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活动方案 导航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5-13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靠今天的青少年去继承,美好未来要靠今天的青少年去开创。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中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课题实用价值和目标确定

  (一)课题实用价值

  1、用于丰富课程内容。

  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度一致,与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高度和谐。那么在一定教学内容中穿插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也是活用教材的表现。作为教师要认真探讨教材的使用与核心价值观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2、用于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教学中运用核心价值观教学,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运用大量的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和核心。

  3、用于启迪学生的心灵。

  一切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和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为了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在课堂中和生活中获得的德育观点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学校教学中穿插的核心价值观就很好的肩负起了这个重任。

  因此,对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加强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目标确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总结吸收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顺应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涵,从而成为“文化精髓”。“高中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就是要以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凝聚力量、提升素质,以致全体师生主动参与、自觉参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汇集全员的智慧和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用被历史证明为科学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导校园思潮和师生文化荣辱观,不断刷新校园里知荣辱、讲道德、守法纪、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思想观念,成为行为规范,发挥实际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与主导型原则

  切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自觉践行。

  2、整体性和差异性原则

  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的完整优化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要从整体、全局、多方面的角度进行,把内外因、主客观、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人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对学生的教育与辅导要采用综合模式,不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和技术。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灵活运用方法,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提炼,增强因地制宜的教育实效。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其他学者对中学生价值观的相关研究,本课题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证调查。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问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对学校的中学生进行调查,获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3、行动研究法。

  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四、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立足于校内外的丰富教学资源,着眼于学生的直接感受与体验,注重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动态互动,注重学生直接参与的体验与感悟。具体来看,主要研究内容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__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______为主旨,以培育“四有”新人为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作为德育根基,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改革精神、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梳理校内的德育实践活动,挖掘德育实践活动的环境资源、人员资源等。教师主动介入,结合具体德育工作,合理、科学设计并完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与教学实践活动相适应的方式。

  3、立足学校既有经验,开展学生自觉自愿参与的活动推进核心价值观教学实践。积极利用校内外德育教育资源,如王家坪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等,拓展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场地、意义,形成若干可以让学生在亲自参与、实践、体验过程中理解、升华、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项目。

  五、课题研究过程:

  根据本课题具体情况,拟定本课题实验研究从20**年12月至20**年6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准备阶段(20**年12月-20**年12月)为课题的确定与申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为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主要工作为确立课题、组织课题申报。主要成果为课题申报材料。

  深入研究阶段(20**年1月-20**年5月)为课题开题,并进行深入研究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为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组织开题工作,进行课题的深入研究。主要工作为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思路等,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和教师价值观教育的现状,[物业经理人-http://www.pmceo.com/]并分析其中原因,为课题的结题提供依据。本阶段的主要成果为:一是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二是写出对课题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科研论文,三是编制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并对成果及时总结分析。主要成果为调查问卷、课题研究成果论文等。

  结题阶段(20**年5月-20**年6月)本阶段主要工作一是研究全程资料收集汇总,二是研究成果汇总,三是课题结题资料准备,四是课题结题上报,五是结题。主要成果一是结题报告,二是研究推广实施方案。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四)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

  (五)撰写核心价值观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论文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要不要预习这个传统的话题一直是引发广大数学教师争论的一个焦点。当前初中数学教师中主要存在着这样两种观点:一是怕,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因此,数学课堂有时呈现出“满堂灌”,总认为教得越多越好,常常忽略预习,其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实仔细想一想,学生没有时间预习,他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就会等待老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自然就会跟不上。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虽然知道了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却苦于不知道用何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预习才能取得预设的效果。于是,产生了以下几种后果:预习要求不具体,预习不到位;没有预习方法,学生无从下手;布置了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却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得不到及时的反馈。

  初中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如果对学生的预习方法加以指导,学生就能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学生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好习惯,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的界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初中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

  2.思考数学的预习有哪些自身的特点,与学生一起探究适合学生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实效的数学预习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研究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后,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争取取得预设的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4.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发挥学生预习的作用,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和“双主体互动”的有效课堂。

  四、研究的思路(课题研究的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及研究措施)

  研究步骤

  1.申报阶段:(20**年12月):认真选题,学习、查阅有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年12月-20**年4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深入开展各项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收集活动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20**年5月-6月):收集整理课题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计划,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

  (2)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对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等方面的研究。

  (3)文献资料法:学习初中数学教材教法、新课程标准等基本理论,吸收借鉴优秀成功的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教学理论及方法。

  (4)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研究措施

  制定好研究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的开展。

  坚持学生“人人参与”促使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入。经常学习有关理论,提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加强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

  定期撰写阶段报告,积极探讨,确保课题研究的进行。

  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是课题研究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加强与同课头老师的讨论,精心设计实验课公开课公开课的教案,推出优质课。

  五、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主动预习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和“双主体互动”的有效课堂。

篇3:《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对数学课标及复习课的认识

  《数学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做好数学总复习就是对本学期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完善和深化的过程,这对于提高本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培育终身学习的基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总复习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追求数量,忽视质量;二是以讲代练,忽视独立思考;三是只练不讲,忽视知识的归类整理。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要深思这个问题,认真探讨复习方法,做好规律总结。

  基于以上分析,做好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对于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讲,是刻不容缓的责任。

  二、课题界定

  四年级数学教学总复习,就是将四年级数学知识进行归类,使学生能沟通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策略就是讲求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所学东西,开阔思维,学而致用,提升境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四年级数学总复习的创新意识、以优化教学组织形式,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心。

  (二)研究内容

  1、目前,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现状,常见复习课堂的教学途径与教学模式。

  2、研究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以保证四年级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四、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

  五、实验步骤及研究措施

  (一)实验步骤

  准备阶段(20**年10月)

  1、学习相关的有效教学理论文献,制定课题的研究策略。

  2、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方法,了解学情。

  实验阶段(20**年11月-20**年4月)

  1、立足课堂初步进行实践研究,从说课、备课、上课中研究。

  2、书写、收集教学案例,并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等。

  3、重视前期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

  4、撰写相关教学论文。

  总结阶段(20**年5月)

  1、整理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项数据和资料等。

  2、在本年级交流,探讨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撰写教学论文,撰写教学案例,并在所带的班级初步展开实施。以期检验是否可以达到要求的效果。

  5、撰写结题报告,提请上级部门验收,准备结题。

  (二)研究措施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物业经理人-http://www.pmceo.com/]明确《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基本要求。

  2、研究四年级学生学习、复习的现状,形成个案分析。

  3、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写出调查报告,做好分析。

  六、预期成果

  1、完成小学四年级数学总复习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写一篇研究论文。

  3、初步形成经验材料,在全校推广交流

篇4:《小学英语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英语小组活动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徐州市教育局针对当前基础教育进行研究实践,提出了“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从本学期开始,我校高效课堂在“学讲方式”的学习中又得到了充分的落实。从上到下都认真学习和领会了“学讲方式”的精神,为更好的贯彻计划精神,我校利用有效的学习形式,开展了多种学习交流形式并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老师们可以说收益颇丰。

  小组活动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活动,是“学讲计划”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中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促进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方法,观点与别人分享讨论,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

  2.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小组活动是通过生生参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使每个学生平等的参与学习讨论,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小组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垄断课堂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得到充分发挥,我校教师也纷纷尝试这一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大多流于形式,不少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操作存在偏差,致使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不高。小组讨论表面活跃,但大多都是组长或个别学生积极参与,其他小组成员只是消极被动的听,并没有对问题进行实质性的探究,没有融合小组的集体智慧,失去了小组合作的真正意义,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针对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寻求一种有效地小组活动探究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活动氛围,提高各小组成员参与度与积极性,已成为我们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小学英语小组活动的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内容:

  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形式,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增强群体意识。

  1、优化分组,提高效率。

  多种组合方式交替使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时,从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出发,尽可能合理的进行组合,要注意各小组成员的成绩、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2、任务明确,合作探讨。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上课伊始,教师首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并对关键内容加以点拨,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干什么,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没听清讨论的主题就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3、形式多样,增添趣味。

  (1)任务型。角色扮演,自编对话,改编歌词,自编chant,互相检查练习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启发,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全面提高英语素质。

  (2)竞赛型。组内活动,组际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比如:小组单词接龙比赛,单词拼写比赛,会话表演比赛,英文歌比赛等。

  (3)游戏型。游戏可以使单调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猜谜语,做动作猜单词,袋中猜物等。

  4、适时评价,给予鼓励。

  教师要及时对小组内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看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并进行鼓励。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 课题研究方法:

  1、自然实验法

  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2、调研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或个别交流,调查我校学生小组活动的情况,对遇到的问题提出有效地改进措施,培养孩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团队意识。

  3、教育经验总结法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在各年级和本校推广教学经验。

  4、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5、案例研究法:

  教育案例大多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选读书目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以及工作之余进行阅读,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化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养,为做好课题研究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具体书目及时间安排:

  20**.7-20**.8《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钱爱萍

  20**.9-20**.12《徐州教育科研》何振国

  《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 鞠勤

  20**.1-20**.3《课程理念与小学英语课程改革》 禹明

  《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英语》

  20**.4-20**.5《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官步芳 卢焕玲

  《江苏教育-小学教育》张俊平

  四、完成读书心得与案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20**.8-20**.9完成读书笔记和教学案例或(教育故事、随笔)各一篇

  20**.10-20**.1完成读书笔记和教学案例或(教育故事、随笔)各一篇

  20**.2-20**.4完成读书笔记和教学案例或(教育故事、随笔)各一篇

  20**.5-20**.6完成读书笔记和教学案例或(教育故事、随笔)各一篇

篇5:中学课题研究竞赛课活动方案

  梁树中学课题研究竞赛课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经研究决定,组织梁树中学第四届课题研究竞赛课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突出教育科研成果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积极探索和总结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去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参赛人员

  凡参与学校各级别课题研究的教师(含校级小课题、市级“十二五”结题课题、省级、国家级课题)均可报名参加。

  三.活动具体安排

  1.报名阶段(时间:4月14日-4月17日)

  2.竞赛阶段(时间:4月22日-4月25日)

  (1)按照报名情况,统一排出竞赛课表,组织竞赛。

  (2)组织评委进行竞赛评比

  3.总结、表彰阶段(5月)

  (1)召开总结表彰会,总结活动情况,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课题组和个人。

  (2)学校将推荐大赛中优秀教师(需为参研“十二五”市级、省级课题的参研人员)参加市级课题研究竞赛活动。

  四.活动相关要求

  1.全校教师要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认识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参加竞赛活动。

  2.本次竞赛课活动时间规定为45分钟,形式以课堂教学整合课、德育活动课、实践体验课等为主。要求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有所创新。要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所有参加竞赛课教师,参赛前需向每名评委提交竞赛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需要体现个人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本节公开课与课题的结合情况等)。

  4.参赛人员要对所承担的竞赛课严把质量关,将课题研究课重点放在立足学生体验、感悟,立足与教育教学紧密相结合上。研究成果要具有指导意义和前瞻性。

  5.本次竞赛课活动时间规定为45分钟,形式以课堂教学整合课、活动课、实践体验课等为主。要求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有所创新。要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梁树中学第四届课题研究课竞赛评价表

  学科:教师姓名:评委:

  评价项目(分值)评价要点分值得分

  课题研究评价 50分

  课题研究情况的评定20分

  1.教师对所承担课题的阐述,目标明确,过程连贯,内在逻辑性强,研究取得的效益比较明显。 (5分)

  2.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比较紧密,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题研究内容。 (5分)

  3.课题研究过程管理规范。材料积累丰富、连续。课题活动有详细的记录。 (5分)

  4.阶段性成果比较明显,课题研究成果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5分)

  课题研究课过程评价30分

  1.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研究的指导性。(5分)

  2.教师对课题研究内容的驾驭能力较强,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学内容能充分融合。(5分)

  3.教学设计符合科研规律,教学内容的处理、传授与课题研究的联系紧密。(5分)

  4.教学方法的选择灵活,实验内容能自然渗透到教学中去,充分体现了课题研究为教学服务的特点。(5分)

  5.学习活动的指导、调控与课题研究的联系。(5分)

  6.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好、思维活跃、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良好。(5分)

  课堂教学评价50分

  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4分)

  2.教材熟,知识准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例题习题选择合理。(10分)

  3.教学程序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得当;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10分)

  4.合理运用评价机制。(4分)

  5.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学生各尽其智,各有所获,均衡提高。(6分)

  6.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语言富于启发性,板书条理清楚,实验演示熟练。(6分)

  7.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充分体现了有效课堂理念。(10分)

  总分

  评委评价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