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活动方案 导航

让自信之花重新绽放-学习心理辅导个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4-03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何姗姗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天在咨询室值班时,进来一位女同学,很苦恼地告诉我:她小时候比较的聪明,下了课基本不用看书,也没少玩,可是功课却始终不错,直到初中也是这样,在班级里也总是排前几名,可以说是学习和娱乐两不误,每天都过的很开心,而且也考进了自己理想的重点高中。但是,自从上高中以来,在重点高中里,觉得自己的优势没了,逐渐感到头脑变得不太灵活,上课总不能集中注意力,很多时候老师讲的内容听不进去,到夜自修时越是想集中精神学习越是感到很难做到,以致不能专心看书,不能集中思考,其他事情好象老在干扰着她的学习。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自己的心理也很着急,也用功过,每天比别人还要多用一两个小时来学习,但不见成效,特别是一到“大考”,跨章节跨系统的能力型综合试题总是做不对,成绩很不理想。刚考进高中时,成绩还在班级前几名,到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相对刚上高中时都有所下降,现在高二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已倒退到班级里的四十几名。感觉自己已很用功,却不见成效,很苦恼。

  二、辅导理论

  “当事人中心”疗法认知领悟疗法

  三、辅导过程

  第一次见面辅导中,主要是帮助来访者自己认识和调整不合理的信念,及其进行认知模式的调整,减轻她的过度焦虑和疲劳。在咨询辅导过程中,我首先以“当事人中心”疗法来引导来访者,让她自己来领悟:

  “你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她说:“是从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之后,因为刚进高中时,在几次的单元考试中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自己认为还是可以的,而且也知道那时我还是像以前在初中是那样玩的时候多一些,学习的时候少一些。但是从高一的第二学期开始到现在都是非常认真的学习,玩的时间几乎没有了,每天只睡6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功读书,但名次一直徘徊在班级的中等水平。到了上学期期末更是下降到四十二名。”

  “你认为是不是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

  她说:“我是这样想的。”

  “那么,你周围的同学中是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的学习呢?”

  她说:“不是,很多同学也很努力的学习。”

  “那这些努力的同学是不是都考的非常好?”

  她说:“也不全是,但是我觉得我比他们都要用功,我应该考的要更好一些。”

  “别人都可以考试失败,而你为什么不能呢?”

  她说:“老师,也不能这样说。我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都是在班级里的前几名,我不相信我会比别人差的。”

  “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时候,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你说是吗?”

  她说:“是的”

  这时,我找到了她的不合理信念:“我付出了努力了,我就必须成功”,在这种不合理的信念中,她的认知模式也逐渐的发生了变化。在这次的辅导中,我运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就是要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到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放弃这种不合理的信念,使的她过强的学习动机有所减弱。

  她接着说:“我的父母是农民,每天早出晚归,很辛苦,他们这么辛苦就是想让自己的子女能好好的读书,能跳出‘农门’,但我却没能学好,对不起父母的期望,我感到很难过。”

  “那你自进入高中以来,对你的成绩的下降,你父母的态度怎么样?”

  “一开始,我爸知道我的学习是因为不认真,成绩下降了,曾指责过我。但现在他也看到我很用功的学习,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每星期回家时,爸很少对我有笑脸了。”

  “你一次又一次的告诉自己发奋学习,不允许自己有放松的时候,这样你觉得有效果吗?”

  “我不管是上课还是平时的学习中,脑子里总是想起父母辛勤劳动的情景及爸爸忧伤的眼神。”

  “这样你学习时的注意力就分散了,你觉得是不是?”

  “你其实是很懂事的孩子,懂得体谅父母的苦心。”

  她笑笑,无语。我说:“那我们一起来想想看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好吗?”

  她恍然大悟,说:“老师,我也曾怀疑过可能是我的学习方法不太对而影响到学习的效率,进而影响到我的学习成绩。”

  通过和来访者的谈话,我引导她认识到自己的过度焦虑和疲劳的不合理信念,找到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来访者自己也明白了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但不能帮助自己产生学习动力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学习效率。但是来访者虽然认识到了自己太大的压力是对自己的学习不任何的意义,可是对父母的愧疚感又是一个让来访者思想上放不下的压力,我此时则对来访者进行疏导,

  “我知道你是一个很懂事的好孩子,能明白父母的苦心,现在很少有孩子能看到父母的一片苦心。可是既然你知道父母这样是因为想让你过的好一些,如果父母知道了你是因为他们这样的劳累而产生了学习压力以致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你说父母的心理是不是更加的难过呢?”

  “你要想着父母是对你那么的无私奉献,就要以此为动力,不要在脑子里总想着父母是多么的辛苦,要多想想自己怎么样去做能好好的报答父母,让他们开心,要让父母的辛苦变成你的学习动力。”

  她沉默了一阵,说“老师,我总是想到父母是多么的辛苦,可是总是在想以致它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今天我才认识到这些,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因为她要去夜自修,所以我们约定第二天见面。在这一次谈话指导中,我主要是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出她现在观念中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认识到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是影响她学习效率不高的一方面因素,并建议来访者先回去试一试刚才所说的策略,然后再约定下一次谈话的时间为两周后。之后,我还与来访者的班主任、科任教师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使该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处于更“和谐的情境”,更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重新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关爱,增强信心。

  第二次见面辅导,她的语气已明显的较昨天有所改善。她说:“老师,昨天我回去后认真的想了想你的话,我的心情也比较的轻松了,才知道原来那些想竟给我带来了那么大的思想包袱。”

  我通过第一次辅导对她的不合理信念加以疏导之后,第二次见面辅导中,则是进行学习策略的辅导及辅导之后出现的问题的矫正和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适应学习。在分析了来访者学习综合障碍的产生原因后,我决定对她进行认知的矫正和学习策略的辅导。

  ⑴引导她认识和调整不现实的目标,减轻她的过度焦虑和疲劳,同时培养和增强学习的信心。

  ⑵针对她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差,培养和增强学习注意力。

  ⑶帮助她调整学习方法,重视复习,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一提高学习成绩,重获自信。

  于是我和来访者一起讨论,根据来访者的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初步的学习策略:

  首先是调整学习目标:从现在起,不要因为高一的一些情况而给自己心理上产生压力,尽量的放轻松。对每一科以打好基础、查缺补漏、逐步提高为目标,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注重学习过程,看看自己的学习是不是有效率,而不是把注意力注重于学习结果。

  其次是注意科学用脑,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学习中如果感到大脑疲劳、精神不支时,就适当的停顿,转换一下方式,以使大脑得到休息,保证精力的恢复。这样做也会使大脑的工作有节制,不会导致大脑过分疲劳。不要在自己大脑感到疲劳的时候还是要看书学习,觉得不学习自己的心理总是很内疚。其实,这样不但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反而使自己的大脑更加的疲劳,而自己内心的愧疚感则更重。还不如,好好的放松休息一下,哪怕就只放松几分钟的时间,再学习时也会很有精神,这也就是谚语中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

  再次,早晨起床后,经过一夜的休息,大脑的活动能力很强,故记忆力最好,可做一些记忆性较强的工作,如记英语单词;临睡前,由于知识信息进入大脑后就入睡,也有助于知识的条理化,因此早上和晚上临睡前,背课文或公式是再适合不过的。当然,这些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看,看看自己是觉得是晚上临睡前有效率还是觉得早上有效率,一切都慢慢的开始习惯,切忌心太急噪。同时要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养成按时就寝、按时起床的良好习惯。

  另外就是转变学习方法,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从新课的预习、听讲、课后复习到单元复习、阶段复习)。

  从谈话中了解到来访者学习动机强,认为“只要是努力了就一定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习方法相当落后和被动,课前不知预习,听课和记笔记抓不住要领,不注重复习巩固的学习环节。来访者并没有意识到改进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只有好的方法才能有学习上的高效率。如果说时间保证是表面上的刻苦,那么,好的方法便是本质上的动力。我则指导她:

  ①做到课前预习,上课集中精神听课,课后及时复习。在学习中,重视课前预习,寻找教学内容的疑点和难点,为带着问题听课预先作准备;听课时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勤思多问,使其思路与老师的讲授“合拍”、“共鸣”,尽量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②听课之后一定要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就像吃饭要消化一样,复习是消化吸收知识的重要环节。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时能把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记忆,通过记忆加深理解;另外是先复习后做作业,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消化巩固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是要在课外坚持阅读活动,扩大知识面,以提高自学能力。

  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多后少,先快后慢”的规律,说明及时复习是有效防止遗忘的好方法。比如上午学习的内容,下午自修课或晚上要抽时间复习。复习也要注意方法的科学,不能停留在初中时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次又一次地记的方式上,认为只要功夫到了,就会水到渠成。复习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静心回忆,把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认真回忆一遍,老师讲的内容,理解和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不太理解或没记住;第二步细读课文,对所学知识有个全面的掌握,看有没有忽略或遗漏的地方;第三步深入思考,通过认真推敲,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把知识学活;第四步反复记忆,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把知识牢固地储存在头脑里。

  单元(或阶段)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把知识系统化,既利于理解,又利于巩固。例如:高二学习有机化学内容之后,把有机化学的各类反应、各种有机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归纳整理,系统地复习一遍,既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期末复习,是学期结束前或一门课程学完之后的复习。这类复习绝不能只是单单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理解,牢固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次的咨询辅导中,我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和来访者一起讨论一些初步的学习策略。而我也对来访者说,不论怎么样的学习方法,一定要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上面所说的一些科学的方法策略,一定要自己回去之后慢慢的去适应,不要妄想通过这次的咨询就马上会改变一切,它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你自己主动去参与和配合的过程,这样才会有效果,才会形成属于你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两周后,来访者第三次走进心理咨询室,有些兴奋地告诉我,自上次咨询后,对自己的学习又开始有信心了,并认真执行学习计划,学习有头绪,感觉很扎实。但还是容易出现注意力的转移,希望得到帮助和指导。我感到也和高兴,上次的咨询很有效果,没有遇到强烈的“阻抗”,来访者有所进步,能过通过认识自身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这时我则通过认知领悟疗法,对来访者在认知策略上加以巩固。我根据来访者的自身的一些情况,又向她提供一些科学的复习方法,让她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增强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计划复习法。复习前制订一份详细的计划。计划应包括“三点一面”——教材的重点、难点、自己的薄弱之点和全面。还应包括复习的三个阶段——泛读、精读和重点复习。

  2、整理笔记法。把笔记串起来进行整理,使它成为一份经过提炼的复习材料。如把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变成几天笔记;把复杂的内容变成一张表格;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变成一张比较图表等。

  3、做例题复习法。可将例题题目抄在本子上,待教材复习完后,集中将例题做一遍,然后对照教材中的解题方法,但要防止抄一题做一题,使知识失去系统性。

  4、纠正错误复习法。平时给几门主要学科各设一本“纠错本”,将自己练习、试卷中的错题登记在上面,复习时认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好?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来访者很认真的听取我的建议,但也向我提到,上课还是感觉自己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还是感觉很苦恼,那我则从一些基本的知识来向来访者分析情况,帮助她找到适应的方式和方法。

  那么怎样提高注意力呢?

  1、明确目的任务。对学习的目的、任务有清晰的了解时,就会提高自觉性,增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即使注意力有时涣散,也会及时引起自我警觉,把分散的注意收拢回来。

  2、开展情境想象。无论多么爱走神的学生,当参加重要的考试时,他也会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作答、发挥出最佳水平。所以,请你每次做作业时想象自己是在参加某次大考,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这样可以使自己真正紧张起来,注意力就自然集中了。正如著名数学家杨乐所说:“平时做作业像考试一样认真,考试时就能像做作业一样轻松。”

  3、克服内外干扰。克服内部干扰,除了要避免用脑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外,还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克服外部干扰,除了尽量避开影响注意的外界刺激外(如课上收起与上课无关的报刊杂志,在家写作业时关掉收录机或电视等),还应适当地有意锻炼自制力,培养“闹中求静”的心态,使注意能高度集中和稳定。

  4、养成注意习惯。学习过程中,要会“自我提问”。为求答案,积极思考,保持高度注意,出现“走神儿”时,要会“自我暗示”,保持注意的稳定。学习临结束时,更要使注意保持紧张状态,决不能虎头蛇尾。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以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入手,是全面提高注意力的捷径。

  5、注意适当作息。疲劳是集中注意力的大敌。身心过于疲劳,上课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一旦感到疲劳,就应注意适当休息,如课间到室外走走,精神上放松一下,不要抓住那10分钟看书或做作业。平时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既可愉悦身心,又可消除疲劳;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只有精力充沛,上课注意力集中才有物质基础。

  分析了这些的情况,还是要有一点,如果来访者自己觉得很累的话,就适当的要去休息,让大脑放松,不要照搬这些模式,也不要太心急。毕竟,任何的事情发展都是要有一个过程,不是通过几次的咨询就好象一下子改变了现有的所有情况,它还是需要自己通过意志力去磨合,通过一段过程的才能成为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另外,在学习中,切忌和别人去不停的比较,你就是你自己,你有你自己的特点,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无法比较也不能去比较的,学会肯定自己,自己悦纳自己。

  来访者通过这次谈话,心理也有所感悟,并告诉我,愿意和我成为朋友,自己一定能好好把握自己,相信自己。

  当来访者第四次来到咨询室已是一个月后了,这次她一进门就满脸的欢笑,她笑着和我说:“谢谢老师,你的那些方法我回去都用心的去试着做了,觉得很有效果的,这次我的单元考试考的还不错的,我自己的心理很高兴。”我听了她的讲述,也感到很高兴,因为笑容又重新的展现在她的脸上了。

  她又说:“老师,我回去后真的认真的想了想我和你谈话的内容,觉得以前自己是有些心太急噪,对自己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初中。现在想了想,自己也在慢慢的长大,高中的学习内容及其学习方式都和以前不样的,我现在通过努力也找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尤其是在单元考试中有所进步,则更加使我有信心了。”

  “我也真的为你高兴,觉得自己有收获了。那么下次如果还有什么地方觉得不好的都可以来咨询室找了,我们一起去找觉得的方法,好吗?”

  她听了很高兴,通过三次系统的咨询和辅导,使一个原本对学习感到很苦闷的孩子能重新获得自信,我自己也是很高兴的。

  四、咨询辅导中的分析与诊断:

  从和来访者的谈话中,我逐渐了解到,来访者现在最大的苦恼是成绩下降,很希望通过心理辅导,从我这里得到帮助。而从谈话中我分析来访者的大致的情况为:

  ⑴心理负担很重,出现了过度焦虑和疲劳。来访者对考进好的高等学府抱有很高的期望,学习动机很强,对学习特别重视,又经常担心如果学习不好,成绩下降了,会对不起父母,父母每天懂的早出晚归,辛勤劳动,为的就是子女能好好的学习,跳出农门。

  ⑵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由于她在高一时学习成绩滑坡较大,一时无法改变她在班级中的落后位置,又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而且家长又指责。她内心一方面自认她不会比别的同学苯,一方面对提高学习成绩又没有把握,不知如何改进学习方法。

  ⑶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想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⑷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她上课或夜自修学习时,想集中注意力但集中不起来。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

  ⑸以为从初中到高中阶段的学习,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学习能力要求都有比较大的提高,而来访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一解决。所以单元考试还能考得较好,但一到“大考”又是一塌糊涂。

  通过对来访者的一些心理特征的分析,那么我先后运用了“当事人中心”疗法和认知领悟疗法对来访者进行系统的咨询和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又不停的注意来访者的反应以不断的对辅导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求对来访者的矫治达到最佳效果。在咨询中克服了来访者的“阻抗”,加上来访者自身的领悟能力很好,使得辅导的进程很顺利,对来访者来说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导效果,使来访者重新树立了自信心。

  五、辅导效果与思考

  1、辅导效果。通过二次辅导,来访者重树了学习的信心,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习有计划,也能注意学习方法。来访者也会偶尔到咨询室里请我分享她的快乐,如:学习时也不再开小差了,应用考试及格了,在高二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中进步了10名,令我更开心的是,笑容又重现在她的脸上了。

  2、辅导后的思考。开展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主要实施矫治性、补救性辅导。由于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主要是身体原因、心理原因、学力原因,尤其是心理原因,如学习动机不足、缺乏学习热情、对学科缺乏兴趣、独立性未发展、有情绪障碍、良好学习习惯未养成、精力没用在正道上等。因此,我们作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只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单一的文化知识补缺不漏的做法,要重视和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有效辅导,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非智因素,才能有效改变其学习适应不良的状况,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真正收到较理想的、标本兼治的辅导效果。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巧用变形计 营造美丽心情心理辅导

  丽水中学黄丽萍邮编323000

  【活动背景】

  很多高中生在与人交往和处理问题时,总是立足于自我的立场,考虑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很少关心他人,更别说从他人的立场来看问题,这就造成了人际沟通中的理解发生障碍和阻塞。在尊重他人思考问题的角度的同时,如果做到换位思考,就能促进人际沟通,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活动目标】

  1.明白人与人之间矛盾、分歧在所难免,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

  2.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以对方期待的方式对待他。

  3.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活动方式】

  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活动准备】

  编情景短剧,安排学生表演。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变形计”之大讨论

  1、你喜欢看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吗?

  毫无疑问,20**年、****年的夏天是属于超级女生的,一个个女孩为了梦想站到这一个舞台……

  那么,你知道继“超级女生”之后,湖南卫视倾情打造的另一个栏目吗?

  对,就是“变形计”,随着“变形计”之《网变》《高三师生母女互换》的相继播出,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2、你能谈谈对“变形计”的看法吗?

  第一计《网变》:魏程,城市少年,不珍惜富足的生活,辍学,昼伏夜出,不在网吧,就在去网吧的路上,不在睡觉,就在打算睡觉的床上。高占喜,青海村娃,家境贫困,希望通过读书征服城市,却面临失学危机。“变形计”给了他们互换角色的机会。

  第二计《高三师生母女互换》:忙着补习的暑假,一群即将踏入高三的少男少女,一群面临高考压力的花季少年,有着自己都说不清的复杂心事。女儿和身为高三班主任的母亲,师生、母女互换七天。

  教师小结:

  ①在为新栏目取名时,制片人想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制片人用“变形”来制造另类生活故事,故事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生存环境变更后的普通人的生活,虽粗糙,却真实,给人心理的满足。当然,变形计最大的真实是:生活永远无法替代。

  ②“变形”给人换位的机会。

  离开相处七天的“父母”,魏程流着泪跪地告别,他懂得了艰辛与奋斗。高占喜享受着富人的生活,也看到了天桥下躺着的人、为生计卖报的七岁孩子,他没有忘本,回家后立即读书、干农活。

  母女角色互换,让母亲体验了青春期孩子的社会角色,青春期孩子也体验了母亲所处的经验,有乐趣,但更多的是压力。

  二、情境感悟:男人和女人互换

  生活中,我们常觉得别人不理解我们,别人什么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殊不知别人也有同感呢。有一个故事也许你听过:

  一个男人厌倦了他每天出门工作而老婆却整天呆在家里。他希望老婆能明白他每天是如何在外打拼的。于是他祷告:全能的主啊,我每天在外工作,而我的老婆却仅仅是呆在屋里。我要让她知道,我是怎么过的,求你让我和她调换一天吧。主满足了他的愿望。

  第二天一早,他醒来,当然,是作为一个女人。他起床,准备早点,叫醒孩子们,为他们穿上校服,喂好早餐,然后开车送他们去学校,回到家,他挑出需干洗的衣物送到干洗店,回来的路上还顺路去了银行,然后去超市采购,回到家,放下东西,要缴清账单、结算支票本。

  当他打扫了猫盒,给狗洗完澡,已是下午一点了。他匆忙地整理床铺,洗衣服,给地毯吸尘,擦洗厨房的地板。他冲到学校去接孩子们。他准备好点心和牛奶,督促孩子们做功课,然后架起烫衣板,一边忙着,一边看会儿电视。

  四点半的时候,他开始削土豆,清洗蔬菜做沙拉,给猪排粘上面包屑,剥开新鲜的豆子,准备晚餐。吃完晚饭,他开始收拾厨房,叠好洗净的衣物,给孩子们洗澡,送他们上床。

  晚上九点,他已经撑不住了,然而,每日例行工作还没结束。他爬上床,在那里,还有人期待着他,他必须,而且不能有任何抱怨。

  第二天,他一醒来就跪在床边祈求:主啊,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我怎么会傻到嫉妒我老婆成天呆在家里?求你,求求你,让我们换回来吧!

  主回答:我的孩子,你已经吃到苦头了,我很高兴让一切恢复原样。但是,你不得不再等上九个月,昨晚,你怀孕了……

  故事虽荒诞,却告诉我们:由于人性的弱点,我们在与人交往和处理问题时,往往立足于自我的立场,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很少考虑他人的需要,更别说从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倘若你能转换一下立场,考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以对方期待的方式来对待他,那么,你不仅掌握了一个高明的人际交往原则,还掌握了成功的诀窍。

  三、心理分析:换位四部曲

  换位思考的结果是双赢,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简单的;简单的道理,做到了就不简单,请同学表演下面的短剧,其他同学谈感悟。

  情景1:东东愁眉苦脸,沮丧地走着。路上碰到了明明,他上前诉苦:“我最近好烦,数学考试又不及格,而且……”明明一边打着呵欠,一边东张西望的,一副毫不感兴趣的样子,走了。

  情景2:东东更加烦恼。这时他碰到了正在做作业的洋洋。东东上前诉苦:“我最近好烦,数学考试又不及格,而且……”洋洋一脸不耐烦:“别烦,没看到正我忙着呢?走开走开!”

  情景3:东东更加痛苦了,这时他又碰到了康康。东东上前诉苦求助:“我最近很烦,我的……”康康一听,急忙插嘴:“怎么啦?怎么啦?你烦什么?”东东说:“我的数学……”康康又插嘴说:“数学作业又没交?是不会做吧?上课没认真听吧?”东东解释道:“不是的,是我的……”康康继续插嘴自说自话:“是不是考试作弊被发现了,还是你老爸把你的游戏碟给收了?……”东东看着康康一股脑地说了一大串话,自己就是插不上嘴,唉声叹气地走了,这个世界怎么就没有人能理解我呢?

  1、请看“换位思考四步曲”——

  如果我是他:第一步,我需要的是……

  第二步,我不希望……

  第三步,我的做法是……

  第四步,我是在以他期望的方式对他吗?

  2、集体的智慧

  把学生分成四组,分组讨论四步骤,小组长记录讨论结果。

  ⑴第一步

  设想你是求助者,谈谈你的感受,你最需要什么。第一组组长发言。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首先要要学会倾听。

  ⑵第二步

  A设想你是求助者,不愿意得到怎样的待遇。第二组同学自由发言。

  B心情故事分享

  参考下面五点,想一想在自己与同学、老师、父母相处过程中的类似故事,说一说你的心情故事。

  ①当我犯错时,我不希望……

  ②当我做得不好时,我不希望……

  ③当我遭受挫折时,我不希望……

  ④当我情绪低落时,我不希望……

  ⑤当我总是听不懂时,我不希望……

  C信息大参考

  当我犯了过错时,我希望别人批评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原谅。

  当我做得不好时,我希望别人嘲笑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鼓励。

  当我遭受挫折时,我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帮助。

  当我情绪低落时,我希望别人冷落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安慰。

  当我总是听不懂时,我希望别人觉得我烦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耐心。

  ⑶第三步

  假设你是明明、洋洋、康康会怎样做?第三组同学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⑷第四步

  第四组同学发言,我是在以对方期望的方式对他吗?如果不是,我该怎么做?理解他人,就要做到用心地以对方所期望的方式来对对方,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想当然和希望来对对方。

  用别人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别人,是鸡肠小肚。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为对方着想,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四、学以致用:让我做一回你

  讨论下面的情境,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情境1:一向温柔的妈妈今天下班回来,愁眉苦脸的,脾气暴躁,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小明发火。小明很苦恼很委屈,于是……

  情境2:小花和小草是同桌。小花因为被妈妈骂了心情很不好,小草因为数学考了60分闷闷不乐。他们因为一点小矛盾吵起架来……他们又和好了。

  情境3:一向深得同学喜欢的王老师最近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心情很不好,每晚备课批改到深夜,精神状态也不好。他好几次对同学发火,大家都很委屈。班长和几个同学知道了王老师的情况后……

  学会换位思考应对自己多加约束,多加限制,对别人多加宽容,多加体谅,多一份包容与理解,多一点体谅与信任。

  五、歌曲欣赏:《如果我们能换一换》

  换位思考就像魔法石,改变并润滑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后,让我们欣赏《变形计》主题曲《如果我们能换一换》,让我们巧用“变形计”,营造美丽心情:

  如果我们能换一换换我们的现在

  有些人也许很可爱

  如果真心去改变我们的未来

  世界就会更加精彩

  【设计思路】

  我是从以下几个层面考虑,设计了这一心理辅导设计方案的:

  1.换位的必要性。从“超级女生”到“变形计”,热点话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而有关“变形计”的讨论和男人女人换位的故事,更给学生以情感上的触动,认识到换位的必要性。

  2.如何换位。换位的结果是双赢,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简单的;而简单的道理做到了就不简单。四步曲教给学生换位的方法,避免了本我主义。

  3.课堂训练不仅强化心理辅导的效果,也将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最后,回到《变形计》,在主题曲《如果我们能换一换》中结束本课,歌声已停,情仍荡漾。

篇3:用心听听唠叨心理辅导案

  杭州明珠教育集团学校吴权动感地带:画画我家的座位图你注意过吗,你的家里通常是怎样来坐座位的,绘制一张“我家的家庭座位图”在你的家庭排序图中,你通常是离着谁最近?你又是离着谁最远?这样的排序大致是从何时开始的?那时的你或者你的父母有了怎样的变化?二.心灵追踪:请回想我与父母的沟通情况,根据大多数情况下的真实状况,按照下列提供的选项,进行选择。(1)沟通时间(小时/周)A.1B.2-4C.5-7D.8以上(2)沟通主动性A.我主动B.父亲主动C.母亲主动D.双方都主动(3)沟通的兴趣程度A.很感兴趣B.心不在焉地听C.要求以后再说D.要求不要说(4)沟通内容A.家庭琐事B.谈同学C.谈学习D.父母工作E.新闻社会事件F.谈老师G.其他(5)不沟通的原因A.无话可说B.没有机会C.得不到理解D.家长爱生气E.家长不可靠F.家长讨厌我G.难为情通过沟通自我检查,我觉得与父母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情景扫描换把椅子坐坐

  ——发生在心理辅导室的故事豪豪是初二的学生,他爸爸的工作是跑列车。平时父子很少见面,加上父亲的教育方法粗暴简单,父子间渐渐有了隔阂。豪豪不愿意见到父亲。每个月的月初,豪豪都要计算好这个月父亲跑列车回杭州的日子,然后在日历上打上“╳”。今天的日历上有个“╳”,意味着爸爸要回来了。放学后,豪豪来到了心理辅导室。“真倒霉,又要见到他了。老师,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对付他吗?”“好吧,约个时间,你带爸爸来这里,我们一起来‘对付’他。”次日,这一对父子来到了心理辅导室。“现在的孩子真难管,打也不是,骂也不行……”一坐下,豪豪爸爸便说开了。辅导老师让他别着急,说是要父子两先来玩个游戏。“这个游戏叫‘换把椅子坐坐’。由爸爸来扮演儿子,儿子平时对你怎么说的,你就怎么说。豪豪。今天你来扮演你的爸爸,演示一下你爸爸是怎么教育你的。”一场互换角色的模拟争吵由“临时父亲”先发话了。“你都15岁了,还什么事都不懂,我15岁的时候,已经上山下乡去农村了。哪像你,还要我们操心这,操心那。”豪豪拿出爸爸的腔调开始数落“儿子”。“你一回来就唠叨,烦不烦,真背!”由爸爸扮演的“儿子”扯开嗓门,针锋相对。“我背?我背是为了你好。人家孩子我才赖得说呢!你看看你的学习成绩……”“我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是我自己的事,用不着你管!”“你这孩子真不懂事,只知道玩、玩、玩,都玩疯了,根本不像我的儿子。”当“父亲”的豪豪也学会了居高临下。“就知道把我关在家里,一点自由也没有,你不配做我的爸爸。”“儿子”的嘴也不饶人。“看你的学习成绩,我都没脸见人了。单位里的人说到孩子读书,我只好悄悄走开。老师电话一打来,我就浑身紧张。我的老脸都丢尽了!”说到这里,豪豪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开始打量起爸爸。“你知道要面子,我不是被你打就是被你骂,我有什么面子呢?”爸爸学着儿子的话,语调却已缓和了许多。“你不想想,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能做什么?你知道现在找个工作有多难!像我,被‘***’耽误了,缺少文化,每天起早落夜地做,还要担心会不会被减员……”说到这里,豪豪语塞了,他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你就知道烦我,我已经够烦了!在学校里被老师教训,回来还得继续听你们烦。每天面对压弯腰的书包,做不完的,哪有做人的乐趣。我现在都不想活了,还谈什么将来!豪豪的爸爸说不下去了。他的目光变得慈祥起来。渐渐地,儿子和爸爸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了。爸爸站在儿子的角度体会着做儿子的压抑的心情,儿子站在爸爸的角度体会着长辈的拳拳之心。游戏结束了。父子俩却仍有许多话要讲。

  “老师,其实,现在做孩子也不容易,这么大的书包还盛不所有的书。住在楼房里,也没有小伙伴玩,不像我们那时候,弄堂里一叫,会跑出一大帮孩子……”“爸爸跑列车,走南闯北,也挺不容易的。回到家里唠叨,也是为了我好,望子成龙。尽管打骂的方法不对,但出发点是为了我好。”“其实我也不想打你、骂你,我是看了着急啊。”“有时候,我是故意跟你过不去。要好好学习的道理,我是知道的。”“老师,像今天这样的交谈很不错,我突然觉得儿子长大了许多。看来我这做家长的要好好想想,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家长。”“爸爸,我今后一定早点回家,好好做作业。”“一言为定”。换把椅子坐坐,用心听听父母的唠叨,那是我们成长中美妙的乐曲。四.心理透析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是令上了中学的孩子最反感的事。反复的唠叨本身是一种令人厌烦的现象,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有这种感觉,因为它伤害一个人的自主性和自尊心,更何况这又直接抵触孩子日益增长的成人感。对于父母,唠叨始终是出于对子女的一片爱心。不少做父母的由于缺乏心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不了解自己和子女的心理,也谈不上教育艺术,只凭自己的“父母心”与孩子打交道。殊不知“父母心”有时候会受到年龄心理特征的影响。如更年期的妈妈心情变得烦躁,情绪不稳定,看到子女成绩不如意时自然会心烦话多;爸爸上了年纪后,嘴巴也会“勤快”起来,说个没完,不像年轻时善于克制自己。而太多的唠叨也会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子女对于父母无关紧要的唠叨都有着左耳进,右耳出的态度。也有许多家庭问题是在父母的唠叨上建立起来的。人人都经历过父母的唠叨。面对父母的唠叨,比较理想的方法是主动与父母沟通。只有让家长和你相互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关系的融洽。其实,和家长之间有分歧并不是一件很难堪的事,反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问题是你会如何处理和面对这些矛盾和分歧。如果家长对你的事毫不过问,我想你一定不会开心的,那么,只有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学会合作化解矛盾,才会过得更轻松。在我们子女看来家长的唠叨纯粹是多此一举,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正是由于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唠叨,才使我们避免了很多麻烦的发生,所以我们应该体会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在他们唠叨的时候,尽量少发生些牢骚。而父母的唠叨也需要建立在需要唠叨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用心聆听父母的唠叨吧,不单只捕捉父母说话的文字意识思,且凭借对方的语气听出对方的内心情绪状况,一起分享彼此的内心感受,建立起愉快、温馨、积极的家庭关系。五.自我训练:

  活动一问卷调查1.你的父母对你严格吗?()A不严格B.严格2.你的父母是否各方面都很关心你?()A.是B不是3.你的父母是否什么事都要管你?()A.是B不是4.你觉得你的父母唠叨吗?()A.唠叨B.不唠叨5.你父母唠叨时,你会怎样?()A不理睬B.听从6.你怎样面对你父母的唠叨?7.你父母唠叨时,你有没有与他们闹过矛盾?请简要说明一下。

  活动二:唠叨语大荟萃我父亲经常唠叨的三句话是:1.他表达的意思是我通常的回应是2.他表达的意思是我通常的回应是3.他表达的意思是我通常的回应是如果用一种新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倾听,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情,我可以这样回应:回应1.回应2.回应3.我母亲经常唠叨的三句话是:

  1.她表达的意思是我通常的回应是2.她表达的意思是我通常的回应是3.她表达的意思是我通常的回应是如果用一种新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倾听,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情,我可以这样回应:回应1.回应2.回应3.

  六.心灵鸡汤让父母和孩子内心深处那份深切的爱流动,在爱的滋养下,孩子将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

篇4:撕开自我标签正确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

  浙江省嵊州市崇仁中学周巧云312473

  设计思路:

  进入高中不久的很多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容易适应不良,一部分学生在与他人的不恰当比较中产生了“我不行”的思维模式,进而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标签、重建自信成了我这节心理辅导课的主要内容。本节课从游戏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标签,重点让学生认识消极自我标签的危害及消除方法,通过对学生身上一些典型的消极自我标签进行现场消除,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原来我并不是那么的差,都是消极自我标签在作怪,撕掉它就可以重拾自信。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是:认识消极自我标签——了解消极自我标签危害——撕开消极自我标签有招——贴上积极自我标签有术——战胜消极自我标签拓展。前四个环节是课内矫正认知和心理训练,第五个环节是课外拓展,通过一系列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并获得心灵的成长,助人自助,能够积极应对今后的高中生活。

  辅导理念:

  自我标签是指用来描述自己、形容自己,成为自己身上的标志或特征的词句,如“我很会交际”、“我很胆小”等。自我标签有积极的和消极的。

  高中生由于性意识的觉醒和逐渐发育成熟,不仅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且自我意识的内容也进一步丰富和深刻了。高中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充满自我炫耀的冲动,喜欢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把权威、传统和社会规范看在眼里,惟我独尊,我行我素,总是强调自己、维护自己。这种表现常被人们误解为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比较脆弱和不自信的,很在乎外界给予的评价。

  现实生活中也可看到高中生不够自信的一面。很多学生喜欢给别人或自己“贴标签”,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胆子太小,我不行”、“我不善于言谈”、“我很容易紧张”、“我过于谨慎”、“我太粗心”、“我多愁善感”等;老师们也往往喜欢给学生贴譬如“好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等标签;家长们也喜欢给孩子贴上诸如“我的孩子不聪明,脑子苯”、“我的孩子做事慢慢吞吞”等消极标签。

  同学们被自己或老师及其他人贴上这些消极标签后,就不断地用消极标签暗示自己:“我胆子小”、“我不会”、“我不行”等等,自卑心理由此产生,自信心也因此不断下降。可以说消极自我标签已经成了打击高中生自信心的一大杀手。为此,只有撕开消极自我标签,才可能帮助更多学生战胜自卑,重拾自信。

  辅导目标:

  1.让学生了解消极自我标签的危害。

  2.让学生经历撕开消极自我标签的过程。

  3.使学生学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贴积极自我标签的方法。

  辅导对象:高中一年级

  辅导时间:60分钟

  辅导准备:

  1.准备一个空纸盒和一叠信纸。

  2.准备几个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3.进行团体活动分组。

  4.制作CAI课件。

  辅导过程:

  一、了解消极自我标签现象

  1.游戏导入:猜猜我是谁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见面礼,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猜猜我是谁”。(用课件展示:猜猜我是谁?)

  请每位同学写出10条“我是一个……的人”。(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优点或缺点,不记名。)

  游戏规则:把学生的有关自我描述的纸条请各组组长一一收上来,投入一个空纸盒中,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来从中抽取一张,教师念出纸条的内容,然后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这个同学是谁?(教师念纸条时去掉那些没有显著特征的。)

  2、认识自我标签

  同学们刚刚在纸上写出了自己各式各样的特征,下面我们来找找藏在纸条里的秘密——自我标签!

  先示范:我是一个自卑的人——我很自卑(老师读出一条,让学生找一条。要求同学们要说得快,抢着说!)

  我很胆小我数学很棒

  我动作很慢我很粗心

  我很容易紧张我很内向

  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我是个很平凡的人

  ……

  想想自己身上贴得最牢的自我标签是什么?

  3、认识消极自我标签

  (课件展示分类,课件画面设计得漂亮些,多用一些图片展示效果)

  (1)积极的自我标签:“我自信”、“我勇敢”、“我积极进取”等。

  (2)消极的自我标签:“我自卑”、“我胆小”、“我害羞”、“我不行”等。

  经常可以听到同学们这样说:“我胆子太小,我不行”、“我不善于言谈”、“我很容易紧张”、“我过于谨慎”、“我太粗心”、“我很多愁善感”……这些自我否定的、贬义的描述性词语,就像“标签”一样贴在自己身上,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度地使用,就会给我们带来损害,有碍于个人的身心发展。那么,这些消极自我标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请看:爱画画的中学生的故事

  二、认识消极自我标签危害

  (课件展示)“爱画画的中学生的故事”

  有一个中学生小A很爱画画,但有一天老师说他画的不好,没有画画的天赋,于是他对自己没有了信心,放弃了画画。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画的不好”,后来,再有人问他,他就说:“我向来就画不好”。

  你有过类似经历吗?个别发言。没人讲,就自我披露(小时候我很爱唱歌,有一天妈妈说了一句:你唱得走调了,一点也不准。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唱歌了,我总觉得自己没有音乐细胞。其实小时候音乐课唱歌考试还得过优呢!)

  (课件展示)关于消极自我标签的危害,请大家做一个选择题,只能选一个最确切的答案:

  1)使人不能恰当评价自己2)使人失去自信3)使人自卑4)使人不敢再次尝试5)上面几项都是

  总结:消极自我标签害人不浅,我们要设法抛弃它、撕开它。

  三、撕开消极自我标签有招

  1、教师先示范:你们会撕吗?老师先撕一个给大家看看。

  举例:“我是个一般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平凡的我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同学们,你们会了吗?

  2、仿“幸运52”——撕标签比赛:(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要求每组对所抽的标签给出多种撕的方案。)各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

  1)出示写好的四块牌子:生理、心理、学术、特长。

  2)让组长来选题(翻牌)。

  翻生理牌就给“生理标签”——我长得不够漂亮/不够帅(让组长把标签上的内容念一下,后带回小组讨论),其他依次类推。

  3)分组撕消极标签(要求每组记录好主要观点)。

  4)交流结果(上课时此环节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观点很丰富)。

  A、我长得不够漂亮/不够帅;(生理标签)

  学生观点:我不漂亮但我可爱又大方;我不帅但我有个性;外表的美只是暂时的,心灵的美才是永恒的……

  B、我某门功课不行;(学术标签)

  学生观点:遇到偏科的现象,要分析原因;一时的学不好不代表我以后学不好……

  C、我没有音乐、体育、艺术……细胞;(特长标签)

  学生观点:我做事认真,工作负责……这些都是我的优点;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勤奋练习和不断尝试,弱项很可能变成我的强项……

  D、我害羞、我胆小;(心理标签)

  学生观点:平时多抓住机会锻炼自己就可以让自己变得胆大些;主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活动……

  5)评优胜。

  教师主持:A、哪个组最有说服力?鼓掌激励。

  B、哪个组观点最丰富?鼓掌激励。

  3、谈感想。

  学生观点:原来我们没有那么差、我们的自卑原来是消极自我标签造成的、撕掉标签可以增强自信心……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对,原来我们并没有那么差,我们不自信时,很可能是消极标签在作怪。撕掉消极标签是我们战胜自卑,增强自信的有效手段。以后被他人或自己贴上消极标签时,该怎么办?

  学生:撕掉它!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这里还有一招要与大家分享——就是多给他人和自己贴积极标签!

  四、贴上积极自我标签有术

  (一)给他人贴积极标签

  1、同桌对贴(三分钟内完成三个,要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2、让几对同桌起来发言(一方说所贴标签,被贴的一方发表感想,同时适时地奖励贴得好的同学)。

  (二)给自己贴积极标签

  1、给三分钟时间给自己贴积极标签(写在白纸上),要求:

  1)针对自己的弱点贴(如思维速度不快,可贴“我的思维很有深度”。)

  2)符合客观实际

  3)贴得尽可能多

  2、每人选一个最利于战胜自卑的积极标签。

  3、分享(按学号抽签展示5人:抽到几号,几号同学就大声地念出给自己贴的积极标签。)

  4、要求每人把选出的标签贴在准备好的座右铭(牌)上。(建议学生在自己桌子上放一个月以上或更长时间,每天看看积极标签并大声读出来,看过一段时间之后自己身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五、战胜消极自我标签拓展

  1、做一个“交叉手指”的游戏。

  当然,我们在撕开消极自我标签时需要克服一些以往的不良习惯。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再来做一个小游戏:

  1)请同学们将手掌张开,十指交叉合起来,连做三次。看看自己是左手的拇指在上还是右手的拇指在上。

  结论一:人的行为是按习惯行事的,消极自我标签也是你过去经历的产物。

  2)然后请同学们用相反的方式交叉双手,大家有什么感觉?

  学生:别扭。

  结论二:改变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要改变一个如此小的习惯动作我们都感到困难,要消除消极自我标签、培养自信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需要我们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3)再继续游戏,请按照可以改过来的交叉动作,稍用力重复一次,有什么感觉?再不断重复21次,有什么感觉?是不是习惯一点?

  结论三: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不断重复;消极标签也是可以消除的,只要经常给自己贴积极标签。

  2、课件展示“滋补处方”。

  这堂课结束后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张“滋补处方”:

  (1)尽可能不用贬义的自我描述,代之以鼓励性话语,如“我过去曾经认为自己不行……”代之以“看来也不一定都是这样,让我来试一试……”。

  (2)多使用积极地自我描述,如“我语文学得好”、“我数学最近学得比较轻松”。

  (3)坚持写日记,将自己一周内使用挫败性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记下来。制定改变计划,并在以后记录下计划实施后的结果,及时给予强化。

  (4)每当发现自己又说否定自己的话时,大声告诫自己,不要说“我就是这样”,而是说“我曾经这样”;不要说“我不行”,而是说“只要我现在努力,是可以办到的”。

  (5)所有消极的“自我标签”,都是害怕失败,回避尝试的结果。因此,你应该勇敢地找一些自己以前不愿干的,不会干的,不敢干的事情,去花一些时间认真做一做。让自己完全沉浸于崭新的活动中去,品尝一下挑战生活、挑战自我给你带来的充实和快乐。

  3、抄录上述内容(设计意图:通过抄来加深记忆;可长期保留,以备用)。

  4、小结: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如何对待各类自我标签、重新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问题,非常高兴与大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和不断完善自我。最后,我把下面这首诗《youcanwin》送给大家,愿同学们做一个自信又快乐的高中生,充满活力的度过高中生活!

  如果你认为《youcanwin》

  如果你认为你将失败,你就确实失败了。

  因为我们发现,在世界上

  成功开始于一个人的美好愿望,

  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如果你认为你是出色的,那么你就是出色的。

  你要相信自己能飞得很高;

  你要相信自己能做得最好。

  在生活的战场上,

  并不总是强壮或聪明的人取胜。

  但是最终取胜的人,

  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

  附课外阅读材料:

  为“我不能”举行葬礼

  那天,我来到唐娜的班上听课。这是个典型的小学教室。但是当我第一次走进去时,我就觉得有些不同寻常,蕴涵着一种莫名的兴奋。

  我在教室后面的一个空位子上坐了下来,观察着教室里的一切。所有的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埋头在纸上写着什么。我看了看最靠我的一个十岁女孩,只见她正在纸上写着所有她“不能做到”的事情,诸如:“我无法把球踢过第二道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不知道如何让黛比喜欢我”等等。她已经写完了半张纸,但她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仍旧很认真地继续写着。

  我站起来,从后向前依次巡视着每个学生,他们都很认真地在纸上写下了一些句子,述说着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此时,我对这项活动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我不知道唐娜老师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所以我决定去看看她在干什么。当我走近她的时候,发现她也正忙着在纸上写着她不能做到的事情,像“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家长会”、“除了体罚之外,我不能耐心劝说艾伦”等等。

  我真想不通为什么老师和学生一起这么过分专注于那些消极的事情,而不多想想积极向上的事情呢?就像“我能做”、“我能行”这方面的。

  于是,我满腹狐疑地回到后面的位子,坐下来继续观察。大约又过了10分钟,大部分学生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有的已经开始写第二页了。

  “同学们,写完一张纸就行了,不要再写了。”这时,唐娜老师用她那习惯的语调宣布了这项活动的结束。学生们按照她的指示,把写满了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纸对折好,然后按顺序依次来到老师的讲台前,把纸投进一个空的鞋盒里。

  等所有学生的纸都投完以后,唐娜老师把自己的纸也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腋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沿着走廊向前走。我也紧紧地跟在后面。

  走着走着,队伍停了下来。唐娜走进杂物室,找了一把铁锹。然后,她一只手拿着鞋盒,另一只手拿着铁锹,带着大家来到运动场最边远的角落里,开始挖起坑来。

  同学们你一锹我一锹地轮流挖着,10分钟后,一个3尺深的洞就挖好了。他们把盒子放进去,然后又用土把盒子完全覆盖上。这样,每个人的所有“不能做到”的事情都被深深地埋在了这个“墓穴”里,埋在了3英尺深的泥土下面。

  这时,唐娜老师注视着围绕在这块小小的“墓地”周围的31个十多岁的孩子们,神情严肃地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我们准备默哀。”

  学生们很快地互相拉着手,在“墓地”周围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都低下头来静静地等待着。

  “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唐娜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生命朝夕相处,您影响着、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得多。您的名字几乎每天都要出现在各种场合,比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是白宫。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幸的。”

  “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不能’先生您安葬在了这里,并且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铭。希望您能够安息。同时,我们更希望您的兄弟姊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就去做’等等能够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的名气大,没有您的影响力强,但是他们会对我们每一个人、对全世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

  仔细地听完这段悼词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振动。这个活动对我们的生命是那样的具有象征意义,那样的含义深远。我想孩子们应该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的,它将深深地刻在每个孩子的心灵上。

篇5:叛逆女孩转型心理辅导案

  案主资料收集: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戴淑(化名)

  性别:女

  年龄:17岁

  缘起:一天下午,第二节课刚开始上了没多久,就听到一声怒斥,然后一名女生愤然冲出教室,摔门而去。我连忙上前拉住学生,可是她还是挣脱而走。第二天,等到个案心情平息后,去了解情况,原来是她在老师讲课提问的时候,大声说了一句“放屁”。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反映,个案经常在课堂上顶撞老师,年轻老师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把她赶出教室的。

  二、背景资料

  1、个案性格、情况:

  活泼、开朗,为人豪爽,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随自己的喜好行动,较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注意过激言行对周围人的影响。在课堂上时不时地插科打诨,还经常发出一些奇谈怪论,习惯与老师唱反调。可是,成绩却是班上最好的。

  2、家庭背景:

  父母对女儿的期望教高,平时管教很严格,有比较多的条框来束缚女儿。又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很内向的儿子,因此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外向些,大方些,有时对女儿的管教又偏向男孩化。因此,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有些矛盾。

  3、班级背景:

  是高一年级当中比较活跃的一个班级,学生都很喜欢个案的性格,也乐于和她做朋友。平时,不反感个案的那些出格的言行,反而还都接受甚至喜欢她的“坦率”(学生认为是坦率,不做作,更不认定是叛逆);期末评优,个案是以40多票的绝对数被同学们评为三好生。

  三、主要问题

  通过观察和多方了解,发现她的问题主要是青春期的叛逆性。

  具体表现:

  1、好发表个人的观点,有强烈的表现欲。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平时经常发表独到的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即使在内心里认可了某一观点,表面上也要发表几句不同看法,持有强烈的反叛心理。

  2、故意在课堂上与老师抬杆,顶牛。在老师讲课时,经常发出一些刺耳的声音,和老师唱反调,甚至不顾后果与老师或同学发生冲突,对老师的批评报以“仇恨”的目光。一般情况下,这些表现男生比较多,可是却不可思议的表现在这个成绩优异的女生身上。

  3、穿着打扮崇尚个性,追求标新立异。随着自我意识和好奇心的增强,不遗余力地追求个性,让自己变得很另类,因此她的穿着比较中性,走路比较男性化,并且发型是时下最流行的冲顶头,根根直立显示她张扬的个性。

  原因分析:

  1、叛逆心理是高中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她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个性意识表现尤为突出,为了显示自己的“非凡”,就经常表现自己(这一点在课堂上尤为明显),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让人另眼相看,并且爱打扮得与别人不一样,爱做一些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的事,让同学都羡慕她,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她,这都是她想要的效果。并且,现在社会越来越讲究个性化,自我化,也导致她的叛逆心理更加厉害。

  2、父母教育的矛盾性。父母工作比较忙,与女儿的沟通比较少,但是他们一直希望女儿能出人投地,至少是一个知书达理、贤淑的女孩。因此各方面都比较专制,处处限定她的言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她身上。却不想反而激发了她的叛逆性,处处与父母对着干,说一些本不该女孩说的话,穿一些中性的、酷酷的衣服,宣告自己的独立与成长。又因为家里的儿子沉默寡言,少与人交流,父母又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在他们严厉的管教下变得象儿子一样,有时对女儿的任性、反叛又有些放纵,听之任之。在这种矛盾的教育中,就加剧了个案的叛逆性。

  3、班级的氛围比较宽松,对她的叛逆更多的是欣赏,少有指责。她的班级是一个由一群活泼的姑娘组成的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旅游班,只有少数几个男生。班里大事都由女孩们说了算,因为是旅游专业,女孩们更大方、张扬、现代,她们的表现欲和叛逆性都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强。由于个案为人直率,和同学相处友好,她们对个案的反叛从不反感,更没有指责,对她在课堂上的表现都理解,甚至支持她的叛逆。这样的班级氛围纵容了她的言行,叛逆的她就无所顾忌了。

  心理干预方案及实施

  一、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包括:案主戴淑、父母、老师、同学等。

  二、心理干预的基本方式为:个别交谈,辅导性干预。

  三、心理干预的基本过程:

  根据对个案情况、原因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心理干预。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直接辅导,然后通过行为指导,减少案主的叛逆性行为。其次对影响案主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父母、老师、同学的沟通,特别是对她的同学要采取团体辅导,取得他们的配合,争取有利因素。

  (一)对父母的干预:

  心态:焦急、愤怒、矛盾、失望

  建议父母与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尊重孩子的思想和体验,消除家庭专制给她带来的不利的心理体验。让父母明白高中时代的孩子尤其需要沟通,一个民主的家庭可以尽量避免孩子的叛逆,让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建议明确子女的教育目标,矛盾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不知所从,放任的教育会加剧专制教育下形成的反叛心理。最后,让家长明白叛逆心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过程。不要失望女儿的出格,要理解她,帮助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她追求优雅的言谈举止。

  原则:尊重、民主,交换彼此想法,正确引导,明确教育

  (二)对学校老师、同学的干预:

  心态:厌恶、漠视、愤怒;起哄、看热闹、支持叛逆

  老师应充分理解高中生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要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努力与他们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与她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出现抵触情绪,甚至有反叛行为时,老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平和、客观、公正的心态去正视、理解、宽容、接纳学生的每一次“叛逆”。因为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认识还不深刻、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判断还不全面。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所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坚决避免以简单、压制和粗暴的形式对待学生的叛逆性。否则,会使矛盾激化,刺激学生的反抗情绪,强化她的叛逆心理和行为。

  对同学进行团体辅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心理。引导如何追求正确的个性表现,树立正确的时尚意识、人才观。强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改变支持个案叛逆的班级心理氛围,提高干预的有效性。

  原则:尊重、理解,正确引导;正确定位、学会思考、认清个性,共同进步

  (三)对案主的个别辅导:

  对个案的辅导主要以自我教育、助人自助为原则,以宽容、鼓励、引导为主线,帮助个案减少叛逆心理的负面影响,发挥其正面效应。

  1、引导自省,认识“叛逆”负面性。

  引导个案认识自我,让她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叛逆心理是这个阶段的一个心理弱点。探讨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反省自己的叛逆行为,承认自己的缺点——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并且给她读一些相关的研究中学生叛逆思想的文章,然后老师和她一起进行交流讨论,从而有意识的让个案对叛逆思想有较深入的了解。肯定她个性的独立,但同时指出它的盲目性,还要让个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盲目叛逆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特别引导她认识到以前自己的盲目叛逆行为造成的课堂影响以及对老师造成的伤害。当然在引导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要真诚的理解她的这些行为,尊重她的说法,在同感的基础上引导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识强压在她的身上),为下阶段的辅导做铺垫。

  2、肯定优点,发挥“叛逆”正面效应。

  认真地分析,积极地引导,让“叛逆”的正面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帮助她

  从她的叛逆言行中挖掘优点,进行汇总并强化肯定。让她明白叛逆的面具下实际

  蕴藏的是自己的自强、独立以及勇于抗争的品质;是勇于展示个性、主动探求真理的标志;是走向成熟、追求成长的印记;是求索人生、完善生命的足迹……肯定这些闪光点,发挥叛逆心理中包涵的那些自我意识强、勇敢、好胜心强、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创造性作用。在内省的基础上,激发她的成功欲望,鼓励采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展现自己、提高自己。特别肯定她的学习成绩,让她在这些积极的心理体验中找准发展的方向。这个阶段要注意强化技巧的运用。

  3、构建发展模式,明确发展方向。

  在前一阶段,个案对叛逆行为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现阶段就要从行为上对她进行指导。首先,采用行为疗法,帮助个案制定计划方案,逐渐减少叛逆性的各种表现。给她一个表格,从课堂表现,校园日常行为到家庭中的表现这三方面,每天记载她认为出格的言行。并要求个案每天的叛逆行为呈递减趋势,最后达到理想的状态。为了保证方案实施的效果,辅导老师还要寻求师生和父母的帮助,通过多方督促,提高辅导的有效性。(附表格)

  日常行为登记表

  课堂表现校园日常行为家里表现

  叛逆行为

  旁人反映

  自我评价

  然后,努力塑造一个聪明、恬静、人见人爱的女孩形象。引导她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明白一个优雅的女孩应该具备的条件;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认清哪些行为是美好的、正确的;学会宽容,不偏激,胸怀要宽广,提倡从欣赏的角度看别人;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分析自己,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

  最后,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根据目前的学习情况确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自身性格特点,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并付诸行动。

  初步效果:开始努力控制自己的一些出格言行,课堂上安静了很多,能紧跟老师的思路适时表现自己,虽然开始她很难受,但是任课老师都及时表扬她的进步,这也极大的鼓励了她转变的信心。同学也反映她的言谈举止淑女多了。

  反省与思考:

  (1)、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要转变一个学生首先应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从而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心理辅导员要加强与案主班主任、学科教师的联系、合作,提高个别辅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时刻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发现问题可以主动追击成因,与教师交流,把握孩子的心理流向,将家庭力量与学校力量实现融合,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3)、教师应该宽容对待学生的叛逆,面对学生的“叛逆”,教师应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要摒弃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采取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这样,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才能彼此敞开、彼此接纳,学生的叛逆心理才会往正面的方向迁移。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