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讲话发言 导航

小学数学第11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说课稿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2

  小学数学第11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说课稿

  说课人:z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说教材内容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例1、例2是教学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教材联系了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突出“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或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再化成小数”这一转化规律和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小数、百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 例3、教学分数化成百分数,教材按照已掌握的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例4是教学百分数化成分数,只要把 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再约分。教学例3、例4之后引导学生总结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及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简便方法。

  二、以人为本,说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我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积极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

  三、以探为主,说流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二)大胆探索,学习新知。

  教学中,运用转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学习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学生掌握了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方法,经历了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学习过程,再一次感受了“知识可以转化”的数学思想,已经有了知识和经验,所以在教 学例3、例4时,我先组织学生边进行尝试练习边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转化的方法,突出转化过程,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出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方法。在教学的同时,注意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理解不同的转化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3/4=75/100=75%等。学生在练习分数化成百分数 的时,遇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问题,教师再教给解决的办法,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商(保留三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对于巩固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进行设计。先出现分数与百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之间互化的题目,再出现比较有分数、百分数、小数混合的题目。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尽可能地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课堂真正焕发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5页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材说明:

  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3、学生通过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法及探索事物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巩固数位及位值

  2、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1、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规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独立试摆圆片,与小组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自由地去摆,反复地思考、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尤其在摆较多圆片操作无序的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目的是通过合作相互补充、完善,探索出摆圆片的方法和规律,使操作走向有序,有利于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说学生

  学生已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并能熟练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正确、熟练读写100因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学生借助自制数位表,通过摆圆片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从而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拨珠、读数,并自由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代表多少。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回顾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利用数位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为本节课活动做好铺垫。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内容:“摆一摆”和“想一想”。

  “摆一摆”中放手让学生独立试摆圆片,与小组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地去摆,反复地思考、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想一想”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用圆片摆数的方法,想出8个、9个圆片可以表示的数,目的是通过形象的摆数,抽象出说数,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及归纳能力。

  (三)实践应用

  通过“摆”“说”“想”的活动,巩固学生对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通过游戏活动,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让学生在愉快情境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篇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下面,我对本课时的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作以下分析和说明。

  一、《打电话》这节课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对“打电话”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二、在教法学法上着重凸显以下几点:

  1.合理使用教材

  合理使用教材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这节课根据当前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将教材进行了改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时事新闻增加了学生的紧迫感,在讨论方案的过程中就会格外注意节省时间的重要性。

  2.注重在“比较”中“优化”规律。

  本课时学生在寻找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过程中,经历了两次优化,从思维层面上看,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就进行了自我优化的过程,然后全班交流进行第二次优化,最终突破“人人参与”的最优化方案。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展示、分析、比较,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思想。

  3.渗透数学的思想。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最优方案的示意图,做到数形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隐含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并发现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并进行课后拓展。

  三、整个教学流程分为三大块:

  (一)、由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引出问题,然后学生自主探索制定并优化方案:

  (二)、优化方案中寻找规律,学生探索最佳方案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教学中首先以图形做铺垫,让学生感受到方案中规律的存在。其次,学生通过填写表格发现规律。再次,通过归纳、优化规律,让学生体会到“N个2相乘再减一”这个规律的价值所在。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通知全班同学至少要用多少分钟?”这一问题,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规律不停留在浅显的表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本节课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思维探究因素、精选媒体、系统设计,集德育、智育、美育教学于一炉,优化组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通过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使师生有步骤、有重点、高效率地完成了任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4: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圆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积淀。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技能目标:

  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即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特点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成如下几大环节: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先欣赏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幻灯片1)

  谈话:看了刚才的那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发现它们都是什么图形?(出示幻灯片2:《圆的认识》)

  2、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看到那些东西是圆形的?

  (若学生提及了球之类的物体应说名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3、圆和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幻灯片3、4)

  (二)教学新知:

  1、教学画圆:

  (1)尝试画圆:

  问:你会利用手中的物品画圆吗?

  学生独立尝试画圆。指名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画圆的。你觉得圆和以前学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圆是一个曲线图形,以往学的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2)教学用圆规画圆:

  问:我们除了用一些物体画圆,还能用什么来画圆?(圆规)你会用圆规来画圆吗?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谈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介绍画法,老师出示(幻灯片5),并总结: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注: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让学生将圆规的两脚的距离统一确定为4厘米,按步骤再画一个圆,并在小组里比一比谁画得好。

  2、出示(幻灯片6)介绍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结合介绍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标出相应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圆里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完成随后的“练一练”第1题。(幻灯片7)

  3、学习圆的基本特征:(幻灯片8)

  谈话:我们刚刚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接着我们继续研究圆有哪些基本特征。请你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并将它剪下来。

  (1)自主探索: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手中的圆形纸片,你发现圆有哪些特征?

  (2)初步交流:说一说你在操作中的发现。

  (3)逐步出示教材中的四个问题,围绕上述四个问题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怎么做的。

  注:前三个问题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通过(幻灯片9 —14)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在同一个圆里: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一样;直径是半径的两倍(d=2r或r=d÷2);圆是轴对称图形,并有无数条对称轴。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同桌间互相检查所画的圆是否正确。

  (5)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圆的大小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有关,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越大,圆就越大;反之就变小。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1题:(幻灯片15)

  各自在课本上填写,指名报答案,集体订正。

  问:已知半径的长度如何求直径的长度?已知直径的长度怎么求半径的长度?

  (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2、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幻灯片16)

  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课件集体订正。

  (四)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圆有哪些认识?你有哪些收获?

  2、小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谁能想一想回答我?(幻灯片17)

  (五)全课结束(幻灯片18)

篇5: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城西小学分部张永凤

  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能观察由2—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安排了1个例题和“想想做做”,分2课时教学。我说的第1课时的内容是:第4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部分。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深化对实物观察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和方法:使学生通过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课前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并选举一人做小组长,每小组准备4个小正方形。

  二、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3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我通过生动而富有诱惑力的语言激趣引入: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做一个游戏,考考大家的眼力,老师这儿有相似的两副图,请学生“找不同”,让学生说说哪里地方是不同的。

  然后,让学生去找一找,再说一说:“找不同”这个游戏有没有什么窍门?

  [我在这里让学生找“窍门”其实是要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时候要仔细,要学会善于观察,让学生对今天学的内容充满兴趣,同时也为本节课的“观察物体”开个一个好头。]

  第二个环节,尝试探究,体验感悟

  首先,我用3个相同的正方体进行拼搭,出示搭成的物体,让学生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是相同的?

  [观察三个正方体搭成的物体这一知识点学生已经学过,由此引入新课水到渠成。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形状也不同。]

  然后,我拿出一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和刚才的三个正方体拼搭成一个新的不同形状的物体,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今天的观察物体我让学生分三次体验观察。

  第一次观察:老师将这个正方体放在3个正方体的前面,观察一下,我们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把你观察到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如果你一下子看不出来,请拿出你们小组里准备好的4个正方体拼搭一下,再进行观察。

  当学生画完,课件出示三种视图进行验证:老师也画下来了,看看老师画的这些形状,你知道分别是从哪个面观察到的吗?

  [这一环节学生刚开始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引导他们由观察到画图,使学生加深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我在预设时担心有些学生有点困难,于是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拼搭一下再观察,我这样做是让各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掌握,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二次观察: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让我们继续观察。看,老师移动了前面这个小正方体的位置,这次拼成的立体图形变化了,那我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形状是不是也都变了呢?

  你认为从哪个面观察,看到的形状变了,把它画下来。

  [这一环节,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针对性地观察,学生会发现:从正面、侧面观察到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只有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变了,从而初步感知:虽然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从同一个面去看,看到的形状不一定都会变。]

  第三次观察:这一次观察我没有采用前二次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去观察,而是设置悬念:老师心里还想了一种摆法,摆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侧面看,形状仍然是和刚才一样,但从上面看的形状又不同了,猜猜看,老师这次是怎样摆的?

  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非常愿意进行猜想,小组进行验证,并请学生继续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

  [这一部分的设计由自主观察,到有针对性地观察,再到观察想像,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层层深入,逐步深化学生的认知。]

  最后,我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小结:刚才,我们用了4个小正方体拼搭出了3种不同的立体图形,还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了观察,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通过观察、交流,学生从中发现:虽然前面的小正方体在移动,但只有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跟着变化,从正面、侧面看形状都没有变。从而得出结论:

  出示:物体的形状不同,从同一个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整个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正面、侧面、上面这几个角度,观察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不同物体,在观察中进行探究、记忆、感悟、体验,进而形成鲜明、牢固、正确的表象。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内在经历深刻,空间观念形成过程清晰,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联系内化

  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后,进一步感知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一样,可能不一样。接下来我根据教材进行3道习题的训练。

  首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图中也是有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三个物体,请同学们去摆一摆,从哪面看,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这道题目和例题相比,学生完成起来简单多了。

  (然后)观察物体,作出判断,靠的是我们的眼睛。但有的时候,当我们作出类似判断的时候,更要靠我们的想象。让眼睛和想象相结合,能让我们看得更明白。请同学们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最后,在“想想做做”的基础上开展“有趣的拼搭”活动,这道题目是一道开放题。

  这道题目是同桌互相合作完成,请学生用4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自由拼搭,并画下三视图,交给同桌,请同桌按照你的设计图纸来拼搭,最后相互进行检验。

  [这个练习,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的作用,特别开放题的设计,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尝试探究,体验感悟——合作交流,联系内化”这3个环节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