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住宅楼项目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住宅楼项目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1 测量总则

  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及标高基准点为依据,进行轴线测放及标高控制,根据规范要求,在适当地惑,设置弓[进水准标高点后的现场水准基准点,并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基准点做法见下图。(在定位测量时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以减测量中的难点和关键点,编制测量方案并加强测量过程中的复核,测量人员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

  [2 测量关键部位的施工

  1、概况:本工程的平面几何形状采用、不同的角度组合,因此,定位放线的准确与否成为能完成及充分体现设计意图,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点。

  2、施工做法:

  (1)定位放线前应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认真学图。在弄清各相关设计尺寸后,采用平面解析集合的方法,建立坐标,求得圆弧与直轴纺gU相应计算公式,解得矢高,绘制定位放线图。

  (2)根据已确定的主轴线与次轴线,编制定位放线测量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由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及公司技术部门集体编制,由总工程师审核后,进行实施。

  (3)现场项目部定位完成后,由公司技术部门复核无误后,提请监理工程师和规划部门验收。

  [3 测量使用仪器

  全站仪l台,J2经纬仪2台;

  索佳DL-30数字水准仪1台,DSZ3水准仪2台;

  小测量误差,要求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提出

  2米锢钢尺1付;

  50米钢尺2把;

  2米塔尺2把;

  其他辅助仪器

  以上仪器均通过技术监督局计量检定合格。

  [4 测量人员

  组长由集团公司测量队长担任,组员包括项目工程师、专职质量员、经纬仪测量员、水准仪测量员、丈量人员、记录员等。

  [5 测量精度的标准及控制

  1、测角:采用三测回,测角中误差±5"以内,总误±10"以内;

  2、测距: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3、量距: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量测并进行温度修正;

  4、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在±1毫米以内,层高垂直偏差在±2毫米以内,总高度垂直偏差在±10毫米以内。

  [6 测量控制网的设置

  1、标高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基准,其数值以业主最新提供的数据为准,施工高程应以水准基准点引测,在基础结束后引至柱上。

  2、平面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及沈阳华新国际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定位图为依据,并在四个方向上测设辅助基准控制点,将基准控制点保护好。在定位放线时,采用全站仪,测设基准控制点(具体做法见[1节图示),采用经纬仪测设轴线控制网。

  3、轴线位置的固定采用龙门板桩,水平标高在地面采用砼固定,四周设置栏杆保护,不准人员扰动。

  4、工程基础部分施工时,将各个控制轴线,由经纬仪架设基坑周边标桩上直接向下传递。基础工程结束后,应将轴线传递至底层柱底部,上部楼层施工时,采用经纬仪传递,楼面的其它分轴线则采用钢卷尺丈量。另应在标桩处架设经纬仪进行复测,确定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 竖向标高基准点布置及层高测量方法

  1、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点,引测若干基准标高至建筑物内外墙面作为基准点。

  2、引测至建筑物上的水准点需做好明显标记并进行保护。

  3、以基准水准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至建筑物四边,用50m钢尺通过建筑物四边向上引测,然后用普通水准仪引测至所需部位,操作时应注意钢尺的温度修正值和检定后的修正值。使用之钢卷尺在开始测量前应打开、使之与空气充分接触,经10min后方可进行测量。

  4、基准水准点的检测可根据沉降观测同时进行。

  5、每层高程测设结束应做好资料整理,请业主及监理进行复核认可。

  [8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及测设方法

  1、观测点布置在建筑物底层框架柱-lOOmm位置,采用予埋钢板,焊接20毫米圆钢制成弯钩形顶端做成球形,埋设完毕后对观测点采用防锈漆保护,防止因观察点锈蚀而影响精度。详见下图。

  2、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做到固定人员观测,使用固定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路线进行观测,整理数据。

  3、沉降观测原则上结构每完成一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4、仪器采用DSZ水准仪及铟钢尺作往返观测。

  5、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沉降情况的根据,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确定数据。

  6、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沉降观测计划表

  6#、7#、8#、9#住宅楼观测情况

  1层楼面砼完成初始沉降点设置、第1次观测

  2层楼面砼完成第2次观测

  3层楼面砼完成第3次观测

  4层楼面砼完成第4次观测

  5层第5次观测

  6层第6次观测

  7层第7次观测

  8层第8次观测

  9层第9次观测

  10层第10次观测

  11层第11次观测

  12层第12次观测

  13层第13次观测

  14层第14次观测

  15层第15次观测

  阁楼第16次观测

  主体结构验收前第17次观测

  装饰阶段每月测1次,共4次

  竣工验收前第21次观测

  竣工验收后整理沉降资料交业主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超高层住宅施工测量监测方案

  超高层住宅施工测量及监测方案

  一、施工测量方案

  1.测量总则

  1.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及标高基准点为依据使用LEICAT2经纬仪及LEICADI1600测距仪进行平面控制,用S3水平仪进行高程引测,LEICANL天底仪进行垂准测量,在进行垂准测量时使用T2经纬仪和天底仪互为校核,以减小测量误差。

  2.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在施工区域按设计要求设置四个轴线控制点。建立平面控制网。利用平面控制网中的某一点作为测站(满足通视和方便的要求),用于建立场地控制网。

  3.标高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基准。其数值以业主最新提供数值为准。施工高程应根据最新数据及时调整。

  4.每层轴线偏差控制在±2mm,每层标高偏差控制在±2mm。垂直偏差±5mm以内。

  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在桩基及围护阶段根据平面控制网(点)建立场地控制网。供围护及钻孔桩施工使用。并在围护、桩基施工完成后,挖土结束进行恢复用于底板及地下结构施工。见附图1.1.2-1

  2.在底板混凝土浇捣完后,在底板面上设置控制点,形成控制网,地下结构施工的轴线以此控制网为基准。

  3.高程控制

  1.以业主提供的永久水准点作为场地基准水准点为依据。控制标高设置:以Ⅱ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以永久水准点引测至基坑周围四个基准标高,待挖土结束后引测至基坑内位置,供结构施工时使用。

  2竖向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以设置的基准标高作为引测依据。

  钢尺丈量引测法:钢尺经拉力、温度、尺差等改正,经检查无误后,以红三角标志标定,作为施工面上高程放样依据。见附图1.1.3-1

  4.测量仪器的选用

  WILDT2经纬仪+DI1600测距仪;

  J2经纬仪;

  WILD天底仪

  S1精密水准仪;

  S3普通水平仪;

  50米钢尺;

  5米塔尺;

  铟钢尺及其它辅助仪器。

  以上仪器均鉴定合格,在有效使用期限内。

  5.测量精度主要保证措施

  1.经纬仪工作状态应满足竖盘竖直,水平度盘水平;望远镜上下转动时,视准轴形成的视准面必须是一个竖直平面。

  2.水准仪工作状态应满足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3.用钢尺工作应进行钢尺鉴定误差、温度测定误差的修正,并消除定线误差、钢尺倾斜误差、拉力不均匀误差、钢尺对准误差、读数误差等等。

  4.测角:采用三测回,测角中误差±l0秒。

  5.测距: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6.所有测量计算值均应立表,并应有计算人、复核人签字。

  7.使用测距仪、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温差修改值的修正。

  8.在仪器操作上,测站与后视方向应用控制网点,避免转站而造成积累误差。

  9.对易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使用前应进行校核。

  二、监测方案

  1.监测内容

  2.1.1周围环境监测

  1地下管线垂直、水平位移监测;

  2临近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

  3东侧土体垂直、水平位移监测。

  2.1.2基坑施工监测

  1.围护桩垂直与水平位移监测

  2.钢支撑立柱垂直位移监测

  3.楼板立柱垂直位移监测

  4.坑内、外地下水位观测

  5.围护桩变形(测斜)观测

  6.钢支撑轴力测试

  2.1.3监测点布设

  2.1.3.1周围环境监测点的布设

  1.地下管线位移监测

  在西侧临时道路下上水管上共布设8个垂直、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间距约为25.0m,编号为S1~S8。地下管线监测点的设置采用直接设点或间接设点方式(根据与管线单位协商及现场情况而定)。

  2.临近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

  (1)在东北侧6层居民楼上布设4个垂直位移监测点。

  (2)监测点设置将采用墙上标形式。

  3.详见基坑施工监测点布置示意图1.2.1-1

  2.1.3.2基坑施工监测点的布设

  1.围护桩顶垂直与水平位移监测

  在围护桩顶上布设垂直兼水平位移监测点。

  2.钢支撑立柱垂直位移监测

  在钢支撑立柱上布设垂直位移监测点。

  3.坑外地下水位观测

  在围护桩周边外侧布置地下水位观测点。每个地下水位观测孔埋深在地面下10.0m,选用Φ60优质PVC管(带滤网布),采用钻孔埋入法设置。

  4.围护桩变形(测斜)监测

  在围护桩体内布设测斜孔。测斜管选用Φ70优质带"十"字内槽的PVC硬制塑料管,单孔设深度为20.0m。

  5.钢支撑轴力测试

  在顶板临时钢支撑上布置轴力测试点;在地下一层临时钢支撑上布置轴力测试点。Φ609钢支撑轴力测试将选用F*R型振弦式反力计,每个测点上安装一只反力计。

  6.详见基坑施工监测点布置示意图1.2.1-1

  2.观测方案

  2.2.1观测方法

  1.垂直位移观测:

  场地基准点不少于3点,宜设置在施工影响区外,并定期进行联测,检测其稳定性,以确保施测质量。按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组织实施,施测选用WILDNA2精密水准仪,配2.0m铟钢尺。即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控制在≤±0.5mm。

  2水平位移观测:

  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选用WILDT2经纬仪及配套占见牌,采用准直线法或小角度法施测,测站及基准方向应设在施工区影响范围之外,基准方向宜通视良好,不受旁折光的影响。变形点的位移观测中误差控制在≤±2.0mm。

  3.地下水位观测:

  地下水位监测将选用电感应式测读仪进行量测,其测读精度为±1.0mm,量测精度为±3.0mm。

  4围护桩变形(测斜)观测:

  测斜选用美国乔肯公司生产的GK603型自动记录测斜仪进行观测,每间隔1.0m测读,正倒向180°两次测读。观测精度≤±0.1mm。

 

 5.钢支撑轴力测试

  轴力测试将选用Z*Y-Ⅱ型钢弦式频率数字接收仪直接测读。测读精度±1.0Hz,测试精度±1.0KN。

  6.观测频次

  观测频次将视工况进度情况及变量值,采取定时与跟踪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实施措施

  1.严格进货程序,做好传感器使用前的检测工作,观测仪器定期均要经过有关计量单位鉴定,符合监测技术要求。

  2.各类监测、测试点的安装、埋设,均要按照有关规程、规范要求实施,严格操作步骤,做好各点的标记与编号及测点保护的宣传工作,确保监测点、测试点的成活率。

  3.及时做好初始值的施测,确定好零值。严格做好工况记录。施测过程中发现突变与异常,要进行复测与检查,及时研究产生的原因,必要时及时向有关方进行通报。

  4.预警值

  本工程按《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应属二级基坑工程,根据工程建设有关规范及管线单位有关规定,基础施工过程中,各监测项目变化量将执行以下控制标准:

  管线位移:日变量≤±3mm、累计变量≤±10mm

  房屋位移:日变量≤±3mm、累计变量≤±30mm

  围护桩顶位移:日变量≤±3mm、累计变量≤±60mm

  围护桩最大位移:日变量≤±3mm、累计变量≤±80mm

  钢支撑立柱垂直位移:日变量≤±3mm、累计变量≤±30mm

  地下水位变化:累计变量≤-0.5m

  钢支撑轴力测试:设计最大轴力值的80%

  5..仪器设备

  观测项目仪器名称精度产地

  垂直位移WILDNA2±0.01mm瑞士

  水平位移WILDT2±2〃瑞士

  测斜GK603±0.1mm美国

  轴力测试Z*Y-Ⅱ±1.0Hz国产

  地下水位电感应式测读仪±1.0mm国产

篇3:5A级办公楼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5A级办公楼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1、施工概况

  本工程的地下室结构东西方向长约115m,南北方向长约44m,结构出地面后各层面积约1600m2,结构高度59.90m,±0.00 相对绝对标高为44.20m。进场前分项工程中的土方工程已经接近收尾。施工前需要对现场的定位放线控制点进行交接。

  2、施工测量准备

  2.1、测量仪器的使用

  本工程所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等须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计量检测单位校核,并确保使用时在有效检测周期内。本工程拟使用以下测量仪器:

  序号名称型号数量检定日期

  2.2、复核水准点及坐标点

  进场后根据测绘部门提供的测量成果,引入坐标点及水准点,并进行复测,确定水准点和坐标的准确性。

  3、±0.000 以下建筑物的测量施工

  3.1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

  根据施工现场复测后的水准点,选用极坐标法对楼进行定位。确定地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点的位置。先在地下室垫层上引测建筑物轴线交点,然后根据地下室平面图弹出所有轴线及建筑物外边线。

  将轴线控制点外移至基坑外固定的建筑物或地标上,并在基坑内设置木桩作为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点。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周复测一次,防止桩位移动,影响精度。

  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后,对地下室使用的定位控制桩进行复测,校核无误后,将首层建筑轴线弹在地下室顶板上,作为首层测量施工的依据。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的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并附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性。

  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表:

  轴线长度(l)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mm)内控标准(mm)

  l≤30m±5±3

  30m<l<90m±10±8

  60m<l≤90m±15±12

  90m<l±20±18

  3.2 高程控制

  利用复测法引入高程控制点,±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44.20m。

  4、±0.000 以上建筑物的测量施工

  4.1 平面控制

  首先校测控制桩,无误后在控制桩上架经纬仪,等精密对中后,以盘左盘右取中法,把轴线控制点和圆心控制点投测到首层板面上,并进行闭合校核,闭合差符合测角中误差±20〃,边长相对中误差1/10000 范围内校核无误后,进行细部点加密,用1mm 细墨斗线弹出墙边线、50cm 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线,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验。验线完毕后,做出楼内的控制桩点,作为竖向控制的基点。控制桩点作法,是用冲击钻把桩点钻出,然后把钢筋埋入,并用钢锯条锯出十字划在钢筋上做出标记。

  标准层测量工作与主体结构施工关系

  楼板砼浇筑(轴线、墙、柱边线、墙、柱50 cm 控制线、门窗洞口下边线)→→ 墙体钢筋绑扎(窗洞口边线)→→ 墙、柱模板(上一层标高50 控制线,油漆标识)→→ 墙、柱拆模(本层标高1 米,墨斗弹于墙体上)→→ 顶板支模、钢筋绑扎(轴线、门洞边线用油漆标识)→ →校正钢筋浇注顶板砼。

  层间传递

  根据首层控制桩的位置,在二层以上结构板面的此位置预留洞,利用激光铅垂仪把控制点投测到施工作业面上,

  4.2.竖向控制

  高层建筑的竖向控制

  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外控法、内控法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竖向控制。

  依据施工现场已有的经过复核后的高程控制点,对地下施工阶段的标高进行校验。地上部分的标高控制采用内控法,在首层楼板上放置标高控制点,作为上部结构轴线传递的基准点。设置基点采用予埋钢板

  (100 ㎜×100 ㎜),并在钢板上刻划"十"字作为标记。在相应的位置每层楼板上留设后浇洞口(150 ㎜×150 ㎜)。以首层轴线控制网基点作竖向投测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事先应严格校正好仪器,投测时严格定平度盘水准管;尽量以首层轴线为准作后视;取盘左、盘右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

  为确保轴线传递的准确性,每层的轴线均从首层基点向上传递。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本工程将采用经纬仪,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测量时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中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进行,并做好记录。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表(见下表)

  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内控标准

  1轴线竖向投测每层3mm2mm

  总高5mm3mm

  5、高程控制要点

  在每层的柱子及墙体浇筑完后,在电梯井筒内墙上弹出建0.5m 线,用红三角柱注,并以此作为上部结构高程测量的起始点。

  对钢尺必须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并应往返数次测量,确保标高传递的准确性。

  在结构层内引测标高时,要使用水准仪引测,并往返测量与基准点校核,误差要控制在规范控制范围内。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高度(m)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内控标准

  每层±3±2

  总高±5±3

篇4:写字楼施工测量建筑物垂直度观测方案

  写字楼施工测量及建筑物垂直度观测方案

  本工程建筑体量大,结构复杂。本方案遵循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工程的实际, 为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测量原则。

  一、场区控制网的建立。

  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由于一标段由我单位承建,二标段的控制网原则上沿用一标段的控制网。在本标段施工前组织测量人员对原控制网进行校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根据本工程特点,我们建立的本地坐标系统与城市坐标系统相同,关系为水平位移关系,即:

  *=*'+a Y=Y'+b *' Y'为城市坐标, * Y 为本地坐标

  根据红线点,和建筑物定位坐标值(详见《轴线定位平面图》,使用WILDTC905L全站仪(测角2〃,测距2+2ppin),采用极坐标放样法建立方格网的主轴线轴线。

  由于场地狭小及围墙通视原因,需要将场外控制点引入场内适当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引入JD4 点在现场办公楼前,并保持和场外JD2 的通视,和场外控制系统形成极坐标关系,并按照测量施工规范进行埋设和保护,该点离地连墙距离约为3.5 米。

  场内坐标系统根据建筑物定位坐标和JD4 点之间的相对坐标,设置主控制系统如下:

  ,分别为塔楼结构部分,裙楼地下结构部分,地库其他部分。

  主轴线经过纠正后,进行量距,使用全站仪WILDTC905L。

  结构细部轴线根据主轴线作业后,按常用的定线方法放样。

  建筑方格网的其他网格点用交汇等方法定出。所有网格点的中误差为2mm。

  建筑方格网建立后,用WILDTC509L 全站仪测量各网格点间的角度、距离,并经过平差改正,于现场规划建筑网格的四个角点 JD5、JD6、JD7、JD8、JD9、JD10、JD11。规划后使用WILDTC509L 全站仪进行现场检查、验证,确保建筑方格网的精度。

  建筑网格点的埋设采用造标埋石法,具体作法按《工程测量规范》实施。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方格网点的保护工作,方格网点为日后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结构施工测量工作的测量起算依据。应确保标石附近不得从事影响标石稳定性的任何作业活动,并设立警示标志。

  2、场区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在场区内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规范于场内布置3个水准点。3 个水准点标石与平面控制网方格网点标石共用。

  附图表:建筑方格网布置图

  二、结构施工平面和高程测量

  本工程平面控制网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分阶段分区域实施。工程地上主要由3层裙楼和33 层塔楼组成,地下三层,所以测量控制网也需做相应的布置。

  施工测量分为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施工测量工作,地下部分施工测量采用外控法,地上部分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现分述如下:

  1、地下结构的施工测量工作。

  根据总平面测量控制网,将 等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引测各控制点至各层围堰顶梁面,围堰壁内侧及基坑底作为地下结构施工的轴线控制依据。利用经纬仪加钢尺丈量的方法进行水平测量放线。

  高程利用水准仪、标尺向下传递定于围内侧壁上。作为地下结构施工高程控制的依据,利用水准仪、塔尺控制施工高程。

  为保证施工测量的定位准确,定时对布设在围堰上的测量控制网进行引测复核检查。

  2、地上结构施工测量。

  使用WILD TC905L 全站仪将楼层施工用平面控制点布设于一层结构平面,要求楼层控制网点测设过程中测距精度为1/100000,测角精度为±8〃,并确保此控制网于地下部分平面施工控制网一致。由于本工程上部为方形和多边弧形建筑,共分为2 区,因此上部结构施工测量控制网亦分区布设。

  高程控制网建立同样是确保地上、地下的一致性,即引测标高依据同样为建筑方格网上各重点标石上的水准点。

  (1)塔楼上部结构的施工测量工作。

  依据建筑方格网点的重点,采用WILD TC905L 全站仪,塔楼结构平面上布设楼层施工用控制点,编号为A、B、C、D、,此4 点作为地上1~31 层施工测量放线控制图,参见附图表:上部结构平面控制点布置图

  根据控制点形成的楼层施工控制网,与本区相应轴线关系,计算边角元素,使用经纬仪,钢卷尺分出细部轴线,作为施工指导,楼层施工放线过程中,过程后加强复核工作。

  (2)裙楼上部结构的施工测量工作

  平面控制网的传递同一区相应工作的做法。平面控制网传递至施工层后,用WILD TC905L 测角、量距分出各个相对应轴线。裙楼为由多个圆弧组合而成的平面异型结构,在裙楼定位轴线传递完后,柱子和剪力墙结构均可以从主轴用钢尺配合经纬仪直接定出。

  三、控制网的竖向传递技术

  控制网的竖向传递技术

  网点竖向投递

  网点竖向投递时,在每层楼板相应位置预留100mm×100mm 的孔洞进行竖向传递。

  竖向投点立面示意图见下图所示:

  在±0.00m 以上标高引测,首先在首层核芯筒墙上建立3 条+1000mm 的标高基准线。

  3 条基准线的测设采用水准仪。

  方法是:调整仪器高度使其后视线正对水平线,前视则用铅笔直接标出视线。

  这种测法与一般的塔尺标记测法相比,精度可以提高1~2mm。 从首层3 个基准线用检定合格的50m 钢尺按照规定的拉力,向上引测每节柱顶设计标高减去1000mm的标高点,这样在每个施工层上有3 条标高控制线,以便相互校核。

  四、装修阶段的测量控制

  内部装修的局部平面位置的确定从已经在结构施工中确定的结构控制轴线中引出,高程同样从结构施工高程中转移至各需要处。在转移时尽量遵循仪器使用过程中保持等距离测距的原则,以提高测量精度。从而使装修工作有明确的控制依据。

  外墙垂直轴线与高程均由内控轴线和高程点引出,转移到外墙立面上,弹出竖向、水平控制线,以便外墙装修。在轴线点引出后,务必注意,内控法是逐层实施的,而外墙是从上至下的全长线条。因此,此时需在外控点的辅助下,从上至下进行一次检测修正,逐层测量引起的间接微小误差,使垂直线贯穿于建筑物的整个外墙面,从而达到准确的测量外墙控制效果。

  五、施工沉降观测

  当建筑物随结构施工层的上升整体重量增加将发生沉降,施工过程的沉降测量将给建筑物今后的监测提供初始数据。

  当地下室底板施工完后,按设计要求在有关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采取保护措施防止

冲撞引起变形影响数据统计。

  测量期设为每施工一个结构层测量一次(如施工暂停每半个月一次),测量数据制定统计分析表,进行统计分析,直到交工验收为止。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参照点为现场设置的观测点。对现场设置的观测点发生变动或误差应及时进行数据参数修正,以保证数据精确。

  竖向投点操作流程图如下

  高程控制基准线的确定

  六、测量定位精度要求

  (1)建筑方格网的建立,其测距精度不低于2/1000000,测角精度不得低于4〃,各控制点布设严格遵守《工程测量规范》的各项规定。

  (2)建筑物垂直度,单层间小于3mm,全高≤3h/10000,且不大于15mm。

  (3)建筑物标高控制,标高偏差不得大于3mm。

  七、测量仪器与工具配备

  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用途

篇5:住宅楼施工测量方案和技术措施

  住宅楼施工测量方案和技术措施

  1.1施工测量放线内容

  序号工作内容负责单位使用仪器、工具

  1建筑红线及轴线定位,引标高测 绘 院

  总包单位经纬仪、全站仪

  2定位桩反线总包单位经 纬 仪

  3轴线投测总包单位J2JD激光经纬仪、激光铅垂仪

  4高程投测总包单位S3水准仪和钢尺

  5垂 直 度总包单位J2JD激光经纬仪

  6结构尺寸线总包单位钢尺

  1.2施工测量准备

  (1)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定位依据点的校核

  测量应收集的资料及准备工作:城市规划部门测绘成果;工程勘察报告;施工设计工程图纸和相关变更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施工场区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测绘成果;测定需要保留的原有地下管线、地下建(构)筑物等范围;场地平整、临设工程定位放线。

  (2)主要测量仪器、器具的准备

  名称型号数 量最后检定时间

  全站仪120**年12月

  激光经纬仪J2JD220**年12月

  水准仪S3520**年12月

  钢卷尺2~50m1020**年12月

  水准标尺620**年12月

  (3)人员的准备

  ①测量人员:选用有资质证书的合格放验线人员。

  ②人员培训:在开工之前针对工程特点,加强技能的培训。

  1.3工程定位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①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建立:由于整个建筑物的外形比较规整,整个建筑物呈较规则的形状,把建筑物的四边向外扩展5-10m的距离,四条边线相交成为一个网状控制网。

  ②场区平面控制网选用导线网,控制线的间距为50m,控制桩之间应通视、易量。

  ③点位的设立:点位选择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要求其顶面略低于场地设计标高。

  ④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按一级技术要求布设控制网,建筑方格网布设后,对方格网轴线交点的角度及轴线间距离进行测量,调整控制点,使其符合要求。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边长(m)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30~50±51/40000

  (2)高程控制测量

  ①高程控制网的建立: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选用四等水准测量,作为场区的首级高程控制。高程控制网与平面控制网使用同一个控制网,控制网中的各控制桩点同样作为高程控制网的控制点。

  A、控制网选用水准测法,高程控制点在结构周围设置不少于4个,控制点间距不大于100m。

  B、点位的测设:高程控制点的标识与标志的埋设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点位应选择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要求其桩底低于冰冻层,也可利用固定地物或平面控制点。

  ②高程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每站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仪器型号水准标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MΔ全中误差MW与已知点联测环线或附合平地

  四等±5±10DS3双面往返往±20L0.5

  注:L为附合线路或闭合环路长度(以Km计)。

  (3)建筑物定位放线和基础定位测量

  ①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控制网选用十字主轴线法。在施测过程中,掌握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布设主轴线引桩控制点,在主轴线引桩的基础上加密测设其它轴线。

  ②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技术要求:选用二级。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适用范围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框架建筑±121/15000

  ③基础开挖放线: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测定并验线合格后,按造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测定建筑轴线控制桩,基槽开挖边界应拉小线沿基槽内口撒白灰线,灰线宽度不宜超过15mm。

  ④建筑物的基础放线

  A、控制开挖标高:在槽壁上每隔3m测设距槽底设计标高100cm的水平桩,整体开挖基础在挖土接近槽底时,应及时测设坡脚与3m×3m的方格点标高,允许误差为±10mm。

  B、基础放线:在垫层上,建筑外轮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放出细部轴线与有关边界线。

  基础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允许误差(mm)

  L(B)≤30±5

  30<L(B)≤60±10

  60<L(B)≤90±15

  90<L(B)±20

  (4)基础施工测量

  混凝土基础施工:为检验模板位置与控制模板竖直度,在板墙两侧设控制线(一般为外扩200mm),控制线精度与轴线精度相同,模板上口轴线位移不得超过±3mm,内墙用线坠检查,外墙用经纬仪检查。

  1.4结构施工测量

  (1)竖向投测

  ①首层轴线引测:首层放线验收后,制作内控基准点,采用100mm×100mm钢板制作,用钢针划出十字线,埋设在底板内,作为各个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基准。

  ②投测轴线的选择:控制轴线应是建筑物的外廓轴线,单元、施工流水段的分界轴线,楼梯间两侧轴线。

  ③轴线竖向投测的方法:激光铅直法、经纬仪天顶法、经纬仪天底法。地上结构时采用激光铅垂仪投测轴线,仪器采用激光垂准仪及接受靶。将激光垂准仪架设在底板的内控基准点上,接受靶放在投测楼层的相应预留洞口,将最小光斑的激光束投到接受靶的"十"字交点处。将检定合格的垂准仪架设在接受靶上,依次投测主轴线。测量口的留设:各层楼板的内控基准点正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150mm×150mm孔洞(激光束通孔),具体留设位置由项目总工及项目技术部在施工前确定,并编制详细的《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④投测的精度要求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项 目允许误差(mm)

  每 层3

  总高H≤30m5

  30m<H≤60m10

  60m<H≤90m15

  90m<H20

  ⑤施工层放线顺序:先在结构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然后据此测设墙、柱、梁、门窗洞口等边线。

  ⑥精度要求

  各个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

  项 目允许误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L)L≤30m±5

  30m<L≤60m±10

  60m<L≤90m±15

  90m<L±20

  细部轴线±2

  承重墙、梁、柱边线±3

  非承重墙边线±3

  门窗洞口线±3

  (2)高程传递

  ①首层传递点的设立:选择高程传递点应满足上下贯通,竖直量尺的要求,主要为结构外墙、边柱或楼梯间等处,每栋建筑至少要由3处向上传递,以便于施工层校核、使用,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

  ②高程传递方法

  根据现场高程控制点进行投测。待施工到首层后,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三个高程的标准点,通过往返检测合格后(误差在±3mm内为合格),标注红色三角油漆标记为建筑标高。

  利用首层标记为标高基准,用检定的钢尺向上传递,并用红色标记做好标记,然后用S3水准仪往返检测合格后(误差在±3mm内为合格),将该层标记作为向上层引测的标记。每层的墙摸板拆除后,采用水准仪和钢卷尺在墙上放出该楼层的1000mm 结构线。

  ③传递的精度要求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表

  项 目允许误差(mm)

  每 层±3

  总高H≤30m±5

  30m<H≤60m±10

  60m<H≤90m±15

  90m<H±20

  ④施工层的抄平放线:抄平放线前首先校核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值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度定平,水平线标高允许误差为±3mm。

  1.5装饰工程与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测量

  (1)装饰工程与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

  ①水平线:每3m两端高差应小于±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在不便于用水准仪的地方或立面上可安装连通水准仪。

  ②室外铅垂线:使用经纬仪投测,两次投测结果较差应小于2mm,特殊情况,倾角超过40 时可采用陡角棱镜或弯管目镜。

  ③室内铅垂线:可用线坠或经纬仪投测,其精度应高于1/3000。

  (2)地面面层施工测量

  ①标高控制线:在四周墙面与柱身上测设出50cm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施工的标高控制线。

  ②检测标高用水准仪的选择:测量允许误差大于±2mm时,宜选用DS3级,测量允许误差小于1mm时,宜选用DS1级水准仪。

  ③检测标高和水平度的点距:大厅宜小于5m,房间宜小于2m或按照施工交底。

  (3)吊顶和屋面施工测量

  ①吊顶施工测量

  A、水平线:以50cm线为依据,用钢尺量至吊顶设计标高,沿墙四周弹水平线。十字直角定位线:其中一条与外墙面平行,十字线按实际空间均匀确定,直线点标在四周墙上。

  B、吊顶各种装饰和设备位置的确定:在地面上按照1∶1放大样后投点到顶棚上,当层高大于5m时使用激光投点仪,小于5m时用线坠,或者以顶棚十字定位线为基础向四周扩展等距方格网来控制。

  ②屋面施工测量:卷材防水测设十字直角控制线,检查流水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设水平控制线及各向流水坡度控制线。

  (4)墙面装饰施工测量

  ①内墙面

  A、竖直控制线及水平控制线:竖直控制线应按1/3000的精度投测,水平控制线应符合装饰工程测量的一般要求。

  B、分格分块:应按高于1/10000的精度测量。

  ②外墙面

  A、四角吊线:用钢丝在建筑物四角固定铅垂线,控制墙面竖直度、平整度、及板块出墙的位置,精度符合装饰工程测量铅垂线的一般要求。

  B、水平控制线:符合装饰工程测量的一般要求。

  (5)窗的安装测量

  ①安装前检测结构:检测门窗洞口的净空尺寸偏差,检查外墙偏差。

  ②控制线:按照装饰工程测量的一般要求,弹50cm控制线,使用J2JD级经纬仪作竖向投测,根据需要在外墙面弹竖直通线。

  1.6测量验线工作管理

  (1)验线工作的准备工作及基本原则

  ①依据:设计图纸、洽商、起始点及其已知数据等必须是原始资料、最后定案有效并正确。

  ②仪器:仪器与钢尺必须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定和检校。

  ③基本原则:验线工作应主动,从审核施工测量方案开始,在施工的各个主要阶段前,应对施工测量工作提出预防性的要求,做到防患于未然,必须独立验线,验线人员、仪器、测法及观测路线应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验线工作应在关键环节和部位,包括定位依据桩位及定位条件、场区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及其控制桩(引桩)、场区高程控制网及±0.000高程线,控制网及定位放线中的最弱部位。

  (2)验线的精度要求

  ①符合规范要求:仪器的精度应适应验线要求,校正完好,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应采取措施进行改正,验线本身应先行符合(或闭合)校核。

  ②方法及误差处理

  场区平面控制网与建筑物定位,应在平差计算中评定其最弱部位的精度,并实地验测,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测。

  细部测量,可用不低于原测量放线的精度进行验测,验线成果与原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处理如下:

  两者之差若小于1/20.5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优良。

  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20.5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线成果,或取其平均值。

  两者之差超过20.5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3)验线的管理

  测量内容 验线人员

  水准点导入和场地控制网,建筑物定位项目总工程师

  基础定位放线项目总工程师

  楼层放线质检员及木工工长

  细部尺寸质检员及木工工长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