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 导航

打(压)桩工程质量控制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打(压)桩工程质量控制

  准备工作

  (1) 学习有关图纸和技术资料。

  (2) 学习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3)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

  (4) 材料淮备:

  1) 检查桩的出厂合格证,并观察检查桩身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2) 起吊、搬运、堆放到施工地点(注意龄期是否已够)。

  (5) 打(压)桩机械准备,并应特别注意桩锤的选择。

  (6) 桩位测量放线。

  (7) 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打(压)桩

  (1) 打桩宜重锤低击。

  (2) 桩帽或送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10mm。

  (3) 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应有相适应的弹性衬垫。

  (4) 桩锤、桩帽和桩身应在同一中心线上。

  (5) 注意打桩顺序:

  1)根据桩的密集程度:

  A、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

  B、自中间向四周进行;

  C、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在糟土、亚粘土地区避免采用)。

  2) 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

  3) 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4) 根据桩位与原有建(构)筑物的距离,宜先近后远。

  (6) 应特别注意桩的接头节点处理的方法和质量。如用焊接时,焊缝应连续饱满,每个接头的焊缝不得少于两层;焊完一层后,应及时清除焊渣,每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焊接完成后宜自然冷却一段时间后方可开打,严禁用水冷却。

  (7) 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

  (8) 贯入度及桩尖标高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桩尖位于坚硬、硬塑的粘性土、碎石土、中密状态以上的砂类土或风化岩等土层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如桩尖位于其它较软土层时,以桩尖标高控制为主。

  (9) 遇到异常现象时,应暂停打桩,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质量评定

  (1)执行有关质量验评标准。

  (2)资料整理

  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 桩的静、动荷载试验资料和确定桩贯入度的记录;

  3) 材料试验报告;

  4) 桩制作出厂记录;

  5) 桩位测量放线图;

  6) 桩打(压)入记录;

  7) 桩位的竣工平面图;

  8) 隐蔽验收记录;

  9) 自检记录;

  10)质量评定记录。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控制

  地下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

  准备工作

  (1) 学习图纸和有关贷科。

  (2) 学习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3)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订保证防水混疑土质量的措施。

  (4) 材料选购,出具出厂合格证明及试验报告。

  (5) 按设计的强度及抗渗要求,通过试验选定防水混疑土的配合比,其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

  (6) 振捣器等施工机具的准备。

  (7) 检查脚手架及道路。

  (8) 地下水位应降低至防水工程底部最低标高以下不小于300mm处,直至防水工程全部完成为止。

  (9) 模板、钢筋工程隐蔽前验收签证。

  (10)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混凝土施工

  (1)防水混凝土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标号不宜低于425号;

  2) 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吸水率不大于1.5%;

  3) 砂宜采用中砂;

  4) 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 外加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减水剂、加气剂、防水剂及膨胀剂等。在施工过程中应按规定进行检查。

  (2) 木工、钢筋工跟班保质量。

  (3) 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min。

  (4) 须采用机械振捣密实,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5) 底板及顶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墙体一般只允许按规定形式留设水平施工缝。

  (6) 在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处理。

  (7) 注意控制穿墙管处、预埋件处及钢筋密集处的混凝土质量。

  (8) 如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时,应采取螺栓加焊止水环或螺栓加堵头等止水措施。

  (9) 冬季施工应采取相应措施。

  (10)按规定预留混凝土试块。

  养护

  注意养护,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昼夜。

  质量评定

  执行有关质量验评标准。

  资料整理

  (1) 原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

  (2) 试块抗压和抗渗报告;

  (3) 配合比试验报告;

  (4) 隐蔽前验收会签记录;

  (5) 施工记录;

  (6) 事故处理记录;

  (7) 自检记录;

  (8) 质量评定记录。

篇3: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

  准备工作

  (1) 学习有关图纸、技术资料、操作规程和质量标淮。

  (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 选购水泥,进场须有出厂合格证或进场试验报告,并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复查试验。

  (4) 组、细骨料准备,注意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进场后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骨料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块。

  (5) 外加剂及掺合料根据需要准备。

  (6) 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注意有无抗冻、抗渗要求,是否采用泵送。

  (7) 检查脚手架及道路。

  (8) 对模扳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9) 浇筑前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检查和专业会签。

  (10)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混凝土拌制

  (1) 须保证原材料称量的准确。

  (2)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需符合有关要求。

  混凝土运输和浇筑

  (1)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到达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当有离析现象时,还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2) 采用泵送混凝土时:1)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2)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份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3)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4)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3)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止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4)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用串简、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5) 浇筑层的厚度按捣实混凝土的方法不同而加以控制。

  (6)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冷缝。

  (7) 采用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1)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2)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注意控制移动间距;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或空心胶囊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3)当采用表面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8) 木工、钢筋工跟班检查,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其具体位置应在施工前按有关规定确定。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按规定作相应的处理。

  (10)冬季施工应按有关规定进行。

  (11)按规定预留混凝土试块。

  养护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

  质量评定

  执行有关质量验评标准,对缺陷进行修整,不合格的应返工处理。

  资料整理

  (1) 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2) 试块的试压报告;

  (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 施工记录;

  (5) 自检记录;

  (6) 质量评定记录。

篇4: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准备工作

  (1) 学习有关图纸、技术资料、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2) 选购钢筋和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出具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进场时应分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储存时应分批堆放整齐,避免锈蚀或油污。

  (3) 焊条、焊剂难备,出具合格证。

  (4) 加工及焊接设备准备,注意保养。

  (5) 有关操作人员应有相应的上岗证。上岗前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钢筋冷拉和冷拔

  (1) 钢筋的冷拉可采用控制应力或控制冷拉率的方法。当采用控制应力方法冷拉钢筋时,其冷拉控制应力下的最大冷拉率应符合有关规定。当采用控制冷拉率方法冷拉钢筋时,冷拉率必须由试验确定;测定冷拉率时,钢筋的冷拉应力也应符合有关规定。

  (2) 钢筋的冷拉速度不宜过快,待拉到规定的控制应力(或冷拉率)后,须稍停,然后再放松。

  (3) 钢筋冷拉后,表面不得有裂纹和局部缩颈,并应抽样进行拉力和冷弯试验。

  (4) 低碳钢丝冷拔后,应逐盘检查外观,钢丝表面不得有裂纹和机械损伤,还应逐盘检验甲级钢丝(乙级钢丝可分批抽样检验)的力学性能。

  钢筋加工

  (1) 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不得擅自代换。加工的形状、尺寸须符合设计要求。

  (2)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3)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调直钢筋时应符合有关规定。

  (4) 钢筋弯钩或弯折应符合规定。

  钢筋焊接

  (1) 根据构件的受力特性、抗震要求、钢筋等级和直径等判断是否应采用焊接。

  (2) 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

  (3) 焊接前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4) 热轧钢筋的对接焊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或气压焊,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交叉焊接宜采用电阻点焊;钢筋与钢板的T型连接,宜采用埋弧压力焊或电弧焊。

  (5) 冷拉钢筋的闪光对焊电弧焊,应在冷拉前进行;冷拔低碳钢丝的接头,不得焊接。

  (6) 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接头的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 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对有抗震要求的钢筋接头,不宜设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钢筋绑扎与安装

  (1) 钢筋的绑扎应符合:1)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2)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3) 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4)在校中竖向钢筋搭按时,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

  (2) 绑扎网和绑扎骨架外形尺寸的偏差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3) 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和末端弯钩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 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5)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要求。

  (6) 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质量评定

  执行有关质量验评标准,不合格的要返工处理。

  资料整理

  (1) 钢筋、焊条及焊剂合格证,钢筋复检报告及焊件试验报告;

  (2) 钢筋代用单;

  (3) 施工记录;

  (4) 自检记录;

  (5) 隐蔽验收记录;

  (6) 质量评定记录。

篇5:模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模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准备工作

  (1)学习有关图纸和技术资料;

  (2)学习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3)横板及其支架须符合选材和材质的有关要求,同时还须符合下列规定: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后继工序的施工;4)接缝不应漏浆;

  (4)组合钢摸板、大摸板、滑升横板等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应规定;

  (5)横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混凝上接搓处;

  (6)底板抄平放线;

  (7)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模板安装

  (1)竖向模扳和支架的支承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2)现浇钢筋混凝土粱、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3)现浇多层房屋和构筑物,应采取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

  2)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注,并铺设垫板;

  3)当采用悬吊摸板、衍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要求。

  (4)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宜选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

  (5)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

  (6)注意控制摸板安装的偏差。

  模板拆除

  (1)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模扳的拆除,除应满足强度方面的要求外,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摸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3)拆除时应注意保护混凝土表面及棱角。

  质量评定

  执行有关质量验评标准。

  资料整理

  (1)预埋件隐蔽记录;

  (2)施工记录;

  (3)自检记录;

  (4)质量评定记录。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