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深基坑信息施工法要求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深基坑信息施工法要求

  ⑴、配合监测单位实施监测,掌握基坑边坡工程的监测情况。

  ⑵、编录施工现场揭示地层现状与原地质资料对比变化图。

  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向设计、监理、业主汇报,并根据设计处理措施调整施工方案。

  ⑷、施工中出现险情时应做好边坡支护结构和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及汇编等工作,并应查清原因,制定施工抢险方案。

  ⑸、边坡变形过失,变形速度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并根据险情原因选用如下应急措施:①、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②、坡顶主动区卸土减载;③、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④、对支护结构临时加固;⑤、对险情段加强监测;⑥、尽快向勘察和设计单位反馈信息。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

  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

  1、本基坑采用动态施工,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对原施工方案及时校核、修改和补充。本基坑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方法,应特别注意施工质量。

  2、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当邀请市政、供电、供水、供气、通讯、城建档案等有关单位,就设计施工方案征询相关各方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应拍照或摄像,布设记号,作好原始记录,并经双方确认。在建设过程中要确保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的安全及正常使用。

  3、配合监测单位实施监测,掌握基坑边坡工程的监测情况。

  4、编录施工现场揭示的地层现状与原地质资料对比变化图。

  5、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向设计、监理、业主汇报,并根据设计处理措施调整施工方案。

  6、施工中出现险情时应做好边坡支护结构和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及汇编等工作,并应查清原因,制定施工抢险方案。

  7、当由于基坑内降水,导致坑外水位急剧下降,应查明原因,并确定位置,在基坑外采用钻机引孔,并采用浓浆注浆止渗,浆体材料为:粘土粉、水泥浆,比例为5:1,水灰比为1.5:1,注浆压力在0.5MPa左右;采用分段注浆,直至基本无渗漏为止。

篇3:基坑支护工程变形监测信息化施工

  基坑支护工程变形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为了保证基坑及毗邻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及监测支护工程的变形情况,基坑支护工程应进行变形监测。此部分工作宜委托有测绘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

  一、基坑支护变形监测的目的

  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2、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保证施工安全,以便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基坑允许暴露时间及基坑边堆载要求

  1、本基坑为临时性支护,根据本工程具体地质条件及环境,基坑设计允许暴露时间为:6个月。

  2、本基坑设计附加荷载为10KN/㎡,在基坑未封闭之前,基坑周边1.5H范围内(H为基坑开挖实际深度)严禁超载。离基坑边1.2m范围内严禁堆载。

  三、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布置、基本要求

  基坑监测的内容及项目很多,如地下水位变化和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监测、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周围地表裂缝监测、基坑周围地面超载状况监测、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监测及土体侧向变形监测、基坑底隆起监测等,而拟建建筑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的变形观测不包括在本基坑工程的监测范围。针对本基坑深度实际情况,结合ⅩⅩ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本基坑支护工程计划监测项目为地下水位变化和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监测、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及沉降观测。

  1、地下水位变化和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监测

  抽降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沉降以及由此导致基坑周边的建(构)筑物及城市公共设施的变形。降水对地面及建(构)筑物沉降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抽降漏斗形成过程中由于降水井质量低劣,随着水力坡度增大而大量涌砂,细颗粒被井水携带排出,产生潜蚀和管涌,结果导致粗颗粒重新排列压密进而引起沉降;二是地下水位下降,动水位与静水位之间的地基土层中的重力水被疏干,引起有效应力的增加所产生的附加沉降。因此对此部分的监测可主要监测地下水含沙量的监测,周边建筑物沉降的监测可与下文的沉降观测合并进行。

  根据我公司多年降水经验及ⅩⅩ市大量观测资料,基坑抽降水,出水含砂量按标准粗砂含量<1/5万;中砂含量<1/2万;细砂含量<1/1万来控制,降水引起的周边沉降能满足规范要求。

  2、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包括基坑周围土体分层沉降内容,沉降观测点共布置13个,详见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NO:10。基坑周围土体沉降观测点具体于现场灵活布置。

  3、位移观测

  位移观测包括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土体侧向变形监测,土体侧向变形后对支护体系作用土压力,表现为支护体系的水平位移。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全站仪观测。固定控制点设于每一支护段两边边线延长线上,其作法按永久性标志制作;位移观测点沿基坑四周布置,在桩顶连系梁顶面位置埋设钢钉,共布置13个监测点,具体数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详见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NO:10。

  变形观测必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观测点位置必须满足相关要求,测量精度要求达到建筑测量等级二级要求,即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0mm,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3.0mm。

  4、基坑变形监测基本要求:

  监控值:是设计过程中的控制值,有时可以用最大允许值作为监控值。

  报警值: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处理应急措施的值。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控值:30㎜;报警值:25㎜

  (2)、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监控值:30㎜;报警值:20㎜

  (3)、基坑降水含沙量:监控值:1/1万;报警值:1/2万

  四、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监测方案

  1、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

  抽降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沉降以及由此导致基坑周边的建(构)筑物及城市公共设施的变形。降水对地面及建(构)筑物沉降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抽降漏斗形成过程中由于降水井质量低劣,随着水力坡度增大而大量涌砂,细颗粒被井水携带排出,产生潜蚀和管涌,结果导致粗颗粒重新排列压密进而引起沉降;二是地下水位下降,动水位与静水位之间的地基土层中的重力水被疏干,引起有效应力的增加所产生的附加沉降。

  2、降水监测方案

  ①、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根据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原理分析,在施工中应注意保证井管结构合理,滤料(砾)与地基土层颗粒级配相适应,填料(砾)均匀且厚度保证,施工工艺得当。

  ②、出水量及含砂量监测: 降水运行时,应每天监测抽排水的出水量及含沙量,取一定容量的地下水送化验室进行含沙量分析,按照粗沙含量<1/5万;中砂含量<1/2万;细砂含量<1/1万来控制含沙量;出水量在抽水6天内不应出现掉泵现象。如果超过上述报警值,应采取换小泵或者重新洗井等综合治理应急措施。

  ③、动水位、水泵运行情况、降水电路情况的监控,确保降水设备正常运行。

  ④、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管、沟,防止渗漏,如出现坑壁渗水,应及时查明原因,解决或有效疏导渗水,确保坑壁安全。

  五、沉降观测方案

  (一)沉降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1、本方案所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

  2.设立水准基点

  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根据有关规范,在施工区附近(变形范围外)共布设供沉降观测使用的三个水准基点。

  3.设立沉降观测点

  我公司根据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共布设13个沉降观测点,其具体位置见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NO.10。

  4.沉降观测周期安排

  初始值观测基坑开挖前即进行,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拟每4~5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完毕后(基础施工期间),拟每周左右观测一次,直至基础施工达到±0.00层为止(期间如遇异常沉降、长时停工、暴雨积水等特殊情况时适当增加观测次数),观测次数根据基坑沉降的具体情况而定。

  5.本工程考虑为低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沉降量观测中误差ms≤±0.5mm。

  6.每次观测时需详细记录天气情况、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情况,以作为资料整理、分析的一种依据

  7.首次观测前,由工程负责人编制"施测纲要",并经主任工程师审核、技术处审定,然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做到全体作业人员了解各项内容及要求,其后整个工程严格按照ISO9001的标准要求进行监控和作业。另外在首次初始观测时,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8.每次沉降观测完毕后,下一次观测时应向有关方面提交上一次临时观测资料。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有关方面,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工程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交总的工程技术报告书。

  (二)沉降观测方法和精度

  整个观测工作将严格按照前述有关技术标准中"沉降观测"的二级(等)精度要求执行。水准测量(高程及沉降值)采用德制蔡司Ni004精密水准仪配合铟钢尺进行观测。

  1、水准基点的高程测量和限差

  (1)水准环线闭合差δ△h≤±O.3 (mm)(n为两水准点间之测站数),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0≤±0.5mm;

  (2)为确保各水准基点的高程精度,规定各测站的视线长度小于3Om;

  (3)测站上的观测限差:同一尺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δ读≤±O.15mm(30个单位)。

  为了确保沉降量有较高的置信度,对已设水准基点的稳定性应定期检测,拟每六个月进行一次。检测时若相邻水准基点间的高差较差小于±O.5 mm(n为测站数),则认为水准基点是稳定的,否则需再次复查,若复查结果证明水准基点确有变动,这时需用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判定其变动情况及原因,在查明原因后处理之。

  2、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措施和限差

  以沉降量观测中误差ms≤±0.5mm来推算沉降观测点的水准测量的各项限差,具体如下:

  (1)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f△h≤±0.3 毫米(n为测站数),高程中误差mH≤±0.5mm;

  (2)各测站视线长度小于30m;

  (3)同一尺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δ读≤±0.25毫米(50个单位)。

  3、观测值的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分析

  对野外观测记录进行全部复核确系无误,并检核有关限差均满足要求后,用计算机专业平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计算各观测点之高程和精度。将各观测点之高程汇总在已编定的统计表格中,并据此计算分次和累计沉降量,同时在备注栏中注明日期、天气及施工情况,由此形成临时观测资料,然后再及时送交有关方面。若发现有明显的异常沉降,则及时告之委托单位,以便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三)提交的成果内容

  观测期间,原则上每观测一次向甲方报送临时观测资料一次,如有异常则加密观测并及时报告。观测完毕后,根据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编制并提交最终合格的成果报告,其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

  l、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图;

  2、各沉降观测点的沉降观测成果表;

  3、沉降曲线图;

  4、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

  (四)方案组织实施设备建议

  仪器设备:根据工程特点,建议采用德制蔡司Ni004型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经法定计量授权单位检验合格)施测,外业采用SHARP5000型电子手薄现场计算限差,内业采用台式PC计算机+清华三维NASEW专业平差软件平差计算,AutoCAD软件绘图。

  每次观测时,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及可靠性,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使用同一台(套)仪器设备,且每次固定相同观测人员(专人负责)、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六、水平位移观测方案

  (一)水平位移观测目的

  为保证基坑在开挖过程及开挖后基础施工中的安全,根据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有关规范要求,应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观测,以测定位移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水平位移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1、本方案所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

  2、水平位移精度要求:

  观测精度按二级变形测量要求进行,即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mm。

  3、水平位移观测周期:

  水平位移观测周期与沉降观测周期同步。

  4、使用仪器及其精度:

  瑞士产徕卡TCR702激光全站仪配合笔记本电脑野外自动采集数据。内业计算软件:清华山维EPS98(商品化软件)

  仪器精度: 测距2mm±2ppm测角±2〃

  (三)水平位移观测点及基准点的布设

  1、观测点的布设

  水平位移观测点布设13个,具体数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其具体位置见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NO.10。

  2、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的布设:

  为满足位移观测的高精度要求,作为位移观测的工作基点均不能离建筑物太远,因而工作基点本身可能产生变动,为了检查与测定工作基点的位移,通常需设置基准点,以便对工作基点进行定期的检核。

  此工程共布设2个在变形范围外的基准点和3个工作基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现场调整)。

  (四)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由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主要位移方向均向基坑内,因此主要选用测边角法或视准线法(测小角法)进行:

  1、测边角法:

  根据基坑及施工现场通视情况,大部分监测点不便选用测小角法,则采用测边角法:

  在工作基点安置2〃级激光全站仪,定向后,采用方向观测法一测回测定所有的监测点的角度及距离,计算出各观测点坐标,对相邻两次观测周期的成果进行比较,可计算出位移量。

  2、测小角法:

  在工作基点安置2〃级激光全站仪,照准另一工作基点进行定向,采用方向观测法一测回测定基坑同一条边缘上所有的监测点的角度,由两观测周期间同一观测点角度之差可计算出监测点的位移量。

  (五)提交的成果内容

  观测期间,原则上每观测一次向甲方报送临时观测资料一次,如有异常则加密观测并及时报告。观测完毕后,根据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编制并提交最终合格的成果报告,其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

  l、水平位移观测点及基准点位布置图;

  2、观测成果表;

  3、水平位移曲线图;

  4、观测成果分析资料

  七、基坑后期监测事项

  (1)、在后续施工监测中,应注意坑边堆载:不得大于10kN/㎡。在基坑未封闭之前,基坑周边1.5H范围内(H为基坑开挖实际深度)严禁超载。离基坑边1.2m范围内严禁堆载。

  (2)、严禁向坑壁大量排水和用水浸泡基坑四周的土体,应尽量避免地表水流入基坑。

  (3)、在施工地下室时,严禁停断抽水的电源,,以防水位回升造成重大损失,后续施工单位应与基坑降水工作密切配合,确保安全,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不得在原支护体系条件下超挖,否则有可能导致基坑变形过大,甚至出现更大的险情,给工程带来安全质量隐患。

  (5)、在基坑开挖完成后的一个月内,应加强变形观测工作。

  八、基坑变形监测周期及信息化施工

  本工程临近建筑物及基坑周围土体沉降观测工作从降水井开始抽水直至结构施工至基坑回填且降水井停止抽水或抽水出砂率得到完全控制结束。基坑位移观测工作从支护结构施工开始至结构施工至基坑回填结束。

  本监测系统可以全面地监测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应力状态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监测点及监测仪器均应按相关要求设置,保证其整个监测过程中能正常使用。各变形监测点及各监测仪相应的初始值均应在施工前取得。

  监测工作须遵照以下原则进行:

  1、降水前期出砂率较大时临近建筑物沉降观测须每天监测一次。

  2、土方开挖过程中每整体下挖一层须监测变形一次。

  3、土方停挖后初期隔天观测一次,如情况正常,各项观测指标趋于稳定,可每7天监测一次。

  4、发现异常情况,须加密监测周期,每天不少于二次。

  5、土石方开挖完毕,基础及地下室施工期间,情况正常时,每周观测一次,地下二层施工完毕后,每半个月观测一次,地下一层施工完毕后,每月观测一次。

  对监测所得数据,必须立即整理分析,以图表的方式将结果汇总。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当监测结果超出预警指标:差异沉降大于3%,基坑上口位移大于3cm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会同相关单位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以避免工程事故,减少损失。

  九、信息化施工及预警指标出现后的措施

  1、信息化施工

  对监测所得数据,必须立即整理分析,以图表的方式将结果汇总,交由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查。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用监测信息指导施工,以保证基坑开挖能安全地进行。本工程采用分层开挖,每一层土开挖,监测系统都能测到支护边的位移,观测是连续进行的。因此,一般来说,在险情出现以前,监测数据早有反映,完全可以避免险情出现时再来采取措施。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某一部位出现监测数据急剧变化,应放慢基坑开挖速度或停止施工。如果监测信息反映出变形,向预警指标发展,则停止施工,加密监测频度,并立即分析原因,采取以下措施:在基坑底部用槽钢或工字钢进行内支撑,内支撑支在相对的坑壁或地面支点上。这样,坑壁在内支撑作用下,向内的位移可以控制住。同时对出现问题的一侧采取机械作业挖土方回填坡脚,直至观测数据趋于稳定为止,观测数据趋于稳定后,及时对支护结构采取加固措施(措施:在桩间可采取增加锚杆,主筋直接覆盖在桩体上,喷射砼形成腰梁,注浆后对土体进行加固,控制变形,然后再开挖)。

  2、应急预备方案人员组织措施

  (1)、组织程序: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安全员及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以项目经理与安全员为主组成临时抢险部,并立即制定出初步的措施-在报建设、监理及总包单位的同时,积极组织抢险预备组成员进行抢险工作-抢险完成后及时汇报建设、监理及总包单位-做好抢险记录,总结经验。

  (2)、抢险人员组成及联系电话

  项目经理:(施工组织时安排)

  安全员:(施工组织时安排)

  项目副经理:(施工组织时安排)

  抢险预备组组长:(施工组织时安排)

  抢险预备组组员: (施工组织时安排)

篇4:信息大楼土方施工方案

  信息大楼土方施工方案

  一、土方开挖方案

  1、施工前的准备

  (1)弹出工程轴线和监控用的红三角及轴线、落实专人检查,对周边建筑物、道路做好标记,以备观测。

  (2)在土方开挖之前,彻底检查一遍施工场地内的地表排水情况,做好施工场地内的环形排水沟,避免地表水在基坑开挖之后流入基坑内,破坏地基土。

  (3)用挖掘机将基坑四周堆置的土或杂物卸走。

  (4)在土方开挖之前,召开各有关单位之间的协调会,协调组织好部分土方的外运工作,避免土方开挖途中临时停工。

  (5)充分做好土方开挖的技术交底工作及安排落实好各工作人员,使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心中有数。

  2、土方开挖

  (1)基坑边采用明沟排水,基坑边预留0.5M宽的工作面。

  (2)采用两台15M。挖掘机配十辆自卸汽车开挖。

  (3)基坑底留;20cm土方采用人工修槽,用手推车推土,竹胶板铺路运至挖掘机开挖半径之内。

  (4)土方开挖之后,分别在建筑物的四面设四只直径800mm用渗透性砼浇筑的10cm.厚,O.7m深的集水井,以便及时抽除地下水及基坑内的积水。

  (5)待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马上组织人,员进行基础施工,避免地基土长时间暴露。

  (6)开挖期间内,应事先与气象部门联系,了解降雨情况,尽量避弁.雨天施工,且要做好雨天的防护工作。

  (7)开挖采用1.5M。的挖土机,根据施工道路和出口,开挖方向由东面向西开挖,分二次挖到底,利用人工修整基坑的边角。严格控制坑底标高。

  (8)根据设计要求,挖到基底标高后要进行普探,建筑场地内的墓、穴、井按《建筑场地墓坑探查与处理暂行规程》来做,若发现文物,及时与有关部门,不得破坏文物,同时还可能需进行地基处理。

  (9)由于土方需回填,而且场地循环利用,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暂按不外运考虑。

  3、挖土注意事项

  (1)基坑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不得超挖。

  (2)基坑四周不得任意堆放材料。土方开挖好之后,基坑边严禁行走汽车。

  (3)挖土过程中如出现土体较大位移,应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4)基坑周围的地表水应及时排除。

  (5)开挖土方时应有足够的照明,电工应日夜值班。

  4、保证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夜间挖土施工时,应配置足够的灯光照明。

  (2)挖土机的把杆旋转区域严禁站立其它人员施工。

  (3)当挖土司机视线不清时应配置专职指挥。

  二、回填土质量保证措施

  1、三七灰土采用现场生石灰熟化,配比准确。

  2、填土由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土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

  3、填土前用仪器测定土的含水率,确保土的含水率在最优的含水量范围内。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4、填方一般从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进行,并对称进行,避免产生侧向压力。

  5、回填时,基坑内设有集水井。定岗安排人员进行抽水,以免填土区有地下水或滞水,确保回填土的含水量符合要求;

  6、文一已填好的土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7、当天填土必须在当天压实,以免漏压。

  8、回填土在夯实后,由专职质量员检测每层回填土的质量:用环刀取样抽检测定土的密实度,以控制土的压实杀数不小于O.97。

  9、每层回填土按200M2。取样一组,取样部位为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回填土的测定后的干密度,保证有90%以上的土样符合设计要求。

  1O、蛙式打夯机在打夯之前,由工人对填土初步平整,打夯机依次夯打,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打夯不留间隙。

篇5:信息大楼基础施工方案

  信息大楼基础施工方案

  一、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砼垫层一支模板一钢筋绑扎一。隐蔽工程验收一浇筑砼、养护砼一砖基础砌筑一防潮层一一地沟呻回填土。

  二.垫层施工

  垫层采用,C10素砼,在砂石级配完成后应及时浇筑。C10垫层随捣随抹,平整压光,垫层浇筑后要及时浇水养护到一定的强度后,才能进行条基的放线,为防止基坑积水,需在基坑四周做好排水沟,水沟截面为30CM×30CM,坡度大于5%,排入先挖好的基坑四个角Ф1000深1000MM的集水坑中,用污水泵将其排出。

  三.钢筋工程

  1、所有钢材,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化验单,而且是"八大钢厂"的产品;钢筋须按施工进度计划进场。对锈蚀严重或机械性能(外观)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钢筋要拒绝验收,进场钢筋须附有质保单。基础梁、柱钢筋连接采用焊接。使用前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制作严格按钢筋放样图进行,放样图制作完毕必须送项目技术负责人严格审核签字后方可下到班组进行施工。

  3、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流程

  基础下皮钢筋→基础上皮钢筋→框架柱钢筋→予埋件等的予埋

  4、柱钢筋,

  (1)所有受力柱插筋均用型钢固定,用电焊机焊接在基础钢筋上。

  (2)柱净高与截面长边这比≤4时全部加密箍筋。柱上下端与节点区箍筋全加密,箍筋弯折1350平直部分10d。

  (3)按抗震要求其封闭处弯钩按1350。平直部分lOd。

  (4)柱箍筋的封闭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随纵向错开。柱子钢筋绑扎完毕后按@1000高度设置砼保护层垫块。

  (5)柱纵向锕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或机械连接,柱每边不多于四根在同一平面上搭接,柱每边钢筋5-8根的两个平面上搭接,按设计要求错开。

  (6)设计中所注明的避雷接地,应有专人负责施工,并交监理验收。(签署工程验收单)

  5、条形基础钢筋

  (1)绑扎钢筋前,在垫层上弹出轴线和钢筋排列尺寸线,特别要复核受力柱的位置线。

  (2)基础钢筋施工原则先深后浅,先底层筋后上层筋。

  (3)基础上层钢筋支撑,采用角铁或用直径16ram的钢筋焊成马凳进行承重,设置间距视现场定,最大距离不得超过2m。

  (4)在相同情况下安装钢筋,应先安装较长或较大直径的钢筋。

  (5)绑扎钢筋骨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单位:mm)

  骨架的宽及高±5

  骨架的长±10

  箍筋间距±20

  排距±5

  受力筋间距±10

  (6)钢筋绑扎时,应随时注意各种构造筋的配置绑扎。

  (7)为使绑扎后钢筋网格方整划一,间距正确,采用小型卡尺限位绑扎。

  在钢筋两端用卡尺的缺口卡住钢筋,待绑扎牢固好,拿去卡尺,可满足钢筋间距的质量要求,并加快绑扎速度。

  6、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严格按照设计及有关规范施工。

  7、为了使各主筋安装顺利,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对复杂节点进行放样,制定钢筋避让原则,尽早发现问题,尽早处理。

  8、钢筋绑扎完成后,由班组及放样员进行自检,再由质量员及施工员进行复核,全部符合要求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9、钢筋接头位置严格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

  四.模板工程

  1、根据施工图独立基础的尺寸,所有尺寸均符合建筑模数,所以基础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局部采用砖模及木模。

  2、模板支撑采用钢管支撑,支撑间距不大于1.0m。

  3、安装模板前,根据弹在垫层上的基础梁线,弹出模板安装的控制线,根据模板控制线,精确控制模板的安装尺寸。

  4、模板安装前,应基本找平垫层,垫层若有高低,则用木条镶拼,以使模板密封。

  5、安装模板前先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

  6、砼施工时,脚手板不能搁置在基础模板上。

  7、模板的拆除,必须在砼强度能保证构件不变形,棱角完整时,方可进行。

  五.砼工程

  l、浇捣前准备

  (1)严格执行浇灌令制度

  (2)按相应的审批程序进行申报检查,责任施工员提前三天填写申请表提出申请,并按公司规定进行检查。

  (3)由资料员出具准备好的产品质量保证书,检验报告技术复核单,隐蔽验收单等资料。

  (4)落实"质量、安全"等布置的方案及交底。

  (5)施工前,拿出有效措施确保模板钢筋的偏差和牢固,砼施工中,跟踪监测,及时调整。

  (6)砼要按规定做坍落度试验,并进行自我检查,特别要注意雨天和高温时的坍落度情况,不得随意增加用水量,现场控制配合比的人员不得往砼中加水。

  (7)先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检查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并签署"隐蔽工程验收单""技术复核单",并由业主监理认可,最后由技术:负责人签发"浇捣令",否则,不得为抢进度擅自施工。

  (8)砼浇筑前,应先用水湿润模板。并将模板内的垃圾,杂物,油污清理干净,在钢筋较密处可用细石砼浇筑。

  2、砼浇捣

  (1)砼浇捣时应重视分层浇捣,每层厚度控制在振动棒长度的1.25倍,还应特别注意上下层砼浇捣之间的间隙最长不超过2小时,插入式振动棒插入下层砼5crn以上,以保证两层的紧密结合。对于本工程,砼一次性浇筑,不分层。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

  (3)基础梁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30CM,振捣时间不得小于15秒,延续时间至振实和表面露浆为止,尤其在钢筋埋件较密部位要多振,以防产生空洞,使用振动器要快插慢拔,振捣时避免碰撞钢筋埋件、模板。并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踩踏钢筋,特别是负筋,移动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原来位置,如发现偏差和位移,应及时校正。特别要重视竖向结构的保护层和挑梁结构负弯矩部分钢筋的位置。

  (5)要安排专人负责振动机的振捣,专人负责看模,发现模板、钢锁、螺栓、埋件、留洞有变形移位及破坏情况应立即进行整修。

  (6)严格控制标高,在钢筋或模板上标明红漆以控制标高,布置的间距为3米,主要部位线拉起标高,认真处理条形基

础表面砼,条形基础砼,用插入式振捣后,还需平板振动器振捣平和,后用木蟹磨平,要求二磨二平,标高允许偏差<lOMM。

  (7)砼浇筑后要及时覆盖草包,养护方法是在草包上浇水养护,保证砼表面湿润一周,使砼充分达到设计强度。

  六.砖基础施工

  1.等钢筋砼条形基础达到一定的强度后,便在上面弹出砖基础线;开始砌筑砖基础及砖墙。

  2.砖基础砌筑前,应先检查砼施工是否符参质量要求,然后清扫砼表面,将浮土及垃圾清除干净。

  3.在基础的转角及交舞处预先立好基础皮数杆,基础度数杆上应标蛹砖皮数,退台情况及防诚层位置等。

  4.砌基础时可依皮数杆先砌几层转角及交接处部分的砖,然后在期间挂准线砌中间部分,内外墙砖基础应同时砌起时,应留置斜槎,斜槎的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5.砖基础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予:埋件等,应于砌筑正确留出或予埋,宽度超过50cm的洞口,其上方应砌筑平拱或设置过梁。

  七.室内房心土方回填

  1、回填土应分层夯实,用人工手推车回填,打夯机夯实,虚铺厚度不大于300,压实遍数用蛙式夯机不少于5遍。

  2、回填土不得含有有机杂物、冻土块、过湿过干土,并密切监控土的含水量,压实系数不少于0.95。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