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新华苑二期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修改建议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5

  新华苑二期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修改建议

  就**国际提交的新华苑二期项目规划方案,思博公司、源发地产及**国际三方于20**年2月14日上午9:30分在**国际会议室进行了仔细研究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地块分析:

  1)该地块接近南北向,但较狭小。

  2)地块北向开扬,有中心广场的较大的城市绿地景观;

  3)南向较开阔,临学校运动场。不远处有山景;

  4)北侧噪音影响较大;

  二、规划原则:

  1、地块形状限定了本项目只能做成两排建筑。

  2、考虑到经济因素,商铺设计为一层,进深控制在16米之内。

  3、充分发挥地块的景观优势,避免噪音影响。

  三、方案一评析:

  1、优点:

  1)整体搭配比较合理;

  2)整体户型南北通透,景观优势发挥明显;

  3)和一期融合较好;

  2、缺点:

  1)内部园林景观受一定制约;

  2)1栋中间几个单位日照受4栋高层的影响较大;

  3)从11层到24层,落差太大;

  4)2房单位都在庭院内,3房均临路,不太合理;

  四、方案二评析:

  1、优点:

  小区内部园林更加通透

  2、缺点:

  1)整个空间布局比较零散;

  2)2栋受红线影响较大,比较局促;

  3)存在方案一的其它不足;

  五、方案三评析:

  1、优点:

  1)小区空间更通透;

  2)将2房单位布置在了有噪音的前排;

  2、缺点:

  1)同样具有方案一的弱点;

  六、结论

  以方案一为基础,结合方案二的优点,立即调整新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尽可能将2栋和4栋高度降低到18层,使整个小区的单体都在11至18层。

  2、临东环二路的那排建筑以方案一为基础,结合方案3的两端一梯3户布局,适量布置2房。

  3、适当提高3栋的高度,减轻2、4栋的压力;

  4、调整2栋与4栋角度,增加建筑用地面积;

  5、注重户型创新,增设错层户型;顶层可做平层和复式的灵活处理;

  6、发挥景观优势,设入户花园和花园平台;

  7、应充分考虑整个工期进度安排,让工程进度与最佳销售时机相结合,力争十一月份可以开始预售,以赶上年底购房的黄金季节。

编辑:www.pmceo.Com

篇2:商场规划设计原则

  商场的规划设计原则

  一、人流动线的规划原则

  1、注重内外沟通,脉络清晰;

  2、注重立体人流的自然顺畅,平均分配关系;

  3、避免盲区和死角问题;

  4、合理设置宽度。

  二、商场电梯布局的规划原则

  1、扶梯布局原则

  ①.商场的电梯部数,布局位置,要以有效疏散运载人流作为出发点;

  ②.避免电梯口的人流堵塞,电梯与过道衔接处的空间宽于过道,或有交*过道。

  ③.引导顾客向上购物

  2、垂直电梯的布局原则

  ①.货人分流

  商场垂直电梯,货梯与载人梯分开设置,实行有效的货流与人流的分流。

  ②.专用通道设置

  结合商场功能定位,避免行业经营冲突。

  三、铺位布局规划原则:

  1、实用、利润、形象的统一

  商场铺位布局必须考虑到经营商家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同时更要兼顾到独立铺位与整体商场的协调性与互动性。

  2、尊重消费者的行为

  人性化设计,使消费者的消费过程显得更加自然顺畅和轻松愉快,购物方便且不易疲劳。

  3、面积按定位划分

  根据整个商场定位划分商铺的面积。20㎡以下占整个商场面积的10%,20㎡-40㎡占整个商场的30%,40㎡-80㎡占整个商场的20%,卖场占整个商场的40%。商铺进深与门面比例不宜大于2:1。建议:B1、 F1为内置步行街、专卖店的形式,F2与F3为超级市场与专卖店相结合的形式。F4层为餐饮、娱乐行业。商铺面积尽可能小,但要便于自由组合。垂直动线及出入口处要宽敞明亮。F2、F3为宽敞明亮的超级市场,收银可统一设在F2,收银处对面可设一排经典商铺,发挥人流积聚处的最大商业价值,F4的商铺根据经营需要可略大一些。

  4、使用率适中

  本项目的使用率控制在58%-65%之间。

  四、商场内外部景观及商业小品设计原则

  以商场核心主题特色为基点,通过内外景观、小品的有效组合,与商场主题密切联系,保证内外景观、空间及与商场主题特色的和谐性与均好性。室外有足够的广场,作为促销场所和消费者休闲的公共区域。商场小品注重观赏性,大众化与艺术有机组合。

  五、商场外立面设计原则;

  1、与定位结合;

  2、与商场的特色结合;

  3、与区域环境结合;

  突出创新性、协调性、综合性、超前性,体现时尚、流行、经典、开放这一主题

  六、商场停车规划设计原则

  1、与商场规模定位结合,停车位数适当;

  2、停车购物的方便性,安全性;

  3、人车分流。

  4、引导人流。

  七、商场广告位的规划设计原则

  1、尺寸与楼身搭配合理。

  2、位置与外立面协调,统一考虑。

  3、便于使用安装,更换。

篇3: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要为居民提供方便、安全、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环境,而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影响着居民出行的方便及安全。

  1.应根据居住区(或小区)地形、气候、用地规模、人口规划、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规划布局、用地周围的交通条件、居民出行方式与行动轨迹及交通设施发展水平等因素,规划设计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2.使居住区内外联系通而不畅,而又安全,避免往返迂回和外来车辆及过路行人的穿行,但要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3.道路系统布置要有利于居住区各类用地的划分及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利于公共绿地的布置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为创造美好的城市景观提供有利条件。

  4.居住区道路应分级设置,以满足居住区内不同的交通功能要求,形成安全、安静的交通系统和居住环境。

  5.居住区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6.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保证有通畅的疏散通道,保证消防、救护和工程抢险等车辆的出入。

  7.居住区道路布置应满足创造良好的居住卫生环境的要求,区内道路走向应有利于住宅建筑的通风、日照;同时,居住区道路不但要满足地下工程管线埋设的要求,还应尽可能简化管线结构和缩短管线长度。

  8.在城市旧区改造地段,道路网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的地上地下建筑及市政条件和原有道路特点,避免大拆大改而增加投资。对于需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及有历史价值的传统风貌地段,需尽量保留原有道路的格局,包括道路宽度和线型、广场出入口、桥涵等,并结合规划要求,使传统的道路格局与现代化城市交通组织及设施相协调。

  9.随着目前小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小汽车进入居住区家庭的日益增多,道路规划要考虑居民小汽车在住区的通行。

  10.区内道路规划布置应利于寻访、识别街道命名编号及编排楼门号码。

篇4: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规定

  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规定

  1.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周围往往是城市级的生活性和交通性主干道或次干道,这些道路起着联系城市各主要功能区与居住区的作用。居住区与外围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以保证有良好的内外联系。当居住区级或居住小区级道路在城市交通性干道开口时,其出口间距应在150米以上。

  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应尽可能采用正交,以简化路口的交通组织。当居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交角超出规定时,可在居住区道路的出口路段增设平曲线变道来满足要求。在山区或用地有限制地区,才允许出现交角小于75°的交叉口,但必须对路口作必要的处理。此外,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以及利于治安保卫。

  4.为了体现居住区规划设计对残疾人士的关怀及考虑当前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居住区公共活动中心,包括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老年人活动站及老年公寓等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以满足轮椅车和盲人的出行需要。

  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尽端应设回车场地,用地有条件时最好按不同的回车方式安排相应规模的回车场,如图3-43所示。

  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自行车推行车道。

  7.在多雪地区,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面积,区内道路可酌情放宽;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以道路本身技术设计要求而言,抗震设计设防基本烈度起点为八度;对于地基为软性土层、可液化土层或易发生滑坡的地区,道路抗震设计起点烈度为七度。

  8.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及单位通勤车的停放问题,以适应城市居住区内机动车辆日益增多的情况。

  9.居住区内道路的纵坡应符合居住区(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见表3-14。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纵坡控制指标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纵坡控制指标要求控制。

  居住区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距离居住区内道路边缘建筑物、构筑物要保持一定距离,主要是考虑在建筑底层开窗开门和行人出入时不影响道路的通行及一旦楼上掉下物品也不影响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且有利于安排地下管线、地面绿化及减少对底层住户的视线干扰等。对有出入口的一面要保持较宽的间距,为的是在人进出建筑物时可以有个缓冲的地方,并可在门口临时停放车辆以保障道路的正常交通,具体规定见表3-15。

篇5:山区和丘陵地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原则

  山区和丘陵地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原则

  在山区、丘陵区等地形起伏较大的居民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要密切注意结合地形,这样才能达到合理、安全、经济的综合效益。

  首先,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由于人行道的适用纵坡范围与车行道是不一样的,在地势起伏大的情况下,人行道可以更容易随坡就势,如与车行道分设,就能更便捷和减少道路工程的土石方量;其次,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山区、丘陵区的道路一般要求顺等高线设置,所以,道路网的格式与平原地区是大不一样的,道路用地面积也会因之适当增加,一般指标可按照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中的高限值选用;第三,主要道路宜平缓,因为主要道路通行的车辆和行人较多,交通量较大,所以纵坡应尽可能小些,而次要道路等级较低,为减少土石方量,可以在允许的纵坡范围内取较大的控制值,道路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由于在山区或丘陵区修建道路工程量较大,道路宽度和控制红线的宽度,可采用居住区道路分级中规定的道路红线宽度的下限值。但如要设置排水边沟,则必然会加宽道路用地,增加的这部分宽度一般不属于道路分级中所规定的道路宽度控制值范围内。设置会车避让路面和排水沟的具体要求,可参见有关的技术规范。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