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苏州市吴中区因地制宜推进新村庄建设调查报告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5-10

  苏州市吴中区因地制宜推进新村庄建设调查报告

  一、吴中区新村庄建设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把完善村镇规划体系作为新村庄建设的基础工作

  吴中区早在90年代中期(当时是吴县市的一部分)就已进行“现代化农村”村庄规划。20**年吴县市撤市设区后,吴中区又开展了片区规划。20**年以来,按照统一规划、成片布局、资源共享、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把全区分5个片区进行规划编制,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5个中心镇(区),按照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的村镇体系发展模式,以中心镇为重点规划发展中心村,确定全区中心村总数25个。20**年,吴中区开始创建“先锋村”活动,并于20**年建立了包括组织建设、经济实力、社会保障、综合环境、村风民风在内的市区镇三级考核指标。20**年,吴中区又依照江苏省出台的《推进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等规划要求,并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及文化风俗习惯,制定完成了全区镇村布局规划,包括分区规划、村镇规划和一些单体规划。这些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这十多年来吴中城镇和农村的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二)把改善村庄环境和公共服务作为新村庄建设的重点

  自20**年始,吴中区开展了农村十项实事工程,在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保障水平、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一是改水、改厕和公路等农村基础设施普遍改善。20**年全区新增改水受益人口2.73万人,累计受益人口50.42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96.1%。新建无公害户厕1.69万户,累计达到13.81万户,无公害户厕普及率80.8%。完成农村公路通车里程95.89公里,完成危桥改造80座。二是清洁村镇、清洁河塘、清洁庭院的农村“三清”工作稳步开展,农村卫生环境大为改观。20**年镇村两级投入农村“三清”活动经费超过1000万元,切实加强了农村“三清”工作长效管理,按要求配备垃圾箱、垃圾清运工具和公共厕所,加强外来人员聚居地的环境卫生管理,村级辖区内基本无成片暴露垃圾,农民家庭庭园舒适干净,农户化粪池改造基本到位。配备卫生保洁人员1821名,落实河道保洁员723人,农村居民家庭95%以上达到文明户标准。20**年全年共完成河道疏浚246条、230公里,三年共累计完成河道疏浚853条806公里。

  (三)将节约土地资源作为新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

  吴中区在宅基地有效、合理利用方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20**年4月,吴中区政府正式发文规定各乡镇可成立农民住宅置换中心,置换中心隶属于镇人民政府,办公地点设在镇(区)国土资源所、分局或村镇建设办公室,为农民提供宅基地交易、流转、置换等服务。置换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接受农民宅基地入市交易、流转的委托,代理相关的交易服务;预先收购部分暂时无法交易的农民合法宅基地;负责农民自愿推出宅基地与新购农民公寓房的等价置换;收集、发布宅基地交易信息、提供相关咨询代理服务。吴中区对于农民宅基地征用及补偿、安置等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策及管理措施。一些乡镇整理并盘活了老宅基地,节省下来的土地作为集体土地在其上修建标准厂房或集宿楼,并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物业股份合作社和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集体土地资产量化到农户,农民还可以再进行投资入股,获得分红,增加其财产性收益。该区尧南村就用节约的180亩宅基地修建了标准厂房用于出租,20**年厂房等固定资产出租收入达222万元。目前,集体资产(土地)收益、投资性收益已经成为吴中区社区集体组织和农民的一项主要收入,基本上每个村都有厂房等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全区142个行政村(社区)中,村(社区)集体平均收入达250万元,

  73%的村(社区)集体年收入超过50万元,60%以上的村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年收入200~500万元的村有40多个,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村有20多个。集体(土地)资产股份收益和农户投资收益已经占到吴中农民收入的10%左右,一些乡镇和农村的这一比例更高。

  根据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吴中区所属的苏州市创新了土地使用制度,20**年《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中规定:认真落实村集体建设留用地政策,在规划时留出10%左右作为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加快农民向居住区集中,加大宅基地置换力度,置换后增加的土地,原则上20%~40%作为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上述两类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镇或街道为单位,组建市场化运作主体,并置换到产出快、效益高的产业集聚区或规划区内发展二、三产业(但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商品房开发),产权和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并通过股份形式量化给农民,农民按股分红。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提供非农建设用地、农民出资入股组建物业合作社,增加投资性收入。苏州市《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中关于创新土地使用制度的条文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村庄改造节约宅基地、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产权、收益支配、运作等内容,有助于村庄改造、建设,有利于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

  (四)分类实行新村庄建设

  吴中区在进行新村庄建设中,区镇村三级依据经济实力、地理位置、工业发展、拆迁安置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不同类型进行新村庄建设。

  1.以老村为基础进行综合整治——以天平村为例

  天平村紧邻木渎镇驻地,有1365户,5000人。20**年村级总资产2.3亿元,村级可用财力1378万元,主要来自厂房等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12万元。天平村的新村建设主要是进行老村改造,注重村庄综合整治。该村2000年以来90多个拆迁户中,除有10户搬迁到镇上统一修建的馨乐小区外,其余农户都在老村修建了新房。从20**年下半年开始,天平村按照区、镇要求进行村庄综合整治。20**、20**年分别投入260万元、150万元进行老村改造和村庄综合整治工作。村庄综合整治内容包括新建化粪池、下水道等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与镇污水处理系统接轨,极大地改进了村庄的卫生环境;修建了水泥路,更新了电力设施,对农民居住区进行绿化,优化了农民生活环境。该村今后预计每年都将投入100-150万进行村庄综合整治工作。

  天平村进行新村建设的特点是没有进行大拆大建,而是在老村基础上修建新居,新老兼容,注重进行村庄综合整治,对老村进行“梳妆打扮”。该村保留了上世纪60年代以来各个时代的房子,重新修缮过的老房子和新建的楼房交错分布,掩映于绿树丛中。房子尽管新旧不一,但每个农户都可以享受统一便捷的公共服务,硬化过的路面铺到了各家门口,改造过的上下水设施、电力设施、闭路电视通往各家各户。

  2.统一规划、农民自建——以淞南村为例

  淞南村是吴中区20**年确定的25个中心村之一。20**年,该村共有1215户,人口4333人。20**年村级总资产6800万元,村级可用财力7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5万元,村距离镇驻地1公里。淞南村拆迁户较多,村集体对村庄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村安居小区中,每个农户宅基地面积有135平米,农户用拆迁补偿费自己建2~3层、居住面积200~300平米的住房。村集体负责修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安居小区的道路、绿化等都由村集体统一出资建造;该村的生活设施齐备,有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医务室、幼儿园、村级老年公寓、娱乐保健设施等。仅是20**年,村集体就投入478.8万元进行了包括道路、老人公寓、幼儿园、桥、垃圾处理设施等建设。

  3.统一建设、整体搬迁、集中到中心村居住——以横泾街道“尧南花苑”为例

  横泾街道面积53.39平方公里,本地人口3.02万人,20**年财政收入9656万元,人均纯收入8476元。“尧南花苑”位于横泾街道尧南村,总占地面积408亩,用来安置该镇尧南村及邻近村拆迁农户的安居小区。规划最终可以入住4个村2000多拆迁户、8000口人,尧南村530户人家将整体搬迁到“尧南花苑”。到20**年底,已建联体别墅246户,多层公寓130套,安置拆迁户126户。“尧南花苑”由镇政府出资修建,拆迁农户再用拆迁补偿费购买住房。拆迁农民的住房补偿费介于8~40多万之间,平均为22万元左右。每户农民可以以500元/每平米的价格购买270平米的联体别墅一套或者多层公寓2-3套。“尧南花苑”的建成综合利用了宅基地面积,为工业和三产腾出了发展空间。以尧南村为例,该村过去共有500多亩宅基地,现可节约180亩,节约宅基地面积1/3。“尧南花苑”使农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村庄中脏、乱、差的状况已经一去不返。该镇农民中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较少,多数农民实际上已经转变为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多数人已不需要居住在老宅从事种植、养殖工作。

  4.统一建设、集中进镇——以木渎镇“馨乐花园”为例

  木渎镇有2500年历史,镇区面积6.6万平方公里,人口6.6万人,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经济发展强镇,20**年有1.84亿元的可用财政收入,人均纯收入11080元。从上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到如今的民营企业为该镇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木渎镇有外资企业160多家,民营企业2000多家,仅20**年就新增就业岗位9000多个,包括约1万失地劳动力在内的全镇3万劳动力98%以上就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还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登记外来人口就有13.7万人。

  为了应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解决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并充分集约用地,妥善安置拆迁农民并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木渎镇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农民安置小区,将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馨乐花园”就是由镇政府投资兴建,安置拆迁农民的一个高标准城市型居住社区,小区占地190亩,建筑面积13万平米,20**年底入住户数1000户。“馨乐花园”基础设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完全是一副高档城市社区的景象。小区楼房的市场价格为4500元/平米,但拆迁农民可以用拆迁补偿款以400元/平米的平价按照30平米/人(独生子女按2人计算)的标准购买一套联体别墅或2~3套公寓,超出面积则以2200~2800元/平米的优惠价购买(市场价为4500元/平米)。农民搬到小区后,考虑到其居住开支增加,镇政府还将按月发放的补偿费提高了40元。拆迁农民正在从工作性质、居住方式等方面逐步由农民变为市民。

  二、吴中区新村庄建设遇到的问题

  (一)宅基地政策滞后

  宅基地政策及管理是新村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宅基地的权属、管理、交易、流转、置换、整理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及其经济性和可持续性。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2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对宅基地管理、审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为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提出了一些可操作、实用的措施。但以上一些相关宅基地政策中,对宅基地的物权、上市交易和流转、农民住房买卖等规定还比较谨慎,滞后于像吴中等一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地区的客观事实,忽视了大批农民流动、进城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宅基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空心村治理工作及新村庄建设的顺利进行。

  虽然吴中区所属的苏州市已经在土地使用制度上有所创新,宅基地置换后增加的土地有20%~40%作为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用以发展二、三产业。但对于置换后增加的其余大部分土地,集体没有完全的支配权、开发权和收益权。相对于宅基地置换的总成本,20%~40%置换后增加土地的收益仍嫌不足,还难以充分调动镇、村高效集约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积极性,村庄建设和集体经济资金来源也受制约。

  (二)村庄规划与城镇规划对接性不强

  江苏省在20**年出台了关于镇村规划的工作方案及技术要点,但吴中区一些镇、村在具体执行中却遇到了难题。一些乡镇同志反映省级规划在某些方面与实践相脱节,对已经城镇化、无地少地的村庄不太适应,规划的分类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不强。

  目前的村庄规划没有与城镇规划很好对接。虽然吴中区在道路、社区管理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村庄和城镇已经基本实现对接,但在污水处理、自来水供应、液化气供应、消防等方面,村庄规划显得滞后,没有充分考虑到村庄和城镇公共资源的共享性。

  (三)村庄拆迁缺乏法律依据

  在国家层面,村庄拆迁没有统一的法律依据。而在吴中,市、区、镇三级拆迁政策不统一,村庄拆迁评估标准、补偿标准、安置标准、安居房购买标准等没有规范,实践中难以操作。一方面,政府部门没有进行村庄拆迁的规范条例,村庄拆迁的行政成本和经济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农民没有正式的条文来保护自身权益,容易造成拆迁过程中关于补偿和安置上的争议,增加了群众*事件的发生。

  三、几点政策建议

  (一)村庄建设要尽量避免“大拆大建”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居住环境、风俗习惯、收入水平、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功能等各方面条件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新村庄建设须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类指导,不宜偏颇,不能追求千篇一律,而应实行村庄建设和整治的多样化。既要关注新村建设,更要注重老村整治;既要有条件地让农民集中进社区、进城镇、进中心村,又要兼顾农民生产需要和生活习惯,合理化村庄布局;既要统一规划、有序建设,又不能搞一刀切。吴中区不同的乡镇、村在进行新村庄建设时,注重村庄的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避免资源浪费。前述以老村为基础的综合整治模式应该是未来我国多数农村进行新村庄建设的主要方向。当前,一些地区正在探索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和居住,要认真总结有关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实现农民居住向中心村和居民小区相对集中,一定要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强迫命令。村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多数农民挣了钱还是选择在生活了几代的村庄建房居住,村庄建设不要搞“大拆大建”,不是普遍建“中心村”,更不是修宽马路、建大广场等劳民伤财的工程,也不能简单把城市住宅小区建设模式照搬到农村。从对吴中区的调查看,新村庄建设的重点应该是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公共服务,节约使用资源,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二)将新村庄建设与城镇建设统筹规划,共同推进

  新村庄建设与城镇建设之间关系密切,不可断然割裂。吴中区在新农村建设、新村庄建设过程中,既注重像天平村这样的老村整治模式、淞南村的新村建设模式,也推行像木渎镇“馨乐花苑”向城镇集中的模式。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也有可能将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的建设统筹规划,立足于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使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保障农民有能力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注意城镇规划、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不同规划之间的衔接,处理好不同层级规划、不同部门规划之间的关系,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出科学的蓝图。

  (三)创新宅基地政策,依法保障农民权益

  农民宅基地具有特殊的价值,宅基地政策是新村庄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农村宅基地存在使用权残缺、超标严重、利用率低等问题。从对吴中区的调查看,在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保障农民宅基地应有的权益,同时促进更有效地利用土地,是当前必须重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苏州等发达地区正在探索的由村集体牵头,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整理、开发和置换的做法,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效益;有利于缓解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供需矛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有利于居民居住向城镇集中,推进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从吴中等地的实践来看,宅基地政策这篇文章还应当进一步做好、放活。一是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物权法草案对农民在处理其房屋及其房屋下面的宅基地方面的权利限制过于严格。如果农户仅可以将房屋转让给本集体内的农户,由于在目前的法律下一个农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那么有条件成为受让人的农户的数量将会是非常少的。农民通常会将很大一部分的可支配收入花在盖房或翻修房屋上。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将会迁出农村,一旦他们决定迁到城市,由于市场几乎不存在,农民面临的难题是如何收回在房屋上的投资。与城市居民拥有的处分其房屋的权利相比,这些限制是非常不必要而且严格的。因此,法律应至少提供一些有限的灵活性。农村宅基地的转让至少应该对所有农民开放,而不仅仅是同一集体的农民。二是对农民的宅基地要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不能以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动机,随意收回农民的宅基地,引起农民的不满。要鼓励农村集体整理节约出的宅基地地更多由社区集体组织支配使用,将节约土地的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三是完善农村宅基地用地登记制度。

  (四)建立健全村庄拆迁法规,并以市为单位统一拆迁条例

  随着城市化发展、新村庄建设的推进,村庄拆迁会越来越多,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村庄拆迁的规范性法规,村庄拆迁仍处于无法可依状态,以致拆迁中各个行为主体无所适从,因而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比较多。为此,国家层面应参照城镇拆迁法规政策、土地征用补偿法规政策,出台专门关于村庄拆迁的规范性法规政策,以指导村庄拆迁的有序进行。考虑到各地区经济、社会、地理等差异,应区别对待,以市为单位制定本地区拆迁条例,统一确立本地区的拆迁安置标准和办法。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建设生鲜果蔬社区店项目报告

  “淘马鞍山”网建设生鲜果蔬社区店项目报告

  一、项目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小电商纷纷涉足生鲜领域,本土生鲜网站也在蓬勃兴起,生鲜作为日常必需品,需求量非常大,因此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将触角伸向生鲜领域。继1号店、淘宝网上线生鲜平台后,亚马逊、京东、中粮我买网等大小电商平台亦纷纷涉足这个曾经并不被看重的领域。网上卖菜、卖水果等本土生鲜网站也在悄然发展。

  从消费者角度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日常厨房食材的安全问题,消费者愿意花费更大的代价寻求更新鲜、更安全的厨房食材;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职场白领不能像老一辈那样逛菜场超市去挑选新鲜、安全的厨房食材,他们愿意接受网购的形式来购买农产品,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挑选到优质生鲜果蔬,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南京生鲜果蔬进社区模式考察报告

  12月4日,在公司董事长王山东博士带领下,淘马鞍山各部门经理一行到南京宜鲜美配送公司考察生鲜果蔬电子商务运营情况。

  南京宜鲜美配送有限公司,简称“E鲜美”,是南京众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的一项政府惠民工程,公司以“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为宗旨,切实保障和满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企业目标。该公司通过搭建“E鲜美”生鲜农产品信息与电子商务平台,设立社区配送分销点,加强供需双方对接,按照统一采购加工、统一标识形象、统一管理标准要求,开展农产品直供直配服务,建立上联生产基地和经销大户,下联零售终端盒团购单位的农产品配送分销体系,通过政府倡导,企业实施,为老百姓带来新鲜健康、安全放心的优质食品。

  (一)项目产品结构和业务特点

  宜鲜美公司根据社区不同现状、消费人群和消费水平等因素,为各个社区着力提供如下不同的特色产品:生鲜果蔬、特色南北食材、粮油米面和果汁饮料。

  整个项目为优质农产品搭建了广阔的销售平台,将消费者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对接,实现销售者、消费者多方共赢的局面,具有鲜明的业务特点:

  (1)安全。公司生鲜配送体系拥有严格的采购流程,联合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打造全程冷链式配送系统,确保农产品的营养和安全。

  (2)新鲜。宜鲜美生鲜店所经营的生鲜食品均采取直供模式,减少了流通环节,避免了生鲜食品的流通损耗,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商品的新鲜品质。

  (3)价廉。源头批量采购和现代化加工配送体系减少了损耗,提升了物流效率,减少了交易环节,因此可以做到比超市和农贸市场价格低15%以上。

  (4)便捷。B2C电子商务平台创新了农产品零售方式,构建了一个高效服务网络,市民可通过电话、网络随时买到新鲜的生鲜菜品,生鲜购买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非常方便快捷。

  (二)运营流程

  (1)订购方式。宜鲜美公司通过网络、手机、社区终端、电话等技术手段接收客户订单,跟踪订单处理流程,负责接受客户投诉、展开客户关怀,通过多种订购和服务渠道来满足市民便捷购买农副产品的需求。

  (2)配送流程。生鲜配送是一个对配送时间要求极高的行业,为了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宜鲜美实行“6小时生鲜宅急送”体系,从采购、分拣加工、物流到店以及最后的客户取货做到了全程监控,生鲜配送时间控制在6小时之内。具体流程如下:

  采购:凌晨1:30,专业采购团队准时将从众彩市场和周边大型农场基地采购来的货源送到宜鲜美进行分拣加工。采购过程中严格控制每批生鲜的质量,把好货源关。

  加工:加工中心人员进行分拣,挑出色泽不好、规格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把品质过关的产品分拣出来进行包装。发货前由质检人员对每批次产品进行严格的抽样检验,发现不合格产品,会立即停止发货以及补货。

  物流:宜鲜美采用冷藏物流车,优化配送线路,针对每辆物流车,都安装了GPS导航系统,指挥调度中心通过信息化平台准确地将指令传送给物流车,及时顺利地将货物发往配送中心。

  (三)运营载体

  宜鲜美公司生鲜果蔬项目的运营载体主要包括生鲜配送站和社区终端服务站。

  生鲜配送站集配送、服务、储存为一体,实现货源到站的入库保鲜,并服务于周边社区终端服务站,可以说是在宜鲜美“6小时生鲜宅急送”配送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中转站,更加全面的将现有服务和实体店的特色展现给顾客。

  社区终端服务站是宜鲜美与社区居民直接对接的窗口,通过社区终端服务站的建设,宜鲜美公司解决了不少小区由于超市、菜场不足导致的居民买菜难的问题,而庞大的社区终端网络也成为宜鲜美的特色之一,社区终端服务站让宜鲜美与百姓距离更近了,老百姓买菜也更省心、更方便了。

  另外,宜鲜美还通过社区活动和专业团购进行项目运营。每逢周末,宜鲜美会在各个社区举办生鲜果蔬现场专卖和特色产品推介会,不仅给广大客户提供方便的购菜服务,而且给消费者以更多的现场选择,把优质新鲜的农产品推介给老百姓。专业团购也是宜鲜美的特色之一,现阶段宜鲜美为南京乐和连锁餐饮、南京市鼓楼医院、江宁区国资办、中小学校等几大集团做配送服务。

  (四)运营模式

  宜鲜美公司生鲜果蔬项目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实施的方式进行运作。具体来说,该项目是采取半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的,企业是项目运营的主体,政府是项目运营的监管者、服务者和顾问。项目与老百姓的菜篮子、餐桌直接相连,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和服务民生的导向。因此,政府部门以奖代补支持项目的运行,根据项目运作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进行资金补贴,主要是通过销量来考核项目的运营绩效,在项目实现一定的销量基础上,政府根据该项目中生鲜果蔬的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给予一定补贴。通过此模式,使得企业能够更好生存与发展,也使得城市居民得到实实在在地实惠和健康保障,政府则通过此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的菜篮子,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马鞍山生鲜果蔬社区店建设方案

  马鞍山市作为安徽省东大门,经济较为发达,市民的思想观念较为先进。无论是在传统商业还是新兴电子商务领域,马鞍山市民的消费购买力都表现强劲且呈上升趋势,就拿网购而言,马鞍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职场人士开始将日常生活采购放在网上,逐步形成了网购习惯。另外,马鞍山自然条件优厚,所属的当涂县、和县、含山县都是农业大县、强县,农产品质量优良、品类齐全,在生鲜果蔬供应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鉴于此,“淘马鞍山”在借鉴外地成熟的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马鞍山本地实际,积极策划生鲜果蔬进社区项目,将生鲜果蔬销售与社区管理相结合,服务社区,服务老百姓的菜篮子。

  具体的策划思路如下:

  (1)项目目的:以最终消费客户、社区居民为重点,以电商平台为依托,加快整合和优化供应链条,按照统一采购加工、统一标识形象、统一管理标准要求,开展农产品直供直配服务,为广大居民提供新鲜健康、安全放心的优质食品。

  (2)项目运营流程:消费者通过网络、手机、社区终端触摸

  屏、电话等下单订购,由“淘马鞍山”联系本市农场、农业合作社进行新鲜采购、分类加工,并通过冷链物流及时顺利的把货发往社区,生鲜果蔬存放在社区店后,社区居民可随时下楼领取所购订单。通过此运营流程省去诸多中介环节,降低市民生活成本,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为市民提供有质量保障的新鲜、可口、无污染生鲜果蔬。

  (3)项目载体:生鲜果蔬项目载体主要是社区服务店。考虑到马鞍山市区较少,本项目不设中转点,直接设置市区服务站。公司精选一些社区,在社区提供一定场所作为生鲜果蔬社区服务店,提供生鲜果蔬、酒水饮料、特色南北干货、粮油米面等。生鲜果蔬社区店由“淘马鞍山”提供专业设备和用具,社区派出人员帮助生鲜果蔬的管理和发放,“淘马鞍山”给予人员和相关费用补贴。

  (4)项目运营模式:项目可采取政府采购模式,即由公司投资建设,政府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项目服务内容的采购,根据项目投资额及项目的实际销量进行奖励(补贴),让此项目成为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一项惠民工程。

  (5)项目特色:淘马鞍山生鲜果蔬社区店项目特色在于以电商为依托,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紧密结合。通过淘马鞍山统一的电商平台将供应商优质生鲜果蔬资源加以整合,并直接对接社区居民,实现聚少成多,真正体现互联网效应的魅力。相对于南京等大城市的类似项目,本项目结合马鞍山城区实际,对相关载体和流程进行精简,因此整个项目更为精致,成本上也大大减少,从而将最大的实惠让利于民。

  (6)项目意义:目前马鞍山市小区众多,仅仅依靠超市和菜场远不能满足市民日常食品采购需要,不少小区买菜并不方便,通过“淘马鞍山”生鲜果蔬社区店的建设,提供了新的买菜渠道,解决老百姓买菜问题,提高大众生活质量。“淘马鞍山”生鲜果蔬社区店的建设,不仅让居民享受到省心方便的买菜服务,也成为便民的窗口,成为企业和政府了解百姓所需提供了最直接的途径。

  四、项目已有基础与投资分析

  马鞍山市宁图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专业从事网络营销的电子商务公司,在网络购物消费蓬勃发展的今天,公司通过“淘马鞍山”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着力构建一个从推广、展示到支付、配送、服务监管的区域性电子商务系统。

  目前,通过2个月的运营,“淘马鞍山”网站运营情况稳定,基本实现预期目标。网站注册用户约5100人次,活跃用户530人次

  ,日点击量最高达11000人次。在农产品这一块,目前商城共有110多种蔬菜水果销售,生鲜果蔬商家近10家,包括黄池蔬菜、二子水果、铜井土鸡、土鸡蛋等特色产品。而且,公司已建立起公益性质的社区服务平台,目前运营情况稳定,在市民中反响较好。对于生鲜果蔬进社区建立社区店的项目,公司早已酝酿策划,前期也到南京等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认真学习与研究,公司上下一致认为项目可行且具有客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整个项目需投资约270万,投资预算如下:

  (一)软件投资30万

  由于生鲜果蔬项目不同于普通商城商品项目,在购买、退换货等环节需要定制化的软件开发。另外,开发手机APP软件、在社区终端植入生鲜果蔬项目也需一定投资,据估算,整个软件系统开发投资约30万元。

  (二)硬件投资120万

  为了更好服务客户,提供居民生鲜购买的便利,并保证食材的信息安全,生鲜果蔬项目需要大量的硬件投资。主要包括物流车辆、冷链配送包装与设备、冷藏仓储设备等。

  (三)人员投资120万

  在项目建设期,为了使得项目成功运营,需要建设约40人的采购、物流配送和技术运维人员,以人均2500月薪计算,一年建设期内人员工资120万。

  五、项目所需政府协助

  由于生鲜果蔬项目是一个新兴事物,项目运作具有公益性、投资见效慢、运营成本高等特性,因此,项目建设需政府相关部门大力协助。具体来说,项目所需政府帮助如下:

  (一)场地支持

  淘马鞍山建设生鲜果蔬社区店项目,首要解决的是场地问题,而且由于该项目所建设的社区店数量较多、地理位置分散,因此希望民政、市容、社区等政府单位给予场地支持,在市内各社区挑选一些闲置的办公场所,支持淘马鞍山建设生鲜果蔬社区店。

  (二)宣传推广支持

  由于生鲜果蔬项目属于较为新鲜的事物,居民百姓对该项目的接受需要一定过程,而且,初期居民百姓对该项目可能存在一定疑虑和不信任,因此,希望政府部门对该项目给予宣传推广的支持。在各社区公共栏、社区网格管理系统等区域提供一定版块,帮助淘马鞍山宣传生鲜果蔬项目。

  (三)资金扶持

  生鲜果蔬社区店项目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初步测算,前期投资就达到数百万元,加上后期的维持和发展费用,整个项目运营成本相当高,考虑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政府对该项目给予资金扶持,根据项目的实际投资额或项目的销售额,给予一定奖励或补贴。

篇3:第二季度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报告

  20**年第二季度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报告

  县纪委:

  按照**县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县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和监督责任清单的通知》(*委廉〔20**〕*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局党组履行主体责任和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及时传达贯彻上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县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会召开后,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党组会议、全局干部职工会议,认真传达学习领导讲话精神,安排部署落实相关工作。

  2.研究制定了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对我局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3.及时调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纪检协调督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单位“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经办机构负责人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责任制,将党风廉政建设与领导班子成员的分管工作结合起来,按照“一岗双责”,细化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并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党组班子成员。

  4.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宣传。截止目前,接到民意调查电话2次,并及时向纪委作了汇报。

  二、强化宣传教育

  把廉政教育纳入了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坚持原则,真抓真管,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及重点科室负责人的教育监管。强化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理论、法规制度和警示教育活动,坚持给党员干部职工上廉政党课。加强党内监督,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思想防线、强化舆论引导、营建崇廉风尚。同时,加强家风建设,教导党员干部职工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三、深化作风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相关规定,深化正风肃纪,坚持不懈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结合**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双攻坚”工作要求,配合开展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规范办公用房管理,严格执行公务卡制度、公车管理制度和“三公”经费公开公示制度。拓宽群众参与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党务、政务、灾后重建、扶贫、财务等公开,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四、选好管好干部

  组织学习“九个严禁,九个一律”等中央、省、市、县换届纪律要求,配合做好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强化换届作风监督,确保换届风清气正。严格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相关要求,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切实把好资格关、程序关、廉政关,坚决遏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强干部日常教育监督管理,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五、加强制度建设

  按照《**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体系暨建设廉洁**20**-20**年实施办法》的要求,抓好本单位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找准廉政风险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修订完善了财务管理、车辆管理、公务接待管理等制度,做到经费管理有明确的审批权限和严格的签批程序,内控制度符合各项财经法规规定。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三个不直接分管”,建立了“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制约监督新模式,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权力制衡新机制。

  六、坚决反对腐败

  坚持由局党组领导、组织并支持本部门纪检组织履行执纪监督职责,“三转”落实到位。履行监督职责,定期听取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案件查办工作情况报告,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带头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遵守各项党纪法规,廉洁从政、廉洁用权。

  特此报告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篇4: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街道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街居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多措并举奋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使街道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稳扎稳打,呈现出全面推动,不断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抓机构,明职责。成立街道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指导,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一把手”责任,细化工作方案,制定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转、无缝对接。

  二、抓基础,促长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街道始终把基础性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做到“五个强化”:一是强化基础信息,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以座谈、培训、入户抽查等方式,确保基础信息的准确性,通过交流学习、领导点评坚持民情日志和服务办事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二是强化一线工作法,在街道大力推行“334”工作法,即街道干部要做得三个必须、三个清楚、四个落实,做到四知四清四掌握;三是强化“业务一口清”,在“两个中心”,每月进行一次民生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健全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提高业务能力;四是强化民情日志展评,街道将不定期督查街居干部和网格助理员的民情日志,进行“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的评定,同时,在街道工作例会上交流学习、展览评比;五是强化工作人员亮身份,在中心设立岗位监督台和工作人员去向牌,公示基本信息、服务承诺,每月月末评选“服务之星”,树立“业务标兵”。

  三、抓督查,保实效。通过健全并编印“**街道制度汇编”,加强对网格管理员、助理员的管理、奖励机制,确保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做到科学、规范、民主化管理。实行社区月评定,街道季考核,年终评选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落实,激发工作热情,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

  四、抓创新,亮特色。街道以“党员旁听党工委会议”、“社区工作论坛”、“网格新风月月评”为载体,搭建起社区居干、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与街道领导、业务专干、各社区之间面对面的、轻松的、积极的、务实的交流互动平台。一是搭平台、促交流。组织街居干部走出去“取经”;邀请道德模范、“网格最美人物”进来“传道”;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社区示范点观摩促进会;结合社区自身实际,举办“流动论坛”,并将“社区工作论坛”编辑成书。二是抓特色、育典范。对“网格道德风尚系列评选”、“爱心储蓄”、“行业网格”、“民族”网格、“绿色网格”等效果好,示范带动作用比较明显的活动重点培育,选树典型。通过典型活动、特色网格以及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打造社区特色品牌,推出社区工作亮点,推动街道工作上水平。三是紧搭时代脉搏,创新服务平台。“蓝山人的服务博客”、“飞信平台”和“社区QQ群”,实现了社区与居民24小时的及时沟通。

  五、抓品牌、立项目。一是推广“爱心敲门”,以网格为单位,为困难、孤寡、高龄老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陪老人聊天、唠嗑,打扫卫生、买菜做饭、读读报纸、测量血压以及代理代办等服务;二是深化特色活动,以“爱心储蓄”、“百姓周末大舞台”、“绿色账户”以及“幸福饭桌”等特色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深化“一居一品”;三是实施项目运作,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具有操作性强,效果好,典型示范作用明显的项目,以点带面,着力提升社区品牌建设。

  六、抓团队、强合力。为进一步丰富街居干部文化娱乐生活,街道举办以“团结、友谊、拼搏、奋进”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和开展团体性拓展训练活动,增强锻炼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街居干部间的合作能力和凝聚力,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通过一系列硬举措和形式多样的有效载体,搭建为民服务平台,提升街居干部的精气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篇5: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青岛学习考察报告

  赴青岛学习考察报告

  为积极推行住宅分户验收和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和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监督管理,不断提升我市工程质量管理水平,4月17日至20日,副局长徐耀龙同志、工会主任逯志恩同志带领局工程技术科、市质监站、开发区质监站主要管理人员一行6人到青岛市考察学习。考察中,听取青岛建管局介绍了工程管理的先进经验,观摩了建设工程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现场演示,参观了部分奥运场馆建设,获益匪浅。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青岛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概况

  青岛市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40.9万,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3万人。全市一年建设项目约4000项,其中市区约2000项,管理范围较大、管理任务比较繁重。青岛市建设管理体系,上层设置建委,下面分设四个二级局,分别是建筑工程管理局、园林局、综合执法局、房产管理局。建筑工程管理局对全市建筑工程实施具体管理,该局内设5个职能科室和2个站办,全局采用集中办公,一楼为该局对外服务大厅,所有科室、站办全部联网,实现了信息共享、网上办公。该局质安处和质监站协同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实施监管,质监站现有人员58人,平均年龄35岁,副高级以上职称32人,办公设备非常先进,拥有各类检测仪器141台(套),监督人员每人配备一台固定电脑和一台掌上电脑,平均2人一台汽车,有效地解决了大范围机动监管的需要。同时,建筑工程管理局还整体通过了国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自身管理更加规范化。通过考察,我们认为青岛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管达到了管理标准化、办公智能化、干部年轻化、技能专业化,整体管理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

  二、青岛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经验

  (一)建设工程智能化管理工作

  青岛市建设工程管理智能化程度非常高,市区内建立了以城市电子地图为依托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系统),该系统分内网和外网,外网主要用于对外办公、通告、信息查询,内网主要用于监督管理、网上监控。通过系统,所有建设项目的分布、施工形象进度、项目责任主体的各种信息都能及时反映出来,而且日常的监督工作也通过系统进行合理安排,监督人员每天上班打开电脑,当天的工作任务就显示出来,使监督管理工作非常高效、非常规范。建设程序全部

  网上办理、前一个程序没办理后面的程序也无法进行,各种缴费系统自动采集、综合计算、一次交齐,避免了人为干预,遏制了违法行为。结合信息管理系统,青岛市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还实行了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施工企业分级差别化管理并与工程招标挂钩。青岛市建委发布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和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业绩综合考评办法,对前期手续、工程施工、材料进场、资料整理、质量验收、事故处理等一系列环节都提出标准化要求,所有施工现场必须遵照执行。质量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将情况直接输入掌上电脑并实时传送回

  局内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依照考评办法自动减分,如果企业获得各级优质工程、各级奖励或有发明、革新、科技推广等技术创新行动,系统自动加分,系统对全市各建设、施工、监理等企业的市场行为自动统计,自动排名并通过建管信息网向社会通报,同时企业排名、分级情况还与年终评优、资质就位、年检、招投标及个人从业资格挂钩,实现了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联动,运用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形成了工程质量由原来的“要我抓“变成“我要抓“的良好局面。

  (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

  青岛市现有工程质量检测机构70家,其中可对外承揽业务的26家,企业试验室44家。对于检测市场,该市实施的是全面放开下的规划管理,根据不同区域建设规模和发展前景,规划控制检测机构的数量,避免了因检测业务不够出现任意压价、恶性竞争、降低检测质量等不良市场行为。对于检测业务,该市也实行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主要有:1、实现了检测数据电脑自动采集和网上监控管理。对于钢筋、水泥、砼试块等重要实验,随着实验进行检测数据被自动采集到检测机构电脑中并时时传送到政府监管网络,数据一经形成不可更改,有效控制了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在检测机构操作室,还安装了视频监督系统,使质量监督人员随时可以检查实验操作过程。2、检测试样实行盲样管理。对于检测来样的标实由原有的文字标注改为电子枪扫入条形码,形成隐性信息,使操作人员不知到试样来源,避免由于人情关系产生虚假报告。3、检测管理系统与监督管理系统实现联网。检测工作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随时传送到监督管理系统,比如,检测机构出现不合格报告,信息会及时传送到相关监督员的电脑,并出现提示,监督人员发现情况立即赶往工地,封存不合格材料,并进行调查处理,使质量事故及时得到处理、消除了质量隐患。4、检测人员实行上网登记制度。所有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信息全部进行网上公布,实施信用档案管理,检测人员的良性和不良记录都对外公布,形成社会监督,约束检测人员自身违规行为。

  (三)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工作

  青岛市现有商混企业26家,28个搅拌站,设计生产能力近900万立方,实际生产量达到481.5万立方。几年来,青岛市有多家混凝土企业获得省和国家表彰,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主要经验有:1、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该系统通过对检测人员实行IC卡身份识别,检测数据自动采集、自动上传,较好地保证了检测试验的真实性,实现了行业主管部门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实时监控。2、实施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20**年青岛市建委印发了《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定》,在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中全面推广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质监机构通过每日不间断“飞行“巡查,对企业质保体系、原材料检验、人员设备配置、工艺流程等进行重点检查,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标准操作,及时通报检查情况,督促各混凝土生产企业提高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

  3、共同遵守行业自律公约。为规范预拌混凝土行业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青岛市预拌混凝土企业共同签订了《行业自律公约》,通过实行供货合同备案和信息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各预拌混凝土企业供货情况,及时发布市场指导价;实行保证金制度,用于补偿因违约给其它单位造成的损失;实行欠款停止供货制度,对于恶意拖欠货款的采购人,经调查属实,可以停止供货;实行违约惩戒制度,对于有意低于市场指导价承揽工程或违反公约承接二手工程,经调查属实的,按照规定扣除违规单位保证金,并给予惩戒;实行定期例会制度,每两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例会,通报各类违规及处理情况。良好的管理,产生出良好的效益,青岛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实现了健康、良性、稳定的发展。

  (四)住宅分户验收工作

  青岛市分户验收工作开始于20**年年初,实施前没有进行试点,但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一是组织考察学习,对全国开展该项工作的城市分别进行调研,研究优劣,确定出自身模式。二是组织本市建设、施工、监理、物业等相关单位多次进行座谈,细化具体操作。通过调研和座谈,发现实施分户验收制度最大的问题是,按照常规检查,需要检查8大项、近百小项验收内容,工作量巨大、检查资料过多,经计算,平均每平米需一页纸,如5万平米小区,光分户验收资料就将达到5万页,对于整理、归档、保存都是非常困难的工作。针对这一情况,青岛建管局大量精简了验收内容、简化了验收程序,选择房屋尺寸、防水渗漏、墙体裂缝等与住户最息息相关的、百姓最关注的25项问题做为检查项目,并设计出简捷的制式表格,使该项制度能够顺利实施。三是加强对外宣传。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在该制度实施前,青岛建管局通过报纸、电台等各种媒体做了大量宣传、讲座,使百姓认识、了解分户验收制度,知道分户验收制度是提高房屋质量、维护百姓权益的一项好的制度,让该项制度深入人心,造成需要分户验收的社会期盼和良好氛围,促使建设、施工、监理等质量责任主体自觉执行分户验收制度,避免了因强制执行造成的抵触情绪和被动应付。四是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制度的执行。二00六年九月,青岛市出台了《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规定》,严格规定了验收程序、验收内容,并要求验收记录必须附在质量保修书后面一并交与住户,分户验收不合格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该项制度的顺利实施。住宅分户验收制度执行一段时间来,运行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工程质量保险试点推行工作

  青岛市建筑市场较为规范,工程质量水平较高,具备了推行工程质量保险的良好条件。作为建设部确定的首批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城市,为做好这项工作,青岛市于20**年开展了调研和准备工作,并多次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和座谈,为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工作奠定了基础。按照计划,该市将在今年上半年将出台推行工程质量保险的相关文件,并开始试点推行。其实施办法主要有:1、准备由保监局和建管局联合成立推进青岛市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工作,确定联络员,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开展。2、继续进行广泛的调研,听取多方意见。尤其是保险公司,因为保险公司没有此类业务的开展经验,而且此类业务的风险较高,一旦出现风险数年内不能消除,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因此要充分听取保险公司的意见。

  3、与市保监局联合下发关于推动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的文件,促使建筑市场主体和保险公司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能够做出积极的探索,引导市场逐步走向规范。

  4、积极与市保监局沟通,选定试点工程和试点公司,进行专项的调查研究,探讨其可行性。发挥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开发适合自身实际的保险产品。

  青岛市建管局通过前期调研发现,推行工程质量保险还存在一些阻碍因素需要进一步解决:1、由于保险公司对质量保险业务没有经验,索赔业务办理程序较多、速度较慢,同时又有盈利的需求,陪付或维修一旦没有达到用户的要求,用户还要去找开发单位,由于有合同约束,开发单位还必须进行处理,造成索赔关系不清,处理更加复杂。2、推行该项制度,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和工程技术风险评级体系,但风险管理机构应具备何种资格,如何认定,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对技术风险进行评估尚无现成的经验可循。所以,建立一个高效、公正、公平的风险管理、质量认证、索赔处理体系是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关键。

  三、对我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积极谋划质量监管智能化体系的建设。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市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建筑工程的技术含量和施工难度日益增加,质量风险不断增大,而政府质量监督人员数量由于受编制所限不能满足建设规模发展的需要,如果不采用先进的智能化辅助管理手段,将非常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控制。现在我市建设工程网络化管理程度还不高,象青岛建立一整套智能化管理系统难度较大,可以借鉴青岛经验从质量监管入手,结合质量标准化、企业分级化管理先建立我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系统,摸索经验,待条件成熟,逐步扩展,最后形成全面联网、功能齐全的智能化管理平台。

  (二)、制定监管措施、促进我市检测行业健康发展

  我市现有工程质量检测机构27家,根据我市建设规模,检测机构数量已经超出市场需求,竞争比较激烈,已经出现恶性竞争的苗头,所以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加强监管,否则将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一是大力推广检测数据自动采集软件系统,实现全市监督检测机构大联网,实施数据自动上传、网上监控,防止假报告假数据的出现。二是从检测流程的规范化;计算机系统管理的规范化;检测表格的规范化;人员、环境、设备、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四个方面开展检测机构规范化试点工作。三是建立和实行飞行检查制度,不定期进行事先不告知的突击检查,并且采取由现场到检测机构,由检测机构到现场的交叉检查方法,增强检查的实效性。四是建立严格的不合格报告处理制度,杜绝不合格建材用于建筑工程。

  (三)进一步加大商品砼的监管

  我市共有砼生产厂家12家,年生产砼130万立方米。商品砼做为建设工程的重要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主体质量。现在,我市商品砼的质量控制主要依靠本企业自身试验室管理,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质量比较不稳定,加强监管势在必行。一是尽快出台我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从机构管理、原材料采购、混凝土生产、混凝土出厂、施工现场交接等几方面着手制定管理措施,实现从生产厂家到施工现场的追踪封闭监管,避免中间脱节。二是建议采取青岛的管理模式,将资质管理和监督管理合一。我市现有管理模式是资质管理一个部门、监督管理一个部门,资质管理部门审批资质后不在实施业务管理,而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管又没有强有力的手段,影响了监管效力,把资质和监管统一管理将有力于提高监管力度。

  (四)积极推进住宅分户验收制度。

  通过考察,认为分户验收制度是减少质量通病、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维护百姓权益非常有效的管理办法。现在住宅分户验收制度已经比较成熟,有一套可操作性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我市推行已具备条件。建议本着循序渐进,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尽快开展此项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培训、座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定我市实施模式,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制定相关制式表格。二是进行有力的社会宣传,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制度推行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计划今年年底出台我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规定》,明年年初开始试点推行工作,力争明年年底全面实施。

  (五)加大对工程质量保险推行工作的调研力度

  通过考察,感到工程质量保险推行工作当前还存在一些法律、体制方面的制约因素,一些瓶颈问题还不好解决,各试点城市也都在积极探索实施模式,鉴于此种情况,我市不急于开展试点工作。但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一项转移工程技术风险、解决房屋质量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先进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大势所趋,所以我市还应积极的深入调研,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研究和讨论,在工程建设系统宣传工程保险制度,增强保险意识,普及保险知识,为今后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六)积极开展“精品工程”创建活动,提高企业质量意识

  通过考察,感觉青岛市创优工程抓的也非常有成效。该市专门制定了《优质结构工程奖评选办法》,《青岛杯奖工程评选办法》,将创建“精品工程“、推广“精品工程“列为工程质量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各类工程质量奖项,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完成创优指标,同时将创建效果与企业资质升级、招标投标、评优评先有机联动,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质量自控能力及品牌意识,形成了争创“精品工程“的良好氛围。而我市在这方面工作还有一定差距,管理办法还不完备,激励机制还很欠缺,宣传力度还不够大,企业创优积极性不高,工程合格就算完成任务,造成我市精品工程不多,质量通病发生机率教大,房屋质量投诉较多,制约了我市工程质量的良性发展。对此应该引起重视,进一步细化我市评优管理办法,强化创新评优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创优工作,适时举办优质工程、新技术应用及质量通病治理现场观摩会,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创建精品工程的社会氛围。

  二00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