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活动方案 导航

走出不平凡围城心理辅导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4-03

  生命如同洋葱;当你剥掉它一层外皮,有时你也会它流泪。

  ------桑德堡

  一、基本资料

  来访学生:小强(化名)

  性别:男

  年龄:17岁

  身份:高二学生

  个案来源:主动求助

  二、主要问题

  1、进入高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尽管他一直在坚持和努力,但成绩一直没有起色,一直处于班级的中下位置。

  2、最近这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似乎也出了问题。自我感觉容易疲倦,比以往更容易生病。

  3、他开始觉得自己无法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状况:学习、身体健康等。他觉得自己正在逐渐失去信心。

  三、背景资料

  1、家庭方面:父母都是工人。父母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与孩子交流少,也不太与外人来往。整个家庭显得有些单调和封闭。

  2、学习方面:小强自小认真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在进入高中前,他的成绩始终名列班级前茅。但进入高中后,他并没能如期地取得理想的成绩。不过他一直坚持着,即使自己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因为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的信念在激励着他。这两年他也就在“希望”和“失望”中来来回回地“跑动”。

  3、人际交往方面:刚进入高中时,能主动与人交往。不过,目前与同学的关系不太好,在班里没有要好的朋友,经常独来独往。

  4、辅导员的观察及了解:他,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一双手交叉叠放在一起,指甲修得整整齐齐。他表达清晰,不过语速较慢。凭直觉他是一个严谨而又敏感的人。从班主任那儿了解到,他自己居住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很整齐。他平时不太爱说话,活动性不强,从不违反纪律。

  四、初步分析与诊断

  初次会谈后,我的初步印象和分析是:

  小强是一个学习努力而成绩却不佳的学生。他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不过,他对当前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清楚。在长期的学习挫折面前,他的信心开始动摇,情绪显得有些压抑,活动性不强。可以说,学习上的失败感与无助感已经影响到了他的生活的其他层面。他不存在思维、情绪和行为上的重大障碍。

  初步处理意见:

  1、建立辅导关系,简单介绍面谈的标准化程序。

  2、需要进一步收集资料和了解情况,再确定辅导目标和方案。

  3、给小强布置了家庭作业。即请他把自己的学习如何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局面做一个简短的回顾,同时,说明自己希望通过辅导获得什么。

  五、辅导过程

  (一)确定辅导目标和方案

  在一个星期的资料收集(主要来源于从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后,结合第2次咨询

  ,我与小强一起确定了辅导目标和初步的辅导方案。

  1、第2次会谈

  一个星期后,小强带来了他的家庭作业。他认为目前的问题源于他的北大之梦。在他的家庭作业中,我读到了一个失落的梦想和一颗徘徊的心灵。

  中考考完,我踌躇满志。那时,觉得天都特别的蓝。我暗暗下定决心,在高中要让学习更上一层楼。暑假的一天,我偶然看到一本书。它主要介绍了考上北大的优秀学生的高考经验和北大的一些情况。当时,我只是想吸收别人的经验才买的。看了书以后,我对北大充满了向往,萌发了要考北大的想法。在这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我对学习无比的重视,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刚开始我的成绩还可以,但渐渐地成绩往下掉。“或许是对高中的学习不适应吧”,那时我安慰自己。我并没有灰心,还是努力地思考着学习上的问题。

  我原来是一个喜欢和别人交流的人。因为在朋友的影响下(他们成绩都特别好),我对我的成绩和前途保持着乐观。(其实,我的学习动力也部分来自于他们。)可惜进入高中后,他们都与我分开了,考进其他很好的学校。在现在的学校里,我再也找不到同道中人了。他们谈论的事情,我觉得无聊,不感兴趣。我没有信心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与他们交上朋友。渐渐地,我的话就越来越少了。我无法融进他们的群体。

  为此,我只有希望通过尝试各种学习方法,提高成绩。但现实总不让人满意。我觉得我的精神渐渐失去了依靠,我的心找不到一个安定的家。我的情绪开始浮躁起来。有一段时间,在给老师的反馈本上,我把许多话都写在上面,每次都写得很长,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北大的力量真是惊人!在我的心中,它越来越沉重,我感觉自己要承受不住了。我开始意识到要给自己减压。但我始终没能恢复到以前良好的状态。渐渐地,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北大惹的祸。我再也没有去“读”那本曾经被我当作圣经来读的书!

  文理分科后,在新的班级我以为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但过去对我的伤害实在太大。我还是没法融入进新的集体。我的整个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我的学习开始没有了动力,我又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我现在认为要读好书,就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增加!但,总有个限度。如果某件事情超过了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就可能对心理造成永久性地伤害。而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会引起生理或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发展。

  我现在寻求的就是如何恢复到正常的心理健康!

  他来辅导的目的是寻求恢复到心理健康!没有提到“学习!”这是小强的辅导目标吗?我觉得需要与他一起探讨。

  于是,我说:“你真不容易,在这么长一段失望甚至痛苦的日子里仍不断努力!我想,如果我面临你现在的处境,我也会感到不好受的。这说明你很坚强。当然,有时候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你一直未能很好地帮助自己,反而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过,你最后能到辅导站来寻求帮助,也是值得赞赏的。你觉得现在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我这样理解,对吗?”

  “我希望我能读得进书,不要那么浮躁。我相信,如果我能摆脱这种情绪,我整个状况就会好起来。可是,我的精神无家可归,这是我后来分析出来的。其实高一开始它就存在了,那时我只是在乎学习,没去注意。但这种情感早已通过细缝流了出来,并越来越大。到后来,我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在堵这个漏洞。当然,我一直还没能清晰地意识到。直到最近这几天,我认为帮不了自己了。毕竟我的情绪被压得太重,这已严重地破坏了我的精神健康。”

  “那么,你的意思是,如果你的成绩提高,你的精神就可以有所归依了?是吗?”

  “以前我会觉得是的。但,现在我发现一个人的情绪对人的学习影响很大。我希望能有个良好的情绪。”小强思索了一会儿,回答了我。

  “这段经历虽然比较痛苦,但也让你发现了人的心灵的一些规律。你觉得是什么让你的情绪这么容易浮躁?学习,还是其他?”

  “刚开始应该是学习,但,后来我一直没有很好地发泄这种情绪,就不只是学习了吧。其实,有时候我真地很想找个人聊聊,他肯定能帮助我摆脱这种情绪。可是,在我的身边真地找不到!”

  2、深入分析

  似乎目前小强面临的问题有学习、人际交往、情绪等等。那么到底先该着手去处理哪

  个问题呢?其实,青少年成长中的各种问题,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问题!作为心理辅导员,我需要帮助他澄清自己的问题。经过两次的面谈,我觉得小强的心理压力过大,有些观念也过于刻板和绝对化。我决定主要采用REBT技术协助小强处理他遇到的问题。

  3、确定辅导目标和初步方案。

  辅导目标:消除心理压力,增强自我肯定,调整自我定位,并能有效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

  各种问题与压力;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和态度。

  辅导方案:主要采用REBT技术协助小强处理他遇到的学习和情绪问题,达成辅导目标。

  (二)挖掘核心的非理性信念,进行更准确的问题定位

  在开始探讨他的具体的理性和非理性观念之前,我认为,首先需要与小强寻找一些关键的重要的信念。这一方面,是帮助小强在观念探索中获得更多的自我理解或对现实更清晰或更准确的知觉;另一方面则期望在这个过程中能找出一条比较理想的线索去理顺这些信念。因此,在第3次和第4次辅导中,我鼓励他多说说自己各方面的经历和想法。譬如,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他对将来人生的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信息。

  小强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看惯了父母的平凡的生活,再加上深受“成功教育”的熏陶,小强在自己的心中早已植下一粒“不平凡”的种子。他梦想长大后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他也一直坚信自己能凭着刻苦学习实现梦想。他在心中已无数遍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我必须一直这样做,因为这是我的梦想。”

  对,就是“我一定要成为不平凡的人”这个信念!我突然觉得可以把小强的许多问题由原来的各个零散的部分拼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

  小强有一些良好的目标和愿望,比如取得优异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在许多时候是他前进的动力。但是,他把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念教条地“神圣化”。他已经非科学地得出了如下一些结论:“我一定要成为不平凡的人,为此,我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我都不能去做,包括与一些平凡的人交往!”“成为不平凡的人,这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我瞧不起那些不这样选择的人!”……在这些堂皇的、刻板的命令指导下,小强把他的那些合理的,通常也是能够实现的目标和准则转化为绝对主义者的“必须”。从而他认定学习最重要,考上北大最重要;其他的都必须绝对地服从它们。因此,他选择刻苦学习,选择结识成绩好的优秀的人;同时也选择忽视自己内心的交往需要,忽视自己的情绪的表达。他太执着于心中的“不平凡”的信念,而忽视甚至瞧不起面前的所有平凡。

  总之,他用不合理的信念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围城”——不能及时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又不能有效利用他人资源帮助自己!

  (三)运用REBT技术,协助他进行认知、情绪、行为方面的调整

  针对小强的具体情况,在后来的几次辅导中,我主要使用以下方法:

  1、从认知层面上考虑:我竭力帮助他领悟正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导致了今天的局面。为此,他需要去界定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重新建构合理的思维方式如“什么是平凡或不平凡”,并养成自己主动对一些信念进行质疑、辩驳的习惯。同时,调整自我定位。

  2、从情绪层面上考虑:我希望帮助他学会及时宣泄自己的情绪,释放心理压力。

  3、从行为层面上考虑:首先鼓励他跟随自己心的方向,主动与同学交往;如果碰到沟通技巧问题,我们一起探讨。其次,我与他一起重新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探讨学习方法。

  (四)整和多方力量,提高辅导实效

  在整个辅导进程中,我还多次与小强的班主任、相关老师联系,建议他向各任课老司咨询学习、寻求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以整和多方力量,提高辅导实效。

  六、效果与反思

  在辅导的这两个多月当中,我分享了小强的苦与乐,悲与欢。我目睹了他在各方面的成长。他已经认识到信念对生活的影响,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原来人的思维这么奇妙。它可以让你充满活力,也可以让你对人生失去信心。所以,判断思维的合理与否,其实要让生活来检验,对吗?”他开始注重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他的脚步也已变得轻松许多。在学习上,他能及时向任课老师和其他同学求助;虽然目前学习成绩进步不太明显,但自我感觉对学习的驾驭能力有所增强,听课和做作业的效率有所提高。

  通过辅导,本案例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反思本案例,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和想法:

  1、辅导的过程正是协助来访者发现阻碍其成长的障碍并且移除障碍的过程。在本案例中,当我陪着来访者逐一地和不合理信念做斗争时,他自己的内部能量就开始起作用了:他主动去和“平凡”的同学交流,他找“平凡人”倾诉,他向“平凡人”请教。

  2、一个人对自身家庭的认知往往成为其信念系统中的重要信念,而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成长。因此,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重视这一点,尤其要关注那些来自贫困或特殊家庭的学生的心理需求。难以想象,一个对自己家庭无法正确认知的人,他会怎样面对这个世界?

  3、人们那些根深蒂固的潜在的不合理信念,往往是人们错误行为的根源。我们应该以此为鉴,引导学生以正面的信念面对生活。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一个小霸王转变-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分析与辅导

  一个“小霸王”的转变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辅导

  温州市平阳县昆阳二小游小央

  温州市平阳县昆阳六小郭远

  【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K,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该生是一个比较帅气高大的孩子,身体健康,酷爱运动。上课容易分心,但是比较聪明,学习成绩良好。家里条件一般,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小K家一共五口人,他在家排行最小,上有两个姐姐,所以父母都很宠爱这个小儿子。

  【行为方面的主要问题】

  该生性格暴躁,遇事冲动,攻击性强。同学之间稍不如意,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而且打起同学来下手很重。每当做错事,老师一旦严厉批评,小K也不怕老师,反而把头一扭,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

  小K出生于农村,足月顺产,从小到大生长发育正常,按时入学。父母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所以从小家里的长辈就都很疼爱这个儿子。他要什么就有什么,百依百顺,两个姐姐也很迁就他。

  刚入学时就表现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俨然是班里的“小霸王”。

  小K不但对待同学自以为是,随心所欲,生气起来连老师也不尊重。有一次,小K在一节常识课上很不认真,和同桌打架,任课老师说他一句,他很不服气的样子。任课老师一生气,就想把他拉出座位,可是小K更是不出去。任课老师抓住他衣服用力一拉,脖子被衣领勒出了一条红红的痕迹,小K就哭了。那天回家就告诉了父母,其父母不但不认为孩子有不对的地方,反而到校找那位任课老师弄伤了他儿子要求赔偿。这一事件之后,其他的老师都很反感小K,认为有这样不讲道理的父母,以后就不用管他了。这样之后,小K的攻击性行为在校没有得到老师的教育和制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其父母不关心他的行为,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由于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所以一旦听到小K成绩考不好,就只知道打孩子,所以小K也比较惧怕父母。

  【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生理因素:该生身体健康,身材比同班同学显得高大,活动能力强。

  心理因素:(1)个性因素:该生性格暴躁,情绪易被激惹,争强好胜、自尊心强。(2)认知因素:周围的人都要以我为中心,听我的话,顺从我的意愿;当无法满足自己要求的时候,认为只要自己主动就能达到自己的要求。

  社会原因:(1)刚入学时,小K的行为没有引起老师的重视。每当小K打人,就是拉到办公室严厉的批评,没有运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办法教育他,后来认为小K是没办法教的就不管他了,以至小K攻击性行为越来越严重。(2)父母不但没有意识到小K在校打架行为的严重性,而且认为自己孩子高大,告诉孩子在校不能让别人欺负,纵容了小K的行为。(3)父母对小K平时粗暴的教育方式,也让小K的攻击性行为有了模仿的榜样。

  【既往健康状况及咨询史】

  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也从未做过心理咨询。

  【分析、评估与咨询方案】

  分析:该生从小在家受到父母的溺爱,提出的要求没有被拒绝过,父母总是会毫无条件地满足他,让他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形成了“每个人都应该顺从我的要求”错误认知。上学之后,小K把在家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带到学校,认为同学和老师也应该以他为中心。当同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时,就感觉无法接受,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运用攻击性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由于老师和家长并没有重视孩子的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了该生在班组里霸道的习性。

  评估:该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导致了该生个性心理偏执和认知错误,这种障碍和错误引发了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属于不良行为习惯问题。

  咨询方案:

  1、短期目标:帮助该生认识到自己攻击性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意识到改变这种不良行为的重要性;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学会和同学之间友好的相处。

  2、长期目标:在短期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调整,引导他合理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的事,增强该生社会和生活的适应能力。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结合学生属于“被动辅导”的情况,建立以下辅导方案:

  (1)对案主的辅导

  ①第一阶段:使用积极关注,建立良好关系

  ②第二阶段:找出不合理信念,调整认知

  ③第三阶段:建立新的认知和情感

  ④第四阶段:利用催眠中的“抽离观想法”,帮助他自己找到改正的方法。

  (2)与案主老师、父母及有关同学的沟通

  ①与班级老师的沟通。

  ②与案主父母的沟通。

  ③与案主同班同学的沟通。

  【咨询过程及分析】

  (一)对案主的辅导

  1、第一阶段:使用积极关注,建立良好关系

  第一次面谈:

  心理辅导是否起作用,和案主是否有改变的决心和动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案主本身想改变,那么就会积极配合老师的辅导,认真去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辅导的效果也会更明显。所以在第一次面谈中,我并没有立即指出小K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让他马上改正自己的缺点。而是用萨堤尔人际沟通技术,从小K最喜欢的绘画谈起,我们的交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渐渐地我们的谈话内容从绘画转到了学习、同学交往等方面。小K很能表达自己的想法,面谈过程主要是他自述,对此,我给予积极的关注和理解,我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约好了下次面谈的时间。这样充分肯定他的优点,拉近了我和他之间的距离,使他对我产生愉悦感和信任感。

  根据小K争强好、自尊心强、活动能力强等特点,我告诉小K,班级里要竞选班干部,老师决定推选你当副班长,不过要同学投票决定。小K听我说推选他当副班长,刚开始十分高兴,可听说要同学投票决定,就低声地说,“同学肯定不选我的。”“为什么这么没信心呢?”我假装迷惑不解。小K说:“因为我平时喜欢打人,他们都不喜欢我的。”我暗自庆幸,原来该生已经意识到自己打人行为的后果。于是,我告诉小K:“只要你下决心改掉打人的行为,同学一定会选你。”小K听后,很激动,表示自己一定会改正。第一次面谈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让小K意识到自己行为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竞选班长激发小K改变自己打架行为的决心。

  第一次面谈后,我就和全班同学商量好,如果小K在竞选副班长时,说自己一定改正自己打人的行为,我们就先相信他,选他为副班长,一起帮助他改正打架的坏习惯。在竞选那天,小K被选为了副班长。

  从小K的谈话中,我肯定了原来的分析:小K的生活环境给了他一种错误的认知——“我是最大的,别人都要顺从我的意愿”,这属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中的非理性认知。

  2、第二阶段:找出不合理信念,调整认知

  第二次面谈:

  首先,使用ABCDE模型进行分析,帮助小K认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明确这种不合理信念是影响心情及人际关系的原因:

  辅:“你经常发脾气?”

  生:“我也不想发脾气。”

  辅:“怎么会这样?”

  生:“他们不顺从我。”

  辅:“哪些人?”

  生:“同学,他们在背后说我。”

  辅:“因为不顺从你,你就想对他们发脾气?”

  “……”

  辅:“你觉得你是最大的,他们应该都听你的话,是吗?”

  “……”

  其次,同非理性认知进行辩论:

  辅:“你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大家都听你的话,都顺从你的意愿,都认为你是最大的?”(利用反问质疑使问题深入)

  辅:“如果有人无法满足你的要求,没说你是最大的,这个世界就要毁灭了吗?”(利用具体化质疑引发对方思考)

  辅:“你是不是要告诉每一个人‘如果你们对我不顺从,不说我是最大的,我就天天发脾气,气死人’?”(利用追问质疑引导对方自我修正)

  辅:“你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得最好,得到每一个人的喜欢吗?”(利用反驳质疑引导对方深入思考)

  辅:“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没有谁能得到所有人的拥护。”(利用相对性的理性表述,引导对方重新认识自己的观点)

  不同程度的驳斥和辩论,使小K对头脑里根深蒂固的理念产生了动摇;也使他意识到了正是这种理念使他常发脾气,与同学关系紧张。

  3、第三阶段:建立新的认知和情感

  以角色互换方式,体会到非理性认知的不现实:

  辅:“如果你的同学也和你有一样的想法,你就应该对他们每个人都好,都听他们每个人的话,对吗?”

  辅:“那你是不是对每个同学都顺从,都听他的话呢?”

  辅:“你自己都做不到对每个人都顺从,别人就能做到吗?”

  辅:“那么有同学或者老师对你不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

  采用马尔比茨合理情绪想像技术,明白心情和待人的态度受很多因素影响:

  辅:“在同一天,你的老师和同学都对你不好,都不听你的话,你会觉得怎么样?”

  生:“心情很不好,觉得我要对他们每一个人发脾气。”

  辅:“如果那天你的同学心情也不好,他并不是有意的呢。”

  生:“这样啊,我想我可能会原谅他。”

  辅:“你自己有这样的时候吗?”

  建立新的认知和情感:

  在以后几次的面谈中,我们取得了这样的共识:要求每个人都对自己听话是一种不现实的奢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诸多因素(熟悉程度、共同话题、交往时间等)的影响;对待他人的态度不会一直保持不变——每个人在自己心情烦躁的时候,都难以耐心地对待别人;如果想要别人对自己好,自己先要对别人好。

  第三次面谈:

  在小K被选为副班长的那天下午,小K来到咨询室,我和他就竞选副班长成功这件事做一次交谈。一进咨询室,小K就很兴奋地和我说:“老师,谢谢你,让我当副班长。”我告诉小K:“你应该谢谢全体同学,是他们相信你,虽然你以前打过他们,但是他们都原谅你了,你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吗?”小K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知道自己以前不好,不过我以后一定改掉打人的坏习惯,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小K的话让我感到少许欣慰,我想小K应该会有所改变。我给他分配了副班长的工作,并鼓励他好好干,他信心十足地离开了咨询室。

  两天下来,他果然表现很不错,早自修带领学生读写、听写,平时也没听到他打架的事,其他课任老师也反映他上课认真了,我暗自高兴自己的辅导取得了效果。

  第四次面谈: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当副班长的第三天,小K跑进我办公室说自己不当副班长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没什么,就是不想当了。这时小K的英语老师走进办公室,生气地对小K说:“自己还是副班长呢,上课不认真听,和同学打架。”一听这话,小K眼圈就红了,看着我低声说:“我不当班长了。”我知道了小K不当班长是受到了英语老师的批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如果我此时答应了不让他当班长,我相信这个孩子会变得和以前一样。所以我带他到了咨询室,和他单独谈话。

  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当副班长的这三天时间,把班级管理得很好,老师都夸你进步了,今天英语老师批评你,是不是你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了,你能和老师说说是怎么回事吗?”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天上课忍不住和同学打架了,其实我也很想自己不打人的,可是我有时管不住自己,所以我还是不当班干部了。”一贯任性霸道的他当上了副班长,不自由,不能随心所欲,打退堂鼓是很自然的事。于是我用了激将法,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堂堂男子汉,怎么连当班干部的勇气都没有?长大了还能干一番事业?”这激将的话语打动了他好胜的心,他腾地站起来说:“老师,我继续干!但是你能教我在生气时不打人的方法吗?”我说:“你能想到改变自己的行为,老师非常高兴,老师一定想办法帮助你改变。”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脾气,小孩也一样,也会有冲动控制不了的时候。小K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不良情绪导致的。治标更应该治本,我意识到应该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方法。于是,我和小K约好下一次面谈的时间。

  4、第四阶段:利用催眠中的“抽离观想法”,找到帮助自己改正的方法。

  第五次面话:

  第二天下午放学,小K准时来到咨询室找我。因为小孩子想象力比较丰富,受暗示性比较强,我决定尝试运用暑假学过的催眠治疗里的“抽离观想法”来帮助小K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行为。我先让小K谈了平时哪些事情容易让他生气想打人。小K回想了一下,说:“当我向别人借东西时,别人不借我,我就很生气地去抢,抢不过来我就打他,这样心里才舒服;玩游戏玩输了,我心里就不舒服,如果那个人又不继续和我玩游戏了,我就会更加生气;还有就是老师大声批评我时,我心里就很难受。”接着我让小K坐在椅子上选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再让他闭上眼睛放松,运用“全身放松法”让他从头到脚得到放松,诱导小K进入浅度催眠状态,然后引导他想象一件同学之间最让他生气的事,想得越逼真越好,充分体验生气愤怒的感觉。当他体验到了生气愤怒的情绪,就动动右手的手指向我示意。当我知道小K已经体验到时,我继续引导:“小K,现在你很生气,很想打让你生气的那个人。好,现在你想象跳出自己的身体,变成另一个人,你看到了正在生气中的自己,这个自己现在很需要帮助。请你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那个人不生气,想到几种办法就用几个手指表示。”思考了一会儿,小K想到了三个办法,我接着引导:“现在你用自己想到的办法,缓解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不生气。当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让自己变得不生气了的时候,动动右手大拇指告诉我。”过了一会儿,小K终于动起来右手大拇指,然后我用倒数法将小K唤醒,醒来后小K觉得很轻松,很舒服。然后叫小K把刚才想到的办法记在本子上,并且要求小K在平时运用这些方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谈话结束后,我还给小K留了家庭作业,就是每天记录自己的行为,一天有几次生气了没打人,有几次生气了还是打人,争取每天打人的次数减少,一个星期后拿给我看。

  在以后的几天,我也很留意小K的情况,并且及时表扬他表现好的地方,让他自觉地监督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一天都没打人骂人,我就当面表扬他;如果他两天没打人骂人,我就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表扬他,这样运用心理学的区别强化法使他的不良行为逐渐递减。这样一个星期后,虽然偶尔还会有攻击性的行为,但是小K霸道的习性慢慢得到了改正。

  (二)与案主老师、父母及有关同学的沟通

  第六次面谈:

  1、与老师的沟通。

  首先,经常将案主的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希望班主任多关注他,平时多观察、洞悉案主心理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分析案主心理上的不良表现,给予正确的帮助和引导。同时对案主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其次,也请其他任科老师关注案主,多给案主展现才能的机会,肯定案主的成绩,也真诚地指出案主的不足,让案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公正,帮助逐步树立自信心,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使案主能从心理上接纳教师,从而使教师对案主的教育取得更好地效果。再者,营造良好的氛围,在班级里多开展一些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互动性的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2、与案主父母的沟通。

  了解案主在家情况,与他们一起商量转变案主的方法。同时也把我们的意图告诉他们,请家长在家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以促进案主人际交往能力的巩固和发展:第一,做好榜样,即父母平时通过言传身教,向案主正确地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励的方式强化案主的良好行为,并巩固这些行为;第三,帮助家长明确自己宠爱孩子造成的后果,改变教育法。在第六次和小K谈话前,我和小K的父母做了一次诚心诚意的交谈,谈了小K存在的问题,以及这种行为将会带来的后果。指出了其父母在教育方式上不当的地方,要改变以往的家教方式,不能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小K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不能给以满足,要通过讲道理,进行正面引导说明他。让小K在家中学会尊重长辈,不能随便对家人发脾气。我希望通过家庭心理教育环境的改善,为小K的进步打下更好的基础。

  3、与案主同班同学的沟通。

  良好班集体的心理环境,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我有意识地找到与案主关系好的同学,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多与案主交心,主动关心他,帮助他转变观念,慢慢进步,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案主的方法、时间、内容等。其次,我对案主所在的班集体进行教育,改变集体对不受欢迎学生的固有看法,使案主体会到一个良好的集体气氛,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主动融入集体,在集体中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如在班级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培养学生间的沟通、合作和自我表现能力及团队意识等。

  在和小K的第六次谈话中,小K向我说了他这一星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在学校和同学的相处已经不那么容易生气了,打人的次数也少了;在家,父母经常和他讲道理,没有再打过他了,他有时还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肯定了小K的进步,真心的为他高兴,并且鼓励小K继续进步,学会人与人之间快乐地相外。

  【效果分析与体会】

  通过对小K一个多月的心理辅导,小K的霸道、逆反、偏执等心理障碍有所克服,他的交往、承受、自我教育能力都有所提高。但还需要一段时间监督与强化,才能让他的不良行为得到真正改正。

  对于小K的心理辅导与教育是我学习心理学以后做的第一个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对待小K这样的孩子,只要真诚地尊重了解他,百分之百地信任他,帮助他树立起改正缺点的信心,循循善诱,锲而不舍地抓住每一件小事对他进行教育,那么即使再“霸道”的孩子也会变“霸气”为“和气”。

  其实在每一个班级中都存在着问题儿童,比如厌学儿童、自卑儿童、多动儿童等,这些都需要老师们及时去发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引导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总第49-50期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指导解读》王建平编著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指导纲要》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个别辅导》王志超编著

  《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高永华

篇3:给自己一片广阔天空心理辅导

  给自己一片广阔的天空

  上虞市职业教育中心陈艳

  摘要:适应性问题正成为困扰处于转型期人群的一个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本文中的求助者出现了焦虑、情绪激动、易怒等情绪反应,还出现了厌恶学习、与同学和老师的人际关系紧张,觉得自己很迟钝,会嫉妒仇恨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在环境和生活事件及当事人个性特点的交互作用下,形成适应性障碍的心理问题。由于求助者主动寻求咨询,有较好的暗示性与合作性,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后,针对她的症状的具体情况,笔者采用心理支持治疗和放松训练治疗综合的方法,通过安慰、鼓励、放松训练,来帮助来访者消除焦虑的情绪,并运用认知疗法中的ABC合理情绪疗法,来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模式,与来访者共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来进一步完善来访者的人格。在三次咨询后,求助者逐渐从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达到了咨询目标,咨询效果也得到了求助者的肯定。

  一、一般资料

  沈某,女,17岁,汉族,高中一年级学生。家庭健全,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下,父亲、母亲均为工人,独生女,从小对其疼爱有佳,基本不做家务。由于求助者从小就乖巧听话,在家中能够自觉看书做功课,父母对其学习管理不是十分严格,要求适合求助者的承受能力。适龄上学,学习成绩较好,性格内向。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与初中都在家乡的村小与村中就读,老师与同学都是村里的人,大家的关系较好,平时沟通较多,用求助者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的老师与同学都比较热情。现在市里一所职业高中就读,感觉老师比较严厉,班级中的同学来自全市的各个地方,不像以前那样好沟通,与同学、老师关系比较紧张。人际关系较差,在班级中基本没有知心的朋友。另,来访时间正好在期中考试前一周,给自己的压力很大,认为自己一定要把这次考试考好。给自己做了严密的考前复习安排,但复习时,精力总是不能集中,老想着快点复习完这门功课后可以复习下一门,欲速则不达。来访者既往没有重大躯体疾病史,没有精神病史,以前未进行过心理咨询。来访时,为期中考试前一周,自己来到咨询室,来访时情绪比较激动,眼睛通红,不断地咬自己的下嘴唇,明显是强忍住哭泣,并且很紧张,双手紧紧拽着一封信。坐下后,开始哭泣不止,并且越来越用力。在咨询过程中对其施行《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量》,结果显示总得分为117分,从整体来看,得分偏低,即来访者的学习适应性偏低。

  二、主诉

  来访者随带一封信前来,信的内容如下:

  “最近心中有好多问题困扰着我,这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与生活,尽管自己想努力学习,抓紧一点,不要想这些事情,但总是力不从心。时常会感到自卑,自己与别人相比,竟会那么失败。我想改变我做事的方法,但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原则,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没有主见,不敢放开胆子去做。我对数学开始厌烦了,我试图找方法解决我的思维问题,但我觉得自己反应越来越迟钝,都失败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坚持学习(虽然有时也会放松下自己),可我的数学成绩还是老样子,不成功。

  我觉得我这个人竞争意识很强,有时对别人的成功不知是羡慕还是嫉妒,反正心里不好受。除此之外,有时我还觉得自己会那么可恶,常有一些坏念头会浮现。我也曾指责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想。

  可能是我长时间得不到宣泄,才成了现在这种抑郁的情绪,还是……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请您帮帮我吧!”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来访时,为期中考试前一周,自己来到咨询室,来访时情绪比较激动,眼睛通红,不断地咬自己的下嘴唇,明显是强忍住哭泣,并且很紧张,双手紧紧拽着一封信。坐下后,开始哭泣不止,并且越来越用力。

  班主任反应该学生平时比较内向,不与同学和老师多说话,但学习比较努力,做事比较负责。

  四、评估与诊断

  从来访者的表述中可以了解到,由于高一开始离开父母在学校独立生活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给她带来了较大的不适应,这种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性造成了她的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增大、考前有一定的考试焦虑情绪,并由此影响了她的学习与生活。来访者从小备受父母的关注,可以说是在“蜜罐”中长大的,进入高中后,需要一个人独立生活、学习,不再受父母的依靠,使她对新环境的适应性较弱,融入新环境也比较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的情感容易敏感,比较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通过对其施行《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量》结果也证实了该来访者的学习适应性不强(得分为117分,从整体来看,得分偏低,即来访者的学习适应性偏低),因此,她在考试前容易表现出一些焦虑的症状。在青春期这个特殊而敏感的时期,来访者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独立生活,这件事本身已经让来访者感到一定的焦虑了,再加上对自己的学习压力增大,学期期待进一步提高的愿望受挫,使她更加焦虑,从而性格内向的她,更加恶化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了适应不良的情绪。

  诊断: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精神病。

  (1)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是与客观环境一致的,即其焦虑心理与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状况是一致的;

  (2)求助者的知情意也是协调统一的,如求助者有一些偏差的认知与焦虑的情绪和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下降、人际关系不良、适应性不良等表现是协调一致的;

  (3)个体的性格稳定性也相对稳定,如认为自己一直是比较内向的女孩

  另外,求助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

  2、求助者虽存在明显焦虑情绪,急于求成,敏感多想,但皆因数学科目学不好而引起,且程度不严重,也无自杀倾向和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未引起泛化,因此,排除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症。

  3、初步诊断结论:一般心理问题中的适应性障碍。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摆脱目前的种种不良情绪反应,采取支持性治疗与放松治疗来缓解当前的焦虑情绪。

  最终目标:认知重建,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的健康成长,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根据求助者的文化素质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等性格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又根据其有强烈的求治愿望,拟定“指向性疏导”计划:

  1)、采用心理支持治疗和放松训练治疗综合的方法,通过安慰、鼓励、放松训练,来帮助来访者消除焦虑的情绪;

  2)、通过讨论,共同寻找问题的根源,运用认知疗法中的ABC合理情绪疗法,来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模式,与来访者共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来进一步完善来访者的人格。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行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

  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

  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自身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为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根据来访者的要求,约定每周一晚7:10,每次50分钟。

  咨询和测验收费:我校规定本校学生做心理咨询和测验为免费。

  七、咨询过程:

  从咨询过程的整体来看,本次咨询过程主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心理支持治疗和放松训练治疗。允许并诱导来访者发泄其焦虑、紧张、抑郁的情绪,作一定的放松训练,来缓解当时的情绪问题,同时帮助她理清自己的思路。

  第二阶段,通过与来访者共同分析问题,使求助者自己寻找自己的情绪问题的根源所在,认识自己的人格缺陷,并运用艾理斯的ABC合理情绪疗法,来改变求助者原先歪曲的认知,学会用积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年11月6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心理问题的过程和发生机制;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面谈、心理测验

  过程:

  1)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由于求助者在来访时十分紧张,并伴有哭泣,说话断断续续,不利于收集相关信息,给求助者做一定的放松训练,稳定其情绪;

  3)倾听其主要症状

  4)了解求助者的成长过程,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发展过程和机制;

  5)确定咨询目标

  6)布置咨询作业: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的目标,建立成就感

  7)心理测验,说明测验结果下次咨询时给与反馈给求助者。

  第二次:****年11月13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探寻心理问题的过程和发生机制;

  3)改善其不良的认知思维模式,学会合理的评价。

  方法:面谈、认知疗法

  过程:

  1)检查作业,完成比较好,对其进步给与鼓励和支持;

  2)反馈上次咨询中心理测验的结果,与求助者共同探讨问题的原因;

  3)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让求助者体会不良的情绪反应是由不合理的认知引起的

  4)讲解ABC合理情绪的理论知识,在求助者理解后布置咨询作业:纪录平时让自己情绪不好的事件,并纪录当时的想法,再试着换个角度想问题,训练自己有更合理的认知。

  第三次:****年11月20日

  目的:改善其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减少焦虑,恢复正常的生活

  方法:面谈

  过程:

  1)检查作业,完成较好,给与鼓励;

  2)共同总结和回顾前面咨询的情况;

  3)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探讨自我监督与控制的方法。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

  三次咨询结束后,求助者表示自己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特别是当再次产生一些情绪反应的时候,能够自己运用“ABC”合理情绪疗法来调解自己的情绪。现在自己的学习自信心开始增强,学习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进步,在班上,也开始有朋友了,会一起玩,一起探讨题目,相互容忍,改变了以前对待同学的冰冷的态度。但是,功课多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紧张,但基本可以自己来控制。

  2、他人评估

  咨询结束一周后,笔者回访了求助者的班主任,班主任反映,最近求助者明显较以前开朗了许多,常常看到她与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以前看她总是一个人不说话,闷闷不乐的样子。在学习上有不懂的地方,也常来办公室寻求老师的帮助,学习的积极性高了许多。

  3、咨询老师的评估

  咨询的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虽然没有完全摆脱紧张、焦虑感,但基本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并且有愿望要通过改变自己来完善自己,开始容忍别人,理解别人。在对学校适应性上也渐渐理解到父母的艰辛,开始学者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各方面都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在咨询过程中不难看出该求助者在人格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如敏感、怀疑、偏执等,因此咨询的长期目标应帮助求助者彻底摆脱不良的情绪,进一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这需要咨询老师、学校、家庭的共同合作。

篇4:让自信之花重新绽放-学习心理辅导个案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何姗姗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天在咨询室值班时,进来一位女同学,很苦恼地告诉我:她小时候比较的聪明,下了课基本不用看书,也没少玩,可是功课却始终不错,直到初中也是这样,在班级里也总是排前几名,可以说是学习和娱乐两不误,每天都过的很开心,而且也考进了自己理想的重点高中。但是,自从上高中以来,在重点高中里,觉得自己的优势没了,逐渐感到头脑变得不太灵活,上课总不能集中注意力,很多时候老师讲的内容听不进去,到夜自修时越是想集中精神学习越是感到很难做到,以致不能专心看书,不能集中思考,其他事情好象老在干扰着她的学习。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自己的心理也很着急,也用功过,每天比别人还要多用一两个小时来学习,但不见成效,特别是一到“大考”,跨章节跨系统的能力型综合试题总是做不对,成绩很不理想。刚考进高中时,成绩还在班级前几名,到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相对刚上高中时都有所下降,现在高二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已倒退到班级里的四十几名。感觉自己已很用功,却不见成效,很苦恼。

  二、辅导理论

  “当事人中心”疗法认知领悟疗法

  三、辅导过程

  第一次见面辅导中,主要是帮助来访者自己认识和调整不合理的信念,及其进行认知模式的调整,减轻她的过度焦虑和疲劳。在咨询辅导过程中,我首先以“当事人中心”疗法来引导来访者,让她自己来领悟:

  “你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她说:“是从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之后,因为刚进高中时,在几次的单元考试中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自己认为还是可以的,而且也知道那时我还是像以前在初中是那样玩的时候多一些,学习的时候少一些。但是从高一的第二学期开始到现在都是非常认真的学习,玩的时间几乎没有了,每天只睡6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功读书,但名次一直徘徊在班级的中等水平。到了上学期期末更是下降到四十二名。”

  “你认为是不是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

  她说:“我是这样想的。”

  “那么,你周围的同学中是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的学习呢?”

  她说:“不是,很多同学也很努力的学习。”

  “那这些努力的同学是不是都考的非常好?”

  她说:“也不全是,但是我觉得我比他们都要用功,我应该考的要更好一些。”

  “别人都可以考试失败,而你为什么不能呢?”

  她说:“老师,也不能这样说。我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都是在班级里的前几名,我不相信我会比别人差的。”

  “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时候,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你说是吗?”

  她说:“是的”

  这时,我找到了她的不合理信念:“我付出了努力了,我就必须成功”,在这种不合理的信念中,她的认知模式也逐渐的发生了变化。在这次的辅导中,我运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就是要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到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放弃这种不合理的信念,使的她过强的学习动机有所减弱。

  她接着说:“我的父母是农民,每天早出晚归,很辛苦,他们这么辛苦就是想让自己的子女能好好的读书,能跳出‘农门’,但我却没能学好,对不起父母的期望,我感到很难过。”

  “那你自进入高中以来,对你的成绩的下降,你父母的态度怎么样?”

  “一开始,我爸知道我的学习是因为不认真,成绩下降了,曾指责过我。但现在他也看到我很用功的学习,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每星期回家时,爸很少对我有笑脸了。”

  “你一次又一次的告诉自己发奋学习,不允许自己有放松的时候,这样你觉得有效果吗?”

  “我不管是上课还是平时的学习中,脑子里总是想起父母辛勤劳动的情景及爸爸忧伤的眼神。”

  “这样你学习时的注意力就分散了,你觉得是不是?”

  “你其实是很懂事的孩子,懂得体谅父母的苦心。”

  她笑笑,无语。我说:“那我们一起来想想看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好吗?”

  她恍然大悟,说:“老师,我也曾怀疑过可能是我的学习方法不太对而影响到学习的效率,进而影响到我的学习成绩。”

  通过和来访者的谈话,我引导她认识到自己的过度焦虑和疲劳的不合理信念,找到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来访者自己也明白了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但不能帮助自己产生学习动力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学习效率。但是来访者虽然认识到了自己太大的压力是对自己的学习不任何的意义,可是对父母的愧疚感又是一个让来访者思想上放不下的压力,我此时则对来访者进行疏导,

  “我知道你是一个很懂事的好孩子,能明白父母的苦心,现在很少有孩子能看到父母的一片苦心。可是既然你知道父母这样是因为想让你过的好一些,如果父母知道了你是因为他们这样的劳累而产生了学习压力以致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你说父母的心理是不是更加的难过呢?”

  “你要想着父母是对你那么的无私奉献,就要以此为动力,不要在脑子里总想着父母是多么的辛苦,要多想想自己怎么样去做能好好的报答父母,让他们开心,要让父母的辛苦变成你的学习动力。”

  她沉默了一阵,说“老师,我总是想到父母是多么的辛苦,可是总是在想以致它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今天我才认识到这些,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因为她要去夜自修,所以我们约定第二天见面。在这一次谈话指导中,我主要是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出她现在观念中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认识到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是影响她学习效率不高的一方面因素,并建议来访者先回去试一试刚才所说的策略,然后再约定下一次谈话的时间为两周后。之后,我还与来访者的班主任、科任教师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使该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处于更“和谐的情境”,更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重新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关爱,增强信心。

  第二次见面辅导,她的语气已明显的较昨天有所改善。她说:“老师,昨天我回去后认真的想了想你的话,我的心情也比较的轻松了,才知道原来那些想竟给我带来了那么大的思想包袱。”

  我通过第一次辅导对她的不合理信念加以疏导之后,第二次见面辅导中,则是进行学习策略的辅导及辅导之后出现的问题的矫正和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适应学习。在分析了来访者学习综合障碍的产生原因后,我决定对她进行认知的矫正和学习策略的辅导。

  ⑴引导她认识和调整不现实的目标,减轻她的过度焦虑和疲劳,同时培养和增强学习的信心。

  ⑵针对她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差,培养和增强学习注意力。

  ⑶帮助她调整学习方法,重视复习,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一提高学习成绩,重获自信。

  于是我和来访者一起讨论,根据来访者的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初步的学习策略:

  首先是调整学习目标:从现在起,不要因为高一的一些情况而给自己心理上产生压力,尽量的放轻松。对每一科以打好基础、查缺补漏、逐步提高为目标,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注重学习过程,看看自己的学习是不是有效率,而不是把注意力注重于学习结果。

  其次是注意科学用脑,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学习中如果感到大脑疲劳、精神不支时,就适当的停顿,转换一下方式,以使大脑得到休息,保证精力的恢复。这样做也会使大脑的工作有节制,不会导致大脑过分疲劳。不要在自己大脑感到疲劳的时候还是要看书学习,觉得不学习自己的心理总是很内疚。其实,这样不但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反而使自己的大脑更加的疲劳,而自己内心的愧疚感则更重。还不如,好好的放松休息一下,哪怕就只放松几分钟的时间,再学习时也会很有精神,这也就是谚语中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

  再次,早晨起床后,经过一夜的休息,大脑的活动能力很强,故记忆力最好,可做一些记忆性较强的工作,如记英语单词;临睡前,由于知识信息进入大脑后就入睡,也有助于知识的条理化,因此早上和晚上临睡前,背课文或公式是再适合不过的。当然,这些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看,看看自己是觉得是晚上临睡前有效率还是觉得早上有效率,一切都慢慢的开始习惯,切忌心太急噪。同时要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养成按时就寝、按时起床的良好习惯。

  另外就是转变学习方法,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从新课的预习、听讲、课后复习到单元复习、阶段复习)。

  从谈话中了解到来访者学习动机强,认为“只要是努力了就一定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习方法相当落后和被动,课前不知预习,听课和记笔记抓不住要领,不注重复习巩固的学习环节。来访者并没有意识到改进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只有好的方法才能有学习上的高效率。如果说时间保证是表面上的刻苦,那么,好的方法便是本质上的动力。我则指导她:

  ①做到课前预习,上课集中精神听课,课后及时复习。在学习中,重视课前预习,寻找教学内容的疑点和难点,为带着问题听课预先作准备;听课时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勤思多问,使其思路与老师的讲授“合拍”、“共鸣”,尽量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②听课之后一定要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就像吃饭要消化一样,复习是消化吸收知识的重要环节。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时能把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记忆,通过记忆加深理解;另外是先复习后做作业,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消化巩固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是要在课外坚持阅读活动,扩大知识面,以提高自学能力。

  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多后少,先快后慢”的规律,说明及时复习是有效防止遗忘的好方法。比如上午学习的内容,下午自修课或晚上要抽时间复习。复习也要注意方法的科学,不能停留在初中时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次又一次地记的方式上,认为只要功夫到了,就会水到渠成。复习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静心回忆,把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认真回忆一遍,老师讲的内容,理解和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不太理解或没记住;第二步细读课文,对所学知识有个全面的掌握,看有没有忽略或遗漏的地方;第三步深入思考,通过认真推敲,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把知识学活;第四步反复记忆,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把知识牢固地储存在头脑里。

  单元(或阶段)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把知识系统化,既利于理解,又利于巩固。例如:高二学习有机化学内容之后,把有机化学的各类反应、各种有机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归纳整理,系统地复习一遍,既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期末复习,是学期结束前或一门课程学完之后的复习。这类复习绝不能只是单单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理解,牢固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次的咨询辅导中,我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和来访者一起讨论一些初步的学习策略。而我也对来访者说,不论怎么样的学习方法,一定要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上面所说的一些科学的方法策略,一定要自己回去之后慢慢的去适应,不要妄想通过这次的咨询就马上会改变一切,它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你自己主动去参与和配合的过程,这样才会有效果,才会形成属于你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两周后,来访者第三次走进心理咨询室,有些兴奋地告诉我,自上次咨询后,对自己的学习又开始有信心了,并认真执行学习计划,学习有头绪,感觉很扎实。但还是容易出现注意力的转移,希望得到帮助和指导。我感到也和高兴,上次的咨询很有效果,没有遇到强烈的“阻抗”,来访者有所进步,能过通过认识自身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这时我则通过认知领悟疗法,对来访者在认知策略上加以巩固。我根据来访者的自身的一些情况,又向她提供一些科学的复习方法,让她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增强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计划复习法。复习前制订一份详细的计划。计划应包括“三点一面”——教材的重点、难点、自己的薄弱之点和全面。还应包括复习的三个阶段——泛读、精读和重点复习。

  2、整理笔记法。把笔记串起来进行整理,使它成为一份经过提炼的复习材料。如把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变成几天笔记;把复杂的内容变成一张表格;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变成一张比较图表等。

  3、做例题复习法。可将例题题目抄在本子上,待教材复习完后,集中将例题做一遍,然后对照教材中的解题方法,但要防止抄一题做一题,使知识失去系统性。

  4、纠正错误复习法。平时给几门主要学科各设一本“纠错本”,将自己练习、试卷中的错题登记在上面,复习时认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好?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来访者很认真的听取我的建议,但也向我提到,上课还是感觉自己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还是感觉很苦恼,那我则从一些基本的知识来向来访者分析情况,帮助她找到适应的方式和方法。

  那么怎样提高注意力呢?

  1、明确目的任务。对学习的目的、任务有清晰的了解时,就会提高自觉性,增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即使注意力有时涣散,也会及时引起自我警觉,把分散的注意收拢回来。

  2、开展情境想象。无论多么爱走神的学生,当参加重要的考试时,他也会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作答、发挥出最佳水平。所以,请你每次做作业时想象自己是在参加某次大考,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这样可以使自己真正紧张起来,注意力就自然集中了。正如著名数学家杨乐所说:“平时做作业像考试一样认真,考试时就能像做作业一样轻松。”

  3、克服内外干扰。克服内部干扰,除了要避免用脑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外,还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克服外部干扰,除了尽量避开影响注意的外界刺激外(如课上收起与上课无关的报刊杂志,在家写作业时关掉收录机或电视等),还应适当地有意锻炼自制力,培养“闹中求静”的心态,使注意能高度集中和稳定。

  4、养成注意习惯。学习过程中,要会“自我提问”。为求答案,积极思考,保持高度注意,出现“走神儿”时,要会“自我暗示”,保持注意的稳定。学习临结束时,更要使注意保持紧张状态,决不能虎头蛇尾。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以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入手,是全面提高注意力的捷径。

  5、注意适当作息。疲劳是集中注意力的大敌。身心过于疲劳,上课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一旦感到疲劳,就应注意适当休息,如课间到室外走走,精神上放松一下,不要抓住那10分钟看书或做作业。平时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既可愉悦身心,又可消除疲劳;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只有精力充沛,上课注意力集中才有物质基础。

  分析了这些的情况,还是要有一点,如果来访者自己觉得很累的话,就适当的要去休息,让大脑放松,不要照搬这些模式,也不要太心急。毕竟,任何的事情发展都是要有一个过程,不是通过几次的咨询就好象一下子改变了现有的所有情况,它还是需要自己通过意志力去磨合,通过一段过程的才能成为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另外,在学习中,切忌和别人去不停的比较,你就是你自己,你有你自己的特点,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无法比较也不能去比较的,学会肯定自己,自己悦纳自己。

  来访者通过这次谈话,心理也有所感悟,并告诉我,愿意和我成为朋友,自己一定能好好把握自己,相信自己。

  当来访者第四次来到咨询室已是一个月后了,这次她一进门就满脸的欢笑,她笑着和我说:“谢谢老师,你的那些方法我回去都用心的去试着做了,觉得很有效果的,这次我的单元考试考的还不错的,我自己的心理很高兴。”我听了她的讲述,也感到很高兴,因为笑容又重新的展现在她的脸上了。

  她又说:“老师,我回去后真的认真的想了想我和你谈话的内容,觉得以前自己是有些心太急噪,对自己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初中。现在想了想,自己也在慢慢的长大,高中的学习内容及其学习方式都和以前不样的,我现在通过努力也找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尤其是在单元考试中有所进步,则更加使我有信心了。”

  “我也真的为你高兴,觉得自己有收获了。那么下次如果还有什么地方觉得不好的都可以来咨询室找了,我们一起去找觉得的方法,好吗?”

  她听了很高兴,通过三次系统的咨询和辅导,使一个原本对学习感到很苦闷的孩子能重新获得自信,我自己也是很高兴的。

  四、咨询辅导中的分析与诊断:

  从和来访者的谈话中,我逐渐了解到,来访者现在最大的苦恼是成绩下降,很希望通过心理辅导,从我这里得到帮助。而从谈话中我分析来访者的大致的情况为:

  ⑴心理负担很重,出现了过度焦虑和疲劳。来访者对考进好的高等学府抱有很高的期望,学习动机很强,对学习特别重视,又经常担心如果学习不好,成绩下降了,会对不起父母,父母每天懂的早出晚归,辛勤劳动,为的就是子女能好好的学习,跳出农门。

  ⑵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由于她在高一时学习成绩滑坡较大,一时无法改变她在班级中的落后位置,又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而且家长又指责。她内心一方面自认她不会比别的同学苯,一方面对提高学习成绩又没有把握,不知如何改进学习方法。

  ⑶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想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⑷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她上课或夜自修学习时,想集中注意力但集中不起来。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

  ⑸以为从初中到高中阶段的学习,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学习能力要求都有比较大的提高,而来访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一解决。所以单元考试还能考得较好,但一到“大考”又是一塌糊涂。

  通过对来访者的一些心理特征的分析,那么我先后运用了“当事人中心”疗法和认知领悟疗法对来访者进行系统的咨询和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又不停的注意来访者的反应以不断的对辅导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求对来访者的矫治达到最佳效果。在咨询中克服了来访者的“阻抗”,加上来访者自身的领悟能力很好,使得辅导的进程很顺利,对来访者来说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导效果,使来访者重新树立了自信心。

  五、辅导效果与思考

  1、辅导效果。通过二次辅导,来访者重树了学习的信心,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习有计划,也能注意学习方法。来访者也会偶尔到咨询室里请我分享她的快乐,如:学习时也不再开小差了,应用考试及格了,在高二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中进步了10名,令我更开心的是,笑容又重现在她的脸上了。

  2、辅导后的思考。开展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主要实施矫治性、补救性辅导。由于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主要是身体原因、心理原因、学力原因,尤其是心理原因,如学习动机不足、缺乏学习热情、对学科缺乏兴趣、独立性未发展、有情绪障碍、良好学习习惯未养成、精力没用在正道上等。因此,我们作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只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单一的文化知识补缺不漏的做法,要重视和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有效辅导,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非智因素,才能有效改变其学习适应不良的状况,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真正收到较理想的、标本兼治的辅导效果。

篇5:巧用变形计 营造美丽心情心理辅导

  丽水中学黄丽萍邮编323000

  【活动背景】

  很多高中生在与人交往和处理问题时,总是立足于自我的立场,考虑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很少关心他人,更别说从他人的立场来看问题,这就造成了人际沟通中的理解发生障碍和阻塞。在尊重他人思考问题的角度的同时,如果做到换位思考,就能促进人际沟通,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活动目标】

  1.明白人与人之间矛盾、分歧在所难免,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

  2.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以对方期待的方式对待他。

  3.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活动方式】

  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活动准备】

  编情景短剧,安排学生表演。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变形计”之大讨论

  1、你喜欢看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吗?

  毫无疑问,20**年、****年的夏天是属于超级女生的,一个个女孩为了梦想站到这一个舞台……

  那么,你知道继“超级女生”之后,湖南卫视倾情打造的另一个栏目吗?

  对,就是“变形计”,随着“变形计”之《网变》《高三师生母女互换》的相继播出,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2、你能谈谈对“变形计”的看法吗?

  第一计《网变》:魏程,城市少年,不珍惜富足的生活,辍学,昼伏夜出,不在网吧,就在去网吧的路上,不在睡觉,就在打算睡觉的床上。高占喜,青海村娃,家境贫困,希望通过读书征服城市,却面临失学危机。“变形计”给了他们互换角色的机会。

  第二计《高三师生母女互换》:忙着补习的暑假,一群即将踏入高三的少男少女,一群面临高考压力的花季少年,有着自己都说不清的复杂心事。女儿和身为高三班主任的母亲,师生、母女互换七天。

  教师小结:

  ①在为新栏目取名时,制片人想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制片人用“变形”来制造另类生活故事,故事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生存环境变更后的普通人的生活,虽粗糙,却真实,给人心理的满足。当然,变形计最大的真实是:生活永远无法替代。

  ②“变形”给人换位的机会。

  离开相处七天的“父母”,魏程流着泪跪地告别,他懂得了艰辛与奋斗。高占喜享受着富人的生活,也看到了天桥下躺着的人、为生计卖报的七岁孩子,他没有忘本,回家后立即读书、干农活。

  母女角色互换,让母亲体验了青春期孩子的社会角色,青春期孩子也体验了母亲所处的经验,有乐趣,但更多的是压力。

  二、情境感悟:男人和女人互换

  生活中,我们常觉得别人不理解我们,别人什么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殊不知别人也有同感呢。有一个故事也许你听过:

  一个男人厌倦了他每天出门工作而老婆却整天呆在家里。他希望老婆能明白他每天是如何在外打拼的。于是他祷告:全能的主啊,我每天在外工作,而我的老婆却仅仅是呆在屋里。我要让她知道,我是怎么过的,求你让我和她调换一天吧。主满足了他的愿望。

  第二天一早,他醒来,当然,是作为一个女人。他起床,准备早点,叫醒孩子们,为他们穿上校服,喂好早餐,然后开车送他们去学校,回到家,他挑出需干洗的衣物送到干洗店,回来的路上还顺路去了银行,然后去超市采购,回到家,放下东西,要缴清账单、结算支票本。

  当他打扫了猫盒,给狗洗完澡,已是下午一点了。他匆忙地整理床铺,洗衣服,给地毯吸尘,擦洗厨房的地板。他冲到学校去接孩子们。他准备好点心和牛奶,督促孩子们做功课,然后架起烫衣板,一边忙着,一边看会儿电视。

  四点半的时候,他开始削土豆,清洗蔬菜做沙拉,给猪排粘上面包屑,剥开新鲜的豆子,准备晚餐。吃完晚饭,他开始收拾厨房,叠好洗净的衣物,给孩子们洗澡,送他们上床。

  晚上九点,他已经撑不住了,然而,每日例行工作还没结束。他爬上床,在那里,还有人期待着他,他必须,而且不能有任何抱怨。

  第二天,他一醒来就跪在床边祈求:主啊,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我怎么会傻到嫉妒我老婆成天呆在家里?求你,求求你,让我们换回来吧!

  主回答:我的孩子,你已经吃到苦头了,我很高兴让一切恢复原样。但是,你不得不再等上九个月,昨晚,你怀孕了……

  故事虽荒诞,却告诉我们:由于人性的弱点,我们在与人交往和处理问题时,往往立足于自我的立场,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很少考虑他人的需要,更别说从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倘若你能转换一下立场,考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以对方期待的方式来对待他,那么,你不仅掌握了一个高明的人际交往原则,还掌握了成功的诀窍。

  三、心理分析:换位四部曲

  换位思考的结果是双赢,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简单的;简单的道理,做到了就不简单,请同学表演下面的短剧,其他同学谈感悟。

  情景1:东东愁眉苦脸,沮丧地走着。路上碰到了明明,他上前诉苦:“我最近好烦,数学考试又不及格,而且……”明明一边打着呵欠,一边东张西望的,一副毫不感兴趣的样子,走了。

  情景2:东东更加烦恼。这时他碰到了正在做作业的洋洋。东东上前诉苦:“我最近好烦,数学考试又不及格,而且……”洋洋一脸不耐烦:“别烦,没看到正我忙着呢?走开走开!”

  情景3:东东更加痛苦了,这时他又碰到了康康。东东上前诉苦求助:“我最近很烦,我的……”康康一听,急忙插嘴:“怎么啦?怎么啦?你烦什么?”东东说:“我的数学……”康康又插嘴说:“数学作业又没交?是不会做吧?上课没认真听吧?”东东解释道:“不是的,是我的……”康康继续插嘴自说自话:“是不是考试作弊被发现了,还是你老爸把你的游戏碟给收了?……”东东看着康康一股脑地说了一大串话,自己就是插不上嘴,唉声叹气地走了,这个世界怎么就没有人能理解我呢?

  1、请看“换位思考四步曲”——

  如果我是他:第一步,我需要的是……

  第二步,我不希望……

  第三步,我的做法是……

  第四步,我是在以他期望的方式对他吗?

  2、集体的智慧

  把学生分成四组,分组讨论四步骤,小组长记录讨论结果。

  ⑴第一步

  设想你是求助者,谈谈你的感受,你最需要什么。第一组组长发言。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首先要要学会倾听。

  ⑵第二步

  A设想你是求助者,不愿意得到怎样的待遇。第二组同学自由发言。

  B心情故事分享

  参考下面五点,想一想在自己与同学、老师、父母相处过程中的类似故事,说一说你的心情故事。

  ①当我犯错时,我不希望……

  ②当我做得不好时,我不希望……

  ③当我遭受挫折时,我不希望……

  ④当我情绪低落时,我不希望……

  ⑤当我总是听不懂时,我不希望……

  C信息大参考

  当我犯了过错时,我希望别人批评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原谅。

  当我做得不好时,我希望别人嘲笑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鼓励。

  当我遭受挫折时,我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帮助。

  当我情绪低落时,我希望别人冷落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安慰。

  当我总是听不懂时,我希望别人觉得我烦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耐心。

  ⑶第三步

  假设你是明明、洋洋、康康会怎样做?第三组同学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⑷第四步

  第四组同学发言,我是在以对方期望的方式对他吗?如果不是,我该怎么做?理解他人,就要做到用心地以对方所期望的方式来对对方,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想当然和希望来对对方。

  用别人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别人,是鸡肠小肚。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为对方着想,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四、学以致用:让我做一回你

  讨论下面的情境,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情境1:一向温柔的妈妈今天下班回来,愁眉苦脸的,脾气暴躁,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小明发火。小明很苦恼很委屈,于是……

  情境2:小花和小草是同桌。小花因为被妈妈骂了心情很不好,小草因为数学考了60分闷闷不乐。他们因为一点小矛盾吵起架来……他们又和好了。

  情境3:一向深得同学喜欢的王老师最近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心情很不好,每晚备课批改到深夜,精神状态也不好。他好几次对同学发火,大家都很委屈。班长和几个同学知道了王老师的情况后……

  学会换位思考应对自己多加约束,多加限制,对别人多加宽容,多加体谅,多一份包容与理解,多一点体谅与信任。

  五、歌曲欣赏:《如果我们能换一换》

  换位思考就像魔法石,改变并润滑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后,让我们欣赏《变形计》主题曲《如果我们能换一换》,让我们巧用“变形计”,营造美丽心情:

  如果我们能换一换换我们的现在

  有些人也许很可爱

  如果真心去改变我们的未来

  世界就会更加精彩

  【设计思路】

  我是从以下几个层面考虑,设计了这一心理辅导设计方案的:

  1.换位的必要性。从“超级女生”到“变形计”,热点话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而有关“变形计”的讨论和男人女人换位的故事,更给学生以情感上的触动,认识到换位的必要性。

  2.如何换位。换位的结果是双赢,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简单的;而简单的道理做到了就不简单。四步曲教给学生换位的方法,避免了本我主义。

  3.课堂训练不仅强化心理辅导的效果,也将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最后,回到《变形计》,在主题曲《如果我们能换一换》中结束本课,歌声已停,情仍荡漾。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