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商业综合楼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商业综合楼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1测量管理

  本工程配备一名专职测量员,2名放线工配合。

  已编制专项测量放线施工方案以指导施工。

  2测量仪器

  主要仪器的配备表

  序号测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1激光全站仪GPT-6002/OP台1工程

  开工

  即组

  织进

  场

  2激光经纬仪J2台2

  3激光水准仪S05台2

  4激光铅垂仪JDA-96台2

  5钢卷尺50m把3

  6塔尺5m根2

  3测量放线方法

  基准控制点及基准轴线的测量由公司测量班采用激光全站仪测设。

  地下室完成,在一层进行一次复测。

  主体结构的轴线测放采用激光铅垂仪采用内控法进行投测,在楼面上采用激光经纬仪进行轴线控制。

  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后,用现场内设置的轴线控制桩点,对地下室使用的定位控制桩进行复测,校核无误后,将首层建筑轴线弹在地下室顶板上,做为首层施工的依据。

  在南、北首层楼板上分别放置四个控制点A1、A2、A3、A4和C1、C2、C3、C4做为上部结构轴线传递的基准点。设置基点采用予埋钢板(100×100),并在钢板上刻划"十"字做为标记。

  上部结构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在每层结构的相应部位留置150×150孔洞,以便激光通过。

  4标高测量

  采用50m钢尺由基准控制点向上引测,每层的基准标高线设置在电梯井壁上,采用激光水准仪进行每层水平线的测放。

  在每层的柱子及墙体浇筑完后,在电梯井筒内墙上弹出建0.5m线,用红三角柱注,并以此做为上部结构高程测量的起始点。

  本工程总高47m,因此,在采用100m钢尺可保证每层的控制标高均从首层开始,但对钢尺必须做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并应往返数次测量,确保标高传递的准确性。

  在结构层内引测标高时,要使用激光水准仪引测,并往返测量与基准点校核,误差要控制在规范控制范围内。

  5沉降观测方案

  本工程的沉降观测由业主委托专业的测量单位进行。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先、后施工的两部分结构,应分别进行变形观测。变形观测等级按一级要求。

  根据设计提出的要求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点的布置由观测单位同设计共同商定。根据变形观测结果,由观测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确定两部分结构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以保证整体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我单位在本工程沉降观测期间将对观测单位的观测给与积极支持和配合。观测单位应及时将观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将观测数据反馈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以便各单位及时掌握本工程沉降观测结果建设单位应抓紧联系观测单位并由观测单位会同设计确定观测点的布置。

编辑:www.pmceo.Com

篇2: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1 准备工作

  1.1 图纸会审

  会同技术人员对图中大样尺寸进行校核,确保工程整体尺寸吻合无误,解决图纸中的错、漏等问题,以便施工顺利进行,如有疑议可直接同设计洽商。

  1.2 测量班组的建立

  设测量组1个,主管1人,测量工6人。

  1.3 仪器、用具的配备及鉴定情况

  2 工程测量

  2.1 首级导线点的复测

  先根据设计文件,按相同的导线形式和同等精度进行外业实地测量(如原有导线点被破坏,则相应增设),经微机计算后,提交相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定首级导线点的三维坐标数据,作为施工测量依据。

  2.2 地形的复测

  使用全站仪依据首级导线点和设计沟渠控制坐标,用极坐标法恢复各桩位,用三角高程法实测地面高程,用水准仪测断面高程,提交纵横断面等相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定工程量。

  2.3 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线路测量以首级导线点控制,遇特殊地段或施工要求,则布设次级导线加密,以满足放样区域50m内能有效控制。

  2.4 测量标志保护及测量数据复验

  所有测量标志设置牢固可靠,且不受施工影响,在施工期间加强对测量控制点的保护,并定期复验各控制点,发现问题及时补测补设。

  2.5 线路施工放样

  放样原则为根据施工顺序逐层控制;放样方法为主要里程桩位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放样与校核,直线路段用穿线法;高程用水准仪测设。

  路基边坡线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各桩号横断面中路肩的设计标高和设计边坡,实测各断面坡脚的地面高程,计算路基断面宽度和两侧坡脚坐标,测放路基边线。

篇3: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由于本工程体量大、工期紧、施工场地狭小,测量工作必须与其它施工作业配合好。为确保整个工程优质、高效地施工,精心制定以下施测、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方案。

  一、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

  1)整体控制局部。

  2)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3)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

  二、测量方法的选择

  根据本工程的建筑造型、地理环境等因素,在地下室施工阶段采用外控法。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布设外控制点→建立轴线控制网→施测控制轴线→各层楼面细部放线→校核。

  在±0.000以上主体施工阶段采用内控法来控制整个建筑物的垂直度。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布设控制点→建立轴线控制网→垂直控制轴线和标高的引测→各层楼面放线→分段投测→校核。

  三、仪器及测量人员的配备

  1.测量仪器的选用

  根据对精度的要求并结合工程的特点,选择下列仪器:

序号

主要仪器名称及型号

精度

数量

1

全站仪(GTS-311

测角精度

测距精度

±2

±(2+2ppm×Dmm

2

激光垂准仪(苏光、DZJ2

1/45000

3

激光经纬仪(苏光、J2-JDA

±2

2

4

自动安平水准仪(苏光、DZS3-1

S2

其它工具:钢尺(50mTajima防水、防锈)、塔尺、卷尺、线坠、墨线盒等。

  1.测量人员的配备

  组建以2名测量工程师和6名测量工组成的测量2个小组,对整个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测量。

  二、基坑外控点位的复核

  首先根据总平面图和甲方提供的施工现场的基准控制点,用全站仪进行两测回的测角、测距,联测的数据精度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后,即将其作为本工程布设平面控制网的基准点和起算数据。

  进场后,将利用全站仪的测量模式对控制点位进行逐一复核。其具体步骤如下:

  1)在施工测量坐标系中,计算出各桩位点的坐标。

  2)选取两城市控制网点N1、N2,其坐标已知。把N2点作为测站点,N1点作为后视点。把全站仪架在N2点上,把两台棱镜分别架在后视点N1和位于场地中心的支点Z1上。

  3)对全站仪进行对中和整平,设置好仪器参数。

  4)进入坐标测量模式,输入测站点坐标、仪器高、目标高。

  5)进入方位角设置状态,输入后视点坐标。精确照准后视点棱镜中心,仪器根据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将自动完成后视方向方位角的设置。

  6)精确照准支点Z1处的棱镜。测量完成后,可显示出支点Z1的坐标以及至支点Z1的距离、垂直角和水平角等。

  7)以此类推检查各个红线控制点的准确性。

  三、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现场布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分为外部控制网和内部控制网,在基坑周边的外部控制网点为埋设的钢筋混凝土测量墩,内部控制网点为在首层埋设的100*100*10mm铁板。为保证控制网整体精度,内部控制网由已经测设的外部控制网(坐标和高程)引测;

  外部控制网布设的起始引测点必须是由甲方提供的且首先自检后无误的控制点;采用导线网闭合法测设各控制网点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精度必须满足规范标准GB50026-93的相关精度要求;

  施工控制网测设完后,报请甲方、监理单位检验无误后才能投入使用;在进行施工测量前,将各轴线的坐标计算出,地下室施工的轴线测放,直接用全站仪将基坑周边的控制点的坐标引测,地上楼层的测量轴线用激光垂准仪,将已布设的轴线坐标方格网控制点投射的施工楼层,控制轴线测放相互检验相对尺寸无误后,测量员再依据设计图纸由控制轴线进行细部放线;

  四、建筑平面控制网的竖向传递

  为保证建筑物的测量精度,对结构的控制轴线的竖向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垂直投点法引测。DZJ2激光垂准仪是在光学垂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半导体激光器,分别给出上下同轴的两道激光铅垂线,并与望远镜视准轴同心、同轴、同焦;可配网格激光靶,使测量精确、方便。

  在首层楼面上放样出内控点,内控制点布置在投影面积内,考虑到控制轴线一般与梁、墙等构件的中心重合,从而在楼板上预留测设洞口,因此将控制轴线向楼板中平移2M,引测到施工作业层后再返回。控制点的具体位置见本节附图。控制点刻划在首层楼面预留的4块100mm×100mm×10mm钢板上,每块钢板下焊4根长70mm的φ6的钢筋以便锚固。首层以上各层楼面浇筑混凝土时,在对应于下层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300mm×300mm的激光传递孔,并在予留孔四周筑设高50mm的阻水圈。通过激光测放孔,就可把内控点投测到各层楼面上。

  激光垂准仪铅直投点法(如下图2所示)的操作步骤简述如下:

  1)将仪器架设于控制点上方,对中调平。

  2)接通电源,发射激光束,然后调整焦距,旋转仪器调整旋钮,使光斑直径调到最小,在所测楼地面用网格激光靶接收激光束,将光束对准光靶的焦点。

  3)按激光靶上的十字线在混凝土楼板上作出标记。每个内控制点都投点完成并经校核无误后,即可以各投点为基准,弹出闭合的控制轴线,据此进行楼面的放线。对传递点之间进行长度、角度和每个传递点的精度校核,同时规定每个传递点每隔一层检查一次垂直度,偏差值不大于2mm。

  4)在投射控制点时,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每 90 °投测一次,共投射四点,最后取四点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轴线控制点;

  5)竖向投测通常直接由底层控制轴线引测到高层,以避免积累误差。对于超高层建筑的竖向轴线控制,激光投射控制点需要设置中间转换层,转换层的控制点在使用前需检查、调校无误后才能使用。

  控制点引测完毕,用全站仪进行检查,即在同一测站上架设全站仪测量其角度和距离来检查。经校核满足精度要求后,把各相关的投影点相连即基准线。以控制点建立的控制轴线为依据,按设计尺寸放样出各边柱轴线,再以此为依据,分别放样至外边梁柱、剪力墙及楼面上,这样既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地进行施工放样。

  五、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本工程建筑面积大、工期紧凑,可充分利用全站仪测量的无接触、实时、高精度等优越性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以保证工程的质量。特别是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利用全站仪可大大简便测量工作,全站仪放样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类似于如前所述的测量模式。

  在主体施工的测量放样中,遵循二次放样、三线到位、内外结合、主次分明、步步校核的原则。

  1)模板的放样:主要为水、电预埋、墙柱筋的调整、验收提供依据,给出控制轴线即可。由于模板上不便安置仪器,用线坠将下一层内控制轴线通过模板上的预留洞引测到模板上,采用距离交会法将所需点位测出。

  2)施工层放样:各控制轴线传递到施工层后,直接采用经纬仪偏角法测设出各轴线的点位。由于施工层上,当遇有墙的插筋隔挡时,拉尺量距误差较大,可利用全站仪来测定相邻的轴线距离进行复核。无误后,即可放出墙柱等细部三线。

  3)柱、墙垂直度的测量

  a.柱垂直度的测量用两台经纬仪垂直交叉进行测量为主和以吊线法为辅的测量方法,首先将柱子轴线向外引出,引出的宽度由柱子的大小决定,然后用两台经纬仪交叉测量。

  b.在现场施工中如通视有困难时也可用四周吊线法测量,当柱模支好后,由上向下吊线,用盒尺测出模板与线的距离,从而就能确定柱的垂直度。

  4)每次测量放线完,必须经自检合格后,提请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通知甲方验线,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六、建筑的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首先对施工现场内的甲方提供的标高基准点与城市水准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联测,所测数据满足测量规范的要求后,在现场基坑四个角的附近布置三个以上的高程点BM1、……、BMi与已知标高基准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形成高程控制网,其实测过程按四等水准观测来进行。

  2.高程控制网的传递

  根据施工现场内的标高基准点在首层靠近四角的柱上引测4个同一高程的标高点,并用红漆做好标记,作为高程向上传递的标高基准点。每一层都用水准仪进行校核,要求四个导入点标高互差值应小于3MM,符合要求后取平均值作为该层标高的基准。标高的传递使用日本产50m、Tajima标准钢卷尺通过柱、电梯井壁、剪力墙等精密量距向上传递。每层都至少要有3个点引测,以便相互校核和满足楼层施工的需要,引测的步骤是:

  1)先用水准仪(S2级)根据甲方提供的基准水准点引测出±0.000线,定桩(点);校核无误后再向引测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

  2)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测量出施工层,应测出每层500水平标高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多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

  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水平线,误差应在±3mm以内。在各层找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作校核。

  标高施测时要注意:前后视距离必须等长或近似等长;钢尺使用前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测;中午高温时不宜操平,仪器严禁在高温、暴晒情况下工作。

  七、控制轴线和高程的分段校核

  由于塔楼高度大,要求垂直精度高,为防止测量累积误差,提高观测精度,采取分段校核:裙楼一次,以上每10层进行一次标高、轴线的全面校核。

  具体做法是:当某一段施工完毕后,将此段首层控制点和水准基准点精确地投至此段的施工楼层,并进行控制网的检测和校正,确认控制点是否准确无误,如控制点误差超出允许范围,要重新埋点。

  八、沉降、变形观测

  1.基坑的沉降、变形观测

  对基坑的监测是本项工作的重点。基坑的安全将直接影响到地下室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进度。监测方法如下:

  1)监测点的设置:沿基坑四周边线具有容易发生变形的特征点处布置监测点。

  2)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坑开挖前设置的基准点,每7天观测一次,做好沉降位移观测;当位移趋于稳定后,则每隔15天观测一次。位移观测采用正倒镜投点法求出位移。

  当坡顶、地面出现裂缝,或超过规范要求时,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此项观测工作包括:偏移观测和沉降观测两部分内容,可用GTS-311全站仪的三维坐标测量模式来进行。其测量方法是:选取两个可以通视的基准点,其坐标和高程已定出(即已知其三维坐标),把全站仪架设于其中一点上,另一点作为后视点,可定期对监测点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即可得出监测点的偏移值和沉降值。

  2.新建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反映新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地上主体工程施工进展,基础承载的荷载逐渐增加,为掌握基础承载后的沉降情况,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建筑物是否沉降和是否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使用的安全评定,对高层特别超高层建筑尤为重要,建筑物若不均匀沉降,将导致建筑物整体倾斜,甚至有倒塌的危险,因此,沉降观测是评价建筑物能否正常使用重要一环;

  在地上主体的首层施工完且模板拆除后,依据设计图纸或施工单位绘制点位布置图经过设计单位同意后埋设,埋设位置应在便于观测和不容易被破坏的部位,通常布设在离地面+0.5m处;

  供测变形监测的测量基准点(坐标和高程)为在基坑开挖前布设的控制网中的混凝土测量墩(整体工程竣工后仍需进行沉降观测,为永久测量墩,不能被破坏),监测点标高观测方法采用四等闭合水准测量,观测精度要求按照国家规范GB50026-93要求,填录数据表格采用建设局统一表格,作为竣工的交工资料;

  若沉降观测数据出现异常现象(较大的沉降或突起),要分析出原因及时上报并跟踪观测量;

  沉降观测要求:

  1)宜用精密水平仪和铟钢尺,应固定测量工具、固定人员、固定测量路线、固定测量方法,观测前应严格校核仪器。

  2)测量精度应采用四等闭合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米,水准测量采用闭合导线法。

  3)测量次数和时间:在主体施工阶段,裙房封顶以前每施工一层(包括地下部分)、裙房封顶以后每施工1~2层做一次沉降观测;建筑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每2个月观测一次;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每隔3~6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隔6~12个月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各观测日期、数据应如实、认真记录并绘成图表存档,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直到均匀沉降或不沉降为止。

篇4:24层大厦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24层大厦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工程测量:配备激光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两台,仪器使用前应经检测。本工程由于平面和造型以方形为主,大多是垂直线与平行线,故有利于平面放线工作。施工放线工作要十分重视放线前的计算核对与放线后的复核工作,以确保放线定位正确无误。

  测量放样工作作为工程施工的第一道工序贯穿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使精心设计的蓝图衔接成一个整体的作品,测量放样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施工必须建立精密的施工测量控制网,施工测量应密切配合工程施工,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针对该工程的特点、为使施工放样符合设计要求,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测量工作应采取先控制后引测,从整体到局部的程序进行。

  工程定位控制测量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的定位图,规化图,由我公司测量部门将轴线桩引入现场。在建筑物开挖线外约1米远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点,以1-A、7-A、1-P、7-P轴为主控制线布网,埋设外控基准点(端部带刻痕钢柱),埋深0.5米,并浇筑混凝土稳固,作为施工轴线的投测点。另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施工平面图上的建筑物的坐标位置、基线、基点的相关数据以及设计图纸上指定的相对标高,为确保控制网的正确,必须由道路上的城市坐标系统结合建筑物规划红线引入定位,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网点测设。

  2、施工测量控制网必须经初定、精测和检测三步进行,并且两个施工单位应定期由专人负责进行复核。

  3、根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适当地方按一次埋设、多种用途、长期使用的原则埋设首级控制点、组成一个完全能满足施工放样及沉降观测需要的永久性施工控制网。控制点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控制点所处位置要保证今后不被占用且障碍较少、以使对控制点进行使用和保护。控制点既作平面控制之用,又作标高控制之用。

  4、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结构情况,利用首级控制点,分二个班组在实地共同放出二级控制点作为施工的二级控制,并进行联测复核。该控制点既可用于细部点的放样,同时又可用作对工程上各结点的复合检测。

  5、随着施工的进展,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经常对所有控制点作必要的检测。

  垂准测量与平面放样

  1、垂准测量

  (1)垂准测量内部控制点的留设:在南楼设四个控制点即②-(A)、⑥-(A)、②-(F)、⑥-(F)、在北楼设四个控制点即②-(J)、⑥-(J)、②-(P)、⑥-(P)、并在相应各楼层面留设透视孔。

  (2)内部控制网的施测: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资料及开始施工时建立的平面控制网建立建筑物内部平面控制点,运用极坐标法,按既定的垂准测量控制点在建筑物内布设测量。所布设的控制点与整幢大楼的测量基准点进行联测,测量结果进行严密平差,计算点位坐标,并与设计坐标比较改化。改化之后再次进行检测,要求控制网的测距相对中误差小于L/20000,测角中误差小于5〃。若不满足要求,再次改化,直至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这种改化只需进行两次。因垂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为此,基准点处预埋15cm×15cm×5cm钢板,用钢筋连接与混凝土浇注捣实,用钢针刻划十字线定点,线宽0.2mm,并在交点上打样冲眼,以便长期保存。所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应定期进行复测、校核。

  (3)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首层平面放线直接依据首层平面控制网,其它楼层平面放线,根据规范要求,应从地面控制网引投到高空,不得使用下一楼层的定位轴线。在控制点上方架设好仪器,严密对中,整平。在控制点正上方,在需要传递控制点的楼面预留孔处水平设置一块有机玻璃做成的光靶或原仪器附带的光靶,光靶严格固定。仪器从0°、90°、180°、270°4个方向向光靶投点,用0.2mm笔定出这4个点。若4点重合则传递无误差;若4点不重合,则找出4点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传递上来的控制点。所有控制点传递完成后,则形成该楼面平面控制网。对该平面控制网进行角度观测及边长量距(精度l/2000)。由观测成果作经典自由网平差,根据平差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若边长较差ΔS≤±2.0mm,角度较差Δβ≤±12〃,则说明4点精度达标,则记录不作归化;若边长较差±2.0≤ΔS≤3.0mm,角度较差±12〃≤Δβ≤±24〃,则说明4点精度不够,必须归化;若边长较差ΔS>±3.1mm,Δβ>±24〃,则说明投点精度不够,必须重新投点,直至满足精度要求。

  (4)在首层根据轴线设立坐标点作为平面控制点后,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必须在相应的位置予留150×150mm与首层平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能保证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

  2、平面放样:

  (1)基础平面放样方法与上部主体相同。

  (2)首先计算出各轴线交点在控制点所在坐标系统中的坐标,供放样使用。

  (3)根据具体情况,在与所需放样轴线交点相互通视的地方测设若干转点作为临时控制点。这些交点足可满足进一步细部放样的需要。

  (4)为保证放样的准确性,校核可改用其他放样方法(如角度交合法等),重新放样主要轴线交点,或测量相应轴线交点间距离。

  沉降观测

  为了反映建筑物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线相对变形等,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P22-25、《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202-83)的规定对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基点使用标高控制网基点,采取妥善保护措施,使控制网点在整个施工期间能准确、牢固地保留至工程竣工,并能移交给建设单位继续使用。

  本工程观测点做法按图设置,分别设在(2/1)-(P)、(4)-(P)、(2/6)-(P)、(1)-(N)、(7)-(N)、(1)-(B)、(7)-(B)、(3/1)-(A)、(4)-(A)、(1/6)-(A)点。施工期间每施工完一层进行沉降观测。主体封顶后,每一年每报度进行一次,每二年第半年一次,第三年每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若发现沉降有异常时,庆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篇5:科教花园施工测量沉降监测方案

  科教花园施工测量及沉降监测方案

  一、施工平面控制

  根据复核后的坐标点及图纸计算的相对位置,布置好施工所需控制点,然后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结构设计特征,建立本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控制点采用主轴线控制局部的方法,把控制点设置成坐标控制网点并计算出各点坐标,与甲方提供之坐标点闭合。

  轴线控制桩布置在建筑物外不容易受到破坏的适当位置上,并做好各控制点,要有明显标记,定期检查。每次放线时,将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点上,后视另一相应的控制点,这样依次投出纵横向主控制线,然后依据主控轴线,用50m钢尺,按照施工图纸,分出各条轴线位置及墙柱梁位置。主控轴线的容许测角误差 6'',测距精度为1/1000 ,并考虑尺长、温差修正。

  二、施工放线及标高控制

  1、利用本工程原来规划部门和施工单位的首级控制点,作为施工放线的基准。

  2、施工放线要求一次性投设完毕,由于本工程为超高层建筑,施工层轴线的传递采用"内控法"。"内控法"是使用激光铅垂仪,以每层建筑周边轴线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激光引测轴线的方法。

  3、每次施工放线,在控制主轴线弹出后,再按工长要求,加设数条辅助控制线,用以控制一些不平行于轴线的梁、柱、墙,在放线的同时,用红油漆在控制线上画上红三角并注明控制线的编号,便于今后寻找。

  4、楼层标高控制,使用检测过的水准仪结合钢尺逐层向上传递,即用钢尺在底层+1.000m起始标高线竖直向上量到施工层,并据此标高在该施工层上划出+0.500m水平线,为保证标高传递的精度,各层的标高线应由各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当高差超过一整尺时,则在该层用水准仪精确地测设第二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的依据。

  5、将水准仪架设在相应的施工层面上,检测由下向上传递的相应水平线上,误差应在±5mm之内。在各层找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6、在每次施工平台浇砼前,待平台上的大部分工人散去时,将水准仪架设在稳定的平台上,进行抄平工作,水平点用红油漆画在钢筋高出砼面0.5m处作为施工的依据。

  三、垂直度偏移的控制

  1、层间坚向测量偏差控制在±3mm之内,建筑物全高(H)坚向测量偏差不超过H<3/10000。

  2、垂直度控制采用吊线锤法,把地面点向上传递到施工层,然后用经纬仪,根椐传递的控制点,放出主轴线。以此作为施工的依据。

  四、沉降观测

  为保证安全,沉降观测尤为重要。由于沉降观测是周期性较长的测量项目,所以各项工作都应本着长期性和耐久性的原则。

  1、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和观测点是判定建筑物沉降变化的依据,设置应满足牢固和长久保存的条件,以便日后跟踪观测,为了能够检测基准点的稳定,故而在建筑周围应布设三个永久性的水准点,基准点设在观测点附近,但必须在建筑物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

  ⑴ 基准点的做法如下

  首先选定基准点的位置,然后用地质勘探钻机向下钻Φ100mm孔洞直至中风化岩3m,再下一根Φ16钢筋于孔中,钢筋长度随孔洞深待定。钢筋顶端焊一个不易锈蚀的铜帽,用C20细石砼填实孔洞,铜帽露出混凝土面2~3cm,并在基准点周围做一个砼圆环上加铁盖,待基准点稳定后,引测出三个点的原始高程,并进行闭合平差,作好记录。

  ⑵ 观测点的做法如下

  观测点用Φ16圆钢作成,主要将Φ16圆钢切断,弯曲成"U"字型并在端点上加焊铜帽,并将该铁件预埋在首层柱墙上,并与柱墙主筋加焊于一起,观测点埋设高度约距地面30~50cm,埋设完后,并将每个观测点编好号,作好标志。

  上述各种测量点布设方法及做法详见下附图。

  2、观测要求

  具体执行要求如下:

  ⑴ 仪器要求:沉降观测仪器精度要求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而且仪器要固定、专用,每次观测时仪器必须严格整平,仪器I角控制≤±5"。

  ⑵ 标尺要求:采用精密水平仪和专用的铟钢尺,立尺时标尺上圆水准气泡应居中,采用双面尺读数,两面读数高差值应小于0.1mm,最后取高差中值计算。

  ⑶ 线路要求:水准测量采用闭合法,观测的线路要固定,视距长度<25m,视线高度>0.5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观测路线闭合差≤0.3n1/2mm。

  ⑷ 人员要求:每次观测时人员要固定,而且人员的分工要固定。

  ⑸ 其他要求:观测时宜固定测量工具、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3、观测期限

  观测时随时记气象资料。第一次观测应在基准点和观测点均埋设完成,并稳定后立即进行。施工期间,从首层开始每二周观测一次,建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视沉降的稳定程度而定。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出现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等特殊情况,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4、沉降数据反馈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或应力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并定期向建设方、质监、监理及设计单位提供沉降观测记录及沉降-时间关系曲线图。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