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工作计划 导航

X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1

  zz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认真落实《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保证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落实到位,教师指导到位,活动组织到位,过程管理到位,特制定本方案,以规范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学生的研究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

  1、对学生:⑴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⑵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⑶培养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自主意识,团队工作,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⑷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2、对教师:⑴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⑵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⑶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⑷培养科研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管理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实施,并且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相应部门职责如下:

  1.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日常管理

  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制订,检查和落实。对全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管理,对活动场地活动设备的组织与协调,为学生创造活动的便利条件。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阶段和班主任对活动的指导与具体管理,做好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育,为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负责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与管理。

  2.教务处——组织与具体实施

  教务处主要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包括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培训,学生选题开题的指导,课题的结题与交流,并负责对全校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校本培训。

  3.政教处——保障管理

  德育处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年段和班主任对活动的指导与具体管理,做好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育,为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

  4.教研组——课题管理

  落实教务处计划,组织备课组制定切合实际符合教情学情校情的学习课题及评价方案。

  5.年级组——协调组织管理

  落实教务处计划,协调备课组、班主任及各班级之间的关系。

  6.班主任——具体管理

  班主任要协助好本班级的学习动员、学习经验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参加与报名组织工作,落实活动的常规教育等。

  7.指导教师——具体课题管理

  指导老师负责对自己所指导的课题进行全程指导,管理与评价,为学生提供帮助、建议和鼓励,并具体指导学生最终整理、撰写出论文或做出其它研究成果,对本课题成员作出学分评定的初步意见。

  8.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强调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其中各课题小组中课题组长与组员合理分工,协调研究,相互促进,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模式

  1、学习方式: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我评价”。

  2、师生关系:师生合作,民主平等,学生自主,教师指导,教学相长。

  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程序应按照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来组织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

  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具体方案为:高一安排基础理论学习及研究性学习方法介绍并完成一个小课题,高二学年完成一个大课题每周安排一课时全学年安排40课时,学年末安排一天进行学习活动成果展示。

  2、课程内容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

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的组织

  一般不提倡采用个人独立研究,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研究小组,每组人数一般在5—8人左右,设组长一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比例等,需要时与学生协商做适当调整。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也可跨班组建小组,暂时不提倡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区组建小组。

  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自主的课题工作,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

  4、课题研究的实施

  第一,培训教育。对于高一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第二,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第三,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第四,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第五,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第六,交流评价。

  每班由学生和指导老师共同评选优秀课题。原则上每班“优”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良”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合格”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

  5、课程管理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教研室和教务处负责实施,指导老师对研究性学习全过程负责。

  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分评定

  学分认定由指导老师提出意见,由课程学分认定小组确认。

  1、评定依据

  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认定的基本条件包括⑴开题报告或活动方案;⑵过程记录;⑶成果;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记录;⑸实际参加活动的时间。以学生参与完成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或项目为认定学分的主要依据。

  2、评定原则

  (1)参与性

  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不能得规定学分。

  (2)过程性

  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3)真实性

  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扣除相应学分。

  (4)规范性

  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考核,学校课程学分认定小组审核组成,并建立公示、抽查或回访制度。

  学分分配

  高中三年共进行2个课题的研究,高一基础理论学习和1个课题8个学分,高二1个课题7个学分,共计15个学分。

  认定程序

  (1)学生申请,指导教师签定评价意见,由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审查,报学校学分认定小组批准,教务处颁发学分。

  (2)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校学分认定工作小组复议。

  5、有关规定

  (1)在考评中凡发现不合格项目必须重修。

  (2)个人评价与课题评价有效结合:

  A课题评价优秀,原则上最多80%的成员可以获得优秀;

  B课题评价良好,原则上最多50%的成员可以获得优秀;

  C课题评价合格,原则上最多30%的成员可以获得优秀;

  D课题评价不合格,原则上所有成员都不能获得优秀。

  (3)学生课题研究评价,按阶段分为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终期评价,其中,终期评价须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审核。

  (4)强调评价主体,评价手段、方法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如果有的成果参加评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把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附件一:

  研究性学习中指导教师的规范要求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

导不指令。”为此,制定以下规范条例:

  1、教育观念要更新。指导教师应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学习培训活动,更新观念,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2、明确老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角色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担当的角色主要有: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学习者、研究者……

  参与者,教师需要参与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开展研究的进展情况,问题与需求,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共同参与探索之旅。

  探索者,研究性学习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学生与教师面临的是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而现实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探索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面受到挑战,尽管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可能要求教师成为跨学科的通才,但教师必须对研究课题相关的学科知识有相当地了解和熟悉,唯有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才能积淀深厚的素养,实现从教学匠向研究者的顺利过渡。

  组织者与促进者,教师必须善于组织协调,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组织课题组的活动和交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

  指导者,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方法的指导,如信息资料、数据的获得,分析和处理,计算机使用能力的提高,课题方案,结题报告,实验报告的书写,采访技能,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的指导。学生如何制订研究计划,研究开展所需要的基本方式,通过讲座,推荐范例,组织交流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并对所制订的计划之可行性,活动安排是否周全等问题,组织学生评议,相互借鉴。

  3、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每人至少承担一个课题的指导任务,努力创设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潜能,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的灵性和才能得以充分的施展。同时,在指导、参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掘自身潜能,促进自身发展,努力进入“教学相长”的境界。

  4、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选好课题,提出扎实的资料和背景线索。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计划、调查方法和实验设计。及时点拨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产生的困惑,要注意循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意见供学生参考选择,并填写好每次活动记录中的导师意见。

  5、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部门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如果发生冲突,需进行协调。学生需要做实验时,指导教师要事先审核学生的实验方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程及安全,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

  6、教师必须指导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对学生所写的论文报告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提供有关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对实践中的体验、感悟或调查、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多角度、发散性的思考分析和总结。

  7、学生研究活动成果的汇报交流答辩是教师指导的重点,教师必须针对学生成果汇报进行质疑、答辩,根据汇报答辩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填写清楚课题成果评审表。

  8、指导教师要写好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教案,不断总结典型案例,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水平不断提高。

  9、学校要求全体教师都应能承担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任务,按规范要求主动做好指导工作。同时,给予学生学分认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学校将指导研究性学习作为在职教师的一项常规要求列入教师常规考核和教师职务年度考核的要求之中,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指导一个课题,没有指导研究性学习并完成课题计划的教师,年度考核量化评分扣2分。

  附件二:

  研究性学习课程选题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题大致有以下四类:(1)知识探究型。指学生就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乃至形成学习报告。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2)学术研究。学生在文理各科学习中,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写出学术论文。(3)社会调查型。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通过对某种现象进行研究调查,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4)创造发明型。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认真的科技发明浓度并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并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最高层次。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合作确立研究课题,以下课题仅供参考。

编辑:www.pmceo.Com

篇2:中心小学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考查方案

  中心小学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考查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内容的全面综合,决定了要重视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因此其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何种方式,都要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

  二、考查对象

  三~六年级学生

  三、考查内容

  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查,本学期的研究的课题内容,研究的方法与对课题的认识体会,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的态度。

  四、评价方法

  (一)过程性评价。(占60%)

  分为: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该次活动的综合评定,分为“ABCD”四个等级。

  评价标准:

  1、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

  2、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乐于合作,学会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尊重、欣赏他人。

  3、初步学会收集信息的各种基本方法,尝试运用调查、考查、文献收集等基本信息工具和信息方法。

  4、能够对收集的信息或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处理,能进行一般的信息交流。

  5、初步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或参与实施。

  6、尝试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7、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和经验,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

  8、能以书面、口头、小报及其它形式,展示或表达活动成果、体会和思想感情。

  9、积极实践,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发挥个性特长,施展才能。

  10、活动中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等,形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二)期末考察,也分为“ABCD”四个等级。(占40%)

  1、本学期,你班就哪两个课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写出课题总名称)?你在课题研究中分别承担了什么任务?

  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对子课题进行调查研究的?

  3、通过开展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你获得了哪些收获或感受?

篇3:X中学X学年第一学期研究性学习计划

  **中学Z学年第一学期

  “研究性学习”计划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改背景下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老套路,构造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过程上,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在时空上,它必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在内容上,它必将书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至少有以下几个目的:

  1、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2、通过对本地资源和校本资源机的开发利用,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小组讨论、集体研究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3、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学生形成善疑、乐探、勤动、努力求知的积极的科学态度,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精神正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

  4、由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内容大多数要通过社会调查等形式而获得,因此必须要求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了解自然、关心时事、关心国事天下事,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5、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等特点。同一个主题下,由于个人爱好、社会阅历和研究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论,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不仅具有过程开发的特点,而且结果也是具有开放的特点。正因为如此,研究性学习的又一目的是在小组合作的同时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

  一、工作落实

  1.领导管理专职化的落实:

  学校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首、分管主任具体负责操作的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和监控课程的实施,各课程老师全面配合,积极开展活动,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

  2.专职辅导老师的落实

  高月新老师担任研究性学习的专职辅导老师,作为课时任务,由他们具体负责各课题研究小组的活动时间安排和协调,做到有专人负责这门课的开设和活动。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的落实

  在高月新老师负责下,各班级的课题研究小组实现了三个落实:班级中课题研究小组的人数落实、各个小组负责人的落实、各个小组研究课题的落实,使得“研究性学习”这门课不再“空转”。

  4.课程时间的落实

  学校实行弹性课时制,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如有需要,则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或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或根据需要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本学期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具体的小组活动,课上则用于教师提供有关本课程的指导性意见,各小组的交流等活动。但不管哪种形式,一定保证每周三课时的教学任务。

  二、以评带督,促进发展

  我们认为:较好地促进研究性学习真正开展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用评价来监督、检查活动开展的的真实性,关键就是评价一定要和指导紧密结合,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

  一是开题阶段的评价与指导。这一阶段主要评价课题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二是中期检查与指导。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全校性的多个课题组分别进行的,周期为一个学期,所以在中期加强检查、交流、汇报制度,同时引入适度的组间竞赛及相互启发帮助。教师对有困难的课题组及时指点,或要求各课题组至少在中期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一次。

  三是结题时的评价。既要看最后的论文、研究报告,也要看其他的材料。要求学生课题组及指导老师在结题时要递交5个方面的材料:①开题报告(或研究计划,它应反映为什么要提出该课题和打算怎样实施这个课题两方面的内容);②每次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③课题研究中所具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如调查、测试数据、实验数据)、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及出处等;④最后的总结性成果;⑤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的小结。

篇4:X中学X学年第一学期研究性学习计划

  **中学Z学年第一学期

  “研究性学习”计划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改背景下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老套路,构造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过程上,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在时空上,它必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在内容上,它必将书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至少有以下几个目的:

  1、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2、通过对本地资源和校本资源机的开发利用,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小组讨论、集体研究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3、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学生形成善疑、乐探、勤动、努力求知的积极的科学态度,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精神正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

  4、由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内容大多数要通过社会调查等形式而获得,因此必须要求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了解自然、关心时事、关心国事天下事,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5、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等特点。同一个主题下,由于个人爱好、社会阅历和研究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论,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不仅具有过程开发的特点,而且结果也是具有开放的特点。正因为如此,研究性学习的又一目的是在小组合作的同时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

  一、工作落实

  1.领导管理专职化的落实:

  学校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首、分管主任具体负责操作的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和监控课程的实施,各课程老师全面配合,积极开展活动,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

  2.专职辅导老师的落实

  高月新老师担任研究性学习的专职辅导老师,作为课时任务,由他们具体负责各课题研究小组的活动时间安排和协调,做到有专人负责这门课的开设和活动。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的落实

  在高月新老师负责下,各班级的课题研究小组实现了三个落实:班级中课题研究小组的人数落实、各个小组负责人的落实、各个小组研究课题的落实,使得“研究性学习”这门课不再“空转”。

  4.课程时间的落实

  学校实行弹性课时制,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如有需要,则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或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或根据需要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本学期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具体的小组活动,课上则用于教师提供有关本课程的指导性意见,各小组的交流等活动。但不管哪种形式,一定保证每周三课时的教学任务。

  二、以评带督,促进发展

  我们认为:较好地促进研究性学习真正开展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用评价来监督、检查活动开展的的真实性,关键就是评价一定要和指导紧密结合,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

  一是开题阶段的评价与指导。这一阶段主要评价课题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二是中期检查与指导。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全校性的多个课题组分别进行的,周期为一个学期,所以在中期加强检查、交流、汇报制度,同时引入适度的组间竞赛及相互启发帮助。教师对有困难的课题组及时指点,或要求各课题组至少在中期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一次。

  三是结题时的评价。既要看最后的论文、研究报告,也要看其他的材料。要求学生课题组及指导老师在结题时要递交5个方面的材料:①开题报告(或研究计划,它应反映为什么要提出该课题和打算怎样实施这个课题两方面的内容);②每次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③课题研究中所具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如调查、测试数据、实验数据)、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及出处等;④最后的总结性成果;⑤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的小结。

篇5:物业管理专业研究性学习初探

物业管理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初探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 黄国庭
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科技进步、专业知识和技能日新月异,导致职业演变速度加快。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并能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时代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标志。美国学者约翰耐斯比特指出:"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没有一种或一组技能能为你服务一辈子,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
职业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具备自我更新知识、技能的能力。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无疑是从根本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方法。不但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落实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业能力的必要手段。
本着这种精神,我在物业管理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产学研结合做法,即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产学研活动。


一、确立学习模式
在众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中,我选择了"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即:"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项目(活动)设计模式,源出于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流行的"项目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完成教学任务。
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我选择了物业管理专业二(8)、二(9)班作为主要的实验对象,将"项目"确定为建立模拟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主要的课程活动内容:
A、契机:以新教学办公楼落成为契机,以承担新办公楼、教学楼物业管理作一个大胆的尝试,即建立学生主持的物业管理公司,让学生在本校开展物业管理的工作。
B、该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物业管理基础知识,能独立完成一部分工作。
C、把握机遇在学生群体中开创"创业"教学模式。
由学生在校建立一个基本成形的物业管理公司并邀请相关单位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


二、实施学习模式
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创业能力的前提。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的提高,还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竞争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形成,引导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一)健全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我采用了分散和集中结合的办法进行。
"分散"即每周抽出若干课时,用于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研究分析等;为了在有限的课时中增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我借助于众多的教学光盘资料,利用因特网的巨大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既丰富了教师的授课素材,学生也有了比以往更多的信息作自己知识的补充点,使学生们查阅比书本知识更丰富的信息源,帮助学生对各种问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对问题作多方位的回答。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将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思路更开阔。
"集中"即在每个学期集中几天,用于外出调查、考察、撰写调研论文、参加答辩等,并在学期末,将学生的调研成汇集成册,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样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主动获取知识,重视实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