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活动方案 导航

浅谈中学生心理疲惫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4-03

  通过和中学生的接触、交往,他们会告诉你许多苦恼。这些苦恼除有些属于思想问题,性格问题和习惯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比较复杂。比如:学习中越是想弄懂的越是听不懂,越是想记牢的越是忘得快;生活上感到乏味,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有时明知道该干什么,可就是不想动手;课堂即使强迫自己集中注意,也是“眼在黑板,心在窗外”;知道自己成绩下降,可还是看到课本就腻烦,打瞌睡;懂得作业该怎么做,可做出来往往有错,还检查不出等等。用中学生自己的话讲,是种“每法说”的难受。这类苦恼,既有生理因素,显示了中学生青春期来临的某种特征,又有心理因素,他们这是陷入了一种综合的心理疲劳状态。在这种态度下,个体的多种心理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调和紊乱。上述的认知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意志力减弱,手脑协调性降低,情绪异常,对一切事物都“兴味索然”,就是典型症状。

  一般说来,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感受到轻度的暂时心理疲劳还是正常的,个体可以调动自身的心理潜能来维持心理功能的平衡,也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不注意及时消除,而是人为的强制个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那就会加重心理紧张,失调和紊乱就会日渐明显。据在与学生的接触交谈中初步估算,目前具有明显症状的中学生约20%以上,其中女生多于男生,中差生多于优等生,高年级学生多于低年级学生。陷入心理疲劳的学生,轻则学习效率降低,成绩退步,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损伤;重则出现厌学,拖拉成性,抑郁多疑易激怒,甚至逃学,结伙对抗等等。过度的心理疲劳还会导致身心疾患。据现代医学统计,人体疾患中有30%纯属心理因素造成。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原因之一是过度的学习压力。大多数中学生长期处于单调繁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中。听课、作业、考试周机时复始。每天要坐上十个小时,完成四五个小时的作业,不停地听读背写,其辛苦程度是多数成人所不及的。原因之二是某些理论与现实的反差现象,社会的某些不良状况以及中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肤浅性,使他们感觉不出刻苦学习的重要,体会不到遵从教诲的崇高,产生了怀疑、厌倦甚至逆反心理。原因之三是由于现代中学生不良的心理品质,如依赖性强,耐挫力差,孤芳自赏、宽以待已,严以责人等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了解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之后,除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研究如何满足中学生心理上许多正当发展需要,以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肯定的需要善于肯定别人是一种美德,希望别人肯定自己也是人之常情。中学生的自我发展正好在摹仿和探索时期,其行为的价值要受到师长或同学们肯定,方能体现。积极的肯定能使他们获得成功和满足,带来愉快和欣喜,鼓舞着新的行为,萌发新的期待。特别是中、差生肯定得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内驱力。可是我们在工作中总是批评多于肯定,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中、差生的点滴努力,细微进步,使他们常常处在失望、孤寂、自责之中。有位留级生,英语只有8、9分,第一次作业老师表扬他字母写得好看,这使他非常高兴,后来英语作业一次比一次认真。老师也时常肯定他,到期中考试他考了69分。可是接任的新老师却批评他“读了两年还不如别人读一年”,这极大地刺伤了他。“她一点都不关心我!”他抱怨后一位老师,现在的成绩又回到了个位数,可见对学生来说,获得肯定是多么重要。

  二、自主的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自我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成人感”的出现,中学生在潜在意识中希望与父母、老师平等交往,自我的主张、观念、兴趣等能得到赞同,以实现存在的价值,如果我们无视这一点需要,动辄絮絮叨叨,管头管脚,以居高临下之势喝道:“谁听谁的”,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消极、烦躁、逆反心理。优秀的老师和家长总是采用“商量”的方式尊重他们、体谅他们,信任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在自主的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三、参与的需要生理的剧变和心理的发展,使中学生从体格到意念都感到自己是强有力的新生的一代,活泼自信,跃跃欲试。可我们许多老师不给予他们机会,或者没有精心选择机会,过高、过低的要求不适合他们的参与能力。我们的家长对子女试图参与家庭、参与社会生活的尝试一概拒绝,惟恐耽误学业。事实上,不少中学生从物质到知识到思想都是一台“消化”的机器,参与需要受到极大的压抑,其结果有的将其深深锁闭,变的冷漠,挑剔;有的躲避家庭和学校,在不良行为中使参与欲获得满足。

  四、轻松的需要中学生的心理虽在发展,毕竟很不成熟,其承受力远远不及成人。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必然使其心理功能失调。因此对学生学习生活时间的安排应张弛有度,减轻精神劳乏;教学内容的要求应灵活一些,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教育的态度应和蔼可亲一点,切忌突然袭击的考查,切忌“这一点很难,学不好就会怎样怎样”,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完成学业,在进行异步教学实施中让每个人都取得好成绩;此外,集体活动更丰富一些,环境布置要美观一些,这些都能促进轻松愉快心理的满足,使持久的学习成为可能。还有关键的一点,要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首先是教师、家长要解除过高过严的期望值。

  五、亲善的需要人需要集体,在一个良好的集体中,个人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会成倍增长,同时,良好的集体行为也会对个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可是这种需要的积极意义往往被我们忽视了,有些学生由于暂时的落后与自卑,而产生孤独感,疏远集体,情绪低沉。而我们常常赞赏“关起门来用功”,忽视人际关系的沟通、调整,有时,连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情感的维系也极度脆弱。而当一些学生同集体、家庭、师生亲善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之后,他们便会轻而投向心态类似的青少年,向后者认同,使种种心理疾患极快地弥散开来。以上所列这些需要都是中学生正当的发展需求,如果我们教育手段,教育方法能从满足这些需要出发,如果我们的思想工作都能透过行为窥视到某一需要的匮乏,因势利导,那必然十分有助消除中学生的心理疲劳,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目前,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根本任务的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始。我们对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作一简单的肤浅的分析,正是为了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明确自己的责任,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步入学生们的心田,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文章来

  源物业经理人课

  件

采编:www.pmceo.cOm

篇2:风雨中有些痛-省级优秀学生心理教案

  周一的早晨,心情还沉浸在昨天“圈内”朋友的聚会所带来的心灵成长的快乐中(我们几个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朋友会定期聚会,以心理督导的形式,既相互宣泄心理的压力,又达到自我的一种心灵成长)。接到一个班主任的电话:“我们班的那个学生还是哭着要回家,昨天一到学校就是这样,你能找她谈谈吗?”

  没过几分钟,还是这个班主任的电话又来了,同时转发过来一个短信:

  “爸爸妈妈我现在很难受,你们也不肯接我的电话,我的心情你们应该知道。可以说我的心理发生问题。我现在不想转学了因为我想到了自杀,很恐怖吧?我最后求你们今天来接我,我等到下午放学你们还不来我就从这里跳下去。”----这是今天凌晨学生发给她父母的。

  班主任:她为何如此执着地要回去?

  在这之前,班主任就曾和我聊起过这个学生,这是一个外地经选拔考来杭州就读的初一学生。作为新生报到就读不到一个月,就想转学回家乡的学校就读。当时,班主任非常耐心地找她谈心,她告诉班主任,觉得在这里学习压力比较大。班主任老师细细地和她分析了各方面的因素,鼓励她尽快地适应这里的学习,面对挑战。事实上,她的学习在班里属于中上,就适应水平来看,亦是适应得不错的那一类。只是不知为何,她总认为自己很不适合在这所众望所归的学校就读。家长也曾悄悄地安排她去看过校外的心理医生,医生的反馈是,她挺能聊的,反应,思维各方面都不错,应该没什么问题。

  只是她仍旧执着地要转学。班主任还告诉我,这之前的一周,她还请过三天病假,以身体不适的名义,她是很在乎学习的学生,在家休息期间很认真地打电话来学校问作业及上课情况。只是一回到学校,情绪就变得十分不稳定,只说想家,但就她其他方面的情况来看,她不像是那些不能独立生活的学生。

  昨天是周日,学生按规定回校的日子。父母将她送到学校后,她就一连打了许多电话回家,只说要回家。后来她父母为了让她安心在校学习,就“狠下心”不再接她的电话。结果就发生了开头这一幕。

  于是,我和班主任老师约定,马上安排一至两名平时与她关系较好的女生一直“陪伴”她,中午安排她来心理辅导室面谈,同时,请家长立即赶往学校,并将此事上报学校领导。

  在辅导室里

  中午,为了防止意外,班主任派了一位与她较为“谈得来”的同学陪她来到了辅导室。

  “我就是易楚。”她进了辅导室对我说。

  聪明的女孩一定已经猜到我请她来辅导室的原因了。所以我亦坦诚相待,对她说,“请坐。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愿意与林老师来聊一聊。老师也请你相信,我只是希望能与你有一次沟通,希望能帮助你更快乐一点,不管你以后是否还在这个学校成长。愿意与我聊吗?”

  她点点头。短发下是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昨天晚上没有睡好。是什么让她如此不安?

  因为是同性,所以我以大姐姐的姿态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背,问道:“看你情绪不太好,说说你的烦恼好吗?”

  “老师,我在这里学习感觉压力很大。我希望能够转学,换一个环境,自我感觉会好一些。”

  “我在杭外一点自信也没有,上个月班委竞选,我也没有任何优势。”她低着头说到道,“每次回到家,我的心情就彻底地好了,但是一到周日,想到下午要回学校,我就开始紧张得难受,我不愿意再这样下去了。”

  说到这里,基本上与班主任提供的情况比较一致。既然她一再地提到不喜欢现在的学校环境,我就与她讨论起她对这所学校的期望。希望以此帮助她,也为整个心理辅导理出一点头绪来。

  她首先告诉我,当时是她自己选择这所学校,然后来报考并考上的。她当时对这所学校的期望:一是觉得这里比较注重英语教学,希望自己的英语能学得比较好;二是这里的学生是在全省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会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的方面;三是这所学校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得到锻炼,各方面都有进步。

  应该说,她的期望是比较合理的,并且从中也看出这孩子的心理相对而言比较成熟与理性。我就请她继续针对这三点来说说她所感受到的现实。她说,事实上,现在的同学很“爱闹”,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爱学习,(就这一点,我又请她评价一下现在的同学与她原先想象中的标准比较,是符合的方面比较多,还是不符合的方面多,她的回答是:那还是符合的方面比较多);说到英语方面的学习,她还是满意的,她觉得这里学习英语的方法比较愉快,肯定比其他学校要好;但她立即又说,可我没法在这里安心学习,心态一直调整不好,我不能适应独立生活,我太难受了,我都害怕这里了!

  “那我们就不妨假设一下,你的心愿立即就能实现,你马上就可以转学,去你想去的任何一所你所希望的当地的中学。然后我们来综合比较一下,哪所学校对你更适合,就用你的期望作为评价的标准,好吗?”她点点头,我立即拿出一张白纸,画了一张表格,请她来打分。如下:

  现在学校得分理想中的当地学校得分

  英语107.5

  同学氛围1010

  能力锻炼108

  心态1013

  总分4038.5

  为了让她做出相对较为准确的评价,我采用了请她将现在的学校都评为10分,然后以此为标准,相应地给理想中的当地学校进行打分的方法。前三项下来,她对理想中的当地学校评分,除了同学氛围一项持平外,其他两项居然都是低于现在学校的。于是我又加上一项她在前面的谈话中一再提到的“心态”,这一次,她给理想中的学校打了个高分,高出现在学校三分。我又问她:“你觉得还有什么重要的项目我们没有列入的了吗?”她认真地想了想,摇了摇头。

  我将表格放在她面前,说:“从这个评价结果看起来,综合而论,是否还是现在的学校对你更适合些呢?”

  她低头不语。只低声说了一句:“林老师,我还是想转学。”

  沉默。

  过了一会儿,她似乎突然想起什么,说:“对了,老师,上一回我还做了一份我们当地中学的考卷,做完我给自己评了分,结果只有96分,但我一位小学同学,以前成绩与我不相上下,这张考卷,她可是考了98分呢!所以我觉得还是那边的教育质量好,能出好成绩!”她的情绪似乎突然振奋了一下,为这个新找到的“理由”。

  我笑着请她思考三点:

  第一,这份卷子是当地中学出的,是否意味着可能与他们平时的教学风格较为一致,而可能与我们这里的教学风格就不一致,你在完成这份卷子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第二,中考,高考这样一些重大的考试,一定就按当地中学的风格出卷吗?

  第三,这份卷子你和你的小学同学相差2分,是否就一定说明你现在不如她了呢?

  她似乎有些失望没能用这个例子“说服”我。

  这一个过程下来,我明显感觉到来自她内心的心理防御,而以她的智力水平,足以将她的内心世界掩饰得相当周密。

  于是,我试着通过“房树人测验”来了解她。我递过一张A4纸和一支2B铅笔,请她在上面画一幅画,画什么都可以,只要包括房子,树和人三个因素就可以了,房子,树,和人的数量,大小等都不限。

  她没有太多犹豫,立即在纸的中央画了两座紧紧相邻的房子,三颗树,一个人。

  在房树人的测验中,画两座房子的并不多见,我想,这或许就是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吧,于是,我问她,“你画了两座房子,是怎么考虑的?”

  她说:“我没有考虑过,就是想画两座。”----这两所房子应该就是她内心的投射了。

  于是我继续深入:“那这两所房子分别是谁住的呢?”她脱口而出:“左边的妈妈住,右边的爸爸住。”

  “那么你住哪儿呢?”

  她想了一想,指着左边的房子,说“这儿。”我立即意识到可能是她的家庭出了问题,导致她想转学的根本原因或许也在此。

  于是,我请她在画上添上她的爸爸妈妈,她毫不犹豫地就将妈妈和爸爸一左一右地画在画中人的两边。

  “那中间的是你吗?”

  “是啊”,她说。

  她的家庭真如她画的三个人那么快乐,和谐吗?或许这只是她希望别人所认为的情况?画中的三个人只是一种掩饰而已?这时,画上的三颗树引起了我的注意,“你觉得画中的这三颗树是否有点像你们一家三口呢?”她没有否认。

  “如果是的话,哪颗树代表你?哪颗树代表你妈妈,哪颗树代表你爸爸呢?”

  她立即指着左边的两颗树说:“这是我和妈妈,”又指着右边的树说:“这是爸爸。”这和刚才她对于房子的“安排”完全一致。

  在这幅图当中应该就装着促使她转学的深层心理动机。

  这时,上课的预备铃声响起了。我将她送至教室。她父亲已经打电话给学校,正在赶往学校的路上了。

  父亲来了,妈妈没来

  不一会儿,父亲就到了学校,同来的还有孩子的舅舅和舅妈。在孩子产生自杀意向的时候母亲居然没来,只是请她的哥嫂作为“代表”,似乎。。。。。。当老师问及此事,三位家长都显示出回避的态度。这似乎也在暗示着父母关系可能确实存在问题,或许正好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我的猜测。

  父亲显得比较镇定也比较健谈。

  他说到,“孩子是开学二周后提出转学的要求的。当时主要表现为比较恋家,同时也已经经历了一次进入初中后的学习测试,考试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也有可能是没有像小学时那样数一数二而心情不愉快吧。我就一直在安抚她,同时也请班主任关注她。但国庆节之后,她还是一再地坚持,所以我们当时带着她找了校外的心理医生。但心理医生认为她反应快,谈吐流畅,没什么问题。于是又在她的要求与我的安抚下过了一个月,每个周末,我都让她回家。但到了上周她的转学要求越来越强烈,所以就同意她回家休息,直到她自己愿意回学校为止。结果休息了三天,她担心学习会因此落下,就要求回学校,但一进校园就又反悔了。好容易在学校挨了两天,到了周末,回家那两天是好好地,但周日一回到学校,就。。。。。。”

  听了父亲的介绍,我发现两个问题,一是父亲在介绍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提到母亲对于此事的反应,当我向父亲提出这一点时,父亲只说孩子与他关系比较好,学习上的事都是他管的,孩子母亲只管她的生活。这个回答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尤其与孩子在房树人图画中的“心理投射”是不符合的。另一个问题,孩子父亲的介绍有一点与班主任介绍的有较大出入。班主任介绍前一天孩子回到学校后不断地给家长发消息,家长后来就关了手机,以至于孩子今天早上发出了“最后通牒”,而家长否认说,孩子总共只发了四个短信,只是最后一个电话打来时他们没听见而已。

  我向孩子父亲和舅舅、舅妈指出,从行为来推测,孩子要求转学回家的愿望是如此地强烈,如果仅仅是学习压力,一二次考试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难以引起如此强烈而又持续的反应。何况她的学习成绩在老师那里是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整整两个月的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又对她付出过这么多的关注,而没有丝毫的改善却反而越来越严重,是否有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她不想告诉我们,所谓的学习压力只是一种借口,一种掩饰?完全有可能她在心理医生那里,也进行了同样的掩饰。

  父亲立即予以否认,说,“不可能,我们家易楚是个很单纯的孩子,不可能有其他想法的。”但他再没能说出什么来证明这一点。而舅舅与舅妈在一边则专注地望着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拿出易楚画的“房树人”,提出我的分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处于一生中心理成长最快速的时期,快速得可能让家长还没有‘来得及’意识到,他们开始不仅仅是关心自己的学习,同时还关心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家庭等等许多方面。有些事可能家长觉得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子不懂也用不着‘管’,但事实上可能孩子会非常在意,其重视程度可能会超过她生活中任何其他事件。”

  我有意停顿了一下,给三位家长以思考的时间。

  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坚定地反驳了我:“我们没有什么让孩子担心的事。”

  我进一步提出我的分析:“请各位看这个房树人测验,在测验中,一般而言,房子代表着家,在这张画中,孩子将通常是一座完整的房子分为相邻的两座,而且明确地说,她和妈妈是住在左边的,爸爸住右边,可能意味着在孩子心目中的家庭缺乏完整性。孩子将左边的两颗树喻为她和妈妈,右边单独的树喻为爸爸,这三颗树的排列方式亦证明了这一点。我也请她将父母画入其中,她画倒是一个美满和谐的一家三口,但可能意味着这是她的期望也可能是一种掩饰。”

  父亲想了想,还是说,“没有吧,我们夫妻关系很好的。”但语气似乎不怎么坚定。舅舅与舅妈仍是不语。

  这时,孩子放学的时间快到了,我们一致决定先由家长带孩子回家,稳定情绪,再作安排。舅舅与舅妈提出,他们家在杭州,孩子来去方便,如果要去外面的医院看心理科也方便些,还是让孩子住在他们家,父亲同意了。

  舅舅专程来校

  两天后的早上,孩子的舅舅专程来到学校,要求与我再谈谈。

  这一次,他是独自来的。他告诉我,:“那天,老师您在分析问题时,说到可能是家庭方面的问题,猛然提醒了我。事实上,孩子他爹妈已经冷战很久了,我这做哥哥的一直想劝,但怎么也劝不了,也就只能随他们去,但孩子是无辜的。这两天,孩子都在我家里,我没办法,只好直接敞开来和孩子谈了,孩子也终于承认,她一直要求转学回家,不是为学习压力,而是想回去劝爸爸妈妈不要分开,她担心,她在这儿学习,就‘管’不着他们了,她很担心他们离婚。我们一直没想到,这上半年还是个小学生的孩子会这么在意这事。她爸爸这两天使劲向她保证父母一定不会离婚,但她还是不同意回来。老师您说这事怎么办呢?”

  我说:“首先要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将真实的情况告诉我。您也别太担心,首先,我们及时找到了问题的真正原因,避免了在这样一件关系孩子生命的事件中陷入被动。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让大家很担心,但对于他们整个家庭,或许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或许会让整个家庭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我建议他们一家三口一起接受家庭心理治疗。但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出孩子的父母可能还没有这个意识。

  孩子最终将为不和谐婚姻买单

  大量的心理辅导统计结果显示,39%的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父母的婚姻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父母往往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且认为婚姻是父母两个人之间的事,无论如何,只要双方都爱着孩子就可以了。事实上却忽略了家庭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和谐的婚姻的最大的受害可能正是父母认为“不懂事”的孩子。

  两天后,父亲带着易楚回到学校。在进教室之前,父女之间又发生了半小时左右的争吵,从两人的身体语言上看得出,争执颇为激烈,我没有直接去介入,因为我认为,或许这争吵是目前他们所能找到的促进家庭沟通的最好形式,虽然并不完整。

  之后,易楚一直在学校正常地学习,成绩仍是中上水平,老师对她挺满意;与同学玩得也挺开心。至于她的家庭的问题的解决,肯定还需要一个过程,我所做的,只是初步“扰动”了这个家庭,应当说,这是一个未完成的辅导,但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至少让这个家庭透进了一阵清新的风。也希望这个危机事件于易楚而言,是一次家庭风雨中的成长,虽然,有些痛。

篇3: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庄中心小学

  一、学生基本特点与存在问题的分析:

  1、生活方面:

  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不像低年级那样充满幻想,他们会有广泛的兴趣。他们的集体生活意识在和同学、老师的相处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他们对人对事都极为敏感。随着年级的升高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逐步加强,但仍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宽慰的能力。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变化无常的状态之中。

  许多女生在小学高年级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上的一些变化,她们还不能完全自然地接受一切事物,会引起焦虑、自责、恐惧等反应2、2、学习方面: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这个时期,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出容易固执己见、盲目地拒绝他人的劝告和建议。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抵制内外诱因干扰的能力才进一步增强。

  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较突出,使得一部分学生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而学生正处于勤奋或自卑的心理阶段,发展顺利,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学生就会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3、交往方面:

  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同伴交往进入了一个亲密共享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学生之间的友谊有了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独占性,择优标准也相对严格起来。同时,学生的同伴团体也大大发展,团体成员的团体意识加强了。在这一时期两性交往就发生了变化,对异性有些朦胧的好感,但是又不清晰。所以很多同学就出现了本能的对异性的排斥现象,出现相互攻击等现象。

  在亲子交往方面,由于中高年级小学生的独立意识大大增强,他们对父母的要求不再一味顺从,对父母过多的“看管”常常表示抗拒,因此,亲子之间的代沟明显加大,相互理解和沟通明显减少。而教师的威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已开始逐渐下降,学生对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崇拜,甚至有时会产生抵触情绪,跟教师疏远。

  二、新学期的辅导目标

  1.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获取“一份辛勤一份收获”的愉悦感;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

  2、通过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性心理以及与异性交往的技能,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及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矫正学生的不良个性倾向和行为习惯。

  3、、进行初步的青春期教育,为顺利转入中学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三.教育内容及时间的相关安排

  时间安排

  教育内容

  活动形式

  活动地点

  三月份

  1、以开学初稳学生情绪为主题,各班级利用心理健康课,进行情绪辅导。

  以班级为单位

  教室

  四月份

  围绕学习方面,开展心理健康课一节。

  以班级为单位

  教室

  五月份

  围绕交往方面,开展心理健康课一节。

  以为班级单位

  教室

  六月份

  各班级进行班级心理调查,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认真进行合理建议,针对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开展心理健康课一节。

  以班级为单位

  教室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本学年,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篇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故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故事

  享受独处

  静寂的声音

  对于许多家庭,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总是热闹非凡,要找个时间让大家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聆听,还真不容易。当我们静静地坐下来听我们周围的各种声音时,整个世界似乎活了起来。用10分钟的时间让大家各自单独坐下,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的听。你们可以到外面去,也可以就坐在屋里。将闹钟定时,它一响,你们就坐到一起说说你们都听到了什么,以及静静地聆听有什么。

  关爱他人

  “爱心”小纸条

  爱心是指你对他人怀有的一种感情,你想对他们做些你若在他们的环境下希望别人对你做的事。一种表示你的关爱的小方法就是在房里,为那些你感到需要支持的家人贴些纸条。纸条可以贴在洗手间的镜子上,那么他们早晨醒来会首先得到你的鼓励;可以贴在他们的早餐碗里,这样他们会带着微笑进餐。写这些字条只花一点时间,简单地写一句即可,如“你一定行,勇敢些”,“我爱你,你是最好的”,“我会想你一整天”。你只需做一次,你的孩子们会爱上这个有趣的活动的。准备一个小篮子,装上笔和一叠纸,鼓励孩子们每个星期都贴几个这样的纸条。

  谢谢你

  家中每天都有人做了许多事,但并没有被别人注意到。今天找个时间,举行一个“感激”仪式。大家坐在一起,一次关注一个人,每个人都要告诉这个人自己感激他的缘由,“我感激你,因为------,谢谢你。”这样会使每个人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承认而感到欣慰,这也有利于日后的合作。每个人都应有机会得到大家的感谢。

  尊重

  慢下来

  你是否感到你的孩子动作过快?你们刚到购物中心,他们就已经跑来去找齐了要买的物品,或许他们吃饭过快,你确信他们肯定会噎住的。这有一个有趣的方法,可以让他们练习放慢动作。找个全家人都在家的晚上。先由一个人喊“SLOMO”,在这之后的1分钟里,每个人继续做他们刚才在做的事,但动作要非常慢。1分钟后,所有的人又可以以正常的速度活动了。大约5分钟后,又由另外的人喊“SLOLO”,所有的人又得将动作慢下来。只要每个人都觉得有趣,游戏可以继续进行下去。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将这种慢动作应用到以后有人动作过快时,“SLOMO”这个词成为你们家所有人都明白的密语。

  合作

  捆在一起

  你来记得那个古老的“二人三足”的游戏吗?下面这个游戏就是由它演变而来的。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合作,同时还能带来许欢笑。把两个孩子的每个脚踝和手踝都捆在一起,他们得面对面站着,然后让他们去做某件事。他们不得不讨论如何去做,如何走,如何移动,还要决定由哪只手来完成工作。他们在讨论时,一定会笑个不止。合作,就是要考虑他人,没有什么游戏比“捆在一起”更能让孩子们学会这点了。

  改变

  玩偶游戏

  “面前一套,背后一套”是父母在为孩子们制定某些规定时常遇到的问题。和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以使孩子体会到他们若面前一套,背后一套会给父母带来什么样的难处。父母扮玩偶等着玩偶师傅(孩子)把他们摆成一个姿势。玩偶师傅(孩子)可以把玩偶(家长)摆成任何姿势。只要玩偶师傅看着玩偶,玩偶就一定要保持着这个姿势。其他人要让玩偶师傅做其他的事,如叠木块、读书等。每当玩偶师傅转过头,或向其他方向看时,玩偶就可以放松,而玩偶师傅不得不将玩偶摆回原来的位置。用这种有趣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若他们不听话,父母所受到的压力。下一次当你忙着做饭时,用这个玩偶游戏来提醒他们要听话。

  衣袋内的石头

  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在屋子里大喊大叫,嫉妒别人,吮手指,爱骂人等等。如果孩子有这些坏习惯,换一种方式,不要命令他,而是要和他商量。问问他是想继续么做,还是一步步地改正。告诉他去掉坏习惯会是非常艰难的,但你会帮助他。一起去找一块石头,可以是买来的光滑的石头,也可以是你家院子里找来的。这块石头要一直孩子的衣袋里。每当孩感到他的老毛病又想发作时,告诉他摸那块石头,积极地去想,他是可以克服这个坏习惯的。一些时间后,当孩已感到不再需要那块石头时,带他到一个湖旁,或小溪边,让他把石头扔掉。在扔石头的同时,让他大声喊“我战胜了——!”你的鼓励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礼貌

  一个没有礼貌的地方

  这是一个集体讲故事的活动,讲讲如果每个人都没有礼仪,那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先由年龄最大的人开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的人们一点都一讲礼貌。”尽可能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每个人都给故事添加点内容,想想那里的人们无论是在家里、在饭桌旁、工作中、游乐场上、商店里、打电话时,都不懂得尊重和体谅他人,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故事一直讲下去,直到每个人都感到有趣。事后再和他们谈谈那个没有礼仪的地方以及如何才能更加体谅他人。

  “请”和“谢谢”

  这有个非有趣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说“请”和“谢谢”习惯。先由某个人做队长。队长在说出某个命令时,前面都要加个“请”字,而不是以前所用的“西蒙说”,队员们执行了命令后,队长要说“谢谢”。命令要简单些,如“请摸摸你的鼻子”,“请闭上你的眼睛”,“请转个圈”等等。若队长下达了一个命令没有用“请”字,而队员又照做了,那这个队员就要被淘汰出局。如果队长忘了说“谢谢”,则淘汰队长出局,然后由先前出局的人担任队长。游戏继续进行下去,玩得越久,这个习惯也就越牢固。

  一要说“不要”

  既然你已经决定要教孩子更好的礼仪,那为什么不用一种更礼貌的方式来教他们呢?“不要把你的手肘放在桌上”,“不要用这样的语气打电话”,“不要乱丢东西”,这些带否定词的命令语句是不会奏效的,因为孩子们会有逆反心理。这有一个新方法:正面地说出你的要求,向好的方向指引你的孩子。例如,“我喜欢你用这种清晰有力的声音打电话”,“试着这样拿叉子,看起来会好点”,“你同我说话时,请看着我”,或“你要是在门口迎接奶奶该多好呀。”下一次当你感到“不要”这个词就要溜出你的嘴时,深呼吸一下,把你要说的话改变一下形式。改变了你做父母的风格,你会为孩子做个更好的楷模。

  赞美与被赞美

  教孩子发现别人身上美好的东西:漂亮的微笑,工作完成得很好,等等。每个人都喜欢友善的赞美。和孩子坐下来,想想他们能给老师、兄弟姐妹或朋友什么样的赞美。鼓励他们把这些赞美的话说出来,并向你报告被赞美的人的反应。当得到别人的赞美时,一定要说“非常谢谢”这类话。过分谦虚,或说一些自我贬低的话都是不礼貌的。用个大大的微笑大方的接受这些赞美吧。

  诚实

  奖励诚实

  如果孩子犯了错而又对你说了实话,你会如何奖励他们的诚实?经常地,家长们会先鼓励孩子说实话,然后就会给孩子以某种惩罚。这通常会使孩子们感到,下一次他们一定不要说实话,这样他们就可免受惩罚了。对于这种情况,重要的是要教孩子们对他们所做的事情负责任;这就是说一旦他们告诉了你实话,你就要让他们想出办法来弥补他们的过失。要奖励诚实,可以这样说,“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真相,你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想想你还能做些什么去弥补。

  耐心

  生气急救措施

  和生气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它会使我们带着愤怒立即做出应。控制愤怒,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们有冲动想对着兄弟姐妹大叫,打或咬他们,以让自己平静下来。因此每个父母需记住的是,在他们感到气愤而想做任何事之前,都要从1数到10;同时你还要说出来,让孩子知道你在做什么,“我感到很生气,但我停下来,想一想我想说什么。”这样重复说几次直到你平静下来。如果你发现下一次孩子生气时,他/她竟然也会这样做时,不要感到惊奇。

  容忍

  当事情失控时

  我们有许多时间浪费在已经发生的事、无法改变的事,或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事上。孩子从你身上学习如何容忍自己和别人所犯的错误,认识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学习过程是从孩子5岁时把泥弄到地毯上的这个时候就开始了的。碰到这种情况有两种处理方法:气愤地尖声训斥或是平静地对孩子说,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是没有什么魔法可以使这件事“没有发生”的。在对待“犯错”这个问题上我们所能教孩子的就是只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对待错误:尽你最大的努力弥补错误,各从中吸取教训以使它日后不再发生。当孩子犯错时,你若回应以气愤和责备,那当孩子看到别人犯错时,也一定会有同样的反应。

  守纪律

  守纪律其实就是一种训练,训练我们自控的能力,让我们能够投入到一项任务中,完成它。守纪律就是要遵守社会及家庭的各种规则。没有纪律约束就要靠自律。自律是守纪律的最高境界,自律的培养基于我们的是非感和目标的确立。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会继续学习守纪律,并承担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即刻奖赏

  当孩子不用你提醒就表现得很好时,你需要即刻给他们以奖赏,“不用我说你就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因此我要带你去骑单车。”这和“贿赂”是有区别的,因为孩子在做得很好时并没有期待着什么好处。关键的是你要多留意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以便即时给他们以表扬或奖赏。如果你养成了多注意孩子做得好的而不是他们做得差的地方,你就可以期待到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好。孩子表现得好,不一定要给他们怎样大的奖赏,说几句肯定他们的话即可。今天开始就留意孩子在哪些事上不用你提醒就做得很好,然后即刻给他们以奖励。你会为孩子们主动地在越来越多的事上做得好而惊喜不已。

  游戏

  用收集来的词编故事

  来玩这个用每个人说出的词来编故事的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玩的。大家围坐在桌子旁,手里拿着铅笔和纸。每个人都要说出一个他们最喜欢的词,并把这个词写在他们自己的纸上。写出10个词后,便开始编故事。给每个人10分钟的时间用这10个词去构思。所有人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讲了。故事可以在讲之前写下来,或是边说边想。

  集体舞

  让每个人都来跳这个集体舞。清出一块开阔的场地,播放一曲大家都喜欢的活泼的音乐。找个人作领舞,跳一些有趣的舞步,其他人跟着跳几分钟。当这个领舞的人拍一下另外一个人的肩膀,那么其他的人就要跟着这个人的舞步跳几分钟,直到另一个人的肩膀被拍。只要你玩得开心,就可一直进行下去。如果每个人都喜欢跳舞,那你们可以一起跳。

  树林中的狼

  一天结束时,我们中就会有人太累了不想玩。这里介绍一个游戏,可以让每个人都休息,而又很有趣。假装这个屋子是个树林,有一只狼和其他的动物生活在里面。先由一个人来扮狼。其他的人扮作别的动物,躺在森林的地板上,但眼睛要睁得大大的,不许动,除了呼吸、眨眼和眼球的转动。如果狼民现你动了,你则被淘汰出局。狼则允许用各种方式,除了接触,努力让别的动物动:做鬼脸、发怪音,或讲笑话。游戏的胜利者可以扮狼。

  猜猜谁是领头人

  这是个模仿游戏,所有的人都模仿一个领头人的动作。游戏进行前先练习一下。先由家中最年长的担任领头人。领头人做动作时,其他的人都要跟着做相同的动作。全家人坐一个圈,领头人慢慢的动他的手臂、腿、头,其他人要同时跟着做。让每个人都当几分钟的领头人。这只是个练习。现在游戏才真开始。先让一个人,叫做观察员,离开房间;与此同时,其他的人悄悄地决定谁是领头人。当观察员被叫回来后,大家便开始模仿领头人做动作。观察员要试着找到谁是领头人。一旦领头人被发现,他就要当观察员,下一次游戏又开始了。

篇5: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标语26条

  高三学生心理标语26条

  1、如果我还在坚持,那是因为从未放弃。

  2、你还没翻开书本的第一页,怎知后面内容精不精彩?

  3、很多事情只要尽力完成,都会有一个好结局;如果结局不好,那是因为还没有结束。

  4、希望世界越来越大,可以有更美的风景带你去领悟;希望世界越来越小,转个身就能看到你的微笑。

  5、幸福是最简单的东西,简单到无需用华丽辞藻去修饰,有时只需轻轻说一声:“不要怕,我一直在这里;有时一个默默关怀的眼神也足够。

  6、即使再困难,也要坚持下去,因为,也许下一个转角,就会有光。

  7、勇气和信心不是天生的,是靠一点一滴的努力积累而成。

  8、我曾焦虑自己时间不够,却又对仅有的一点时间挥霍无度。

  9、一旦踏出的脚步,一定要坚定踏实。

  10、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11、Hi,我的朋友,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12、现在最让我感动的事,有一群人,拿着同一本书朗读着,窗外青葱依旧,这是最静好的岁月

  13、只要明天的太阳还在,我的梦想依旧在。

  14、永远相信阳光会充满你的心灵

  15、每天对着镜子笑一笑,告诉自己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16、感谢你,向我伸出温暖的手;感谢你,多年来不离不弃。

  17、感谢自己曾经的脆弱、单纯和倔强,我才变成现在美好的模样。

  18、在实践中思考人生真谛,在学习中领悟生活哲理。

  19、朋友,擦干眼泪,你看窗外的阳光多好啊。

  努力过,坚持过,才不会愧对青春。

  20、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便会寻到美好,幸福都是来的不经意。

  21、心灵的深处,要经常回去看看,看看自己的不足,听听自己的声音。

  22、黑暗在的地方,附近一定有光明,走过了,一切都会变好。

  23、想要从麦田树林中寻找最好的,就要坚定走下去。

  24、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要心存希望,为梦想拼搏,未来的路只属于自己

  25、此经流年,彼岸繁花,珍惜眼前的机会,抓住心中的梦。

  26、走出漆黑的胡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环,you are winnner!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