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活动方案 导航

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编辑:物业经理人2022-05-13

  墩欢中学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孩子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的水平。

  二、课程目标

  (一)通过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懂得学习方法,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有较自如地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及交流交往的能力;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能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有科学的观点、方法和探索精神,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可持续终生学习能力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具有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等自我保健的习惯与能力,有较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关心他人、与人友好相处的精神,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培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和劳动技能,热爱各项劳动、具有自觉的劳动习惯,能主动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与服务,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社会职业观念。

  三、课程体系

  由基础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构成。

  1、基础型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同时为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的课程,有相对统一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学生必须共同修习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和体育与保健,共13门科目。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和研究基础上的创造性学力,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特长等,要求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综合运用、选择组合等能力的培养,以问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活动形式进行的课程。课程的领域可不同,层次也可不同,是学生可以分类分层自主必修的课程。本类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案例调查、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项目。

  3、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上的扩展和潜在能力的开发,着重培养为学生终生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学生创造性学力培养的课程,内容与要求有弹性、可变动,不重知识量,而重点在于独立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本类课程包括分班团队活动、晨会活动、科技文体活动、和预防艾滋病,毒品预防,环境教育等专题教育、

  四、设置原则

  1、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学校的课程,作为一个整体,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各素质的教育中,虽有侧重不同、层次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不可能把某一类型、某一科目课程的教育,归划在某一单一素质的教育内。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起着一定的前沿阵地的作用,但基础型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占课程总课时量相当大部分的基础型课程理应是素质教育核心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从课程目标来说,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统一目标下,形成一个整体。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来说,基础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作为课程来说,都是21世纪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程,它们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整体。

  2、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学生素质教育的多元性,决定课程结构的多元性。环绕着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基础学力奠基的基础型、侧重于提高学生某些方面素质与更好地发展个性特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有的是单科性质的,有的是综合性质的,各类科目的设置呈现多元性。

  课程教学类型多元性。课程设置中,有的科目指定为学生必学;有的科目组合在各个课程模块中,形成各个领域、各个模块、领域内的科目,学生须必学,但学什么,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科目规定学生必学,但在一定时段内,什么时间学、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课程可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或不学。

  课程模式多元性。有的科目注重全体学生共同教学要求的基础学力;有的科目注重知识能力的拓展,为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展现的舞台。有的科目教学以课堂教学型为主;有的科目是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注重学生体验、考察、实施开放型教学为主;有的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有的是非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内容、方式、地点、对象、成果形式都由学生自主选择。

  课程的教育周期多元性。有长周期覆盖整个初中阶段的,有短周期以一学年、一学期为周期的,有专题讲座型、不定期型等。

  3、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发展出发,为学生在中学初级阶段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创造相对宽松而有效益的发展条件。要承认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与能力、潜质发展的差异性。在基础型课程中,也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一科目课程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中,更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科目,或在同一领域、模块课程科目中,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要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对学习哪些课程、学习课程的进程和要求的自主选择,并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为学生的选择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

  4、以学生为本,立足于以校为本原则。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中,要根据学校与学生实际,发挥学校的优势,并创设条件,设置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课程及课程计划。课程、科目的设置要具有灵活性,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从而逐步构建成以校为本的课程与课程计划。

  五、课程结构

  1、教学时间安排

  课型初一初二初三

  基础型课程2830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22

  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322

  2、课程安排

  初一初二初三

  课型科目设置

  五、教学评价

  (一)学生评价

  1、定期填写兴趣活动的学习情况,作好自评和互评。

  2、听取家长和社区的反映及时调整。

  3、经常举办各类比赛,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4、展示学生的作品与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

  5、采用学分制。

  (二)教师评价

  1、定期听课以及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定期检查教案,促进教师学会诊断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教学策略,明确努力方向,最终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呈现。

  2、通过对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调查等方法由学生对教师作出评价,以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六、组织实施

  (一)严格按照江苏省颁布的课程计划设置课程和课时。

  (二)有侧重培育,力求形成特色课程。

  1、包括特色基础型课程和校本课程,并将其作为基点,全面带动各类课程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请有经验的课任教师上示范课,写心得,推广经验。

  (三)注重教研,做好师资保障工作。

  1、注重各类课程的过程管理,开展切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素质,保证各类课程实施的质量。

  3、制定科学的评价制度,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职业状态。

  (四)校本课程教材讲义的编制工作。

  1、课程开发讲究科学性、实效性。

  2、聘请专家来校讲课,更新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辅导教材讲义的编制。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墩欢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背景.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适合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上,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强调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再纵观我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对家乡缺少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及创建一流中学的信念,本学期将积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与实践中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

  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2、建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各年级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常做的事与自己最想做的事,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自主开展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考察、访问、宣传、调查、收集材料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寻找研究的方法,自主进行总结,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全体老师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三、活动步骤

  1、制定《墩欢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分层次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3、召开课题中心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

  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5、分年级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每月坚持开展一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交流和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7、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

  8、总结、交流,编印案例、活动设计集,档案袋,典型个案追踪集等。并争取拿出高质量论文向有关教育刊物投稿。

  四、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

  (1)领导小组:

  组长:zz

  副组长:zz

  成员:zz

  (2)专业指导小组

  组长:z

  成员:z(农科站农业技术员)、z(农科站淡水养殖技术员)、z(工业管理中心工程师)

  2、组建课题研究中心小组。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主体,小组设立组长各一名(各年级组长)负责召集本年级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详案。各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本班各小组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点拨、督促,提供条件。

  3、课题研究组员:各年级全体老师

  五、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学生培训工作,并负责协助各年级制订综合活动课程计划。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平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务处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六、教学评价

  本课程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

  (1)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j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墩欢中学

篇3: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云灌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自20**年9月起,江苏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为保证我校的新课改革工作得到稳步推进,特制定我校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县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为依据,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以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促进我校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机构

  1.成立新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z

  2.成立各学科新课程实施研究小组。以各教研室主任为责任人,所有任课教师参与研究。

  三、工作计划

  (一)宣传发动阶段

  20**年11月-20**年5月为宣传发动阶段,主要任务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上级关于课改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让教师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师资的培养与培训等工作,为新课改的实施做好思想准备。

  (二)培训学习阶段

  20**年4月-20**年9月为培训学习阶段,主要任务为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部门组织的新课改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学观念,确保新课改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实施阶段

  20**年9月开始为组织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有如下几点:

  1.认真研究实验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体系,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把握住重点难点。

  2.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尤其在学科课程教学活动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贯穿研究性学习方式,利用图书馆、学校网站,结合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

  3.改变课程传授的教学方式,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让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实施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4.举办新课程改革教学展示活动。主要分为教学观摩和研讨、课外活动和教育成果展览。教学观摩要做到主题明确、教法新颖。成果展览力求能展示个性和创新性。

  四、工作措施

  1.阶段总结,不断反思。要求教师必须做到重点课每课反思、写出小结;每月反思、写出总结,进行交流,从面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整套适应课改要求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每周三及周日晚教职工会议后为老师集体学习时间,鼓励老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号召全体教师都参与课改工作,每人写一篇本学科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体会文章,在教研组会上进行交流,共同促进我校的课改工作。

  4.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新课程的扎实推进。每备课组实行每周一课制度,“教学七认真常规”的定期检查制度,年级组及教务处的督查制度,比较完善的制度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5.加强校际交流,拓宽视野。一方面请连云港师专及省市有关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我校传经送宝,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取经,拓宽课改工作视野,努力形成新的人才观、评价观、教育观,打开我校课改工作的新局面。

篇4:卫前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卫前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打造乐趣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是一所处于z东部的农村初中学校,教师严谨治学,学生勤奋求实,近几年中考成绩优秀,普高率保持在50%以上,20**年星级学校评估中获慈溪市义务段素质教育四星级学校称号。尽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异,但每年仍有大量的优质生源流向城区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和师资的短缺及不均衡导致学校教学质量提升遭遇瓶颈,学校发展后劲不足。基于此,秉借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东风,深化我校课程改革,设计和开发校本课程,打造乐趣课堂,完善课程改革措施和实施方案尤为关键。

  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深刻把握***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为精神指针和行动指南,严格按照省、市指导意见和工作部署,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远的开放式视野,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明确我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转变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学校将依据慈溪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尝试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趣,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魅力,吸引更多的同学留在卫前,让学校教师乐趣为教,学生乐趣为学。

  二、课程理念与办学目标

  (一)课程理念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也就是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对知识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应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办学目标

  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依托学校已有的成功的课改经验,我校把课程改革的主题定格为“乐趣”教育,积极打造乐趣课堂、高效课堂,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在校的三年,更关注学生毕业后的三十年,学校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和“为每个孩子创造幸福未来”作为办学目的,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学习中感受“乐趣”、体验“乐趣”,愉快、幸福、健康地成长。

  三、课程框架

  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校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国家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框架的主体部分,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地方课程是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内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设计的课程。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1],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特色为目的,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利用校内外现有条件和可挖掘的资源而研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基于对三级课程的理解,我校课程的框架从纵向上分为三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从横向上分为两类: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如下图所示,国家课程包括教育部规定的基础性课程[2],还包括学校对这些课程的再加工、再创造形成的拓展性课程,也是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地方课程包括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和学校根据实际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形成的拓展性课程。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的特色课程,包括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大合唱、太极拳等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中的基础性课程与体育与健康、音乐等课程进行整合,将课程内容分散到国家课程中去。校本课程中的拓展性课程以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开展,纳入课时计划。

  从学生参与的角度出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全校学生都必须参加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中的基础性课程是学校个性课程,也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要求全校学生限定性选修的课程,校本课程中的拓展性课程是学生的个性课程,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选修课程。

  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课程框架结构

  四、课程设置

  根据课程框架,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拓展性课程分为知识拓展类、体艺特长类、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与基础性课程相对应,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12门,体艺特长类课程12门、实践活动类课程12门,以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个性学生选课需求,具体安排如下: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目的

  具体要求:

  (1)校本课程要体现我校乐趣课堂、高效课堂的课改特色,体现乐趣教学的特色,体现我校以传统项目太极拳、大合唱特色为载体的育人特色。

  (2)知识拓展类课程要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3)体艺特长类课程要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高雅生活情趣。

  (4)实践活动类要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

  (5)课程要有层次性和系统性,每个板块的课程群需要按不同年级、分学期、分层次编制,要有系统性,尤其是知识拓展类课程要分不同层次来编写课程,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不但要有完整、详实、图文并茂的材料而且要有针对材料分学时编写学案,达到能根据学案,上出高效、乐趣的课。

  (6)教材装订成书。各教研组要设计好书名、封面、目录、插图等,要仔细审阅、校对,确保文字图片正确无误。

  五、课时安排

  (一)基础性课程

  1.国家课程(不含综合实践活动)(每周28课时)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适合学生 周课时

  国家课程思想品德七、八、九年级必修 2

  *德育课程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集中进行,平均每周2课时,每学期合计1周,为学校机动安排时间,不包含在教学周数内[3]。

  4.学生社团活动(每周1课时)

  学生社团活动涵盖知识拓展类、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三大类拓展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课程。每个学生社团设定一名指导教师,并限定报选人数(一般为10~35人),将社团活动课程化管理。

  序号社团名称指导老师活动地点适合学生周课时

  1前方文学社 z社团活动室1(图书馆阅览室)七、八、九年级选修1

  七、八、九年级选修

  *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关工委作用,聘请有专长的校外人士担任指导教师。

  5.拓展性课程教材编写人、责任人一览表

  课程类别课程课程名称编写人责任人

  知识拓展类 语文

  1.古代文学诵读(弟子规、论语、三国志等)

  2.现代诗歌散文小说阅读与欣赏

  3.写作大观园(记叙文、散文写作)

  zz【七年级】

  六、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时间方式

  在保证总课时量及学生在校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每节课的上课时间为45分钟。

  周四下午一、二两节分别为知识拓展类课程,七年级科学、英语实行年段分层走班教学,八年级数学、英语实行年段分层走班教学。进行分层走班的教学班级由学生自主选择,选班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最后由班主任负责落实。

  下午第三节课为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七、八年级打破年段界限,选个性特长课分散走班模式。

  拓展性课程体艺特长类整合到体育与健康课中,选取其中一节体育课,实行分组项目制,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分别选择一个项目进行体育练习,实行乐趣体育教学模式,学校安排两位老师上课管理。

  (二)课程实施课表范例

  1.卫前初中20**学年第二学期七(1)班日课表(暂略)

  2.卫前初中20**学年第二学期八(1)班日课表(暂略)

  七、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

  1.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校长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课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形成指导学生选课机制,成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管理机制,成立选修课程评审委员会和学生选课指导中心,课程实施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监督和评价课程实施过程。

  我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z及各教研组长

  2.建立和完善学生拓展性课程评价机制

  (1)树立“评价就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加油”理念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和发展的评价原则。以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快慢为评价依据,对学生进行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逐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构建教师对拓展性课程教学和指导的评价系统,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拓展类主要以测试成绩和等级评定。体艺特长类以成果、分等级来考评。实践活动类,以调查报告、面试、课题研究来考评。拓展性课程的上课纪律、上课展示、课后作业在考评中占一定的比例。

  (3)系统化有计划地培训教师和组长,提升他们的拓展性课程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让骨干教师外出名校听课,并请专家来校作报告,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4)教师对所有拓展性课程都要认真实施,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每次上课都要做好台账记录。

  (5)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拓展性课程领导小组,带动全校力量开展拓展性课程研究。开展拓展性课程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和研究活动。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作为拓展性课程固定的研讨时间。

  (6)每学期开展一次“拓展性课程成果展示”活动,评定奖次。

  我校拓展性课程的实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开展分层走班、分散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就好起来了,课堂效益就能显著提高,充分体现出卫中高效课堂、乐趣课堂的课程理念。学生学以为乐、乐中求学,兴趣得到了激发和培养,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达到了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z市卫前初级中学

  20**年1月

  [1]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为方便起见,我们将前一种含义理解为“拓展性课程”,后一种含义理解为“学校课程”。当然,对学校课程的理解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学校课程”是泛指学校中实际存在和发生的各级各类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狭义的“学校课程”专指以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即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预留出来的、允许学校自主开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10%~25%的课程。此处为狭义的学校课程。

  [2]教育部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美术、音乐)、综合实践课等课程。

  [3]每学年52周,包括教学周35周、学校机动安排2周、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15周。

篇5:兴华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兴华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基本理念

  明德兴华中学在“文化立校,特色办学”思想的指引下,贯彻实行“全面+特长”的培养模式,追求高品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孩子带着一门特长走出校门,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

  二、课程目标

  1、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祖国、对湖南、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2、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领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校的发展,增强社会、集体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和优秀心理品质的养成。

  4、增强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加强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开发原则

  1、时代性和先进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趋向,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和工作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地域性和个性化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当地或学校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或学校文化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3、选择性和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简约性和通俗性原则。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通俗易学。

  5、主体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把培养师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造精神放在首位,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重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双主体平等互动的积极作用,使课程开发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突出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四、课程设置

  1、校本活动课程在初一年级开设,每个学期约12-14次课,争取实现为学生培养一门特长的目的。

  2、校本活动课程固定在每周二下午第八节课开展,课时60分钟。为保证校本活动课程质量,周二下午不安排音、体、美等专业课程。

  五、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1、科普类:如机器人创新与设计、动画制作、玩转科学、信息学奥赛等。

  2、人文类:如翰墨飘香书法的魅力、英语角、中国象棋、趣味英美文化、希腊罗马神话欣赏、兴华话剧社、生活学习在美国、漫话美国总统、仰望星空-走进天文、旅游地理、经典诵读、英文经典歌曲欣赏等。

  3、运动类:如竞技足球、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羽毛球、跆拳道、健身健美操、武术等。

  4、生活类:如生物与生活、手工钩编、自救与互救、心理学与生活、我是女生、生活中的趣味物理、趣味数学、团体心理辅导、创意手工、烘焙等。

  5、艺术类:如舞蹈、基础素描、小合唱等。

  六、课堂教学

  1、教师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对培养学生特长有整体的规划与安排。

  2、教师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应提前了解学情,熟悉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深入挖掘学生潜能。

  3、教师应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按计划高质量完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教学实际,调整课程进度,实现教学目标。

  七、课程评价

  1、学生对校本活动课程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主管理模式提交课程评价反馈表,由教科室根据反馈情况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2、校本活动课教学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平台。教科室综合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绩,学生作品,学生参加课程的表现,对教师承担校本活动课程的能力水准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

  3、学校把校本活动课作为年度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教科室对教师授课情况、课程效果及备课作业等情况进行检查,其结果作为本年度考核评估优秀的重要依据。

  4、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将以优劳优酬的形成在经济方面有所体现。所有承担校本活动课程老师的酬金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固定报酬,每节课60元;第二部分为浮动报酬,实行平均每节40元的浮动奖励,对前3项考核评价先进的个人,实行优劳优酬的鼓励政策,并另外对精品课程进行奖励。

  八、师资培训

  1、走出去-组织老师参加省(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丰富校本课程体系。

  3、老带新-通过老教师带教,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4、自学-为老师提供各类书籍和学习资料,由老师自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兴华中学教科室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