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研究生水利水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4-10

  研究生水利水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河流中修建了越来越多的水利水电工程,这些工程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河流生态阻隔,其中大坝阻隔影响造成的鱼类资源量下降尤其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众多的西南地区水电开发环评报告明确指出能源开发中需发展过鱼设施相关技术,如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300号”印发了关于《澜沧江上游(西藏境内河段)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明确提出澜沧江水电开发需研究导鱼过鱼技术。

  果多水电站的建设对河流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大坝阻隔造成的河流片段化,阻断鱼类洄游通道及上下游鱼类基因交流,为此,国家环保部对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5号)中要求,“建设单位应依法承担有关保护责任,采取修建过鱼设施、建设增殖放流站和保留天然生境等综合措施保护鱼类等水生生物。开展鱼类洄*为与水力学条件调查,进行必要的鱼类生态习性研究,将鱼类生态习性与过鱼设施设计有效结合。

  西南地区,是我国未来水电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过鱼设施应用的重点区域,随着我国未来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需要,根据目标鱼类的行为学特性,开展水电工程过鱼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尤其是鱼类生态习性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本课题作为方法学研究型项目,拟依托国内典型水电站过鱼设施建设,围绕过鱼设施(重点是集运鱼系统)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科技攻关,旨在提升我国过鱼设施设计基础研究水平,为我国的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方法支撑,并储备科研人才,以期缩小我国未来在该研究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此次社会实践主要由水力与环境学院的石小涛、王继保、罗佳、化生学院刘国勇等老师带队,参与社会实践的还有研究生4名、三峡大学准研究生4名、实验助手5名,从7月24号到9月8号进行为期4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实验基地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柴维乡果多水电站,具体位于坝下500米右岸物料储存库内,实验占地约150m2。

  实践围绕鱼类洄*为与水力学条件调查,以及鱼类生态习性研究开展。主要包括坝下鱼类资源调查,包括鱼类栖息地调查、鱼类资源种类数量、体型特征调查、鱼类生态习性调查,此次鱼类生态习性研究主要包括鱼类对几种环境因子(水流、光、声音、温度、底质)的偏好选择及产生的行为反应。

  此次社会实践成果将作为果多水电站集运鱼系统优化设计的依据。坝下鱼类资源调查的目的一是为了进一步确定过鱼对象,根据此次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明确过鱼对象、过鱼数量。通过对坝下10公里三处河段分时段多次进行网捕、杆钓,捕获了该河段共7种鱼,分别为:裸腹叶须鱼、澜沧裂腹鱼、重口裂腹鱼、前腹裸裂尻、短尾高原鳅、细尾高原鳅。捕获数量总计超过200尾。

  鱼类栖息地调查主要集中在集鱼点(集鱼系统布置河段)、放鱼点的地形、流量、流速实测中。通过此次实测更加科学深入了解到集鱼点、放鱼点布置的合理性、安全性。

  鱼类生态习性研究从高速复杂流场下鱼类游泳能力及上溯行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变速流及固定流环境中游泳代谢能力研究、鱼类短距离洄游习性、实验鱼对灯光、声音、底质等环境因素的偏好选择。扎曲河水流湍急,研究鱼类在高流速复杂的水流环境中的上溯行为及其游泳能力有利于集鱼船诱鱼水流的设置。了解鱼种在开放复杂流场下的游泳能力及游泳行为弥补了大部分在均匀流场下得到鱼类游泳行为的不足。从生理方面研究鱼类在不同温度不同水流速度下的代谢能力符合扎曲河复杂多变的环境。从耗氧量、耗氧率的角度来评价不同语种、不同规格的实验鱼游泳能力。了解目标鱼类洄游习性可初步区分洄游性鱼类和非洄游性鱼类,可进一步确定过鱼目标种类、集鱼系统运行时间等。果多水电站集运鱼系统中的诱驱鱼部分设置了灯光,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在不同光强、光色条件下的鱼类的偏好选择,找到同一流域鱼类对光强、光色偏好选择共性,关系到集鱼效果的合理性、全面性。偏好水流、底质实验对鱼类栖息地、放鱼点选择布置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野外实验充分将科研成果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实验设计以实践需求、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根据。在这种高海拔、文化差异较大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此次团队也遇到种种问题,如交通不便造成的行动受阻、捕鱼行为与当地文化信仰冲突等。面对问题团队也是积极应对。为了减少因为交通不便、物资不足造成实验滞后,团队分批次、分时间段按需求补充供给。为了避免因为文化信仰造成的冲突,团队除了努力获得当地政府支持外,团队也多次向当地居民宣传,对于实验后的鱼也是做到积极放生。

  此次野外实验在不同程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不同程度上锻炼了实验人员。将产学联充分结合起来,对实验团队今后的科研工作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采编:www.pmceo.cOm

篇2:大一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0**大一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时间如握在指缝中的细沙,缓缓溜走,不给人以挽留的时间。在**的这40多天里正如蒋捷所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刚开始来到**,怀着满心的憧憬,想学习更多的知识,可初开始的那几天,每天都在录入资料,每天回到宿舍对着自己僵硬的脖子和肩膀在思考每天都在录这些东西能学到什么。当好不容易录完二普资料后,面对又是堆积成山的一普卡片,内心隐隐生出逃避之心,想要快点回家。当学姐们将要离开时,学习了arcgis的基础,内心里为自己又为自己学到的东西十分开心。

终于出外业了,当在办公室坐的腰酸背痛后,可以下乡村活动筋骨,大家都十分开心,出了几次外业后畏惧于野外条件的艰苦,甚至会羡慕可以在办公室吹着空调打资料。

我们在面对一种自己觉得艰苦的环境时,会下意识的与我们觉得稍微好一点的条件相比较,我们有可能不会满足于现状,想享受更好的条件。90后的我们也许不怕吃苦,但是却不愿吃苦。

庆幸地是我有同学的陪伴,也在这里认识和结交了很多朋友。我们刚进大学的象牙塔,接触到的都是纯真的一面,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也第一次领略到现实社会的残酷,当你工作时,有人很愿意配合你的工作,有的人却觉得这件事与他无关对你爱理不理。不过,这个世界上总是好人占大多数的部分,巡店的冯主任看我们年轻的女孩子在太阳下暴晒,觉得我们和他的女儿年纪差不多大,对我们多加关照。

在**我学到了许多和课本无关的知识,增长了见识,年轻人需要多去外面闯一闯见识到世界的不一样后,每个人的心境也会不一样。在渴望回家的心情中又生出不舍,人生中没有谁能陪你从开始走到最后,每个人都是生命中的过客,和你把酒言欢片刻,然后say

goodbye,各自赶路。虽然不舍这些日子我们一起,也许我们以后仍然会有机会再相见也许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相见,也许是我们的最后一次相见,但不管怎样我们一起走过人生的一段美好旅途。

在这里,我也学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棱角,我们在工作中不能随心所欲的做自己,要为这个团队所考虑,也要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不是每个人都和你的好朋友一样和你志同道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在保持自己的同时,也尽量去适应别人,在一个团队中,团结最为重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而打扰团队的发展。而且每个人都要有责任心,这个队伍才会更加壮大,团队的凝聚力也会越来越强。

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终于结束,也给我的大一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篇3:敬老院献爱心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敬老院献爱心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摘要:

  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假期社会实践任务,我去了镇里的敬老院做义工,照顾那里的孤寡老人,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在两周的时间里,我感受到老人们之间的欢乐,更深深体会到老人们缺少亲人关爱的孤独。事实证明,老人们虽需要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更需要亲情的呵护,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多抽出一点点时间来陪老人们说说话,唠唠嗑,那么我们的老前辈一定会生活的更好。

关键词:

  敬老院;孤寡老人;献爱心;传统美德

正文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自己实际行动为老人们送温暖、献爱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己任。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今年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我选择去了去镇里的敬老院做义工,看望并照顾那里的孤寡老人。

  如果说我们是流星,至少我们闪烁过;如果说我们是尘埃,至少我们存在过;如果说我们是火焰,至少我们燃烧过;如果说我们是冰山,至少我们曾经美丽过。现在红军长征胜利很久了,关于这段历史的远征,早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简单记述,越来越多的史料被发掘、整理,从各个层面丰富着我们对这支军队的认识,那些光荣的前辈,也带着温热的呼吸,走到我们面前。当历史不再是已知的答案,而是回到一个创造的过程,就显得格外的迷人,走上前人的脚步,追溯前人的梦想。那些老革命、老前辈留下的那些点滴,给我们深深的感慨,长征已然不能重复,那个时代那个环境的人造就了奇迹—长征,但我们依旧踏着长征那精神的脚步,去追寻我们自己的长征。大学生,天之骄子也,可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能体会当年长征的旅途和艰辛,可以说,我们是幸运的,但同时也是不幸的。幸运于出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时代,不幸于不能体会到过去,人们创造这一历史的艰辛。我们所能做的或许只是在某一个夜晚仰望天空,看着那被历史刻上的漫天繁星。大学是一座象牙塔,可我们要走出象牙塔,要向红军一样去追求某种精神,去敬老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关心老人还需从身边做起,只有和老人接触才能有更多的体会。二是我们以为敬老院里可能有过参加红军的老党员,想去听听他们所经历的一些我们没有经历的一些事迹。

  目前,我们身边的老人生活质量比较差,他们缺少关爱,缺少文化娱乐,利用闲暇时间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带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水果,给他们表演节目,带去温暖。在精神和物质上尽我们的一份力。在人生漫漫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过辉煌的时刻。不同的是,老人们的辉煌已成为历史,他们曾对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与无限的关爱,他们用宝贵的青春与汗水浇灌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欢乐,而他们却别无所求,我们就是要用我们最为简单的一声问候,一个微笑让他们感到欣慰和满足。告诉他们,人们没有忘记他们,社会仍需要他们。

  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栖息之所,其实不然,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们也主动进去敬老院。里面有许多老人以前都有值得骄傲和让人敬佩的职业,其中有的是教师、干部,有的曾经是文艺工作者!他们选择敬老院,有的是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感觉生活寂寞;有的是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处,拥有共同的兴趣,相近的人生观念和相似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更能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的生活乐趣。据老人进入敬老院时办理的手续来看,有50%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才来到敬老院,在这里有专门的人手负责照顾他们,他们的饮食都是根据老人们的需要,并且每个人每月还有一定的补助金(见图一)!

  20**年1月20日,我前往镇敬老院为老人们做义务劳动,与老人们共同分享他们心中的甜美与苦闷,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欢乐。今天天气很好,走进敬老院便看到了老人们一张张慈样的脸庞,院长热情地接待了我。通过与敬老院相关领导的接触,我顺利成为了一名敬老院义工。一位热心的阿姨成为我的义工老师,经过热心阿姨的简单介绍和指导,我开始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

  首先,热心阿姨为我讲解了敬老院的概况。

  镇敬老院称之为‘常家河敬老院’,创办至今将近有六年,是由政府投资兴办的一座集生活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养老机构,其中有齐全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了一支经验较强的管理机构和一支较有经验的护理人员队伍,敬老院成立以来,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敬老院的建设和发展,多次到院里检查指导工作。镇敬老院将住房规范化、服务特色化、厨房标准化、环境花园化作为标准。在服务设施上有两大系统和七个功能服务区(监控系统:为全院提供安全保卫,确保五保老人的人身安全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爱心呼叫系统:能更及时周到的为养员提供全方位服务),还有自己的果园、农场,能够做到自给自足,所有的蔬菜都是纯天然的,保证了老人们的饮食安全。房间有二人、三人、四人,全天24小时护理,间间有卫生设施,食堂饮食生熟分开,专烧特具病号饭。热心阿姨向我讲解到:敬老院里住了五六十位老人,都来自我们镇上的各个村落,他们的年龄都上了60岁,其中50%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一些专门的人照顾,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通过热心阿姨的细致介绍,使我对敬老院有了全面的了解。利用闲暇时间,我做出了详细的计划,为我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由于是第一天工作,我决定先从嘴上下功夫--与老人们聊天(见图二)。早上八点,在阿姨的带领下,我前往每一个房间慰问老人。当老人们看到冒着寒冷赶来看望他们的我,立刻关心起来,拉着我到火炉边烤火,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十分关心我各方面的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怀,还有一些老人们高兴的合不拢嘴,与我分享起自己当年的“金戈铁马万户候”的峥嵘岁月,还与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起初在老人面前我还有些拘谨,但在老人们的感染下,我也随之释怀,也很关切地询问起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与他们聊起了家常,说起来我们在大学中一些有趣的事。老人们感慨的说,正是党的政策和国家的各种福利才能有今天这样无忧无虑的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的老人表示许多学生义工的到来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乐趣。我认同老人们的话,但我还想说的是,如果没有老人们在他们年轻时的努力,也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在陪老人们聊天的时候,虽然有些老人因疾病和年龄的原因导致言语不清,思维混乱,但我还是耐心地与他们交谈。在跟老人们交流过程中,我发现老人们是很渴望与别人交流的,他们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我耐心地听他们说话,我的努力给老人带来了小小的喜悦、幸福和满足。看到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我真的很高兴,整个敬老院充满了欢声笑语。愉快的交谈,使我和老人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似乎面对的不是素不相识的老人,而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亲切而熟悉。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通过聊天,我了解了老人们日常的生活。老人们有些是在家呆不住,有些是子女工作繁忙,被子女送过来的。虽然有的刚来时不太习惯,不过时间长了渐渐习惯了。老人家在这里都过得很开心,他们有时候会在楼下的树阴下玩一下麻将或者是楼上闲房里看一下电视,也有到楼下做一些简单的锻炼的。看到老人们的欢乐,我很欣慰,觉得老人们在这里也可以算是安享晚年了。

  在聊天中有一位老人给我印象很深刻,我叫他陈爷爷,是名老红军,我来到这位老人的房间,热心阿姨去和老人说了声,我便健步迎上去用双手搀扶着老人,跟他做介绍:“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今天来看看您。”年近九旬高龄的他,慈眉善目,显得十分和蔼可亲。他笑着说:“好!好!”并点头欢迎,在房间我仔细打量一番,在床的旁边有个写字台,上面摆着几个水杯,墙壁上挂着一副“XX万岁,共产党万岁”的行书字,字体显得苍劲有力,落款有点模糊不清了,靠近门口有一张旧的滕椅,估计老人平时常坐的,我把老人扶到椅子上坐下,听着老人跟我讲他过去的故事。当我们说起长征的事时,老人眼里泛出了泪花,他说:“过去的长征很艰苦啊!现在年轻人还没有经历过这样艰苦的锻炼。”老人为自己是共产党员而感到骄傲。他说:“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中国,就没有可以让老人安度晚年的国和家。”老人说完后,我不禁从心里感到敬佩。当我问老人作为共产党员认为当时长征最重要的是什么时,使我惊讶的是:老人居然毫不犹豫的说了四条: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官兵团结;关心群众!时间过得飞快,就这样,我和老人们聊了好几个小时。

  通过与老人们的聊天,使我明白了很多,明白了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了他们的辛劳,明白了他们对儿女的期盼,更明白了他们对我们后辈的希望和对祖国的祝福。我并没有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埋怨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热情,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中实际上蕴涵了巨大的人生价值和人文关怀,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平时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过去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听老人们讲自己的过去,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也使我的心灵得到洗涤。

  转眼间到了做饭的时间了,我决定跟随热心阿姨,亲力亲为,为老人们做饭。此时,热心阿姨又为我介绍说,每周日的下午,老人们都会聚集到敬老院内的一个礼堂里,并且有代表到台上提出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以及老人们的需要,且在某段时间内发放老人们的生活必须品,还将老人们所喜爱的菜列出,再投票决定本周的菜谱,在此同时,发放生活费(见图三)。

  这使我非常好奇,得知今天老人们要吃饺子时,我决定大显身手。经过其他阿姨和我一个小时的努力,香喷喷的饺子出锅了,看到自己包的饺子,那样的滋味是美滋滋的(见图四、图五)。

  午饭期间我也跟着负责分饭的管理人员一起帮助老人们就行就餐,有的老人就餐很不方便,需要人在一边喂才行,这时我早已没那么拘谨,很自然的给老人喂饭,虽然动作略显笨拙,可看到老人的笑脸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感觉就像一家人似的其乐融融(见图六)。

  下午一点多,等我们吃完饭,老人们都出来散步和锻炼身体了.敬老院有个很大的院子,里面有很多锻炼身体用的运动器械.有相当多的老人们在散步和锻炼身体。这使我不得不感叹老人们的惬意(见图七)。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家里也有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对我来说并不是很难,在敬老院里我将那些老人当成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他们是那么的和蔼可亲,以至于让人非常喜爱他们。

  在敬老院期间,因为快要到春节了,我和那里的工作人员都做起了过年的准备,尽管在大年三十我不能与老人们在一起,到我能尽我的力量去装扮这里,使这里能够在过年的时候为老人们增添一份温暖(见图八、图九)。

  在敬老院这期间,我发现这里有很多才能的老人,他们将自己喜欢做的事应用到生活中,给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让自己忙起来,就不再寂寞、无聊了。在敬老院里有位老人开起了理发的工作,别看他一把年纪了,理发的技术还不错,以至于院里老人的头发都是他理的,有时外面的一些老人也来到敬老院理发。有的老人喜欢种花草树木,在一些空地上中了许多,既可让人欣赏,又可新鲜空气,其实还有一大功效,那就是修生养性,对身体很有好处哦。还有的老人多才多艺,他们有的会吹口琴、有的会拉二胡、有的会扭秧歌、还有的书法也很棒,每逢过年过节都是由他来写对联。我感叹老人们的才艺,更赞赏老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人生观。他们,不愧是我们的老前辈!

  20**年2月18日,是我在这里做义工的最后一天,可能是因为离别,就连老天也下起了雪,我能为老人们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清理院子中的积雪(见图十),

  通过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积雪终于清理完了,而我也该走了,就这样,以这样一个结尾,告别了敬老院,告别了这里曾几何时拥有和我们一样梦想的老人们。此时的我真想永远照顾这些老人,离别总是痛苦的,来时的我与回家时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但愿老人们能够幸福安康,永远快乐。

  经历了这次活动,我的感触颇深,相对于我为老人们所做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来说,老人们教会了我许多人生道理,使我对我的未来又有了新的认识。或许慰问敬老院,已经不是单纯的来敬老院看望老人。而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访问亘古时代老一辈革命家,老一辈人梦想的深邃。我想那个时候已成我人生中重要的回忆,那些可爱老人的笑脸。

  但想起与老人们的谈话,我的心中酸酸的。发苍苍,手持拐杖,走路蹒跚,这些已成为老人们的象征。孤单、寂寞、无助也似乎是老人们的代名词。老人们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历史的功臣。他们的一生将要走完了,他们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雪,有太多的辛酸和泪水,在他们安享晚年之间,需要的是关怀与爱,哪怕是我们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段真诚的祝福足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与甜蜜。敬老院的设施好并不是最主要的,他们更加需要社会上的一些关注和儿女们的关爱,他们现在仅仅需要我们的关心,爱护,仅此而已。我们的欢声笑语只能带来片刻的忘记忧伤。我们该做些什么?每个人都在深思。

  珍惜岁月,关爱老人。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懂了很多,社会上有很多需要我们关爱的人群,我们应该献出一点爱,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这样的社会一定会和谐。

  伸出你的手,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献出一份爱,给需要的人带去一份关怀吧!

  在此,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敬老院中给我提供帮助的领导和义工阿姨;更感谢敬老院的老人们!

参考文献:

  [1]《常家河敬老院简介》

  [2]中国敬老院政策法规

  [4]民政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民政部令20**年第37号)

篇4: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人总结报告

  吴芊芊

  20**年8月11日

  只有一颗尘埃的星球

  ——这个夏天我们是这一颗尘埃

前言

  原本,作为一个人,本该在不同的阶段就应该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正是因此,我们才会渐渐的成长。但是,我不知道,这一次的经历会有这样的不同。如果说,大学,让自己有了新的生命,那么这一次的暑期实践活动,便是这新生命成长得最灿烂的时候。

  我是吴芊芊,来自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一名大一的学生。有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热情;也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正是因此,我加入了向日葵。从一开始的递交报名表到最后的支教,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相信,我们会经历这样一段灿烂的生活。准备的时间是既漫长而又短促的。相对于支教的那短短几天的时间来说,我们准备了将近半年。然而,当我们真的下乡,却发现,我们准备的远远不够。当然,这样的结果是既定的,毕竟,你没有真正走下乡,就不会知道实际中会出现什么。

  一直说灿烂。那么,在下乡期间,我终究收获了什么?是无言以喻的感慨;是自作多情的喟叹;还是实实在在的收获和价值。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社会的人。每个人,都不例外。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就相应的承担角色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无论在一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中。那么,在向日葵这个群体中(姑且让我在这里把他称作群体,而不是家庭。阿门……),我们有一致行动的能力,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和纪律。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时间上有持续性,每个成员对向日葵,都有归属感。在这样的一个群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在团体中,我们应该担任什么样的角色,这个在我们不断的相处、实践中渐渐地确定了……

  但是,在这之前,我们每个人,相对于向日葵来说,却是独立的,我们彼此互不相识,更谈不上了解。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支教的梦想,但这梦想实现的方式却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版本。于是,我们的培训开始了。室内培训,也许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不是那么有意义。(在向日葵里面,很多事情,在当时看来,是不被我们所理解的,但是到后来,它总会发挥它的效用!最后你总会相信,每件事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但是现在想来,对向日葵最多的了解,就是在室内培训的时候。特殊的入场仪式,让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感觉,和一种呼之欲出的纪律感,只是还没有那么被明确的提出来,但却无形中让人去遵守了。培训中,老义工们的分享,图片、PPT的展示,让我们了解到:向日葵,其实不仅仅是属于支教的,更是每一位义工自己的。(现在,我更能够切身的体会到这种感觉。)梁老师的心理培训,对不同的人来说,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如果说,室内培训是热身,那么室外培训便是实战了。在室外培训中,各种项目的完成,真正的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通过团训可以迅速的将一群不熟悉的人凝聚起来,这种凝聚,是由心到心到的,除了凝聚每一个人,更让我在其中深刻的感受的团队的力量,无论是团结、合作、配合;还是支持、体谅、互助;对家人的关注和关心,无论是我们内部自觉的,还是老义工促使我们自发的。都真实的得那么刻骨铭心。如果说室外培训,让我们和家人之间确立了家庭关系,那么,后来的系列事情,便让这种家庭的亲情沉淀到我们心里了。每一次的会议的内容,我们每个人都有让家人们知道的义务,即使是他缺席会议的情况,就更应该让他知道。这样的习惯到下乡,就演变为每次吃饭前,必须等没有到的家人到了才可以开动。室内培训的结束,就是室外培训的开始。还记得因为一场全国英语考试错过了第一天上午的团训。在这里,我不想回忆太多,因为在向日葵里的日子,无论是什么样的,最后回忆起来,总会是一个基调:有意义的、灿烂的、精彩的、感动的等等。这是向日葵带给我们不变的能量。每一件事情,无论当时带给你怎样好或不好的感触,到最后,总会沉淀为正能量。在团训中,我们明白分享没有对错,这让我们在以后的各项会议中,能够畅所欲言,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我们也明白,行动比语言快十倍。经历了一个团训过后,我更进一步的知道,也更加确定,一个人的主动,有多重要。这个重要,不是对于自己,而是对于别人。(当然,我不否认主动对于自己的意义,相反的,我以前只认为,主动只对自己有意义,但没想到,我的主动对别人也有意义~!)之所以说它对于别人也有意义,我发现,你的主动是别人了解你的途径,他会根据你的主动的表现来评价你。如果你不够积极主动,那么别人可能就不会关注你,更不可能对你有什么印象,也就谈不上评价。发现这一点,我既庆幸又失落。庆幸自己原本就是积极主动的人,不需要为了迎合这样一种关注而改变或勉强自己;失落的是对于那些原本就低调或内向的人来说,就面临一些挑战了,他们不能按自己内心的方式让自己存在下去。其实,性格本无好坏之分,只是社会给了它们这样那样的定义或要求,使得人们不得不纠结于是改变自己还是改变世界。这样的事情不仅仅见于“主动”,仅仅就本人而言,面对这样的环境,改变了很多,在我看来,有时候是积极的,但有时候是消极的。常常怀疑自己是否已经面目全非。很多次,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明显的告诉自己说:要是过去的我知道自己变成这样,一定会鄙视死我的。明明知道这样,但还是做了。

  募捐!现在回忆起来才知道,那是早起的开始,也是意义的升华。第一次,那样切身的感受到善良的人们的力量。这些人,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第一个走向我们募捐箱的人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而是卫生所的医生阿姨。那三天,我们的心中时刻被感动着。

  感动的时刻、感动的瞬间在今后的每一天都在上演。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我们下向前的半个月内,都在发生。每天,我们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会经历什么。除了跑操。但是,每一天,我们都会过的很精彩。老义工们从来都不会让我们失望,放心地,我们可以把自己交给他们!那半个月,我们初步经历了下乡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对未来做好了初步的心理准备。真的,人啊,是具有无限的潜力与能力的!我们那一群人,从个体到群体的发展,让我真心佩服老义工的神奇!还有我们每个人面对一些从未做过的事情的态度,由一开始的一惊一乍、犹犹豫豫,到后来的从容面对,一股谁怕谁的气势,真心感觉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变化。从懵懂到理性;从拖沓到效率;从散漫到麻利,从松散到团结。我们越来越是一个团队了!

  很激动~!终于写到我们下乡的地方了~!刚刚我看了一下字数统计,3000字,已经写的只剩不到800字了。但谁说字数可以限制思想呢?!那一段时间,在这十多天以来,没有哪一天不在思想、回味。到如今,却已经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了。记忆中,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感慨,我们那一群人,相互支持与鼓励;我们与孩子们,那不长却叫人感动的师生情;我们与吕店,与那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一人一物,我们在那里的一切。都叫我们留恋,喟叹。但是,今天,我的总结,是要抛开这些,去寻究其中的本质或所谓的规律。是什么,造就了我们,又是什么,让我们坚持下来;又是什么,让我们相互扶持走到最后;又是什么,让我们在争吵;又是什么,让我们只是争吵;又是什么,让我们可以淡然面对想象不到的事情;又是什么,让我们的团队一度没有那么和谐;又是什么,让我错过了一些本该体会到却没有体会到的;又是什么,一直在影响我们的效率和做事的质量;领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角色。很多很多,都是应该总结的。好的,更是不好的。

  首先,对于自己。很多事情,没有完美,但有的时候,瑕疵是可以允许的,而有的时候,却是让人心碎欲绝。很多时候,总有一句很欠的话:总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人,有时候就是不长记性!我不止一次对自己说过这样的话。但是这一次,却是刻骨铭心。团训演练,前一天,直到深夜,我们都已经演练好了。辅助工具、后勤、领队都确定了。当我们都认为,我也认为一切确定了之后。第二天早上,意却发生了。刚刚说了,对于自己。就是我的问题了。原本在前一天晚上,我的嗓子还是可以的,但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却突然说不出话来了。(在今后的一个星期之内,几乎都是这种状态。)领队啊,没有嗓子怎么可以~!怎样喊出“服从纪律”四个字;怎样在关键时刻督促你的队员;怎样向主训报告?!我不愿意就这样错过了!清晨,我们又进行了简单的演练。我费尽全身力气,喊出来的却是那嘶哑低沉的声音。几经纠结,我终究作出了找人替我的选择。当团训正式开始,作为场外助教的我看着每个班的领队,我感觉我的心在滴血。看着他们引导着所带的年级,不断的喊出“服从纪律”,我真心也想像那样做!可是,我的嗓子却成了我的硬伤!我多想它能立刻好起来。但是那一刻真的感受到,有些事情是强求不来的!!!当时真的希望有一种药能立刻马上治好它,但是,就是不可以~!所以一想到它原本是好的却被我弄坏了,我就无奈的呀!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负责任的照顾好自己,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却发现自己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时候,你就会知道那有多煎熬了。时刻都让自己做好充足的准备,不因为自身的条件而让自己无法胜任一些事情。整整一天,我都以一个场外助教的身份看着家人们、孩子们。体会著作为一个场外助教而不是领队的滋味。当然,能做场外助教我已经很荣幸,至少我还能做这个。

  不仅仅见之于此,一直都知道,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是有时候,就会不把它当回事。人啊!很多时候就会很欠!也有句话这样说:已经拥有的总是有恃无恐!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对于有些事物,我就是这样。经历了这样一次的打击之后,我终于知道,深刻的知道!时刻准备着是怎样一种状态、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负责任的照顾好自己,是对其他事情负责的基础!!!

  依然是对自己。每一天的前一天,我们都会对第二天作出具体的安排。我们的校长、教务主任、后勤部长、保长都会告诉我们第二天的安排,或者相关负责人都会让我们对第二天的事情有个全面的了解~!但是那一天,我们中的家人没有做到,而这个人,就是我。前一天,我把所有的竞赛日程及相关负责人都安排到位,并要求每一个负责人对自己的项目的规则都烂熟于心。怎样算成绩,每个班级的参与顺序,所有实施的方案,无论是裁判、后勤、安全保障、竞赛办法等等都是我一个人在策划。当所有的比赛结束后,领队问了我一句话:

  “如果让你给这次运动会打分,满分十分,你打多少分?”

  “5分”

  “问题出在哪里?”

  “我准备好了,但是其他人没有准备好。”

  现在,我才知道,作为一个负责人,即使是其他人没有准备好,也是我的错!是我,没有让我的伙伴了解我所思考的和决定的。那一天之后,我再一次意识到了我一直存在却不肯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闭门造车”。很多时候,我会自己去默默做一些事情。起初,我是认为:很多事情,如果我参与了,那么与之相关的其他事情不知道为什么自然而然的就落在我身上了,而且,如果没有遇到什么天大的事情,我一般不会找其他人。自己默默就会把它完成了。但是,后来,我渐渐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原本需要别人参与的事情也被我一手包办了。也许在事情的最初,其他人姑且可以做一个旁观者,但是过程中,必须由其他人知情,而此时,我依然没有让其他人完全了解我的实施方案。其实,我是不够自信的。这一点,不解释。回归正题,下乡期间的运动会状况,赤裸裸的告诉了我,我是有多离谱~!当天早上,还有负责人在问我趣味游戏的规则。由于头一天晚上进行了馒头大赛,家人们对运动会只做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天气很热,孩子们在室外觉得非常热,最先表现出的是四年级的学生,当进行到袋鼠跳的时候,他们很多人都回到教室,不愿意出来了。除此之外,有些运动项目的安全问题根本没有向孩子们强调清楚。就是说,在项目进行之前,孩子们甚至连项目规则都不知道就直接进行比赛了,更不会清楚项目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一点,我不知道,是没有时间还是没有安排好,但是无论怎样,毋庸置疑,是我的问题!

  很多家人都表示,那天上午是他们过得最混乱的一个上午。的确,很多次我也感觉到了。五个年级同时进行比赛,每个比赛项目那里只有两个负责人,整个活动场地就是教学楼前面的空地。的确很乱。所以,我知道了,深深的知道了,很多事情,不是我一个人的,更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去完成和做好的。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为什么会有群体,就是因为个体不能胜任很多事情,所以就需要群体的智慧。至此,永远都

  不要忘记群体的力量,不要高估个体的能力。你需要每个人,同时,你也被每个人需要。

  此外,略说一点:事在人为,没有我们不能完成的事情。很多事,想象中也许就足以让你望而却步,不可思议,但只要你愿意去做,真正做起来,就会发现,也不过如此而已。在下乡的那些时间里,我们就做了很多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只有经历过,你才会觉得,越是去做那样的事情,对自己的震撼就越大!

  如前所述,我们是一个群体。按成员间的亲密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家庭是最典型的初级群体,20**届向日葵义工,我们一家人,但是在下乡支教的期间,我们之间又是以老师相称。彼此之间又有一种次级群体的成分在里面。因此,暂且让我把我们定义为“混合群体”。顾名思义,就是兼有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两种特征的群体。那么初级群体,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个人在群体里扮演多种角色参加各种活动时表现全部的个性,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的情感关系,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一个学期的相处,早已让我们之间以家人的身份存在于彼此的心中,我们是典型的初级群体。再没有这样一群人,会这样让我感动,让我怀念。

  当某一天,关心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当某一刻,感动不再让人惊叹;当某一秒,

  我们之间的形影不离真的形影不离;不是“当”,是“在”。其实这些,在当时我是感受不到的,因为它是那样的低调,低调到让我都没有明确的感受到它的存在却一直在它的恩泽下,那样自然而然;它是那样的潜移默化,真诚而持久。下乡期间,我们所有人讨论决定我们每一天的应该做的事情。招生、军训、团训、授课、运动会、汇报演出、募捐物品发放等等。一家人,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生活、买菜、做饭;互相以老师相称。就在这个夏天:第一次,每天大汗淋漓,十几天,却没有洗过一次澡;第一次,连续十几天吃馒头,没有吃过一顿米饭;第一次,连续十几天,每天睡两三个小时;第一次,夜晚走山路,还电闪雷鸣,徒步走了四个小时;也是第一次,和认识几天的孩子谈心;也是第一次,收到孩子们亲手做的手工小礼物;也是第一次,被孩子们感动的泪如雨下;也是第一次,被一群孩子簇拥着签名;更是第一次,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每一个阶段,都有我们的家人的陪伴和支持。

  此外,在下乡期间,我们也是一个次级群体,次级群体是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它也是一个正式群体,在向日葵这里,就表现为严明的纪律!我们每一位成员之间,有经常性的社会互动和相对稳定的成员关系,具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一致的群体意识。之所以我们必须具有这些,源于合作的需要,相互补充。

  荀子曰:“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此外,还源于抵住外在的压力,寻求安全感和相互支持。在我们下乡期间,曾经一度我们似乎丢失了家的感觉,也就是说,我们的次级关系凌驾于我们的初级关系之上。原本,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一家人,当我们感受不到家的感觉之后,当我们的关系被次级群体的特征占据之后,我们每个人都显得无所适从了。记得来到吕店,第一次开会,我们开了将近三个小时,最后终于走出会议室。

  何也?只记得,那些天,每一天的日程都是满满的,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有些些疲惫,整天,我们忙于支教的事情,穿行在孩子和乡村之间,各司其职,分工啊,真的很明确,但就是因为这样明确的分工,似乎就把我们隔开了。在最初,情况几乎是这样的:后勤部长,每天都会做饭,除了负责做饭的人,其他人都不会切身知道她有多辛苦;主任,每天都会做日程安排,人员安排,除了她自己,没有人知道她有多纠结;校长,我们都不知道每一天让他烦恼、困惑的是什么;保长,总是在考虑他的安全问题,但是有些,我们却不认为那是问题;班主任,每个班,总会有一两个特别调皮的孩子,每天,班主任总为他们伤着脑筋;各事件负责人,在前期就做好各项准备,在会议上讨论决定各项事宜。发现了吗?明确的分工在我们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我们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各自考虑着各自的事情,只有在会议上,我们才会共同决定同一件事情。但是,在会议上,个体的思想就会毫不犹豫的显现出来了,为什么开会开的那么久,一个问题拿出来了,滚过来滚过去,依旧是问题。(其实在这里,我想说为什么总是提出问题但是没有解决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很多现象都是无法避免的,无论你怎么讨论,它就是在那里。我说的是现象。在一些事情进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它就会出现,我们没必要去在意、去解决它,我们也不能要求说我们把所谓的问题解决之后,这件事就会畅通无阻的进行。所以,问题的存在是绝对的。)为什么我们的家的感觉没有之前那么强烈,为什么我们之间会有越来越多的不理解。就是因为次级关系渐渐在我们中间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而次级关系相对于初级关系来说,亲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次级关系缺乏经常性的面对面的互动,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也没有那么强烈。问题在于:分工。其实分工本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对于分工的真正用意把握不清。分工是为了更好的合作!超人经常提醒我们说:你们把事情交给负责人了,难道这件事就只是他一个人的事了吗?难道你们自己就不需要关注这件事了吗?!但是我们呢,就是把事情分工后,就认为它是负责人的了,至少没有像自己的事情一样那样去关注,而负责人自己,也就把它当做自己的事情,不会过多的询问他人的意见。我们就是这样忙啊忙啊……渐渐迷失了。那么要怎样减轻这样的局面呢?第一,就是是“家文化”了~!每一天,我们都佩戴着队徽、穿着统一的服装、我们的口号,每个人的代号,这些都是家文化的体现。其实,还可以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说我们特殊的见面方式,不只是微笑,如果能让拥抱像微笑一样习惯和自然是不是更加亲近。第二,记得在下乡之前吗?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很厚重的家的味道,那是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进行集体的活动。而那些活动,会让我们之间更加凝聚。所以,无论在下乡期间有多忙,我们自己的生活不应该忽略。最后,我们之间还需要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因为下乡期间,每个人心中,都存在压力或其他一些不够积极的情绪,那么初级群体的我们,就可以在其间寻求支持和帮助。每天除了开工作总结大会之外,也可以开一个家庭会议,这样会让我们在初级关系和次级关系中有一个平衡。是什么,让我们在争吵;又是什么,让我们只是在争吵。若要究其根源,我觉得是因为爱。对孩子们的爱,让我们不停地争吵,争出最好的那一个方法或意见;对家人的爱,让我们只是在争吵,争吵不意味着什么,我们只是在讨论一件事情,有点激烈而已。其实,从爱出发,一切都没有了解释的必要!

  后来,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了我们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前我就说过,一件事情,当我们所有人一起来解决的时候,再难,也不难!就像我们一家人雷电交加的夜晚从万安山步行回学校,却没有感到害怕一样。当我们之间加强了沟通和理解,更加主动地帮助、主动地分担之后,我发现,我们每个人之间都架设了一道彩虹,从我这里走到你那里,一路上都是绚丽的。

  最后,我们的领队登场了。一直琢磨不透他们的角色。因为有的时候,他们很严肃,但有时候又活泼到失态的程度。有时候,说的很有道理;有时候却让我们很困惑。很长一段时间,真的认为领队是来找茬的。并且只是来找茬而已。但是没有纯粹的坏人,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他们的好而已。这个呢,就需要我主动去接触了解,并且客观的去发现了。其实,都在交流。后来与领队的谈话中,我知道,他们是督促,是恨铁不成钢,是希望我们能够做的更好!记得有一次,超人说的一句醍醐灌顶的话“会议是让你们决定事情而不是讨论事情的时候”!

  感觉,从此,我们对会议有了新的定义和认识。其实我感觉他们也很纠结很纠结~!他们只希望看到我们更好的状态,当我们没有做到那样甚至更不好的时候,他们又不能直接的帮助我们,只能督促督促再督促!但有时候,我们还领会不到,或者调整不过来!这时候,也许就是我们不理解他们的时候了吧,因为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问题,但领队此时已经提出来了。其实,他们一直都在帮助我们,比如吃饭时,一天或一上午的工作结束了,我们忘记娱乐,但看到他们活泼的表情,也会很舒心的笑起来,忘记身体的劳累,快乐起来!他们既是团队中的警钟又是润滑剂,作为一个“旁观者”,时刻把握我们的状态,时刻提醒并督促着我们。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下乡的日子是短暂而紧张的,我们每个人的状态在不同的时间各有不同。每一天,我们一群人,日出而作,日落也不息。每一天,总有激励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这些动力,来源于孩子、来源于家人、来源于乡亲们、也来源于我们自己。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躺在地上,看见天上闪烁的繁星,它们就在我们头顶,那样美丽与神秘,静谧的看着我们;记得我们招生举着旗子,奔走于各个村庄招生,汗水洒在乡间的土地上;记得我们调查吕店的红色革命文化,走过大街小巷,记录每一位受访者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记得因为错过报名时间,乡亲们带着孩子来到学校,与校长交谈,而孩子羞涩腼腆的躲在身后,眼神中流露出的期待。甚至一个字或一个眼神就足以让我们继续前进。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永远给你我人生的四票!

  离开,是那样的仓促,谁都没有准备好,却发现自己已经踏上了那辆返校的大巴车。明明刚刚还在教室里和孩子们唱歌,转瞬却已经没有了他们的踪影。从开学就开始准备的支教,在汇报演出结束后,就那样不明显的标志着支教的时间已经到了,当我们最后一次拾起地上的垃圾,茫然的问我们的家人说: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得到的也只是茫然的回答:是的。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好不容易,我们已经开始成为朋友,我们之间的影响渐渐走进彼此内心,却已然到了离别的时刻。每个人,都有未完成的。坐在车上,我们回想那一天天走过的路,每天围成一个圈,坐在地上吃饭,捡起掉在地上的饭菜;每天早晨,在黑板上抄写晨读材料;每天写日记;每天相互鼓励;每天会议时的争论;每天和孩子们做游戏;每天分享各班的趣事…….所有的,就这样结束了。

  忽然发现,还是自己内心的最让人感动。文字总有苍白的时候,无言以喻让人很纠结。满满的感动留在心里,让自己慢慢回想、品味。是那样一种爱与被爱的力量,让我们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酸甜苦辣!却依旧会坚定的说:这是我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谁都无法估量这一个月对于我、对于我们每一个的意义!浩瀚的人生,因此,而有更厚重的色彩。

  回家这些天,没有哪一天不会想、不会念。

  吃饭,就会想起我们那一群人每天圈坐在地上啃着馒头,再看着眼前丰盛的饭菜,还是怀念那时候的日子;

  洗澡,看着水龙头里冷热均匀的清水,明亮的灯光,就会想起宿舍那一盏昏黄的灯光,还是怀念不能洗澡的日子;

  电风扇,很凉快啊,但那时候每天汗淋淋的,也很爽啊,还能不能每天闻见自己身上的汗臭味了……

  黑,回家每个人都会问,你是到哪里来啊?怎么晒得这样黑?!奶奶直接说“黑丑鬼”,只有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黑,呵呵。

  床,家里的床垫了好几层,每次躺在上面,都会想起我们下乡期间的床,我们的床很大很大,而且无处不在!只要一身军训服,哪里都是我们的床!

  睡觉,每天在家,都可以睡很多个小时,又会想到我们下乡每天3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也过得很好!

  车子,骑在上面就会想起我们徒步行走的日子,跟家人们说的时候,他们都不相信,还表示惊讶,我就很开心的告诉他们说:真的!!

  那些天,无论看见什么,都能想起下乡的日子,这时,都会和身边的家人们说,很多时候,他们都表示不理解或讶异,有时,也会觉得很棒!

  终于,我也可以深情地对自己、对他们说出这段话: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结束语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是微风,让我飞扬。飞扬在这灿烂的世界,在生命的途中遇见了很多很多人。这个夏天,我们是星球上的一颗尘埃,这个星球上,只有这一颗尘埃,我们内心沉淀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足以容纳整个星球!

  我是吴芊芊,来自洛阳理工学院,一名即将上大二的学生,未来,我拭目以待~!

篇5:寒假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实践总结

姜涛

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地明白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之处就在于大学生更重视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又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区,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所以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种信念,我们加入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我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为我们现在所在学校哈工大做宣传。这份看似十分轻松的工作,等到真正开展起来才发现是困难重重。首先,哈工大虽然作为全国有数的几个重点高校之一,但是在江苏一带的影响力却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相对较保守的苏北地区。许多家长宁愿把孩子送入录取分数更低的本省的院校,也不愿把孩子送到遥远的工大读书。这种心理上的障碍是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的。同时,正是由于许多家长和学校对工大的不了解、不接受,我们也很难深入特色班之中做一份详尽的宣讲。最为困难的莫过于到非母校的周边学校进行宣讲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我们要去宣讲的另一所学校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和我们的母校关系并不是十分好,这对我们工作的开展施加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其次,我们在这里并没有什么认识的老师,所以我们队这所学校的高三情况是一无所知,问题愈发地严重起来。

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尽了一切方法去努力完成这一次的实践。在母校,我们积极联络现任高三年级主任,最终校方答应在年后寒假结束会给我们一次到报告厅做宣讲的机会,我们在家中精心准备了好久,将宣讲起名为”回访母校,感恩传承”。到了宣讲的那天晚上,我们不仅宣讲了PPT上的内容,而且从自身的实际经历出发向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宣扬一个全新的哈工大。我们向他们介绍哈尔滨好看的冰雕,好玩的滑冰、滑雪,四处飘香的烤肉、火锅……许多同学对哈尔滨的第一印象都是“哎呀,哈尔滨太冷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只能实事求是地对大家说,是的,哈尔滨的确很冷,但是我在哈尔滨从来没有感冒,结果回家之后就感冒了……说得大家一整捧腹。我想,这样应该可以让大家消除一些对哈尔滨的距离感。

在母校的宣传工作进行得还算顺利,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可是到了另一所学校,真正的难题出现了。我们对这所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没有认识的老师,这高三年级分布的第一手资料很难得到。于是,我们决定直接去找校长沟通。可是十分不巧的是,去了好几趟校长室都没有见到校长,没有校长的批准就没有办法开展宣传工作,这下可难办了。等了好久都没有等到校长出现,无奈之下我们决定直接进班宣传。本来这事想趁着午休的时间进行,结果不幸发现,这所学校的午休实践居然还在上课!最后实在没办法,还是找到母校的老师,从他那儿得到另一所学校负责招生的校长的号码,这才把事情解决。

在短短的几天的实践中,尽管是疲惫受累但更多的是欣慰,因为我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总之,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又有意义,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收获,是对“有经验者优先”的感悟……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