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降水基坑支护施工监测内容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降水及基坑支护施工监测的内容

  1、施工监测包括下列内容:

  (1)支护结构位移的量测;

  (2)地表开裂状态(位置、裂宽)的观察:

  (3)邻近建筑物和重要管线等设施的变形测量和裂缝观察:

  (4)基坑渗、漏水和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

  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基坑顶部的侧向位移与当时的开挖深度之比如超过O.3%~O.5%时,即加密观察、分析原因并及时对支护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时增用其他支护方法。

  2、监测点布置

  (1)土钉墙位移观测点10 个;

  (2)周围建筑物沉降观测点20 个。

  具体见监测施工方案。

  3、监测方法及实施

  3.1 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以仪器观测为主,仪器观测和目测调查相结合。

  3.2 前期准备

  (1) 建立监测控制系统,埋设控制点,测放位移测线(点),固定并标记、保护。施工水位观测井。

  (2)熟悉有关技术资料(支护、降水、监测),进行技术交底,分工分责,落实到人。

  (3)建立监测制度,明确观测周期、记录制度、测点保护,资料汇总以

  及信息返馈等。

  3.3 监测实施

  (1) 观测、记录原始值和初期状态

  (2) 观测周期:现场监测时间间隔按下表执行(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密)。

  观测周期表 表8

  施工阶段观测周期

  开挖阶段12h 次每天2 次

  地下工程

  施工阶段第一周12h 次每天2 次

  第二周1 天1 次

  第三、四周2 天1 次

  >四周1 周1 次

  (3)监测警戒:当遇到以下情况时应减缓施工速度并加密、加强观测,有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并采取相应措施。

  1)变形实测值接近或达到(估)算值或发生突变时;

  2)基坑水位达到或超过设计降深,应停止降水;

  3)基坑周围环境水位下降接近或超出计(估)算值时,应采取加灌措施;

  4)遇到异常情况时。

  4、抽水监测与管理

  (1)降排水之前观测一次自然水位,在抽水开始的5~lO 天内,要求每早晚各观测一次水位、流量;以后改为每天观测一次,并作好记录。进入雨季或出现新的补给源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2)对观测记录应及时整理,绘制Q~t(抽水量与时间)与S~t(水位下降值与时间)关系曲线图,分析水位下降的趋势与流量变化,预测水位下降达到设计要求的时间;根据实际抽水情况,研究降水设计的可靠程度或提出调整措施:查明抽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组织排除。

  (3)对抽水设备应建立定期检修保养制度,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降水期间不得停泵。

  (4)抽出的水应排至降水区以外,不应产生回渗。遇有大雨或暴雨,应及时排除地面和基坑积水,以减少下渗,保证降水。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高层住宅深基坑支护监测监控

  高层住宅深基坑支护监测监控

  1、边坡施工监测

  为了边坡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按计划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使周围已有市政设施、地下管线等不受损伤、少受干扰,必须对基坑工程全过程进行系统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沉降、受力水平及周围建筑物的动态(沉降或倾斜),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做到信息指导施工,对可能出现的工程隐患及时预报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第一次监测时应有各相关部门的人员共同参加与确认。

  ⑴、监测内容

  边坡施工监测包括周边环境监测、支护结构监测、土体变形监测,槽底回弹监测,以及包括周边重要道路及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本工程基坑监测预警值地面沉降30㎜,水平位移45㎜。本工程基坑监测内容如下:

  ①.边坡水平位移;

  ②.边坡倾斜程度;

  ③.边坡沉降观测;

  ④. 降水观测;

  ⑵、观测方法

  ①、沉降观测

  采用精密的水准仪进行量测。主要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点直接设置在被观测对象(如土体坡面、建筑物)的特征点上,并在远离基坑或稳定的位置设置基准点。观测点应布置在具有特征点的地方。

  ②、水平位移观测

  采用精密电子经纬仪进行量测。采用轴线投影法在两个稳定的基准点之间连线为基准线,量测差值和累计位移量。观测点直接布置在支护桩顶、土坡坡顶。

  ③、肉眼巡检

  由于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条件的改变、边坡边堆载的变化、施工用水不适当排放、管道渗露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还有工程隐患如地面裂缝、支护结构的失稳、临近建筑物裂缝等都可在巡检工作中及时发现,因此巡检是十分重要和很有必要的,应由有经验的工程师按期进行巡检,巡检工作应列入观测计划,按期进行,并保持记录。

  ④、测精度

  沉降观测中,水准仪i角≤±10〃,每测站基辅读数高差≤0.3mm,水准路线闭合差≤±0.3(n)1/2。

  ⑶、观测点设置

  ①、测距点在距基坑20~30米相对稳定地方设置,并用水泥桩固定;

  ②、水平位移观测点在坡顶上适当布设,测点间距5米,点位用水泥钉固定;

  ③、护坡桩倾斜观测在已开挖后的坡面及桩上下各设一点,间距10~15米,用水泥钉固定;

  ④、土体沉降观测标志在基坑内侧沿基坑高度5~6米分层设置,水平间距20~30米,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对周边建筑的观测应设在建筑物的特征点上,如角部等。具体详见基坑水平位移、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⑷、观测频度及成果分析

  ①、观测频度

  A、采用方向法进行观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观测,主基坑回填为止结束,土方开挖期间、降水期间和特殊天气后,要每天各观测一次,其它可每周观测1次,并做好记录;

  B、设专人并使用水准仪及经纬仪进行观测变形情况,记录要准确工整严禁涂改,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定期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变形情况;

  C、如地面变形产生裂缝时,增设观测点,随时观测裂缝的变化。

  ②、成果分析

  A、分阶段每隔5天进行观测成果汇总,并绘制沉降(S)---时间(T)关系曲线图、沉降(S)---水平位移(L)---距离(H)关系展开曲线图;

  B、对绘制图形及观测结果集中进行讨论,分析变形是否过大及是否趋于稳定,并和甲方共同确定是否需进行采取补救措施。

  ⑸、天气预报的跟踪与实时报告

  对于有雷雨天气、雷电天气或风力达七级以上的天气预报,应及时跟踪并通知作业班组人员撤离或暂停施工的措施。

  2、桩孔有毒气体测试

  ⑴、本工程围护桩共299根,有效桩长约为14.5米,所以开挖不深。

  ⑵、本工程孔桩成孔施工过程中的挖孔、爆破、清孔、验孔、绑扎钢筋笼、桩芯混凝土浇灌时均进行对有毒气测试,有毒气体测试采用放鸽子至孔底的方法进行。

  ⑶、根据本工程围护桩数量及有部份桩可以提前成孔,需用6只鸽子进行测试。

  ⑷、当孔深达到5米时,所有的桩孔在每天开工前或孔内积水抽干后,均需用鸽子放至孔底进行有毒气体测试。

  ⑸、鸽子放至孔内30分钟后,如无异常现象,挖孔工人才可下孔作业。

  ⑹、每个作业桩孔,在上面的人应负责观察下孔人员下孔后有无异常,如有异常情况时,应马上用安全带吊出孔内人员,并上报项目部及有关人员。

  ⑺、每次进行有毒气体测试后,均应形成资料记录,以备查用。

  ⑻、总之,本工程在基坑及孔桩施工过程中,应全程对沉降、边坡水平位移、地下水控制、孔内有毒气体进行监测,并形成记录。对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各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⑼、监测人员应对所测成果进行签字确认。

  ⑽、监测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职务 备注

  1 Z1 边坡沉降、位移监测、地下水位

  2 Z2 边坡沉降、位移监测、地下水位

  3 Z3 孔底有毒气体测试

  4 Z4 孔底有毒气体测试

  3、地下水位变化监测

  根据本工程地下水位稳定标高为1.21-5.35m。因回灌井与降水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使它们共同有效地工作,才能保证地下水位处于某一动态平衡。所以回灌井与降水井在正常施工中是同时启动,同时停止,同时恢复的。所以本工程地下水位标高尽量控制在1.21-5.35m处。

  1、监测时,井管垂直度在插管时目测不能超过1%;

  2、井管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用水准仪测应小于200㎜;

  3、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设计值相比≤5㎜。

  4、地下水位监测周期为降水与回灌同时停止后。

  5、每次监测都及时形成监测记录,以备查用。及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可以及时进行调整。

篇3: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

  (一)、基坑监测

  采用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 必须对基坑进行监测,方案如下:

  一、变形观测的基本工作点和观测点的布置

  1、基本工作点置于最深2倍范围距离(13.2米)之外的稳固安全地带,用于水平观测时,每边不少于2点,其型式采用300×300×1000mm的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的钢筋;同时兼做沉降观测工作基点。

  2、观测点按以下方式设置:

  在基坑周边的混凝土上每隔15m布置1点。

  观测点形式采用200×200×500mm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18短钢筋。根据基本点位置统一刻痕,作为变形观测标志。

  二、观测精度及技术要求:

  根据本工程地质状况和基坑开挖方法,参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有关规定,本工程基坑开挖变形观测按二等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执行。其中,水平位移观测使用DJ2级经纬仪。按视准线和小角度法观测;而沉降观测则使用N3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技术要求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执行。

  水平误差控制<3.00mm,垂直误差控制<0.5mm

  三、观测时间的确定:

  1、基坑开挖每一步都应作基坑变形观测.

  2、观测时间间隔每天一次, 必要时连续观测, 基坑开挖完7天后, 可由每天一次到3天一次, 15天后每周观测一次。

  四、场地查勘与记录:

  1、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 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 照相存档。

  2、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并绘制沉降与位移曲线。

  五、观测要点

  1、每次观测前,首先复核基本工作点的稳定性。

  2、所用仪器必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观测期间要做到"五固定",即观测人员、测量器具、观测方法、观测路线和测站固定。

  3、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首次观测,并在同期观测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形观测的起始数据。之后随开挖进度和变形速率确定观测时间。

  六、基坑边坡及地面变形控制

  (1)基坑变形的监控值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基坑边坡及周边地面允许变形值应符合下表所示:

  基坑变形的监控值

  基坑类别支护体顶水平位移支护结构墙体竖向位移地面最大沉降

  二级基坑5~6CM5~6CM6CM

  (2)水平位移速率监控

  连续三天水平位移速率达到5~10mm/d;应预报警。

  (3)临近建筑物沉降控制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物允许变形值应符合下表所示:

  建筑物允许变形值

  变形特征中低压缩性土高压缩性土

  砌体承重结构基础局部倾斜0.0020.003

  或倾斜速度连续3d大于0.0001H/d(H为建筑承重结构高度)时应报警。

  (4)临近管道变形控制

  累计沉降达30mm(管道支架间距L的千分之五),连续3日沉降速率达到1mm/d,或实际发现管道漏水、漏气。

  (5)巡视

  发现各种严重的变形现象,如严重的基坑渗漏等应立即采取措施。

  七、变形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每次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检查外业观测记录,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本期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将其变形结果及时报至项目总工,以便判断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为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监控信息。

  边坡位移不得超出3/1000,沉降不得超出3.5cm。

篇4:基坑支护工程现场监测

  基坑支护工程的现场监测

  1基坑观测的内容

  基坑监测是本工程施工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施工中应观测基坑的稳定性,周围建筑物的变形等。其中基坑的稳定观测包括基坑外围土体位移、沉降的观测。施工中要进行全面观测,施工前在基坑四周设置观测点,按照设计要求,每隔25m设置一个观测点,边施工边观测,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

  2基坑观测点的布置

  按照设计要求每隔约25m设置一个观测点,基坑南、北面各布1个观测点,东、西面各布每隔25m设置一个观测点,每面的观测点成直线布置。在基坑四角各布置2个观测控制点,施工过程中对控制点应加以保护。其他观测点布置根据现场情况而定。观测点的制作要求规范美观,并用水泥砂浆围筑,观测点做好后,必须严加保护,不得碰撞,拟采用砖块围筑,待须观测时再移开砖块。

  3监测频率

  基坑监测的频率要随土方开挖进度和基坑变化情况作调整,基坑监测点布设两天后开始读测原始值,且应不少于2次。当基坑开始挖土时,监测次数要增加,开挖以后每天测量一次,当基坑边坡位移出现突变量,增加到一天两次甚至两小时观测一次,当边坡位移趋于稳定时,测量间隔时间可延长至5~10天。基坑的监测时间为从基坑开挖至污水管道安装完成,观测结果务必全面、真实、整洁,并整理成册。

  4钢板桩的检验与矫正

  4.1钢板桩检验

  用于基坑临时支护的钢板桩,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验,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端头矩形比、平直度和锁口形状等,必须符合钢板桩质量标准表的要求,否则在打桩前应予以矫正。

  桩型有效宽度b(%)端头矩形比(mm)厚度比(mm)平直度(%·L)重量(%)长度L表面

  欠陷(%·δ)锁口(mm)

  垂直向平行向

  4.2钢板桩矫正

  (1)表面缺陷矫正

  先清洗缺陷附近表面的锈蚀和油污,然后用焊接修补的方法补平,再用砂轮磨平。

  (2)端部矩形比矫正

  一般用氧乙炔切割桩端,使其与轴线保持垂直,然后再用砂轮对切割面进行磨平修整。当修整量不大时也可直接采用砂轮进行修理。

  (3)桩体挠曲矫正

  腹向弯曲矫正是将钢板桩弯曲段的两端固定在支承点上,用设置在龙门式顶梁架上的千斤顶顶在钢板桩凹凸处进行冷弯矫正;侧向弯曲矫正通常在专门的矫正平台上进行,将钢板桩弯曲段的两端固定在矫正平台的支座上,用设置在钢板桩的弯曲段侧面矫正平台上的千斤顶顶压钢板桩弯凸处,进行冷弯矫正。

  (4)桩体扭曲矫正

  这种矫正较复杂,可根据钢板桩扭曲情况,采用3)中的方法矫正。

  (5)桩体截面局部变形矫正

  对局部变形处用千斤顶顶压、大锤敲击与氧乙炔焰热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矫正。

  (6)锁口变形矫正

  用标准钢板作为锁口整形胎具,采用慢速卷扬机牵拉高速处理,或采用氧乙炔焰热烘和大锤敲击胎具推进的方法进行调直处理。

  4.3钢板桩允许偏差

  钢板桩形式U形Z形直线形

  宽度+10mm

  -5mm+8mm

  -4mm±4mm

  高度+4%±5%-

  厚度小于10mm±1mm+1.5mm

  -0.8mm

  10~16mm±1.2mm-

  16mm以上±1.5mm-

  弯曲长度不超过10m不超过全长的1.5%不超过全长的0.15%不超过全长的0.15%

  长度超过10m不超过15mm加(全长-10m)的0.12%不超过15mm加(全长-10m)的0.10%不超过15mm加(全长-10m)的0.10%

  扭曲长度不超过10m不超过全长的0.30%不超过全长的0.15%不超过全长的0.20%

  长度超过10m不超过30mm加(全长-10m)的0.20%不超过15mm加(全长-10m)的0.10%不超过20mm加(全长-10m)的0.10%

  长度不限制

  端面平整度不超过宽度的4%

  4.4钢板桩的支撑

  (一)支撑安装的施工要点

  1、根据支撑布置图在基坑四周钢板桩上口定出轴线位置。

  2、根据设计要求,在钢板内壁用墨线弹出围檩轴线标高。

  3、由围檩标高弹线,在钢板桩上焊接围檩托架。

  4、安装围檩。

  5、根据围檩标高在基坑立柱上焊接支承托架。

  6、安装短向(横向)水平支撑。

  7、安装长向(纵向)水平支撑。

  8、在纵、横支撑交叉处及支撑间的空隙处,用夹具固定。

  9、在基坑周边围檩与钢板桩的空隙处,用C20混凝土填充。

  为了使支撑受力均匀,在挖土前宜先给支撑施加预应力。施加预应力的方法为:

  (1)用千斤顶在围檩与支撑的交接处加压,在缝隙处塞进钢锲锚固,然后撤去千斤顶;

  (2)用特制的千斤顶作为支撑的一个部件,安装在各根支撑上,预加荷载后留在支撑上,待挖土结束后,拆除支撑,卸去荷载。

  (二)拆除支撑

  为了防止变形,拆除支撑时一般要采取逐层换撑、逐层拆除以及逐层回填土的方法。在设置支撑位置时,就应考虑地下室施工和换撑的结合。

篇5:大厦基坑支护施工监测应急措施

  大厦基坑支护施工监测及应急措施

  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从围护工程开始施工至地下室底板完工,应进行全过程的施工监测,以便及时掌握施工全过程围护结构、周围土体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及时掌握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尤其对建筑物、道路的影响程度,以便在监测信息指导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施工方案,避免基坑开挖的重大事故发生,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一)监测内容

  土钉围护的施工监测应包括如下内容:

  (1)围护体的位移及沉降;

  (2)地表开裂状态及周围环境变形;

  (3)基坑渗漏和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

  (4)基坑底部土体有无隆起,围护外侧土体有无下沉。

  (二)监测点的设置

  (1)监测点、后视点、水准基点应设置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外。

  (2)沉降和位移监测点应设在基坑边壁和基坑底部,间距不宜大于30m。

  (3)地表开裂,宜采用标记法进行观察和比较,有裂缝时,先测量其宽度并做好记录,然后用水泥浆灌实抹平,必要时可拍照留存。

  监测点的设置详见附图。

  (三)监测次数及方法

  (1)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次数一次为宜,当位移出现发展趋势或接近预警值时,应加大监测的频率。

  (2)地下室底板完工后可减少监测次数,地下室侧墙完工后停止监测。

  (3)位移观测用Et-02电子经纬仪,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仪,精度为标准二等水准。

  (四)监测数据处理及反馈

  监测数据应即填入规定的表格,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定期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报告。如发现数据明显变化或临近报警值时应即向项目经理、业主、监理工程师报告。

  (五)报警值

  根据设计规定,报警值如下:

  (1)1-1剖面坡顶水平累计位移40mm,连续3日位移速率大于3mm/d,并且有发展趋势。

  (2)其余剖面坡顶水平位移累计60mm,连续3日位移速率3mm/d,并且有发展趋势。

  (3)地面沉降大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

  当位移接近或达到预警值时,或建筑物底部或周围土体出现可能导致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如流砂、涌土、隆起、陷落等)时,应立即报警,确定可能采用的应急措施,排除险情。

  (六)应急措施

  1.由于基坑施工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各种险情,为能及时排除险情确保安全,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监控小组,在土方开挖和土钉墙施工阶段进行24h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墙体水平位移,土钉墙结构变形,周边土体,道路及管线的变化。

  (2)施工现场准备砂袋。

  (3)当围护体位移超过预警值时,使用砂袋压载,防止支护结构位移的发展。

  (4)当支护结构的位移增大时,必要时可使用挖土机迅速回填土方反压,以阻止位移的进一步发展,并在位移较大处设置超前支护,待稳定后方可继续开挖。

  (5)当施工时遇上流沙等土层时,应先打入竖向注浆管进行加固,然后开挖。

  2.为了确保安全施工,针对假设出现的几种险情,制订了如下应急措施:

  (1)围护体滑移的应急措施

  根据监测信息,如发现围护体位移超过容许值,应即采取如下措施阻止位移:

  1)坑外卸荷,具体办法同上相关措施。

  2)在坑内紧急垒堆砂袋或回填压载。

  3)位移较大并有发展趋势时,可在坑内设置内撑。内撑可为水平撑或斜撑,

  可用型钢或坚固的木料支撑。

  4)必要时可采取增加或加长水平土钉的措施,可酌情在松动的围护体内设置竖向土钉(注浆)。

  (2)坑底土体隆起的应急措施

  1)由于围护体滑移造成的坑内土体隆起,应采取处理围护体滑移的措施,同时用重物(叠袋、回填土)压制隆起的土体。

  2)由于淤泥绕过围护体流向坑内造成的土体隆起,应在坑内利用重力压制隆起土体的同时,对围护体进行加固。设置竖向土体(注浆)加固围护体的有效措施。

  (3)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应急措施。造成周边道路或地下管线破坏的直接原因就是围护结构位移或坑底土体隆

  起,因此防止发生此种情况的预防措施是:1)加强施工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2)发生围护位移或坑内土体隆起时,应即采取措施处理。

  (4)地表裂缝的应急措施

  1)及时查明地下裂缝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阻止裂缝的发展。

  2)及时用浓水泥浆灌缝。

  (七)深层监测

  1.监测方案依据及内容

  (1)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之总平面布置图;

  2)业主提供之综合地下管线图;

  3)业主提供的基坑围护方案及相关图纸;

  4)有关相类似基坑信息化施工监测实例。

  (2)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和围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基础施工安全。综合业主提供的资料,基坑围护方案中对施工监测的要求及本工程特点,考虑本监测工程设置以下几方面的监测内容:

  1)周围地下管线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3)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4)围护墙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2.监测点的埋设及施工监测方法

  (1)地下管线监测点

  模拟点埋设方法为:在地下管线相应上方开挖约30cm深洞,将顶面刻划"+"的钢筋埋入其中,并用混凝土将其固定;间接点法埋设即直接将顶面刻划"+"的道钉打入地下管线对应上方路面。

  测量方法:沉降监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各限差要求进行测量,每次测量宜做到闭合或附合,并符合二等水准的各项精度要求。位移测量采用小角度法。

  (2)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埋设:建筑物监测点直接用冲击钻在外侧墙体上打洞,并将道钉打入或用

  "L"形钢筋用水泥砂浆固定。测量方法:同地下管线监测。

  (3)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孔

  埋设:采用钻孔埋设。将面包裹工业滤网的PVC水位管放入钻孔内用中砂回填至密实,再用混凝土封口,以免地表水渗入影响观测,水位孔深度均为10.

0m。测量方法:直接量取监测孔内地下水位距水位管口的距离。

  (4)深层土体位移监测

  埋设:采用钻孔埋设。在埋设点上用钻机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逐段安放测斜管,顶底封闭,接头处用自攻螺钉拧紧,并用胶布密封。安放完毕后用膨润土及黄砂回填,直至钻也隙密实为止,并用混凝土封口,孔深根据基坑深度确定。测斜管内的十字导槽必须有一组垂直于基坑边线。

  测试方法:先以测斜孔底为起测基准,以0.5m点距由下向上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处理时均用经纬仪测得的测斜管口的位移值进行测斜成果的修正,经计算处理产生测斜曲线及数据报表。

  3.监测精度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报警值

  (1)技术措施

  1)为了确保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投产的仪器必须按规定内容检查标定其主要技术指标,仪器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做记录归档。遇特殊情况(如受震、受损)随时检查、检定。不合格仪器坚决不能投产使用。

  2)水准测量宜采用闭合或附合路线观测方法。

  3)尽量做到测量定人,定仪器;观测数据不得随意涂改,测量数据有疑问时,因做至反复观测寻找问题原因。

  4)各监测项目变形量或测量值接近或到达报警值时,应及时发出预警报告或报警,并提请业主及有关单位注意。

  (2)报警值1)地下管线监测报警值由专业管线公司给定,具体报警值为累计变量≥±10mm,日变量≥±3mm。

  2)其他有关监测内容报警值敬请设计单位确定,一经确定,我司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4.施工及组织

  (1)监测频率基坑开挖至底板完成其间,地下管线变形监测2次/d、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1-2次/d、深层土体位移监测1~2次/d、围护墙顶面变形监测1-2次/d。

  地下室结构至±0.00其间,地下管线变形监测1次/3d、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1次/3d、深层土体位移监测1次/3d、围护墙顶面变形监测1次/3d。

  (2)提交的测试成果

  建立监测成果及时汇报制度。正常情况下当天的监测成果第二天呈报业主和有关部门,叙述监测点(孔)当次及累计的成果动态及有关注意问题。如遇报警情况,先当场口头通知同时4h内提交正式报警资料。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