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科大本科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4-10

  科大本科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加规范、科学、认真地做好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依据国家、省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是本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个人在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的科学研究课题。

  第三条 学校教研课题面向全校,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

  第四条 教研课题的研究要重视实践性,注重成果性。教研课题研究必须与教学和教学管理紧密结合,从实际中总结提炼,在实践中检验验证,以教学或教学管理实际成效大小作为衡量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五条 教研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学校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

  第六条 学校教务处是教研课题管理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领导教研课题规划、管理工作,制定课题规划、指南和管理办法,审批各类课题,负责教研学术交流活动和重要教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促进教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七条 课题负责人所在部门是教研课题日常管理单位,负责教研课题的具体实施和研究工作。

  第二章 课题的申报与批准

  第八条 申报校级教研课题负责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我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在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致力于教学研究的人员;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申请人必须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课题的实施。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报;

  4、申请人同时只能申报一个课题,同时主持或参加的校级在研课题不能超过2项。以往承担的校级教研课题必须已按规定结题,未结题者不能申报。

  第九条 校教研课题原则上每年申报一次,每次从教务处发出通知之日起开始受理,根据立项指南及有关通知的要求进行申报。

  第十条 国家、省(部)级等类型教研课题,学校届时根据规划单位要求组织申报,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并结合本办法实施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设立专项课题。

  第十一条 课题的申报程序:

  1、根据教研课题立项指南和申请书的要求填写《太原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申报书》,并经所在部门审核;

  2、教研课题指南依据我校教育发展规划制定,供研究选题参考。申请人也可自定其它选题。申请人所在部门按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在规定日期内,各部门将本单位审查合格的申报书集中报送教务处。不受理个人报送的申请书;

  3、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报学校审核批准后发文公布。获准课题的负责人应与学校签定《太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任务书》。

  第三章 课题经费管理

  第十二条 课题负责人须制定详细的经费使用计划。

  第十三条 课题经费一次核定、分期拨付、专款专用、超支不补。

  第十四条 每个课题均预留5%的课题经费用于项目的申报、评审、检查、结题等费用的支出。

  第十五条 课题经费使用范围:

  1、国内调研及教学研讨会差旅费;

  2、资料收集、复印、翻拍、翻译及图书购置费;

  3、小型会议费;

  4、公开发表教研论文版面费;

  5、成果印刷费;

  6、成果鉴定费;

  7、课件的购买与制作费;

  8、研制新实验的耗材费;

  9、其它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费用;

  10、课题经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使用的额度不超过课题总经费的60%,其余30%在课题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支付;

  第十六条 在财务制度和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范围内,由课题负责人按计划自主支配课题经费。所有费用凭发票经教务处负责人验收签字后,并按计财处的相关规定办理支付手续。在课题经费使用中,若经费支出类别在第十五条规定的范围以外,须向教务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支付。

  第十七条 教务处和计财处对课题经费实施具体管理、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八条 对课题负责人因工作调动、出国,生病、死亡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研究而被撤消或终止的课题,学校停止继续拨款,并收回己拔经费的剩余部分。

  第四章 课题运行管理

  第十九条 课题负责人应认真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并依据任务书按时按质按量提交课题年度报告及中期报告,在规定时间完成课题的各项工作。

  第二十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送教务处审批并备案: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改变成果形式;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变更课题管理单位;

  6、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年以上或多次延期;

  7、因故中止或撤销课题。

  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

  第二十一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终止课题实施,并冻结或收回剩余课题经费: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4、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5、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6、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被撤销课题的课题负责人五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

  第五章 进度检查

  第二十二条 教务处教学研究科负责教学研究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年度检查、结题、鉴定、报奖、经费管理等。

  第二十三条 学校组织专家对各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年度检查、中期检查。对成果突出或建设效果比较好的项目,学校将作为申报教学成果奖的候选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年度检查、阶段检查不合格或没有接受检查的项目,学校将暂停其经费的使用,根据整改情况重新审核其立项申请,必要时将取消资格。

  第六章 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二十四条 校级教改研究课题从立项之日起,研究时限一般为2至3年,时限期满,应按学校要求进行结题,因故不能结题者,可向教务处提出延期的书面申请,延期次数只允许一次,最多延期一年。

  第二十五条 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填写结题申请书,并提交成果的相关材料(教学论文、研究报告、必要的附件等其它相关材料)。

  第二十六条 由教师所在单位组织本单位5人以上的有关专家召开成果汇报与评审会。将会议评审意见与课题结题申请书、成果研究报告和其他附件提交教务处。

  第二十七条 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课题验收。根据不同课题类别的特点,可采用答辩、现场考察及书面评审等不同形式进行验收。

  第二十八条 成果形式可有多种形式。教学研究论文、方案、研究报告、教材、教学实践效果报告与成果推广报告等均为课题研究成果认定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 成果宣传、推广和评奖

  第二十九条 学校、教务处、各课题组和课题组所在部门,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对教研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作用。

  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建立优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渠道。通过交流汇报与教学成果交流研讨、现场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学成果交流推广。对取得优秀成果的教研课题优先推荐申报学校、省(部)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比。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暂时未列入资助范围的课题,经学校备案后,可按自选课题对待。当自选课题的承担者认为已经取得研究成果时,可向学校提出申请,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评定、验收。为鼓励自选课题的研究,凡属于确有价值的教研成果,将给予适当奖励。

  第三十一条 凡在立项时在学校登记并纳入学校管理的国家级、省部级等上级部门的教研项目的配套经费按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文件执行。

  第三十二条 凡在立项时未在学校登记并未纳入学校管理的国家级、省部级等上级部门的教研项目将不给予配套经费。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教务处。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达之日起执行,原有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采编:www.pmceo.cOm

篇2:小班化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班化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元门乡中心学校

  课题组

  一、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学校办学在讲求规模效益的同时,强调让每个学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小班化教育教学效益观是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我校邻近县城以及学校布局的调整等原因,我乡一部分学生流向县城学校,元门、翁村、向民三所小学的班级已经自然成小班,全乡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而教师偏多。实行小班教学,不仅解决教师超编问题;更重要的是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的机会,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

  大大增强;对于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提升我乡小学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二、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课题的界定:

  小班化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学生数量,班额一般在30人以下。小班化教育教学是指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育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育形态。

  三、小班化教学实验设想。

  (一)小班化实验的主要内容

  1、改革教育教学环境。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3、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形式。

  (二)小班化的教学目标

  总目标:创设和谐、生动、愉快的“小班化教育”环境,尊重教师、学生的个性发辉,崇尚人文关怀,让小班成为提升师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

  具体目标:

  1、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互动,创造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以取得最佳教育品质及效能;

  2、加快硬件装备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建设,探索小班化教育资源、环境配置,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使用效益最大化。

  3、结合生态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研究,逐步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研究思路,并在管理和教学等方面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具体操作方法与经验。

  4、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设计多元化,积极开发学习者的潜能。

  (三)实验研究对象及条件:

  1、实验对象

  本着先试点后推广的积极稳妥的原则,首批确定中心学校为实验试点,实验班级分别为一(1)和四(1)班,实验班级要在实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大胆实验,勇于探索,总结经验,便于推广。

  2、实验条件

  (1)教师配备

  实验班的教师采取单人、单科式,即每个班配一位语文教师,一位数学教师,若干位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语文、数学教师分别担任正、副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

  (2)实验条件

  根据我校目前的办学条件,小班化教学实验的办学条件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学校支持班主任针对实际采取个性化的教室空间设计与布置,体现小班化教学特色。

  (四)实验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

  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小班化教学理念是:关爱每个孩子,激励每位学生;努力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学生是有潜力,有差异的,并且是不断发展的;教师与学生是学习的伙伴,是共同成长的伙伴;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五)实验原则

  1、科学性原则:我们遵循的是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思维科学等,实验所收集的信息要有科学根据。

  2、主体性原则。实验过程要着力研究学生的主体性生成机制,创造条件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构建和完善。

  3、整体性原则。遵循学生整体发展的活动性、充分性,研究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整体力量。

  4、活动性原则。实验要求各项实验目标和实验活动的设计是为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其中的实践活动过程。

  5、互动性原则。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种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开放想象、创新性思维的多维互动中,主动学习探求知识。

  6、民主性原则:创设宽松、和谐、

  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愉悦的课堂情境。

  (六)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实验法

  (七)小班化教学与管理模式

  1、教学环境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思维特点精心设计小班个性化的教室,比如:教室里除了课桌,有学生自己存放衣物、书籍和拼插玩具的柜子;教室四周有学生的作品、作业,或教师写的条幅、口诀,班级有图书架;学生课桌的摆放与非实验班级有明显区别;课桌的摆放大多应是四张桌椅拼凑在一起,以利于小组学习;使整个教室不再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而是一个以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2.教学模式

  首先,小班教学由教师站在讲台,改为学生数人一组围坐在一起,或听教师讲课,或小组讨论学习。其次,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安排的变化,教师的讲课最多只能占二分之一多,学生的自我学习、小组讨论约占二分之一,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和自学活动明显增多。第三,小班学生上课发言、上台作题、阅读、演示以及表演的机会要比大班学生大大增加。第四,教师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实施分层教学,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

  3.教学管理

  首先,小班教师大多是面批作业,及时订正错误,及时表扬、鼓励,及时反馈。第二,教师在教要强化学生组长的作用,锻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采用异质或是同质分组,并参加小组讨论活动,帮助小组长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第三,小班教师可在班上办公,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第四,小班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也要做一些尝试性探讨。比如,可采取分层考试、学生自愿选择的形式;还要把教室布置得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没有心理负担和压力。

  (八)实验的关键环节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小班化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形式的改变上,座位的调整,学生数的减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教学策略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实验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2、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在小班教学中,教师必须为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发表见解创造机会。第二,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平等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三,要促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情感与认知,知识、能力与潜能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3、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探索者、共同活动的参与者、适时的帮助者、辅导者。教师成了师生双向交流中的一方,或者成了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中的一员,或者成了某一个学生的问题的帮助者,或者到学生当中去成了班组集体活动中某个角色的扮演者。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加有个性地发展。

  4、必须把握好几个变化。

  (1)明确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要为学生制定个体发展档案。

  (2)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更大限度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3)小班教师的备课工作,一般要备到每个学生,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

  5、加强小班化教学、教法、评价等研究工作。要重视借鉴学习外地小班化教学的经验,积极探索,开展小班化教学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的研究这一项重要工作。

  四、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一)认真调查研究,做好规划,分步实施。对小班化教育教学成效做出及时的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炼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经验,在乡推广,重视扩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抓紧制定相应的小班化教学实验管理办法和指导性意见,制订相应的教学实验计划,具体实施方案。

  (三)抓紧师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小班化教育质量,需要师资队伍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要统筹制定实验的教师培训计划,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

  五、小班化教育推进工作安排

  学习准备阶段20**年5—6月

  (一)方案研讨(09年5—6月)

  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实验班级和教师,初步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学习,并对此方案再次进行交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试点实施阶段20**年9月—20**年7月

  围绕课题方案开展系列研究,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举行小班个性化教学研讨会。

  (二)教学观摩(09年9月)

  进行实地观摩,使教师了解“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方法及现有设备的运用等内容。体会小班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1、走出去,到有小班化的学校听课。

  2、推选4名优秀教师上观摩课。

  (三)环境建设(09年9月)

  班主任牵头组织本班教师,初步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教学需要和教学规律的人文化、个性化、生活化课堂教学环境(教室设计)。

  (四)备课设计(09年10月)

  1、掌握备课的基本要求,即备学生实际,备教材内容,备教学方法,备课桌椅排列及师生站(座)位等教学组织形式。

  2、掌握备课的基本要素:学生情况分析,教学要求,分层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个别化辅导,教学效果评价。

  3、以学科某一课文为例,进行集体讨论、备课,设计课时计划,并形成完整的书面的课时计划。教师以自己单元的备课为基础,进行大组或小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五)课堂实践(09年10—11月)

  使全体实验教师初步掌握和运用“小班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能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小班教学的经验教训。每位教师上一至两节观摩课,学校领导、顾问组、同科组教师进行听课,并进行评议。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上一节观摩课。

  (六)总结改进推广阶段(09年12月)

  将本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一次综合性总结,形成本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1、每位教师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包括学生的亮点、教学中的亮点、班级管理中的亮点;每位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改进的建议;

  2、学校课题组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总结:总结成功经验,集结教师小班化教学经验为在全乡铺开小班化教学实验做好准备。

  3、召开全乡小班化实验工作会议,在全乡推广小班化实验。

  小班化教学全面实施阶段20**年2月—20**年7月

  1、各小学全体科任教师自主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进行研究。

  2、专家课题组成员适时指导。

  3、所有实验教师写出相应的实验总结、论文或研究报告。

  4、学校编印《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课题研究资料汇编》

  六、小班化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促进教学信息的传递。注重运用体态语向学生传递关爱的情谊

  ,努力做到尊重每个学生,营造生动快乐的学习气氛。

  2、构建一种和谐式的教学过程。教师备课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教室环境的创设;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助学者;考试及布置作业体现分层特点(必做作业、选做作业、拓展性作业),批改作业多采用面批为主,注意随时批改,及时答疑,使每一个学生都取得不同进步。

  3、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注重分层实施,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4、小组合作是小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合作和共享,逐步建立起师生良性互动、教学手段先进,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5、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机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采用发展性评价手段和方法。如鼓励评价法、小组评价法、激励评价法、形象评价法等。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知识能力、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从而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

  6、教师人人学会积累,教育教学随笔,课堂教学启示录,案例、反思、论文等做到每天记录一点点;多方积累教育教学资料,不断完善自我。

  七、加强领导,保障“小班化教育”实验的顺利进行

  1、“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符建华

  副组长:王文瑞、王明战

  (负责课题的发展规划,审定成果,奖励先进)。

  组员:王志宏、陈克光、王桂山、王永周、覃泽洪、

  朱志荣、吴桂佳、王永耀、符冠秋

  (负责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文献,承担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负责课题全过程管理)。

  2、“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实施小组:

  组长:王文瑞

  副组长:王明战、王志宏、陈克光

  组员:朱志荣、王桂山、吴桂佳,各学科小组长,实验班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英语学科的任课教师。

  (负责具体组织、参与和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

  附件:

  一、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二、《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研究》子课题

  20**年5月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