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工作报告 导航

第二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师幼互动研究开题报告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0

  第二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师幼互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幼儿是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现代的幼儿教育已经从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都要求为幼儿提供具有现代理念的环境,使区域环境能适合幼儿各种兴趣和探索学习的需要,于是区域活动便开展起来并获得教师和孩子们的喜爱。

  我园多年都进行了区域活动的初步尝试,进行了师幼互动的研究,我们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变的隐性,幼儿的主动性变得明显,在区域环境中,通过师幼互动能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因此,探索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在区域创设中如何体现师幼互动,体现本园特色,发挥环境的功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随着幼教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已成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推动幼教改革的形式,良好的区域环境能建立起和谐、自由、轻松的教育氛围,推动幼儿教育朝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和教师共同合作的过程,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其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二、课题研究的概念鉴定:

  区域环境创设源自于开放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场地、玩具材料和学具,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区域活动是发展能力的一种形式,区域环境创设是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在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下,对幼儿的区域环境进行改造、影响、美化、使之更加适合幼儿成长的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老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吸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提高,从而实现教师与幼儿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题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我园在现有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发挥地域特色,体现师幼互动、探索区域环境创设与幼儿活动的内在联系。

  (二)研究良好的人文环境(平等、尊重和谐、温磬)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社会参与性、合作性、创新性与持续性发展的影响。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区域环境,体现师幼互动。创设合理、开放、宽松的教育理念,使幼儿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

  2.如何合理地投放材料,体现园本特色。

  3.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在幼儿活动中作为观察者、组织者、协作者、其角色地位随着不同情况而转换,怎样随即应变,处理好幼儿主体与教师主导关系,使幼儿在尊重信任鼓励的愉悦环境下活动。

  4.如何引导教师克服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在目标上的盲目性及环境认识的片面性。

  五、课题研究实施遵循的原则

  1.关注兴趣,满足需要,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教师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去布置活动场所,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教师要动脑筋,采用多种形式,发挥区域的实效性,了解幼儿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措施,引导支持幼儿主动参与各区域活动。

  2.提供材料,创设环境、做幼儿学习的指导者

  材料是区域环境创设的物质支柱,鼓励幼儿以物代物进行游戏,拓展游戏情节,不断与环境互动,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思维、交流、表达创造性均得到发展,但幼儿能力有限,无法深入研究,教师要认真倾听,启发点拨,借助材料,通过探索,做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

  3.注重观察,捕捉教育契机,做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区域环境创设中,幼儿随时会出现问题,但幼儿年龄特点和经验有限,这时教师就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及时介入和引导,使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使孩子主动学习。

  六、课程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区域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师幼互动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供研究参考,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调查法:通过观察、座谈等方法把握研究动态,收集事实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行动研究法;通过各班组织情况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措施,有针对性调整教育进行观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并从实践中进一步效验结论。

  4.总结法:通过与目的,有计划召开有关讨论会,观摩会等积极推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及时指导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课题研究的时间:20**年9月—20**年9月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年9月—20**年1月)课题准备阶段

  1.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2.分工明确,通过查阅资料,确立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3.撰写课题申请报告,对课题进行调研,分析论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年1月—20**年6月)课题实施阶段

  1.加强政治领导,成立课题实施领导小组,并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研究的任务。

  2.组织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3.总结我园在区域环境创设中,师幼互动的研究取得的经验。

  4.组织探讨。探讨课题研究的有效策略,形成共识,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

  5.探讨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6.协调幼儿园相关资源,创设各种条件,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7.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会议,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总结,明确目标,理清研究思路,查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8.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的阶段性论文总结。

  第三阶段(20**年9月—20**年9月)总结阶段

  1.撰写终端性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论文,案例等。

  七、阶段预达成果

  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充分发挥了幼儿主体作用,而幼儿对自己区域环境的创设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密感,使区域环境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八、课题管理和研究组织

  1.课题指导专家:ZZ

  2.课题负责人:ZZ

  3.课题组主要成员:**等。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中心学校科研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中心学校科研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根据教育部“十二五”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我校与20**年6月10日向县科研所申报了子课题《合作学习方式中教学技艺运用的实验研究》。子课题确立后,我校成立了科研课题领导小组,并有明确分工,展开了课题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针对这一课题,我们研究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努力探索合作学习的合作方式,在合作学习结构的构建上确立一般模式。二是努力探索如何充分发挥伙伴群、“小老师”的作用,在以强带弱、以群体带个体的方式上获得突破。三是以乡所在地的中心小学为主要研究阵地,并在平行班中确立实验班,其他班级为对比班;将科研工作延伸到村级小学,依托教学骨干在兴隆村小学设立一个实验班,深入探索合作学习在农村村级小学所能发挥的作用。

  我们的目标和任务是1、构建合作学习模式体系,完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运行制度,保证优质课堂中生本课堂的建立。2、构建农村村级小学优质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将合作学习模式推广到乡镇以下各农村小学。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平等意识、培养学生承受能力,进而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4、培养教师在优质课堂中的教学技艺、要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时的教学技艺、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的教学技艺。

  我们实施的步骤:我们对我校研究的子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年4月——20**年8月(筹备阶段)第二阶段:20**年9月——20**年12月(研究阶段)第三阶段:20**年1月——20**年6月(结题阶段)

  在课题申报阶段,教育部总课题组不断的与我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我们申报的子课题《合作学习方式中教学技艺运用的实验研究》给予了指导和修正,使我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更充满了信心。

  在研究初期,我们成了组织,制定了制度,如期召开了开题前课题组成员会议,课题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并做了相关的培训。并组织教师和学生做了相关社会调查,还对中心小学的大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如学习习惯的养成,合作意识的培养等。

  近期工作,现在我们已经在进行第二阶段研究,科研课题组进行了开题报告,对教师论文进行了整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要对侧重点2进行研究和突破。我们将继续按照实施步骤完成好阶段性的研究工作,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事,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及将来融入社打下坚实基础。

  zz中心学校

  20**年3月

篇3:班级授课制下个别化订正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授课制下个别化订正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1、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

  中国基础教育现阶段所面临的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是教学班人数多,每个班级40-50名学生的规模仍然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在这样的班级授课制现状下,教师教学的设计一般都是定位于中等学生的水平,学生的个别指导机会很少,一切都按部就班,以使大部分学生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不是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教师不对班级负责,也不是教师“偷懒”不愿意做,而是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客观存在着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如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提升教学效率的目标便难以落到实处。因此,班级授课制下如何关注学生的个别化需求是当今教育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关的实践探究一直没有停止过。

  但是,许多实践还仅停留于形式上,比如小班化教学,主要还是通过缩小班级规模来达到关注学生个体的目的。目前的中国,由于人口数量的原因,大面积采用小班化教学是不可行的。由此,探索研究大班前提下的个别化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曹杨中学是一所拥有近60年历史的区级实验性示范性中学,有着严谨、扎实、规范的教学传统。但是,曹杨中学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由公办转为民营的体制改革,生源质量曾一度受到影响,学校在大力开展提升教学效果的实践中,遭遇到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差、学习被动以及学生思想上、学习方法上需求各异,教师在班级统一授课的前提下难以兼顾的难题。在经历了几年转制的低谷期后,20**年学校重新回到公办行列,不断提高的社会期望使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成为学校迫切的任务,也逐渐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此时的曹杨中学面临着继续传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优势的课题。因此,教师们都迫切地希望结合学校已有优势,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探寻出适合于曹杨中学——一所区级示范学校特点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学实效,助推学校的振兴。为此,学校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上述问题,并率先在英语组开展了个别化教学方式的研究。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于教学五大环节中的其他四个环节,作业环节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极具个性化的学习结果反馈,是最具条件开展个别化教学方式探索实践的环节,因而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研究突破口。因此,我校于20**年向市教委申报了《班级授课制下的个别化订正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并被正式立项为市级课题。

篇4:漂流读书心得:读《教师教育范式研究》反思体会

  漂流读书心得--读《教师教育范式研究》的反思与体会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浪潮中,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教师教育范式研究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近年来,范式研究受到了国人越来越多的关注。

  何菊玲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说起,引出对范式研究的评介。较为细致地介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现象学等理论和思潮的不断影响下,范式研究的发展所经历的从事实描述到意义解释,从论证理论到建构现实,从追求科学到重视人文,从客观性到主体间性,从写语言到写文化,从宏大理论到地域性知识,从学术研究到实践行动的曲折发展过程。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范式研究形成了众多的方法分支。《教师教育范式研究》对其中的工具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交往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获得为什么是它们构成质性研究。书中指出,它们之所以成为范式研究的组成部分,是因为都有共同的关注点,那就是“意义”。 随后,本书选取了几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来探讨教育正在怎样被质性研究的方式所研究着。

  这样一种理论探讨和实践中的探讨是同时进行的。研究中有笔者自己的实践成分,以期从一种实践感受和经验提炼的角度来回答教育质性研究是什么、教育是什么。本文的研究由此走向本体论的探讨, 教育在根本上是实践的,它是一个在“生活世界”中通过“理解”使“意义”不断展开和实现的过程。本文在“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一章中探讨了教育质性研究与教育本身相契合之处。以一种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接近问题的态度和方式去接近教育质性研究、去接近教育,我们发现,教育质性研究对“意义”的关注与教育的实践性质一致,使其成为了适合于教育研究的最为根本的方式。

  本书从题目到写作,更为看重的是方法的背后。本文是从以下这些层面来讨论方法背后的。其一,方法不能凌驾于“存在”之上,对方法应有正确的认识;其二,对方法应进行本体论的追问,本体论的追问是为了获得对教育实践本质的理解。我们不是要否认方法,只是认为有必要强调方法在什么层面上使用。

  当方法是在根本的层面上使用时,教育的实践性质削弱了方法的规定性,决定了方法是不具有规定性的,因为一种固定的有规定性的方法并不可能从根本上支配人的实践。方法仅仅意味着一种实现意义的方式、途径,方法的使用不应该成为对人的控制。教育实践性质要求“方”而不“法”;当不在根本的层面上使用时,方法不但是有效的,而且是严格的和科学的。

  读完何菊玲留守的《教师教育范式研究》,让我明白如果把这样的研究结果用于教师教育最根本的层面上,是需要做出解释的。要做到既有“方”又有“法”。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在什么层面上来使用方法,而并非绝对强调“方”而不“法”。

篇5: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撰写

  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

  20**年度—20**年度尚有部分立项课题没有结题,按照学校规定,这些课题必须在6月底前整理好现有资料,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便于教师撰写,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格式简单整理如下,希望对课题研究者有所帮助。

  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结题报告应该包含三大块的内容:标题部分、正文部分、附录部分。

  一、标题部分

  包含“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简略标题”(小标题)、“页码和页眉”六个部分,其中“简略标题”(小标题)、“页码和页眉”是非必要的。

  标题:题目中看内容,要求简练、体现报告的主观点。

  署名:一般不超过三个,以对课题研究的贡献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常用200字以内。内容为“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英文摘要50个单词左右,用第三人称描述,时态是过去时。

  二、正文部分

  包含“引言”、“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五大部分。当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类的说法。

  “引言”:即前言、问题的提出,必须和课题研究的内容相对应。

  “方法”:即课题的对象与方法,

  如果是实验报告,需要阐述实验研究的仪器、设备、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等等。

  现在我们教师大都采用的叙事方式的阐述,写明课题研究的设计程序、整个研究过程的客观描述。

  “结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数据描述相结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数据描述时,可以采用饼图、曲线图、条形图等图形帮助说明,在表格形式进行描述时,可以采用三线表格形式www.pmceo.com。

  “讨论”,讨论包含以下内容:

  讨论预期与结果的一致性,判断为什么一致。

  讨论本研究与其他的同类研究的异同,说明本研究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讨论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结论”:简单、明了。

  三、附录部分

  包含“参考文献”、“附件”两个内容。

  “参考文献”:即时性强,不要引用许多年前的杂志或专着。格式如下:

  专着的引用:作者.书名.出版社,版本及年代.

  杂志上文章的引用:作者.文章名.杂志名,**年第*期。

  (如果是文字连续的全文或部分引用,请务必写名引用的页码,免得有抄袭嫌疑。)

  “附件”:非必要,有就附上。

  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

  一般格式的标题序号撰写方式如下:

  “一、”“二、”……

  “(一)”“(二)”…..

  “1.”“2.”……

  “(1)”“(2)”……

  科技项目格式的标题序号撰写方式如下:

  “1”“2”……

  “1.1”“1.2”……

  “1.1.1”“1.1.2”……

  “1.1.1.1”“1.1.1.2”……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