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制度 导航

小区会所游泳池使用守则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7-04-28

  小区会所游泳池使用守则

  1)须持有效住户证登记后进入,遵守相关规定。

  2)淋浴后方可进入泳池。

  3)禁止酒后进入泳池。

  4)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肝炎、皮肤病、红眼病、重症砂眼、急性角膜炎、肠道传染病、各种性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的患者禁止进入。

  5)下水时须戴游泳帽。

  6)禁止在水中嬉戏打闹;除救护用品外禁止使用水上游乐用品及玩具。

  7)禁止跳水、潜泳或横穿泳道;禁止在岸上追逐奔跑。

  8)禁止在池内及周围(包括排水槽)吐痰或小便。

  9)初学或不会游泳的人士请不要在内侧快速泳道内滞留;不要进入深水区。

  10)彼此间应互相礼让,同一泳道内请靠右侧前行。

  11)不得将食品及玻璃器皿带入泳池区域。

  12)身高在1.4米以下的未成年人须由成年人陪同进入泳池,并对其行为和安全负责。

  13)救生员只负责救生工作,未成年人的行为应由其监护人管教并承担责任。

  14)请务在使用本场地时注意安全。对于在本场地发生的任何意外事件,管理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游泳池衣物保管规定


游泳场衣物保管规定

一、游泳场设衣物保管,保管对象为当场购票入场者的衣物(只含衣、裤、鞋、手袋等随身物品),保管时间为当日开场时间,清场20分钟后不再负有保管责任。

二、保管柜自带锁头,清场后游客必须将锁头取下带走,以便下一场游客使用。

三、锁匙丢失时,需经保管员核实后,方可砸锁取物。

四、贵重物品不得放在衣物保管柜内,应存放在贵重物品保管处保管。

五、清场后30分钟如发现还有柜门被锁,保管员有权将锁取下,以备他人使用。

篇3:花园小区游泳池注意事项

  花园小区游泳池注意事项

  1、非开放时间不准擅入,如发生意外事件自行负责。

  2、入池必须穿着整齐,严禁穿着不雅者在游泳池活动。

  3、入池前先作准备运动暖身,以免抽筋。

  4、凡患有皮肤病、眼疾、心脏病、癫痫等疾病者不得入池。

  5、严禁跳水及在游泳池四周跑动、嘻戏等。

  6、禁止携带一切用玻璃器皿包装的饮食物品进入场内。

  7、为讲求公共卫生不可在池内吐痰,大小便等。

  8、禁止穿着蛙鞋,身上禁止涂抹防晒油。

  9、身高1.3米以下儿童,必须由家长负责照顾;男的年龄在65岁以上,女的在60岁以上的必须由其家属负责照顾,凭证进场入池。

  10、衣物、钱币等贵重物品应各自妥善保管,管理员概不负保管之责。

  11、为维护游泳池内秩序及安全,应听从管理人员之指挥,违者取消游泳权利不得异议。

  **区管理处

篇4:业主投诉之加强会所游泳池的管理

  业主投诉之加强会所游泳池的管理

  简述:

  昨日带孩子去会所游泳,总体感觉还好,但发表一下个人意见。可能很多家长是为陪同孩子才去的,自己并不游泳,所以都在旁边看着孩子,但时常要到池边,又不脱鞋,对泳池游泳的人来说,太脏。个人觉得:首先一个1.4以下的孩子必须有一个大人带进泳池,进行看护。

  点评:

  7月份各地泳池相继开放,为了防止安全事件发生,月初集团发了关于加强泳池安全管理的提示,要求各公司重视泳池安全管理,加强检查,排除安全隐患。从这起投诉来看,部分公司还是存在泳池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对1.4米以下的小孩一定要求成人带领,否则不能进入泳池区域,这是相关规范要求,也是保障安全的必要措施,应有效落实。落实泳池安全保障措施,首先管理人员应提高重视程度,对各项安全措施要逐一检查、经常检查,对泳池各项措施有效性和风险点要了然于胸。对存在风险的管理流程和设施应积极改进。

  (点评:z)

篇5:小区会所游泳池管理案例2

  小区会所游泳池管理案例2

  前天我(业主)去一期游泳池游泳,起来后去冲澡,女淋浴室是如下情况:

  一共三个淋浴空间,一格、二格靠墙边的水沟已堵塞并积水;第二格积水最严重,有淡淡的异味,还可以忍受不太臭;各面墙上都有蚊子巴起,数量不详,但总数不低于10个;座椅下面靠墙边是卫生死角;

  整个地面积尘很厚,地势低处根本看不出本色,金属地漏盖也完全是黑的。男浴室想必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请会所的服务员打扫卫生哈!并且千万不要我说一次做一次,我经常去游泳,会对照以上5条检查,哪天我再发现问题时我要把这个帖子翻出来,依此类推,到关闭泳池的那天,我就要总结一下:这一个夏天会所因为同一个问题有几次被业主责问呢?

  点评:

  业主列举了淋浴室的一堆问题,标题则直指管理人员没有到过现场,投诉的现象和所指问题一目了然。

  管理人员要经常到现场是一个基本要求,进而言之,管理人员到现场就能确保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吗,如果管理人员到现场只是转一转,不能发现问题并对员工进行有效指导,未必能保证现场的工作效果,也失去了到现场的意义。

  管理人员在现场应很好的承担起教练的角色,但在如何通过发现和改进问题来指导员工方面,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专业要求,也不是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能掌握到位。加大现场监督力度也好,推行"网格化"、"区域责任制"也好,或是定时定点的检查监督也好……在缺乏简洁清晰的标准情况下,以上工作的实施更多的依靠人员的经验,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最终结果也未必能得到保证。就以这一投诉为例,如果管理人员到现场发现不了问题或不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和怎样去发现问题,到现场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在集团标准的基础上,各公司/项目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制订出自己简洁明了,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并容易为各级人员理解和掌握的工作标准,也是现场基础业务品质的保障措施之一。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