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与控制

  (一)、料场的选择

  1、选择料场时,对料场进行初步勘察,拟选料场储量要丰富,满足路基填筑需要,避免料场数量过多,材料性能差异过大,造成施工控制困难;各层材料的含盐量要相对稳定;料场所处位置合理,施工时运料距离经济,同时满足施工排水及环境保护的需要;

  2、对初步选定的料场进行试验检测

  (1)有机质含量检测

  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的规定,检测土料中有机质的含量,其含量不能大于1%。

  (2)含盐量检测

  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的规定,检测土料的总含盐量、以及总盐中Cl-/SO4-2的比值,从而依据表1、表2(或表3)的判定标准确定盐渍土的类型(弱盐渍土、中盐渍土、强盐渍土、过盐渍土)。

  (3)料场材料取样时,取样点不但在平面位置上有代表性,而且不同的深度位置,都必须进行取样检测,才能够全面了解拟选料场的整体情况。

  3、料场确定

  (1)对于路堤没有设置土工布或其他材料隔断层的,应根据公路等级、路堤填筑部位来确定。见表4(本表仅列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部分):

  (2)对于设置土工布或其他材料隔断层的路基,隔断层以上的路基填料按表4中0~80cm的规定控制;隔断层以下的部分,按表4中150cm以下的规定控制。

  表4: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填土部位

080cm

80150cm

150cm以下

硫酸盐渍土及亚硫酸盐渍土

弱盐渍土

不可用

可用

可用

中盐渍土

不可用

不可用

可用

强盐渍土

不可用

不可用

不可用

过盐渍土

不可用

不可用

不可用

弱盐渍土

不可用

不可用

可用

中盐渍土

不可用

不可用

不可用

强盐渍土

不可用

不可用

不可用

过盐渍土

不可用

不可用

不可用

氯盐渍土及亚氯盐渍土

弱盐渍土

不可用

可用

可用

中盐渍土

不可用

可用

可用

强盐渍土

不可用

不可用

可用

过盐渍土

不可用

不可用

不可用

弱盐渍土

不可用

可用

可用

中盐渍土

不可用

不可用

可用

强盐渍土

不可用

不可用

不可用

过盐渍土

不可用

不可用

不可用

  (3)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测定

  对于可以使用的料场,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的规定,应用烘干法测定填料的含水量,应用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二)原地面含盐量检测

  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的规定,检测原地面含盐量,其目的有:

  1、对于挖方路段,确定挖方是否可以利用;

  2、对于填方路段,依据表4的规定,确定土基是否进行换填等处理。

  (三)填前碾压

  1、地表的植被、盐壳、腐质土必须严格清除后再压实,清表厚度一般不小于30cm。

  2、过湿地段应排除积水,挖除表层湿土后换填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且换填厚度不小于30cm。

  (四)选择路基试验段

  对于高速、一级公路路基施工,针对盐渍土的地基处理、路基填筑、隔断层铺设等施工工艺问题铺筑试验路段。

  试验路段应选择在有代表性的盐渍土地段,该试验路段最好包括合同段的大部分施工工艺,否则要增加试验段,以全面反映路基的施工情况。试验段长度在200m左右为宜,试验段过短,不利于安排机械化施工,不能真实反映施工情况,试验段过长,会增加试验段的施工时间,影响整个施工进度。

  试验段施工,做好各项施工记录,施工准备工作要充分,目的是确定最佳的施工机械组合、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程序、填料中水分的损失、洒水方法等。试验路段完成后,编制总结报告,以指导路基工程大面积施工。

  (五)路基施工与控制

  1、闷料

  根据测定的填料的天然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在料场进行洒水、拌和、闷料,闷料时间一般不小于24小时。

  料场闷料有以下优点:

  (1)填料集中洒水、拌和,含水量相对容易控制,填料的质量有保证。因为吐哈地区气温高,水分散失快,考虑到材料运输以及碾压期间水分的损失,料场闷料的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高3%为宜;

  (2)吐哈地区气温高,施工可用水紧缺,集中闷料用水经济。

  2、路基填筑

  (1)填料运输

  为保证每层压实后大面的平整度,剔除超粒径填料,在运输车上安置用Φ20钢筋焊成的脊形筛。利用脊形筛剔除超粒径材料,可减少现场清捡人员的数量,又加快施工速度。

  (2)填料摊铺

  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填料。运料车与摊铺机械数量配置要合理,确保填料能够及时摊铺及时碾压,防止水分过多散失。水分的散失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a:含水量损失过多,低于最佳含水量,在干燥地区压实困难,增加碾压遍数,而且压实度不容易保证;

  b:水分在蒸发损失的过程中,会将盐份带到土基的顶面,容易在顶面形成盐壳。顶层遇水后强度会明显降低。

  (3)路基压实

  a:在碾压之前,先将路基边缘稳压两遍,再分别由两边向中间稳压一遍,然后遵照“先边后中、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进行碾压。

  b:路基填土应分层摊铺、分层碾压,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cm。

  c:为防止盐分的转移,路基不宜采用提浆碾压,洒水车洒水必须均匀,不允许有过湿地方,主要目的是补充在施工中表面散失的水分。

  d:为防止盐分的转移和保证路基的稳定,路基压实工作安排要紧凑,压实度应尽量高些。

  (4)隔断层施工

  隔断层是为了防止水分和盐分进入路基上层或路面基层,其种类有土工布等人造材料及透水性好的粒料。

  a:土工布等人造材料

  铺设隔断层时,土基顶面必须平整,且横坡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仔细检查路基的表面,清除坚硬凸出的碎砾石,特别是带有尖角的碎砾石。当隔断层的底面或顶面填料为粗粒土时,其相应的部位铺设保护层,防止土工布类合成等材料破坏。

  土工布类材料应全路基断面铺设,不得有折皱,接头处搭接不得小于20cm。铺设完成后,要仔细检查有无破损的地方。

  顶层保护层铺筑时,运料车应采取倒卸料,慢慢推进,或者人工倒运摊铺的方法,严禁车辆直接在隔断层上行驶。保护层碾压时,严禁车辆掉头,以免造成隔断层材料的损坏。

  b:粒料类隔断层

  粒料类隔断层有碎(砾)石隔断层和沙隔断层。

  隔断层顶面距离路肩边缘不得小于80cm,同时底高程应高出路边长期积水或边沟水面20cm以上,并设置双向横坡,坡度不得小于1.5%。

  隔断层厚度不小于30cm,上下设置反滤层(碎砾石隔断层)。

  反滤层以中、粗砂为宜,含泥量不大于3%,厚度在10-15cm。采用具有渗滤功能的土工织物效果更好。

  隔断层碎石最大粒径5cm,小于0.5mm的土含量不大于5%。

  (5)路基排水

  盐渍土地区路基的破坏与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路基排水对于路基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a:施工排水与路基设计排水相结合,路基两侧不设置取土坑,以免造成积水。

  b:桥梁、涵洞位置与天然排水沟渠位置相匹配,使水流通畅,路基上游不得有积水现象,更不能使上游路基遭到冲刷。

  c: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天然沟渠形成不明显,上游设置导流设施(导流坝),将地面水引入设计桥涵。桥涵入口处的导流坝,需用浆砌护坡。

  d:当地面排水困难,地下水位较高或路基旁有农田灌溉水渠,设置排水沟或截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或阻截农田排灌跑水。排水沟、截水沟距离路基坡脚不小于2m。

  e:如果用排水沟排水困难,在占地允许的情况下,设置蒸发池,以排除地表流水。

  f:当路基所处位置有潜水或泉眼时,可设置纵、横盲沟将水引出路基范围。

  g:当路基底为软弱土层时,排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则可采用抛填片石,或换填的处理方式。

  (6)施工中的检测

  a:填料的检测

  路基施工过程中,随着取土位置的不同,深度的变化,填料的含水量、含盐量、最大干密度将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施工中要重视料场材料的检测。

  对于路床以下的填料,每1000m3随机抽查1组;路床部分填筑,每500m3随机抽查1组。每组取3个土样进行分析。

  在路基压实度检测时,如果出现超百或按即定的方法(已经适当增加碾压遍数)压实度无法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时,有两种可能,一是材料已经发生变化,二是标准击实试验需要重新验证。需要对填料的组成进行分析,并重新进行标准击实,确定当前材料的最大干密度。

  b:压实度检测

  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按试验检查规程进行,检测频率不得小于质量评定标准。

  由于项目处于百里风区,填料的含水量在现场基本无法进行测定,即使勉强完成,结果也不够准确。为了解决此问题,现场取出土样后,马上用塑料袋将土样包裹,并在尽快的时间将土样运往工地试验室,以防止水分损失。试验室结果出来后,以电话的方式通知施工现场,这样既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又不影响现场的施工进度。

  五、施工中常见的泛盐问题及处理

  (1)当路基填筑高度较低时,由于路基范围内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水位降低,易溶盐结晶,出现泛盐。在此情况下,做好路基范围内的排水工作。

  (2)当路基填筑高度较高时,由于碾压不及时,填料中水分蒸发损失,将盐分带到填筑顶面出现泛盐。

  (3)路基碾压时洒水补水,洒水过量,受毛细水的影响,盐分转移,造成顶面出现泛盐。

  (4)料场填料含盐量发生变化,含盐量超标,因此出现泛盐。此时要加强路基填料的检查,不合格材料不得填筑。否则工程返工既影响施工进度又造成资源浪费。

  (5)路基填筑碾压完成后,未及时进行路面工程施工,路基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水分在慢慢蒸发的过程中,在表面出现泛盐。当遇到次情况,将路基顶面铺筑一层30cm厚填料,只需要初压即可,或在路基顶面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并在顶面覆盖20cm厚填料,效果更好。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池底平整度控制池体砼密实度处理技术措施

  池底平整度控制及池体砼密实度处理技术措施

  因此在浇筑池底(即清水池顶板)砼时,水平仪跟随浇筑速度控制标高,长刮扛控制平整,铁板压光,特别注意伸缩缝两侧池底的平整,由于池底施工顺序为跳仓施工,故浇筑砼时,将填缝材料略低于池底,以使刮扛能跨伸缩缝两侧池底,使其标高一致。

  池体砼密实度直接影响池壁的抗渗性能,充分做好前期砼试配与现场砼骨料粒径、砼水灰比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是砼振捣阶段,严格按砼浇捣操作规程施工,应做到插点均匀,快插慢拨的原则,同时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插入棒移动的距离控制为1.5倍的振动长度,每点的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同时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以消除两层混凝土之间的接缝,同时要落实好岗位责任制,切实保证各部位都不出现漏震,以避出现蜂窝、麻面、杜绝孔洞等现象发生,振捣钢套管和平面砼与立面砼振捣方法详见砼工程。

篇3:防水工程控制措施(5)

  防水工程的控制措施(5)

  1、严格执行防水工程规范,防水涂膜的品种、牌号及配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没有产品合格证及附使用说明书等文件的材料不得采购和使用。

  2、施工过程层层把关,前一道工序合格后方可施工后一道工序。其基层必须清理干净,应牢固、平整,所有预留孔洞应已填塞密实。

  3、防水层及其变形缝、预埋管件等细部做法,铺贴和搭接、收口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施工规范的规定。并应粘结牢固,无空鼓、损伤、滑移、翘边、皱折等缺陷。

  4、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随即进行保护层的施工,确保防水层不得有损伤。

篇4: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方法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方法

  1、断桩的原因有:

  1)初灌未封底

  2)导管堵塞

  3)导管漏水

  4)导管拔除混凝土面

  5)导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

  6)坍塌

  7)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

  8)天气影响

  2、断桩处理

  1)灌注初期的断桩处理

  灌注初期由于初灌未封底、导管堵塞、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坍塌、机械故障和停电、天气影响原因造成断桩,而此时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小,钢筋笼可以拔出这时应终止浇注,拔出钢筋笼,重新成孔。

  2)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高时的断桩处理

  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高时若由于导管拔出混凝土面而断桩,在混凝土初凝前可以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将导管底端加底盖阀,插入混凝土面约1.0m,导管料斗内注满混凝土时,将导管提起约0.5m,底盖阀脱掉,即可继续进行水下浇注混凝土施工。当断桩后停顿时间较长而不能采用二次导管插入法时,可采用补桩的办法,即在设计桩位两侧补做两根加桩,顶部设盖梁以扁担桩的形式对原桩进行补强。

  3)断桩位置距地面不深时的断桩处理

  此时可采用接桩的办法。接桩一般用人工挖孔的办法处理,清除桩顶残渣,接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3、孔壁坍塌原因

  1)由于泥浆稠度小,护壁效果差,出现漏水;或护筒埋置较浅,或周围封堵不密实而出现漏水;或护筒底部的粘土层厚度不足,护筒底部漏水原因,造成泥浆水头高度不够,对孔壁压力减少。

  2)泥浆相对密度过小,致使水头对孔壁的压力较小。

  3)在松软砂层中钻孔时进尺过快,泥浆护壁形成较慢,孔壁渗水。

  4)钻进时未连续作业,中途停钻时间较长,孔内水头未能保持在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线以上2m,降低了水头对孔壁的压力。

  5)操作不当,提升钻头或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

  6)钻孔附近有大型设备作业,或有临时通行便道,车辆通行时产生振动。

  7)清孔后为及时浇注砼,放置时间过长。

  4、钢筋笼上浮的原因

  1)混凝土质量

  容易离析、初凝时间不够或塌落度损失大的混凝土,当混凝土表面上升至钢筋笼底端时,钢筋笼往往难以插入或无法插入混凝土而造成钢筋笼上浮;有时钢筋笼虽已插入一定深度的混凝土,但混凝土表面初凝结硬,也会携带钢筋笼上浮。

  2)操作不当

  导管过猛提升不慎钩挂钢筋笼而又未及时刹车也会造成钢筋笼的上浮。

  3)灌注速度与导管的埋深

  排除混凝土质量与操作的原因,单从钢筋和混凝土的比重看,灌注过程中不应该发生上浮事故,但由于灌注过程中孔内的泥浆和导管底部以上的混凝土是向上运动的,钢筋笼在孔内受到了浮力、重力和由于混凝土运动产生的顶托力;如果顶托力和浮力的和大于钢筋笼的自重,就会发生钢筋笼上浮事故。

  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的灌入速度是我们追求的,所以导管的埋置深度是控制钢筋笼上浮的重要手段。施工中,常常在灌注很顺利时候发生钢筋笼的上浮事故,就是因为导管的埋置深度过大而引起的。

  5、钻机

  1)旋挖钻机施工有两种,一是干成孔,一是湿成孔。

  2)泥浆或水从钻杆进入,从井口流出,为正循环。

  3)泥浆或水从钻杆吸出,从井口流入,为反循环。

  6、桩的检验目的

  1)了解其承载力

  2)检验桩本身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查明桩身的完整性,查清缺陷及其位置,以便对影响桩承载力和寿命的桩身缺陷进行必要的补救,以保证工程质量,不留下事故隐患。

  7、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桩基检测方法

  1)钻芯检测法

  2)振动检测法,分为敲击法和锤击法、稳态激振机械阻抗法、瞬态激振机械阻抗法、水电效应法

  3)超声脉冲检验法

  4)射线法

篇5:安置房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控制技术

  安置房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控制技术

  (一)本工程所需的主要测量仪器及其用途

  主要测量仪器及用途

  序号仪器名称误差用途

  1电子经纬仪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2"

  一测回垂直方向标准偏差±6"建筑定位、建筑轴线投测

  2水准仪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小于±3mm建筑物的一般高程测量

  3水准仪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小于±1mm建筑物沉降观测

  450m钢卷尺长度误差±3mm量距

  (二)校核场地平面控制网和水准点

  本标段工程的平面范围很大,施工测量控制是施工前期的重点,场地平面控制网是建筑定位的保证,为此,我公司计划采用两级平面控制,将水准点引测到本标段的七个施工分区,这是第一级平面控制测量,控制精度比定位放线精度高一个等级,第二级为测量放线测量,与正常控制水平相当。

  一级平面控制点如下图:

  绘制好测量控制图、表。标明定位点坐标、方位角、高程及与施工工程的关系。施测的成果填入控制成果表中,以便施工使用。根据土木工程的特点,考虑采用坐标网与方格网结合的方法控制为好。按甲方提供基点,合理的补设坐标点,使之成为多边形的控制网。在根据甲方提供的基点坐标,设置轴线控制点,以主轴线两端设点,使之成为方格网。方格网与方格网闭合。坐标点设置要通视平回,离施工现场有一定距离,不易碰动的地方为宜。轴线控制点因施工需要,设置于四周混凝土地面上。

  (三)建筑标高、轴线控制

  1、工程轴线和标高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轴线控制基点,建立施工现场的工程轴线和标高的控制网。

  本标段工程的平面面积大,竖向控制较为容易,所以本标段工程以轴线控制为重点,做好关键水平控制点的引测工作。

  工程标高的控制采用水准仪从测量水准点(基点)引入标高,并在所建建筑物外围设立固定标高控制点,以引测建筑物的各层标高。

  标高施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等向上竖直立测量,一般高程引测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以便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需要,引测步骤是:

  1、先用水准仪根据两个栋号水准点,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测出启始标高线(一般多测+1.000m标高线);

  2、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

  3、将水准仪安置至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条水平线,误差在5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做校核;

  4、观测时,做到前后视线等长;由水平线向上或向下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验,量高差时,尺身铅直,要进行尺长改正和温度改正。

  5、工程轴线的控制:采用经纬仪进行轴线施测,并在每条控制轴线的两端,离开建筑物一定距离的位置设立固定标记,作为施工观测和复核交接使用。

  6、本工程共设置七个施工区,根据施工面积的大小,每个区设置不同数量的测量控制点。

  四、沉降观测

  本工程在每一施工阶段及使用过程中均应对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记录。

  观测中一定保证"定人、定仪、定时",同时确保每次观测前对使用仪器进行检核,以免影响观测结果。各观测日期、数据均记录完整,并绘制成图表存档,观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设计单位。

  观测的对照点不得少于两个,并采用闭合法,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采用S2水准仪,观测方法采用一等水准测量。

  观测点布置、做法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不得损坏。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