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 导航

自治州医院医疗风险分析评估制度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7-04-26

  自治州医院医疗风险分析评估制度

  为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要求,切实的防范医疗事故,合理的规避医疗风险,保障病人的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对每位患者的诊疗计划,诊治医生务必从病员整个医疗背景出发,充分考虑医疗风险的程度和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医疗损害后果。在医疗效果和损害后果之间进行科学评估,力求医疗效果最大化,损害后果大于医疗效果的视为高风险医疗活动。对高风险医疗活动,必须采取审慎态度别待,并有严格管理秩序(如三级查房、多科会诊或上报业务领导或主要领导)。

  二、在诊断过程中,应首先考虑无创性检查,必要的有创检查,应尽量选择创伤损害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检查方式。

  三、在诊疗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遵循病人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拟定最有利于病人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能承受的治疗方案。

  四、对有争议或未确定效果的诊治措施,应充分论证,全面权衡,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共同讨论制定,严禁轻率采用高风险治疗方案。

  五、对患者的诊治方案,特别是高风险的方案,医生务必详尽地向患者本人或法定委托人仔细讲解,说明利弊,取得病人的配合与理解,在客观介绍的基础上由病人选择治疗方案,以保障病人的合法权利,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自治州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自治州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科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

  二、造成医疗技术风险的可能因素

  (一)医疗技术设计方面:新技术操作规范不成熟,技术操作流程不够科学或者过于复杂等;

  (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

  (三)设备因素: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运转等;

  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

  (一)执行技术操作的经治医师负责监测技术风险,发现有潜在风险或已经造成损害时,应立即现场采取处理措施。现场经治医师采取措施后仍难以处理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进行上报。

  (二)医务科根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必要时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指导相关人员做出正确处理。

  (三)如需继续应用该技术,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施行。

  (四)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四、医疗技术风险的预防

  落实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和评估制度》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等相关规定,医务科定期对上报的医疗技术风险进行汇总和分析,呈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评估,对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

篇3:人民医院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制度

  人民医院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制度

  一、由分管院长领导教学质量评估,科教科负责组织,安排有关活动。教学质量评估检查,每学年安排1~2次,每季度根据情况抽查教学情况。

  二、理论课教学的质量评估检查,由医学院有关部门(如教务处、临床医学系等)组织,科教科定时向医学院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将有关材料汇总,向分管院长汇报和向有关教研室反馈。

  三、实习、见习带教教学质量评估检查,由科教科结合实际情况,每月(或季)进行一次,定期向学习、见习医生发放带教评议表,对带教工作进行评议。并结合月(或季)查情况,向分管院长汇报。

  四、各带教科室对实习医生学习情况,亦要进行评估检查,一般分为医德医风、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纪律考勤等几部分。每科轮转结束前,按有关标准进行考核评估。

篇4:成本管理体系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评价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风险的严重程度,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控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顺序,确保成本风险得到识别和控制,以规避风险、减少浪费和损失,保证本公司成本目标的实现及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保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评价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程度。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组织成本部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评价成本风险。

  3.2成本部是成本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进行核算,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级,并组织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方案,以消除成本风险。

  4、工作程序

  4.1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4.1.1成本部应根据《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清单》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提高成本因素的核算、排序和分组提供依据。

  4.1.2本公司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

  a)提高成本因素的性质;

  b)提高成本因素的类别(见《成本管理手册》第3.5.5.9条);

  c)提高成本因素的范围;

  d)提高成本因素的分布情况和所在的区域;

  e)每个提高成本因素能提高哪些成本?

  (不限于此)

  4.2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进行核算

  4.2.1在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财务部应组织对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浪费和浪费源)逐一核算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的金额,为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实施成本风险评价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4.2.2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进行核算的具体程序、方法和要求见《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4.2.3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浪费和损失进行核算所引起的记录,由财务部负责归档保存。

  4.3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

  4.3.1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成本部应按核算的结果(浪费或损失的金额)由高至低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为确定风险程度提供依据。

  4.3.2对提高成本因素的分组本公司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a)ABC分类法;

  b)区分一次性浪费和经常浪费;

  c)上述两种方法的组合。

  4.3.3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所产生的记录,由成本部负责归档保存。

  4.4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成本风险进行评价

  4.4.1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后,成本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金额及其排序和分组情况,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逐一进行评价,并按本公司的控制要求进行风险分级。

  4.4.2风险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

  a)这些浪费www.pmceo.com和损失对成本目标或利润目标的影响程度;

  b)这些浪费和损失对公司整体经营和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

  c)确定这些浪费和损失所产生的风险程度(风险级别);

  d)识别和确定采取控制措施的需求和必要性;

  e)识别和确定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方案的顺序。

  (不限于此)

  4.4.3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风险的评价,应采用会议方式进行,与会人员必须签到,成本部应做好《成本风险评价记录》,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公司高层领导应在《成本风险评价记录》中签署意见并签字确认。

  4.4.4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价后,成本部应编制《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并对以下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a)确定消除或减少浪费或损失的目标;

  b)安排成本控制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的顺序;

  c)制定成本控制方案;

  (不限于此)

  4.4.5《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报体系负责人批准后,下发至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按《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成本控制方案》,成本部应跟踪、监督和检查,并验证《成本控制方案》实施的结果。

  4.4.5对提高成本因素风险评价活动所产生的记录,由成本部负责归档保存。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清单》

  5.2《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5.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

  6、记录

  6.1《成本风险评价记录》

篇5:CCA2102:《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风险控制

  CCA2102:20**《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风险控制

  7.5成本风险控制

  标准条文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适宜的成本预警机制和过程对成本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并确保:

  a)识别和确定成本风险;

  b)策划和建立成本预警指标体系;

  c)确定成本风险警戒线和极限;

  d)及时预防和预报;

  e)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并在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等成本风险发生时及时作出响应,以消除或减少损失和对成本目标的影响。

  必要时,尤其是在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响应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预案进行评审。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定期测试这些预案。必要时,对预案进行更改或更新。评审、测试和更改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提高成本因素和成本事件的存在可能导致成本风险的发生,组织应对任何由成本而引起的风险进行控制,以确保成本战略方针和成本目标的实现。本要素条款规给出成本风险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建立适当的成本预警机制和过程(成本预警系统),是预防和控制成本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因此,组织应建立和保持适宜的成本预警机制和过程对成本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成本预警(CCA2101:20**标准第2.3.3条)是指在成本方面识别、预测、预报和预防不可接受风险的一组活动。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成本风险控制程序》,并确保:

  a)识别和确定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CCA2101:20**标准第2.3.2条)是指提高成本情况的发生所带来的风险。

  ——成本风险来源于成本事件(包括紧急情况)、不合格和提高成因素。

  b)策划和建立成本预警指标体系;

  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是组织需控制的成本风险指标系统,是成本预警系统的核心和最主要的控制内容,也是设计和建立成本预警系统的首要工作。组织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成本风险的严重程度)对成本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策划,这种策划具体体现在:充分地识别成本风险;按组织的要求确定需控制的成本风险;编制形成《成本预警指标清单》;对已确定的成本预警指标进行分类(如财务指标、销售指标、质量指标等);区分上限指标、下限指标和上下限指标;识别和确定各指标间的经济关系和逻辑关系,典型的成本风险指标间的经济关系和逻辑关系(见下图)。

  注:这种逻辑关系可以用“如果”、“那么”来形容。

  典型的成本风险指标间的经济和逻辑关系图

  c)确定成本风险警戒线和极限;

  ——组织应根据《成本预警指标清单》,对已确定的成本预警指标(包括上限指标、下限指标和上下限指标),逐一策划和确定组织不可接受的风险极限和警戒线数值。在对成本风险警戒线数值进行策划时,组织应根据成本风险的严重程度和管理者的需要,按组织的要求可设置一条或多条成本风险警戒线,设置多条警戒线可以促使组织提前进入预警状态,以便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响应。因此,设置的警戒线越多,对成本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就越有效。但应注意管理成本的增加。

  ——组织可以采用警戒线标识或控制图方式表示所设置的警戒线(见下图)。

  注:上下限指标监视图同理,故略。

  典型的成本预警指标监视模型

  ——由于成本预警指标之间存在着经济和逻辑关系,所以组织在确定成本风险警戒线和极限数值时应对这些经济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综合平衡,以保证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是科学和合理的,以及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数值间是平衡的。

  ——当组织的某些情况发生变化(如组织的规模、体制、所处的市场环境、经营方式、经营条件、抗风险能力等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导致其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数值不适宜的情况,组织应识别这些变化,必要时,对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数值进行修改,以确保成本预警指标体系是适宜的。对指标数值的修改应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予以控制,由修改所引起的记录组织应予以保持。

  d)及时预防和预报;

  ——随着成本的发生,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成本水平进行动态预测,并通过将成本预测结果与成本预警指标体系中的成本预警指标逐一进行比对的方式对成本预警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行监视,确保潜在的成本风险得到识别、确定和控制。当成本水平临近或达到警戒线时,组织应及时地进行预报(发出风险警报),并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以预防成本风险的发生。

  ——对成本预警指标的监视频次,组织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策划,并确保满足预防和预报的时机要求(保证充足的预防和响应时间)。

  ——为确保成本预报信息的沟通和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组织在建立成本信息系统时,应对成本预报信息的传递、沟通、分析和处理等问题进行策划,并形成文件。

  e)应急准备和响应。

  ——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目的在于主动评价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识别应急的需求,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计划或措施(应急预案),以便预防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发生或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和提高成本的机会。

  ——为确保成本风险来临时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增强组织的抗风险能力,组织应在成本风险预报前和成本事件发生前做好应急准备。

  ——在成本风险预报后和风险到来时(如成本水平达到风险警戒线或风险极限,发生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及时、有效地进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并在紧急情况和成本事件等成本风险发生时及时作出响应,以消除或减少损失和对成本目标的影响。应急准备和和响应(紧急情况处理)控制程序的基本内容包括应急准备紧急情况处理的职责和权限的落实;识别和确定潜在的浪费或损失(提高成本因素)事件和紧急情况;应急准备(包括制定应急预www.pmceo.com案);做出响应和紧急情况的处理(包括启动应急疏散程序);统计、


报告和分析;如何预防和减少损失和对成本目标或利润目标的影响。组织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一般包括重大人身和财产安全事故;重大设备安全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火灾;自然灾害(地震、台风、冰雹、水灾、滑坡、泥石流、疫情等);主要供方紧急涨价;法律法规紧急限制;紧急断电、限电等(不限于此)。

  ●为了确保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的有效性,必要时组织应对这些预案进行评审,尤其是在紧急情况、成本事件和成本风险预报响应后,更应该根据实际的应急和响应情况来评价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的有效性,以便改进计划和程序,提高应急和响应能力,消除或减少损失。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对这些预案进行测试,必要时对预案进行更改或更新。以提高预案的实施能力,包括可能要求对事件和紧急情况进行完整地模拟。测试的方法可包括实际演习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际演习的目的在于,测试预案最关键部分的有效性和应急响应过程的完整性。尽管日常的训练在预案的执行过程期间可能有用,但实际的仿真演练更为逼真和有效。如果可行,组织还应鼓励和吸收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参与实际演练。组织需按预定计划进行实际演练时应评价其效果,识别计划和程序的缺陷或不足以及其他问题,以供评审。

  ●评审、测试和更改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风险控制是成本战略方针、成本目标、成本计划实现的保证。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