分类辅导,扎实做好拔尖补差工作。

  面对困难,我们绝不退缩。我们将以责任考评为抓手,奖勤罚懒,扎实推进教学改革进程。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力争使20**年中考少些遗憾,初一初二年级扎实打好基础,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尽职尽力。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