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工程网络计划优化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工程网络计划优化

  工程网络计划优化就是在给定的网络计划约束条件下,利用最优化原理,通过对各项工作时差的调整,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初始方案,寻求满足某种目标要求的最优方案。根据网络计划优化的约束条件和目标不同,通常分为流程优化、工期优化、资源优化和工期——成本优化。流程优化也称作工程排序优化,在制订各种施工生产作业计划时,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例如:有n栋不同类型的房屋,需要依次经过m个施工过程进行施工;同一栋房屋在每个施工过程上的持续时间长短也不同。

  如何安排这些房屋的施工顺序,才能使,栋房屋的施工总持续时间最短?对这类问题,通过改变工作组织关系进行优化的方法就是流程优化。它分为单向流程优化和双向流程优化两类。解决流程优化的方法,通常有矩阵法、破圈法、穷举法和电算法。工期优化亦称为工期调整。它是以缩短工期为目标,通过压缩网络计划过长的工期,使之符合规定工期要求的优化方法。一般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缩短关键工作持续时间;另一个是改变网络逻辑关系。资源优化指在资源合理使用(均衡、最省)的条件下,使得工期满足一定的要求。即力求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最短的工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资源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资源有限、工期最短;工期固定、资源均衡。资源有限、工期最短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是资源有一个限制数量,其优化目标是工期相对最短,即寻求一个满足某种资源限制量要求,而工期相对最短的网络计划最优方案。其优化的前提条件为:网络计划制订后,在优化过程中各工作的持续时间不得改变,各工作每天的资源需要量是均衡、合理的,优化过程中不予改变;除规定可以中断的工作外,其它工作均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优化过程中网络计划各工作间的逻辑关系不得改变。工期固定、资源均衡优化就是在网络计划总工期固定的前提下,使资源的需要量大体均衡。此类问题由于工期固定,关键工作在网络图上的位置不变。因此,资源需要量是否均衡,只与非关键工作位置有关;只有移动非关键工作的位置,资源需要曲线才能发生变化,最终达到均衡。工期——成本优化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求满足某种优化目标要求的最优方案。它通常有以下两种:当规定工期大于计划总工期时,确定最低工程成本及其对应最佳工期;当规定工期小于计划总工期时,确定符合规定工期要求最佳工程成本。

编辑:www.pmceo.Com

篇2:浅论怎样优化项目现场施工管理

  浅论怎样优化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不断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房地产建设规模急剧扩*,我们公司承揽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这是对我们能力的又一次挑战。本文试就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方面进行论述。

  1.前言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天天要跟“现场管理”打交道。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

  2.加强质量管理

  2.1科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切实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

  工程开工前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将企业技术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对于重大或关键部位的施工,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要提前一周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保证措施,以及新技术新材料试验,鉴定证明材料呈报监理主管工程师审批。

  2.2按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根据有关规范和企业编制作业指导书组织分部分项技术人员编制各工序工种的质量保证措施,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及技术培训工作,将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对于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要求各级作业人员对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做到心里有数。正确选择和合理调配施工机械设备,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保持机械设备良好技术状态。

  2.3严格按施工程序施工

  所有隐蔽工程记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等有关验收单位签字认可,方可组织下道工序施工。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部位设质量管理点,并设专人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严格检查外,在重点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关键的检查项目进行严格的复核。如建筑物轴线坐标和高程;基础的土质、位置、标高、尺寸;梁、板、柱混凝土模板的尺寸、位置、标高,以及预埋件(管)和预留孔的位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钢材、水泥的试验成果资料;特殊项目大样图的形状、尺寸以及其它需要复核的项目。杜绝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2.4坚持“三检”制度

  即每道工序完后,首先由作业班组提出自检,再由施工员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质检员、技术员进行互检和交接检。隐蔽工程“三检制”的基础上,请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签证认可。对于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经发现,组织力量,严肃进行处理,事故的处理均由监理工程师负责全权组织。对于质量的处理,绝不允许心慈手软,必须按照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和没有具体的整改措施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认真处理,防患于未然。

  2.5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以专职质检员、技术人员作为信息中心,负责搜集、整理和传递质量动态信息给决策机构(项目经理部)。决策机构对异常情况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并将新的指令信息传递给执行机构,调整施工部署,纠正偏差。形成一个反应迅速、畅通无阻的封闭式信息网。现场质检员要及时搜集班组的质量信息,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层随机抽样法、整群随机提样法客观地提取产品的质量数据,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采用质量预控法中的因果分析图、质量对策表开展质量统计分析。

  3.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实验和使用的管理,预算、统计、核算管理、施工现场治安治理、消防和卫生管理,分包队伍的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

  在施工现场管理这个系统中,质量管理是核心。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串了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和保证。这就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创优和达标,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是密不可分的。要创优质工程,向施工现场管理提出了高的标准和要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创优质工程就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贯彻 ISO9002 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建筑施工企业深入开展创优达标活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向顾客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

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二是突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三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证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4.严格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目标,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材料构配件厂家建立工作联系和材料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密切业务联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材料质量,避免和解决与供方的质量争端。本人认为: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关键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质量这 3 个环节。

  (1)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物质采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供方。应初拟 3 家以上供应方待选,经过比较后确定,对经过几次供货考核,确能保证供货质量的供方可签定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构配件价格和费用,交付服务等标准来评价供应厂家。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材料构配件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证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订货。否则,应同设计和建设部门协商,另择供方。做到四不采购,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证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

  (2)施工供应材料构配件的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构配件供应验收过程中,对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异议时,供应部门负责同供料单位交涉,具体实施按《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异议仲裁办法》处理。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索取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要按《材料构配件隔离办法》、《原材料构配件退货办法》处理。

  (3)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配件不发生变质,保证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损失情况,防止发生物质材料霉烂、变质、潮湿、锈蚀、虫鼠害、老化和过期失效。

  5.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要切实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创建文明工地。安全关乎企业生存、质量关乎信誉,一旦发生安全质量事故,企业砸牌,领导摘帽子,甚至要进“局”子。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要讲政治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来抓好安全质量工作,始终坚持“三个不动摇”,即: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第一管理者抓安全不动摇;党政齐抓共管不动摇;同时还要做到安全意识到位,安全投入到位,防护措施到位,技术方案到位,人员培训到位,交底工作到位。

  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唯一涉及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目标管理,应给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类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管理制度。

  6.结束语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多建精品工程,以此推动企业拓宽市场,赢得市场,谋求更大发展。

篇3:钢结构工程深化(优化)设计准则

  钢结构工程深化(优化)设计准则

  1 深化(优化)设计应根据原设计所提供的节点详图进行,如在节点图中无相应的节点时,可按照中国钢结构设计规范进行制定,但必须提交原设计认可。

  同时如须对原设计节点进行优化,事先须得到原设计同意。

  2 节点图应包括主梁与次梁、主梁与钢柱、次梁与钢柱、支撑杆件等连接详图。

  3 节点图内容应包括各个节点的连接类型,连接件的尺寸,高强度螺栓的直径和数量,焊缝的形式和尺寸等一系列施工详图设计所必须具备的信息和数据。

  4 安装布置图:

  它包括平面布置图、立面布置图、楼梯布置图、扶手布置图、地脚螺栓布置图等。安装布置图所包含的内容有构件编号、安装方向、标高、安装说明等一系列安装所必须具有的信息。

  5 构件详图,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5.1 构件细部、重量表、材质、构件编号、焊接标记、连接细部、坡口形式和索引图等。

  5.2 螺栓统计表,螺栓标记,螺栓直径。

  5.3 轴线号及相对应的轴线位置。

  5.4 加工、安装所必须具有的尺寸。

  5.5 方向、构件的对称和相同标记(构件编号对称,此构件也应视为对称)。

  5.6 图纸标题、编号、改版号、出图日期。

  5.7 加工厂所需要的信息。

  5.8 详图必须给出完整、明确的尺寸和数据。

  5.9 整个结构和每件构件的紧固螺栓清单。

  5.9.1 螺栓尺寸(直径、长度、重量)。

  5.9.2 净重量。

  5.9.3 构件编号、详图号、连接部分

  5.9.4 螺栓长度的确定,必须按照中国钢结构规范或业主所提供的规程进行计算。

  5.10 图纸清单

  应注明详图号、构件号、数量、重量、构件类别、改版号、提交日期。

  5.11 文字:所有文书、资料、清单、图纸均使用中文。

  5.12 测量单位:使用MKS 公制

  5.13 图纸尺寸:

  5.13.1 图纸尺寸和其它资料均使用A 系列纸张,即AO、A1、A2、A3 和A4。

  5.13.2 原则上图纸尺寸使用A1 和A2 绘制,文书、资料和清单等使用A3和A4。

  5.14 书写

  原则上所有文件、资料、图纸均应打印,但技术联络书和草图等可以手写。

  5.15 图纸、资料的格式:

  图纸、资料的格式(如标题、承包商所提及的标记等),需向业主提供样张确认。

  5.16 焊接

  5.16.1 详图中所有焊缝标注应符合中国钢结构焊接规范。

  5.16.2 详图中应对所有焊缝进行标注(类型、高度、坡口尺寸等)。

  5.17 重量计算

  重量计算必须按照GB 规范中规定进行重量计算。

  5.18 修改

  5.18.1 无论何种原因需对原详图进行修改,均按以下方法进行:

  圈出修改部位。在修改记录栏内写明修改原因、修改时间。更改版本号。

  5.18.2 提供修改图纸清单(图号、版本号)。

  5.18.3 所有图纸均按最新版本进行施工。

篇4:混凝土检测试验配合比优化措施

  混凝土检测、试验及配合比优化措施

  由于本标段所用混凝土有统供和自拌两种供料模式,故检测、试验任务也据此进行。

  1任务

  根据招标文件,本标段检测,试验任务主要为:

  (1)所有进场原材料性能检测。如钢筋、钢铰线、止水材料及自拌混凝土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水、粗细骨料等检测;

  (2)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试验;

  (3)各类砂浆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试验;

  (4)出机口以后混凝土质量检测与控制及硬化试件试验(统供混凝土);

  (5)自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控制和硬化试件试验;

  (6)统供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试验;

  (7)坝顶门机预应力大梁静载试验。

  2统供混凝土的试验、检测

  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统供混凝土中承包方不负责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而只负责提供配合比并对出机口后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为保证工程质量,我们的试验检测工作将首先从配合比入手,并依靠后来的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检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反馈配合比的适应性,并及时调整、优化。

  统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试验,参见附件1-2。

  2.1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检测

  拌和物性能检测,由于拌和系统附近不能建值班室,我们计划改装一部简易的检测车,在车内进行混凝土坍落度试验和含气量试验,试件成型用混凝土则用检测车及时拖至试验室成型。对于坍落度、含气量、温度等不满足要求者,我们将及时向在场监理人员汇报,通过监理调整拌和系统配料。除了拌和系统附近的控制以外,在混凝土的浇筑仓面,我们将安排人员监控混凝土拌和物的分离情况、坍落度损失、温度等情况,也及时反馈给拌和系统的人员,及时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施工要求。

  (1)混凝土均匀性检测

  定时在出机口对一盘混凝土按出料先后各取一个试样(每个试样不少于30kg),以测定砂浆密度,差值不大于30kg/m3;用筛分法分析测定粗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百分比,其差值不大于10%。

  (2)坍落度检测

  坍落度每4h检查1~2次。坍落度允许偏差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的要求控制。在取样成型时同时测定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凝结时间试验

  根据施工需要定期在机口和现场进行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试验,试验包括标准条件和模拟现场条件两种情况进行。

  (4)含气量检测

  掺引气剂的混凝土,每4h检查1次含气量,其变化范围应控制在±1.0%以内。必要时根据含气量调整引气剂掺量。

  (5)混凝土温度检测

  有温控要求的混凝土,施工中控制出机口温度,温度检测频率与坍落度检测频率相同。

  2.2混凝土硬化试件性能检测

  现场混凝土质量检验以抗压强度为主,并测试不同龄期混凝土的容重,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取样数量符合以下规定:

  (1)抗压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每500 m3成型28d龄期试件3个,设计龄期每1000 m3成型试件3个;非大体积混凝土每100 m3成型28d龄期试件3个,设计龄期每200 m3成型试件3个。

  (2)抗拉强度:28d龄期每2000 m3成型试件3个,设计龄期每3000 m3成型试件3个。

  (3)抗冻、抗渗、极限拉伸值、弹性模量、抗冲耐磨性能等试验,根据设计要求,适当取样进行,工地试验室不能进行的试验送宜昌基地试验中心或就近的有相应检测能力的试验室进行。

  对硬化试件的检测结果我们将以试验报告、月报等形式及时报告给监理。对检测结果中出现的偏离,我们将及时与监理沟通,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供监理参考和决策,比如进一步优化配合比等。

  为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我们将加强与拌和系统运行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的沟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3自拌混凝土的试验检测

  对于自拌混凝土,我们的试验检测除了配合比、拌和物和硬化试件试验外,原材料的检测也包括在内。

  3.1原材料

  对进场的各种混凝土原材料,我们将严加监控,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1)水泥

  每批进罐的水泥必须有厂家提供的品质检验报告,同时试验室按规定进行取样检测,检测取样以200~400吨同品种、同标号、同厂家的水泥为一个取样单位,一批不足200吨也作为一个取样单位,检测项目有:水泥强度等级、凝结时间、安定性、标准稠度、细度、比重等。散装水泥入罐温度实行抽检制度,入罐温度不高于65℃。水泥满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等标准的要求。水泥存放应保证贮罐密封良好,避免材料受潮,不同品种、标号及厂家的水泥分别贮放。

  (2)粉煤灰

  粉煤灰以200吨同级、同生产厂家为一个取样单位,一批不足200吨也作为一个取样单位。检测项目有: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量、三氧化硫等指标。粉煤灰进场时每天至少取样1次进行细度、需水量比的检测,粉煤灰检验按照《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1996)进行。粉煤灰的贮存应避免受潮、结块。粉煤灰的品质指标和等级见表16-1。

  表16-1粉煤灰的品质指标和等级

  指标等级

  Ⅰ级Ⅱ级Ⅲ级

  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12≤20≤45

  烧失量%≤5≤8≤15

  需水量比%≤95≤105≤115

  SO3%≤3≤3≤3

  含水量%≤1≤1≤1

  (3)砂石骨料

  砂石骨料的品质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的要求。生产的细骨料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粗骨料表面洁净,超逊径含量应合格。

  砂石骨料生产过程中每8h检测1次,检验项目有:细骨料的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粗骨料的超径、逊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在2.4~2.8的范围内。细骨料使用前有足够的堆存脱水时间,施工中严格控制

细骨料的含水量不超过6%,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拌和楼生产过程中每4h检测1次砂子的含水量,雨天加密检测次数。砂子的细度模数、石粉含量每班检测1次,并根据细度模数调整配料单的砂率;粗骨料的超逊径、含泥量每班检测1次。每月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所列项目进行1次检测。

  (4)外加剂

  外加剂品质符合《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混凝土外加剂》(GB8076-87)等标准的要求。外加剂每批产品有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工地使用前进行验收检验。当贮存时间超过6个月或对其质量有怀疑时,进行取样检测,经检验证明合格后方可使用。外加剂抽检时,掺量≥1%的外加剂以100吨为一批,掺量<1%的外加剂以50吨为一批,掺量<0.01%的外加剂以1~2吨为一批。

  外加剂的配制浓度每班至少检测一次,并填写“外加剂配制记录”。

  (5)水

  拌和与养护混凝土用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的含量等指标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198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的要求。在水源改变或对水质有怀疑时,随时取样进行检验。

  (6)钢筋、钢绞线

  钢筋品质满足《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园钢筋》(GB13013-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等标准的要求,每批钢筋、钢绞线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出厂检验单,使用前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并分批进行钢筋接头性能试验。

  3.2配合比试验

  我们将按设计要求、规程规范,并结合使用条件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具体方法和内容参见附件1-2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大纲。

  3.3混凝土质量检测

  (1)拌和物性能检测

  主要为混凝土均匀性、坍落度、凝结时间、含金量等。

  对拌和物的性能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直接采取措施,通知拌和系统人员调整配料,比如加水量和砂率等,保证其性能符合要求。如果拌和站较大,我们将建立值班室,实施三班作业,全过程监控。对于小的拌和站,我们采用在生产时巡检的方式进行监控。

  另外,根据硬化试件的检验结果,我们将及时地进行配合比调整试验。

  ① 为满足工程施工对混凝土生产质量的要求,在拌和设备投入混凝土生产前,按经批准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最佳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试验。

  ② 要求拌和设备投入运行前对搅拌设备的称量装置进行检定,确认达到要求的精度后才能投入使用。在正式生产过程中,水泥、粉煤灰、水、冰、外加剂每月校称一次,骨料每两月校称一次。

  ③ 试验室现场值班人员根据开仓证要求的混凝土种类、标号、级配,对照技术部门每月下达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级配表进行核对,然后根据经过审批的配合比、原材料情况及环境条件对原配合比进行调整,开具配料单并送交拌和楼。

  ④ 每班开始拌和混凝土前先进行衡器零点校核和配料单的检查。下料时,严格按经批准的投料顺序投料并按规定的拌和时间拌和。最初拌和的几罐混凝土按规定调整到正常状态。拌和过程中,试验室值班人员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衡量误差及拌和时间,并作好记录。需改换配料单或调整配合比时,必须经试验室人员监督重新定秤。

  ⑤ 为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现场试验人员在拌和机口及混凝土施工仓面对混凝土拌和物随机抽样。

  (2)混凝土硬化度试件性能检测

  现场混凝土质量检验以抗压强度为主,并测试不同龄期的容重等。具体参见本章第2.2节。

  4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施工前确定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以后,总会发现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比如实测指标与设计要求相比富裕较多等,所以,阶段性地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进行这项工作,我们将在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控,有意识地加大检测力度,取得尽量多的资料,及时分析,必要时进行配合比的优化试验,通过试验提出更切合实际的配合比。

  优化时的具体试验方法与配合比试验方法基本相同,按照设计强度和其它技术指标以及配合比使用过程中积累的资料,确定试验用水胶比和掺和料比例,选择最优砂率,选择合适的单位用水量,通过试拌和试验、成型,根据硬化混凝土试件的实测结果,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参数。然后对选择出的配合比进行验证,测试其强度和抗渗、抗冻、极限拉伸等设计要求的指标,最终提出优化的配合比,报监理审批后用于施工。

  配合比优化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4.1从硬化混凝土试验结果中发现优化空间进行优化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设计要求是工作依据和出发点,不同的混凝土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它们通常包括抗压强度、抗渗等级、抗冻等级、极限拉伸等指标,小湾大坝混凝土也不外乎这几种指标。另外对于不同的混凝土,还有不同的保证率要求,也就是不同指标的富裕程度要求。在设计之初,由于设计者对原材料的波动情况、拌和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等都不太了解,所以,在配合比参数的选择上往往会趋向保守,混凝土的单价就会高些。由于工期紧,本标段业主提供的配合比势必在最初用于施工,业主在配合比设计时,考虑的是能适应整个工地的情况,所以就存在着优化的余地。有了这种可能,还需通过检测结果来验证。我们在配合比最初使用时计划加密检测频率,及时统计检测结果,掌握抗压强度等指标的富裕程度,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水平,比如计算出强度的平均值,离差系数、强度保证率等,将之与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比较。发现确实存在优化的必要时,就在现场取用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配合比优化试验。

  这种情况下的配合比优化,侧重于水胶比的增加,或者是粉煤灰等掺和料的掺量的调整,从而达到使混凝土性能既满足设计要求又能降低成本的效果。

  4.2从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方面发现优化空间进行优化

  配合比设计时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这一指标是较难把握的一个指标,一般凭经验判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测试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只是判断工作性能的一个方面。为此,我们将在混凝土浇筑现场多进行观察,或者向浇筑人员了解情况,这一过程需要时间稍长,一直观察到拌合物的流动性和砂浆存在富裕或不足,才确定进行配合比的优化。

  流动性的富裕也往往发生在天气由热变凉的时段内,在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快,需要较高的用水量,在气温降低后,坍落度的损失变小了,较高的用水量就不必要了,这时候就

可适当降低用水量,也就是需要做配合比优化了。可见,这种优化侧重于混凝土用水量的降低和砂率的调整上。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我们将注重仓面的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检测和施工和易性观察,并积极与浇筑人员沟通,了解他们对混凝土的可浇筑性的看法,做到心中有数,及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上述的两种优化方法并不是独立使用的,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会把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通过检测试验,通过对混凝土施工情况的观察和思考,通过以往的配合比优化经验,及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使混凝土配合比一直处于合理、节约的状态。

篇5:建筑业甲供材料税务优化要依赖于合同订立技巧

  建筑业“甲供材料”税务优化要依赖于合同订立技巧

  ——合同订立不同会导致纳税处理有异

  建筑行业中,“甲供材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相关的税务处理及发票的开具却纷繁复杂,以下区分不同情况作一简要分析,以备企业提前做好规划,避免事后因处理不当所导致的涉税风险。

  所谓“甲供材料”建筑工程,是指建设单位(甲方)与施工单位(乙方)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不包括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施工单位在开具发票时,“甲供材料”价款不能作为发票开具金额,建设单位固定资产或开发成本计价中应包括“甲供材料”发票实际金额,并据此按有关规定计提的折旧、摊销成本扣除。施工单位提供建筑工程劳务,应开具建筑业发票。

  一、“甲供材料”订约方式及其处理

  通常情况下,甲方与乙方的运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合同内“甲供材料”(又可分为甲方转售与甲方代购两种),二是合同外“甲供材料”,主要体现在合同签订时的不同处理。

  (一)合同内“甲供材料”--甲方转售材料(方式一)

  合同规定,工程总造价1000万元,乙方施工费400万元,材料完全由甲方自购,相关的增值税发票开具给甲方,甲方材料部分在“在建工程”中核算,列入开发成本,甲方将材料提供给乙方用于建筑工程。此种情况下,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据此,若以甲方名义购入材料,甲方将材料再销售给乙方,同时应缴纳增值税并开具发票给乙方。

  甲方账务处理:

  借:工程物资

  贷:银行存款

  借:预付账款———工程款———乙方

  贷: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乙方的税务处理,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因此,乙方应就这1000万元开具建筑业发票给甲方并缴纳营业税。

  (二)合同内“甲供材料”--甲方代购材料(方式二)

  合同规定,工程总造价1000万元,乙方施工费400万元,材料部分由甲方代购(此种情况甲方主要考虑对材料的质量把关,因此要对工程用的材料进行监管和代购),对委托代购,受托方甲方不垫付资金(具体到操作上,通常这部分材料款并不真正打到乙方的账户,仅是做往来款项处理),销货方将发票开具给委托方乙方,并由受托方甲方将该项发票转交给委托方乙方,受托方甲方另外收取手续费。此种情况下,根据《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国税发[1993]149号)文件规定,代购代销货物,是指受托购买货物或销售货物,按实购或实销额进行结算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营业税若干政策法规的通知》(财税字[1994]26号)规定,代购货物行为,凡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不征收增值税;不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征收增值税。

  1、受托方不垫付资金;

  2、销货方将发票开具给委托方,并由受托方将该项发票转交给委托方;

  3、受托方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如系代理进口货物则为海关代征的增值税额)与委托方结算货款,并另外收取手续费。

  据此,若甲方以乙方名义购入材料,甲方按实购或实销额与乙方进行结算并收取手续费,甲方应就取得的手续费收入缴纳营业税。

  甲方账务处理:

  借:预付账款———工程款———乙方

  贷:银行存款

  借:预付账款———工程款———乙方

  贷:其他业务收入———手续费

  乙方将甲代购的材料应全额计入工程造价,一并开具“建筑业”发票计征营业税。

  (三)合同外“甲供材料”(下称方式三)。

  方式三,合同外“甲供材料”。工程总造价1000万元,甲方与乙方签订的合同价款不包括甲方自行采购材料部分600万元。合同注明材料部分由甲方自购,相关的增值税发票开具给甲方,甲方材料部分在“在建工程”中核算。与乙方的合同中仅规定,乙方施工费400万元。此种情况下,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据此,合同外“甲供材料”即甲方应按提供建筑业劳务材料金额600万元于建筑工程所在地缴纳建筑业营业税。

  甲方的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乙方应按400万元缴纳建筑业营业税并向甲方开具“建筑业”发票。

  二、不同订约方式的流转税分析

  (一)方式一

  依合同规定,工程总造价1000万元,乙方施工费400万元,工程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部分由甲方采购,但供货商的材料发票已开具给甲方,形成甲方需向乙方转售材料。甲方应缴纳销售材料增值税并开具增值税发票,乙方应按工程总造价1000万元缴纳营业税并向甲方开具“建筑业”发票。

  (二)方式二

  依合同规定,工程总造价1000万元,乙方施工费400万元,材料部分由甲方代购,甲方另外收取手续费。甲方同时具备代购货物条件,不征收增值税,但另外收取手续费应缴纳营业税。乙方应按工程总造价1000万元缴纳营业税并向甲方开具“建筑业”发票。

  (三)方式三

  依合同规定,乙方向甲方收取400万元施工费用,工程所需的主要原材料600万元由甲方自行采购,并提供给乙方,但与乙方不发生材料结算。乙方应按400万元缴纳营业税并开具“建筑业”发票。甲方自行采购材料600万元,应直接计入“在建工程”中核算,并按照600万元缴纳营业税,但不需要开具建筑业发票。

  以上三种不同“甲供材料”方式,合同内“甲供材料”方式一与方式二,甲方转售材料应缴纳增值税,甲方代购材料应缴纳营业税。相对而言,甲方增加了税收成本。方式三合同外“甲供材料”,甲方按提供材料600万元与乙方按提供建筑业劳务400万元分别缴纳营业税,但总体税负并没有增加。

  方式一,合同内“甲供材料”材料发票的开具,甲方若领料以调拨单方式拨交乙方后,因为乙方未按规定取得材料的合法发票,不能作为工程成本税前扣除。

  方式二,甲方应注意同时具备代购货物条件,并另外收取手续费。

 

 方式三,甲方向乙方提供材料,应自行申报缴纳营业税,在开具发票时,“甲供材料”价款不能作为发票开具金额。甲方固定资产计价中应包括“甲供材料”发票实际金额,并据此按税法有关规定计提的折旧允许税前扣除。

  建议“甲供材料”甲方与乙方签订合同时,事前要统筹规划,规避税收风险。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