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活动方案 导航

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5-16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实现学生在课程计划指导下的自主选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于普通高中学生,由于他们的课程选择意识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学生不能科学有效地选择课程,高中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就无法实现。为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特制定学生选课指导方案。

  1、选课指导原则

  (1)责任分摊

  学校的任何教师、高年级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都有为学生选课提供指导和咨询的责任和义务。学校为他们参与学校课程、承担选课指导责任提供相应的支持条件。

  (2)学生自主决定

  指导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导”,在指导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意愿,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最终的决定权一定要留给学生本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选课能力,使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这是指导学生选课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

  (3)学生的重大选择必须经由父母或者其他合法监护人同意。

  2、成立学生选课领导机构

  该机构由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和政教处、团委等人员组成。

  3、建立选课指导中心

  (1)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班主任组成,负责全校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工作。

  (2)选课专职咨询机构

  教科处、教务处负责测试学生的发展趋向,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为学生科学选课提供客观数据。各学科任课教师负责本学科选课指导、咨询。

  4、学校选课指导实施机构

  (1)学校选课指导实行导师制,使所有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个导师指导。导师一般由本年级任课教师担任,学生入校后经双向选择最终由学校确认。

  (2)导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并为学生建立选课档案等。

  (3)导师对学生选课负有第一责任,全面负责所指导学生的咨询、教育和选课方案的制定。

  (4)行政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工作。

  (5)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建立对口指导班级,由高年级学生协助低年级学生选课。

  5、选课实施步骤

  (1)学校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发放给学生使用。《选课指导手册》主要包含:

  ①编制该手册的目的、意义。

  ②高中课程结构简介。包括课程总结构介绍,各学习领域所包含科目、各科目选修系列和选修模块之间关系以及系列内部各模块之间关系(相对平行的还是序列性的)介绍等。

  ③顺利毕业的基本学分要求。

  ④选课程序说明。

  ⑤选修课程简介。包括学科说明、开课计划、模块代码、开设对象、学分分配、周学时数等。

  (2)组织实施:见选课流程图

  在了解自己学习需要基础上进行下一轮选课,学生学习《选课指导手册》并选课。

  备注:

  1、学生一般提前一学期选课,若起始年级需要选课可在开学前两周进行。

  2、学生所选课程,若本学期内未能开出,学生可以在以后继续选,也可放弃修习这些课程,而选择其它课程。

  3、学校技术科负责开发选修课程志愿填报录取系统,以支持选修课程的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中学学生必修课程选课走班方案

  一、对必修课实施选课走班教学的认识

  对学生发展的认识。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所需的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通过必修课走班,为学生打开选择的空间,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获得差异化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不同类别的人才。

  对教师发展的认识。教师不能只是研究题海的教书匠,而应该是有个性、有特长的教育工作者。学生流动增加,迫使教师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而减少通过课外辅导提高学生成绩的行为。同时,行政班淡化,班主任职责弱化,导师制和全员德育的施行,使得普通老师和学生的交往进一步加强,不但是学业帮助,也包括素质培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

  对学校发展的认识。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意味着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必修课走班将带来一系列深层次的教育变革,如导师制、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模式等等,这些能促进学校更好地依托本校特点加强针对性研究,并逐渐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避免各学校同质化的竞争。

  二、教学班的组织

  学校考虑从20**级学生开始,实行必修课程选课走班,学校综合考虑设计方案。

  (一)遵循的原则:

  1.减少班级人数。从以前几届的平均<45人每班减少到平均<43人每班,使每位学生的每门学科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因材施教。

  2.遵从单科层次。因本校学生大数学生会有偏科现象,让学生每门课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发展层次上寻找“最近发展区”。

  3.让学生有选择教师的权利,学生能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教师,促进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

  4.稳定教师队伍,教师教学工作量基本平衡。走班教学后,教学班会有所增加,工作量尽可能平衡。倡导优秀教师多承担教学工作量,但要稳步推进。

  (二)学生的分层标准

  学校在统一招生以后,高一年级在语、数、英、政、史、地、物、化8门科目中,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层次和具体需求将学生分成基础层次和拓展层次两个层次。其中,除语数英外,其余学科分层可以参考学生该学科最终参加考试的预设进行确定。一个层次是学生选择该学科需要参加选修类考试,作为高考成绩的。另一层次是学生决定该学科仅作为学业水平测试,作为毕业要求的。

  (三)教学班组建的程序

  学校通过学生调查、家长调查、任课教师建议等多方面进行前期准备后(初步确定在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确定分队及单科分层的组班方式。分队即首先将全年级走班学生按照楼层分成若干个队,同一个队同一门学科同时开课,教学难度分为A层与B层,A层为拓展层次,B层为基础层次,学生按照单科发展水平选择进入不同层次不同教师任教的教学班。

  根据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及初次选择的可能变动,初步考虑每门学科设置50%的A层次教学班级,其余为B层次教学班级(具体视实际报名情况作相应调整)。由教研组初步提出每位教师A层、B层任教班级数,学校进行审核调整,确定教学班教师安排,并排好走班课表。

  必修课走班前,教务处公布各队各门学科任课教师名单、学生分队及单科分层参考意见,并召开学生大会说明走班规定及注意事项。允许学生有10天的时间换队及更换单科层次,然后在校内选课系统中完成选课,再由教师进行微调,确定每个教学班级最终学生名单。一学期进行一次全年级的教学班调整,个别学生要调整教学班级时,需本人申请、家长签字,学科备课组长签字后才能更换。

  三、走班教学的实施

  教学内容及难度:为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师应对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可根据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根据模块间的关联性进行调整、重组、合并、删减,调整教学顺序,将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结合。因为A、B层次的区别主要是学生的单科发展层次,最终的教学定位也有区别。教学难度上,总体而言 A层教学班的学科层次注重选修内容及对必修内容的拓展和整合, B层教学班的学科层次主要面向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高中毕业要求,以夯实必修内容基础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备课组在教材处理、进度、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及作业布置上都应有相应的区分,并增加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记载,探索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的变化: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面向每一位学生,学校减少了教学班学生的人数,实现小班化教学。同时倡导有序、有趣、有效的课堂教学原则,反对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鼓励教师采用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实践体验、团队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的生态化课程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评价:完善选课走班的教学评价。必修课程的教学评价目前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的方式。终结性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过程中,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关于学生相对客观、全面的评价,实现评价与教学的一体化。

  四、走班教学的管理

  实施走班教学后,学校从必修课课程校本化管理制度、无班级后学生日常管理、班主任制度、教师教学的考核制度、教学资源的提供与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善,以实现有效管理。

  (一)必修课课程校本化管理制度。

  1.级部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由原来的繁杂层次变为校长室、级部和教师三个层次,形成一种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构建“三位一体”的走班管理体系

  一是教师双岗管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对学生管理实行双岗管理,即行政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同管理。确立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质量、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岗双责,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学生管理的责任。

  二是学生自主管理,教学班设一位班长,管理本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卫生监督等工作;教学班设多个课代表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次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

  三是成长导师指导,以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每位教师为十位左右的学生当成长导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导师将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科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潜力等方面进行跟踪,帮助学生选择与其性向、志趣相一致的课程,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生活上指导。

  “三位一体”的走班管理体系,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促进选课走班教学的有效开展,保证走班教学管理无漏洞。

  (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制度

  1. 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优体系

  从职业道德、工作量、教学常规、专业发展、教学业绩等方面全方位评价,覆盖教育教学各方面。同时,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主管领导等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评价。此外,教学成绩不再与教师的个人评价挂钩,改为学科团队整体评价。

  2.建立家校互动的学情反馈机制

  学校构建必修走班管理平台,利用平台对教学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这一平台中,任课教师记录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导师辅导情况,学生有问题也可以给老师留言,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

  (三)教学资源管理制度

  早读、班会等活动按照行政班进行。走班后,为了不弱化班主任的管理,实行全员德育,实施成长导师制,每位成长导师最多带不超过10名学生,原则上从高一一直带到高三毕业为止,从学习、生活、心理、人生规划等多方面关心学生,每位成长导师每周要和学生交流,全面了解所导学生的情况,并给出适当的建议与指导。学校制定了《浙江省善嘉中学选修课教学班任课教师职责》、《浙江省善嘉中学选修课教学班学生守则》、《善嘉中学学生走班管理制度》、《浙江省善嘉中学选修课后勤保障条例》等相关的制度来保障走班的顺利进行。

  20**.6

篇3:中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等的文件精神和善嘉中学省级特色示范性学校创建工作的要求,在高中阶段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和学业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及早认识自身的性格特征和智能优势,了解职业世界的发展状况,科学规划生涯发展线路,把未来的发展愿望转化成当下的学习动力等,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善嘉中学生涯教育指导中心,积极落实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教育工作。

  二、组织机构

  组长:z(德育校长)

  副组长:z(教学业务校长)、z(教科研校长)

  组员:z(教务处副主任)、z(政教处副主任)、z(专职教师)、各年级部德育主任、全体班主任

  三、生涯规划主要工作

  1.各组长和主要组员商讨确定学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的工作计划;

  2.指导和落实“三位一体”走班管理体系,即行政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同管理;学生自主管理;成长导师指导,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成长导师对所联系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科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潜力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学生选择与其性向、志趣相一致的课程,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生活上指导。具体内容如:

  ①思想上引导。通过导师个别引导,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增强学生自尊、自主、自强意识,提高学生管理自己的能力。引导受导学生确立人生发展目标,向优秀看齐,提高学生的品格与素养。

  ②学业上辅导。通过导师个别辅导,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优劣势项目,客观分析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自我识别学习风格;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开展选课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不同课程,逐步了解不同的专业方向,逐步清晰了解自身的职业需求和优势,初步确立人生生涯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指导和修正。

  ③心理上疏导。利用导师的人生经验,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指导受导学生学会与人正常交往。

  ④生活上指导。主要是导师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学生建立有益于身心健康、学习进步的生活作息制度,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3.组织和借助校内外各类平台加强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意识、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和提升。

  4.每学期召开不少于两次高一年级家长会(开学初、期中后),由相关领导和教师对家长进行新高考方案的解读和善嘉中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相关工作制度的说明,提升家长对自身孩子生涯规划的关注和了解,更好地配合学校指导工作。

  5.高一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设《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课程(嘉兴市生涯规划教育课题组编),系统地教授并引导学生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

  6.专职教师通过开设选修课程《中学生职业规划》和开设专题讲座进行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

  7.教务和政教部门联合落实《善嘉中学学生成长记录册》,并组织任课教师对学生必修课程A、B层次的选择提出真诚合理的意见、建议,以便供学生参考,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服务。

  四、生涯规划工作流程

  生涯规划指导主要侧重认识自我和高中发展规划指导、个性特长发展指导、职业特征和职业理想与专业选择指导,并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生涯规划指导内容分三年时间、以三个阶段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个体。具体流程安排如下:

  高一:

  1.高一上半学期,高一年级全面开设《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和选修课程《中学生职业规划》,由班主任和专职教师对全年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基本知识的普及,并通过完整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专业和大学,选择专业,撰写职业规划报告,初步选择二门学科作为学考学科,余下科目作为高考备选学科。

  2.高一下半学期,根据高一一学期的学习,结合学生的期中、期末测试,再次进行相关职业发展、兴趣了解等测试,并与之前的生涯规划进行比对,听取家长、学科教师、班主任和成长导师的意见建议,结合大学具体的招生信息,进行适当修正、调整,最终确定三门学科作为高考学科。

  高二:

  1.成长导师和班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全面辅导以及日常的砺志教育,督促学生实现自身的目标;

  2.根据学生自我规划,对相关选考学科进行规划。每位学生初步拟订各学科的学习计划,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该学科相关的发展指导,使学生掌握选考学科相关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

  高三:

  1.成长导师和班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立志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及时调整高三学生的考试心态。任课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学习辅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2.对所有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动员和迎考心理辅导,针对高三的需要,帮助学生认真学习大学各专业招生信息,教会学生在海量数据库中搜索信息的能力,比如查询常见大类专业的大学排名,查询各所大学该专业的高考分数等。同时听取成长导师、班主任、家长和任课教师等各方意见,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大学与专业的选择有基本的方向和定位。

  3.邀请各大学的招生老师来校向高三学生介绍各大学的基本校情、专业发展、师资等具体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大学及专业。

  善嘉中学生涯教育指导中心

  20**年6月

篇4:实小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指导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远宁实小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指导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衡量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是否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努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为适应信息社会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加强对学校网站、网络的管理,提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为各项教学竞赛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指导小组。为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正常、有序、高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z副组长:z

  成员:学校其他行政成员

  二、技术团队

  1.网络安全与保障小组:

  z(组长)、z

  2.信息技术支持组:

  z(组长)、zzz

  三、工作职责

  1.网络安全与保障组:负责管理学校网站、QQ群,保障各教学楼、综合楼办公室、电脑教室、录播教室网络的正常顺畅运行。

  2.信息技术支持组:保障学校监控系统、广播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学校新、旧多媒体教室和广播室的正常运行,以及学校大型活动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对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3.网络安全与保障组和信息技术支持组所有成员,共同负责对学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带头参与信息技术能力展示或竞赛,为学校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研讨、展示、竞赛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制作授课课件或背景视频、音频、图片等。

  4.技术团队组长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本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技术交流,促进团队成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工作方式

  1.技术团队成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校老师提供技术支持。特殊情况需要调课或占用上课时间的,须报教务处批准。

  2.每次活动所需技术支持,原则上由参加活动的教师本人按本年级(六年级除外)→本教研组(六年级除外)→信息技术支持组其他成员(六年级除外)→网络安全与保障组其他成员及六年级团队成员的顺序主动申请;也可按照双方自愿原则提供技术支持。

  3.大型集中活动或其它特殊情况需由学校指派专人提供技术支持的,按学校指定的人员和方式提供技术支持。

  五、奖罚措施

  1.技术团队成员为学校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参与的各级各类教学研讨和竞赛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学校按如下标准给予奖励:参赛教师获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课件、视频制作人100元/次(多人合作则分享奖金,下同);市级一(特)等奖、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80元/次;县级一(特)等奖及以上,奖励60元;校级一(特)等奖及以上,奖励40元/次;校级二等奖及以下或未获奖、未评奖的,每次奖励(补助)30元。

  2.国家、省、市组织的大型集中活动(如“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不论获奖等次或是否获奖,均按60元/次给予课件、视频制作者奖励,并在年度教师考评中予以0.1分/次的奖励加分(如果制作者有多人,只给主要制作者加分)。

  参与学校网站、网络、QQ群等的管理,对多媒体设备进行维护,对教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等的加班补助,按学校其他相关规定或方案执行。

  3.团队成员全期未履行职责,或无正当理由拒绝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支持,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4.非技术团队成员教师参加学校安排的教学展示、竞赛活动,自行制作课件等多媒体教学素材的,参照本项第2条给予奖励。

  六、其他说明

  1.本方案中的奖励措施与学校原有规定重复的,以本方案的规定为准。

  2.团队成员制作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软件,版权归原制作者所有。学校教科室有权在保留原制作者个人信息的前提下对团队成员制作的课件、视频进行保存、修改和合理利用;学校其他处室和个人如需使用必须事先征得原制作者同意。

  3.非原创作品,不予奖励。

篇5:二小执行《县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实施方案

  滨淮二小执行《县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实施方案

  一、有效计划

  1.明确计划目的。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依照国家课程设置安排、各科《课程标准》要求和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业务部门相关规定,符合科学发展理念和学校教学实际,利于建立正常、规范的教学秩序。

  2.科学计划教学。学校每学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每学期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科任教师制定所任科目教学实施计划(同课头教师可制定相同的学科教学实施计划)。各类教学计划必须要有本层次全面的教情学情分析,恰当的教学目标,细化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实化的落实措施,具体的活动安排等;。

  3.严抓计划实施。落实教学计划检查负责制。校长负责检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教导主任负责检查教研组计划的落实情况,教研组长负责检查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实行教学计划定期检查制度,每学期对计划分学初、期中、期末三次集中检查,学初以检查各类计划的制定为主,期中以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为主,期末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为主,采用逐人、逐项检查考核。

  二、有效备课

  1.精心研读思考,先学后导。备课前教师要精研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细读教材内容,弄清教材设计意图,理清知识纵横联系,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学生理解掌握上的难点和教学实施上的切入点及关键点。充分运用远教资源,上网查阅、涉猎各类教学文本、影像、图片、实物资料,为备课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教学设计思路方法,全面分析教情学情,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广泛参考各种教学设计,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思考设计适合实际的个性化教案。

  2.推行集体备课。各校要推行教研组和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学科间教学协作机制,形成“个人自备---集体议课---反思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实现同学科同年级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验通用、失误同戒。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备课进度要适当控制,一般以超前一周为宜。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和主备人责任制,做到按阶段、按课时将任务分解细化,落实主备人先周备课,后全员讨论,集中大家智慧,形成完善的学科课时教学方案。

  3.把握备课环节。制定单元(章节)教学计划,明确单元(章节)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时,选好教学策略。备实课时教案。教师要充分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资源的整合,力求做到备深教材、备透学生、备好教法与学法、备足教学资源,形成完整实用的教学设计和教案。

  4.精细备课内容。备课时必须清楚地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三个问题,突出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效果测试与作业设计等,力求达到课时齐全,内容翔实,详略适度,重点突出。力戒形式主义的教案,严禁机械照抄照搬教材、教参、旧教案等资料。各类实验课、综合实践课、技能操作课必须提前做好各类器材的准备、自制好教具学具、场所的安排、安全防范措施等。

  5.创新教案形式。教案要重内容、轻形式、看效果,传承发展传统文本教案。推行电子教案、文印教案、活页教案;参研网络教案、被教师共同认可的规范教学设计册或本人上学年已备过的相同内容的教案,可不重写,但必须有明显的个人充实、修改、完善的备课痕迹和教后反思,否则,视为无效教案;对既担任主要科目、又兼任其它科目的教师,对所兼课程可在教材上备写教学的主要环节和重要内容。减轻教师书写教案的繁重劳动,用更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和研究教法与学法。

  6.重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思考和再学习过程。教学反思内容包括反思教学应变、教学中的得与失、学生的见解等。教师在课后必须实实在在地反思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切忌空洞的套话,当天写出教学反思记录。教务处或教研组要定期通过教学交流、教案展评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反思集中整理归类、研究分析,为掌握教情学情提供依据,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7.加强备课管理。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各学科每课时必须有实用的、可见的备课形式,坚决禁止教师无教案或用不合格教案上课现象。加强备课情况检查,实行科任教师的备课教研组长检查,或校长、主任亲自检查,做到每周逐人、逐节查看,合格的检查人签字,不合格返回重备。推行教案定期普查和不定期抽查。学校教导处每月对教师教案要集中检查,校长、值周领导随机抽查,每周抽查不少于任课教师的30%,并做好文字记录,及时进行反馈。

  三、有效上课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教师要明确每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要向学生介绍教学目标和基本任务,将教学目标具体到教学问题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2.科学分配课时。学校要合理分配教师带课量,做到人尽其用,不超负荷工作,教师要有充分的研修业务时间和生活休闲空间。坚决执行学校领导带课制度,发挥领导成员的示范作用。

  3.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目标达成、各类资源整合开发、教学策略选择使用,努力做到目标明确,容量饱满,重点突出,实现教学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主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使学生课课有得、课课有思、课课有悟。面向全体学生,要尽力关照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按照“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强矫正地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中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基本能力训练到位。

  4.活用教学方法。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主体性要求出发,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全过程,不脱离学生的原有基础,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型特点,坚持求实思想,扬长避短地活用教学方法。恰当合理运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积极提倡教师共同制作课件或通过多种渠道选用优质课件,不主张每位教师为同一节课都去制作课件,力求资源共享;

  5.开展互动交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听、说、读、写相结合,讨论、演示、操作、板书相统一,实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要坚持形式为教学服务,力戒形式上的热热闹闹,真正使各种形式起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6.重视提问讨论。课堂提问和讨论是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的有效方式。提问和讨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问题必须直接、具体,指向明确,有思维价值;提问必须做到难易结合,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都有成就感;提问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避免集体群答式或简单化提问。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以肯定,策略指出不足,和善给予激励,切忌要么“对”“错”了之,要么不理不睬或恶语斥责,挫伤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7.强化当堂练习。当堂练习是巩固教学效果、反馈教学情况的有效途径。每节课学生即时训练的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可集中练习、亦可在其它教学活动中穿插进行;练习内容要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难点,难易适中。教师要随堂对学生练习情况作出评析。

  8.加强实验教学。学校必须把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学计划之中,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坚持开展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计算机操作能力测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9.关注情感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亮点,及时进行点评和表扬,以激发、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课堂评价要多用肯定、赏识性语言,切忌打击、讽刺。禁止发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10.注重言谈举止。精心组织教学语言,使用普通话,以增强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感染力,做到语言清晰精炼,有激情,有磁力,富于亲和力。教态要大方自然,衣着得体,为人师表,形象良好。上课期间,教师不穿奇装异服,不得接打手机和随便出入,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

  四、有效作业

  1.完善作业制度,把作业落到实处。全面落实“精选、精练、精讲、精评”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作业制度。严格管理流程,提高作业效益。召开家长会,认真落实家长签字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学生作业包括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小学数学每节课都要布置3道左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书面作业;小学语文每学期作文不少于8篇,周周进行小作文训练,低年级写话训练每周不少于2篇;高段语文每周让学生写两篇日记,强化作文训练。英语作业避免机械抄单词作业,可以要求课文抄写或做一定量练习题。各科作业布置要限时限量,不搞“题海战术”;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留出学生在校活动娱乐的时间。

  2.精选精批作业。各科作业选题要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选出,务求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实行教师“作业下水”。教师应把所教学科的习题先做一遍,了解作业的全面性、实用性和层次性,弄清各类习题的编排意图和要求,掌握易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布置。学校对各科作业要规范要求,作业行款样式、书写姿势规格等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学校要定期举办优秀作业展评,树立典型,使学生学有榜样。教师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要认真批改,及时讲评;中学作文既要有总批,又要有眉批,小学作文尽量做到面批;所有作业必须有错必纠,学生订正后教师要二次批阅。对于口头作业,要强化检查督促,确保任务落实。建立作业批改记录本。每位教师必须做好批改记录,统计差错题,特别对作业中解题具有独创性和错误具有代表性的应详细记录,为补差和讲评提供依据。坚决杜绝作业抄袭行为,确保良好学风,提高学习效果。

  五、有效辅导

  1.健全辅导制度。辅导是正常教学活动的延伸,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必须建立课前预习指导、课中方法引导、课后问题辅导制度和学生自读自修制度,规范完善自习、早读辅导制度。各校必须给学生安排足够的自读自修时间,把各类自习课、早读列入课程表,对主要科目的自习辅导要做出合理安排。学生自读自修期间,教师必须跟班辅导,坚持做到在任何时候,只要学生在校(班),必须有教师在校(班),必须有领导值班检查。坚持值周领导、值周员每天对教师辅导情况检查登记,学校将教师辅导次数记入工作量,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2.优化辅导方式。教师辅导必须坚持“及时、针对、有效”的原则,做到课前、课中、课后辅导相结合,自习课、课余时间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疑难辅导、方法指导、习惯训导、心理调适引导相结合。

  3.提高辅导质量。自习时间,各任课教师要深入班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随时辅导答疑,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限时限量作业练习;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个别辅导,尤其要加强优等生的提优和学困生的补差辅导。禁止自读自习课上新课,严禁以辅导为名向学生收费。

  4.重视学生阅读。语文、英语学科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早读和开展丰富的课外读书活动。每次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阅读的内容、目标、重点、方法等,并随班指导;学生阅读要有摘抄本。教师对每学期学生课外读书从参加的次数、读书的种类、阅读量和摘抄量进行督查记录,放入学生学籍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之一。

  六、有效评价

  1.坚持多元评价。学校要以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的评价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评价可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2.完善检测制度。进行学科质量检测评估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凡是小学开设科目都必须进行检测评价。教学检测评价以闭卷笔试这种形式为主。

  3.科学命制试题。各级各类检测科目的试题命制,既要兼顾知识覆盖,又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考查;既要面对实际夯实基础,又要兼顾能力分级考查。试卷整体要求应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并体现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检测要发挥甄别、导向、激励功能。特别是学校组织的考试,各科应有专人负责把好命题关,切忌整卷照抄、照搬。随堂测试题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重点命制,单元(或章节)检测试题由备课组长命制,月考、期中检测试题由学校安排人员命制,期末检测试题由教研室统一命制。

  4.严格组织施考。各小学要严密组织每次考试,纪律要严明,考务要规范。任课教师要认真评阅各类检测试卷。阅卷要严格执行标准,客观公正得分,做到不错不漏,宽严适度,认真负责。章节(或单元)检测考试试卷由任课教师评阅,学校组织的月考、期中和教研室组织的期末检测考试试卷由学校集体阅卷,或采用同科目异年级交叉阅卷,校际联合进行检测的采用异校交叉阅卷。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答卷情况认真进行统计分析,特别对出错较多的题目,必须详细记录.对试卷进行认真讲评,尤其要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析原因,提出提高的办法和努力的方向。

  5.搞好成绩统计.学校每进行一次检测考试都要按照人均分、合格率、优秀率、评定分四个方面进行成绩统计和数据分析。成绩统计分析到学校、教师、班级、学生。认真进行各类数据分析比较。学校应有各班、各科目之间的纵横比较数据,班级应有学生个体之间、各科目之间的横向比较数据和纵向发展比较数据;所有数据不向学生公布,仅供教学研究参考.

  6.重视质量分析.各科考试后,必须进行六个不同层次的质量分析: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分析。找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查漏补缺。②科任教师分析。弄清教学的薄弱环节,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③备课组分析。找出平行班级之间的群体差异,以利今后集体备课中更好地把握方向,抓好重、难点。④学科组分析。找出同学科在不同年级教学目标管理上的差距,对各年级提出意见和建议。⑤年级组分析。解决学生各科学习的不平衡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⑥学校综合分析。

  7.做好素质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应从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维度进行评价,并实行等级制。学期末末班主任认真填写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全面、客观、准确表述学生的表现。

  8.开展家校联系。要坚持家校联系制度,学校每学期至少集中召开一次家长会,科任教师要通过进家家访、电话家访、网络家访等形式经常性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表现,共同研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形成家校联手共同督促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教师家访要提前做好学生在校思想、学习、表现等情况整理,每次家访要做好记录。

  七、有效指导

  1.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善读书,会读书,懂得一些读书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有质量、有效果的读懂书。指导学生识记方法,教师要善于总结,提供一些记忆方法,对识记性知识能长时记忆,减少学习难度和强度,提高学习成绩。指导应考方法,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在各类考试中,指导学生把题目先读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试题,仔细检查和修改,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2.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预习能力,使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带着问题听课,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解读,对问题进行整理,通过看书思考自己作答,做到学生能自主或与同伴合作解答的问题教师不提示,学生能表达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不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感悟和见解,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操作、活动、实践、考察、调查、探索、经历等方式学习知识,学会观察事物、开拓视野,展开丰富想象,重视亲身体验和心灵感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勤动手,常动手,养成动手的习惯,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指导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养成刻苦认真、善于学习、持之以恒、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锻炼学习意志,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培养良好学习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明确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专注读书、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至学习的好习惯。养成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耻下问,自主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的好习惯。抓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4.指导形式多样。坚持把学法指导纳入正常教学活动之中,纳入教师教学过程考核范围。教师在备课中要落实学法指导要求,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作业讲评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指导;学校要定期开展学法指导报告会、学习经验介绍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学校各学科组要把学生学习方法列入研究课题,针对学生不会学习、不知道怎样学习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形成有实效性的学习方法,并尽快运用在学生的学习指导过程中。

  八、有效教研

  1.增强科研意识。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学者型转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各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做好教学研究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集体研讨、实践探索、经验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教学方式的优化。

  2.坚持听课评课。各校必须周周开设公开课,每学期每人至少上好一次公开课,学校应周密安排公开课,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每周活动安排表。积极倡导随机听课。明确听评课要求。各教师,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得少于20节。坚持有听必有评,校内听课应及时在教研组内开展评课,并有评课记录;外出听课,回校后要上好汇报课,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心得。做到带着问题去听课,抓住重点来评课,相互给以启迪和提高。学校教导处加强检查听课笔记,不仅要查数量,更要看质量,听课笔记教学流程记载不全或没有听课者反思与评价意见的,视为无效听课,不得计入听课量。

  3.加强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实施水平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课题要紧密围绕各科教材的教法和学法,立足本校教学和学生成长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杜绝选题宽泛、针对性不强等形式主义做法。各校中心教研组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集体教学研讨。研讨活动要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参与面广,确保实效。提倡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读一本教学理论专着,执教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4.实施青蓝工程。要积极为工作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落实好师傅,做好传帮带,并要明确责任,实行师徒工作、考核、评价、奖罚四捆绑。对上岗不满一个月的教师,师傅必须连续听徒弟的课5节以上,并具体指导如何分析教材、调控教学过程、撰写教案等;上岗不满一学期的教师,必须与师傅一起备课,并坚持先听课后上课;三年期满,师傅要对徒弟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写出书面鉴定。

  5.重视业务学习。大力开展教师集体业务学习活动,要求教师业务自学,鼓励教师外出学习或在职学历提高进修学习,倡导教师利用网络业务学习;学校对教师的业务学习要给予财力、物力上的必要支持,时间上的基本保证。要定期聘请教育专家开展学术专题报告。完善校本培训制度,精心规划,夯实任务,逐步把学校建设成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学习型组织。中小学都要建立中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装入教师每个时期的各类教学资料、教学成绩、教研成果、各项荣誉等,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和教师参与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6.开展教学评赛。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制作、优秀教学论文和教学基本功评赛活动,教师要争当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知名教师。

  7.倡导交流合作。不断完善“骨干引领-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教学交流机制,通过教法研讨、教学评赛、质量创优等形式,广泛开展校内间的学科交流和校际间教学交流活动,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业务专长和示范带动作用,倡导教学合作,资源共享,形成团队力量,推动教学效益提高。

  九、有效检查

  1.加强教学管理。全面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刚性目标要求,细化量化考评办法,落实有效管理措施。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按课表上课,严格落实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要求。严格落实教辅资料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学生自行购买的要求,坚决禁止学校或任课教师让学生强行购买的做法。

  2.严格有效检查。学校进一步完善落实学校教学管理“一日查”活动,实行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听汇报、不看资料,随机入校进班实地查看教学实施状况,对发现问题进行通报限期整改。

  3.强化教学督查。

  要按照县教育局相关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考评细则,定期组织人员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如实通报,严格考评,公开结果,确保教学常规和有效教学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规范、高效运转。建立有效教学考核评估制度,每学期对各校有效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实行量化赋分,定性评价,分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次。

  4、认真总结反思。学校每学期末对教学工作要进行一次认真总结回顾,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大会,对教育教学工作行进全面总结,对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差较大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要定向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和方法,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