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结构设计中相当部分构件的设置,规范仅给出了最低限值或建议取值,实际设计过程中各人的理解不同可能对整个设计带来相当大的区别。还有部分是属于概念设计的范畴,尤其值得我们一起探讨。

一.关于超长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7.1.2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55m 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按照苏州地区的经验,单层房屋超过55m在70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笔者长期的工程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笔者认为中部区域作为一个中点必然受较大应力,而两侧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而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的扭转效应也须我们在设计中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当框架结构超过70m时,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0m 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笔者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观瞻的。

二.关于桩筏基础中筏板取值:

桩筏基础设计中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一般是先按建筑层数估算筏板厚度,常规是按层数*50mm来估算。譬如说一幢十八层的小高层住宅,我们则先按18*50mm=900mm设定筏板厚,然后再根据排桩情况,分别验算角桩冲切,边桩冲切及墙冲切,群桩冲切。一般情况均为角桩冲切来控制板厚,但笔者在这里主要强调一个短肢剪力墙结构下的群桩冲切,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不封闭,故取值群桩冲切边界时有相当大的困难,而群桩冲切由于桩群重叠面积较大,应是一种不利状态。笔者一般是取值几个大层间近似作为冲切边界,所围区域内短肢墙体内力则作为抗力抵消,虽不完全准确,但区域放大后,边界的开口效应有所削弱,是可行的。

三.关于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第10.1.9条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对于这一条设计人员的理解又会产生出入。什么区域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笔者认为对于规则较短的建筑物我们可以在各楼面边跨及屋面层设置相应的温度应力钢筋,而对于超长结构,则建议在超长结构的长向均应设置双层钢筋。其余部位则可因人而异,功能重要的区域设置,有条件的建设子项设置,而不必过于强调。另外有一点,当地下室筏板厚度大于1200mm时,笔者建议在筏板中间配置温度收缩应力钢筋以抵抗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的收缩及温度应力,配筋量笔者建议取1/2筏板厚的0.1%,且不小于φ12@200。

四.关于梁上起柱是否设置附加钢筋:

笔者曾遇到某些工程梁上起柱及次梁上面都在梁中附加横向钢筋,有的同志甚至在弹性梁基础中柱下梁内亦附加钢筋,这完全没有必要。虽然这是偏于安全的一种做法,但如果计算不需要则就是浪费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第10.2.13条规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因此次梁放在主梁上面及梁上起柱,主梁是不必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就是如此的。但还是有相当多的设计人员认为梁上起柱应设置横向钢筋,其理由是柱的轴力(集中荷载)会通过柱中的纵向钢筋传到梁截面。这就不对了,柱轴力是由柱截面的混凝土传到梁的上表面,而不是由柱内钢筋传递的,否则独立基础内岂不是也要设置吊筋了?这一类问题我觉得搞清楚了在工程实践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五.关于梁筏基础板筋位置:

弹性梁筏基础,由于考虑水浮力下底板所受向上的反向力,设计人员会要求筏板面筋能置于地梁主筋以下,而地梁配筋有时较多甚至配置双排筋,再加上梁箍筋则施工中引起板筋的弯折相当困难,遇到人防工程则更难施工。笔者认为从受力传递过程来说,板筋设置必须准确,但考虑施工困难及相应板保护层的损失,建议可以作适当放松,我院地下工程说明中规定底板面筋应有一半钢筋经斜折后放置在支承基础梁主筋下面,伸入梁内不小于15d,这是合理的。

六.关于地下室墙迎水面保护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第9.2.1条规定,墙在二a类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4.1.6条规定防水混

凝土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故常规设计中我们取外墙保护层厚度50mm,且根据GB50010-20**第9.2.4条要求在保护层内加配φ6@150单层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为20mm.笔者认为在计算墙板裂缝时墙板的计算保护层至少可以按30mm来折算,以考虑钢筋网片的有利作用,这对于节省墙体配筋效果明显。也有设计人员保护层厚度取20mm即可,笔者也持赞同态度。

七.关于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

强柱弱梁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而提出的。柱破坏了建筑物整个都会倾覆,而梁破坏则仅是某个区域失效,因此柱较之梁破坏的损害更大,当前我们的经济已高速发展,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一定要将这一概念设计贯彻下去。其一必须严格控制柱轴压比,我们目前的计算均是基于小震下进行的,如果小震下柱子轴压比过高,则大震下地震力将对边柱产生一个巨大的附加轴力(有文章研究表明约增加30%),则柱子根本不可能有这点安全储备,在大震即会破坏,那又何谈大震不倒呢?笔者认为轴压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宜超过0.9%,且我们对柱断面及配筋设置时应分部位处理,建议边柱,角柱应适当加强,特别是角柱,建议应全柱加密箍筋,且配筋率不宜小于1%.所有框架柱,不包括小截面柱,笔者建议纵筋均应大于20,且柱筋品种不宜过多,矩形截面柱尽可能对称配筋。而对梁配筋笔者则建议应配足梁中部筋,而支座筋则可通过调幅让其适当降低,以使地震作用下能形成梁铰机制,防止柱先于梁屈服,使梁端能首先产生塑性铰,保证柱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梁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

八.关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几个问题: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处理不当经常会成为薄弱点,这也是抗震审查中经常发现的问题。其一是对普通长墙的界定,高规JGJ3-20**第7.1.2条中规定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困惑,高厚比为7.9倍及8.1倍的两种墙受力特性截然不同,由此而引起的配筋亦相差甚远(对四级剪力墙而言,短肢剪力墙在一般部位的配筋率要求大于1.0%,而普通墙则仅要求边缘构件配筋率0.4%,墙身部分配筋率仅为0.2%。)因此笔者在布置长墙时建议控制高厚比大于9,这样就与短肢剪力墙有所区分而不会混淆。其二是关于小墙肢JGJ3-20**第7.2.5条规定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截面厚度的5倍,因为当墙肢高厚比较小时受力特性是脆性破坏,属抗震不利构件。因此笔者认为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次类构件的出现,特别是高厚比小于3的小墙肢应不出现,如出现建议一种是按构造柱考虑,不作为抗侧力构件,否则应按框架柱设计,尽量降低轴压比,加强配筋。

以上是笔者对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的理解,难免有片面性。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应以规范为依据,不断总结,使我们的设计更经济合理。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学校工程结构设计对施工主要要求

  学校工程结构设计对施工的主要要求

  1、受力钢筋砼保护层厚度必须严格按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用于本工程所有材料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3、钢筋的连接和锚固以及框架柱、梁箍筋加密区施工要求必须严格按施工图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4、必须严格按施工图施工,若有修改必须经结构设计人签字同意。

  5、土建施工前,必须与各工种图纸校对,如有矛盾,应及时通知设计人,以便协商解决。

  6、当梁净跨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值为跨度的0.25%,悬挑梁L≥2m时起拱0.3%。

  7、土建施工前,应与设备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做好预留孔洞,预埋线及预埋管线布置。

  8、装饰构件应与主体结构采取可靠的连接措施,且事先预埋预留。

  9、悬挑构件的模板支撑必须有足够刚度,牢固可靠,且必须待构件砼强度达100%设计强度后方能拆模,施工时不得在其上堆放重物。

  10、浇捣楼、屋面砼时,应采取必须措施以保证 板厚度及板面钢筋的准确位置,严禁踩塌负钢筋。

  11、梁、柱结点区砼务必仔细振捣密实,当节点区砼因砼钢筋过密,砼浇筑有困难时,可采用等强度的细石砼浇捣(事先作好试配,且须有试块试压报告)。

  12、电梯的留洞、埋件根据厂商提供的样本施工。

  13、隐蔽工程记录必须完备、真实、可靠、准确。

  14、应遵守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规程和规定施工。

  15、用于本工程所有材料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篇3:框剪结构工程模板设计原则要求

  框剪结构工程模板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1)基本要求

  模板必须尺寸准确,板面平整;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要求。在满足塔吊起重量要求、施工便利和经济的条件下,应尽可能扩大模板面积、减少拼缝。

  (2)模板要有计算、有措施、有方案

  依据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或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的有关数据和标准计算,确定模板体系、措施和施工方案。

  ①模板设计中必须要有模板体系的计算,计算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项:

  1)混凝土侧压及荷载计算;

  2)板面承载力及刚度验算;

  3)次龙骨承载力及刚度验算;

  4)主龙骨承载力及刚度的验算;

  5)穿墙螺栓承载力的验算(对板模要有支撑体系的验算);

  6)大模板自稳角的验算。

  ②模板及其支架设计应考虑的荷载有:

  1)模板及其支架自重;

  2)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3)钢筋自重;

  4)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5)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6)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7)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注:大型钢模板设计方案单独编写上报)

  (3)关键部位模板的技术要求

  除整体的配模要求外,模板设计的重点应放在阴阳角接口、楼层间过渡节点、底部节点、门窗洞口、电梯井筒等一些特殊部位的模板设计上,以保证洞口方正,尺寸准确、层间过渡自然。模板设计中还应注意各种接缝的处理,做到不变形、不跑位、不胀模、不漏浆。对于墙柱模板在配模过程中还应注意穿墙螺栓的布置,应与模板背楞的刚度相配合,特别注意其与上、下口及门窗洞口处间距不宜过大,避免胀模及漏浆的现象。

  (4)模板的堆放、清理及脱模剂的应用

  ①模板应面对面堆放,堆放场地应平整,模板按计算的自稳角放置;

  ②模板清理必须及时将粘结的混凝土块剔除干净,表面浮砂和灰尘清扫干净;

  ③脱模剂的选用必须根据所用模板而定。钢模用油性脱模剂,木模采用水性脱模剂。脱模剂的涂刷应均匀,不漏涂,涂刷不得出现流坠现象,经雨雪后应重新涂刷一遍。

篇4:钢结构工程深化(优化)设计准则

  钢结构工程深化(优化)设计准则

  1 深化(优化)设计应根据原设计所提供的节点详图进行,如在节点图中无相应的节点时,可按照中国钢结构设计规范进行制定,但必须提交原设计认可。

  同时如须对原设计节点进行优化,事先须得到原设计同意。

  2 节点图应包括主梁与次梁、主梁与钢柱、次梁与钢柱、支撑杆件等连接详图。

  3 节点图内容应包括各个节点的连接类型,连接件的尺寸,高强度螺栓的直径和数量,焊缝的形式和尺寸等一系列施工详图设计所必须具备的信息和数据。

  4 安装布置图:

  它包括平面布置图、立面布置图、楼梯布置图、扶手布置图、地脚螺栓布置图等。安装布置图所包含的内容有构件编号、安装方向、标高、安装说明等一系列安装所必须具有的信息。

  5 构件详图,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5.1 构件细部、重量表、材质、构件编号、焊接标记、连接细部、坡口形式和索引图等。

  5.2 螺栓统计表,螺栓标记,螺栓直径。

  5.3 轴线号及相对应的轴线位置。

  5.4 加工、安装所必须具有的尺寸。

  5.5 方向、构件的对称和相同标记(构件编号对称,此构件也应视为对称)。

  5.6 图纸标题、编号、改版号、出图日期。

  5.7 加工厂所需要的信息。

  5.8 详图必须给出完整、明确的尺寸和数据。

  5.9 整个结构和每件构件的紧固螺栓清单。

  5.9.1 螺栓尺寸(直径、长度、重量)。

  5.9.2 净重量。

  5.9.3 构件编号、详图号、连接部分

  5.9.4 螺栓长度的确定,必须按照中国钢结构规范或业主所提供的规程进行计算。

  5.10 图纸清单

  应注明详图号、构件号、数量、重量、构件类别、改版号、提交日期。

  5.11 文字:所有文书、资料、清单、图纸均使用中文。

  5.12 测量单位:使用MKS 公制

  5.13 图纸尺寸:

  5.13.1 图纸尺寸和其它资料均使用A 系列纸张,即AO、A1、A2、A3 和A4。

  5.13.2 原则上图纸尺寸使用A1 和A2 绘制,文书、资料和清单等使用A3和A4。

  5.14 书写

  原则上所有文件、资料、图纸均应打印,但技术联络书和草图等可以手写。

  5.15 图纸、资料的格式:

  图纸、资料的格式(如标题、承包商所提及的标记等),需向业主提供样张确认。

  5.16 焊接

  5.16.1 详图中所有焊缝标注应符合中国钢结构焊接规范。

  5.16.2 详图中应对所有焊缝进行标注(类型、高度、坡口尺寸等)。

  5.17 重量计算

  重量计算必须按照GB 规范中规定进行重量计算。

  5.18 修改

  5.18.1 无论何种原因需对原详图进行修改,均按以下方法进行:

  圈出修改部位。在修改记录栏内写明修改原因、修改时间。更改版本号。

  5.18.2 提供修改图纸清单(图号、版本号)。

  5.18.3 所有图纸均按最新版本进行施工。

篇5:建筑工程结构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

  1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含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内部归档)。

  2图纸目录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图和标准图。3结构设计总说明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于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如为简单的小型单项工程,则设计总说明中的内容可分别写在基础平面图和各层结构平面图上。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本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同3.5.2条);

  2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

  3图纸中标高、尺寸的单位;

  4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和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5建筑场地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6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

  7扼要说明有关地基概况,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及技术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冻深度,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

  8采用的设计菏载,包含风荷载、雪荷载、楼屋面允许使用荷载、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载标准值;

  9所选用结构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及相应的产品标准,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说明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长方法,预应力构件的锚具种类、预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锚具防腐措施等,并对某些构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

  10对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渗要求的建(构)筑物的混凝土,说明抗渗等级,需作试漏的提出具体要求,在施工期间存有上浮可能时,应提出抗浮措施;

  11所采用的通用做法和标准构件图集;如有特殊构件需作结构性能检验时,应指出检验的方法与要求;

  12施工中应遵循的施工规范和注意事项。

  4基础平面图

  1绘出定位轴线、基础构件(包括承台,基础梁等)的位置、尺寸、底标高、构件编号,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绘出放坡示意。

  2标明结构承重墙与墙垛、柱的位置与尺寸、编号,当为混凝土结构时,此项可另绘平面图,并注明断面变化关系尺寸。

  3标明地沟,地坑和已定设备基础的平面位置、尺寸、标高,无地下室时±0.000标高以下的预留孔与埋件的位置、尺寸、标高。

  4提出沉降观测要求及测点布置(宜附测点构造详图)。

  5说明中应包括基础持力层及基础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地基的承载能力特征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处理措施与要求,以及对施工的有关要求等。

  6桩基应绘出桩位平面位置及定位尺寸,说明桩的类型和桩顶标高、入土深度、桩端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成桩的施工要求、试桩要求和桩基的检测要求(若先做试桩时,应单独先绘制试桩定位平面图),注明单桩的允许极限承载力值。

  7当采用人工复合地基时,应绘出复合地基的处理范围和深度,置换桩的平面布置及其材料和性能要求、构造祥图;注明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等有关参数和检测要求。

  当复合地基另由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时,主体设计方应明确提出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值的控制要求。

  5基础详图

  1无筋扩展基础应绘出剖面、基础圈梁、防潮层位置,并标注总尺寸、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

  2扩展基础应绘出平、剖面及配筋、基础垫层,标注总尺寸、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等。

  3桩基应绘出承台梁剖面或承台板平面、剖面、垫层、配筋,标注总尺寸、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桩构造详图(可另图绘制)及桩与承台的连接构造详图。

  4筏基、箱基可参照现浇楼面梁、板详图的方法表示,但应绘出承重墙、柱的位置。当要求设后浇带时应表示其平面位置并绘制构造详图。对箱基和地下室基础,应绘出钢筋混凝土墙的平面、剖面及其配筋,当预留孔洞、预埋件较多或复杂时,可另绘墙的模板图。

  5基础梁可参照现浇楼面梁详图方法表示。

  6附加说明基础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抗渗等级、垫层材料、杯口填充材料。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其他对施工的要求。注:对形状简单、规则的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基础粱和承台板,也可用列表方法表示。

  6结构平面图

  1一般建筑的结构平面图,均应有各层结构平面图及屋面结构平面图。具体内容为:

  1)绘出定位轴线及梁、柱、承重墙,抗震构造柱等定位尺寸,并注明其编号和楼层标高;

  2)注明预制板的跨度方向、板号、数量及板底标高,标出预留洞大小及位置;预制梁、洞口过梁的位置和型号、梁底标高;

  3)现浇板应注明板厚、板面标高、配筋(亦可另绘放大比例的配筋图,必要时应将现浇楼面模板图和配筋图分别绘制),标高或板厚变化处绘局部剖面,有预留孔、埋件、已定设备基础时应示出规格与位置,洞边加强措施,当预留孔、埋件、设备基础复杂时亦可放大另绘;

  4)有圈梁时应注明位置、编号、标高,可用小比例绘制单线平面示意图。

  5)楼梯间可绘斜线注明编号与所在详图号;

  6)电梯间应绘制机房结构平面布置(楼面与顶面)图,注明梁板编号、板的厚度与配筋、预留洞大小与位置、板面标高及吊钩平面位置与详图;

  7)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内容与楼层平面类同,当结构找坡时应标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终点处的板面标高,当屋面上有留洞或其他设施时应绘出其位置、尺寸与详图,女儿墙或女儿墙构造柱的位置、编号及详图;

  8)当选用标准图中节点或另绘节点构造详图时,应在平面图中注明详图索引号。

  2单层空旷房屋应绘制构件布置图及屋面结构布置图,应有以下内容:

  1)构件布置应表示定位轴线,墙、柱、大桥、过梁、门樘、雨篷、柱间支、连系梁等的布置、编号、构件标高及详图索引号,并加注有关说明等;

  2)屋面结构布置图应表示定位轴线(可不绘墙,柱)、屋面结构构件的位置及编号、支撑系统布置及编号、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节点详图索引号,有关的说明等。

  7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1现浇构件(现浇梁、板、柱及墙等详图)应绘出:

  1)纵剖面、长度、定位尺寸、标高及配筋,梁和板的支座;现浇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绘出预应力筋定位图并提出锚固要求;

  2)横剖面、定位尺寸、断面尺寸、配筋;

  3)需要时可增绘墙体立面;

  4)若钢筋较复杂不易表示清楚时,宜将钢筋分离绘出;

  5)对构件受力有影响的预留洞、预埋件,应注明其

位置、尺寸、标高、洞边配筋及预埋件编号等;

  6)曲梁或平面折线梁宜增绘平面图,必要时可绘展开详图;

  7)一般的现浇结构的梁、柱、墙可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法”绘制,标注文字较密时,纵、横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绘制;

  8)除总说明已叙述外需特别说明的附加内容。

  2预制构件应绘出:

  1)构件模板图,应表示模板尺寸、轴线关系、预留洞及预埋件位置、尺寸,预埋件编号、必要的标高等;后张预应力构件尚需表示预留孔道的定位尺寸、张拉端、锚固端等;

  2)构件配筋图:纵剖面表示钢筋形式、箍筋直径与间距,配筋复杂时宜将非预应力筋分离绘出;横剖面注明断面尺寸、钢筋规格、位置、数量等;

  3)需作补充说明的内容。

  注:对形状简单,规则的现浇或预制构件,在满足上述规定前提下,可用列表法绘制。

  8节点构造详图

  1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绘制节点构造详图(可采用标准设计通用详图集)。

  2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节点,梁、柱与墙体锚拉等详图应绘出平、剖面,注明相互定位关系,构件代号、连接材料、附加钢筋(或埋件)的规格、型号、性能、数量,并注明连接方法以及对施工安装、后浇混凝土的有关要求等。

  3需作补充说明的内容。

  9其他图纸

  1楼梯图:应绘出每层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注明尺寸、构件代号、标高;梯梁、梯板详图(可用列表法绘制)。

  2预埋件:应绘出其平面、侧面,注明尺寸、钢材和锚筋的规格、型号、性能、焊接要求。

  3特种结构和构筑物:如水池、水箱、烟囱、烟道、管架、地沟、挡土墙、筒仓、大型或特殊要求的设备基础、工作平台等,均宜单独绘图;应绘出平面、特征部位剖面及配筋,注明定位关系、尺寸、标高、材料品种和规格、型号、性能。

  10建筑幕墙的结构设计文件

  1按有关规范规定,幕墙构件在竖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设计计算书。

  2施工图纸,包括:1)封面,目录(单另成册时);

  2)幕墙构件立面布置图,图中标注墙面材料、竖向和水平龙骨(或钢索)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性能;

  3)墙材与龙骨、各向龙骨间的连接,安装详图;

  4)主龙骨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构造详图及连接件的品种、规格、型号、性能。注:当建筑幕墙的结构设计由有设计资质的幕墙公司按建筑设计要求承担设计时,主体结构设计人员应审查幕墙与相连的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11钢结构

  1钢结构设计制图分为钢结构设计图和钢结构施工详图两阶段。

  2钢结构设计图应由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设计图的内容和深度应满足编制钢结构施工详图的要求;钢结构施工详图(即加工制作图)一般应由具有钢结构专项设计资质的加工制作单位完成,也可由具有该项资质的其他单位完成。

  注:若设计合同未指明要求设计钢结构施工详图,则钢结构设计内容仅为钢结构设计图。

  3钢结构设计图

  1)设计说明:设计依据、荷载资料、项门类别、工程概况、所用钢材牌号和质量等级(必要时提出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成份要求)及连接件的型号、规格、焊缝质量等级、防腐及防火措施;

  2)基础平囱及详图应表达钢柱与下部混凝土构件的连结构造详图;

  3)结构平面(包括各层楼面、屋面)布置图应注明定位关系,标高,构件(可用单线绘制)的位置及编号、节点详图索引号等;必要时应绘制檩条,墙梁布置图和关键剖面图;空间网架应绘制上、下弦杆和关键剖面图:

  4)构件与节点详图a)简单的钢梁、柱可用统一详图和列表法表示,注明构件钢材牌号、尺寸、规格、加劲肋做法,连接节点详图,施工、安装要求;出格构式梁、柱、支撑应绘出平、剖面(必要时加立面)、与定位尺寸、总尺寸、分尺寸、注明单构件型号、规格,组装节点和其他构件连接详图。

  4钢结构施工详图根据钢结构设计图编制组成结构构件的每个零件的放大图,标准细部尺寸、材质要求、加工精度、工艺流程要求、焊缝质量等级等,宜对零件进行编号;并考虑运输和安装能力确定构件的分段和拼装节点。

  12结构计算书(内部归档)

  1采用手算的结构计算书,应给出构件平面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结构计算书内容宜完整、清楚,计算步骤要条理分明,引用数据有可靠依据,采用计算图表及不常用的计算公式,应注明其来源出处,构件编号、计算结果应与图纸一致。

  2当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时,应在计算书中注明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名称、代号、版本及编制单位,计算程序必须经过有效审定(或鉴定),电算结果应经分析认可,总体输入信息、计算模型、几何简图、荷载简图和结果输出应整理成册。

  3采用结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时,宜根据图集的说明,结合工程进行必要的核算工作,且应作为结构计算书的内容。

  4所有计算书应校审,并由设计、校对、审核人在计算书封面上签字,作为技术文件归档。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