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活动方案 导航

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5-18

  南朗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要求

  1、学校制订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并制定有关激励机制。

  2、全体教师要自尊自强,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了解教育改革的形势,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参加各类函授进修以及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新课标的研究实验。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二是加强政治业务、法律法规学习,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开展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提高教师尊纪守法意识,树立教书育人的崇高信念,敬业爱岗,爱生如子,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恪尽职守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为师清廉,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人民教师形象。三是综合运用教育、行政手段和分配、奖惩制度等机制,建立科学的师德建设评估、考核体系,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地开展。

  2、加强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学校则利用寒、暑假集中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各教研组每学期组织教师业务学习不少于5次,并积极开展优质课的评教评学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片以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

  3、开展互相听课的互教互学活动。在本校,同科教师互相听课,课后讨论研究、探讨、总结。每学期各教研组组织听课不少于5次,校长听课不少于25节,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不少于10节。

  4、鼓励教师在职函授进修,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的本科学历进修。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也积极创造一切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力争到20**年,50%的专任教师达到本科学历。

  5、加强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研究与探讨,要增强我校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认真贯彻"科研兴校"的战略,要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特别要加强新课程标准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学习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学习与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学习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关内涵、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同时,为了加强新课程标准研究,我们还要在各个教研组中开展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讨论,组织教师讨论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有关问题。通过讨论,使教师知道今后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适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各教研组一学期进行教学业务学习3次,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次学习必须做到定内容、定专题,有针对性,有记录,有学习心得体会。

  6、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一是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把教学研究作为促进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重要载体,把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校为本抓教研。如开展“示范课”、“说课”、“集体备课”、“案例研究”等。二是将科研,教研课题的研究与课程改革联系起来。根据我校的实际,围绕新课程实验制定,要申报“指导-自主-合作”、开放式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科研课题,以课题研究推进新课程实验。三是定期举办全校性的各种课程改革论文、优秀课例评比活动,评选课改实验示范教师和先进个人。将开展课改工作列为教师业务考核的标。

  7、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途径。我校要重视校本课程的研究,积极努力去整合、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并使校本课程开发和我市建设特色学校工程有机结合起来。

  8、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局安排的各类教育培训,拓宽、更新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选拔教师参加有关教育的各种竞赛活动。

  三、考核。每学年或学期,将根据《师德师风考核办法》以及我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政治、业务、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校内工资挂钩。通过考核,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全体教师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责任感,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民办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波扬民办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当前,我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全面贯彻学校的决策部署,把我校办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关键在教师。今年以来,学校把建设一支“厚德敬业、结构合理、适合校情”的优秀师资队伍,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认真去抓。按照学校安排,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讨论的意见,拟定《20**学年扬波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要点》如下:

  一、全方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2、以“扬波教育论坛”和“扬波教育讲堂”为主要载体,组织教师聆听专家学者、学生家长、优秀校友、本校名师等的专题报告,拓展教师的生活视野,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

  3、实施“青蓝工程”,深化“师徒结对”活动。通过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研讨,帮助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4、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完成各学科“教学指南”编撰的首期任务。

  5、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多元培训模式,积极创造条件,选送部分教师赴外地、外校学习观摩,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6、完成20**年市、区继续教育培训相关工作。

  二、多渠道锻炼,提升教师五种能力。

  本学年,全校教师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增强文化自觉,制定个人专业发展年度计划,进一步提升五种能力。

  本体知识

  一是:首先在初二、高二两个年级教师中进行学科本体知识测试试点活动,促进教师形成厚实的专业功底。

  命题能力

  二是:加强命题研究。所有考试学科教师每学期都要至少承担一次本学科月考、期中、期末考的试题命制任务;本学年,拟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举行一次命题能力测试活动。

  实验能力

  三是:有实验任务的相关学科,要按要求开足开齐实验课,不得以讲实验、画实验、看实验代替做实验。教导处将对学生实验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考核。

  心理辅导

  四是:重视心理辅导工作。每学期心理教研组至少组织一次心理辅导报告,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

  信息技术:

  五是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一次“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活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组织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着手启动“微视频课程”。

  三、规范化考核,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1、坚持每周五教案检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夯实教学常规的基础。

  2、推进公开教学的常态化。本学期,每位任课教师向本学科教研组(高中部向全体高中教师)开放一次课堂教学。每个教研组向全校推荐一节校级公开课。

  3、扎实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任课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15节、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20节。

  4、以备课组为单位,对过往的零碎教学资料系统梳理,形成相对完备的教学资料库。各学科建立的教学资料库要报学校师资工作小组备存,作为教学成果在本校教师之间分享。

  5、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完善学校薪酬分配制度。深化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和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奖优罚劣等更为灵活的教师队伍运行机制

  6、确定学校“四期四奖”及中、高级教师后备人选,主动协调,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区各类先进、模范、标兵的评选活动,为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搭设舞台。

  老师们:学生好,学校好,大家才能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乐育桃李,我们无怨无悔!学校发展,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携起手来,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状态,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扬波中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再次祝老师们节日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谢谢!

  附:

  序号

  工作项目

  完成时间

  责任人

  1.20**年市、区继续教育培训相关工作

  20**-9

  2.“师徒结对”活动

  20**-9

  3.“教学指南”编撰

  20**-10

  4.教学资料库

  20**-12

  5.确定学校中、高级教师后备人选

  20**-12

  6.组织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启动“微视频课程”

  20**-2

  7.确定学校“四期四奖”教师后备人选

  20**-2

  8.学科本体知识测试试点活动

  20**-3

  9.“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活动

  20**-4

  10.“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

  20**-5

  11.命题能力测试

  20**-5

  12.“扬波教育论坛”和“扬波教育讲堂”

  20**学年

  13.试题命制任务

  20**学年

  14.选送部分教师赴外地、外校学习观摩

  20**学年

  15.实验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考核

  20**学年

  16心理辅导报告

  20**学年

  17每周五教案检查

  20**学年

  18公开教学

  20**学年

  19听课评课

  20**学年

  20完善学校薪酬分配制度。深化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和教学质量考核制度

  20**学年

篇3:大学加强师资博士后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州郑大学加强师资博士后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一流大学建设需要,提升科研、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中的作用,形成以博士后研究人员为骨干的人才队伍建设格局,学校决定加强师资博士后队伍建设。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将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作为学校高素质专任教师和科研等岗位人员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加强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和培养,充分发挥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作用,建立学校人才“蓄水池”,为建设一流大学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章 招 收

  第三条 师资博士后申请者一般为非定向就业的全日制应届博士毕业生或海外留学归国博士生,年龄在32周岁以下,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良好的大学教育背景,系统严格的科研训练经历,身体健康,能够满足科研、教学工作的需要。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本校博士毕业生所占比例不得超过25%。

  第四条 师资博士后申请者在业务方面需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一)人文社会科学类,需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其中1篇为CSSCI检索源期刊);自然科学类,需在SCI或EI检索源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

  (二)满足合作导师和科研团队提出的具体业务条件和要求。

  第五条 师资博士后申请者进站按照本人申请,合作导师同意,学院教授委员会业务考核,学院推荐,学校审核的程序进行。

  第三章 培 养

  第六条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时间为2年。

  第七条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并根据院(系)工作需要承担教学及学科建设任务。

  第八条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培养应依托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及重大横向科研项目进行,建立以聘用合同为抓手的管理机制、以科研计划书为主要内容的培养制度、以创新性科技成果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培养提高科研素质和技能,同时应注重师德师风、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九条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必须全职到岗,在站期间应遵守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除获得国家博士后外派项目以外,到国外、校外访学研究时间累计不能超过6个月。

  第十条 师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同时主持有在研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或重大横向科研项目,并能为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科研经费与工作条件。

  第四章 待 遇

  第十一条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纳入学校科研流动编制管理。

  第十二条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薪酬主要由学校承担,采取“工资+基本科研绩效+科研绩效(包括教学)”与奖励的方式发放。

  (一)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资按照我校讲师二级岗位(高校教师九级岗位)的工资标准执行,并交纳“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含大病)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二)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基本科研绩效分为Ⅰ、Ⅱ两个档次,Ⅰ档为税前5万元/年,Ⅱ档为税前3万元/年。

  第十三条 学校设立师资博士后专项科研项目。专项科研项目自然科学类Ⅰ档14万元、Ⅱ档1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Ⅰ档12万元、Ⅱ档8万元。专项科研项目含科研绩效Ⅰ档10万元、Ⅱ档6万元,及科研经费。

  第十四条 除享受学校的基本科研绩效外,合作导师和院(系)还可根据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量补充发放绩效奖励,与学校待遇叠加。院(系)根据师资博士后的工作情况发放绩效,最高为10万元/年。合作导师应给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2万元的科研绩效,出站前结清。

  第十五条 学校为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不超过1500元/月的公寓房租金(住房面积20~40m2),实报实销。学校提供公寓房时应首选入住公寓房。

  第十六条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享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子女入托入学等学校在职教职工的同等待遇。

  第十七条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同时享受学校其他相关科研成果奖励政策。

  第十八条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能按期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的,可延期半年;延期时间段内,不再享受基本绩效。

  第五章 考 核

  第十九条 中期考核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满10个月后,由学校或招收院(系)组织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的,可申请发放基本绩效;中期考核不合格的,不发放基本绩效,并进行整改,参加下一次中期考核;两次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学校与其解除聘用合同,按照有关规定作退站处理。

  第二十条 出站考核

  (一)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申请出站,由学校和招收院(系)对其研究能力、工作情况、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进行出站考核,考核合格可办理出站手续。

  (二)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需达到学校制定的基本业务要求,并完成聘用合同中约定的其它科研目标工作任务。

  1. 人文社会科学类基本业务要求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或单项经费5万元及以上的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同时在CSSCI检索源期刊至少发表1篇论文;

  (2)在CSSCI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或在CSSCI检索源期刊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

  2. 自然科学类基本业务要求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或单项经费10万元及以上的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同时在SCI检索源期刊至少发表2篇论文(工程类学科可以含1篇EI检索源期刊论文);

  (2)在中科院一区期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或在中科院二区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

  (三)期满考核不合格或不参加考核的,停止享受博士后研究人员一切待遇,按退站处理。

  第六章 留 校

  第二十一条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考核合格,契合学科发展需要,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选聘为我校专任教师或研究人员:

  (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同时论文方面符合:人文社会科学类在CSSCI检索源期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自然科学在SCI检索源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工程类学科可以是1篇SCI检索源期刊论文)。

  (二)主持单项经费10万元及以上的其他国家级项目(课题)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同时论文方面符合:人文社会科学类在CSSCI检索源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自然科学类在JCR一区期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

  (三)人文社会科学类在CSSCI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自然科学类在中科院一区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或在中科院一区期刊发表论文1篇的同时,在中科院二区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

  第二十二条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考核合格、选聘为我校专任教师或研究人员的,可按河南省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二十三条 留校的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其在站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可作为在校取得的业绩,参加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第二十四条 管理岗位人员、教辅岗位人员、辅导员岗位人员可从出站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按相关程序选聘。

  第七章 绩效发放

  第二十五条 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期考核合格后,可申请发放基本科研绩效。

  (一)达到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出站条件的,可申请Ⅱ档基本科研绩效;

  (二)达到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条件之一的,可申请Ⅰ档基本科研绩效。

  第二十六条 基本科研绩效一般在每年年底申请,按在站两年计算发放,出站时结清。中期考核合格,但未达到基本科研绩效发放标准的,按照Ⅱ档的60%发放。先达到低档发放标准,后达到高档发放标准的补发差额。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的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均指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以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为单独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限两人)、州郑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包括在公开出版的论文集、杂志增刊上发表的论文、译文。

  师资博士后之间不能相互署名。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的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主持的项目,均指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以博士后研究人员为主持人、州郑大学为第一承担单位的项目。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发布之日起,仍在站的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按本办法执行绩效奖励。

  第三十条 附属单位招收的师资博士后可享受学校的基本科研绩效。共建二级学术机构联合招收的博士后可享受学校的基本科研绩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学校原有其他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篇4:职业技术学校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职业技术学校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国家现行教育法规和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依据,以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为标准,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师资队伍梯队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通过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名师培养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骨干教师队伍、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名师队伍的培养,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起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专兼职结合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二、具体措施

  (一)实施师德建设工程,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

  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与职责,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教师职业行为“三要八不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1、调查研究,确定目标,全面构筑师德建设工程

  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以规划和实施,从把握现状,明确目标入手,逐步夯实基础,完善体系。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讲形势,讲任务,讲要求,强调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经常深入教师中间,开展调查研究,与教师交流,对师德建设提出具体的要求。将转变作风观念,统一思想作为工作的先导,组织干部、教师反复学习,使全体教师认识到教师必须以德立教,言行必须堪为学生表率。

  2、运用载体,营造氛围,倡导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

  为师德建设科学设计活动载体,努力营造活动氛围。坚持每周一次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通过领导、专家作辅导报告、优秀教师报告会等形式,把政治学习、形势任务教育与培养教师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深厚的职业情感融合起来。

  3、建章立制,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保障体系

  将实施师德建设工程纳入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中,做到典型示范与底线约束相结合,师德与师能相结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党政工各部门分工协作,各方面共同参与的体制。

  (二)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以梯队建设为核心,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

  梯队建设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切实保障。

  1、实行新任教师培训制度

  坚持开展“青蓝工程”,强化对新任教师的培养,使新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做到一年教学常规过关,能基本胜任见习班主任工作;两年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合格教师。

  2、实行优秀教师培养制度

  坚持定期开展学校“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和“骨干教师”评选工作,鼓励教师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钻研教学业务,积极开展教科研,自觉提高“双师”素质。为教育教学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使大批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

  3、实行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

  坚持定期开展“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评选工作,推选一批治学严谨、师德优良、学历高、职称高、专业技能水平高、在学校专业(学科)建设中起重要作用、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为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和南京市专业(学科)带头人,使其成为我校骨干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

  (三)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建立和完善教师进修培训制度

  1、实施在职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坚持以在职进修为主的原则,要求学历不达标者必须达标,鼓励教师结合学校专业、学科建设需要和个人发展需求攻读研究生或硕土学位,选送部分优秀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至20**年,使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队伍的比例达35%以上,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逐年增加。对在5年内没有达到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学校暂时安排其他工作岗位,待学历达标后重新承担教学任务。

  2、建立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有计划的开展校本培训。每年暑假安排不低于20课时的教师集中校本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的基本知识,各专业(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专业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等。

  3、实行优秀教师外派培训计划

  学校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批具有一定教学水平、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参加出国培训,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及“四新”培训等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或到国内大学担当访问学者。在20**年的基础上,学校“教师进修费”预算每年不低于50万,并逐年增长。

  4、大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鼓励和支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逐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

  (1)到20**年,除要求专任专业教师人人取得相关专业高级工(或以上)技能证书外,“双师型”教师人数应占到专任专业教师总数的80%以上。

  (2)为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资格,学校对在20**年年底前取得“双师”资格的教师报销报名费、专项培训费、职业技能鉴定费。在职称评审、外派培训时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

  (3)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能熟练开出本专业(学科)主要教学实验项目,对实验仪器设备能熟练操作运用,并能承担本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对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

  (4)教师到企业实践。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在企业生产一线或在校内实习基地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两个月。

  6、严格执行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每位教师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总学时初级职称不得低于48学时,中、高级职称不得低于72学时,其中校本培训均不得低于24学时。

  (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开辟多元化师资来源渠道,严把教师入口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1、把好教师入口关

  引进新教师应符合梯队建设需要,原则上应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并由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听课(包括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面试,评议合格后,方可办理引进手续。

  2、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制定专项政策,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专业建设规划的需要,从高校或企业引进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等科研、学术、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提高学校学术层次和教科研水平。

  3、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根据学校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从一线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用能独立承担某一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任务的专业人员作为外聘兼职教师。到20**年,建立起一支50人左右的稳定的、高质量的外聘教师队伍。根据学校外聘教师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外聘教师的聘用、管理和考核。

  (五)实施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打造高水平德育团队,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整体绩效

  1、加强制度建设

  全面规范班主任的选拔和聘任、管理和培养、考核与奖惩等队伍建设机制。

  2、积极做好新任班主任、见习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工作

  通过确定班主任工作指导教师、落实见习班级和见习期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和研讨等积极措施,努力培养一批思路更新颖、方法更丰富、能力更全面的富有热情和责任意识的青年班主任队伍。

  3、积极推进班主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每位班主任每年必须撰写一篇教育论文。通过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评比研讨活动,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倡导理论联系实践的治学态度,整合优质成果并推广,促进班主任工作团队能力的整体提升。引进高水平德育学术报告,增加班主任考察培训机会和途径,开拓视野、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与时俱进。

  4、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

  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整体需要,完善班主任工作手册,使之更具指导性和时代性,使班主任工作思想统一、目标明确、作风严谨、方法灵活、程序规范、平稳有序、科学合理。

  5、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

  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努力打造一支作风严谨、求真务实、乐于奉献、恪尽职守、真爱无私的班主任队伍。

  6、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做到物质待遇和荣誉肯定相结合、严格要求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政策倾斜与目标管理相结合,更广泛调动并保护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六)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加强岗位管理,推进校内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管理办法的改革

  1、实行《专任教师教学工作年度考核方案》

  根据教师的岗位要求,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公开、客观、全面的原则,将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以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

  2、实行专业(学科)带头人考核与津贴发放方法

  专业(学科)带头人的任期为三年,每年对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实验室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的引领作用及工作实效情况进行考核,以决定其是否连任,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专业(学科)带头人津贴。

  3、进一步加强校内职务聘用管理

  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职的教师予以解聘或“高职低聘”;对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深受师生一致好评,符合一定条件的教师实行“低职高聘”。实行校内“首席实训教师”制度

  4、进一步加大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健全分配激励机制

  建立重实绩、重质量,向高层次、教育教学一线、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本意见自校长办公会通过之日起实施。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