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技工学校民族音乐舞蹈专业声乐课程建设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3-05-02

  佳木斯市技工学校

  “民族音乐舞蹈”专业“声乐”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建设目标

  民族音乐舞蹈专业声乐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声乐表演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专业技能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艺术培训中心、专业文艺团体、群众文化艺术团体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专业应具备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有:

  1、扎实的声乐基本功底

  2、掌握各民族声乐作品风格

  3、高超的声乐演唱技巧

  4、综合的舞台表现力

  5、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本课程将培养声乐艺术人才的目标贯穿始终,将“知识总结、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知识目标

  (1)掌握声乐发展的历史,各门艺术课的概论

  (2)熟悉各民族音乐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声乐演唱表演、编排能力

  (2)具有从事声乐教学及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

  (2)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树立了终身学习观念,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力、理解力强

  (3)有较强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能准确、清楚、流畅、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较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见;团结协作意识强,能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主动与他人协调沟通,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具团队合作能力;安全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强等

  二、建设内容

  (一)教学内容

  1、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一名声乐演员所从事的工作过程为脚本,对一名声乐演员应具备的各种职业能力进行有目的的培养

  2、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设计:

  乐理课

  声乐课

  舞台实践课

  钢琴课

  乐理视唱课

  实训项目

  工作过程分析

  声乐演出

  声乐考核比赛

  技能

  扎实的乐理基本功底

  掌握各民族音乐风格

  扎实的演唱技巧

  综合的舞台表现力

  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知识

  基础知识

  民间歌曲

  自弹自唱

  剧目表演舞台经验

  音乐知识

  声乐编排

  3、按照声乐演员的工作过程,重新构建教学体系。同时根据(演员系列)国家职业标准,通过这门课程应该掌握的内容主要有:

  声乐

  等模块(项目)。拟设计具体教学项目和考核方式如下表所示:

  主题模块

  教学项目

  项目成果

  课时分配

  训练方法

  声乐

  声乐

  扎实的声乐基本功

  6教学做一体化

  视唱

  各民族声乐风格把握

  6钢琴

  自弹自唱

  乐理

  扎实的理论基础

  8艺术表演

  舞台表现力

  总计

  26(周)

  4、按照注重能力培养特点,构建能力教学体系。根据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将核心能力进行分解,设计能力和实践训练项目,确定每个项目的能力目标,找出支持的理论内容,确定实训步骤,最后采取各种不同形式进行考核。

  具体如下表所示:

  能力分解

  实训项目

  知识支撑

  舞蹈

  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

  乐理

  乐理基础知识

  各民族风格特点

  视唱

  视唱练耳

  高超的舞蹈技巧

  毯技

  技巧动作

  自弹自唱

  钢琴

  钢琴课

  歌唱的表现力

  声乐

  舞台表演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教学团队建设。

  2、加大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力度。

  3、教师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及措施,培训后教师要完成的人物,教师培训的考核验收项目等)

  4、教科研活动。

  (三)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主要建设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教学指导文件: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实训大纲等,向学习者提供宏观的学习指导,确定教学目标、基本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与步骤、教学进程安排等。

  2、特色教材:按照教学要求,重新确定教材体系,编写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

  3、教学课件:

  4、实训大纲和指导书:

  5、作业习题:

  6、资源分类图片库:

  7、阅读和视频资料库: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

  1、课程学习与技能考证融通。

  2、完善“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教学。

  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条件建设

  1、教材建设。

  正在进行乐理、声乐、钢琴、舞蹈校本教材开发

  2、实践教学环境。

  3、网络教学环境。

  (六)教学效果考核方式方法

  (1)以期末舞蹈教学成果汇报为每学期考核方式,按照平时成绩30%与教学成果汇报表现70%打分。

  (七)教学效果评价

  (1)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

  (2)学生评价。

  (3)行业、企业(用人单位)评价

  (4)社会综合评价

  三、建设步骤:

  第一阶段:确立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阶段

  第二阶段:课程实施准备阶段

  第三阶段:课程实施阶段

  具体如下表所示:

  序号

  内容

  措施

  责任人

  完成时间

  1确立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

  与企业对接

  董晓佳

  20**年7月

  按照工作过程,确定教学项目

  教学研讨

  崔佳玲

  20**年7月

  课程标准

  教学研讨

  全体授课教师

  20**年8月

  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研讨

  全体授课教师

  20**年8月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口东街道东庄中心小学

20**.10

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此课程建设

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课程建设

与天津

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准确把握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落实到课程建设

的每个环节中。

3、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内的,也可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课程群是在对国家课程中的基础型学科进行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的拓展、延伸、深化,在知识、方法、问题关注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形成的课程分支体系。课程群的基本形态为1+*结构,即一个核心课程加围绕此课程中的知识点形成的多元创生课程。课程群以学生的差异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的多元选择和个性化需求,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课程体系支撑。

各课程群开设情况列表如下:

课程群名称

核心课程

创生课程

语文课程群

语文

朗诵技巧、演讲与口才、论辩技巧、小主持人、小记者、美文诵读、国学经典、古诗吟唱、绘本阅读、小海棠读书会、课本剧、写字、书法、唐诗欣赏、宋词欣赏、童话创编、小说创作、小报制作、名著评论

数学课程群

数学

数学古题、举一反三、数学故事、数学课外读物、挑战奥数、数学查漏补缺

品德课程群

品生(社)

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专题教育

体育课程群

体育

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跆拳道、武术、田径、围棋(棋类)、健美操、体育舞蹈

音乐课程群

音乐

表演唱、歌舞剧、音乐剧、音乐欣赏、竖笛(小乐器)、拉丁舞、民族舞蹈、管乐、民乐

美术课程群

美术

木艺、纸艺、陶艺、儿童创作画、版画、少儿摄像

信息技术课程群

信息技术

电脑科幻画创作、flash动画、小软件开发

科学课程群

科学

航模、建模、小种植、科学小发明、太空旅行、古代生物

英语课程群

英语

日常口语、旅游英语、情境英语、国际理解教育、英文歌曲、英语短剧、国际礼仪、双语教学(双语科学)

校本特色课程是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导下,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开设的课程,它也是为了实现“多元发展,人人成功”而开发的学校独有的特色课程。

五、具体措施

(一)尊重师生多元发展需求,多方协商完善课程体系。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学校特色课程,与过去的兴趣班或兴趣小组不同点在于,一是延伸、拓展、补充了国家课程,并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形成多个课程群,二是每一个课程有独立的课程设计,三是不同的课程有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承载多元化的育人功能,四是打破行政班级限制,学生在快乐走班中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五是充分体现了每个“尊重”,即尊重教师的特长与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只要老师能胜任,学生喜欢学,开设的课程都可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我们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和双向选择共同制定和完善课程体系。

(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促进课程校本化实施。

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我们坚持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突出两个前置,即预习前置、自学前置,体现三种意识,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坚持以课堂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阵地,加强教学管理团队及一线教师的前沿技术培训。在课堂教学结构的改进中,我们抓住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热点,将微课程设计和“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力求突破课堂教学固有模式,真正实现课堂即学生多元发展的平台,课堂即学生体验成功的舞台,课堂即师生生命幸福成长的摇篮。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最终归结为从“人”出发来设计与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师生完全出于自愿“玩”课程。上好每一堂课,就是在实施自我的课程建设——抓合格、抓普及;充分发挥教师特长,让自我成为一门特设课程——抓兴趣、抓特长。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学生,都将成为课程的主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多元发展,体验成功,幸福成长”。

篇3: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8号),认真贯彻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20**年)》文件精神,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实施“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有: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十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三至五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应达到30%以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做到规划完整,措施合理,效果明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类课程“双师型”教师应达到70%以上。搞好校企合作,引进行业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逐步达到符合课程性质与教学实施要求的比例。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操作能力与指导能力。注重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使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能够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市级或市级以上成果。

  2.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建设

  以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贯彻执行上海市教委相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其中的专业课程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3.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逐步适当地采取有明确针对性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有效调度,在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合理而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加强课程基本建设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试题库、实验指导书、资料库等课程基本资源。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精品课程专门网站与教学资源库,突出精品课程的开放性与示范性。种类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文献目录以及教学录像等要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共享,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

  5.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要与精品教材建设有机结合。精品课程应选用国家优秀教材或上海市优秀教材,进一步加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反映我校学科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推动开发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案例汇编、习题库、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学校鼓励并支持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6.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精品课程建设要遵从职业教育规律,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尽量结合企业在生产和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开设综合性、实用性和探究性实验或实践,开展研究型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小型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继续加强情景教室和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并且做到设备完好率与实验实训开出率高。学校与行业企业要大力开展合作,共同搞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做到布点合理,功能明确,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积极鼓励、指导学生考取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努力提高证书的获取率;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星光计划”等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扩大参与面,提高获奖率。

  7.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业考核模式

  精品课程要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积极开展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改革考试、考查的传统模式,探索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切合学生学习实际,既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发挥考核的反馈功能,又有利于通过考核,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新办法、新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业绩,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8.以研促教,进一步推进教科研工作

  精品课程建设须使教育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边科研、边建设,以建设拉动科研,以科研促进建设。获准立项的课程,在建设期间,应有校级以上科研课题或项目成果,力争获得市级以上成果。

  四、立项办法

  1.立项的准备

  各教学部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要求,认真制定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对现有的文化类课和专业类课程,逐门对照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要求,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教学条件等方面着手,充分论证,精心选择,从而确定精品课程备选课程。

  选择准备申报立项的课程时,一般应考虑如下内容:

  (1)课程在专业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2)相关课程师资队伍现状。包括现有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特长等;课程建设负责人情况;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

  (3)课程建设的现状。包括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是否完备及完善程度;选用或自编主要教材及辅助教材情况;实验、实训等实践性课程开设情况;课程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改革情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等。

  (4)课程建设的目标与预期成果。

  (5)课程所需教学条件现状及改善构想。

  (6)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实施步骤。

  2.立项程序

  (1)申报:教学部填写《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表》,并提交《××××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

  (2)评审: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

  (3)立项:对通过专家评审的申报项目,学校与项目负责人签订《精品课程建设协议书》,正式立项。

  五、课程管理

  1.实行课程负责人制

  精品课程建设以课程为管理对象,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各方面工作。

  课程负责人一般应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及三年以上担任本课程主讲的教学经历,且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

  课程负责人应对课程建设工作有明晰的构想,根据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的要求,拟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及《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建立课程建设小组,领导建设方案的实施,接受评估检查与验收。

  课程负责人要组织小组成员全程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工作。如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需求的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的研究;相关政策的动态研究;其它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

  2.突出建设过程的管理

  精品课程建设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学校于每学年结束前组织中期评估检查,如果建设项目出现进度迟缓、发生重大教学事故、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限期整改、减少建设经费、或撤销建设资格等处理措施。

  3.实行项目评估验收与项目复评制度

  精品课程项目建设结束后,学校组织专家根据《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进行评估验收,项目小组应提供下列材料:

  (1)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2)精品课程建设自查报告及相关资料包。

  (3)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科研成果。

  (4)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录像。

  (5)精品课程建设经费具体使用情况报告。

  (6)能够反映精品课程建设的其它材料。

  凡通过验收达到相关标准的,学校认定其为校级精品课程,授予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将其作为参加市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的备选课程。

  4.学校对被认定为精品课程的课程,每三年组织一次复评,若复评不合格,限期整改,整改后可再申请一次复评,若仍不合格,则取消精品课程称号及相关资助与待遇。

  六、保障与激励

  1.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与指导等工作。教务科作为领导小组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各教学部及教学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做好精品课程的论证、申报、管理、检查与评估等工作,尤其要确定合适的课程建设负责人,并为课程建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扎扎实实把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视为同等级教科研项目,根据学校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4.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作为教研室学科业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评选优秀教研室重要依据;同时该成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学校评选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及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5.学校在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中,优先满足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需求;并建立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支持。

  七、建设经费

  学校设立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经费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1)教学大纲的修订,各种文字、声像教材的编写、出版、印刷,试题库建设。

  (2)课程建设方面调研活动的差旅费。

  (3)小型教具、模型、挂图、教学资料、课程软件购置与开发所需费用。

  (4)项目验收和鉴定所需费用。

  (5)主办或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改革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的会务费用。

  (6)精品课程建设期间的部分劳务费用。

  精品课程经费分三期提供,分别为通过立项(30%)、通过中期评估(30%)、通过验收(40%)。

  同时具有不同级别的精品课程的建设费用按最高级费用标准资助,不重复叠加。具体经费标准另文发布。

  附件:一、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

  附件:二、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

  精品课程立项申报表

  课程名称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

  课程负责人

  申报日期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学位

  职业资

  格证书

  所在

  教学部

  E-mail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教学中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教育评价所获等级;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情况(所教课程若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能级证书相关);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主编或参编的教材、论着(含题目、出版社);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等。

  2.主讲教师情况

篇4:淄博十八中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淄博十八中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淄博十八中秉承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按照“以人为本,充分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构筑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支持。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提高,学校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矛盾。如何进一步把学校做强、做优,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探索学校新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实施课改,探索在班级授课制模式下,最大限度的实现个别化教育和个别化教学,以一流的质量、卓越的队伍、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的和谐学校氛围为今后办学努力方向。

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凸显我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淄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淄博市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全面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制定并实施《山东省淄博第十八中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决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严格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突出课程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引领学校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加快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丰富学校课程文化,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原则

1.

学校注重开足开齐课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特别重视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这些对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有益的所谓薄弱学科,并通过各种制度措施促进这些学科的扎实落实。

2.

注重发展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因校而异,结合地方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历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集思广益,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校课程。

3.

注重课程中的生本性原则。深入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研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推动课程建设稳步发展。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发挥。

4.

注重生成性原则。本着“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创特色”的精神,分阶段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充分思考不同课程之间、同一课程不同模块之间、同一模块不同内容之间的整合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建构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内容

在新的课程结构在课改精神指导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其功能特色创造性地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三类课程分块教学,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构建形成“三类一体”的课程体系,以满足每一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性学习的需要。

通过努力,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新的课程结构框架,鼓励教师依据学校特点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每年级不少于10门科目,研究型课程在各个年级全面展开。(包括:工具学科、基础学科、通用技术、艺术欣赏、德育类、人文类、科普类、体艺类、文化类、学科延伸类)

基础型课程:

学校必修课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设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美术、音乐。除国家课程外,学校还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外语:广泛开展英语课程教学实验,扩大英语教学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继续推动英语教学特色学校工作,大力加强口语和交际语言的训练,逐步实现班级口语课的开设和日常口语交流的目标,使我校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2.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我校独特优势,强化我校信息技术学科在全市乃至全省的传统优势,在保证每位学生从高一开始就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发计算机程序和校本网络课程,选修程序编制科目,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内容,优化学习方式。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二是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拓展型课程:

重点建设以下几类课程。

1.学科延伸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在内的兴趣课。此类课程在深化学科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及科研能力。通过活动和辅导,有利于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可培养一批参与各级各类竞赛的学科尖子。

2.人文类:整合和利用我校人文学科教师资源,注重人文研究方法,通过人文著作导读、人文讲座、演讲辩论赛、书画比赛、音乐欣赏等途径,普及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精神素养。

3.艺体类:继续强化排球、篮球、足球在我市的优势,推动体育运动的开展,打造高水平运动队。继续加强书法、素描、器乐、声乐课程建设,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

开设选修的课程首先由教师拟订目录,征求学生的意见,经学校初审通过后,列入《选修课程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达到一定的人数(视学校可提供的师资和设备等资源而定),准予开设。

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安排

参照国家的课时总量规定,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的实际,设置不同时间的大小课时,全程安排学习时间和活动时间。课程基本安排如下表:

学习领域

科目

类别

高一级

上学期

下学期

学分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语言

文学

语文

必修

必修1/4

必修2/4

必修3/4

6

选修一

系列1/4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1*

英语

必修

必修1/4

必修2/4

必修3/4

必修4/4

8

选修一

任选系列2中一个模块/1

选修二

校本课程(必选口语)0.5

校本课程(必选口语、任选)1.

5

2*

数学

数学

必修

必修1/4

必修4/4

必修2/4

必修3/4

8

选修一

系列3、4中任选一个模块/1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1*

人文

社会

思想政治

必修

必修1/2

必修1/2

必修2/2

必修2/2

选修一

选修二

校本课程/0.5

校本课程/1.5

2*

历史

必修

必修1/2

必修1/2

必修2/4

选修一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2*

地理

必修

必修1/2

必修1/2

必修2/4

选修一

科学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2*

物理

必修

必修1/2

必修1/2

必修2/4

选修一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校本课程/1

2*

化学

必修

必修1/2

必修1/2

必修2/4

选修一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1*

生物

必修

必修1/1

必修1/1

必修1/1

必修1/1

选修一

选修二

校本课程/1(植物生物学/2)

2*

技术

信息技术

必修

必修1/1

选修一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1*

通用技术

必修

必修1/0.5

必修1/0.5

必修1/1.5

必修1/1.5

选修一

艺术

艺术

必修

必修/2

必修/2

必修/2

必修/2

选修一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1*

体育

健康

体育

健康

必修

田径、体操/2

田径、体操/2

任选2个模块/2

选修一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1*

综合

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

必修

必修/3

必修/3

必修/3

必修/3

6

社区服务

必修

5个工作日

1

社会实践

必修

一周

班、团活动、自习

/1~2

/1~2

/1~2

/1~2

周课时总数

34

34

36

36

学分

必修:65;

选修一:4;

选修二:可达1+1+1+(

)

学习领域

科目

类别

高二级

上学期

下学期

学分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语言

文学

语文

必修

必修4/4

必修5/4

选修一

系列2/4

系列3/4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2*

英语

必修

必修5/4

选修一

英语6/4

英语7/4

英语8/4

6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2*

数学

数学

必修

必修5/4

选修一

系列1、2/4

系列1、2/4

系列2/4

6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2*

人文

社会

思想政治

必修

必修3/2

必修3/2

必修4/2

必修4/2

选修一

选修一/2

选修一/2

选修一/2

选修一/2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2*

历史

必修

必修3/4

选修一

选修一/4

选修一/4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2*

地理

必修

必修3/4

选修一

选修一/4

选修一/4

科学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2*

物理

必修

从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4

选修一

任选三个模块/4

6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2*

化学

必修

将选修模块1作为必修内容/4

选修一

任选三个模块/4

6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2*

生物

必修

必修2/2

必修2/2

必修3/2

必修3/2

选修一

选修1/2

选修1/2

选修二

校本课程/1(动物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2*/2*

技术

信息技术

必修

在选修五个模块任选中一个/1

选修一

选修二

通用技术

必修

必修2/1

选修一

选修1、3中任选一个模块/1

艺术

艺术

必修

必修/1

必修/1

必修/1

必修/1

选修一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2*

体育

健康

体育

健康

必修

从7个选修系列中任选4个模块/2

选修一

选修二

校本课程/1

综合

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

必修

必修/3

必修/3

必修/3

必修/3

6

社区服务

必修

5个工作日

1

社会实践

必修

一周

班、团活动、自习

/1

/1

/1

/1

周课时总数

学分

必修:43

学习领域

科目

类别

高三级

上学期

下学期

学分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

学段

第二学段

语言

文学

语文

必修

选修一

系列4(任选一

个模块)/4

系列5(任选一

个模块)/4

选修二

校本课程/2

2*

英语

必修

选修一

英语9、10、11/6

英语9、10、11/6

6

选修二

校本课程/2

2*

数学

数学

必修

选修一

系列3、4/6

系列3、4/6

6

选修二

校本课程/2

2*

人文

社会

思想政治

必修

选修一

选修3—6(任选两个)/4

选修二

校本课程/2

2*

历史

必修

选修一

选修一/4

选修一/4

选修二

校本课程/2

2*

地理

必修

选修一

选修一/4

选修一/4

科学

选修二

校本课程/2

2*

物理

必修

选修一

从选修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4

选修二

校本课程/2

2*

化学

必修

选修一

任选一模块/4

任选一模块/4

选修二

校本课程/2

2*

生物

必修

选修一

选修2/4

选修2/4

选修二

校本课程/2

2*

技术

信息技术

必修

选修一

选修二

通用技术

必修

选修一

艺术

艺术

必修

选修一

选修二

校本课程/2

2*

体育

健康

体育

健康

必修

从7个系列中必选三个模块/2

选修一

选1个

模块/2

1

选修二

校本课程/2

2*

综合

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

必修

必修2~3

必修2~3

社区服务

必修

5个工作日

社会实践

必修

一周

班、团活动、自习

/1

/1

/1

/1

周课时总数

学分

必修:8

三、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主要涉及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组织等因素。

(一)课程实施策略

1.选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特点的教材;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优势,使之成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不断开发和拓展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典型案例、辅助资料。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其适用性不断进行评析,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2.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开发小组,组织教研力量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拓展型课程指南》、《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确立与各学科相应的拓展课程目标、内容,研制符合现代教育发展、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快教师自我发展建设,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培养一批名师,让学校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4.建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研发的激励机制,开发教师的潜能和创造性,使每一个学科教师都有符合课程需要的研究课题。

5.完善各学科学分认定方案,完善学分制管理系统,建设学分制管理信息平台,对课程实行学分管理。

6.

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学校网络资源、图书馆、计算机房、实验室和专用教室以及体育场馆都要全面向教师、学生开放。

(二)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实施课程评价的关键。学校根据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

的理念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应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符合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1.考核方式

基础性课程的考试,文科要增加开放性命题、开卷答题、撰写小论文等能力考核的比重,理科要增加学生自主实验,创新实验,增加对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等能力评定的比重,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生的论文、作品的综合评定,使学生有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

2.评价体系

改变只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法。尝试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①形成性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在个体学习或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安排、笔记(知识结构的整理)、作业、讨论学习计划的执行和调控等内容。

②终结性评价,这是对学生三类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重点在课程的实践环节和终结性考核上。

③在综合评价中逐步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权重,以强化过程管理。

④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3.激励机制

在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上,应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全面发展向激励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化发展转变。在既有的“学业成绩优秀奖”、“三好学生奖”、“进步奖”的基础上增设

“演讲辩论奖”、“才艺之星奖”、“活动能手奖”等奖项,真正做到从制度上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四、课程管理

观念的转变是课程发展的先决条件,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方案的有关文件。教师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理解新课程理念的人才观、基础观、质量观和育人方式观,为课程改革发展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注意处理好长远与眼前、局部与全局、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等关系,强化科学意识和规范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1.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师代表、课程专家、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课程委员会,及时收集、反馈教师、学生等各方面人员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对学校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及时进行课程内容调整,改进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形成教材不断革新的机制,使课程应成为一个开放、动态、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2.制定、完善并落实《淄博十八中教师岗位职责》、《淄博十八中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岗位职责》、《淄博十八中教学常规要求》以及各种奖励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3.完善教学辅助部门管理制度,使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场、音乐室、美术室等全方位地为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

学校积极实践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加快课程校本化工作。针对不同课程,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不同的课程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国家三级课程总课时数的要求,开齐开足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大类课程。要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课程计划安排形式,结合各类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班级教学、小组互助、个别学习、校外课堂、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反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时间、地点或者课堂形式完成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前要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有详尽的授课计划与教案;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得当、教学手段丰富,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完成后要有反思和总结,以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课程实施中,注重了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教材挖掘,开发与利用好教材资源和课外课程资源,重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形成“学科育人、德育育人、艺术育人与环境育人”的课程环境,为学校多元的课程体系增添色彩。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专业引领、案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等途径,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校本创生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引领教师加强学科思想建设,强化课程意识,建设培养一支敬业爱生、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且具有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注重发现和培养课程专家对象,并为其提供培训、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逐步建立和培养一支优秀的市级课程建设专家队伍。

山东省淄博第十八中学

篇5: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课程建设工作,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课程建设必须从实现提高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高度出发,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师生在教与学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健全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

  第三条 我院课程建设实行学院、系、课程负责人三级管理。课程建设经费按项目管理的方式运作。

  第四条 学院对课程建设实施目标管理。主管教学的院长(副院长)是学院课程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务处协助主管院长(副院长)开展全院课程建设的规划计划、立项审批、组织实施、检查督促、评价奖励等工作。其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应当经学院教学委员会(课程建设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

  第五条 教学系负责对本系课程建设进行日常管理。主管教学的系主任(副主任)是本系课程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研室主任在系主任(副主任)的领导下,协调本教研室所开课程之间的课程、师资、实验室等建设工作,支持和指导本教研室教师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教学系课程建设重大事项的决策应当经本系教学委员会(课程建设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

  第六条 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是课程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课程负责人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制定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计划,协调本课程与各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课教师聘用建议,并组织任课教师实施课程建设计划;负责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本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负责培养本课程的青年骨干教师,组织任课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每学年至少承担一轮本课程的全过程教学;对在课程建设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教研室、系反映,以便尽早得到解决。

  课程建设的内容

  第七条 课程建设应当针对构成教学质量的要素、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建设。课程建设包括树立正确的课程教学质量观念、提高教学队伍整体水平、改善教学条件、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课程教学管理等建设内容。

  第八条 课程建设要推动高职称、高学历的优秀教师走上教学第一线;要推动教师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推动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的合理配备。通过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队伍。

  第九条 课程建设要在课程体系改革的总框架内实施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通过课程建设准确定位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教研教改成果。

  课程教学内容要体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主动适应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科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要按照"宽基础、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强调课程内容的专业性、系统性的同时,注重课程的实践性与适应性,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十条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建立和完善教学文件,把改革的成果以规范的方式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改革。课程教学文件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或教学进度表)、实践(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教学指导书、考核办法等。

  课程教学大纲是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教学大纲应适应教学改革和课程教学计划,满足国家教委及相应课程指导委员会所制定的基本要求,体现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明确对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大纲应具有完整性,并在学时分配和某些内容安排上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度,以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①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③与其他有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④课程内容的重点、深度和广度;⑤习题课和习题的要求;⑥对实验(实习)的明确要求;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⑧学时分配建议;⑨培养学生能力的措施等。

  第十一条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每门课程都应当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水平选用合适的教材。应当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公认的高水平教材、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

  各门课程都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教学辅助材料,包括教学参考书、自学指导书、课外读物、习题集(库)、思考题集、案例集(库)、试题集(库)等,部分课程还应有相应的声像资料。学院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第十二条 课程建设要积极开展教学法的研究活动,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授课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难点、学习特点,并对如何学习本课程给出指导性意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各门课程都应当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把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学院鼓励和支持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并向学术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第十三条 教学的组织管理也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课程建设中应当注意建立和健全必要的管理规章制度,如新教师试讲制、互相听课制、教学检查制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

  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应当完整保管、充分利用。

  课程建设的标准

  第十四条 新开设的课程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具有合格的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具备讲师及其以上职称或硕士及其以上学位。不具备上述职称、学位的教师须提前编写该课程一半以上内容的教案,经所在系试讲通过,教务处审核同意后,方能担任主讲教师。

  2、具有一份合格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对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比较准确,能够体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够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实现,教学安排切实可行。

  3、选好一种合适的教材。选不到合适教材的应当编印讲义或者讲授提纲。

  4、实验开出率高于80%。

  达不到上述要求的课程,开课系应当提前一学期向学院书面反映情况,并提出解决建议。

  第十五条 开设三年以上的课程应当做到:

  1、具有一支合格而稳定的教学队伍。必修课程和限制性选修课具有2位及其以上能够独立开设课程的合格教师,选修课具有1人以上;参与课程的教学辅助人员能够保证有关活动的正常开展。

  2、具有较为完整的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

  3、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较为齐全。

  4、实验开出率高于90%。

  5、教学(包括考试)管理规范。

  6、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高于75%。

  达到上述要求的,可以申请合格课程评估,评估标准由学院参照《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优秀课程评估方案》的合格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

  第十六条 各系各专业都应当在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包括专业技术基础课)、特色课等类型中,办出几门起示范作用的优秀课程,带动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优秀课程应当做到:

  1、拥有一位优秀的主讲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一般应具备教授、副教授职称或者博士学位,不具备上述职称、学位的应当讲授公开课,经教学委员会在广泛征求同行意见的基础上认定教学水平。

  2、教学文档完整,充分利用文档资料研究和改进教学。

  3、教学资料丰富,选用优秀教材,并建立了与之配套、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辅助材料。

  4、教学管理规范,各项制度能落到实处;具有试题(试卷)库,实现了教考分离。

  5、具有一定的具有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的教学研究成果。

  6、实践环节100%开出。

  7、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满意率高于90%。

  达到上述要求的,可以申请评估,评估标准由学院参照《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优秀课程评估方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

  课程建设项目与经费管理

  第十七条 学院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影响面广、受益面大的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课程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示范作用的其他课程的建设,推动学院课程建设工作的普遍开展。

  课程建设经费实行项目管理。

  第十八条 申请立项的课程,由课程负责人据实填写课程建设经费申请书,根据自身课程的现状,找出差距和存在的不足,提出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实施计划、整改措施、人力资源组织、预计完成的时间及完成后的效果等,经所在系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

  各系的申报材料由教务处汇总提交学院统一组织专家评审会议审核并提出立项意见。教务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立项意见形成立项方案,报主管(教学)院长审批立项和经费支持的有关事项。

  第十九条 学院批准立项的课程建设项目,由课程负责人填写《CY学院课程建设项目合同书》一式三份,由教务处(代表甲方)、项目组(乙方)、系(丙方)负责人签字后,各自保留一份。合同书的规定是课程建设项目检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条 课程建设的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建设计划的进程,每学期末做一书面总结报所在系,由系汇总并签署真实性审查意见后报教务处。

  课程建设项目所在系负责了解本系各项课程项目的进展情况,支持项目的开展、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保障课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教务处代表学院对各系课程建设的整体情况进行检查。对组织工作得力、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的系,由学院予以表扬;对经费管理混乱、人员职责不清、项目完成情况不好、验收表不能如期上报的系,由学院进行批评,对挪用课程建设经费的,追回下达的经费。

  教务处在提交审查各系课程建设项目的同时,向评审专家介绍各系对课程建设的管理情况,以利于保证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效果。

  第二十一条 课程建设项目的完成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年。到期的项目,必须组织验收。验收的程序是:

  1、由项目负责人填写课程建设验收表,汇报课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和效果。

  2、由课程所在院(系)、部组织进行自检。

  3、自检合格的,由项目组提出申请,学院组织专家组评估验收。

  评估验收一般安排在每年院级课程建设项目评审前进行。

  第二十二条 学院对课程建设经费采用动态滚动的办法管理。凡在学院立项的课程建设项目,由学院划拨5000元以内的建设启动经费,并根据项目的建设成效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给予资助。

  第二十三条 课程建设经费按年度拨款,由教务处按项目单独设立经费本。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签字,教学系主管教学的主任(副主任)审核,教务处处长签字后在财务处支用。

  第二十四条 课程建设经费是专项经费,只能用于与项目研究有关的开支,如调研(须完成调研报告交教务处)、资料费、耗材费、文具费、小型会议费等,不能支付劳务酬金,也不得用于购买奖品、礼品、生活用品及其它与完成项目工作无直接关系的开支。教师进修、设备购置等另设专项经费的,也不能挤占课程建设专项经费。

  第二十五条 课程建设经费须严格按计划使用,严禁挪用和无计划开支。各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在汇报课程建设进展情况的同时,须汇报经费使用情况。

  附则

  第二十六条 课程建设项目承担情况和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是教师评选各种先进、教学研究申请各类奖励的重要依据。

  课程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和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情况,是系级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也是对主管教学的系主任(副主任)进行岗位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七条 因故不能按计划实施的项目,须由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书面说明原因,申请延长或中断。对于申请中断的项目,同时中断其经费资助,并视情况,全部或部分追回已开支的费用。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