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 导航

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导师制度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7-04-26

  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导师制度

  各科室:

  住院医师导师按病区或部门设立,负责轮转到该科室所有住院医师的指导工作,指导对象为第一阶段培养的住院医师。

  一、导师资格:

  1、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个别科室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同意(书面意见)也可为高年主治医师。

  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及强烈的临床教学观念。

  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及基础知识,坚实的业务水平,过硬的临床能力(包括接触病人、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常用诊疗操作、临床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导师或导师组,也可视不同学科情况不分阶段(只带教第二阶段)或分阶段(特殊学科带教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一位导师带教不同年资的住院医师不超过3名。

  二、导师职责:

  1、住院医师导师在科主任领导下执行带教任务。

  2、配合医院职能部门落实接受指导的住院医师的专业培训计划,导师与住院医师共同依据《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结合培养对象和临床实际制订培养计划。

  3、按《大纲》规定的学习病种,落实住院医师诊治一定量的病种和病人(包括操作)。

  4、指导、督促住院医师学习《大纲》所规定掌握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操作考核选项,要达到一定数量和熟练程度。

  5、指定住院医师阅读专业资料(中、英文),修改住院医师的译文和论文。

  6、落实培养计划及了解、检查、督导住院医师计划执行完成情况(临床实践、业务工作和学习情况)。

  7、关心住院医师思想、生活情况,培养敬业精神。

  8、负责住院医师日常工作考核,听取科室医护人员及病人对住院医师的反馈意见,对存在问题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三、导师选定:

  导师由教研室主任或科主任指定,包括科室导师的数量和人选。

  导师制实施从20**年毕业的住院医师开始执行。

编辑:www.pmceo.Com

篇2:区第一医院服务改善辅导师工作制度

  区第一医院服务改善辅导师工作制度

  1、为配合医院开展“引入丰田改善模式,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培训项目,根据培训计划要求,现制定服务改善辅导师职责:

  2、科室服务改善辅导师主要工作是配合科室负责人承担本科室的服务提升重任。服务改善辅导师将组织集中培训,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习丰田模式的基础知识及1型改善工具方法,完成本科室2个1型改善任务。

  3、要求工作积极、责任心强、服务好,工作经验丰富。

  4、在科室服务改善工作中要主动带头,公布承诺,主动与科主任、护长沟通,争取科室的大力支持。

  5、做好科室服务改善资料的收集和统计。

  6、本制度为试行,需逐步完善规范

篇3:高中德育导师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

  高中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

  1.德育导师主要职责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特长诱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受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他科任教师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并反馈信息。

  2.建立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每一周期的表现及每次考试后的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建立受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受导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2)家访联络制度。建立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求教育方法。

  (3)谈心与汇报制度

  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4)建立小组活动制度

  每个德育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与小组之间将由德育导师组织定期(每月一次)进行交流。

  本小组内: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上一周期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如实讲出来,导师与其他小组成员均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浓厚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心沟通氛围。

  小组之间:德育导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于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5)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每学期至少聘请相关领域专家来校讲学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及案例交流等校本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工作水平及研究水平。

  (6)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一是每位导师的自评;二是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三是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四是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

  (7)导师奖励制度

  A、德育导师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的评选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B、学校每年对德育导师进行考核,合格的,给予每月30元的津贴,每学年评出若干名优秀德育导师,给予每年300元的奖励。

  C、学校对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优先提供相关外出学习机会。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