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工作总结 导航

看报有感之是否给宠物建厕所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2

  看报有感:是否给宠物建厕所

  首先说明,我对“四禁止”的规定是欢迎的。只是对“禁止各类宠物在户外乱拉撒”一项有些建议。在我的建议还未来得及提交的时候,近日又在《西部晨风》读到某区环卫局宠物管理办公室的解释:“发现宠物在户外乱拉撒的,将责令宠物主人就地清理,并处以50元的罚款。”我便有话要说了。

  所谓“乱拉撒”,自然是指指定场所以外的拉撒,犹如果皮纸屑只能丢进垃圾箱,丢到垃圾箱以外的地方既为“乱丢”。但与“乱拉撒”不同的是,“乱丢”有垃圾箱为前提,“乱拉撒”的前提是什么?难道还须为宠物建些分布均匀的厕所?我想这是大可不必的。首先,我们没见过宠物厕所的样子,不好建;其次,即便建了厕所,谁又能保证宠物在上厕所的路上不拉撒;其三,就算宠物如厕必须由主人抱了去,谁又敢保证宠物在散步的时候不拉撒。培养宠物在户内拉撒的良好习惯自然可以,但总不能怕在户外拉撒就把宠物囚禁,连散步的权力也不给。宠物是低等动物,比不得高等动物聪明,但人有人权,宠物也该有些动物的权力吧!

  因此,对宠物乱拉撒的处罚应有所改变。应立足现实,切合实际,否则,再严的规定也只是空谈,最终流于形式。应规定为“宠物在户外乱拉撒的,宠物主人必须就地清理,不清理者,将被处以50元罚款”。这里,我们处罚的是不清理者,清理者将不被罚款。国外就是这样做的,其实,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也已经这样做了。遛狗遛猫的时候,宠物主人随身带上塑料袋之类的东西,随时清理宠物的粪便。他们是不受处罚的。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读《中国模式-经验挑战》有感

  有感于解放思想和中国模式

  --读《中国模式-经验与挑战》有感

  有幸在工作之余拜读了《中国模式——经验与挑战》这本书。刚开始只是响应“书香国际,爱上阅读”读书活动的心态去试读,待我慢慢走近这本书,却对中国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和继续探索下去的想法。

  作为一个接受当代文化教育和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我有理由更有责任去探索、发现、思考中国模式存在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在了解中国模式表现的同时,我也间接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生涯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一、对中国崛起和中国模式的解读

  ——认清现实,总结问题;相互依存,方可共赢。

  在我看来,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都知道,解放初期的中国面临中一个要走什么路,怎么走的抉择性问题,于是乎,在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只能自己摸索前进。在经过无数次挫折和碰壁之后,前人也慢慢摸索出一套模式,形成一套理论体系去指导中国的发展,并且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我们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一理论体系。从而使得这一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中国的发展。奠定了今天的中国崛起,中国模式随之应运而生。所以中国的崛起衍生出一套完备的中国模式。日渐完备的中国模式加快促进了中国的崛起!但是不难发现,虽然在中国模式下发展壮大的中国抵挡住了金融海啸的风暴,地震灾害的洗礼,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膜拜和信仰!但是我们仍然要认清一个事实。中国模式显然与现在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有些格格不入。所以当中国模式无法顺应时代潮流的时候,中国模式也必然会对崛起的中国造成一种反噬效果。假使这样的颓势持续下去,中国模式和崛起的大国必然会不复存在!所有,我们要清醒的理解和认识中国模式和中国的崛起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我很欣赏也很赞同作者所提到的不可苟同于两种对中国模式持极端态度的群体,一种认为中国模式是最好的。另一种认为中国模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纵观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有理由认为,我们既不能认为中国模式是最好的,不需要改进,也不能对中国模式完全丧失信心,在我看来,正确的做法是总结问题,扬长避短,中国模式存在其恒定不变的结构性优势,而中国的崛起势必会对这种结构性的框架产生冲击,当结构在不断被冲击和扩张的时候,很难保证这种模式在未来某一天不被击垮崩塌,所以,要想保证二者依存关系的完好,我们就要在中国模式原有的结构基础下,延伸脉络,强化筋骨。这就延伸到了我总结的第二点。

  二、对中国模式和思想解放关系的解读

  ——以民为主,解放思想;弘扬五四,国强民盛。

  自gg开放以来,不可否认,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使得国际上很多国家都为之震惊,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产生了很多陋习。我们的制度存在缺陷,我们的体制还不够完善,法制还不够健全等等。这就是在中国模式下日渐崛起的中国存在的弊端,我们要认清国富民穷,国进民退,经济发展优先,社会发展滞后这一矛盾体,它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而我们应该怎么让中国模式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节奏而不至于打破这种二者的依存关系呢?延伸中国模式脉络-发展强大的民主,我个人所谓的民主不是提倡的让人民去监督政府,让人民去打压政府,而是要想改变民穷、民退的现状,我比较认同作者的观点,就是要敢于释放出人民人性“丑陋”的一面,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解放保守的思想。不要被别人的指点甚至指责束缚了自己追求利益的行为和思想。只要秉着不违背道德原则的追求利益都是一种变相的追求民主表现。当然这样的民主,不是泛滥的民主,而是一种能够改变中国模式带给我们消极影响的客观手段;强化中国模式筋骨--在我看来,强化筋骨必先强化精神,强化精神就要有一种精神的追捧,而我所臆想出来的精神境界与作者不谋而合,即“五四精神”。从“五四运动”发生的那个时代起,它注定要成为中国现代史的主题,在此之后,中国历史的所有发展似乎都可以以不同形式和“五四运动”联系起来,而中国在以中国模式发展的背景下,五四精神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推动着中国走向崛起,走向复兴!因此,五四运动的影响从一开始就具有全球性。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五四运动对我们的深远影响,摒弃其存在的优秀思想。当然,在当代社会,我们要发现五四运动时期对我们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深远意义,我们要取五四精神积极创新,坚持改革之精华;弃思想激进,争论不休之糟粕;本书也提及到,为了使中国模式与中国的发展趋势相协调。当下中国也在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向一些积极思想学习,有些显著卓效,有些显著甚微,但是有一点,至少我们正在积极改变,而且改革是需要过程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迎合中国模式,发展和壮大中国,实现中国更大的崛起。

  三、借本书之主旨思想,醒自身之内在心魂

  ——树立模式,提升经验;迎接挑战,完善自己。

  《中国模式-经验与挑战》这本书更多的是以政治、经济、哲学的角度去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做了大量、深层次的观察和思考,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独立的批判精神,透过各种纷繁表象,超越各种政治化的主义纷争,探求中国模式的核心,对中国模式的优势和劣势给予了冷静、公允、坚实有力的分析和阐述。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是读了很多遍,才能深层次的对中国模式有一个结构性、专业性的了解。而我,也只是粗略地拜读了一遍,可能更深层次,更具主观性的见解还不能表达的太清晰,但是通过对本书的浅显解读和认识,我还是得到了些许收获和感悟。我觉得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其固有的发展模式和方针,我们个人的工作亦是如此,从无知到成熟,从菜鸟到专业,我们在亦苦亦甜的成长道路上积累工作经验。变得更强大的同时,也迎接着更大的挑战,当我们真正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成熟模式时,职位也顺理成章地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个时候,我们承接的是探索发展公司模式的责任,我们站在更高的地方继续积累经验,继续以公司的模式去发展公司。迎接更高高度的挑战,我相信,不断成长的最终结果是,我们也会真正意义地接触到中国模式,因为,我们的个人模式与公司模式乃至中国模式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要励志把个人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认清中国模式格局,解放积极革新思想!不断培养工作经验,不断迎接更高挑战。努力让自己,与公司乃至国家顺应时代的潮流,跟随中国模式的发展脚步,继续前行,为自己为公司为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3:读《人性弱点》有感15

  读《人性的弱点》有感15

  --公司“书香国际,爱上阅读”读书活动

  毋庸置疑,《人性的弱点》是一本好书,但是对于一本书来说,并不需要你全盘去接受它。能从书中找到几个能让自己共鸣的地方,能在读过后做出几个小小改变,这便是这本书产生的巨大价值了。

  自省

  曾子曰:“我日三省吾身。”《人性的弱点》第一章第一节便是阐述当人犯错的时候,不会反省自身,而是寻找客观因素来把错误推给他人。就像一个犯人犯下大错却说“是别人逼他的”,一个浑浑噩噩,一无是处的人总高呼“错的不是我,是世界”。这也是人们趋利避害的一种表现,不久前公司组织观看的《一直在路上》反腐反贪纪录片,不少贪官当触犯法律底线时都是找各种客观理由,来规避自己犯下大错的事实。

  犯错推卸责任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现象,对我而言也是很常见的。在工作中,当我犯错误时,我也会在心里找其他的原因,然而沉下心来仔细想想都会发现其实主要责任都是自己的。有一种为他人着想的思考“换位思考”,我在犯错时想推卸责任是也借鉴这种方法来自省,那就是如果是**来做这件事他也会出现这种失误吗?答案是不会,所以还是自身的原因。责任重于泰山,有毅力的人才能去背负,惧怕的人,总是会想各种原因去逃避,正视自己,要敢于承担错误。

  为他人着想

  “请记住,从明天开始起你要求别人做事情时,举个例子,假如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抽烟,千万别个他讲一番大道理。你只要告诉他,抽烟让进不了棒球队或赢不了百米赛跑。”人与人之间是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需求,如果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往往能有更好的效果。《人性的弱点》中举了一个很常见的例子,那就是一个公司两封意思相近的信,一封重点讲述本公司雄厚的实力,另一封则告诉客户自己自己能为客服带来什么。显然后者更能打动别人,为他人着想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技巧,也是达到目的的捷径。

  为他着想,若仅仅是作为一种交流技巧对待,难免很难做到真正的为他人着想。如果真心对待他人,那在不知不觉中也会为他人着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能仅仅是客套,是寒暄,更重要的还是心与心之间的接触。付出与收获往往成正比,只有不怕吃亏,才会收获得更多。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这句话对我来说,不仅从我自己也也从他人之中得到过论证。在某些方面觉得这句不如别人的会比较在意,而这些自己比较在意的地方自己开自己的玩笑不会感觉到什么,而别人如果拿自己在意的这些地方开玩笑,就会觉得不开心。

  大学快毕业时,我们班还有个女生有不少科目补考,因为平时和她交流得不多,所以对她情况不是很了解。然后我在班QQ群里对这件事表示惊讶,后来她很生气。一直说了我很久,我道歉也没用。这件事让我明白什么是祸从口出,警示自己千万不要拿别人在意的地方开玩笑或者说出来。

  对于自己而言,应该时刻警醒自己,要大度一些,不要因别人的玩笑而生气,对于他人更要时刻注意,不能秦逸伤害别人。社会是人与人的集合体,人与人之间友好的交流不仅是对自己,对他人,更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

  《人性的弱点》是一部心灵鸡汤书,里面所有的道理都能从生活中各方各面进行验证。正如我前面说的,一本书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会给他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他的人生,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的影响较小。但不管怎么样,只要你能从吸取一点你认可的东西,那对于你来说,书本便实现了它的价值。不同的人对不同书有着不同的感悟体验,不同的年龄对不同书也有不同的体会。读书应该沉心静气,不要太过于急功近利,每一本好书,都是能从中收获良多的。

篇4:读《曾国藩》有感

  读《曾国藩》有感

  对于曾国藩,我的了解仅停留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

  记忆最深的就是曾国藩被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打败后,羞愤而欲投水自杀,后被属下发现及时阻拦劝止了。后来我又了解到,*,蒋介石都对曾国藩有着很高的评价。*曾说过一句话:“我观近代,独服曾文正。” 而蒋介石更是以曾国藩为师。

  曾国藩为什么有这么高的魅力呢,竟使后人如此推崇备至?

  近日有幸拜读了“书香国际,爱上阅读”里推荐的《曾国藩》,就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治学严谨 勤俭克己

  曾国藩的仕途还算平坦,个人修养极高,一直力求做到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为官做事之道,然而这背后却包含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辛勤付出,他一直保持着刻苦学习,勤俭克己。诗词文章也一直向古人学习,钻研学术的劲头非常足,治学态度也非常严谨,在学术成就方面也是为同时代的名人所称颂。他告诫后人功课方面要“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看”即是多看多读前人优秀作品,“读”即是好的文章要大声诵读,“写”即是抄写临摹大家的书法,“作”即是多练习写文章,将学到的东西转换为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曾国藩一直保持天天写日记,记录当天所学所思,各方面的心得体会。他很会以史为鉴,汲取先人的经验教训,平时通读各种史书、经典,对于如《资治通鉴》、《史记》等更是反复咀嚼、研究。学习能力也是非常强,一介文弱书生,为了做好统帅,通读各种兵法,熟识历史上大大小小各种战役的成败原因,虽然还是吃了不少败仗,很多胜利也都是手下大将们取得的,但绝对不能否认其军事才能,大多数重大军事决定都还是由这个统帅最终拍板敲定的。 日常生活很有规律,散步、练字、读书等每日必修课都坚持。毅力也非常人能比,抽了十几年的水烟(*)说戒就戒,立下每日写日记的规定后,即使临死前一天也还坚持在写。

  善于识人 敢于用人

  刘邦曾经这样论述自己的成功之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与建立不世之功的刘邦相似的,曾国藩也是既善于用人的,湘军中很多流传后世的一批大将如彭玉麟、胡林翼等都是靠曾国藩赏识提拔出来的,其中最著名也最令其骄傲的便是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湘勇”的壮大离不开这样一批人,曾国藩个人修养极高,尊重知识分子,乐于结交贤士,尤其是尊重有才有德之人,曾国藩最后给家人的遗言中,“求仁则人达”表明了他的见解,一个人的成功是让别人成功。

  能屈能伸 善于隐忍

  从在长沙初办湘勇到逼走衡州练兵,再到靖港惨败,再到于九江惨败于翼王石达开之手,在前期与太平天国的斗争中,曾国藩屡战屡败,在官场也是处处受到了钳制,几次不堪其辱自杀未遂,但这些困难也磨练了他的心性,不断总结,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除了这些,他还对兄弟、子女等的教育培养可谓用心良苦。求学、为官、率军等过程中,即使再繁忙,也不忘时常写信指点兄弟子女,从修身治学交友等各方面耐心辅导,这些形成了闻名的《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等家书,在家庭教育方面,曾国藩的核心便是“勤与俭”二字。治学方面勤学勤练,生活方面勤俭朴素。

  纸上拜碣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那么这本书对于我们自身有什么启示呢,首先就是要善于学习,国际公司的人在全世界开疆扩土,每到一个国家,就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法律,语言,风俗等,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其次就是要有不怕失败,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现在水电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市场开拓日益艰难,可能做了很多市场开拓工作,但结果不甚理想,但我们不要气馁,只要我们努力进取,不怕困难,不断的总结提高,最后一定会有回报的。

  对于个人而言,要学习曾国藩身上的修身,治学,养性,治学首先要做到坚持不懈,他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写日记,这种坚持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们普通人之所以难成大事,关键缺乏的就是坚持,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不成功都难,曾国藩在研习二十三史时,还要求自己做到每日点评10页,事务再忙也不能间断。每日10页,一年下来就是3650页,一本书如果是300页,坚持十年就是300多本书,30年就是1000本书。他这每日10页可全是精读。不说30年,就是10年,一个人如果精读300多本书,那他一定会是一个非常有学问之人。曾国藩在治学方面能有那么大的成就,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其次还要学习他治学的“专”,他在给几位弟弟的信中写道,“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曾国藩强调的治学要专说出了做学问的关键。虽然他说的是做学问,其实无论做什么事都是适用的。我们普通人之所以一生碌碌无为,干什么事都干不出成绩,除了缺乏坚持外,还有一点就是不专,这山看着那山高,一阵对这感兴趣,一阵又对那感兴趣,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能专心去把一件事情干到底。我们敬爱的谭靖夷院士就是治学方面的大家,他为自己热爱的水电事业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不断地学习,进取,几十年如一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是我们水电人的榜样,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最后,希望自己的一点体会能使大家有一点触动,是到了拼搏的时候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篇5:《穹顶之下》读书有感

  《穹顶之下》读书有感

  --房地产员工读书活动

  带着好奇、压抑、震颤的心情看完了100分钟。一个具备专业媒体人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妈妈,花费1年时间,耗资百万,查找大量资料,寻访多位专家和官员,并到曾经历过中国目前污染现状的多个国家实地探访,一系列看似耸人听闻的数字画面告诉所有人:你我若再不行动,都会死在雾霾里!

  我看这片子就会发现这个片子的主角并不是柴静,而是那些在我国各地,被各种无力感笼罩的老百姓和环保局的干部们。柴静只是一个冷静的记录者,她站在雾霾中,记录下的是环保立法和执法的种种无奈。这个片子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观点的颠覆。在此之前,人们关于环保的讨论都停留在要发展还是要环保的“二选一”的简单思维上。中国的问题,很大原因就是,不做事的人对做事的人指手画脚。有人说关掉那些建筑工地和工厂就会减少污染,我想说那如果不盖房子那么人们住哪?工人们没有工作吃什么?这些摆在眼前的经济发展不可能说没有就没有,城市发展该如何进行?而看完纪录片,会发现一个和以前都不一样的结论:经济发展当然有代价,但是代价不应该这么大;工业化当然会带来污染,但是污染不应该这么严重。从纪录片里就可以看出,在很多方面,我们远远没有做到我们这个发展水平所能做到的最好,很多设备、技术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都有,但就是做不到位。从国家到企业,我们的环保意识是极度缺失的。

  柴静作为一个公民,用实际行动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她做的这一切是有益于环保有益于大家,她让我们看见了,让国家领导层看见了,造成全民讨论,引来全国注视,这就是它的最大价值,她完成了使命。我们的使命就要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