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5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的设计

  序、商业环境开放空间—中庭

  商业活动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常与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紧密相连,构成了城市活力的源泉。大型商业建筑是指能满足购物者各种消费需求的多功能性、集聚性、综合性购物环境。商业环境中的开放空间是非营业性的,室内开放空间是引进各种文化主题的艺术共享空间,同时也作为室内人流交通枢纽,中庭空间起到交通疏散、环境景观、信息交换等作用。

  1、中庭空间的概念及历史

  中庭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代庭院。中庭是指建筑物之内或之间的有顶的多层空间,以用作为到达与流通的集中点。中庭最先见于古罗马时代,由建筑物围起一个院子,有时也采用柱廊式墙体围合,作为公共活动空间。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人们在露天的中庭加上有玻璃的顶盖,成为室内型公共空间。

  中国的古建筑民居中四合院采用天井采光,又能够达到通风的目的,天井的尺度与功能和中庭十分相似,可以说是中国建筑史的中庭空间雏形。

  2 、消费心理对中庭空间的影响

  对于大型商场,中庭的出现使交通组着得以很好的实现,形成明确的空间中心。在大型商场中顾客会在连续的柜台和货架之间产生疲劳。而中庭可以为人们提供空间记忆坐标,具有安定感和放松感,使购物充满乐趣。消费心理对于中庭空间设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2.1适宜的尺度

  拥挤是心理压力的来源,适当的距离使人有安全感,觉得舒适和自由。空间过大会使商业气氛萧条,缺乏亲切感,空旷不热烈。把握好公共空间与建筑整体的比例关系,并考虑其亲切宜人的尺度是很重要的。

  2.2 开放性与私密性

  独立性的购物空间与开放性的中庭空间穿插结合,使得购物流线更丰富多样化。利用自动扶梯在中庭的作用,产生变化的空间效果及交流空间。并考虑顾客停留,交谈等私密性要求,利用空间限定,装饰,围和,遮挡等手法,满足人们在中庭逗留交流的需求。

  2.3景观及商业活动

  运用景观绿化来吸引人们的目光与脚步,使得中庭更具大自然的气息,形成城市的微气候。而商业活动的策划更可以引发人们的参与,比如钢琴的演奏、文艺表演与商品展示等,与购物活动产生更丰富交流。

  2.4停留的设施

  座椅、餐饮或者儿童游乐的措施使人们愿意长时间停留。让人有归属感,享受购物与交往的乐趣,对刺激消费很有帮助。

  3、中庭的形态构成

  中庭是人们休息、观赏和交往的空间,形成一个多元化的交往场所。中庭在尺度、形态、内容等各个方面也与传统的室内空间概念不同。

  中庭从形态上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它们在空间、使用功能与视觉效果上各具特点。在大型商业建筑中,一个中庭往往兼具备几种空间特色,它们在商业中以变化的空间特质以及巨大的玻璃顶棚将室内开放空间变成具有休闲情调的购物天堂。

  3.1 内院式

  大型商业建筑内部宽大的直通玻璃采光顶的内院,是典型的一种中庭形式。各层营业空间向中庭敞开,并且将扶梯式自动扶梯作为垂直交通,形成交通枢纽。例如上海著名的港汇广场,其中庭空间贯通五层,顾客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层营业厅,并且在中庭设置了喷水、展览、气球和绿化等形成极具商业活力的空间。

  3.2 外庭式

  外庭式是指两幢或者几幢建筑间相联系的中庭形式,以玻璃采光顶和围护结构将建筑空间限定,空间高大而且通透,使人有种身处室外的感觉,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气候环境。其空间的巨大,形成了游憩、娱乐、餐饮、交往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同时适合演出、展示、表演等商业活动。上海南京路的百联广场连接两栋建筑中间的六层高拱形共享挑空空间是其广场室外空间的延展,这个空间尽力创造丰富的城市生活。

  3.3沿街式

  沿街中厅是指在公共空间置于购物中心一侧,并且通常有大面积玻璃橱窗向外部展示的中庭,有利于提高内部销售空间的开放性。而中庭中向各层开放的走廊可以设计成层层后退式,采光好,亲近室外,可以引进大自然的景观设计,使人置身中庭好像处在室外园林。

  3.4 顶部采光顶式

  当中庭在商业建筑顶部数层作为一片独立休息的阳光空中庭院,这种空中商业街可以消除高层与地面的隔绝感。这种中庭给人一种空间开朗,阳光的愉悦。

  3.5 线状式

  线状中庭通过色彩缤纷的广告、店面、采光顶棚,营造出丰富、热闹的商业气氛,创造一种深邃纵深感空间并诱发人走向其尽端的心理。上海的国金中心中间是双层中庭,上空则是高耸的玻璃拱廊。每层开放走廊上都种植景观,垂挂在走廊外,从中庭下看上去是一片生机,这个中庭如同一条热闹非凡的全天候商业内街,连接着两端的商业综合体。

  3.6 独立式

  独立中庭是指空间与其它部分相对独立,在处理上用相对独特的设计手法使自身空间得到加强。例如数条商业步行街交汇,周围多家店铺、挑空平台等环绕,强调了中庭空间的向心感,通过对称性的阶梯布局以及向心性的地面铺装强调自身空间。

  4 、中庭的发展趋势

  商业建筑的魅力在于娱乐性,选择性,空间舒适。中庭在购物环境中体现公共性、舒适性和文化性。商业广告、餐饮娱乐、文化展示等商业形式也加入进来,愈来愈密切与购物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中庭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了几种发展趋向:

  4.1餐饮化

  在大城市中,大型商业建筑中基本都结合了餐饮。而中庭中设置咖啡座、冷热饮茶座等,甚至设有独特的餐饮广场、特色餐厅,为购物的人提供了便捷。

  4.2 娱乐化

  购物中心中都结合了电影院、表演场所、娱乐设施等,购物环境呈现了购物和多种娱乐的结合。中庭仿佛是一个游乐场,也有一些开放空间内容包括了溜冰场和游泳池的。

  4.3 展示演艺化

  汽车展示、时装表演等在购物中心中庭中已经非常普遍。这样的形式使营销变得引人入胜,而这种演艺是消费者能免费享受到的。

  4.4 信息化

  中庭中巨大的LED屏幕传递着各种信息,中庭成为一个大的展览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了解从世界大事到天气预报以及商品价格的各种信息。

  4.5 社区化

  大型商业建筑的室内开放空间已经成为市民重要的交流场所,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社交活动,配备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设施,使市民可以便捷地解决社区的日常生活需要。

  5 、中庭设计要点

  商业中庭是整个商业建筑的焦点与精华,它具有以下的设计要点:

  5.1 功能特点

  商业中庭功能从单纯的买卖商品发展为多功能组合,主要体现为商业行为和购物空间的组织;城市居民

休闲娱乐场所;商业展示功能;调节室内微气候环境。

  5.2 空间特性

  商业中庭具有景观化,信息化,设施化,自然化特性。

  5.3 空间形态

  商业中庭按可分为几何形态的中庭,非几何形态的中庭。中庭,侧庭,夹庭。单核中庭,多核中庭;完全排斥自然光的中庭,充分接纳自然光的中庭。 5.4 平面设计

  商业建筑中庭的平面不仅受到城市道路、基地情况、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且直接由商业建筑本身的布局所决定。其平面形式可分为导向式平面,自由式平面,聚心式平面、单核式平面、多核式平面等。

  结语

  现代购物环境的室内开放空间是商业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焦点。进入二十一世纪,商业建筑的开发,设计理念、管理模式等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商业建筑不再以商品零售的简单模式存在,它必须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以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中庭的出现,给商业建筑的综合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理查·萨克森.中庭建筑开发与设计.戴复东、吴庐生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 曾坚等.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3] 刘力.商业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韩放等.商业购物空间设计与务实.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5]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项秉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规划设计决定商业项目成败(摘录)

  规划设计决定商业项目成败(摘录)

  一个成熟的住宅市场,无论是设计院、开发商、代理商,都应当能够独自为住宅的建筑规划设计,提供完善的方案,发展商内部的工程部、代理公司内部的概念设计部等等,都应具备一定的建筑规划设计能力。

  相比住宅市场,商业地产作为新兴的开发领域,当前因尚无经验可循,也缺少完整的规划设计体系,因此给商业地产的规划设计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比如深圳目前众多的住宅、商场综合楼,发展商在规划设计阶段基本上与以住宅代理为主的中介合作,规划设计上以塔楼住宅为先导,在户型设计、环境布置上花足了功夫,而发展商、设计院、以住宅代理为核心业务的中介公司,三者因不精通商业地产,甚至缺乏起码的了解,结果导致塔楼住宅一般都有超水平发挥,但在商业裙楼上却交了学费。

  在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商业地产开发,必然会与商业水平形成较大的反差,而连锁中的超市百货业等只能被动地选择卖场,面对规划设计先天缺陷的商场,商家每每只能削足适履。

  规划设计决定商业项目成败

  缺乏论证、策划滞后、定位不准导致商业地产经营困难——规划设计决定商业项目成败

  国内商业地产规划设计目前存在五大问题

  1、开发商忽视商业定位的重要性,忽视商业地产策划在前期规划阶段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商业地产项目前期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是:拿到地以后,组织自有力量做个简要调研论证,然后先找设计院设计,再报建,项目批下来之后再找策划公司。

  在这个流程当中,开发商虽然对项目定位也会做一些调研论证,但是其目的性、专业性、可操作性、深刻程度、可靠程度、与市场的契合程度,与专业的商业地产策划公司的工作往往无法相提并论,导致很多时候开发商对项目的定位本身就是模糊的、摇摆不定的。而项目定位不精确,甚至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随意性,又必然导致对规划设计的导向作用不明显、指导性不强,由此埋下种种隐患。

  2、发展商以销售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造成商业地产规划设计草草上马。

  发展商以销售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加上资金链的需要,决定了商业地产的规划设计越快越好,回款越早越好。这种销售的功利性,导致商业地产往往开始是极具随意性地规划设计一种报建方案,等方案报建之后,策划公司介入,即使方案不合适经营定位,发展商也往往急于开工建设,难以下决心更改设计方案,其结果往往是,策划公司只能在方案不大改的前提下,提出适当的修正意见,商业规划设计与市场经营定位脱节的问题暴露无疑。

  3、在商业地产领域,设计院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尽管规划设计院在规划商业地产项目时,也是会考虑市场定位,但是,由于行业的局限,规划设计院对商业业态的建筑设计和配套规范和细节知之不多,只能简单地通过参考样本的手段来进行规划设计。与规划设计单位在住宅领域的驾轻就熟相比,在商业地产领域,其经验和深入程度,差得太远。

  4、商业地产规划设计,与商业的实际经营者脱节严重。

  商业地产的实际参与者包括:发展商、规划设计者、策划代理商、商业经营者、投资者,这五者之中,商业经营者是商业地产的基础。商业地产的规划设计,必须充分了解经营者的需求,才能做到适销对路。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极少有某一方与经营者沟通和求教,一个经营者缺席的商业规划设计,其结果必然与实际市场需求脱节。

  5、策划行业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开发商与策划公司的顺利对接存在一定的障碍。

  以深圳为例,商业地产策划公司一般习惯于做项目的全程代理,更关注招商、销售代理收益,如果单独做前期策划,不但投入人力多,而且收费太少,往往兴趣不大。同时,开发商对于策划机构介入前期规划的价值也没有充分的认识,更不愿意在前期策划投入资金。于是商业地产规划设计为先、策划滞后的现象见怪不怪,而规划设计没有策划的导航,就只能跟着感觉走了。

  规划设计缺乏明确定位五大弊端

  1、缺乏必要的业态论证,造成盲目定位失误。

  商业地产的盲目定位者往往对商业本质一无所知,对商业经营的地段、交通、消费市场等基本概念都看不清楚,只看到商铺租售价值高于住宅的表面现象,于是乎,不管地理位置,不论项目周边商业氛围和人气状况,先盖个万儿八千平方米的商场再说,等项目建成了去招商,才发现项目根本无法满足经营要求,造成了商业项目的严重空置。

  盲目定位的结果,必然导致方向性的错误,这对于商业地产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

  2、缺乏对商业业态的了解,导致建筑设计货不对板。

  笔者接触过不少商业项目,先前在没有定位的情况下,为提升商场的品质,都规划设计了中庭,这些项目一旦未来引进超市市场,就必须将中庭填平,才能满足超级市场开放式陈列货架的需要。

  3、规划设计重住宅轻商场,导致商场空间难用。

  目前除商业中心有一些纯商业项目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商住项目,发展商与规划设计单位在设计方面为保证住宅的户型、朝向等,对裙楼商场的空间破坏性较大。在商场的内部,比如由于住宅核心筒的摆放位置不当,导致商场整体开放式格局被割裂,有的不得不结合核心筒设计“回”字形动线;在商场的外部,比如住宅大堂的布置破坏了外部商业街的连续性,使得室外商业街的商业气氛荡然无存等等。

  4、缺乏业态常识,规划设计配套不足的情况较严重。

  在超市租赁的洽谈过程中,除卖场空间有着诸多不适合的情况之外,在配套方面也有一些不足,如超市必须的理货区方面、熟食区的烟道方面,商场的前期设计欠考虑或者考虑得不够,尤其是前文提到的平步式自动扶梯,其跨度远远超过踏步式自动扶梯,有的商场受空间限制,想改都改不了。

  5、主力店规划之前不能确定,规划设计难以度身定做。

  尽管目前出现了“订单式商业地产”模式,但主力店在项目规划之初不能确定,依然是项目明确规划的障碍所在。

  先定位、再设计

  首先,要确立策划为先的观念。

  商业地产项目,没有策划就没有定位,没有定位就没有业态,没有业态规划设计就不可能有的放矢。一个地块周边人口及消费状况、现有市场竞争环境、未来发展倾向等,只有通过策划公司的深入调研才能明确,项目适合做什么、做什么才能生存下去,更是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并与对应的商家深层次地沟通,才能把握市场的脉搏。

  由于有些规划设计有着一定的盲目性,发展商

对设计方案迟迟不能定案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弄得设计单位被无休止的修改搞得精疲力尽,发展商自身也是一头雾水,什么方案似乎都行,什么方案似乎又都不可行,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个没有策划方向的规划设计运作。

  其次,要摒弃“先做后改”的操作模式。

  对于商业地产的规划设计,开发商普遍有一种“先做后改”的心态,为了抢时间,首先规划设计一味要快,然后不行再改;设计院对市场及各方想法未能全部吃透,时间又紧,于是先出规划,等策划公司介入后,规划设计上一些先天不足暴露无遗,规划设计随之进入艰难的修改状态。修改之所以艰难,一方面是因为原有方案可能要彻底否定,重新再来,一方面是因为方案已经报建不能大改,加上工期紧迫,没有回旋余地……

  “先做后改”的初衷就是图快,而实际结果却是欲速则不达。

  其三,要调动策划者、设计者、经营者全体参与。

  开发商业必须了解商业,一个商业地产的开发者,必须由一个“门外汉”变成“商业通”,通过与商业策划者、设计者、经营者的广泛接触,了解商业地产开发的基本规律,然后再充分群体参与,通过策划公司介入深入解读市场,提前与拟引进的大商家进行意向性接洽,让设计者按业态量身定做,达到商业设计与与业态需要的高度吻合,这才是一条商业地产规划设计的“捷径”。

篇3:商业空间动线规划环境设计

  商业空间动线规划、环境设计

  *百货、专卖店

  北侧结合扶梯的中庭及南侧华联百货内的扶梯形成两道垂直动线,平面上基本以这两处扶梯为核心规划为环形动线,合理规划边厅与中区的 面积、进深比例。

  环境设计的装饰手法,讲究吊顶天花、照明灯具与地面铺装的强烈呼应,装饰引导性很强。各楼层的装饰风格、色彩搭配、材质运用与商品属性、风格协调。

  *餐饮休闲区

  中端品牌的入住,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突出品牌特色,环境档次不错。五层屋顶花园与娱乐休闲等商业配套的结合,在高层写字楼的半围合下闹中取静!

  *超市

  U型动线设计,沿墙一圈的大望板与生鲜区墙面、地面的结合设计,非常醒目,引导性极强。

  重点照明及引导性照明灯具运用,避免了日光灯带照明的单调 。

  超市logo的米黄与咖啡色系的色彩运用,贯穿到 整个卖场的每个部位,如望板、蔬果区吊架、商品指示牌、柱面装饰、塑料框等,使整个卖场的装饰风格统一,强化了品牌的可识别性。

  *小结:

  本项目的选址、总体策划、业态组合及功能布局等方面的特点,对城市中心区的旧商业中心改造及社区购物中心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篇4:商业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管理工作难点

  商业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管理工作难点

  由于商业综合体项目是商业业态综合度最高、功能需求最复杂的项目,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为了满足各商业业态的功能需求满足,开发商在协调各商业业态的功能需求及各设备专业管线综合的技术对接工作等方面要求更高,是开发商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关键点,直接影响项目开发的进度和出图质量。

  酒店、百货、超市等各主力店商家在开发商提供的建筑初设方案基础上,开始组织各自范围内的内装、机电、经营布局等专项设计工作,同时,开发商为了缩短设计工期,已经开始各专业的施工图设计,但各设备专业的图纸只是按照一般情况设计,比如:空调、排烟管道及风口的位置及标高设计没有考虑内装吊顶的标高及造型需求,水、电、气的管线、负荷预留也没有针对性。开发商收到各业态的经营布局规划、内装设计等具体功能需求后,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人工检查、修改图纸,反复多次,工作繁琐,如何项目进度快,已经按照施工图施工,只能拆改返工,否则不能满足经营需求,造成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现在施工图设计常用软件为AUTOCAD,只是个二维的绘图工具,平面、立面、剖面的绘制没有关联,平面图的一处修改,立面、剖面都必须重改;内装设计公司在做方案效果图时,还必须重新建模,也只能针对几个重点部位做图,不能做到室内全方位出图,甚至与实际空间有较大差异,只是一个效果图而已。

  能否有这样一个设计系统,所有的设计信息都能完全共享、传递,各单位设计部门在开发商的分级授权下,在同一个设计中心网络平台上进行图纸修改、更新、信息反馈;建筑设备各专业的管线设计进行自动碰撞检查、自动管线综合;内装设计的效果可以任意角度察看,甚至可以进行虚拟漫游、虚拟卖场成列布置展示……?

  答案就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建筑信息模型)

篇5:商业房地产公司BIM系统实施方案

  商业房地产公司BIM系统实施方案

  1)以开发商规划设计部门为牵头单位,成立BIM系统运用部门,负责BIM系统的软件系统在公司各相关部门的培训、推广工作。

  2)选取一个开发项目作为BIM系统运用的实践案例,由于所有的设计平台都是新的,刚开始还有一个学习、熟悉的过程,所以对项目的选择应考虑工期的因素。

  3)通过前期的实践,总结经验,由公司信息部与规划部共同组织,组建协同规划设计的网络系统平台,把开发商的规划设计、材料设备、施工承包等主要单位纳入此系统平台;材料设备厂家把符合项目需求的各类材料设备通过软件的构件录入功能(比如Rivet软件中族的创建),按照材料的材质、颜色、图案及设备的型号、参数等分类录入,在设计中直接调用,做到设计过程“所见即所得”,实现BIM系统的本地化、企业化,真正实现“协调设计、协调施工”,全面提升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运营水平。

  4)随着BIM系统在所有项目的运用,逐步建立起开发项目建筑工程的电子化档案库,结合未来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商业综合体项目物业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