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心得体会 导航

长篇小说《狼图腾》读书有感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9-03-15

  长篇小说《狼图腾》读书有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姜戎先生的《狼图腾》,这是一本叙述性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蒙古草原插队时与狼、游牧民相依相存的故事。这本书由几十个“狼故事”组成。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这本书真正揭示了人性与狼性,是一本令人读完之后有所感悟的成功作品。

  起初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扑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凶猛不及狮虎,速度不及猎豹。同为食肉类哺乳类动物,它也只能去欺负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虎豹们的勇猛。就象一部电影,它永远只能做配角。然而,读《狼图腾》,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越来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甚至有点愚昧。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狼是团结的。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

  《狼图腾》中其中有一个片段使我震惊就是草原狼围捕黄羊的大战役,作者把这段描写的波澜壮阔,动静结合,一气呵成。真正的作战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但作战前狼群耐心的伏击、精妙的设围、细致的观察,营造了极大的压抑、紧张而又亢奋的氛围;而作战时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还有战斗力的黄羊而击其余部的智慧、颇有些卑鄙却极其实用的狼抓黄羊的绝招,又让我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这动静之间,却将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似乎狼的一切品质都是遗传下来的,当狼逃生时,它甚至可以咬断伤腿,刮骨疗毒是治伤,而狼是自伤,我相信这天下没几人会这么做,但是几乎每一条狼都会这么做,难道这不是遗传下来的?就算是被熏陶的,主人公陈阵为了更加了解狼的生活习性亲自掏了一窝小狼崽,他挑了其中最有野性的狼崽来饲养,这个举动让牧民十分吃惊:牧民认为这是亵渎神灵的行径!尤其是毕利格老人开始时特别反对,而当他看见陈阵一丝不苟地照顾小狼,即使是在自己都缺少营养的时候也不忘给小狼增加营养的时候也勉强接受了。

  这本书的结尾,讲述了一个如噩梦般的悲惨结局:由于狼遭到了大量的捕杀,曾经美丽的额仑草原已经是一个山不再绿,水不再清,草不再肥,生灵不再丰富,鼠灾严重的地方。再度来到这里的陈阵,心里充满了无法发泄的悲痛和失望。

  在大自然面前,每个生物都是平等的,而人类却愚蠢的认为自己是这个星球的主宰,即使剥夺了,但总有一天,还是会还的。

采编:www.pmceo.cOm

篇2: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感

  泪水淋湿我青春的记忆

  --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感

  19*因几分之差高考落榜的我怀着沮丧的心情,来到了旗山矿,虽然在老家那宁静而古老的美丽小镇已有一份安静的工作,可我无法面对落榜的现实,失败的我固执的要到当年父亲工亡的徐州旗山矿来,丝毫对寡居的母亲、疼爱我的外公、外婆的眼泪不为所动,只想逃离那家乡的小镇。

  怀着对外面未知世界的无限向往和追求来到当时的旗山矿,开始了我的寻梦历程,可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我才发觉现实很残酷,并不是肯打拼就能实现梦想,我有了回老家生活的打算,可我又不甘心就这么一走了之。就在此时,我买了一本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着读着,我就入迷了。我发现这本书里所描写的人物经历正是我当时的经历,和少平一样,都是独自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城市,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梦想。那段时间,我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宿舍就在灯下如饥似渴地读《平凡的世界》。有好几次,我都感动的流下泪来。特别是晓霞牺牲后,少平一个人去古塔山赴约,一边走一边回忆晓霞灿烂的笑容,回忆那些曾经的甜蜜和温馨。读到这里,泪水打湿了书页。

  《平凡的世界》描写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带着自己的理想上路,以朝圣者的姿态去寻找理想的家园。书中人物在苦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坚强的意志力深深地打动了我。给了我奋斗的力量。也启示了我,不能就这样自怨自艾的活下去,像一潭死水一样,我一定要努力,要有行动,要像少平那样通过自己的奋斗,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我重拾课本每天一边认真工作一边努力学习,一年后参加了选拔考试,考上了徐州煤干校,重新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我三年的煤校生活,书中少平曾利用托马斯 曼的一句名言:“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不!它应该使我们伟大!”是的,《平凡的世界》所传达的正是痛苦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在生活的路上始终满怀着光荣与梦想,信念与忠诚!让我们在青春时期有过一段无悔的岁月,拥有一份挣扎的美丽!

  正是有了《平凡的世界》的感动与鼓舞,我才打消了回老家的念头。在煤矿开始默默奋斗,虽然之后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但我都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坚持着走了下来。如今的我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毕竟实现了走出家乡的梦想,并拥有过一段奋斗的青春。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苦难的价值,并认识到,未来的日子里,曾有的苦难经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篇3:龙应台的《目送》读书有感

  龙应台的《目送》读书有感

  20**年清明前母亲突发心脏病住院,我慌忙坐火车回老家,随身带了台湾作家龙应台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在飞驰的列车上,窗外的绿林,原野和间杂的房屋一闪而过,平静的心境可以轻易捕捉到书中文字传递出的细微讯息,无比残忍而真实。一时间,怆惶感迅速侵占全身,令我不知道是该一鼓作气读下去,还是释卷思索。

  这本转载了73篇散文的集子,篇文蕴含款款深情,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自己正在经历的人生,情愫似溪水簌簌流淌。在这里,她是一位母亲,一个女儿,是充满爱意的平凡生活。她16岁的儿子华安赴美国读书,送儿子上飞机前,期待他在过关前回头一瞥,然而儿子的背影却攸忽消失,没有回头,一次也没有,在火葬场的炉门前,看着父亲的棺木像一只沉重的抽屉缓缓向前滑行,她只能用深深的凝望来记住对父亲最后的送别,两次目送,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照进了人的内心深处,也道出了生命和生活的本真。

  当越来越沉浸于这些生活细节中散发出的,挥之不去的酸楚和香醇的浓情中时,你会发现身为子女与父母双重身份的“她”其实就是你自己。那时当我回去看到住院的母亲孤单单的躺在病床上,我扑到母亲身边询问病情,并且拼命找事做侍候母亲,希望能弥补我不在母亲身边的歉疚,可也只能呆在母亲身边几天,终究还要回徐州的,那边有工作还有即将高考的儿子需要照顾。当我离开前,抱着母亲瘦削不堪的身体,看着她的衰老和悲伤,泪水盈满了我的眼眶,心里充满了太多的不舍和无奈。

  那年的九月儿子上外地上学去,我和他父亲将他送到学校,我们离开时,他站在宿舍楼前,挥手告别,我突然意识到他已是只离巢的鸟儿了,今后上学工作我们会聚少离多,就如龙应台说的,你和他的缘分就是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坐在车上,我心中忽然感到一丝难过。

  今年春节母亲因病住院,等我赶回去时,母亲只和我说了几句话就昏睡过去了,我以为她只是睡着了,没想到就再也没醒过来,当我目送母亲被送进火葬场的炉门里时,我痛彻心扉,后悔莫及,之前的我总以工作忙,没能常回家陪她,母亲每天打电话给我,,我也能感觉到她的孤独寂寞和渴望我回家的心情,可我总想忙完这一阵子就会回去,就这样总认为能等等,可如今等母亲去了,才深深体会到”尽孝不能等“和”子欲养而亲不在“这些话的凄凉,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准备离开时,我问他是不是以后我就不能随便回家了吗?他说是啊,你以后再也不能说要回家看妈妈了,我听了以后泪如雨下,没有了母亲从此家乡就变成故乡了,再也不能随便回去,再也听不到有人说谁谁的闺女回来了。

  如今历经过生离死别的我再次重温《目送》这本书,沉浸在这温柔纤细,深情动人的文字里逐渐明了人生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其实,人生本亦是旅程,我们错错落落走在一条看不见却与旅途平行的路上,年轻的你是那个背影的主人,跌跌欲飞,无所记挂,即使远行前知道身后有双闪烁的眼泪,也时常因脚步太匆忙而无暇送去对方期待的“回头一瞥”。成熟的你,是向背影寄送目光的主人,当孩子离家闯荡,父母年迈辞世,四顾苍茫唯有目送。

篇4:阅读此刻,追梦未来--《天使在人间》读书有感

  阅读此刻,追梦未来--《天使在人间》读书有感

  也许书只是一种读物;也许阅读只是一种领悟,但领悟文学的过程也许是崎岖纠结的,因为在书中读出真理,品出自我,点燃未来才最为可贵,不是吗?

  "虽然没见过上帝,但是我们的确遇到了天使"。这是本书的开头,也是全书用来诠释主人公最恰当的一句话!

  烦絮的心情翻开扉页,莫非是被感化,而是渐渐进入了它。

  她是女儿的偶像,她是伫于好莱坞的著名影星,她是善良与圣洁的化身,她是标尺间总引向美丽的一键,她是飘落在人间的天使,她是奥黛丽·赫本!当然,也是本书的主角!

  本书是赫本的儿子肖恩为她所著的传记。年轻时的热度全倾注在了事业上。努力奋斗,只为以一名芭蕾家的身份登上舞台,闪耀光芒。而现实的残酷也发生在了她身上,最终没能梦想成真。可是,因为这阴差阳错,她走上了演艺道路。是啊,人生不就是要在岔路旁选择去向吗?我想,选对了,是对外来的指引,选错了,只是一步转弯。因为从失措压抑到幸运女神降临你身,也只是过渡。

  我,也是如此!

  工作如此之久了,总会遇到次次不顺,些些烦恼。但这,何尝不是珍贵的记忆?何尝不是对自身的传解受教?何尝不是正能量满满?

  曾几何时,我因工作中不慎疏忽,而导致出现差错。是啊,将功能赎罪吗?被扣钱之余,同事对我不似从前的鼓励领导对我不似从前的信任,十分懊恼的我,一下子,便没了先前颇高的存在感。只是按点上下班,只是完成该做的任务,一切都没了动力,一切都回到了最初的平淡。我曾经是多么的拼,爱拼为什么没有赢?

  那一刻,停滞还是前冲,是个问题……

  曾几何时,因为与同事闹矛盾,几天都是压抑。工作总不能集中精力,做事总提不起精神,人际交际也不如曾经畅快。是怎么了呢?明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为什么跟我唱反调,明明我没有错,我为什么要顺着他的意思。原来乏味与失落就是工作的代名词。客观不是最真理吗?

  那一刻,执着还是随性,是个问题……

  依旧是烦絮,依旧是懊恼,直到那一刻,就是那本书,模糊了压抑,清晰了希望!

  奥黛丽赫本在她生命中的黄金时期,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银幕,塑造出一个不朽之说,她将自己的爱心,带到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儿童,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作为一个艺人,有着高尚的人品和艺德;作为一名行善者,有着无私的爱;作为一名母亲,和其他母亲一样,爱自己的家庭,爱自己的亲人。

  难道她没有过失挫吗?

  当然,可是,不管发生过什么,赫本都始终爱自己、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她没有愤恨、没有怨恝没有愁苦,真的是天使吗,因为只有天使才能拥有这样的大爱,让自己承受苦难,而把美好带给人间......

  是啊,这是一种多么之高大的梦想,可知,也成为了现实,那一刻,似乎光芒万丈,那一刻,似乎心胸荡漾!

  因为突然间,我读懂了赫本,读懂了本书才,读懂了未来......

  如今,我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每天总是很早来到单位,为大家服务,虽然有些辛苦,但快乐在这之上的。

  我要用宽容对待他人,我要以微笑面对他人,我要带着最纯正最善良的心灵闪耀光芒!

  梦想,可谓遥不可及,阅读只于此刻,但追梦未来,我,正奔跑在路上!

篇5:《教养的关系花园》读书有感

  最温柔的沃土

  --《教养的关系花园》读书有感

  当那小小的柔软的身躯放入怀中的一霎那我便成了母亲。宫缩和撕裂的伤痛仍旧一波波袭来,一切却变的不可思议的平静,只因为怀中那个浅浅呼吸着的生命,那一刻我似乎感到自己战胜了一切苦难,无所不能。然而随后而来的护理的繁琐,哺乳的艰辛却又让我陷入了无比的惶恐之中,我以为自己早已准备好成为一个母亲,实际上却几乎将一家人拖进漫天的狼藉与慌乱之中。

  正是在这极度困倦却又头痛难眠,对怀中婴儿爱不释手却又恨不得丢的远远的好得一刻喘息的困苦之中有幸读到了一本好书--《教养的关系花园》。这使我明白了没有人能真正准备好成为一个母亲却必须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母亲。如果孩子是一颗种子,我们的心于孩子而言便是生长的土壤,是最基本的需要,而我们最应该做的并不是无休止的干涉种子的生长,而是不断的丰厚滋润这方土壤,让它肥沃,让它成为最温柔的沃土。

  作者在《混进北图》中展示一个母亲带着孩子进入一个书的帝国的渴望与紧张,让我看到了好学的孩子的对知识的渴求,更让我感动的却是母亲自身对知识的热爱,对生活的敏感与热忱,正是有着这样的活力才能使得孩子从中获得追求知识的能量。面对镜中自己浑浑噩噩的双眼,不禁感概,自己究竟是何时丢掉观察的能力和对生活的热情。看着儿子软软胖胖的小手一刻不停的抓挠身边任何物件,从尿布到凉席,从塑料袋到香蕉皮,每一种不同的手感都让他欣喜若狂,他是那样好奇并热爱这个世界,令我不由想起自己年少时也曾为了看见竹子的生长冒雨蹲在墙根下守候一夜。年少的精力不再拥有,但作为母亲的心必须燃烧起来,让钝化的神经再次敏感,俯下身躯细细观察雨后的狗尾巴草和土壤里的蚯蚓,引领我的孩子去观察去热爱这个世界,引领他去更辽阔的知识海洋里徜徉。

  被时间磨去的不仅是对生活的观察力,还有对知识的领悟,对经验的思考。幼时读《青蛙王子》总觉的有些违和,却始终不得其解。读了《想也没想可不行》才了然,孩子们接受条件之前有权利了解全部的真相,要防备欺骗性的条约。这样的知识我并非没有也并非没从童话里有所感悟,只是我懒了,麻木了,不曾思考过。《请为你的夸奖道歉》,难道我不曾被一句“你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很努力”误导了几十年,成人可以夸奖儿童的努力,却没有资格去妄定一个正常的孩子是否聪慧,使得“不聪慧”成为自卑的藤葛,缠绕一个孩子一生,要知道聪慧是可由知识升华的,而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使自己聪慧。现在作为母亲我必须敏锐起来,重燃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领悟,以保护我的孩子,就如《青虫之爱》里为了女儿克服对虫子极大恐惧的那位母亲,我也必须克服身体和心里上长久的惰性和自卑,更加坚定勇敢。

  作者为了保护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可以在身体困倦不适财物丢失的情况下坚持陪孩子完成旅程。而我并不是个强壮的母亲,甚至身体一度孱弱。我的孩子还是个婴儿,他更加需要无时无刻的照顾。想起不少有经验的母亲教导我,不可以娇惯,放任他夜间嚎哭便可戒掉夜奶,然而我始终不能忍心。为什么要忍心呢?做了母亲的人有不辛苦的不劳累的么?而孩子真正对我们一个拥抱就深感满足的也只有这样几年。当他长大,我还来不及付出,难道还要延续老一辈的生活,把孩子仅仅缚在身边,不使他有自立甚至自理的能力?我的孩子还远远不到为了将来独立生活做准备的时候,他现在有的只是对母亲体温的依恋和对乳汁的渴望,作为一个新进的母亲我还不能理解对于即将成人的孩子应该怎样升华自己的母爱,怎样学会放手。感谢《学会生病》这篇散文。它勾起了当初我的父亲怎样在我读大学前严厉的要求我到银行开自己第一张存单的记忆,一本好书,一段源自父辈深刻的记忆,将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帮助我和我的孩子收获更多的幸福。

  每个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体降临人世,是有权利享受爱的呵护,享受幸福的。我们将他们带来人间,就背负起了给予他们爱的义务。《婴儿有不出的生权利》,小区一位阿姨总是对一岁多的孙子说:“宝贝啊,你的命是奶奶保下的,你狠心的妈当时要把你打掉的。”我不禁对这个孩子的未来感到难过,为了老一辈一个传宗接代的愿望出生在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从小生活在对自己母亲恶毒的指控中,那将是怎样的悲哀!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天然的无可替代的,也许他的母亲曾经想过放弃,但是作为母亲她也必定爱着自己的骨血。稚子何辜,要承受这种撕裂人间最紧密纽带的痛,成人并没有权利将自己的仇恨倾泻到孩子身上啊。

  我希望我的孩子渐渐幸福的长大,并且这种幸福是自发的溢满他的胸膛。他是因爱而生的孩子,是父母相爱的见证,是被盼望被祝福的孩子。纵然孕育的过程无比艰辛,最后三个月的时间里爆发的弥漫性湿疹使我肿的像只煮熟的虾子,用武侠小说里的万蚁钻心来形容当时的感觉也不为过。一位经历了阵痛、剖宫,却得不到丈夫爱惜的母亲曾经不无可怜的看着我说:“让他长大了孝顺你,看你为他受了多大的罪”。待到我的孩子终于安静的躺在我的臂弯里时,我也终于理解里我那从未对我言过“回报”二字的父母。我们不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在受罪,我们做这一切是为了我们自己,是繁衍的本能,是爱的本能。试想如果没有孩子我们又将承受怎样的痛。

  书中言到“当我们想家的时候,其实想起了母亲;当我们想起母亲的时候,其实是想起了无边无际云蒸霞蔚的爱”。被爱滋养的孩子最应该学到的是爱和被爱的能力。 幼时我从我的父母那里得到了温暖与安全感,更学习到了爱,如今年华老去的父母从不曾要求我要如何的孝顺与回报,相信他们一定也是生活在温暖与安全感之中,知道我一定会回家,会陪伴在他们左右,因为我们是相爱的家人。将我们的父母赋予我们的爱与被爱的能力传递下去,待到我与先生老去的那一天,一定也会静静等待我们的孩子想家,不必言回报与孝道。

  每个初为人母的女人都会经历各种的慌乱不堪,感谢我的父母给与我的无私帮助。记得同做产检的一个更年轻的妈妈说:“生下来就扔给他奶奶照顾,给他们家生的孩子就该他们管。”没有人是为别人生孩子,孩子是母亲心血,也是母亲能得到最珍贵的礼物。将自己的孩子推给长辈,以为责任是可以推卸的,其实却是让自己担上了更大的负担。从自己母亲那里缺失的爱与温暖一样不知如何传递给子女,当自己老了需要温暖的时候却又被子女强令付出。只知在传统里盘恒却不愿思考不愿进步。缺乏智慧的母亲一如贫瘠的土地,绝对无法养育出健康的植物。《因为柔软,所以更需要智慧》,生而为女性终将为母亲,智慧是我们必须储备的养料。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亲种在心中的一颗种子,将来或许是参天的树,或许是强壮的藤葛,或许是娇嫩的花朵,亦或许是坚忍的灌木,这基本取决于先天的本性,大多数时候我们无能为力。然而我们却能让树更高大,让藤葛更有力,让花朵更鲜艳,让灌木更坚强,那就是努力让我们心中这一方孕育之土更加的肥沃温暖,易于生长。《教养的关系花园》--春日的耕犁,犁松母亲的心,让土壤更多的接触阳光雨露,为我的孩子备好最温柔的沃土。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