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商业楼基坑工程监测施工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商业楼基坑工程监测施工方案

  (一)监测单位:

  委托单位:***市***区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二)专业监测单位监测内容:

  监测单位在监测前应根据围护设计要求和周围环境特点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得到建设、设计及监理方的认可。

  (1)围护体沿深度的侧向位移监测,特别是坑底以下的位移大小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即测斜;

  (2)基坑外的地下水位观测;

  (3)围护桩、支撑立柱桩的竖向位移;

  (4)混凝土内支撑杆件的轴力监测;

  (5)周围道路、地下管线和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6)煤气管线的专门监测;

  (三)监测警戒值和监测点的布置:

  (1)监测点布置

  本工程共设水位管:基坑四周布置17根、坑内布置8根。测斜管:共布置17根。沉降观测点:共布置17点。道路、管线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共布置36点。

  (2)监测报警值

  a.围护结构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警戒值为50 mm,每日水平位移增量连续三天大于3 mm.。

  b.地下水位变化值每天超过500mm。

  c.水平支撑轴力监测报警值:第一道支撑轴力警戒值为5000KN;第二道支撑轴力警戒值为8000KN;第三道支撑轴力警戒值为6000KN。

  d.立柱桩及支撑竖向位移警戒值为10mm,邻近立柱桩差异沉降超过5mm。

  e.地面沉降警戒值为30mm,立柱的竖向位移控制在5 mm,建筑物沉降超过20mm。

  (四)监测数据的记录、分析、管理的具体安排和措施

  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应在工程桩及围护桩施工前进行,记录观测数据初始值,以便以后对照;监测在桩基施工前开始;在基坑开挖期间,必须每天测试一次,如遇位移、沉降及其变化速率较大时,则应增加监测频次,做好监测记录。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成后,可酌情逐渐减少观测次数。监测记录应及时进行分析、反馈,当记录超过或达到报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并通知有关各方,以作进一步的开挖处理措施。

  (五)项目部监测:

  (1)为了确保在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期间项目部自行监测的有效实施,特成立专项监测小组,由总施工负责组织,专业测量员进行具体施测及数据的记录、汇总、分析。

  (2)监测项目:

  a.基坑四周已有建筑物、管线、道路沉降观测;

  b.地面位移、裂缝;

  c.支撑裂缝;

  d.塔吊基础的沉降观测;

  (3)监测点布置

  a.坡顶、周边道路、临设及周边建筑物每隔15米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

  b.地面、支撑裂缝每发现一处监测一处;

  c.两台塔吊基础上各设置沉降监测点一个;

  (4)监测频率

  a.土方开挖前对各观测点测量2次,记录初始数据;

  b.土方开挖及支撑支护施工期间1次/天,必要时跟踪监测;

  c.换撑及拆撑施工期间1-2次/天;

  (5)观测数据要及时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当发现监测数据有异常、变化速率偏大或达到报警值时,应及时与专业监测单位及各有关部门进行联系,以进一步确定基坑的安全性,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6)当基坑四周的建筑物墙体出现裂缝时,在裂缝处制作灰饼,定期对灰饼进行观测,以确定建筑物的安全性。

  附图:围护监测平面布置图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1 基坑观测目的

  深基坑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基坑本身及邻近建筑物、基坑周边道路和邻近地下管线的安全,根据深基坑支护有关规范要求以及本工程项目特殊的社会影响。结构主体地下部分施工阶段必须对基坑支护系统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深基坑支护系统受到许多难以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水平位移监测,及时掌握支护系统及周围环境动态变化,应用监测所得的信息指导施工,是施工过程科学化、信息化,确保支护系统和周围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2 监测点的布置

  根据有关规程规范及设计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监测工程布设各监测点如下:

  基坑支护体系水平位移: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在支护结构坡顶埋设位移观测点,间距:20m。其中在基坑四面各设2~5个观测站,计12个测站,见图7-7-1 变形观测平面布置图。

  3 监测基本方法

  3.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计算坡顶位移对各测点进行观测前,首先通过观测基准点核对工作站基点位置;然后再进行对各测点的观测。

  3.2监测周期及报告

  3.2.1基坑开挖前先进行初始读数。为保证起始数据的准确性,沉降观测和边坡位移首次均为双观测。基坑开挖过程中每步土钉墙施工完毕监测一次,桩间喷锚期间3~5天监测一次,基坑开挖结束后每7~15天监测一次,在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大的情况或监测数据异常时加密观测次数。至主体结构出地面,回填完毕,所有监测工作结束。

  3.2.2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报告。工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① 工程概况;

  ② 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③ 采用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④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⑤ 监测结果评价。

  3.3通过监测建立预警系统

  通过对基坑支护体系的监测,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随时掌握基坑支护体系的工作状态,遇有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预警,将防治措施实施在事故发生之前,确保基坑支护体系的绝对安全。

篇3:商业楼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商业楼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一)监测单位:

  委托单位:***市***区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二)专业监测单位监测内容:

  监测单位在监测前应根据围护设计要求和周围环境特点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得到建设、设计及监理方的认可。

  (1)围护体沿深度的侧向位移监测,特别是坑底以下的位移大小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即测斜;

  (2)基坑外的地下水位观测;

  (3)围护桩、支撑立柱桩的竖向位移;

  (4)混凝土内支撑杆件的轴力监测;

  (5)周围道路、地下管线和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6)煤气管线的专门监测;

  (三)监测警戒值和监测点的布置:

  (1)监测点布置

  本工程共设水位管:基坑四周布置17根、坑内布置8根。测斜管:共布置17根。沉降观测点:共布置17点。道路、管线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共布置36点。

  (2)监测报警值

  a.围护结构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警戒值为50mm,每日水平位移增量连续三天大于3mm.。

  b.地下水位变化值每天超过500mm。

  c.水平支撑轴力监测报警值:第一道支撑轴力警戒值为5000KN;第二道支撑轴力警戒值为8000KN;第三道支撑轴力警戒值为6000KN。

  d.立柱桩及支撑竖向位移警戒值为10mm,邻近立柱桩差异沉降超过5mm。

  e.地面沉降警戒值为30mm,立柱的竖向位移控制在5mm,建筑物沉降超过20mm。

  (四)监测数据的记录、分析、管理的具体安排和措施

  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应在工程桩及围护桩施工前进行,记录观测数据初始值,以便以后对照;监测在桩基施工前开始;在基坑开挖期间,必须每天测试一次,如遇位移、沉降及其变化速率较大时,则应增加监测频次,做好监测记录。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成后,可酌情逐渐减少观测次数。监测记录应及时进行分析、反馈,当记录超过或达到报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并通知有关各方,以作进一步的开挖处理措施。

  (五)项目部监测:

  (1)为了确保在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期间项目部自行监测的有效实施,特成立专项监测小组,由总施工负责组织,专业测量员进行具体施测及数据的记录、汇总、分析。

  (2)监测项目:

  a.基坑四周已有建筑物、管线、道路沉降观测;

  b.地面位移、裂缝;

  c.支撑裂缝;

  d.塔吊基础的沉降观测;

  (3)监测点布置

  a.坡顶、周边道路、临设及周边建筑物每隔15米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

  b.地面、支撑裂缝每发现一处监测一处;

  c.两台塔吊基础上各设置沉降监测点一个;

  (4)监测频率

  a.土方开挖前对各观测点测量2次,记录初始数据;

  b.土方开挖及支撑支护施工期间1次/天,必要时跟踪监测;

  c.换撑及拆撑施工期间1-2次/天;

  (5)观测数据要及时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当发现监测数据有异常、变化速率偏大或达到报警值时,应及时与专业监测单位及各有关部门进行联系,以进一步确定基坑的安全性,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6)当基坑四周的建筑物墙体出现裂缝时,在裂缝处制作灰饼,定期对灰饼进行观测,以确定建筑物的安全性。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