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5)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5)

  本工程主楼地下室底板厚度600,承台厚度1400~3000,总混凝土方量约2000m3,决定采取承台、底板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采用灌水养护方法,并采用电脑测温控制系统进行温差监测。

  本工程承台厚度较大,且与周围底板形成整体,四周均受到约束,故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重点处理好其混凝土的施工。

  ( 1) 大体积混凝土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浇筑厚度、长宽尺寸较大,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时的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浇筑后,在其硬化过程中,水泥不断水化,产生大量水化热,而混凝土体积厚大,热量不能尽快散失,致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上升。正因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散发较慢,而表面散势较快,从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由此导致混凝土内部表面产生温度应力,当新浇混凝土的强度还不具备抵抗该温度应力时,就易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纹。当混凝土内部逐渐散热冷却收缩时,因受基底或浇筑混凝土的约束,接触处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新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与约束接触处会产生裂纹,甚至可能贯通整个混凝土块体,由此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

  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除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抗渗要求以及混凝土内实外光的常规要求外,最关键在于严格控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因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以及混凝土收缩变形,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温度应力;

  2)混凝土内外约束条件的不同引起应力不均;

  3)外界气温变化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化;

  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 2) 施工要点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情况,制定详细的组织计划,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严格控制,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顺利实施。

  在施工技术上,周密考虑,层层控制,严格把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综合性措施,有效的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3)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特点,分别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法及浇筑程序

  4)混凝土测温控制

  5)混凝土的养护。

  从施工组织管理上认真做好施工准备,采取混凝土集中搅拌的方法,通过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运输混凝土;以确保混凝土的生产和运输;现场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布料,充分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全体技术人员分工合作,部门全力配合及协调管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

  ( 3) 施工准备

  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明确分工与职责,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作到忙而不乱。

  在佛山地区选择2 家搅拌站同时供应商品混凝土,由公司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协调管理,统一原材料、配合比并监督计量,协调各搅拌站的生产供应速度。

  由公司广州试验室到选用搅拌站进行原材料取样,进行多组配合比试配(初凝时间大于6h,现场泵送坍落度控制在12~16cm),确定生产配合比,下达书面的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

  按24h 分2 班连续作业准备劳动力和施工机具,现场布置2 台混凝土输送泵,以充分满足混凝土浇筑的需求,小型机具应准备备用数量。

  进行模板、钢筋的检查验收,办理隐蔽验收记录,做好测温设备的准备。

  收集天气预报资料,避免在雨天浇混凝土,同时应准备足够的薄膜,以防出现以外雨天。

  ( 4) 混凝土振捣方法及要求

  1)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先集中浇筑CT6,然后采取"平行后退,斜面分层,薄层覆盖,循序到顶"的方式由西向东逐步浇筑,一次性连续浇筑,斜面分层的浇筑厚度为300~500mm,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必须将上层混凝土覆盖捣实,每层混凝土的浇筑最大间隙时间不应超过3 h,以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按此浇捣顺序,最大的每小时混凝土浇筑需用量为:

  Q=V/t= hLb/t=(0.5×7.7×26+0.5×2.3×16)/2=51m3/h;

  式中: Q表示需用的混凝土方量,按最不利截面处核算;

  h为分层浇筑厚度,表示每层的厚度应控制在300~500mm 内;

  L为斜面分层的长度,按泵送自然流淌形成的坡度约为15 度;

  b为底板一次浇筑的宽度;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每2h 浇筑一层混凝土,按最不利情况计算的混凝土需用量为51m3,必须确保有关条件满足该浇筑速度的要求。

  选择的2 个搅拌站,具有每小时供应60 m3 以上混凝土的搅拌供应量,并应根据距离的远近,准备足够的罐车;现场两台输送泵,塔式起重机辅助运输,能满足施工的需要;表明公司准备的条件能确保混凝土按此顺序进行连续浇捣,可有效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由于底板混凝土连续浇筑所需的时间较长,施工中可能出现一些突发性的机械设备故障,以致混凝土供应量暂时供应不上,决定采取下列一些措施补救,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当混凝土搅拌站设备发生故障时,一方面组织机修人员立即抢修,另一方面减小浇筑层的厚度,增加另外一家搅拌站的供应数量和运输车辆数量;

  当混凝土输送泵发生故障时,除及时抢修外,利用塔式起重机辅助吊运混凝土至浇筑点薄层覆盖;

  2)混凝土的振捣方法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动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直上直下"。在振捣过程中,应将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cm 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每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泛出灰浆,不再出现气泡为准。混凝土的振捣顺序为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层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3)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振捣完毕后将混凝土表面泌水、浮浆刮掉,在浇筑后2~3h,按标高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槎板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平整,在混凝土初凝前再用铁槎板压光,这样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减少混凝土表面水份的散失,促进混凝土养护。

  ( 5) 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和预计最大温差计算

  1)基本数据

  混凝土设计强度C40,抗渗强度S6;最大承台厚度3.0m,混凝土浇筑量2000 m3;

  预测浇筑时大气温度平均约15℃;演算采用配合比:525#水泥355kg/ m3,水180kg/ m3,外加剂FDN-RY6 为8.88 kg/ m3,UEA 为36kg/ m3,砂818kg/ m3,石1041kg/ m3;

  混凝土分块砌筑砖墙围护,从混凝土终凝开始蓄水养护,通过计算确定蓄水深度,养护时间不少于14 天;

  2)混凝土的水化热绝热温升值计算

  T(t)=CQ(1-e-mt )/(cρ) = 31.6℃

  式中:T(t)--混凝土浇筑完t 段时间,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一般出现在第3

  天,故水化热绝热温升值按3 天时计算;

  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355kg);

  Q--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525#粉煤灰水泥3 天为251kJ/kg,7 天为280 kJ/kg,

  28 天预测为346 kJ/kg;

  c--混凝土的比热,一般为0.92~1.00,取0.96J/kg.K;

  ρ--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2400kg/m3;

  m--与水泥品种、浇筑时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取为0.3;

  t--混凝土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天数,按3 天计。

  3)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值计算

  (A)混凝土的出机温度

  根据试验室初定的配合比,每立方米体积混凝土材料的重量、材性及计算如下表:

  表6-3 每立方米体积混凝土材料的重量、材性及计算表

  序号材料名称重量W(kg)比热C (kJ/kg·K)W·C材料温度t (℃)W·C·t

  1525#水泥3550.84298.2257455

  2砂8180.84687.120**742

  3石子10410.84874.420**488

  4水1804.275620**120

  5FDN-RY68.884.237.320746

  6合计2683.255155

  超过规范要求的温差控制要求,可能产生温度应力和裂缝。

  ( 6) 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温和保湿,为便于施工和提高养

护效率,拟采用蓄水养护的方法,这种养护法可以达到保温和保湿的作用,成本也比其他保温和保湿材料低。其蓄水厚度计算如下:

  式中: δ--养护材料的厚度;

  H--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取最大厚度H=3.0m;

  λ--养护材料的导热系数,水的导热系数λ=0.58W/m·K;

  △t--控制温差(℃);

  K--传热系数修正值,K=1.30;

  Tα--混凝土与养护材料接触面温度,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时, Tα=50.8-25=25.8℃;

  Tb--大气平均温度,Tb=15℃

  混凝土的养护要求在混凝土初凝后即采取分片砌筑120 厚300 高的蓄水砖墙围栏,在蓄水前采取洒水养护并加塑料薄模覆盖的保温保湿方法,分片蓄水养护的厚度根据理论计算与实测温差进行控制,保证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当内外温差接近时,可放水按常规养护方法。

  ( 7) 电脑测温措施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防止大承台混凝土在浇筑后的养护过程中出现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将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25℃),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特采用计算机联温度传感器的全自动测温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埋置于混凝土中的灵敏度极高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将混凝土中的温度变化信号传递到计算机并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温度变化情况。

  本工程拟在CT6 布置9 个测温点,在每个CT5 布置3 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点按上中下分别设3 个测温点位,力求反映从上至下整个承台的温度场分布状况,使其最高温度位置的中心测点至边缘测点处于垂直线上,以正确反映温差情况,从而控制裂缝的产生,同时,应设置混凝土的表面气温测点、大气温度测点,并测定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温度监测自浇筑混凝土后5 天内每2h 采集一次数据,6~14 天每4h 采集一次数据,遇异常情况适当增加监测次数。要求每天提供内部最高温度、混凝土表面最低温度、最大温差,并及时提供温差预警值,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要求。

  附件一: 角钢支撑结构验算

  主楼上部设有一层双向板筋,最大处为φ32@100 双向钢筋网,拟选用L63×6 角钢作支撑横梁(单向@2000),L50×5 角钢作立杆和拉结横梁,间距为双向2000,其结构核算如下:

  (1)荷载计算

  1)顶面钢筋重:

  2)63.1×20×2=2524 N/m

  3)角钢自重:57 N/m

  4)施工荷载:

  5)2000×2=4000 N/m

  6)合计:6581 N/m

  (2)支撑横梁验算

  1)横梁所承受的荷载:q=6581 N/m

  2)角钢横梁按四跨连续梁计算,查《简明施工计算手册》附录Ⅱ-14 得:

  3)Km=-0.121,Kv=-0.62,Kw=0.967

  4)最大弯矩:

  5)Mma*=Kmql2=0.121×6581×22=3185N·m

  6)最大剪力:

  7)Vma*=Kvql=0.62×6581×2=8160N

  8)截面特征:L63×6 角钢查表得

  9)A=7.29cm2,I*=27.12cm4,W*=15.26cm3

  10)内力计算

  (1)强度:

  σ=M/ω*

  =3185×1000/(15.26×1000)

  =208.7 N/mm2

  <[f]=215 N/m m2

  满足

  (2)剪切

  τ=vs/(Itw)

  =[8160×(729×1/2+6×17.8)×17.8×1/2]/(27.12×104×6)

  =21 N/mm2

  <[τ]=125 N/mm2

  满足

  (3)挠度

  W=Kwql4/(100EI)

  =0.967×6.581×20004/(100×2.1×105×27.12×104)

  =17.9mm

  <2000/110=18.2mm

  满足

  由于挠度是按活载最大、最不利的情况计算,且角钢横梁为短期受力,混凝土浇筑后即完成其作用,因而允许挠度值按l/110 控制能满足施工要求。

  (3)立杆验算

  1)荷载计算:

  横梁传来荷载:6581×2=13162N

  拉梁传来荷载:38×2×2=152N

  立杆自重:38×3.51=133N

  合计:13447N

  2)截面特征:L50×5 角钢查表得A=4.803cm2,i=1.53cm

  3)内力计算:

  强度

  σ=N/A=13447/480.3=28N/mm2

  <[f]=215 N/mm2

  满足

  稳定性:λ=l/I=1755/15.3=115,查表ψ=0.501

  σ=N/ψA

  =13447/(0.501×480.3)

  =55.9 N/mm2

  <[f]=215 N/mm2

  满足

  (4)拉结横梁

  由于其仅承受自重和减小立杆长细比的作用,验算略。

  附件二: 混凝土运输和输送设备计算

  每小时混凝土浇筑需用量为:

  Q=V/t=hLb/t=(0.5×7.7×26+0.5×2.3×16)/2=51m3/h;

  式中:Q 表示需用的混凝土方量,按最不利截面处核算;

  h 为分层浇筑厚度,表示每层的厚度应控制在300~500mm 内;

  L 为斜面分层的长度,按泵送自然流淌形成的坡度约为15 度;

  b 为底板一次浇筑的宽度;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每2h 浇筑一层混凝土,按最不利情况计算的混凝土需用量为51m3,必须确保有关条件满足该浇筑速度的要求。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拆迁安置小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技术措施

  拆迁安置小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为基础底板。

  (一)混凝土施工

  1、现场平面布置:

  根据现场环境,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避免混凝土出现施工冷缝,根据后浇带将基础分施工段,现场布置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泵位置依据浇筑情况相应调整。

  2、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的组织:

  由于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且必须连续浇捣,因此须充分考虑劳动力和施工机械的投入。砼浇筑时机械设备一次投入到位。

  3、砼浇筑时的组织:

  砼浇筑时,施工作业面积较大、施工人员多、机械设备多,易出现混乱局面,并易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因此,为确保砼浇筑时有条不紊,紧张有序,顺利完成砼施工,在浇筑前建立一个健全高效的砼施工组织机构。

  (二)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砼养护用的塑料薄膜、麻袋、养护剂等按材料计划进场。

  2、机具准备:

  施工用各种机具按计划要求进场,并做好保养和维修工作,确保使用时运转正常;各类小型手工用具购置齐全;测温仪器提前购置并做好调试工作。

  3、技术准备:

  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经审核可行后向各相关人员(包括各工长和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4、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对于混凝土质量十分重要,确定配合比时应考虑当时施工的气候条件,通常从以下方面严格控制:选用P.S42.5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和水的用量;选用5~25 ㎜连续级配的石子,其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 ,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中粗沙,含泥量不大于1%;在混凝土中掺加复合型外加剂和Ⅱ级粉煤灰,以满足砼设计等级的要求,

  5、砼初凝时间及砼运输的要求:

  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根据混凝土浇筑用量、混凝土输送泵实际输送能力、砼搅拌站距离,通过计算,对混凝土初凝时间提出要求。

  混凝土凝结时间的要求:由于底板较厚,因此采用薄层浇筑,底板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为0.4m,混凝土自然流淌角度为20°,斜面长度为0.4/sin20°=1.17m,按常规一台泵每小时砼浇筑量为35m3,则每层浇筑土浇筑完成所需时间可计算确定,为确保底板、看台混凝土浇筑时不出现冷缝, 同时考虑底板施工期气温较高,为延缓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急剧升高,保证底板、看台不出现温度裂缝,严格控制预搅拌时间及初凝、终凝时间。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运输期间不出现离析、分层和塌落度不稳的问题,其次避免因分层浇筑时间的间隔,而使前层混凝土凝结后,在浇筑次层混凝土造成施工冷缝;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1、浇筑方法:基础混凝土采用斜部开始逐渐上移,循环推进,每层厚度400㎜,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0mm,使每一层混凝土之间不会产生冷缝,同时采用二次振捣法搭接长度至少500㎜。

  2、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每个泵配3台以上振捣器,在同下料口配1台振捣器,在砼流淌段头配1台振捣器,在中间配置1台振捣器,在两侧各配3台振捣器负责两侧较宽区域。振捣手要认真负责,仔细振捣,防止过振或漏振。

  3、泌水处理:

  大流动性砼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会有游离水析出并顺通坡面下流至底部。为此在基坑边设置集水坑, 通过垫层找坡使泌水流至集水坑内,用小型潜水泵将滤出的泌水排出坑外。同时在混凝土下料时,保持中间的混凝土高于四周边缘的混凝土,这样经振捣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得到克服。当表面泌水消去后,用木抹子压一道,减少混凝土沉陷时出现沿钢筋的表面裂纹。

  4、表面处理:

  由于泵送砼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4小时内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去除多余的砂浆,在砼初凝前用铁滚筒辊压两遍,再用木抹子搓平,12小时硬化后浇水湿润,然后覆盖塑料或麻袋。

  (四)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措施:

  基础底板、看台混凝土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量大,特别是水泥水化热高,对混凝土防裂不利。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施工环境,需采取以下措放:

  1)施工时,盖塑料布、麻袋子覆盖保温。

  2)混凝土采用薄层浇筑,严格控制浇筑厚度不大于400mm。

  3)加强混凝土养护和保温工作,本工程采取麻袋覆盖,洒水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12小时内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14天。

  4)加强测温工作,及时分析,绘制温度曲线和温度升降曲线,计算各阶段温度收缩应力,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25℃。如发现温差过大,及时采取保温措施。

  2、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本工程通过在混凝土面采用覆盖一层麻袋,据此,本工程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麻袋,覆盖时间以混凝土初凝时间为宜,麻袋上下错开,搭接压紧,交接处包裹,形成良好的保温层。在养护阶段,需注意对覆盖材料的保护,以免受到损坏。当发现损坏时,应立即进行更换。

  3、混凝土养护温度监测

  1)测温点的布置:

  采用铜热电阻仪测温,进行24 小时监控,一旦温差超过25℃,则采取措施进行养护控制。测温点平面布置与砼浇筑方向平行纵向排列。

  2)测温要求

  养护开始阶段,混凝土温升较快,前4天,每2个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4个小时测温一次。做好测温计算,如发现温差过大,及时覆盖保温,使混凝土内外温差下降,有效降低约束应力,提高混凝土结构抗拉能力,防止产生裂缝。

  测试管埋入砼后要注意保护,以免振捣棒碰坏,外露的管头用薄膜缠绕包裹,严防人为破坏。

  4、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1)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在确保砼强度条件下,减少每立方米砼中的水泥用量;选用级配合理连续级配的粗细骨料;在拌和砼时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控制砼入模温度,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浇筑砼。

  2)降低混凝土温度差。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注大体积混凝土;掺加相应的缓凝形减水剂;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加强模内通风,加强模内温度散发。

  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注之后,作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工作;加强测温工作。

  (五)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1、坍落度、和易性等混凝土施工性能的检验以到达现场入模前为准。在现场检查混凝

土坍落度,要求的坍落度与实测的坍落度之间的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值内。在性能达不到要求时,以退场处理。

  2、在混凝土振动时,振动棒要快插慢拔,按45Omm 间距成梅花形布置振动点。

  3、对浇筑混凝土宜每隔1~2小时测出混凝土罐车温度一次并记录。如发现温度过高时,可采取对混凝土罐车浇水降温等措施。

  4、混凝土振捣时在钢筋骨架上铺设操作跳板,操作人员在跳板上施工。在混凝土初凝前由抹灰工抹平压实混凝土面,随抹随拆除跳板。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专人巡查,认真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发现有变形时及时修正处理。

  7、底板砼浇筑如在冬天,应对外表进行保温。

篇3:商业公寓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商业公寓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一座集商业、办众公寓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总建筑面积九千余平方米。结构型式为框支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地下室为消防水池、水泵室、配电室及发电机室,一层至三层主要有商业及办公用房,四层起为公寓。本工程有地下室部分基础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基,筏板基础,承台设计底标高-4.5米,基础底板厚度为500,采用C40防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整个基础底板的混凝土量约为1000立方米。计划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灌时间为一个日历天数。

  二、施工准备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1、材料选择

  (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525#,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采用中砂,山砂(45%)+人工砂(55%),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5)外加剂:设计无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混凝土确定采用"山峰牌"(减水剂),每立方米混凝土2kg,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采用由本公司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3、现场准备工作

  (1)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应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基础底板上的地坑、积水坑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

  (3)将基础底板上表面标高抄测在柱、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找平用。

  (4)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随需的塑料薄膜、草席等应提前准备好。

  (5)项目经理部应与建设单位联系好施工用电,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用。

  (6)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计算(计附后)

  根据业主及设计要求,对基础底板混凝土进行温度检测;基础底板混凝土中部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该温升值一般略小于绝热温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以后趋于稳定不在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规范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度;本工程设计无具体要求,即按规范执行。表面温度的控制可采取调整保温层的厚度。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

  由于基础底板尺寸不大,底板厚度均为500mm,因此基础底板为一个自然施工段。混凝土的浇筑顺序由A至E轴方向从1到27轴向后浇灌。基础底板外侧四周砌筑240厚砖墙,然后水泥砂浆找平层,采用逆作涂膜防水,在851涂膜防水层上抹1:3水泥砂浆3d后作外侧模板。基础底板上的预留基坑、积水坑部位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的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

  2、钢筋

  钢筋加工在现场钢筋场进行,暗梁主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底板钢筋采用冷搭接。基础底板钢筋施工完毕进行柱、墙插筋施工,柱、墙插筋应保证位置准确。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施工完毕,组织一次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送筑。

  (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钢筋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间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即在己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12短插筋,长度1米,间距50mm,呈梅花形布置。同时将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覆盖保温。以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受冻。

  (3)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1~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4)由于混

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5)现场按每浇筑100方(或一个台班)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l组作仍14d强度备用。

  (6)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考虑本工程不太大,按规定取2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

  5、混凝土测温

  (1)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测温管的长度分部为两种规格,测温点约布置见附图2。测温线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每组测温线有2根(即不同长度的测温线)在线的上断用胶带做上标记,便于区分深度。测温线用塑料带罩好,绑扎牢固,不准将测温端头受潮。测温线位置用保护木框作为标志,便于保温后查找。

  (2)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3)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强度,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

  (4)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部门温度之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5)测温采用液晶数字显示电子测温仪,以保证测温及读数准确。

  6、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二层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

  (2)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

  (3)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

  (4)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

  五、主要管理措施

  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要注意各项原材料的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与理论计算基本相近。

  2、在混凝土搅拌站设专人掺入外加剂,掺量要准确。

  3、施工现场对商品混凝土要逐车进行检查,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土量是否相符。混凝土温度应控制在l~l寸之间,同时严禁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现场临时加水。

  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同时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温度在未被新浇筑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度。

  5、试验部门设专人负责测温及保养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

  6、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7、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及养护的管理,试块拆模后及时编号并送入标养室进行养护。

篇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七)

  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除要满足强度等级、抗渗要求,关键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防止因温度应力而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以绍兴交通银行大厦地下工程为例,该工程地下1层,地上18层,基坑面积约3500平方米,基坑深5米,局部7米。为保证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主要采取了如下技术措施。

  优选材料,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及时卸料;在浇筑前,用水冲洗模板降温;泵管用麻布包裹,以防日光暴晒升温。

  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浇筑采用“一个坡度、层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方针。根据混凝土泵送时形成的坡度,在上层与下层布置两道振捣点。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先振捣料口处混凝土,以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为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提高混凝土密实度,还采取二次振捣法。在振捣棒拨出时混凝土仍能自行闭合而不会在混凝土中留孔洞,这时是施加二次振捣的合适时机。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较厚,在浇筑两小时至6小时后,先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然后用木抹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初凝前用铁板压光。既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又能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发。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及测温工作。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应根据当时的施工情况和环境气温,采用了“蓄水法”进行混凝土养护。具体做法是: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双层麻袋,浇水湿润。待混凝土初凝后,在基础周围砌挡水,蓄水深10厘米,养护28天。为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在基础内埋设测温点20个,深度分别设在板中及距表面10厘米处,分别测量中心最高温度和表面温度,测温管均露出混凝土表面12厘米。

  测温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进行,测温频率按持续28天考虑。具体安排是:前三天,每两小时测温1次;4天至8天,每4小时测温1次;9天至15天,每6小时测温1次;16天至20天,每12小时测温1次;21天至28天,每24小时测温1次。从测温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基础混凝土浇筑后,中心最高温度发生在第四天,最高温度55.1摄氏度。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度升降基本同步上升,在前10天温差始终保持在8摄氏度至12摄氏度左右,远远低于不安全温差25摄氏度,后18天温差保持在3摄氏度左右,说明温差控制理想。

  该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养护期满后,通过检查,混凝土内实外光,质量良好,经检查未发现温度裂缝,可见完善的养护及选料等措施等起到了良好效果。

篇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措施)

  本工程基础为筏形基础,板厚1.4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S8;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具有水化热高、收缩量大、容易开裂等特点,故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作为一个施工重点和难点认真对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重点主要是将温度应力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防止和降低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考虑采取如下施工措施:

  1.材料

  水泥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骨料选用碎石或卵石,粒径5~30㎜,含泥量≤1%,具有良好的形状,质地坚硬,细长和片状颗粒不多于10%,不含风化颗粒。细骨料选用中砂,含泥量≤1%,色泽均匀、干净,细度模数控制在2.7左右,砂率为30~45%。膨胀剂选用UEA-M复合膨胀剂,起补偿收缩作用。选用细度小、颜色浅、含碳量低、质量稳定的优质Ⅰ级粉煤灰以及木钙减水剂,用以降低早期水化热,增强后期强度。

  2.机具

  施工现场设2台拖式泵,每台混凝土泵配4个高频振捣棒。配置10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3.施工要点

  3.1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

  3.1.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可按参照下表或经试验室试配确定。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P8水灰比0.5砂率37%

  材料名称 水泥 砂 石 水 粉煤灰 UEA-M

  每立方米用量(㎏) 320 710 1208 163 55 30(8%)

  3.1.2根据规范要求,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550㎏。水化热控制在T3D≤230kJ/㎏,T3d≤270kJ/㎏。砼中有效含碱总量小于5㎏/m3,氯离子含量≤水泥重量的0.06%。

  3.1.3施工应进行温度应力计算,混凝土水化热温升最高控制在50℃以下,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严格控制在18℃以下。

  3.1.4为满足泵送和施工操作要求,要求混凝土塌落度为 160~180±20㎜。

  3.1.5为保证基础底板水平流水、立体交叉施工,要求混凝土满足初凝时间3~4h。

  3.2对混凝土的运输要求:

  3.2.1混凝土由集中搅拌站运送到现场,时间不得超过0.5h,期间严禁加水。

  3.2.2混凝土到工地后,要取样测定塌落度,塌落度达不到入泵要求时,根据配合比要求添加高效减水剂,严禁加水。

  3.2.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到工地后必须在1h内泵送完毕。

  3.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3.3.1将大体积混凝土分成面积大致相等的作业区,按作业区分层退坡浇筑。

  3.3.2每作业区浇筑时,严格控制浇筑顺序。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分层浇筑,顺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

  3.3.3混凝土浇筑按分层退坡前进,振捣棒设前后两排,前排振捣棒振捣浇筑点混凝土,后排振捣棒振捣斜坡处混凝土。在构件边角处,采用振动模板的办法解决构件表面的蜂窝麻面。振捣棒插入点间距不大于40㎝,并插入下层10㎝,每孔振捣时间不宜少于10~15s,不得超过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振捣棒应快插慢拔,使混凝土充分密实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性。

  3.3.4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出现塑性裂缝,浇筑完成后分三次抹压成型,最后一遍用铁抹子搓平表面,全部过程保证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

  3.3.5当混凝土结构有后浇带时,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再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内掺15%UEA-M复合膨胀剂。

  3.3.6混凝土试块留置。试块现场取样,现场制作。按每作业区100m3取一组,同时混凝土集中搅拌站亦留置与现场同样组数的试块,以便检测及查找问题。

  3.4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3.4.1混凝土最后一遍抹压完毕,随退随盖塑料布,随铺草袋或棉毡,防止气温过高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而产生收缩干裂,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3.4.2侧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直接在模板上淋水养护,拆模后及时覆盖1层塑料薄膜,在薄膜上悬挂麻袋片保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3.5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

  3.5.1大体积砼温度计算

  在施工中,以防裂、抗渗为主导施工原则,设计采用C35、P8 抗渗混凝土,掺加高效复合膨胀剂。混凝土采用混凝土集中搅拌站的泵送混凝土。砼表面保温采用两层草袋下铺一层塑料薄膜。理论配合比为:普通硅酸盐42.5级水泥320kg/m3、外加剂30kg/m3。

  板砼浇筑后三天内部温度将达到最高,故混凝土的温差计算采用三天时的温差。

  3.5.2测温采用在板中预埋封底钢管的方法,埋置深度分别距板底40㎝和距板顶20㎝,测温采用便携式测温仪。

  3.5.3测温内容:混凝土入模温度、入模时大气温度、养护温度记录,内外温差记录。

  3.5.4测温时间间隔:1~5d每2~4 h测一次;6~10d每4~8h测一次;10~15d每12~24h测一次。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超过25℃。

  4.防止混凝土裂缝的综合措施

  4.1预防冷缝措施

  4.1.1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每层浇捣时间不小于其初凝时间。

  4.1.2分块分层浇筑

  a.当构件面积较小,每层混凝土浇筑时间在2~3小时之内时,每层一次完成浇筑;为减少约束应力,将基础底板沿长度方向分2段浇筑,中间留设800㎜宽后浇带,使之形成环状,以减少收缩长度和约束,以利释放早、中期温度应力,待2段收缩大部分完成后,再用高1个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将后浇带灌筑密实。每段底板分2次浇筑混凝土,这样采取纵向分块、上下分层,有利于层面散热和减少约束作用,释放温度收缩应力。

  b.当构件面积较大,每层浇筑时间在2~3小时之内不能完成时,采用分层退坡振捣,自然形成坡度,水平施工缝设在距底板350㎜处,水平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条。浇捣顺序见下图

  c.当混凝土搅拌机及运输机械出现故障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应减少混凝土每层浇注厚度,防止出现冷缝。

  4.1.3控制温度裂缝措施

  (1)合理选择配合比,降低水化热温度

  甘肃缺乏低热水泥,使用较高强度等级普通水泥,水化热温度高,为此使用大粒径粗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级配和含泥量,在混凝土中掺加木钙减水剂和粉煤灰等,优选混凝土配合比,以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用量减到320㎏/m3,降低水化热温升,同时浇筑底板时

在混凝土中加10%左右的块石,既节省混凝土,又起吸热降低水化热温升的作用。

  (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为降低浇筑温度,采用地下低温水中加入适量冰屑、石子洒水冷却、砂表面护盖等方法降低搅拌温度,尽量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混凝土中掺加木钙缓凝剂,使初凝时间延长到6h以上,减缓浇筑速度,并薄层浇筑,通风机强制通风,以加快浇筑期间热量的散发,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延长混凝土升温期。

  (3)适当配置温度构造筋

  对结构薄层和应力集中部位,加设Ф12细密钢筋网片,在洞口四周应力集中部位适当增配构造筋,以分散应力。

  (4)控制拆模时间,根据测温结果,若混凝土拆模后的表面温度或大气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小于25℃,即可拆模;若降低后的表面温度或大气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差大于25℃时,不仅不能拆模,还应采取模板上覆盖保温材料的保温措施,减小温差。

  (5)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

  a.底板侧模内衬80㎜厚塑料泡沫保温板1层,减少混凝土的侧面温差。

  b.混凝土浇筑后做好早期湿养护,底板采取围垅蓄水养护,拆模后及时覆盖1层塑料薄膜,在薄膜上加盖2层草垫保温,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在25℃左右,以提高早期弹性模量,增强抗裂性。

  c.避免降温与干缩共同作用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与干缩同时发生,导致应力累加,是后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混凝土拆模养护后,随即回填土,使地下水位相应上升2/3全高,整个基础底板部分保持湿润状态,预防在降温期内混凝土产生过大的脱水干缩和湿度变化。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