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9-24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成立了课题组并加强学习、以此转变教师思想、提高素质。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的研究》这一小课题。要使研究工作能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此我校特别注重教师的学习培训及提高,先后组织教师学习或自学了《课程改革与研究》、《数学课程标准》等书籍刊物有关理论知识。多次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和研讨,并将学到的知识及时回校作汇报和交流,为科研提供理论支持。

  二、完成了学生对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口头评价的调查。

  通过调查,学生从内心讲是愿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有90%以上的学生喜欢教师激励性评价,而实际课堂上能得到教师激励性评价的不到30%。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的评价观念的影响,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只有精彩的回答,教师才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我们的学生。教师极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现状我们决定采取的措施是: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积极使用准确、规范的激励性语言;适时发现、捉学生的闪光点;恰当地运用延缓性评价手段。

  三、丰富了师生的评价语言,培养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爱因斯塔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实物演示、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景,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表现者。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别人。例如:一位同学评价他的同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竖式,说:“你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你能够把数位对齐就更好了。”有的同学这样评价自己:“我今天的字写得很端正,老师,我可以获得一颗作业星吧”。

  学生变得自信,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改变了教师的评价观念。

  由过于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由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单向传递,转向评价的多向互动;由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随意性,转向注重口头评价的激励功能。

  五、改变了师生关系。

  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局面,事实表明,传统的评价只能使教学陷于脱离实际、毫无生机的陈腐状态的深渊中,使学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越来越大,不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人才。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改变了师生之间对立关系,创设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六、课题研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如何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如何恰当地使用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总之,我们的小课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语言研究》中期的工作基本取得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个别教师还停留在评价就是表扬的层面上,语言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有时为了激励学生,教师不敢轻易说学生错了。教师只是含糊其辞地让学生坐了下来,没有通过让学生自主探讨或者教师指导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答案。个别教师对学生评价主要强调陈述性知识的回忆,而对于思维、技能、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极少,只有24%的教师能够经常抓住契机,肯定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给与全班同学的指向性评价。

  2、反思:明确评价目标

  我们应明确有效性口头评价的三个必须:

  (1)必须要有激励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对于不痛不痒的或者重复罗嗦的评价是要杜绝的。

  (2)必须要有针对性。即时口头评价更重要的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新变化,不应该是同一个标准,同一形式,而应该具体化,有针对性。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给学生多一次成功的机会。

  (3)必须要有全面性。教师的评价的内容要丰富,关注学生的面要广。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重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态度、习惯、能力、情感等。

  七、总结反思,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经验论文。

  为了从理论实践上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研讨课后尽量做好教学反思,记录自己的教学所得、所失。让我们从中学会如何结合课题研究更有目的地听课、评课。

  总之,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争取研究取得更加圆满成功。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课题研究报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报告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研究报告

  学科分类

  初中英语

  课题

  名称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立项

  编号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联系电话主要成员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

  20**年6月

  许昌市教育局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解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研究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掌握英

  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步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在有比较、有指导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广大教师努力钻研教材,积极探讨教学规律,交流教学经验,从而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结果、情感、技能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能客观有效地检验新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能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出客观的评判,更客观、全面地反映课堂教学的本质,从而为教学改革的鉴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课题研究目标

  1、立足于课堂评价,提升我区课堂教学水平,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步伐。

  2、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为教师实施课堂评价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问题,突破的难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对学生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把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感受成功,从而提高教学实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以新课程思想为指导,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应用价值的研究。遵循“以行动为引领、以经历为载体”的研究思路,通过大量的鲜活的评价案例,提取发展性评价方法的内核,从而生成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式。

  为此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备课、授课、反思等环节下功夫,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课堂评价实效性。关注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方式方法以及评价对教师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实效性等等。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所以应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以及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来进行整体评价。在评价中要体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把握评价的导向。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以小组评价为主。新的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倡导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确定评价目标,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和策略。注重以学促教,以评促教,为教师有效调控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并最终服务于教学效果。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英语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评价改革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中下游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没能全部给调动起来,如何将这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好,并且长期生效,就成为我们今后改革的重点。同时其他方面也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完善。

  1、重点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选择与组织的策略。

  2、预计突破的难点是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的“适当”、“适量”、“适度”的准确把握。

  四、探索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明确定位于实际教学应用性研究,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则:理论研究与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小学语文教学为载体的研究进程。研究方法如下:

  理论学习法、实验法、课堂效果分析法、课堂实践法、查资料法等。

  1、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

  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或集体备课,然后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风格参加学校举办的“同课擂台赛”,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对我们来说就是活生生的课堂,即常态课研究。

  4、调查研究法:实验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质量调研、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5、文献资料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为教师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

  6、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方法,积极撰写论文、报告,形成丰富的课题研究成果。

  五、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

  本项研究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从20**年6月到20**年5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6--20**、9)实验启动阶段

  研究内容: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2.组织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格。

  3.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4.通过调查对课堂评价实效性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他制约因素情况做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5.实验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兴趣爱好,选取侧重点,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失效。

  第二阶段:(20**、9--20**、2)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阶段

  1.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扩大课题的影响

  2.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课堂评价实效性的策略。

  3.案例研究,每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4.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

  第三阶段:(20**、2--20**、5)总结结题阶段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进行研究结论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4、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5、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6、整理课题研究期间各位成员在实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如获奖的论文、教案、课件、观摩课、评优课和竞赛课的获奖证书和资料等),接受专家评估。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六、主要研究成果:

  回顾我们的课题研究,通过检查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从对课堂评价的认识、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和所取得教学效果上都有所突破。

  (一)课堂评价的理念进一步提升

  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我们组织教师共同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课堂评价》、《课堂评价策略》等,评价理念得到提升。对课堂评价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老师们真正认识到:

  (1)通过课堂评价不仅能够及时对当前学生课堂表现进行有效测评,而且还能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与意向

  (2)实施课堂评价,有利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总很累的全面提高。实现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建构,帮助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3)通过课堂评价使得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课堂评价实施方面: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我们针对初中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它的评价形式有多种多样,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等。可以给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或形成性评价量化表格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策略包含量表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累计积分制、激励评价与奖励评价相结合。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教师设置课堂评价记录卡。记录卡内容包括:合作学习的主体;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我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我已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我重点提出的问题;我积极参与与交流的问题;最大收获等。在使用“累计积分制”策略时,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后的集体交流时,任意指定各组的某号同学代表汇报,该生发言的成绩就代表全组合作学习的水平,计入“小组排行榜”,每次累计各组积分,定期评出“优胜小组”。在这种以团队为整体的激励性活动中,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会帮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同时带动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集体观念得到增强,特别是后进生,会害怕自己拖了小组的后腿,把压力变成了动力,学习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学习质量也上升了;胆子小或思想有惰性的学生也变得大胆主动,遇到问题,都能及时主动低于其他同学合作研究。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这些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流的过程,所以价值是多元的。并在评价过程中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帮助学生们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三)实践成果方面: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各级各类考试竞赛及中考中成绩都取得良好的成绩,有效的提高了我区的英语教学成绩,也为学困生的转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助推了我区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一些相关教学论文相继诞生,在短短的一年内,参与课题的教师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王慧杰老师多次辅导青年教师优质课,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七、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本课题的为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提供了平台

  该课题由教研员牵头,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研究主题,以解决学校教学问题为主要研究活动,是尽快改变课堂教学痼疾的有效手段,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研究成果着力解决教师对课程理念把握不准或理解不深,学生主体意识不强,教学行为形式化、表层化的特点,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推进区域内课程改革的发展。

  2、本课题的顺应了教师、学生发展的需求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任重而道远。教研员、一线教师互为依托课题研究,对提升教研员专业素养、为课堂教学提供专业指导、引领、服务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对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教学视野的拓展、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技能的提升、教研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将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将会得到全面发展。

  3、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现在正值新课程实施的深化和反思阶段,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改革都需要在沉淀理论的基础上向进一步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深入阶段过渡,并逐渐走向成熟、发展、提升。本课题进行的实践探讨,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是真正实现教育的***,即“学生快乐发展,教师成功发展,学校和谐发展”。

  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最优的社会效益。

  八、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欠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1、全体课题组成员在时间和精力上还不够充裕,成果高度和深度都有拓展的空间。研究过程中需分工协作、积极配合,由主持人带头开展相关活动。但由于老师们忙于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量繁重,在一起集中学习分享交流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所以,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有瓶颈,难以突破。

  2、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滞后于研究活动的进展,成果得不到及时总结。课题实验与探索的过程是长期的,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是繁琐的,也是科学的,但从现在看是滞后的、欠缺的、不规范的,研究成果得不到及时总结,科学性和有效性得不得及时验证。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挖掘出更多的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评估报告、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深刻体现设想中“有效性”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是一个研究的难点课题。结题不等于这个课题就终结了,应对评价与教学的有效性做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将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去。

篇3:初中思品课堂教学而活有效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而有效研究课题

  阶段总结

  对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大力进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而有效研究”的课题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及经验,下面作简要的总结:

  一、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而有效研究”的课题研究水平,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理论的学习。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语。这是我国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最早论述。它指出了启发的时机,即当学生“愤”和“悱”的时候才对他进行“启”和“发”,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者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建构的知识的过程。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指挥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以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实现自主建构。在思品课课堂中,特别是“情境创设”,“合作探究”等环节,教师若能在课堂提问教学中进行优而化设计,形成有效的提问,必将较圆满地完成最终的意义建构。

  3、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刨根问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思维活动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的思维活动越来越具有独创性,并试图解决问题。

  二、研究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要活而有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此,我们选择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问式”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内涵。

  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能够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能够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性的提问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课堂提问的主要类型。

  (1)引发性提问:主要是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提问。

  (2)引导性提问:在让学生看书预习时,以提问的方法指导他们有目地阅读,通过阅读思考了解课文内容的大致情况,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3)深究式提问: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更加深入了解教材内容,从更高程度了解课文,通过设问、反问等形式。

  (4)桥梁式提问:指利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和共同点,设计好题目,通过提问学生,可以自然地引入我们所要学的知识,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我们这节课讲了某事,这事如进一步往前发展,情形将会怎样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请同学们课后去看书预习等等。

  3、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提问策略

  (1)提问设计要求缜密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事先设计好所要提问的问题,它包括七个方面:①何处提问;②何时提问;③提问什么;④如何提问;⑤提问谁;⑥可能出现的情况;⑦如何评价等。

  (2)提问“三维”要有底数

  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由三个维度的目标组成,总目标必须通过分类目标来实现。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盲目随意、信口开河,无意识地随意提问,结果是一节课上下来,提问了什么问题连自己也不知道。因此,提问要把握教学的分类目标,即课堂提问必须根据“三维目标”来设置。

  (3)提问对象要观神态

  提问要根据学生的神态(心理状态、行为状态),进行有选择性地提问。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环顾全班学生,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映,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意图,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象回答。

  4、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具体方法

  (1)提问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所在。过于宽泛、无目的的乱问,为了提问而提问,思维指向不明,使学生犹如“雾里看花”、无所适从。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教材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把课中知识点以提问的形式体现出来。达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提问要有趣味性

  ①紧扣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设问。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越贴近,越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学生的兴趣就越高,注意力就特别集中,也更容易领会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广泛收集一些既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又能唤起学生关注、感兴趣的生活环境材料作为问题情境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课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关爱集体,关爱社会,保护环境等等内容,教师都可以就地取材,来个现身说法,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努力学习、不关心集体、不爱护环境的问题进行直击,在事实面前,他们会有强烈的震撼,在以后的行为中也就会自律许多。

  ②紧扣社会实际。设问的情景材料应具有时代性。当今社会是一个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随时了解瞬息万变的经济政治资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如前年丰富多彩的北京奥运会、“嫦娥奔月”工程、“5.12”汶川大地震、上海世博会等,学生对这些现实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课堂上引进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容易吸引学生去认真思考、分析,产生想说的强烈愿望。当学生的兴奋点被激发时,就能积极思考教师提的问题。

  (3)提问要有层次性

  问题犹如山峰,坡度太陡,无法攀登:坡度太缓,也会使人丧失攀登的兴趣。提问应设置合理的坡度。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如学习九年级思品课《走科教兴国之路》,在学生阅读有关数据与资料后,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是否是科技强国呢?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2、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是什么?3、我国该如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4、是否只要有了经费的保障与法律的规定,我国目标就能实现?还需要依靠什么?人才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这几个问题,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地提问,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落实了教学目标,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得课堂教学活而有效。

  (4)提问要有时效性

  教师的提问要选择最佳时机,即在不同的时间提出适宜的问题,主动地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情境。如,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思维正趋于较为平静的状态,这时可以提出一些回忆性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则应多提一些分析性和评价性较强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当学生处于疲惫状态时,就应提一些放松性和幽默性的问题,这样可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的思路受阻时,教师要看准时机,把握火候,在问题的关键点上加以“点化”,用语言的燧石去敲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的思路豁然开朗,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

  (5)提问要适度

  ①问题难度要适度。问题广度要适度。

  (6)提问要有灵活性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具有灵活性,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掌握程度,当学生答不出或者答案偏离预期时,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思维状况,动态地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度点拨,提供必要的帮助;也可以适当转换角度提问;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投入,学生的主体就难以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掌握学生的各种心理动态,提高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课堂环境的多变性,要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必须做到“灵活”,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活而有效。

  5、恰如其分的提问评价

  (1)把握评价的主导性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赏识”在课堂评价中处在主导地位。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评价要能准确简练、自然真诚,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品味到成功和被老师赏识的喜悦,从而焕发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把握评价的多元性

  教师还应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释放了评价的空间,也开放了学生的思路,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当教师提问“你感受到临沂的变化了吗?”学生讲述了临沂的变化,教师如能再追问:“他讲述了临沂的变化,你想对这位同学说点什么?”、“对于他的回答,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这就使得每个学生都成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对话者,都可以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有时是对他人意见的认可,有时是对别人举例的补充和更正。在评价中教师适当地“让权”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中来,把师评、生评、自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包括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学习态度和情绪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达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目标。

  三、体会思考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使课堂教学活而有效。

  总之,一位真正优秀的思品课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提问、讲究提问艺术,在思想品德课中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

  “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而有效。

篇4:一中有效课堂教学、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中“有效课堂教学”、“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精品学校建设步伐,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的精细化、特色化管理水平,强力推进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工程、研究工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决定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和“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把教育、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贴近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贴近班级管理的研究,提高教育艺术,打造特色班级管理。经z一中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创优质、出精品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日常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实践中的小事件、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反思、讨论,确立若干“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实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实施目标

  1、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探究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授课导入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具体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通过“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探究班级管理的具体问题,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3、通过小课题研究在各教研组和年级部的有效实施,促使我校教研活动课题化,促进“校兴教研,教研兴校”氛围的形成。

  4、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我校教师将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机融合的研究能力,打造一支教、学、研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

  5、通过小课题研究,提升我校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融合的管理水平,形成一个“人人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的局面。

  三、总体思路

  学校要求以学科教研组和年级部为单位,组织成立若干研究小组,开展具体的小课题研究;同时鼓励教师个人单独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各学科教师要立足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紧扣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困惑或领悟进行追问、总结,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提炼形成具体的教学策略,指导、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年级班主任要立足自己的班级管理实际,就班级管理中呈现的经验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困惑或领悟进行追问、总结,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提炼形成具体的管理策略,指导、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特色,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在分析、总结具体的、分散的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将甄选部分小课题研究整合为一个整体课题上报省教科院、市教研室,申报省、市级课题,继续展开深入研究,将我校的小课题研究做实、做细、做活。学校要求形成由具体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的研究指向打造各学科“优质课”的系统课题的研究,由具体的班级管理问题的研究指向探索富有特色的班级管理艺术的研究,由分散的各学科、各年级的小课题研究组成z一中整体的学校课题研究,由初级的校级课题研究升级为市级课题和省级课题研究,提升小课题研究的级别,扩大z一中作为省示范高中的影响。

  四、实施流程

  1、组建课题组

  每学期开学时,由教科室、教务处召集各学科教研组讨论决定本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的选题及参研教师、课题组负责人,组建相关研究课题组。由政教处、年级部召集班主任讨论决定各年级“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的选题及参研班主任、课题组负责人,组建课题组。

  2、确立选题

  课题组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附表一)。课题组教师或班主任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或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

  3、申报立项

  参加“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课题组在规定时间内向校教科室提交《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科室和教务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及时公布立项的小课题。

  参加“特色班级管理”课题研究的课题组在规定时间内向校政教处提交《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政教处和年级部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及时公布立项的小课题。

  4、实施研究

  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表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

  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科室和教务处定期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进行“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开展实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班级管理的艺术性。政教处和年级部定期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5、汇报结题

  每个学期结束时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附表四、文字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课堂教学案例、班级管理案例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等)。

  6、成果鉴定与奖励

  学校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成果优秀的给予奖励。

  (1)学校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并在全校推介,推动成果的应用与共享。

  (2)学校定期甄选优秀的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编辑成册,并选取部分优秀成果在校刊《教育通讯》上发表。

  (3)学校推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参加市级、省级教研论文评选、优质课比赛,参加市级、省级德育论文评选、教育管理活动。

  (4)学校在年度考核评优、职称评定、推荐评选学科带头人、推荐评选优秀班主任等活动中将小课题研究作为重要参考,纳入加分项目。

  (5)学校以奖代补,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和班主任,并取得实质性成果的,经考核、验收、评估,承认一定的工作量,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课题管理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倡导班主任和全体教师通过参与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学校引导教师和班主任选择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努力为小课题研究创设条件,提供多方位支持。学校大力宣传有成效的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

  2.加强指导,形成制度

  学校成立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和评审等工作。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学习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帮助教师和班主任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相关资料,激发教师和班主任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掌握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法,切实有效地展开课题研究。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细则》,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纸质和电子双重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注重实效,有序推进

  教科室、教务处将督促各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督查活动,以创优质、出精品为目标,打造“优质课”,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战场,促使教师深入探究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各教研组长领导下课题组成员要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和课堂比赛、说课、评课等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应用。

  政教处、年级部将督促班主任把班级管理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班级管理为抓手的教育管理基本策略研究,形成富有z一中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和管理效益,探究学生良好品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健康个性生成等养成教育的基本策略,促进交流,取长补短,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实践中有效实施。

  4.及时总结,扩大影响

  学校适时整合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成果,打造广覆盖、多层次、有特色的“优质课”,推动各学科小课题研究走向深入,形成系列,在此基础上总结提高,扩大成果影响。学校适时整合各年级“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成果,打造各年级特色班级管理模式,推动班级管理研究走向深入,形成系列,在此基础上总结提高,扩大成果分享。

  5、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在z一中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协调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和年级部等相关科室部门组织实施小课题研究。其中,“有效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牵头组织实施,教务处、年级部全程参与;“特色班级管理”小课题研究由政教处、年级部牵头组织实施,教科室协助。

  z一中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

篇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面向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是掌握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实现有“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学习上获得主动,自主和独立。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是学习所必备的能力,是学习所必须的条件。是学习活动开展的方式,是学习活动组织的模式。

  2.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布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1.通过研究,在各学科教学中构建新型自主学习教学样式及其策略。

  2.通过研究,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具体表现为:

  (1)具有独立学习的意识和一定的能力。即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树立学好知识的责任感,并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到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2)能在自我激励下不断学习。这种自我激励表现为:在学习上有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价值,并奋发自强,不甘落后。

  (3)创造性地学习。不满足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财政部,探索新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

  (4)培养责任感。就自主性的个性层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自尊,社会层面,我们主要发展学生对社会价值的体认和形成一定的责任感。

  3.通过,转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形成融科学性。

  四、研究对象:

  1-6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被试的研究方法与组织形式。

  在设计方案时,我们考虑支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有关键的操作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考虑支建构主义理论(课题理论依据之一)本身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个案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同时,实施三大策略:学习理论,寻找研究的支撑点;解读案例,通过解读,进一步提升理念;总结经验,在研究中提练本质,对经验进行系统化。

  2.实验变量的操作方法

  “教学中开展自我学习”,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动力和能力。对学生而言,主要是获得理智的挑战。这里,“自主”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载体,而更多地看作课堂教学的目标。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等其它课程,新的课程标准都把经历、体验、尝试、探究作为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行为动词。因此,我们也把这一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发现,去经历,去探究。我们让自主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根基,成为能力生成的桥梁,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成长的渠道。

  3.变量的控制与观测

  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形成因素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我们用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情况(强调:不仅仅是根据成绩的数据)。其中问卷测评形式一般属于半投射式或半开放式,这样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状况,以便及时总结以制订后继策略。

  六、组织机构:

  负责人:戴艳平、杨红英、

  主研人员:陈锡银、刘超、陈青、沈和、顾明刚、徐荣海、鲁莹莹

  刘冬、李建平、江晔、王轩、徐黎明

  七、研究计划进度

  1.20**.10-20**.2(起始阶段):文献研究,课题论证,开题。

  (1)20**.10-20**.12成立课题组,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与技术的培训。

  (2)20**.1-20**.2完成课题研究的设计和论证工作。

  2.20**.3-20**.9(全面实施阶段):实验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调整、修正方案及操作过程

  (1)20**.3对实验班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着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调查。

  (2)20**.4.推出自主学习研讨课,培训学习。

  (3)20**.5推出多节研讨课,组织教师对课列进行分析,不断改进策略和方法。

  (4)20**.6根据研究情况写出论文,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一份。

  (5)20**.7写出个案分析和论文各一篇,总结自主性学习的策论和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收集校本教材的有关资料,进行中期评估。

  3.20**.10-20**.1(总结阶段):召开课题鉴定会,结题。

  (1)20**.10针对中期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深化研究,

  (2)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成果结集成册。

  (4)进行校内经验交流;

  (4)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结题论证。

  八、研究成果及展示方式

  1.我们觉得,小学语文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师生双方的智慧均在教学中得到了提升。

  实验为课程的动态生成构筑了一个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站台,为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展示了一个舞台。经过三年课题实验,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的互动中,实验班的学生大多数具备了良好自主学习习惯,交流讨论时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会学语文。自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从而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2.研究成果展示方式

  (1)课堂教学展示

  (2)撰写论文及实践成果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检测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