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中海花园项目规划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5

  中海花园项目规划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一、景观方面

  由于设计的阶段性及专业性,小区环境设计滞后于室外工程设计,是正常的,但在室外工程设计中事前控制不足,出现以下问题:

  1、污水井及电缆井设在首层私家花园内或主要入口及景观处(如图1和图2在主入口处,图3和图4在私家花园内);

  2、室外环境地面的滤水及排水体系不完全通畅,因室内地面或室外地面设计标高调整,其它相关标高未相应调整,造成首层室内外高差不合适,部分部位室外排水管道埋设过浅,地面坡度无法正确设置。部分部位排水设施数量过少,造成路面积水。部分景观池未考虑动力循环体系,不便于清洁及保养等;

  3、首层私家花园未设置排水,造成积水,严重时易导致积水蔓延之至首层户内;

  4、部分部位室外环境照明不足或过于明亮,应注意灯具数量及位置布置适宜,灯具选型合适;

  5、室外绿化等方面应注意总体效果,需搞好环境收口及细部处理(如图5阳台下漏空处用植物遮挡,细部处理较好;图6细部未处理好,垃圾易从缝隙进入景观池)。

  二、安全及防盗方面

  1、栏杆安装应注意根部反坎及栏杆间距,确保安全高度及安全距离;同时应注意应避免栏杆铁花成为儿童攀爬支点(如图7小学栏杆内侧设钢板网防止沿栏杆攀爬,图8幼儿园栏杆根部反沿作倒角处理防止反沿成为支点,图9楼梯栏杆立杆间距则偏大,图10阳台栏杆铁花易成为儿童攀爬支点);

  2、幼儿园室内外阳角需作倒角处理,门窗玻璃、落地窗玻璃或落地玻璃在儿童活动高度以下部分均应作钢化处理,幼儿园不应设旋转门或弹簧门(如图11落地玻璃钢化处理,详见幼儿园设计规范);

  3、凸窗部位应加设儿童防护网(如图12);

  4、阳台及私家花园防盗方面需作相应的建筑处理(如图13相临两户私家花园间加设铁花分隔防止攀越;但图14两户阳台间有内天井连通,存在防盗隐患问题)。

  三、顶层复式方面

  1、顶层复式通窗应加设开启扇;

  2、复式客厅应按设计留设柜式空调洞。

  四、规范方面

  1、顶层电梯机房平面应扩大或有足够操作空间;

  2、强电与给水管应单独隔离安装;

  3、消防道路上不应布置大树或景观造型,以免影响消防车辆通行;

  4、厨房灶台设计不符合燃气规范;

  5、绿化乔木位置应避开室外燃气管道,小树距离管道至少80cm,大树距离至少120cm。

  五、其它

  1、通透电梯间或室内花园需加设地漏及排水;

  2、生活阳台门开启时与煤气表冲突。

  六、施工质量及管理方面

  1、入户木门及铝合金门窗成品保护不到位。由于工程工期较紧,原先策划未考虑入伙前带套餐装修,工程收尾过程中土建收尾与套餐装修穿插施工严重。应从工序上研究木门及铝合金门窗施工的合理穿插时间,并应注意作好成品保护措施。

  2、墙体裂缝。应加强砌体工程的质量监控,严格执行项目部的工作流程,认真做好裂缝控制措施。

  3、私家花园样板制作及确认时间滞后。私家花园设计样式及定位反复更改次数较多,现场对私家花园样板确定紧迫性认识不足,使样板确认时间滞后。

  4、入户门钥匙和套餐装修内门钥匙管理。穿插施工多给钥匙管理增添了很大难度,给业主入伙移交钥匙带来麻烦。移交物业及业主入伙后钥匙问题更增添了质量整改的难度。

  5、弱电工程滞后。造成土建及园建收口困难,影响入伙前的整体部署,影响入伙进度。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新华苑二期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修改建议

  新华苑二期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修改建议

  就**国际提交的新华苑二期项目规划方案,思博公司、源发地产及**国际三方于20**年2月14日上午9:30分在**国际会议室进行了仔细研究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地块分析:

  1)该地块接近南北向,但较狭小。

  2)地块北向开扬,有中心广场的较大的城市绿地景观;

  3)南向较开阔,临学校运动场。不远处有山景;

  4)北侧噪音影响较大;

  二、规划原则:

  1、地块形状限定了本项目只能做成两排建筑。

  2、考虑到经济因素,商铺设计为一层,进深控制在16米之内。

  3、充分发挥地块的景观优势,避免噪音影响。

  三、方案一评析:

  1、优点:

  1)整体搭配比较合理;

  2)整体户型南北通透,景观优势发挥明显;

  3)和一期融合较好;

  2、缺点:

  1)内部园林景观受一定制约;

  2)1栋中间几个单位日照受4栋高层的影响较大;

  3)从11层到24层,落差太大;

  4)2房单位都在庭院内,3房均临路,不太合理;

  四、方案二评析:

  1、优点:

  小区内部园林更加通透

  2、缺点:

  1)整个空间布局比较零散;

  2)2栋受红线影响较大,比较局促;

  3)存在方案一的其它不足;

  五、方案三评析:

  1、优点:

  1)小区空间更通透;

  2)将2房单位布置在了有噪音的前排;

  2、缺点:

  1)同样具有方案一的弱点;

  六、结论

  以方案一为基础,结合方案二的优点,立即调整新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尽可能将2栋和4栋高度降低到18层,使整个小区的单体都在11至18层。

  2、临东环二路的那排建筑以方案一为基础,结合方案3的两端一梯3户布局,适量布置2房。

  3、适当提高3栋的高度,减轻2、4栋的压力;

  4、调整2栋与4栋角度,增加建筑用地面积;

  5、注重户型创新,增设错层户型;顶层可做平层和复式的灵活处理;

  6、发挥景观优势,设入户花园和花园平台;

  7、应充分考虑整个工期进度安排,让工程进度与最佳销售时机相结合,力争十一月份可以开始预售,以赶上年底购房的黄金季节。

篇3:绿色建筑认知问题

  绿色建筑的认知问题

  “认知”存在误区

  平心而论,现在号称“绿色建筑”的住宅设计真挺多,什么“绿色社区”、“节能环保”、“生态楼盘”等变化着不同称呼,但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这似乎是开发商打的“概念牌”,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还挺让人心存疑虑。

  业内人士说,很多开发商大打“绿色牌”推销楼盘时,存在个别“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造成消费者认知上的不信任。在某种程度上,认知关是绿色建筑推广的一道坎。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绿色建筑呢?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有着严格的评价标准,由低到高分别用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来代表,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尤其是商品住宅项目中,中高端建筑居多。因此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绿色建筑是高档住宅,拥有很多先进的设施设备,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消费的事实上。“其实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绿色建筑并不等于高端、高价,而是采用适宜的技术,通过合理的集成应用,实现降低建筑能耗为目的。绿色建筑也绝不是高新尖技术的堆砌,绿色建筑应该是可实行、可复制、可推广的。

篇4:商业地产项目规划设计

  商业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

  商业地产项目从规模和形态上分两大类,一类是大型的Shopping Mall,还有一类是商业街的店铺。首先讲一下大型综合商业地产项目,国外叫做Shopping Mall,即购物中心。北京四、五环路沿线规划了四、五个Shopping Mall,但到目前为止,真正意义上的Shopping Mall一个都没建起来。尽管立项非常多,规划项目非常多,拿去招商做宣传的非常多,但还没有一个开始营业。像丰联广场、国贸中心等,也可以叫做Shopping Mall,但按照国外意义上的Shopping Mall北京现在还没有。从中反映出一个问题,国内发展商业地产开发方面缺乏经验,操作思路、操作程序、招商渠道等也把握得不好。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认不清商业地产和住宅项目开发的区别。很多发展商已经做了许多住宅项目的开发,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以为商业地产也可以像住宅项目那样运作,找地找项目,自己做市场评估,自己完成规划设计,然后招商,振臂一呼,结果就会一呼百应,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说商业地产项目和住宅项目存在很大的区别呢?如果作一个形象的比喻,我认为商业地产是传销,住宅项目是直销。做住宅项目时,发展商可以自己分析市场,根据对市场需求的研究作产品定位,决定户型的比例以及住宅产品的类型,然后通过销售处进行直接销售。但大型的综合商业项目则完全不同,它的销售对象不是直接的购物消费者(可能有些散户,可以把他们视为直销),而是商家,特别是主力店。发展商首先要找到主力店,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对于大型综合商业,这是最难的一件事情。比如一个几十万平米的店,招一家主力店最多是2万平米(家乐福分店卖场部分是8千-1.2万平米),就算能拿到能够解决十万平米的主力店,还有十几万平米等待解决,这会对发展商产生非常大的压力。

  发展商通过对市场环境和北京人口的分析,认为Shopping Mall有市场需求。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希望北京周边能够出现一些像样的Shopping Mall。周末开车到那里,连吃带玩,还可以购物,这种场所肯定会受到欢迎。然而具体操作并不容易。既然是传销,发展商要把店铺卖出去,就应该先决定主力店的形式,是仓储式还是像家乐福这样的家电用品,对于不同的主力店其卖场的比例大小也不同。对卖场面积、停车位面积、货架陈列等都有一系列的要求。如果发展商自己做设计不符合这样的要求,那绝对是错误的,而且做得越深入,后期招商的困难越大。

  主力店招商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而不是发展商认为这个项目好就能够招商成功,其中有一个对项目的市场判断问题。对于发展商而言,认清商业和住宅开发之间的区别是最重要的。北京所有的发展商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盲目地进行设计。同样是商业地产,它们的定位是不同的,像体验式的商业,咖啡、休闲、娱乐、电脑这类游戏设施可以兼容,还有一些业态是无法互相兼容的。有的Shopping Mall是家具城,有的是建材城,它们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即使同是大型业态,如沃尔玛、家乐福,或者国内的联华超市,也首先得明确业态的形式。另一方面是专业顾问机构的重要性。国内发展商对此基本没有认识,所以导致专业化的顾问机构在国内没有市场。中国发展商基本上是自己做招商材料,英文写得一塌糊涂,真正讲英语的人根本看不懂。中国人招商前几页总是自己很在乎的如政府领导的题词,而国外的企业、财团、连锁店看中的却是市场分析、财务分析等,中国恰恰缺乏这些信誉保证。

  全世界能够做大型商业地产评估、资源整合、主力店招商,以至介入到最后管理和实施的顾问公司不会超过十几家。由于发展商不认可,因此目前在北京没有市场。发展商都以为自己能够招商,但实际上是很困难的。像家乐福这样的连锁店,进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挣钱,因此对项目一定认真评估,否则不会轻易投资。他们会把钱花在物业上,但不会自己成立一个开发公司。市场如何,开发商的房子如何,开店的效益如何就需要做专业的评估。国内如果提供不了这方面的评估,就需要像顾问公司这样的中间人。毕竟发展商提供的可行性报告是代表发展商的利益,作为国外的连锁店,需要一个代表它自己利益的机构进行评估。中介机构就是起这个作用。这样的顾问公司的作用就是整合资源。如果能够找到非常好的渠道,招几家主力店进来,把几十万平米的Shopping Mall撑起来就变得很容易。大的主力店机构比较强大,总部设在法国、欧洲、亚太地区,北京、上海也设有总部,各个部门的职责、职权都比较明确。国内的发展商想找他们谈,却不知道该找哪一级部门,更需要通过中介机构这样的特殊合作顾问关系。

  对于大型商场,商家比较强调内部空间的可视性,加大可视性可以对公共购物产生引导作用。商场里面有很多店,如果哪一间店能够被人一眼看见或者多个角度都能看到,出租或者出售起来就非常方便,否则就很难出租。因此加大可视性以便对公共购物产生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整个空间可以通过天窗和中庭的变化,让顾客产生空间安全感和舒适感,而不是像进了迷宫。中庭做得比较好的有上海恒隆广场,做的最极端的是上海正大广场,由泰国设计师设计,中庭做得极其复杂,十几层高,进去以后有游乐场的感觉。里边天桥横过来,绕过去,感觉很乱。

  现在的大型综合商业趋向于多种购物消费形式的大融合。比如我们做的深圳的一个项目,它融合了三家主力店,小的精品店品牌店,购物街,再加上室外露天咖啡茶座的商务餐饮部分。室外广场不仅是商场的需要,也是城市空间的需要。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商场在门口临时搭个台子,或是时装表演,或是抽奖促销。跟原来的卖东西的方式不同的是,这些活动都是现代商业演化出来的形式。如今已经变成一种模式。

  大型商场的交通组织非常复杂,因此还有两个方面必须考虑:一是怎样从一开始就应该人流分开,让人往楼上走,比如一进门就有通往二层的扶梯,或者可以直接上三、四层。我们经常会发现所有商场的电梯都很挤,商店入口处人流压力非常大。另外是如何把人流往深处引的问题。只要顾客能够看到、走到的地方就会产生效益。对大规模商业建筑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大中庭,天窗的引导作用,做到店铺的均好性。

  我们给珠江做了很多项目。珠江的项目大多都有商业街,他们把商业街作为一种聚集人气的手段。住宅和商业是互相支撑的,以前的商业街可能是出于配套的考虑,因为住宅小区有这方面的需要。但广东更注重人人皆商,小区下面一定要有底商,商铺也很好出租。这种底商档次一般不高,但一应俱全,商业非常普及。北京的高档楼盘大都规定不让餐饮业进去,实际上餐饮业也是小区配套需要的一部分。随着北方的经济发展,北京商铺的发展现在基本可以标志着北方经济水平的提高。

  商业街不是简单的概念,更不是简单地把一条街道两边做成店铺就完了。每个人对空间个性都会产生一种感受,每个不同的广场、街道也都有自己的个性,怎样能够让消费者对购物环境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这就需要建筑师进行精心地设计。

  现在中国处于反映了经济的大爆发时代,特别强调气派,建筑设计也是如此。很多大商厦,远看很雄伟,但

缺乏人情味,不是很好的购物环境。王府井大街经过改造以后,四、五十米宽的大尺度,购物的人只能顺着一边走,不愿走"之"字形来回过到马路对面购物。过去王府井是老店街、名店街,每家店千姿百态,现在变成一眼看过去就是像政府办公大楼的几栋大厦,没有人的尺度感。现在开始慢慢地进行改善,马路中间围起一小块咖啡座,几个凳子,几个雕塑小品,试图在辽阔的广场尺度上做出一点人情味。其实这些东西在原来的规划设计中就应该考虑到。商业街要特别强调平易近人,这样才能吸引人来。尺度作为建筑用词,尽管尺寸是固定的,但小的尺度更能让人觉得很舒服、很亲切。柏扬讲过美国的尺度体现的是马路非常宽,汽车非常宽,楼房非常高,好像是给巨人、神用的。亚洲是鬼的尺度,主要是香港、东京的楼房非常高,给人非常压抑、狭窄的感觉。欧洲是一种人的尺度,小镇、小桥流水都很有人情味。所以尺度舒适应该以欧洲的商业街、步行街这种模式,而不是像美国那种自大自狂的尺度。

  现在商业街的外观设计已经不仅仅建筑材料,包括用装饰材料、灯箱广告,干花、灯饰、招牌等各种各样的软性装饰,目的是为了营造繁华感和商业氛围。商业街的细部处理,跟业态定位、店铺档次有关。每个商业街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做餐饮酒吧一条街和国贸品牌店不应该采用同一种手法。

  在我们的设计理念中,认为建筑设计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的外观造型。从很远的地方可以看得到建筑的天际轮廓线,强调可识别性。第二个层次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立面设计,讲究横、竖线条。第三个层次就是细节的精细设计,国内的设计基本达不到这个层次。人们对商业建筑感兴趣的是装修装饰层面上的设计,如建筑材料、楼梯扶手、墙上吊灯等,对跟人发生亲密接触、亲密对话这个层次的设计基本做不到。越大的项目越容易做得宏观上气派,微观上粗糙。

  作为一个建筑,发展商如果分别委托不同的公司来做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店面设计,这就造成在结合点留下了很多空白。现在的整体的发展趋势,就是多方面设计的整合最后达到最佳效果。现在新出的几个楼盘,像珠江国际城、天津万科水晶宫这几个项目的共同点,就是把景观、规划、建筑、装修整合得非常好,在结合部分出彩,尤其是对底层近人的部分。建筑装修上可以采用很多非建筑语言,比如装饰布、广告、旗帜、水景等都成为店铺设计的一部分,装饰材料上有很多软化的倾向,都是可以出彩的地方。

  在商业地产设计方面,首先要明确开发者、使用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商业地产跟酒店设计比较相似,酒店设计发展商应该先把酒店管理公司找好,是喜来登集团,假日集团,还是国内的锦江集团,每一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管理规定,应该按照他们的要求去进行设计。开发商不是自己使用店面,而是要卖给主力店,必须按照主力店的要求去设计。

  如果是做购物中心方面的商业地产,发展商应该找一些专业的商业顾问公司,目的是明确商业态的特点和具体的操作方式。每个项目都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应该以高度专业化的方式进行操作,由专业顾问公司代理或者策划、招商。如果做普通商业街的商铺,发展商可以自己操作,但在市场判断上可能还会存在风险。有的商业只是住宅区的配套,商业亏盈并不要紧,只要大型住宅项目卖火就可以。社区配套中有没有餐饮决定硬件如何设计,有的几万平米的大商业,里面有一条食街,装修气氛特别好,但没有足够的通风排烟设备,经营受很大影响。

  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发展商、投资商是最大的投资方,也是最大的风险承担者。整个操作应该以专业的态度去进行,有钱、有权不等于有专业技术,否则最后项目卖不掉要砸在自己手里。有个广告人曾举过一个例子,主人买一条狗看家护院,夜里听到外面有动静,到底是主人出去叫还是狗出去吠?答案很简单,当然是狗出去叫,因为主人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地产开发也是这样一个道理,重视专业顾问机构很重要。同时也应该选择专业的建筑设计单位。

  许多的商业项目设计得不伦不类,经营使用阶段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硬件方面的问题,如楼电梯分布不合理,店铺价值差异太大,厕所不够或找不到。这样的问题都很难补救,给发展商或经营方带来的损失可能远远超过一次性的设计费用。所以应该慎重地选用有商业项目专长的设计师。同是甲级大设计院,可能专长完全不同。正如医疗机构中口腔医院和妇产医院的专长天壤之别。商业地产操作的核心是通过策划、规划和设计使项目升值。全凭发展商是否有远见卓识。不同的发展商对建筑设计的重视程度和支付水平不同,实际上反映了有人把设计看作消费,有人把设计当作投资。那么建筑设计质量是否影响项目回报呢?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篇5:商业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管理工作难点

  商业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管理工作难点

  由于商业综合体项目是商业业态综合度最高、功能需求最复杂的项目,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为了满足各商业业态的功能需求满足,开发商在协调各商业业态的功能需求及各设备专业管线综合的技术对接工作等方面要求更高,是开发商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关键点,直接影响项目开发的进度和出图质量。

  酒店、百货、超市等各主力店商家在开发商提供的建筑初设方案基础上,开始组织各自范围内的内装、机电、经营布局等专项设计工作,同时,开发商为了缩短设计工期,已经开始各专业的施工图设计,但各设备专业的图纸只是按照一般情况设计,比如:空调、排烟管道及风口的位置及标高设计没有考虑内装吊顶的标高及造型需求,水、电、气的管线、负荷预留也没有针对性。开发商收到各业态的经营布局规划、内装设计等具体功能需求后,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人工检查、修改图纸,反复多次,工作繁琐,如何项目进度快,已经按照施工图施工,只能拆改返工,否则不能满足经营需求,造成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现在施工图设计常用软件为AUTOCAD,只是个二维的绘图工具,平面、立面、剖面的绘制没有关联,平面图的一处修改,立面、剖面都必须重改;内装设计公司在做方案效果图时,还必须重新建模,也只能针对几个重点部位做图,不能做到室内全方位出图,甚至与实际空间有较大差异,只是一个效果图而已。

  能否有这样一个设计系统,所有的设计信息都能完全共享、传递,各单位设计部门在开发商的分级授权下,在同一个设计中心网络平台上进行图纸修改、更新、信息反馈;建筑设备各专业的管线设计进行自动碰撞检查、自动管线综合;内装设计的效果可以任意角度察看,甚至可以进行虚拟漫游、虚拟卖场成列布置展示……?

  答案就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建筑信息模型)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