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导航

空间是建筑本源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9

去年我曾受邀参加了一个室内设计师沙龙。参会人员多为室内设计师,他们纷纷对室内设计界的一些焦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整个过程中,我作为一名建筑师(可以说非其非业内人士)一直在静静地旁听,同时也在下面深深思考一些相关问题。大家的发言针对性很强,针对设计师们对空间的需求,对细部节点以及材料做法的需求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但遗憾的是,至始至终没有将讨论深入到建筑的本源问题。虽然大家都对“空间是建筑的本质追求”没有异议,也对设计的技术提出了需求,但我们追求技术、追求空间为的是什么?这才是问题的本质——为的是满足使用者(人)的需求。大家是在没有弄清楚目标(为谁做、做什么)的情况下就开始讨论手段和过程(怎么做),这当然是空中楼阁,没有根基。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必须先从“空间”说起,因为空间是建筑的本质追求。在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中有一句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就揭示了这个道理。它的意思是说:三十根辐条共用一个轴,车轮要留出空处来装车轴,车才能使用。用陶土做器具,要使中空,才能盛装东西。建房子要空出地方来造窗户,房子才能使用。这些空出来的地方什么都没有,却能为我们所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建造有形的“建筑实体”是为了形成“围合起来的空间”,其实人们的真正需要不是建筑物本身,而是其“空”的部分。人们就是在“空”的部分进行各种活动。

从前年下半年开始我就一直在深入思考空间和实体的关系问题。我将老子《道德经》的观念推而广之,从而将空间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其中间的分隔物就是建筑实体部分,建筑实体塑造了内外空间的形状。我再将建筑实体细分为“中间实体”部分和“内外装饰”部分。内装饰部分是实体和室内空间的“交界面”,外装饰部分是实体和室外空间的“交界面”。内装修参与塑造室内空间的形状,而外装修则参与塑造室外空间的形状。

在没有装饰的时候,我们也能得到空间,并且此空间也能满足人的基本使用需求,就如远古时期的山洞、树洞一样具有庇护的功能。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人们的基本功能需求(生理的和安全的)被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社交的和尊严的),于是建筑装修就出现了。所以空间的形状、形式、装饰都是人在不同层次的需求罢了。建筑师的任务是塑造基本的空间,同时更多地考虑室外的装饰效果,而对同样重要的室内装饰却抛开了,这就有了室内设计师的用武之地了。术业有专攻,这本来是对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的建筑师在看到了由室内设计师完成的室内装饰后,往往会发出遗憾的感叹,认为室内设计师没有体会出他的原意。所以,建筑界许多有名的建筑大师是不会将室内设计这一块内容抛弃的,甚至连室内的家具设计都是亲力亲为的,至少也会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见图2)。

但是在近年来的国内建筑设计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建筑师不考虑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又无视建筑设计中结构、设备等的合理性,设计分工在带来设计深化的同时,也造成了设计的脱节,这不仅影响了建筑内外空间的一致,同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设计上的遗憾。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思考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界定与联系,但相对于界定而言,我们更需要的是相互配合,尤其是在空间、技术等方面更是如此。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倒更希望将来有一天室内设计这一行业消失了,我们的建筑从实体、空间到室内、室外的装饰均是由一人设计,贯穿同一设计主题。这也许会是室内设计师的悲哀,但今天却是建筑师的悲哀了。有室内设计师存在的今天,我们只有通过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多多交流,协同工作,完成创造美好生活空间的伟大任务。

上面的讨论,我们仍然没有接触到本质的问题——人的需求是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大的方面来说人的需求是“功能需求(生理的和安全的)”和“审美需求(社交的和尊严的)”,以及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我一直认为优秀的艺术(包括室内设计)都应该能够满足人类不仅一个层次的需求,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件艺术作品仅仅能满足使用功能而不能满足审美功能,它就不是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仅仅满足审美功能而不能满足基本功能的艺术也就没有生命力。晚餐时我和某室内设计杂志主编谈到香槟酒的瓶塞问题。香槟酒一直使用软木塞(橡木),并不是因为其它的材料不能满足功能需求,而是人们就是喜欢听开瓶时“呯”的一声的声音,这会给人带来愉悦感,这是审美层次的功能。但软木塞也有它自己独特的功能性。软木塞是用橡木树皮做成,质地松软,见水后膨胀能将酒瓶塞紧,同时其纤维素中的某些无害成份可以渗入酒中,使酒更香醇,这和葡萄酒贮藏时均采用木桶是一个道理。可以想象,如果软木瓶塞仅仅只能给人们带来“呯”的一声的愉悦感,而不能将酒瓶塞紧,还需要另外一种材料做成的瓶盖来满足其基本功能要求,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呀——“呯”的一声的愉悦感早就被操作的不胜其烦抵消了。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艺术是无处不在的,各种艺术也是相通的。我们做的艺术就需要使人能观、能触、能用,阳春白雪可以共存。但这还没有到达顶点。人的最高层级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又如何实现呢?就如中国画里的留白,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创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意境,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东西都做“尽”了,要留给人参与的空间,留给人自行创造的余地。通过参与完善,从而使人们产生自我实现的愉悦感。

那么,在室内设计领域,人的各个层次的具体需求究竟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师去关注、调查用户的活动行为特

征了。我们可以从市场营销学中学到类似的调研方法,那就是:首先穷尽人对室内空间各个部分的需求。再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寻找出其认为“重要但未被满足的需求”(见图3)。如果我们潜心设计去满足人们这部分的需求,我们岂会不成功?

举一个例子,我们曾经对入户玄关的功能需求进行穷尽描述,如下:
需要有一个能够摆放手提包、手袋等物品的台面;
需要有一个储存钥匙、钱包等小物品的抽屉;
需要有储存鞋子、鞋油、鞋刷等物品的柜子;
需要有储存大衣等外套的临时衣柜(寒冷地区);
需要有存放婴儿推车、体育用品的地方;
需要有挂帽子的架子;
需要有一个小镜子方便出门前照一下(注意朝向);
需要考虑合适的光线——自然光、灯光;
人可以站在完全打开的门后,以便让客人进来;
需要为老人坐着换鞋提供坐的地方;
需要有对讲机和照明开关等设备的位置;
需要有装饰性
……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家具设计和平面布局、装饰设计了(见图4)。这样一来,通过精心的设内设计,在一个十分局限的空间内,功能与审美就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到了这一步,我们自然而然地就到了需要考虑“技术解决手段”的阶段了。室内设计师必须涉猎人类行为学、心理学、人体工学等学科的知识,从而从技术、技能上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室内设计师也必须了解材料、构造技术,这也是实现完美的节点设计的保证。

讨论到这儿,我终于将室内设计所需关注的建筑空间的本源问题——人的需求及其如何发现满足人的需求说完了。最后我还想说两点:首先,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我们只有“在场”才能感受到建筑空间的伟大和对心灵的需憾。所以西方建筑师特别重视“游历”,当然“游历”对室内设计师也是一样重要。仅凭杂志上的几张照片无论如何是不能使人体验真实的建筑空间的。然后,技术也是室内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重点。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精彩细部的节点构造设计、现场施工技术的研究等,都是国内室内设计师整体水平提高的基本要求。建筑艺术与其他纯艺术的区别之一,在于它无法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之上,它需借助于技术的支撑,而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常常给建筑艺术注入新的内容。没有技术的支撑,单纯的空间构成只能是浮躁而空洞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成功,不仅源于空间设计上的造诣,也源于他对材料和施工等技术的把握。年轻时在建筑工地上学习的经历,使得他对材料尺寸、节点构造、施工细节等有着亲身的感受,这帮助他在设计的同时能准确地把握建成后的效果。在不了解材料、构造、施工技术的情况下,再精心设计的图纸,也无法完全控制施工的结果。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恒大地产住宅公共空间建筑装修标准

  恒大地产住宅公共空间建筑装修标准

  说明:

  (1) 具体项目中当地有验收要求的,按具体验收要求执行;

  (2) 油白色乳胶漆前均需水泥砂浆抹灰找平;

  (3) 文中除特别注明外,均以mm计。

  1设备用房以外部分:

  1.1地下室、半地下室:

  (1)汽车库:

  天花:油白色乳胶漆(人防地下室的顶板不应抹灰)。

  墙面:油白色乳胶漆。

  柱面:油乳胶漆(负一层绿色,负二层蓝色)。

  柱面中部加120mm宽黄色水平腰线,线底离地1200mm高。

  踢脚线:油灰色乳胶漆。

  地面:油灰色车库地坪漆。

  其他:倒车防撞栏、通道减速带、防撞(护角)条、导向标志牌、行车标志牌、反光镜、车行指标示线、车位编号吊牌等由集团统一招标,物业管理中心制定标准。

  (2)库房、管理用房:

  天花:油白色乳胶漆。

  墙面:油白色乳胶漆。

  地面:铺300×300防滑耐磨砖。

  踢脚线:贴100高防滑耐磨砖。

  1.2 封闭楼梯:楼梯按层高要求以最小尺度原则设计。

  (1)楼梯间及楼梯前室:

  天花:油白色乳胶漆;

  墙面:油白色乳胶漆;

  (2)楼地面及平台地面:

  超豪华户型及广东地区楼盘铺600×600咖啡色抛光砖;

  其余楼盘铺300×300防滑耐磨砖。

  (3)踏步:

  超豪华户型及广东地区楼盘铺带防滑条的600宽咖啡色抛光步级砖;

  其余楼盘铺300宽带防滑条的防滑耐磨步级砖。

  (4)踢脚线:

  超豪华户型及广东楼盘贴100高600宽咖啡色抛光砖;

  其余楼盘贴100高300宽防滑耐磨砖。

  (5)栏杆及扶手(具体设计图另详《定型产品-标准做法》):

  分类楼梯形式栏杆扶手做法

  超豪华户型及广东地区楼盘非剪刀封闭楼梯栏杆做法参国家标准图集99SJ403页22的详图 ,竖杆为40×20×1.2钢管,横杆为φ15圆钢,木扶手参国家标准图集99SJ403页63的详图○29且颜色同入户门。外露铁件均红丹打底,面刷黑色调和漆两度。

  剪刀楼梯扶手做法参国家标准图集99SJ403页68的详图○A,支架为φ20圆钢,木扶手参国家标准图集99SJ403页63的详图○29且颜色同入户门。外露铁件均红丹打底,面刷黑色调和漆两度。

  豪华户型非剪刀封闭楼梯栏杆做法参国家标准图集99SJ403页22的详图 ,竖杆为40×20×1.2钢管,横杆为φ15圆钢,φ75×3钢管扶手。外露铁件均红丹打底,面刷黑色调和漆两度。

  剪刀楼梯扶手做法参国家标准图集99SJ403页69的详图⑧,扶手为φ60×3钢管,支架为φ25圆钢。外露铁件均红丹打底,面刷黑色调和漆两度。

  1.3 入口门廊:

  天花、地面台阶、残疾人坡道、平台、大堂门及信报箱:详装修设计图;

  墙、柱面:详建筑外立面图。

  1.4 裙房商铺铺位内:

  天花、墙面:刮腻子。

  地面:水泥砂浆找平。

  1.5 首层架空层:

  天花:详装修设计图。

  外墙、柱:详园林设计图。

  地面:详园林设计图。

  1.6 首层大堂、各层电梯间及公共走廊:详装修设计图。

  1.7 裙楼屋面:(如有绿化要求详园林专业图)

  女儿墙顶面:贴同外墙材料压顶。

  女儿墙内侧面:贴同地面防滑耐磨砖。

  地面:铺300×300防滑耐磨砖。

  1.8 顶层屋面:

  女儿墙顶面及内侧面:贴同外墙面砖。

  上人屋面地面:细石混凝土面层;不上人屋面地面:水泥砂浆找平。

  1.9 构件:

  (1)空调机板:满贴砖,材料、做法、颜色等同外立面。

  (2)雨篷板:

  侧面:详立面设计图。

  顶面:贴同外墙面砖。

  底面:油白色外墙漆,底边与侧面交接处贴约50宽外墙同样面砖收口。

  (3)户内及公共阳台:

  天花:油白色外墙漆。

  地面:详装修设计图。

  挡水和栏板顶面及内侧面:贴同外墙面砖。

  顶棚封口梁:底面贴外墙同样面砖;梁内侧油白色外墙漆;内侧面与梁底交接处贴约50宽外墙同样面砖收口。

  2 设备用房:

  2.1 设备管井:

  内壁:随砌随抹平,安装完后水泥封堵孔洞(达到与楼板相同的耐火等级)。

  2.2 电房(高低压配电房、变压器房、开关房):

  (1)由外电公司出图施工的电房:

  天花、地面:为结构板,不砌间墙。

  (2)不需外电公司出图施工的电房:

  天花:水泥砂浆抹平,大白浆刷白。

  墙身:水泥砂浆抹平,大白浆刷白。

  地面:采用高标号水泥抹面压光,面刷普通地坪漆,做好电缆沟及构件等预留预埋。

  2.3 发电机房(面层由专业公司施工):

  天花:为结构板。

  墙身:水泥砂浆抹平。

  地面:铺300×300防滑耐磨砖。

  踢脚线:贴100高同地面防滑耐磨砖。

  2.4消防监控中心:

  天花:吊600*600铝扣板。

  墙面:油白色乳胶漆。

  地面:采用防静电地板。

  2.5电信网络机房:

  (1)有机房协议时,按协议施工。

  (2)无机房协议时:

  天花:水泥砂浆抹平,大白浆刷白。

  墙面:水泥砂浆抹平,大白浆刷白。

  地面:水泥砂浆找平。

  2.6 弱电间、电表间、配电小间:

  天花:水泥砂浆抹平,大白浆刷白。

  墙身:水泥砂浆抹平,大白浆刷白。

  地面:采用高标号水泥抹平,面

刷普通地坪漆。

  2.7 水泵房、热水机组房、报警阀间:

  天花:水泥砂浆抹平,大白浆刷白。

  墙面:水泥砂浆抹平,大白浆刷白。

  地面:铺300×300防滑耐磨砖。

  踢脚线:贴100高同地面防滑耐磨砖。

  2.8 水池:

  采用钢筋混凝土生活水池时,水池内壁需贴150×150瓷砖(符合卫生防疫部门要求)。

篇3:地下建筑空间节能策略研究

  地下建筑空间节能策略的研究

  摘 要:地下建筑的热工环境与地面建筑有着诸多不同,因此在建筑耗能方面也有其特殊性。从地下建筑的热工环境入手,分析了地下建筑的耗能特点,并从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三方面提出针对地下建筑的节能策略。

  关键词:地下建筑;热工环境;节能策略

  1引言

  随着地下建筑的不断发展,城市里出现了多种功能类型的建筑形式,如:从公共建筑、交通建筑、办公建筑、体育建筑以及居住建筑等。人类在地下建筑中的活动日益增加。我们一方面需要改善地下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使其达到一定的舒适度标准,从而保障地下建筑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要有效控制地下建筑的运行能耗,节约运行成本。

  地下建筑空间环境与地面建筑相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其中包含了一些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我们在对地下建筑空间进行节能设计时,需要根据地下建筑空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2地下建筑热工环境分析

  地下建筑空间环境受到室外和室内的双重热湿作用。与地面建筑不同的是,地下建筑围护结构所接触的是土壤或岩石,而不是地面环境中的太阳辐射、室外空气的温湿度、风、雨、雪等。土壤或岩石对地下建筑围护结构的作用与地下建筑的热工性能有密切关联。

  2.1地下建筑室外热湿环境

  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对地下建筑而言,土壤对其围护结构的影响便相当于室外气候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2.1.1土壤或岩体温度作用

  土壤的热作用与地面自然环境的热作用差别很大。一般认为从地面到地下10m左右的土壤是依靠太阳供给热量的。随着深度的增加,热量对土地的影响也相应增加。白天,太阳的热量影响到土壤的很浅的深度,通常在5~7cm之间,但这种热量在一个大约10m的深度内作持续的季节性运动[1]。土壤隔热性好而蓄热量大,因而能在严酷多变的外界气候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土壤的热稳定性使得地下建筑的围护结构拥有相对稳定的外界温度,对于一些需要恒定季节性温度和恒定昼夜温度的特殊建筑,地下建筑将更具优势。

  2.1.2土壤或岩体湿度作用

  在湿度方面,地下建筑的围护结构受到土壤、岩石、地下水位高低等的影响,有时会出现较为严重表面散湿现象,再加上缺少阳光照射,和有效的自然通风,围护结构往往比地面建筑潮湿。

  2.2地下建筑室内热湿环境

  地下建筑中属于室内的气候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进入室内的阳光、空气温湿度、生产和生活所散发的热量和水分。

  2.2.1进入室内的阳光

  地下建筑由于其围护结构的限制,一般难以通过侧窗获取阳光,虽然可以通过采光天窗、采光井等方式进行自然采光,但大多数情况下仍无法与地面建筑相比。自然光线的不足对地下建筑室内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如潮湿、阴暗。

  2.2.2空气温度湿度

  地下空间中的空气温度随季节变化及昼夜变化的波动幅度较小,相对于地面,有着十分明显的滞后现象。地面温度变化引起地表层发生的热波,由于地下建筑覆盖层及周围岩土的衰减作用,对室内空气温度影响不大。当覆盖层厚度超过10m,这种影响可忽略不计,这对创造恒定的室内温度十分有利。

  在夏季,地下建筑内温度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进入地下建筑后,温度下降,相对湿度升高,当壁面温度低于露点时,即出现凝结水,致使地下建筑夏季雨季潮湿问题十分突出。

  2.2.3生产和生活所散发的热量与水分

  地下建筑中的生产活动与生活同样会散发热量和水分。由于地下建筑的封闭性较强,很多情况下难以通过自然通风排除热量与湿气,因此,地下建筑空间内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和水分会增加地下空间的温度和湿度。

  3地下建筑的主要能耗分析

  分析地下公共建筑的环境特点及热工性能可知,其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优于地面建筑,并且不需要遮阳。地下建筑主要能耗主要包括:采光能耗、空调能耗、动力能耗。根据徐州时尚大道地下商业街的能耗进行了测量,表明最大的能量消耗是在有高制冷负载的8月份。另一个最大值是在有高取暖负载的2月份。年耗能的最大份额是照明,占45%;第二位是空调能耗,占44%;电梯及其他能耗占11% (见图1) 。

  可见地下建筑中的采光能耗占的比例巨大,空调能耗也十分惊人。我国的空调能耗中,新风能耗占空调能耗的25%-38%[2],在地下建筑中这个比例会更高。因此,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对地下建筑的节能意义重大。

  4地下建筑节能策略

  4.1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在地下建筑中应可能地利用自然采光,天然采光不仅节约了照明能耗,更重要的是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地下空间可以采用以下多种建筑形式来进行自然采光。

  4.1.1天窗式

  天窗采光适合于埋深较浅、地面部分为广场或绿地的地下建筑,阳光可以通过顶棚的天窗很容易到达室内,采光效率高,并可选择各种形式的天窗,如:平天窗、锯齿形天窗等。天窗采光适合用于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如展览建筑、工业厂房等。

  4.1.2 庭院式

  对于规模不大的地下建筑,可采用庭院式自然采光。地下建筑的各部分功能围绕一个小庭院布置,并在与庭院相邻的围护结构上开设大面积玻璃门窗,从而可以摄取阳光和景观。

  庭院式采光方法较适于规模不大的文化娱乐建筑。

  4.1.3下沉广场式

  对于城市中面积较大的开敞空间,常常使地面一部分下沉一定高度,使广场出现空间形态变化,并且结合地下建筑(如地下商业建筑、地下交通建筑等)形成多层次的复合空间,同时还为广场周围的地下建筑提供大量的自然光线。

  4.1.4 地下中庭式

  对于大深度的地下工程,地下中庭是一种改善空间环境的重要方法。中庭顶部可以由各种形态的空间网架加上采光玻璃面构成。中庭内可以种植植物,布置景观,从而形成丰富的内部空间。因此,多层地下建筑可以通过共享中庭获得自然光线以及景观效果。

  4.1.5 技术应用

  很多情况下,地下建筑没有条件通过天窗、侧窗或中庭等引入自然光线,此时就需要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将太阳光引入地下空间,这种采光方法同样可以使地下空间获得阳光照明,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3]。常见的方法有:导光管采光(如图2)、棱镜导光装置、光导纤维、光电效应间接采光等。

  4.2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利用室内外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或风力作用所造成的风压来实现换气的一种通风方式,是对自然能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经过合理设计的自然通风,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节约能耗都有重要意义。自然通风

与建筑设计关系密切,平面布局、风井的设置及风帽的选择等都会影响自然通风效果。

  4.2.1 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决定着自然通风系统的风路组织,直接影响自然通风效率。风路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将新风引入地下建筑,与室内空气进行置换后排出室外。在布置地下建筑平面时应尽量保证风路畅通,减少死角,避免气流短路。

  4.2.2 风井设置

  在地下建筑设计中,中庭的应用十分普遍。中庭受到阳光照射,会产生温室效应,产生热压作用,有利于空气排出。因此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排风风井,必要时设置机械装置,辅助排风(如图3)。

  进风井应根据自然通风的风路组织需求,围绕作为排风井的中庭设置。进风井风口部分应该考虑周围地面环境的影响,避开有空气污染的位置,同时要加装空气净化装置[4]。为了有利于空气进入,可以在风口内部设置冷却装置,促使空气下沉。风口要尽量利用风压,根据需要安装进风型风帽或排风型风帽。

  5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利用是近年来的热点。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很小,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适合在地下建筑中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和地热能利用。

  5.1 太阳能应用

  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和技术手段,可以利用太阳能为地下建筑提供自然照明。有条件接受较多阳光照射的地下建筑,同样可以借鉴地上建筑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为内部空间提供采暖所需的热量。例如在共享中庭内部设置太阳能集热装置,在冬季为地下建筑冬季采暖提供热量补充,在夏季可以起到除湿的作用。

  5.2 风能利用

  风能的利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过风压作用辅助地下建筑空间进行自然通风,二是通过风力发电装置进行发电。风力发电装置要求有较好的风力资源,常见的做法是将发电装置至于高处,因此适宜应用在附建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建筑。风力发电装置可安装在地面建筑顶部,以捕获得更多的风力资源,但必须控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3 地源热泵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有很多不同,如不需要冷却塔、不需要锅炉、不需要机房等,这些特点有利于地源热泵系统在地下建筑中的应用,但同时也需要增加一些设备和投资,如土壤热交换器、循环水泵、低温型热泵机组等。对于较深的地下建筑,有足够的空间敷设土壤热交换器,非常适合用地源热泵系统代替传统的空调系统[5]。

  6结语

  地下建筑的应用日趋广泛,人们在其中的活动逐渐增多,能耗问题不容忽视。建筑师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节能因素,将节能设计作为方案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要通过借鉴先进的生态节能设计方法,结合地下建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耗。

  参考文献:

  [1] 吉迪恩·S·格兰尼.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赵阜东,陈保健,焦冠然. 地下建筑可持续性设计方法-地下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4):532-538.

  [3] 刘柯,鲍家声.光纤采光照明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J]南方建筑, 20**,(09) :91-94.

  [4] 郭春信.地下空间自然通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 黄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指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4: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初探

  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的初探

  摘 要: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空间是地下商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和地下商业空间的过渡、中介和融合点。本文从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的功能特征、分类以及可识别性入手,分析其一般设计原则。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 入口空间; 可识别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商业建筑正伴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网的兴建在许多大城市中蓬勃发展起来[1]。地下商业建筑入口是由地面进入地下的必经之路,主要作用是交通、防火疏散。它是地面景观的一部分,同时也会影响到地下内部环境的效果,无论在空间过渡,还是视线导向以及可识别性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有必要对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分析和探讨。

  1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功能特征

  1.1 交通枢纽功能

  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是人流集散、方向转换及空间过渡的交通枢纽。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入口是交通空间序列的第一要素。是实现由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过渡这一正向序列的开端,也是实现由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过渡这一逆向序列的结尾,具有强烈的组织空间能力。

  1.2 安全疏散功能

  封闭的地下空间环境在防灾上具有疏散困难、救援困难、排烟困难和从外部灭火困难等特点,这也是地下空间内部灾害相对地面上同类建筑更难防范和抗御的重要因素。地下商业建筑的人流较为集中,合理设置出入口十分重要。安全出口应有足够的数量并保证足够的宽度,应均匀布置;安全出口的宽度应与所服务的面积上最大人流密度相适应,以保证人流在安全允许的时间内全部通过。

  1.3 诱导功能

  在城市商业区经营竞争日愈激烈,因此要求地下商场入口设计处理不仅要具有醒目的识别性,还应具有激发诱导购物心理行为的竞争能力。

  视线诱导主要通过在地上的强烈醒目的标志或精美装修,吸引人的视线,使人对地下建筑的性质和内容有所感知。一般是通过在入口建筑上部或顶部设置巨幅广告和霓虹灯店牌,以及其它形式的标志物,向远处的顾客或游人展示地下商业建筑的特性,建立起更早的视觉反应和认知信息(图1)。

  诱导空间主要指地下建筑的前沿诱导空间。地下建筑的入口适当后退,与地面景观形成既是平面凹进,又是立体凹进的外部空间环境,通过绿化、喷泉、迭水等手段的美化,创造出供人流集散、顾客驻足、停留、观览、休息等多功能使用的亲切、舒适的下沉空间,既提高了地下建筑本身的档次,又调节了城市环境。这种形式的下沉广场是达到地上、地下空间自然过渡的十分有效的诱导空间。

  1.3 标志功能(可识别性)

  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的标志性有助于促进市民对地下商业建筑的认同,并能方便的找到入口,树立地下商业建筑的外部形象。尤其是完全处于地下的商业建筑,地面上没有完整的建筑形象,此时地下商业建筑入口实体本身就应该具有可识别性,即具有与众不同的形态,可以给远距离的观察者以视觉上的刺激,强化地下商业建筑的外观特征。具体手法除利用形、质、色、光等造型要素外,常辅以文字牌匾、雕饰图案等标志物,还可采用传统符号来强化主题,以提高标志性。如日本虹之町地下街两个平行的出入口上方设置了拱型玻璃雨棚,在与入口相对的墙上绘制彩色条纹,与顶部拱型金属骨架相呼应,入口形态呈现出很强的表现力,使人远远地就能发现“虹之町”地下街的入口[3](图2)。

  2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类型

  2.2 按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不同标高分类

  2.2.1水平进入出入口

  入口处与室外地坪的标高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太大高差变化,可以认为是水平进入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水平进入的出入口,进入者没有心理上的突兀感,亲切自然。但是室内的垂直交通组织很重要,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顾客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图3)。

  2.2.2 下沉式出入口

  进入地下商业建筑的垂直交通空间位于室外,通过室外的楼梯或电梯到达地下商业建筑入口,水平进入商场的营业层。有高差变化的出入口易给进入者心理的提示和情绪上的准备与铺垫(图4)。

  2.2 按其同地面建筑关系分类

  2.2.1 独立式入口:a.有形独立式入口,这种入口的主要特征是在地面部分有可见的构筑物(图5);b.无形独立式入口,其显著特征是地平线以上无构筑物,其建筑本身不易被人察觉(图6)。

  2.2.2 嵌入式入口(图7):这种入口不论其主体是否附属于地面建筑,它本身必定是镶嵌在地面建筑首层,其设计处理手法同传统商业建筑的入口设计并无太大的区别。

  2.2.3 由地面建筑内部进入

  当地下商业建筑其本身具有地上部分时,就可以通过自身的地面部分进入地下建筑,使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在其交汇处融为一体,让人们不知不觉地走入地下建筑空间中(图8)。

  3地下商业建筑入口设计原则

  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的设计,应该适应周围环境,满足城市的功能、交通、景观等各方面的要求。同时,作为连接地上地下空间的过渡空间,入口的设计必须满足地下商业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以及人流的通行要求。

  3.1入口的设计应该适应周围环境

  入口布局的位置是地下商业建筑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地周围环境因素对其起主要制约作用,如城市干道的位置,街道界面的连续性和标志性,道路转角的处理方式,城市重要建筑和景观广场的位置,周边已有建筑和历史文脉的制约条件等等。入口设计需根据周边的建筑空间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入口模式。周边的城市环境对于入口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开阔的城市空间对允许入口的设置限制较少,而密度较高的城市空间对入口的设置具有严格的要求。

  3.2 入口的设计应该满足地下商业空间的功能要求

  3.2.1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数量首先需要满足防火规范要求,满足规范要求后,还可以根据地下商业建筑布局,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多设置安全出口,保证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3.2.2在确定地下商业建筑地面入口位置时,应充分考虑、研究拟建地段的人群活动规律与特性,并对人的心理进行分析。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位置更应该顺从行人的活动规律,才能使更多的顾客顺其自然地进入,提高商场经济效益。

  3.2.3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人在潜意识中基本上都存在“懒惰”的心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觅路方式中人们喜欢“抄近路”,有时甚至不愿多走一步,当主导人流面对一个封闭的面时,常常会采用避让的态度,以至于失去找寻入口的“耐心”所以主要入口需要面对主导人流,才会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4]。

  3.2.4地下商业街建筑的地面出入口,既是人员安全疏散的必经之道,也是自然送风(补风)的进风口,因此必须避开火灾时排出到地面烟气的影响,宜

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方向,且与地面排烟口保持20m~30m以远的距离[5]。

  4结语

  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的设计必须考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通过技术的发展与设计者精心的设计,使其充分融入到整个城市的环境中去,具有鲜明的标志性、可识别性,同时体现人性化,将有助于消解人们对地下商业空间的抵触心理,促进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敬军,周晓军.浅谈地下商业街的环境设计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

  [2] 耿永常.城市地下空间建筑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51.

  [3] 邓丽.地下商业空间可识别性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

  [4] 师晓静.地下商业入口空间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

  [5] 兰彬.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及防烟设计参数探讨

  .消防科学与技术,20**,7(4).

篇5:建筑共享空间防排烟设计

  建筑共享空间防排烟设计的浅析

  建筑共享空间是指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在竖直方向上连续贯通多层的封顶大空间。这种结构形式增加了建筑的魅力,但却增大了火灾危险性。建筑共享空间内部一旦发生火灾,高温有毒烟气将迅速充满整个空间,并蔓延到与建筑共享空间相通的各个楼层,对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物安全形成巨大威胁。因此,设计合理可行的烟气控制系统,对大空间建筑的防火安全设计、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共享空间火灾烟气流动特性

  (一)建筑共享空间火灾烟气的流动特性。建筑共享空间的烟气流动不同于普通建筑,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烟气在上升过程中会卷吸大量周围冷空气,一方面,火灾产生的高温气体上升到火焰上方形成烟羽流,烟羽流受热浮力驱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卷吸周围的空气,在浮力、膨胀力和“烟囱效应”等作用下,烟气上升到顶棚,进而沿顶棚四周向下扩散填充,形成烟气层。随着火灾的发展,烟气层厚度不断增加,当烟气层下降到其它层顶棚以下时,热烟气就会逐渐蔓延到着火层以上各层。另一方面,由于层高较高,随着高度的增加,烟气通过上部墙壁开口、缝隙、建筑导热构件等散热,温度逐渐降低,其上浮力越来越小,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可能会出现“层化”现象,即在火灾初期火场温度较低,同时烟气在上升过程中被不断卷入的低温空气冷却,部分下落,在未达到顶部空间时就横向扩展,逐步停止上升,从而在建筑共享空间的中间或稍底位置,在热对流的作用下形成混合气流,致使烟流方向倒转。

  (二)带建筑共享空间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难点。建筑共享空间是上下左右贯通的大空间,采用普通建筑物的防火对策难以奏效,在进行这类建筑的消防设计时,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难点:(1)由于带共享空间建筑的用途、结构差别大,如何很好地结合其特点,掌握好空间内烟气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进行消防设计的难点;(2)国际上很多研究表明,仅仅按照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来处理有共享空间的建筑的消防设计,往往不能满足此类建筑物的安全消防需要。

  二、建筑共享空间的防排烟设计

  (一)建筑共享空间烟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目前,建筑共享空间烟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有两种:(1)“处方式”建筑防火设计。“处方式”建筑防火设计是设计人员按照传统规范条文所规定的设计参数和指标,结合设计者本人的实践经验,从而制定出符合规范要求的防火设计方案。(2)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该方法是根据建筑物及其消防设施必须达到预期安全目标,根据建筑物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分布等情况,运用工程分析的方法,提出科学合理、实际可行的最优化设计方案。

  (二)建筑共享空间排烟量的确定。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共享空间类型多种多样、烟控设计复杂,难以做到完善,也不能用模拟试验或实际工程得到正确答案。国内外有几种关于建筑共享空间排烟量的计算方法:(1)按建筑共享空间占地板面积计算其排烟量。面积小于500m2也应以负担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处理,按每平方米排烟不少于120m3/h计算。(2)按建筑共享空间容积换气次数来计算排烟量。根据我国《高规》第8.4.2.3条规定:中庭体积小于或等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

  (三)建筑共享空间烟气控制的方法。一般的建筑物,对烟气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一般是机械加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减少烟气产生的方法主要有: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限制建筑结构以及堆放在建筑共享空间地面的可燃材料数量。限制烟气流动则主要采取设置挡烟垂壁或防烟卷帘,阻止烟气侵入相邻空间和疏散通道的方法。另外,作为一种被动的方法是允许烟气在人员疏散时充满建筑共享空间上部空间。根据疏散通道的形式和布局、消防设施的特点以及建筑物的用途,决定了采取主动还是被动烟气控制方式。概括起来,建筑共享空间烟气控制方法分为如下几种形式:a.用防烟分隔构件将建筑共享空间与周围建筑隔开,以防止火灾产生的烟气和热流通过建筑共享空间扩散;b.建筑共享空间设置集中排烟系统,使烟层界面保持在安全疏散高度的要求;c.在建筑共享空间四周各层房间设置排烟系统;d.以上方法结合使用。

  三、防排烟设施的设置

  (一)防烟分区的划分。《高规》规定:“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又规定“净空高度超过6m的房间可不考虑防烟分区的划分。”而对于建筑共享空间来说在防烟分区方面已大大超过规范的规定,使规范对建筑共享空间防烟分区的要求,已失去强制约束作用。在建筑共享空间内部可不划分防烟分区,只需将建筑共享空间与建筑其他部位很好的分隔开,就能够阻止烟气的蔓延、扩散。

  (二)系统的选择。根据建筑共享空间的建筑结构特点及火灾时烟气流动规律,可判定建筑共享空间只设置简单的自然排烟是不够的,净空高度超过12m的室内建筑共享空间不应采取自然排烟措施,采取自然排烟措施应满足净空高度小于12m,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建筑共享空间地面积5%的同时考虑机械排烟。因此在建筑共享空间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时应先考虑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相结合的合用系统。即在大空间的烟气停滞区设置窗口,利用“烟囱效应”、依靠机械排烟系统有组织地将烟气从侧窗或屋顶排气窗排出。

  (三)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建筑共享空间的空间大且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会形成烟气层或出现“层化”现象等特点决定了只在建筑共享空间顶部设置排烟口或只设单个排烟口是远不能满足要求的。因此,在考虑建筑共享空间顶部设置排烟口的同时还应考虑在四周墙面上设置排烟口。一般的建筑高度超过12m的室内建筑共享空间,竖向的排烟口按2至3层设一排烟口或分段设置为宜。

  (四)自动探测报警系统的设置。建筑共享空间的防排烟系统固然十分重要,但只有及早发现火情,防排烟系统才能起到作用,所以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的设置对于防排烟设计很重要。根据火灾中发生的现象,人们已研制出许多种火灾探测器,不同的火灾探测器适用的火灾类型也有所不同。对于有建筑共享空间的大空间建筑,只设置一种探测器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必须对火灾中出现的多种物理现象进行多参量复合监测,以降低误报警。实行多参量复合监测要依据所在建筑共享空间结构特点及其火灾特点(或火灾数据),在降低火灾误报警同时,保证经济和技术上合理。因此,有共享空间的大空间建筑可以在与其相连的各个楼层顶棚上设置感烟探测器;在建筑共享空间墙壁的适当位置布置线型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在建筑共享空间高度1/ 2的墙上和顶棚布置烟雾图象探测器和火焰图象探测器。

  四、结束语

  建筑

共享空间的防排烟问题一直是消防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建筑共享空间防排烟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建筑共享空间烟气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比较,分析了建筑共享空间自然排烟方式及特有的机械防排烟方式。在进行防排烟设计时应首先充分考虑机械排烟量,在相关的设计规范前提下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防排烟和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的设计,以求达到最好的防排烟效果和及时地探测火灾报警,为人员的疏散、火灾的扑救提供更多的时间。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