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城市住区环境规划建设创新理念思考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5

城市住区环境规划建设创新理念与思考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沧杰

一、我国住区规划建设发展的进程及环境要素

1、发展过程概述
住宅建设代表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住宅是城市中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在整个城市中是配角,但却对城市风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人民的居住水*映了国家与城市的发展程度。
.技术观(工程)──社会观
.住得下(生存)→住得好(生活)→环境需求:功能需求、审美需要。(以人为本)→“绿色生态”(以自然为本)──尊重、顺应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2、住区环境构成要素
住区环境:
    地形地貌的利用
   植被的维护和保留
     自然环境  水体的改造与应用
           大气的净化

物化环境     建筑空间塑造
      交通环境的组织
人工环境  绿色景观环境设计
  活动场地环境的布局
      市政设施的完善
物业管理制度的建立
      土地利用法规的控制
社会环境文化、教育设施的配置
人际交往空间的建设
交通和休闲设施的规范
建筑风格和传统
居民参与意识的培育
人文环境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居住生活习惯的变革
文化礼仪与教育水平保持
经济造价、环境质量评估
居民收入及支付能力
经济环境 商业活力、文化背景程度
社区经济建设

二、室外环境建设

1、住区舒适环境的要素
①空气清新
②宁静、没有噪音
③丰富多样的绿化
④亲水、水环境
⑤街、路美丽而整洁
⑥有文化内涵:历史文化、氛围、人文气息
⑦有步行休闲的场所与空间
⑧有游乐健身设施
“安静”、“空气”、“绿化”最为关注

2、室外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完善住区生活环境的使用功能
①户外活动要求
②观赏功能
③生态与环保功能
──户外活动需求:场所感、邻里归属感
.健身场所
.少儿活动场所和设施
.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
.散步、纳凉、交往场所
.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医疗站、公厕
──观赏功能:审美、视觉效果、心理感受
.景观环境赏心悦目、恬静、舒适
.要有文化内涵、要有亲和力、地区特征、文脉、品位、杜绝粗制滥造
.避免抄袭,简单克隆,缺少生活情趣
.多层次需求,文化背景,年龄,功能性
越贴近自然的环境、越能长久地适应居民的需要,功能性(休闲、交往、健身)应放在景观环境的首位
──生态环保功能
.充分的绿量,减少人工构筑物
.乔、灌、花草、合适比例
.绿视率
.绿地率

3、需要提倡和完善的若干理念
①需求第一
.不增加购房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不增加不必要的物管费用
②因地制宜
自然亲和力,与自然协调和谐,尊重山水地貌
花、草、树、灌皆相宜,“绿色生态”
③就地取材
保护原有地貌、树木、水系、地产建材利用
④景用结合
尽量减少只能单纯作为观赏的内容,孤立的景观主题既不生态,也不实用。
⑤粗材细作
天然材料、朴实、精致、避免刻意追求高档豪华。

4、规划建设中应避免的几种倾向
①绿地公园化,活动绿地观赏化
.围栏,告示,为绿化而绿化,可望不可及
.应强调人与环境互动、柔化、自然化
.避免环境艺术化,观赏性提高,实用功能性降低
.植物造景可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等,合理保持地形特征,允许无害动物生存。
②铺地广场化、公共空间简单化
③小品城市化
设大尺度广场、喷泉(多数情况下不喷),雕塑、亭楼不协调
④道路随意化
.小区

自成体系,城市肌理阻隔,造成城市与小区间的不协调
.道路追求美感、无序、交叉口铺地图案化
⑤景观鸟瞰化
重视模型效果,屋面装饰构架繁琐
不重视现实空间环境感受,不关注“近人尺度”“人性化”处理
⑥ 物业管理粗放化
.服务不到位,应树立高质量管理能提高社区房产价值的观念
.智能化管理,应注重硬件设备投入,更重要应抓软件服务管理
.应提倡服务社会化、公共服务、专项服务、特色服务
.服务半径250~300米,3~5分钟步行距离

三、住宅设计趋势
1、提倡绿色生态住宅,应体现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健康的居住方式。摒弃纯技术观点,仅仅停留在高新技术的更新,热衷于诸如人工造光,人为通风,人工制冷和供热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轻视甚至抛弃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自然光、热、通风等行之有效的做法,肯定是误入歧途。
2、强调住宅外观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性。
3、注重房屋外观设计和内部设计的连贯性。
4、强调住宅外观设计具有鲜明的“主题”。
5、住宅局部设计与住宅前部设计同等重要。
6、低价位住宅的室内装饰和建筑材料也需讲究。
7、室内自然空间设计更加注重舒适而不仅是好看,意味着有特色的室内装饰和更多的生活空间。

四、住宅建设应避免和注重解决的问题
1、楼盘设计概念化
风格欧美化,“美式”“欧式”“小区E化”
“Town House” “SOHO”等
实际上建成后难以达到要求,照搬国外理念,不中不西,立面繁琐化,色彩过分,今天标新立异,若干年后会“碍眼”。
2、平面布局,体型随意化
.弧形组合单体:墙面不平行,边角难以利用,设置双墙。
.“三明”凹凸又多又深:浪费土地,视线干扰。
3、错层滥用化
追求室内空间层次感,错层从低层──高层转换。
“左错右错”,“前错后错”,“二室一厅”走道上设踏步,高低错落不安全,结构不合理。
4、生活阳台房间化
“阳台大而不当”,封闭后影响采光,杂物堆放,尺度不当,阳光、空气的自然调节功能下降。
5、设计贵族化
.大户型:1居室80~90m2,二居室110~120m2,不实用。
.装修宾馆化:应提倡实用、经济、个性化,“简约主义”。
6、储存空间不足
一户只有一个壁厨,或一个储藏室。
应考虑每个房间,过道设置壁橱,要考虑布局多样性、巧妙性。
7、晾晒空间两难
晾衣架影响整体美观,家家主阳台“万国旗”飘扬,客厅功能受影响,可考虑安排与主阳台分离的相对隐蔽的专用晾晒空间。
8、园艺空间忽略
缺少专用的家庭园艺空间,阳台摆放──杂乱、搁板放置花盆不安全,有干扰。
9、机动空间匮乏
“*+1”式户(即在每户的常规房间外,增加小面积功能的机动空间)体现能适应不同家庭或同一家庭的不同生活阶段对空间的不同使用需求。既可以作为保姆房,临时客房,小书房,健身房,杂物间等,面积不大功能大,强化居家的功能。
10、组合户型罕见
可分可合户型款式。既可一分为二,又可合二为一。
一般是“一房”与“二房”的组合。业主可自用、出租、父母住,子女分户等。可有效提高住房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体现不动产具有的使用与投资的双重功能。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德国城市化启示思考

德国是世界上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之一,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为第三大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第二大贸易国。德国城市发展遵循一条规则:既要考虑市场竞争的原则,也要顾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联邦、州和地方乡镇三级共同承担城镇建设发展的任务,其主要特点是:统一筹划,协调发展。通过仔细考察德国城市发展的历史,认真吸取其城市化过程的经验教训,对加快推进我省的城市化进程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德国城市化及城市现代化的特点

城市化的速度快,城市化的水平高。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的前提和保证。德国实现城市化所用的时间少于法、美等国,与英、法、美相比,德国工业革命起步较晚,城市化启动较迟。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到1910年德国基本实现城市化。法国和美国分别到了1931年和1920年才基本实现城市化。到1996年,德国城市化水平已达94.6%。
德国的中小城市多,分布比较均匀,人口过于集中的大城市少。德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中小城市,小城镇星罗棋布在全德各地,城市化的过程中,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布局较为合理。虽然德国也出现了一些大城市,但是无畸形发展现象。

德国注重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城市的发展与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紧密相联。在德国既没有过度拥挤、高楼林立的市中心,也没有破旧不堪的农村地区。德国的城市布局相对合理,城市化进程中大中小城市并行发展,大城市为龙头,但不显得过分突出,小城镇遍地开花,遍布全国各地。
良好的区域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网络为城市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在几千人口的小镇,各项市政设施的水平基本一样,几无差异。加之方便的购物餐饮等生活配套条件,接近大自然的生活环境,使小城镇拥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德国的城市管理水平比较高。规划,特色保护,公交等别具特色。德国在城乡建设上一方面严格管理土地、环境等重要问题,一方面又大量放权给地方,充分发挥地方上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只要在规划法规的框架内,各级政府自己决定建设管理事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德国各地始终注意对历史文化和古老建筑的保护,注重城市特色的营造。同时十分注重城市和城际的公共交通建设。

德国城乡建设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对城市化的重新认识:农民进城只是城市化的一种表象。城市化的实质在于现代化,即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而不仅仅是人口在地域空间单纯的移动问题,也不仅仅是居住区向城市的汇集,更重要的是乡村传统封闭的文化向城市现代化开放文化的转变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城市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发展。德国城市化过程既有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有很多就地转化的城市化过程。由于拥有十分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和便捷的城乡公交系统,许多人居住、生活在小城镇,而工作在其他地方,因而形成“分散化的集中型”的城市布局,大大减少了人口大量转移和高度集聚对中心城市形成的压力。生产方式的变化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目前,居住在小城镇中的居民与大城市的生活无异,同样,生活在小镇上的农民与居民并无二至。一位教授课堂上说:当时他出生的小镇,以前大部分是农民,而现在1000户居民中,只有4户是农民。在施瓦本哈尔县的一个农业合作社中,其农家的生活已与城市居民一样,生产方式也转变为大生产的农业化。

坚持加快经济发展不动摇。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经济不发展,就谈不上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建设起步阶段,应当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当地具有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为城市发展积累资金,然后才有市容市貌的改造,不应把有限的资金都用来装点门面。通过行政可以促进和引导城市化,但是单靠行政手段是无法实现城市化的,而且行政推动的城市化,问题将会很多。
坚持协调发展。江苏省实施三大都市圈的战略,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发展群带,以中心城市带动一片地区的城市化,既发挥出城市群落的整体优势,又可以避免个别城市畸形发展。

大中小城市均衡协调发展。根据江苏省人多地少,村镇密集的特点,城市化应走相对集中,同时避免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建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体系,避免“城市病”的出现,使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与集聚效应,形成雁阵式的发展。
根据江苏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江苏省土地紧缺的现状。我们的城市规模不宜像德国那样过小,以免造成土地浪费和城市设施建设的不经济。
注重省情,正确选择城市化的道路。德国城市化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江苏的城市化照搬别人的经验是走不通的。江苏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走自己的城市化道路。

根据苏南苏北不同的历史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各地城市。在苏南这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学习德国的经验,注重发展中小城市,加强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建设,使数量众多,相距不远的小城镇构成联系紧密,相互促进的城

市群落,建构城乡一体的城镇体系。在苏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人口相对分散,城市密度偏低,经济相对落后。要重点发展大中城市,积聚人气,形成中心城市,强化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走相对大城市化的战略。
坚持可持续发展。要特别注重城市的均衡协调发展,注重城市中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关注发达国家在城建方面走过的弯路,早做预案。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在城市大发展,大建设的今天,要特别注意加强,防止一味追求发展而破坏不可再生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优良的生存环境。实行公交优先战略。在大建城市交通的今天,注重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特别要多考察城市轨道交通,除了地铁和轻轨外,可以考虑建设城市有轨电车系统。不要轻易否定自行车的作用,作为绿色交通自行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有益补充。

注重科学发展,打破“诸侯规划”。人们常常习惯于在自己行政区划范围内规划自身的发展,局限于自给自足地解决问题。行政区划的影响,无形中会形成一些贸易上的壁垒、生产的壁垒,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重要的体制上的障碍,结果导致无序发展、重复建设、盲目竞争等问题。科学发展就是要淡化行政区划的概念,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市之间的横向联系,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均衡发展为追求目标。不要过多计较肥水流了外人田,或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而是更多地看到自身是否得到发展,是否达到双赢。

区分规划的层次,注重规划的政策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学习德国的经验,明确不同层级的规划控制内容。在规划中首先明确哪些是不可动的,那些是可以建设的。对不可动的,要严格控制,而该放开的就要允许其充分的自由度。
加强市民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参与。区分好市民参与与重大战略决策的范畴。在战略上的城市总体规划,应该由决策者,专业部门,专家学者来制定。对于贴近老百姓的详细规划,要注重充分听取驻地群众的意见,充分让群众参与其中,让群众参与规划,参与监督,参与管理。

农工一体化。逐步缩小城市居民与农民在各项待遇上的差距,逐步降低农民进入城市的门槛,使每年进城打工的农民逐步居住在城市,转化为城市居民。因此,在农民子女上学,居住,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逐步出台一些政策,解决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问题。促进农民土地的流转,使放弃土地的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促进其生产方式的转化。
为了解决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问题,可以考虑一些政策。例如允许公民自己在市民与农民两种身份之间做出选择。一个农民在城市有固定住所并连续居住满6个月,就应在放弃农民身份及其相应权利的前提下,有权获得市民身份及其相应权利。为了适当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可以根据城市的不同规模,将获得市民身份的居住期限延长至1-3年不等。
总结德国的经验教训,避免德国的负面情况。要注意在学习德国注重公平观,均衡观,民主观的同时,要警惕在现阶段过度强调民主和公平而陷入效率低下,成本上升的泥潭。德国目前在这方面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例如德国的一个拆迁项目用去15年的时间。德国自己也在检讨过去在建设上为强调公平而造成投资过散,效益不高。对项目的意见不能统一,久议不决,延误时间。

江苏省人口为7127万人,土地10万平方公里。江苏地少人多,面积不到德国的1/3,人口只比德国少1千万人,人地矛盾大。20**年底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2.9%。苏南地区达到57.8%,而苏北地区只达到33.8%。总体上,江苏省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但是我省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别很大。苏南地区基本达到发达国家50-60年代水平,而苏北地区则低于1970年世界平均水平约3个百分点。我省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省内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决定了我们决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我们的发展必须依据中国的国情,江苏的省情,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总结他国的教训,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使我们的发展更加顺畅,更加稳健,更加迅速。

篇3:城市广场设计思考

内容提要: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我们的生活空间提供了更多的物质线索。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

关键字:城市广场设计 设计方法 空间

引言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我们的生活空间提供了更多的物质线索。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就阳城东门广场,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城市广场在规划设计中的所需考虑的一些问题。

当今城市广场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有关城市广场的评论中,有一种意见较为突出,即认为我国的城市广场正陷入雷同的误区。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作“广场八股”现象,还有人这样概括当今的广场:“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虽然是简单的几句话却透露出了城市广场中存在的问题。

(1)长官意志影响城市广场的结果,使它背离了广场的本质,与百姓产生了距离;
(2)广场背弃了城市历史,文化的背景,丧失了广场设计丧失了独特的风格——大城市追西方,中小城市追大城市,互相模仿攀比,致使一个个广场大同小异。
(3)城市广场脱离所处的周围环境,在整体的空间尺度上比例失调。
(4)城市广场交通组织不协调,导致广场功能降低。

城市广场的设计

1.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2.广场的环境应与所在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经周边的环境,街道,建筑物等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城市的活动中心。设计时要考虑到广场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领悟和理解,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广场。用适合该广场的表现形式将其表达。

3.丰富广场空间的类型和结构层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织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历史建筑,运用合理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周围建筑很好的融入广场环境中。广场空间的类型和层次可看作是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类型是对系统结构的完善,将有助解决广场使用多样性的需求。

丰富空间的结构层次,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相对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在不同空间丰富空间边沿的状态。人的行为表明人在空间中倾向于寻找可依靠的边界,即“边界效应”。环境通过物质形式向人提供传达环境意义的线索。因此,在空间边沿的设计中,丰富其类型,提高人们选择的可能性,从而满足多样性的需求。

4.广场与周围建筑环境和交通组织上的协调统一城市广场的人流及车流 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有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和广场内部交通组织两部分组成。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上,要保证有城市各区域到广场的方便性。

在广场内部的交通组织上,考虑到人们参观,浏览交往及休闲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很好的组织人流车流,形成良好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机会。

5.标志物与可识别性标志物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广场的可识别性。这里要明确可识别性的含义。可识别性是易辩性和易明性的总和。因此,可识别性要求事物的独特性,针对城市广场来说,其可识别性将增强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

阳城县东门广场的规划设计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结合自己的规划构思对阳城县东门广场的规划设计做以下分析。

一 背景环境

广场依托于整个旧城的背景下,阳城县旧城位于县境中心偏东北的山谷盆地,城墙周长2.3km,高10-13 m .城西北隆起,东西长而南北窄。故有“凤凰城”之称。《阳城县志》中称“万山拱翠,三水抱城,烟树楼台高于雉堞”。旧城区是阳城传统的商业中心,同时融纳行政办公、居住、文教等用地。

广场位于阳城旧城城东,城墙脚下。占地27678m2.东临南环路,南临环城东路,西与旧城相连,北与北墙后路相连。近5m高差的凤凰东街由东向西从广场上方穿过。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显示出建成后广场所起的作用。既是由东进入旧城的一个入口又是通过这几条贯

通的干道展示于人们面前的一个窗口。

二 设计原则及设计重点

1.原则

广场设计应在旧城总体规划指导下解决内外交通组织、风貌等问题,提升广场的功能和作用;
尊重阳城旧城的历史风貌和旧城特色;
尊重与周围环境,交通组织的协调统一

2.重点

功能定位;
交通组织;
空间层次。比例关系;
注重阳城城市特色,设计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得广场;
广场风貌及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创造;

三 广场详细规划

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现状踏勘分析,力图使阳城东门广场设计成为特色明显,主题鲜明,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城市广场。主要突出“凤凰”为主题的设计构思。

1.结构广场的结构为开敞式的,分为静动两大区,以动区为中心连接三个入口分别形成两条主要的轴线。由沿城墙绿化形成了一条生态景观绿化带。

2.道路交通组织通过总规的要求对广场周围道路的整合,广场分别设两个主入口和一次入口与这些道路相接。广场内部主要以两条主要的步行景观大道组织主要的人流。其次考虑抽象的凤凰形态和地理位置形态,布置道路。广场的路网好似舞动的凤凰。

3.空间、景观体系规划结合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结合广场规划性质,运用合理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周围建筑的融入广场环境。利用地形的高差和层次营造了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相对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

景观体系主要围绕阳城的特色,以凤凰为主题营造景观空间及景观节点的。如“丹凰朝阳”喷泉广场,“凤凰来议”主题雕塑,“凤凰来栖”观景平台,阳城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展示区。

设计上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1)引入自然环境的手法,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环境。如生态绿化林,碧波皓月水景,沿街模纹绿化等。
(2)引入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轴线贯穿于两点之间,围绕轴线布置空间,虽然看不见,却强烈的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
(3)中式园林造景手法的引用,利用地形高差,空间环境运用对称,对景,虚实,呼应等手法。

小结

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在任何一个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比局部的好坏重要得多。城市广场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但他的规划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质量密不可分,所以在设计此广场的时候考虑了文章开始谈到当今城市广场在规划中存在的主要和常见的问题。尽量加以避免,基本认真地把握总规的要求和全面分析了广场所处的环境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虽然多多少少还存在着问题,但用上述的思维和方法去处理问题。我想最终会做到城市整体性和环境的统一。也会使自己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之路上有长足的进步。

篇4:高架桥下绿化调查思考

摘要:近几年,高架桥(立交桥)建设相当迅速,路段的绿化,合理的养护管理能给城市景观带来新的气息。本文对宁波市几座比较集中的高架桥下的绿化进行了现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从高架桥下绿化品种的选择、生长条件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架桥 绿化品种 生长现状

养护和管理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创造生态城市的重视,宁波的城市绿化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城市交通道路也日益发达,可是让人遗憾的是宁波市高架桥下绿化现状却不乐观。通过调查发现宁波市高架桥下绿化品种单一,污染严重而且养护管理滞后,植物死亡现象非常严重。对此我们应该重视植物品种的选择,例如要选择一些抗力性好,生命力强,耐干旱等一些植物。要重视种植土与水土的保护,要选择专业的养护队伍进行及时的护理。

1、调查分析方法

1.1 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走访、询问,并通过上网调查和翻阅书籍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
1.2 调查对象:宁波市集中的几座高架桥(上塘高架、三市高架、联丰高架)下的绿化
1.3 调查时间:20**.3~20**.4
1.4 调查范围:宁波市立交桥(高架桥)
1.5 调查工具:步行和公交车

2、调查内容

目前,宁波市有大大小小的路段上百条,高架桥也好多座。我对集中几座高架桥的绿化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合上网调查、翻阅资料等途径,总结如下:

2.1 绿化品种的调查

2.1.1 品种
在高架桥下,由于阳光不足,水分稀少,且种植乔木会遮挡住驾驶员的视线,因此种植一些低矮的灌木更为合适。发现其中种植的植物有:八角金盘、常春藤、海桐、瓜子黄杨、沿阶草、洒金东瀛珊瑚、十大功劳、杜鹃、大吴风草等。

2.2 绿化植物生长现状
据调查显示,调查的高架桥下绿化现状并不乐观,植物污染十分严重,植物在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同时,自身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调查发现:

2.2.1 据测定,双立拄高架光照多在1200~2000Lu*,平均光照1652Lu*,光照率4.6%.因有的高架平均光照为502Lu*,有的300Lu*不到,在这种光照条件下,有相当一部分阴生植物难以正常生长。

2.2.2 高架下植物比较显示,一般在较高高架桥下植物比较低高架桥下植物受污染程度轻。比如上塘高架,由于高度高,受阳光照射较多,有害气体又易扩散,因此其下的植物依然嫩绿挺拔,不然就比较灰暗。常春藤的叶片上吸附的灰尘又黑又厚,用水也难以冲去。

2.2.3 高架下光照条件不足,汽车废气、粉尘污染严重,土壤质地差,没有雨水和地下水,大部分植物叶片上有伤斑,还出现了脱落、失绿的现象。生长于高架下的洒金东瀛珊瑚叶片下垂,失去了光泽,颜色黯淡。常春藤的叶子有明显色差,有些显紫黑色,有些为红褐色,有些显枯死状,显然是受到了空气中不同污染物的伤害。

2.2.4 一般高架下植物要比非高架下的植物污染严重。非高架下生长的植物不仅比高架下植物高大,且叶片挺拔。一株八角金盘生长于非高架下高度约为120CM,而高架下的仅为95CM.在高架下的植物由于不能直接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长期处于压抑的高架下,直接受废气的侵害,因此有枯死、萎焉的现象。

2.2.5 高架下,车辆繁多,司机停车时又不关闭发动机,因此植物受侵害特别严重。据我观察,并未发现如园林处负责人所说的红绿灯口植物比非红绿灯口植物污染严重的现象。究其原因,或许在于高架下经常发生堵车车辆排长队现象,因此各段植物都受影响。

2.3 养护和管理跟不上节奏

立交桥绿化的养护管理难度非常大,技术要求也非常高,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架桥的绿化养护跟不上节奏,出现绿地地被大量枯死,杂草丛生,植物窜枝长,苗木缺株严重,黄土裸露面积大等问题。

3、高架桥下绿化难点分析

通过调查,总结了几点问题,并进行了分析:

高架桥进行绿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减轻司机开车所引起的视觉疲劳。但是目前高架桥的绿化存在几点难点。

3.1 植物的选择
高架桥绿化对植物的要求很高,要选择一些抗

力性好,生命力强,耐干旱等一些植物。根据调查显示,一些立交桥由于植物选择的不恰当,不仅效果不好,还导致绿化大面积的枯萎。

3.1.1 最适宜种植品种
3.1.1.1 八角金盘:平均高度约为95厘米,一株八角金盘约有叶子98片,可吸附灰尘5.80平方米,相当于每50株八角金盘就可吸附约290平方米的灰尘。可见,八角金盘可大面积吸收灰尘,且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抗性很强,是十分适合种于重污染区的植物。
3.1.1.2 洒金东瀛珊瑚:平均高度约为70厘米,平均一株洒金东瀛珊瑚约有叶子70片,可吸收灰尘0.50平方米,也是较适宜种植的植物。
3.1.1.3 五叶地锦:具有良好的光照适应性,从阳性到阴性多种光照条件下均可生长,在500Lu*,具有良好的耐阴能力。另外,五叶地锦抗逆性和速生性也非常好,如养护管理较好,年最大生长量可以达到6-7米。

3.2 种植土与水土的保护
由于绿化在桥上或者桥底的绿地,对土的要求也很高,绿化土要有足够的养分和水分,才能满足植物和草的生长,因此,对土壤及水的要求要非常严格。

3.3 高架桥建设与绿化应同步进行
高架桥的绿化往往花费很大的功夫,虽然绿化能让人们赏心悦目,但花费的工程和人工都是巨大的,建设和护理的费用也非常大。高架桥建设与绿化没有同步进行,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高架桥建设应与绿化建设同时进行,在高架桥的设计和建设阶段,就要同步加入绿化的设计和技术。在设计时,要把绿化用地、市政管线、浇灌等绿化所需的元素加入进去,这样,节约了造价,效果也很好。而目前的高架桥绿化往往是在桥建好以后才进行,一方面没有留下足够的绿化用地,另一方面,市政管线不到位。由于没有绿地,只好使用挂篮和种植攀沿植物,由于没有市政管线的铺设,在浇灌方面也遇到很大困难,往往只能用人工浇灌技术,很耗费人力和物力[1].

3.4 高架桥绿化的养护管理难度非常大,技术要求也非常高
养护队伍的选择和制定都有专门的要求。要选用专业的人员进行护理,采用先进的喷灌技术、加强施肥等措施,才能将高架桥的绿化好好的发展起来。因此,高架桥的养护选择也非常关键。
在专业人员进行绿化和养护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市民的觉悟。目前一些市民对高架桥的绿化认识不足,不爱护花木,随意采摘。因此,要加强对市民的教育,特别是有人行功能的高架桥,更应该得到市民的支持。

4、思考及建议

根据此次宁波市高架桥(立交桥)下绿化情况的调查,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4.1 高架桥绿化是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时要了解车流、人流的情况,有害物质的污染,地上、地下设施的位置、高度、深度等。绿化应满足庇荫、防尘、降低噪音、交通安全及美观要求。
4.2 高架下适宜也种植常绿灌木。品种应向多样化发展。利用这些植物本身优美的造型,给城市环境营造美的意境,还有利于空气的净化。例如,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常春藤、鹅掌柴等。
4.3 高架桥的绿地要服从交通功能,保证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出入口有作为指示性的种植,以指引行车方向,使司机有安全感。不易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乔木,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根花卉。
4.4 植物种植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配制形式,注重按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科学配置,扩大绿地的复层结构比例。
4.5 由于高架下植物无法受到雨水冲淋,污泥粉尘很容易黏附在叶片上,又黑又厚,既污染了外观,又对其自身生长不利。因此护绿工应对其进行定期护理,将叶片上的污泥冲落,使其重新吸附灰尘,吸收有害气体。同时,也可发动附近中小学生组成志愿者护绿队,定期护理。

5、总结

植物给城市带来了生命的力量,扩大了绿化空间,更大程度发挥绿化的作用是加快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高架桥下的绿化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让我们共同努力,不论在植物品种的选择、种植土保护及其养护管理等方面都应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保护生态环境,使宁波这个港口城市更洁净,让所有的高架桥都绿起来,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徐晓昌,左丽萍,王百川。发展垂直绿化[N].宁波日报,20**.11.
[2] 鲁涤非。花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
[3] 蔡文青,赵玉惠。交通干道植物污染情况调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4.
[4] 谈健。立交桥、高架桥绿化谁家最靓?[N].广州日报,20**.10.4.

[5] 刘少东。见习园林植物[R].金羊网,20**.5.
[6] 杨 闯。植物造景的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

篇5:景观规划(环境规划)在商业地产中作用

  景观规划(环境规划)在商业地产中的作用

  景观规划设计是个大概念,也是一个边缘性学科。景观设计一词第一个使用者为美国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他首先使用了“landscape architec-true(景观设计)”这个词,他的贡献在于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前瞻性的规划思想保护了一些重要的景观资源。

  景观规划亦称作环境规划,环境(environment)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围绕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构成中心事物的环境。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

  现今,景观规划行业里我们总能听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何为以人为本?景观行业研究的也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一个舒适、惬意,又能够具有吸引力的场所是人们所期望的。特别是在这个网络办公时代,人们更渴望一个能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样环境的功能性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反技术标准规范、不违反城市规划下必然要求设计者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景观规划是一门科学,他不单纯是画图而已。之所以称为科学,第一景观规划的土地应用;第二景观规划的人体工程学应用;第三景观规划的管理措施应用。第四景观规划的艺术处理。他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决策规划、技术规划、景观设计。

  决策规划要承担以下任务:巩固已有的技术研究、确立相关政策、提出明确目标、制定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并且指出首选的规划方案。

  技术规划涉及各种用以支持决策和设计活动的过程和服务,他包括环境情况的清单、工程分析,以及影响评估。

  景观设计就是将土地利用的配置、特征以及各类设施在图纸或计算机屏幕上表达出来。

  商业地产与景观规划的切合点

  从步行街的发展规律及景观规划所能达到效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景观规划在商业地产中的重要性。第一代步行街如上海的南京路虽初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后出现的问题国外经验得到证实。步行街的建设不能仅仅考虑经济目的,更重要的要考虑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三者的完美结合。环境效益跟社会效益的取得必须通过景观的合理规划,达到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那么这个景观命题也就是步行街的三代发展要求的反问式:

  1、通过何种景观规划来吸引顾客?

  2、通过何种景观规划来体现了对步行者的关怀?

  3、通过何种景观规划来成为社会活动中心?

  景观规划的意义在此时已经得到升华,他不仅仅是一处观光景点,更是社会效益的一种体现。他满足了人们购物的需要,满足了人们休闲的可能,更增强了商业街区的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雅各布斯着《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里有句话:“街道是旅客评价一个城市的标志”。从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景观在城市当中的重要性,街道的规划设计是否符合人流动线,是否符合当地人文风情等都是我们要考问该景观规划的。

  作为街道,或是由于美观,或是由于富有人情味,均能吸引人。从前留心比较过欧洲街道跟日本街道的不同之处,欧洲街道有着优美的花纹铺装图案跟地毯一样那么容易让人亲近,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都一样显的精美;而日本,首先从建筑说起,房间里有高起地面的地板,他们叫做地板式建筑,实际上他们的生活在观念上是与地面分离的,并且在院落边上有高的围墙,是一种与外界存在界限的建筑实体。

  证明空间是私有的。我们不难看出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欧洲城市广场把环境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无论内外,都会给人一种亲切之感。那么欧洲模式是否正确呢,也不尽然。美国现在的公共生活远比欧洲丰富多彩。不过,此种公共生活没有很高的密度很多样化的社会交往,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浪漫,因为它并不是全部照抄欧洲模式,而是具有独特的北美形式。那是因为北美的城市没有适当的高密度来形成这种公共生活,没有相应的物质形式来包容这种公共生活,也没有所需的社会经济结构来支撑这种生活(布里尔)。

  我们需求一个(bmp)最佳管理措施,他是多方面的综合结果。

  这里提到了人口密度、人文因素、还有一个社会整体结构的问题,前面讲到了环境的概念,环境因素决定了其功能形式的不同表达方式。所以功能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功能,两者相辅相成。环境清单明确且详尽的展示了景观规划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注意的问题。环境清单也就是商业地产策划前期所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商业地产跟景观规划在此得到完美的结合,它促进了一个项目环境的完美和谐。最佳管理措施(bmp)法则应用在景观规划中对环境的前期规划及后期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环境经济学里所阐述的那样。

  景观规划的重要性体现

  从理论上来讲,景观规划同商业策划都有各自的系统,对于某处商业区来讲,商业策划统领景观规划,商业策划更全面更权威的显示出了项目的定位及地产运营方式,他的地位无疑是不可动摇的。景观规划只是商业策划理念的外在表达形式,它从形式上反映出商业策划的最高思想。然而从现实方面来讲,景观规划的这层外衣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它的商业理念,传递着整个商业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名片效应。

  从具有吸引力的商业环境延伸到具有社会效益的公共空间,意义完全超出了商业区这层外衣所具有的意义。他的影响力可以渗透到在此消费、休闲、观光等游客的潜意识里,给商业区带来好的或者坏的口碑,这也决定了民众的意愿取向。

  商业运营是无形的,而景观规划是有形的,它能够给游客带来什么不是商业运营能做到的,它还要切切实实的体现在民众的一言一行中,所以把景观规划称做景观品牌那也无可厚非。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