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导航

农场居民孝敬父母先进事迹:孝敬父母的好女儿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9-07-18

  农场居民zz孝敬父母先进事迹:孝敬父母的好女儿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zz农场滨西区九委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名叫zz,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脑血栓半身不遂的父母,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居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zz今年49岁,打小就孝敬父母,父母由于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zz每次在干完地里的活之后还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有时候即使自己身体不适也不舍得给自己改善,总把好菜好饭给老人留着。后来,父母又相继患上了脑血栓和小脑萎缩,半身不遂导致常年瘫痪在床,zz坚持给父母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嘘寒问暖,把老人们照顾的无微不至。

  母亲在住院期间,她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细心照料,做饭送汤,给母亲擦洗,忙里忙外的,由于母亲身体高大,累得她腰酸背疼的,也不叫一声苦,有时甚至忘了自己还饥肠辘辘的,心里装的只是母亲的病疼。是女儿应尽的义务,她照顾母亲丝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里,她坚持每天都给母亲擦拭、按摩身体,忙完地里活回来陪母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母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zz身上并不合适,她用自己的行动和多年的付出 尽心尽力地延续父母的生命。

  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她搬到了父母家里当起了全职看护,因为孩子在外上大学,为供孩子她种植了玉米,经常趁父母睡觉了,赶紧抓紧时间去地里干活。她觉得干活累点无所谓,就是侍候多病的老人不好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zz家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她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父母亲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患有小脑萎缩的父母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有时候性情暴躁,对她嗷嗷叫唤,夜里还总是疼得醒来不停地嚷嚷,让她也睡不安宁,每次起来细心查看,按时给父母喂药。有时她还要把按摩师请到家里,为父母僵硬的部位进行按摩以减轻和缓解父母的病痛,尽管父母被病痛折磨的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但她总是耐心地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她每天好似一个机器人忙个不停,她要做饭,要料理父母的衣食住行,还要见缝插针到市场上去出售自己栽种的早玉米,可忙坏了她.可是她从来没有怨言.她总是任劳任怨。就这样,来来往往,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孝敬父母。照料瘫痪的父母好几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zz在孝敬长辈方面得到了大家的绝口称赞,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她用朴素的爱回报着父母的养育之恩。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农场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先进事迹:情系百家接地气 胸存千户暖民心

  农场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先进事迹:情系百家接地气 胸存千户暖民心

  提起zz农场滨东社区主任、党支部书记、共产党员zz,真是他翘拇指、她点赞,七嘴八舌众人夸啊。孤居老人张大爷说,俺家的大事小情他都管;失能老人李大娘讲,俺的大病小灾他操心,他就是党“过”给咱的亲儿子。辖区居民感激不尽,特地敬赠zz主任所在的党支部红光灿灿的锦旗一面。

  滨东社区管辖三个居委、四个楼区,有1860户、4216口人、党员中有60多名高龄多病的老党员。在他管辖的滨东社区内,哪家几口人,谁是困难户,zz了如指掌;哪家是孤寡人,哪户有留守童,吕主任如数家珍。他常挨楼逐家了解民情,穿街走户访贫问苦。把组织的关心送进千家万户,把党的温暖送上居民心坎。

  刘家院墙倒了,他帮着砌好。赵家厦屋漏了,他张罗给修缮。就连谁家的日光灯坏了,都打电话请他去修,哪家的暖气不热,也请他去排除故障。社区的人都知道,zz是多年的修理工、多面手,更有一名共产党员的有求必应的一副热心肠。

  前年一天深夜,沉睡中的zz被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得知是辖区内留守老人秦大爷的心脏病突发,急需住院治疗,zz闻讯二话没说,火速穿衣跑步到秦大爷家,背起秦大爷就往医院送。经抢救秦大爷转危为安。大夫风趣地说:“多亏吕主任送病人及时,否则,后果难以预料,难说会阴阳两界啊”。 秦大爷热泪欲滚地紧握着zz的手说:“吕主任啊,你比俺的亲儿都借力啊”! zz笑答:“应该的,不客气”。

  寡居的古稀老人徐桂琴的院墙摇摇欲“倒”,苦于家里无人修建而整天愁眉苦脸、束手无策。 zz得知后,就组织社区的党员服务队,利用四天的上班前、下班后的业余时间给徐大娘,拆危墙、砌新墙。徐桂琴老人逢人就说:“咱场的党员真是为百姓排忧解难办实事啊。”

  去年夏天,孀居老人齐桂荣病死家中,子女在外打工,又联系不上。酷夏高热、尸难久放。主任zz就主动代表组织代办丧事。给逝者整理、穿衣,火化、送葬,操办后事。事后颇受社区居民好评。两月后,她儿子回来,对社区感谢不已,对党感恩不尽。家境并不富裕的他专购锦旗一面,敬赠社区以表谢意。

  车祸所致的植物人杜兴春已卧床五年多。每天必须四次定时用吸痰器吸痰,否则,必窒息而亡。每当停电,zz都到处借电瓶给他送去,确保他定时吸痰。杜兴春的家人都十分感谢zz,称zz是杜兴春的“保命”救护神。

  耄耋老人何莲淑家年年清火墙、扫火炕,维护土锅炉,都是zz的份内“义务活”。为提高室温,今年zz自掏腰包,给孔宪珍家更换新锅炉,按上新的小水箱。94岁的孤孀兰秀英是个失能低保户,每年入冬前,都是zz去给其门窗安、钉御寒的塑料布,确保老人安全越冬不挨冻。

  对辖区的留守户、失能者、低保户、老年人,zz自觉约束自己,一定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平常日时关心要入微,逢年过节关爱倍至亲。中秋,鸡蛋、月饼送到家;生日,蛋糕、水果送进门。三八节,他携社区全体给女同胞送慰问,重阳节,他带社区党员给老人们送祝福。今年除夕夜,他和妻子把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低保户孔宪珍家。当妻子在床前亲手夹着三鲜馅儿的饺子,送到失能老人的唇边时,失能老人早已热泪成行.......

  邻居闹意见了,打电话找社区去评理、裁判;夫妻偶生“唇枪舌战”,打手机找zz去熄火、明断。三委有两户邻里发生纠纷,多年不合、积怨日深。几年来,经zz几多调解、反复撮合,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相互握手言欢重归于好。二委居民李新才夫妇长期感情不睦,三天吵架两天对骂,从“冷漠”到“冷战”,从“分灶”到“分居”,频临离婚边缘。zz长期对其“苦口”劝说夜灯下,“婆心”调解火炕前。现在,李新才夫妇裂痕修复、和好如初。zz书记常说,水流千里归大海,百般琐事在基层。邻里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是国家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啊。

  上个月,我和zz暮练走步。一会儿,新来落户的王中医给zz来电话:我家的楼房漏水哗哗的,请你帮助解决呀。他赶紧给物业去电话,可物业电话不通。他又给修理工老武联系,老武说出差在外地。他又先后为老王求助于自来水站、供热站。我一计算,zz在下班后的暮练的一个多小时内,为为民排忧解难,他共接、打了八个电话。事后闻知,zz夜半还在现场,亲手参加修理呢。

  zz常说,咱这个社区主任,别看官儿比芝麻小,可作用应比西瓜大。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联着党的民生、民心工程啊。咱要叫党放心啊!多年来,他坚持党员的“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党员老而不衰、永葆本色。“两学一作”工作,滨东社区抓得扎实深入,“三爱两史”教育,滨东社区搞得有声有色。滨东社区是管局多年的先进党支部、先进社区、标兵单位。特别是十八大的“要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精神贯彻以来,他更觉得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他决心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zz的办公室里,看到他常学习的《*xxx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一书的扉页,工整地书着八个醒目红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篇3:农场社区主任先进事迹:做社区居民的公仆 是他一生无悔的选择

  农场社区主任先进事迹:做社区居民的公仆 是他一生无悔的选择

  “社区弱势群体的生活难点,就是他所关心的工作重点”

  他叫zz,1980年只身一人背着行李卷从山东投亲来到了zz农场,在这里他从砖瓦厂推小车的“盲流子”起步,经过自学奶牛繁育技术,被农场选送八一农大学习畜牧养殖业,成了农场畜牧公司的“技术员”,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被农场聘为畜牧公司副经理、党支部书记。在畜牧战线上工作了26年。20**年元旦,他被调入社区工作,至今已经十个年头了,也是农场从事社区工作最长的一位社区主任。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杂事儿、琐事儿、闹心事儿一天到晚不消停,干好社区工作更不是一件容易事。对于和牛打了20多年交道的zz来说,角色的大转换,工作环境的大变化,一下子让他适应不了。

  上任伊始,张主任就组织社区党员开展了“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万人心”活动,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他把社区的每栋楼房、每条街道、每家商户、低保户、特困户,他都了解的清清楚楚。

  针对百姓们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他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做到事儿不过夜,总之就是一个原则--难,只能难自己,不能难百姓,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

  社区的环境代表着农场的整体形象,从前环境脏、乱、差,被称为“大屯子”,这顶帽子压在场领导的头上喘不过气来。他上任后大刀阔斧抓环境,全力以赴搞建设,社区与城管局通力协作拆迁违章建筑38处,拆猪圈、清院杖、挖沟渠、运垃圾、扒厕所,新盖公厕20余个,直冲式厕所5个,清除场区小开荒,见缝插绿,实现了香化、美化、净化、雅化,农场的环境得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20**年管局领导检查来我场时,给予了高度评价,提出了“远学三江,近学zz”的口号,“大屯子”的帽子终于摘掉了。

  原先农场场区道路、排水沟有很多建设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平房区,雨天泥泞,排水不畅,个别低洼地区,经常是大水漫灌,百姓反映强烈。只要是一下雨,他就组织社区的工作人员,疏通沟渠,帮助排水。如今,农场场区的排水沟全部实现了硬化,平房区再也没有发生过大水漫灌的现象,百姓心里更是敞亮了。原砖厂有81户居民一到雨季就犯愁,道路行走困难,他积极找有关部门拉砂石、垫地基,一次新修5条砂石路,使居民雨季出行再也不闹心了。农场外环路路灯不亮,学生放学、居民晚间出行都不方便,他请场长现场办公,为所有场区路灯新安装180余盏,使场区的夜晚灯火辉煌,灯亮了,老百姓的心里更亮了。

  20**年,他被农场任命兼任拆迁办主任,拆迁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他凭着一个韧劲,克服重重困难,连续几年来拆迁平房、危房260多户,在拆迁时也有住户为了多给补点钱,给他送去红包,他都婉言谢绝。也有的拆迁户往他手机卡里打钱,他核实后都给退回去了。这几年拆迁工作没有发生一例*事件,做到了和谐拆迁。

  说实话,在社区工作,脏活、累活都不怕,累了,歇一歇就能缓过来。可是,每次看到社区哪些弱势群体的难处,他心里别提有多难受。

  他把弱势群里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残疾青年樊静身患小儿麻痹,双手不能正常活动,用脚书写人生。前几年,她与残疾人孟祥斌喜结良缘。为了扶贫助残,他在广场为她安排了一块地段让她俩摆摊卖货。她们的创业精神非常励志、感人,成为残疾人致富的榜样,她俩被农场评为首届感动zz人。去年,一家三口登上了央视《向幸福出发》的舞台,事迹被省台、垦视连续转播,传播了龙门福地的正能量。

  社区孤寡老人孔宪珍,现年78岁,患有精神分裂症,由于治病花去了不少钱,欠有外债,生活十分困难,为了照顾好她的生活,张主任主动与她接成帮扶对子,一有时间就去她家照顾老人。每年冬天都会组织社区党员为她送去取暖煤,逢年过节送去豆油米面等。居民王东旭单身一人,患有脑血栓摔倒在家中,生活不能自理。他得知后与民政局联系,把他送到老年公寓,并及时为他办理了低保手续,使他生活有了保障。社区居民陶守发孤寡一人,患癌症死亡在医院,身无分文,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他购买了寿衣,送到殡仪馆,他自己花钱为他开具了火化手续,使后事办理的很顺利。邻居们都说:“无儿无女也不怕了,社区也能帮他们发送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他总说自己没啥大能耐,没给百姓干过什么大事儿,但是只要是百姓找到他,哪怕是再小的事,他都会全力以赴,亲力亲为。

  “社区居民关注的焦点,就是他积极工作的出发点”

  十年来,张主任以一腔热忱把无限真诚撒在了社区,他更把百姓对他的信任与支持,作为工作的推动力,把服务百姓,促进社区“大家庭”稳定和谐,做为他的“第一责任”放在首位。

  20**年,富锦双峰物业来农场承包了21个小区楼院楼道的保洁管理工作,到11月份因为经济效益不好突然宣告解体,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大雪覆盖了整个小区楼院的地面,严重影响了居民出行。小区内、楼道内垃圾成堆,无人清理,社区物业管理进入全面瘫痪状态,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物业不管,他们自己管”,当时,他就主动请缨向农场要求把30个楼区的物业保洁工作交给社区管理。可是对他来说物业管理、物业工作一窍不通,是一个门外汉,但是老百姓们翘首以盼。为了百姓,硬着头皮,只能迎难而上,接管物业后,他先是挨家串户的走访,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走遍了所有的小区楼院,普查了住楼人员的准确数字,对小区居民实行了微机化管理。为尽快解决卫生清理和冬季清雪工作,他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立了社区第一支保洁队,抓环境,抓精准扶贫,并优先安排了49名贫困职工为物业保洁员,使贫困人员有了固定收入。那段日子,他带领队员们起早贪黑,一干就是20天,还给社区居民一片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物业保洁中,他采取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式,没用农场拿一分钱,把此项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实现了农场“零补贴”,每年为农场节省费用50余万元。

  农场1-3号楼,是农场的第一批被开发建设的住宅楼,住户160余户,楼顶漏水,顶层住户生活受到影响,统一换房盖,一至四层楼不情愿,他跑遍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住户做工作,说明同住一栋楼,楼顶是大家共同所有的财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经过近一个月的调解协商,大家终于同意自费拿钱更换楼顶,受到了居民的赞同。

  20**年,小区内排污井因多年没有清理,排污不畅,居民家中时常出现阻塞存在冒污水现象,经过排查发现井与井之间杂物粪便结块,导致排水受阻,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于是他请示农场领导,组建了一支清污突击队,对全场的小区道路旁的排污井中进行集中清理,当时正值夏季,他顶酷暑现场指挥,臭味更是让人难以接受,他组织人员深入井中,一桶桶粪便,一锹锹杂物被清理出来,对排污不畅的调来消防车进行冲洗,利用了半年的时间清理地下排污井1750个,维修倒塌井80余处,更换损坏井盖286个,保障了地下排污通畅,为老百姓的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

  冬季,小区排污井封冻、下水道不通那是时常发生的。通下水排污的活,大冬天也没人愿意干。他带领维修人员顶风冒雪、钻地沟、下渗井、疏通排污。20**年元旦,绥农新区1号楼,下水井被封冻,只能采取从地沟里接下水管,输入浸水井,他找来修理人员钻进地沟里,帮着接管子、把钳子,用两个多小时的把下水管道畅通了。当他从地沟里钻出来时,那是脸被熏的发紫,衣服上沾满了淤泥和粪便。

  20**年社区在安全普查时发现平房区部分居民家中线路老化,私搭乱接,存在安全隐患,张主任找来农场电工,居民自费买线,电工免费维修,由暗线改明线,对于特困户农场免费更换,两年内更换280余户,防止了由线路老化引发的火灾事故,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认识张主任的人都知道他患有皮肤病,夏季紫外线照射时间长了,脸会很痒,晚上更是疼痛,他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的活儿,必须深入街道、小区,天天在外面走访、检查、巡视。街道上天天呈现出他的身影,小区内处处留下他的足迹,他必须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处理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解决老百姓家中出现的困难。

  现在,居民楼多了,物业管理也更重了,难事更多了,张主任从来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每天接打手机平均50余个,只要居民一个电话,铃声响起,那就是吹响的冲锋号,他必须第一时间赶到。

  “社区大和谐的立足点,就是他今后干好工作的落脚点”

  领导的重视,部门的协调,群策群力是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社区更是一个大家庭,“社区是改革创新的产物,必然需要在创新中发展,在学习中创新,这是社区工作的主题”。

  十年了,张主任带领社区这支团队一起狠抓环境、抓美化、抓亮化、抓净化,细心抓党建,创新社区管理。为居民办了太多实事、好事,社区老年人没有活动场所,他与有关部门协商,新建了三处活动中心,成立了社区文艺团体,老年艺术团、夕阳红秧歌队、舞蹈队、家庭音乐院,让老年人有了活动的场所,经常组织开展文艺活动,丰富了老年人退休生活,使老年人成为活跃社区文化的主力,让老年人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幸福、快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他帮助社区贫困职工选择了20个就业项目,家庭作坊式产业12个,把精准扶贫落实到实处。

  随着农场城镇建设力度的加大,他在社区开展了以街道为经纬,以楼院为方格,以居民组住户为单位,实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推广了“双岗双责”制度,采取“联管联动”的方式,形成条块分割、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模式。成立了五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即滨东、滨西、滨北、滨南、滨中五个社区,办公室建在居民区,与居民接地气,便于服务居民。使社区“网格化”管理更趋完善了,通过“小单元设置、大功能服务”,社区管理体系得到健全,社区服务得到延伸,全场的管理区党员与社区党员实行了“双管双服”党员两地管理,此项经验在全管局推广。

  春华秋实,他带领社区这支团队齐心协力勇于开拓,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黑龙江省政府授予“安全文明社区”、“民主与法制示范单位”、“省模范职工之家”,被总局、管理局评为“基层党建示范单位”、“鹤岗市标准化党组织”。他本人被评为“黑龙江省创新能手”“总局科技星火带头人”“宝泉岭管理局第四届十佳公仆等荣誉称号”。他的个人事迹被国家级(经济日报)刊登。

  这就是他,社区居民的公仆,为了zz农场更繁荣,为了美丽乡村更靓丽,为了社区更和谐,他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做百姓的贴心人。

篇4:管理区党总支书记先进事迹:躬身基层履誓言

  管理区党总支书记先进事迹:躬身基层履誓言

  zz,现任zz农场东井管理区党总支书记,在基层从事党务工作长达16年,始终不忘曾经入党的誓言,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走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前列。

  三年来,东井管理区党总支的党务工作一直走在农场前列,是农场党建工作示范窗口单位。为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他结合基层“撤队并区”后党员生产在管理区、居住生活在社区的实际,创新开展党员“两地管理•双向服务”工作,并创新推动“三联三带”工作开展“155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在扶贫帮困、创新产业发展、群体文化等工作中,他能够主动作为,率先垂范,帮扶弱势困难群体,带领职工群众创新产业发展,搭建舞台丰富基层文化活动,推进了管理区各项工作的稳步开展。

  创新党建载体 打造党建品牌

  作为一名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zz能够积极主动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结合基层实际,创新开展党建工作。

  20**年,zz农场党委根据基层党党建工作实际,解决搬迁后管理区党员居住分散、党员活动难以集中的问题,创新开展了党员“两地管理•双向服务”工作。东井管理区党总支被选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在短短的一两天时间内,管理区40名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并全部认领了社区服务岗。随后,他与社区党总支结合工作实际,丰富党建载体内容,提出党员两地“双管双服”,同时结合社区实际为“双管”党员制定了“五个一” “十个带头”工作法和积分制量化管理机制,对管理区党员实施积分记实管理。分别在管理区和社区党总支建立了党员“双向”现实表现积分卡,各支部成立“积分制”考评小组,采取“一月一评、季末亮分、年度评议”的方式,通过“自我评分、组织打分、公示亮分”相结合,对党员现实表现明确“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次,采取年底对表现优秀的党员给予表彰,对表现较差的党员给予批评帮助,达成奖优批差的激励机制。zz根据家在农场的居住位置,他到滨中社区党支部认领了滨中“扶贫帮困岗”,他要求社区给他分配最困难的人员,这样zz就多了两户“亲人”:来凤泉(脑残)和杜兴春(瘫痪在床)两名低保户,他先“认亲“后,就经常是有事没事的到他们家中嘘寒问暖,每到逢年过节或是他们的生日,都要带上礼物去看望,换季时为他们带去衣物,秋天到了,他早早的为他们送去白菜、萝卜、土豆等过冬的蔬菜,还带领管理区的党员服务队,给他们窗户钉上保温塑料膜,送去取暖用煤,亲人般的温暖感动了他们,他们也把zz当成了“自家人”,每次家里做点好吃的或有个大事小情总是叫上他来分享。20**年的春天,来凤泉熬的灯枯油尽去世了,来凤泉的姐姐第一个就给他打电话,他马上赶到他家,忙里忙外的“张罗”,送来凤泉走完最后一程。

  在推进“三联三带”工作汇总,zz根据管理区实际,创新开展党员“155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即以在党员所在地号和居住小区设立党员中心户,以耕地、停放场、粮食晒场、大棚基地和居民小区为五个服务平台,组建成五个“党员便民服务队”,竭力为职工群众服务。各作业区党支部根据党员居住地点和各自所种地号,就近就便把党员左邻右舍的种植户划到一个服务区中来;或以产业划分,把从事与党员相同生产项目的种植户、养殖户等按行业划分为一个服务区,积极帮助所联系的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现在,东井管理区一个党员包5-10户种植户,共成立27个党员创业致富联合体。在农忙季节,zz根据每名党员自身的特长,先后成立了“党员科技110”、“党员便民服务站”、“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义务农机维修组”等五支党员便民服务队,为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农闲季节,他带领管理区的党员积极投入到为社区居民服务当中去。

  躬身服务百姓 引领创新产业

  “难,只能难自己,不能难百姓,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在管理区,老百姓们习惯遇到难事就找他,不管是大事小情,zz就总是一句话“只要是百姓找到我,哪怕是再小的事,能办的咱就尽心去办”。

  今年6月初,职工叶海种植的12多公顷长势喜人的水稻几天功夫莫名其妙地蔫了。zz带领“党员科技110”得知这一情形后,马上赶到他家地里,并及时与农场水稻办科技人员联系,经过反复观察,得出结论是虫害,他马上派人去场部买药,党员服务队齐上阵帮助喷药,由于救治及时,挽回了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感动得这名职工握住zz的手紧紧不放,流着热泪说:“还是党的干部好哇”,困难职工白福生要更新大马力拖拉机缺2万块钱,zz在开展“民情日记”走访中知道了,二话没说就送去2万元,白福生眼含热泪拉住他的手说:党的干部真办事呀。几年来有四户贫困户在他的帮助下实现了脱贫。现在东井管理区出现了喜人的“三多现象”:党员群众积极学致富本领、找致富门路的多了;先富起来的党员和非党致富能手帮助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多了;致富能手要求入党的多了。

  创新产业转变思路,走强区富民共同富裕之路。职工致富奔小康,光耕种有限的土地是不行的。从去年开始,他就根据东井管理区实际提出了“稳定种植业,发展大棚二次利用,搞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思路,并把发展“多种经济”和“林下经济”作为确保管理区职工增收的突破口。发展方向确定后,他号召广大党员各自利用好自己的大棚进行二次利用,引领职工群众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奔小康的步子迈得再大些。今年,全管理区的大棚在以zz等党员的引领下大家利用大棚种植油豆角130余栋、黑木耳48栋、蘑菇4栋,同时在党员谭建忠在自家大棚种植了旱稻,党员吴军和薛东昌在自家大棚里栽种了香瓜和西瓜的带动下,管理区职工共在大棚里栽种西瓜、香瓜15栋,种植红小豆120栋。奶牛已从原来的7头发展到今天的突破50多头,繁育生猪3000多头、绵羊、山羊100只、大鹅、獭兔养殖场已成规模。发展“稻经济”“大棚经济”“牛经济”、“猪经济”“林下经济”现已成为管理区的“富民产业”,这几项也成为东井管理区除了种植业以外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预计今年创新产业,可使职工增收300余万元。

  丰富文化活动 创建幸福家园

  倡导文明新风尚,大力建设美丽乡村。东井管理区是整体搬迁单位,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枯燥,农闲季节仨一堆、俩一伙无所事事聚众悠闲。为提高职工们的素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他与农场街道和社区党总支联合成立了“党员活动中心”、“职工之家”,订阅了十几种报刊杂志,利用微信、飞信和QQ群与传统的广播、黑板报等工具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还创建了“文明景观农机停放区”和“自助瓜果采摘园”各一个,选树“十星级文明户”28人。同时在他的建议下采取农场和管理区投一点、党员干部捐一点、职工群众拿一点在管理区建成了占地160平方米的“党员职工多媒体活动中心”。他每年组织举办一次管理区成人运动会,春节组织职工群众扭大秧歌、舞龙等文化活动。还在“三•八”、“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评比等党群创先争优活动,农闲时举办棋类、球类比赛,倡导文明新风,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几年来,东井管理区一直保持着文明向上的民风。

  三年来,他所在单位先后被农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农业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zz也先后被管局授予“十佳作业站书记”,农场党委评为“模范党务工作者”和“党风廉政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篇5:农场机械厂企业员工先进事迹:做好企业的主人翁

  农场机械厂企业员工先进事迹:做好企业的主人翁

  zz农场福地机械厂企业员工杨桂海,四十出头的他一心扑在技术岗位上,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英雄事迹。一名普普通通企业员工所做一切都平平凡凡。然而那瘦黑脸庞饱经风霜、披肝沥胆最好佐证,那朴实装束是对工作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真实写照。

  自从下岗后来到zz农场私企福地机械厂那一天开始,把自己交给了工厂,打破了自己生物钟,白天从事技术加工工作晚上兼管值班工作,没有节假日工作不分白日昼夜,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都战斗在工作第一线。杨桂海从不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打工仔而是一名地地道道企业主人,把自己命运和企业生存和发展紧紧捆在一起。他从现如今的老板伊永刚父亲伊淑杰初建厂时干起,直到至今仍然又给伊永刚干,他确确实实把福地机械厂当成了自己的家。

  只要认为对于企业有利都总是积极主动去做。由于是私企许多地方管理还不完善,是个良心活。杨桂海凭借多年在农场修造厂学到的精湛车工、钳工、焊接、铸造等多项技术,在单位挑起了大梁,经常是干了这样拿起另一样,为了保质保量,常常是起早贪黑,不知疲倦。为了赶工期经常是加班加点到深夜,他不但自己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还担当了带领学徒的重任,把自己的技术无偿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不能不说与这种强烈主人翁精神有关。

  他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工具车间工作。十几年来他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积极进取,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为了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一心扑在工作上,团结同志。尊重领导,服从组织分工,识大体,顾大局,追求高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政治责任感,深受党员干部群众的好评。他常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我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凭着这个信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奋战在机台旁,不叫苦不叫累,任劳任怨,受到了工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他年年是先进工作者。大家都推举他做车工班班长,在工友的眼里,他是大家的好榜样、老朋友。车工活有钻劲,他深知打铁须得自身硬,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上,坚持学习,严于律己,在实践中磨练、提高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不但自己学,还组织班组成员一起学。车工班新人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尽快让新工掌握技术,一对一、手把手的教,耐心细致,毫无保留。在他的言传身教,使车工班涌现出一批技术骨干;遇到脏活、累活,急件,难件总是抢着干,他操作的机床是车间最大的车床,加工的工件重量大、难度大,生产任务繁重,他每月完成的工时都是全车间最高的。有的时候为了赶进度,需要连续加班,可他从不叫苦叫累,干起活来也是又好又快,把工作交给他,同事安心,领导放心。他每天早来晚走,班前清洁、润滑设备、帮大家烧开水,打扫卫生;班后检查水管、电闸;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看到大家都下班了,自己才放心的离开车间,十几如一日。

  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凭着忘我的工作精神,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满腔的热忱谱写了一曲平凡而朴实的青春之歌。他始终无怨无悔,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在平凡中闪现出自己最夺目的光彩。他的事迹所体现的就是敬业爱岗,忠诚企业的精神;自觉努力,刻苦学习的劲头;钻研技术,不断进取的行动;谦虚朴实、诚实守信的品格。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