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商场专柜商品陈列制度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商场专柜商品陈列制度

  商品陈列的基本原则:

  1、显而2、易见的原则

  (1)、商品的正面向顾客,价格清楚

  (2)、每一种商品不能被遮挡

  (3)、货架下层商品倾斜

  3、要让顾客伸手可取

  (1)、商品与商品之间留一小指头空隙

  (2)、商品与层板间留一定距离

  (3)、前挡是否会影响顾客取货

  (4)、是否便于顾客放回

  4、丰满、层次感的陈列原则

  5、适应购买习惯,6、便于顾客寻找

  7、先进先出原则

  8、关联性陈列原则

  9、前置原则

  10、相对稳定原则

  11、可比性原则

  10、生熟分开原则

  11、安全原则

  二、商品陈列的日常检查

  商品正面是否面向顾客

  价格标识是否齐备

  商品有无被挡住

  检查商品的拿取,放回是否便利

  检查货架上面是否有空位,如有空位,即要补货

  是否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卖相

  检查关联性的商品陈列

  检查海报,促销标识

  3、商品陈列的基本方法:

  (一)、基本陈列法:把同类商品集中在一个区域

  要求:(1)同类商品(2)周转快的商品

  以下以高度为165厘米的货架为例,将商品陈列段合为4个段

  上段

  上段即货架的最高层,高度在120~165厘米间,该段位通常陈列一些推荐商品或有意培养的商品,该商品经过一定时间后可移至下一层,即黄金陈列段

  黄金陈列段

  高度一般在85~120厘米间,是人们眼睛最易看到,手最易拿取商品的陈列位置,此位置一般用来陈列高利润商品、自有品牌商品、独家代理或经销的商品

  中段

  其高度约为50~85厘米,一般用来陈列一些低利润商品或为了保证商品的齐全性及顾客的需要而不得不卖的商品,也可陈列原来放在上段或黄金段上的已进入商品衰退期的商品

  下段

  货架的最下层为下段,高度一般在离地约10~50厘米间,通常陈列一些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易碎,毛利较低,但周转相对较快的商品,也可陈列一些消费者认定品牌的商品或消费弹性低的商品

  (二)、特殊陈列法

  堆头陈列法

  要求:(1)应季性,畅销性,特价,卖相好,陈列量大

  (2)要放醒目的地方

  大筐陈列法

  商品次要,平价,卖相要求随意性,次要位置或特买场

  N架陈列

  (三)、其他陈列法

  (1)、悬挂或陈列法

  (2)、定位陈列法,如:档口,服装等

  (3)、比较陈列法

  (4)、岛式陈列法:在商场进口处配置一些特殊陈列展台,应注意:经予一定空间,控制陈列商品高度

  (5)、突出陈列法:在陈列商品前面将部分有代表性的商品突出放置,如:模特,T型架等

  四、基本操作

  排列:将商品整齐规则的并排在一起称为排列,重点是排列整齐不杂乱或松散

  置放:将商品散开放置在陈列的容器中,注意上层商品需平整

  堆积:将商品由下往上按顺序堆积,重点是要创造立体感,要保持一定高度

  交叠:将商品交错的组合堆积为交叠,适用于形状不一或大小不一的商品

  装饰:在一些商品中放一些其他商品起点缀作用,目的是提高商品的可视率

  五、基本规范

  正面朝外勿倒置,能竖不躺上下齐,左小右大低到高,标价商品要对准。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商场专柜商品补货程序操作规定

  商场专柜商品补货程序操作规定

  为了加强公司的经营管理,增强各部门对商品销售的了解与掌握,减少商品的滞销因素,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经公司研究决定,现对商品补货时间与程序作出以下规定:

  一、商场补货程序明细如下:

  部门人员填写补货申请单部门经理审核确认业务部打印订单

  业务员下订单业务部负责人确认

  各部门在每周的星期一下午6:00之前,把商品补货申请单上交营运部经理审核传至业务部区域负责人处;

  业务部区域负责人根据补货商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打印订单;

  业务部区域负责人在下订单时,须有业务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生效,否则,以作无效订单处理,谁造成商品重复补货,商品积压由谁买单;

  收货部在验收商品前必须要有送货人提供商场业务部负责人签字的订货单,才能按照商场的订单数量进行验收,否则不予收货;

  收货部在验收时发现供货商的实际送货数量与我商场的订单数量存在差异时,必须咨询业务部负责人的同意,才能对其商品进行收货,否则收货部有权对其商品进行拒收处理,或谁收货谁买单;

  二、此规定自生效起,如有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违反以上规定,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处罚(第一次扣20分,第二次扣50分,第三次扣100分)。

篇3:商品混凝土按图纸结算供货单结算比较探讨

  商品混凝土按图纸结算与供货单结算比较探讨

  按供货单结算对卖方利在何处

  卖方交货手续简便,结算计算简单。卖方在交货时,手续简便,供货单上记载的数量按混凝土罐车的容积计算。如,卖方用容积8立方的罐车运送一车混凝土,买方签收人员一般就按车次签收;如果是一整车,每车就按照8立方计算;如果是半车就按4立方计算。在结算时,把所有结算单上的数额相加就是总的结算数量。

  结算数量不会损害卖方利益。由于买方签收货物时是按罐车容积计算供货方量,卖方在罐车中实际装载混凝土的数量不可能大于罐车容积,只可能小于或等于罐车容积,因此,按照供货单结算,不会损害卖方的利益。

  按供货单结算对买方为何不利

  有时罐车装载的混凝土数量未达到其理论容积数量,车没装满,买方在收货时不可能准确测量每车的实际方量,而是按照罐车的容积签收。因此,如果每车都有小额亏方,天长日久,积少成多,就会损害买方的利益。

  买方有时担心现场收货人员在验收时不负责任,甚至被卖方所拉拢,在签收货单时弄虚作假,造成损失。

  按图纸结算对买方利在何处

  按图纸进行结算,不管每车装的是否达到理论容积,是否有亏方,只计算工程理论使用混凝土数量。这一结算方式,有效避免了按供货单结算时有可能对买方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买方有利。目前,买方在签约时均要求按图纸进行结算。

  按图纸进行结算,买方作为专业的建筑施工单位,手里有全套完整的工程图纸,同时,他们又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会按照图纸计算混凝土方量,因此买方完全掌握结算的主动权。

  按图纸结算对卖方为何不利

  通常在签约时,卖方很难从买方得到完整的图纸,在结算时就容易被动。即使在签约时卖方得到图纸,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洽商、变更也会影响混凝土的用量,而卖方根本无法掌握这些资料,在结算时仍然被动。即使所有的图纸和洽商等资料卖方都能掌握,卖方是混凝土公司,而不是专业施工企业,还需要另外聘请造价审核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计算,无形当中增加了麻烦。

  即使按图纸计算出了工程使用混凝土的数量,那也只是混凝土的理论用量,而不是实际用量,有许多情况造成混凝土实际用量增加,但在图纸上却体现不出来。如,买方在收货后不一定把混凝土都准确浇注到合同约定的部位,会有一些遗洒和浪费,造成一些现场损耗;墙体、顶板、底板等许多部位在浇注后有时会出现涨模、跑模现象,这些部位的实际尺寸有可能略大于图纸尺寸,造成混凝土实际用量比按图纸计算的理论用量有所增加;实际供货时,有许多工程图纸以外的部位也需要用混凝土,如塔吊基础、室外地平、停车场和室外路面等,而且有些工程这些部位的混凝土用量还比较大。种种原因造成了在实践中按图纸计算的工程使用混凝土的理论数量比实际数量往往要少很多,给卖方造成损失。

  混凝土买卖中的结算方式由按照供货单结算逐步转向按图纸进行结算,是混凝土行业市场行情发生变化的结果。通过对两种结算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出两种结算方式对于买卖双方各自的利与弊。事实上,如果双方都能本着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那么按照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应当相差无几。

  商品混凝土工程结算误差分析及应对措施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房地产的升温,商品混凝土在建筑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而,由此引起商品混凝土的工程结算的各种问题也应运而生。在此,我根据多年工作的体会谈谈工程结算误差和应对措施。工程结算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按实际混凝土的供应票据累计量进行结算,该方法误差很小在此不再赘述。另一类:按工程设计图纸及图纸变更进行结算,该方法误差往往较大,就目前情况来看它占据结算的主要地位。在此有必要作一探讨。

  1 工程设计图纸变更引起的误差

  一个工程,从开始施工到彻底竣工设计图纸没有变更,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其中,设计图纸变更中涉及混凝土的变更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图纸在设计时,主体难免因使用功能的改变或施工技术的限制而更改,这就出现了图纸变更。而混凝土企业与对方结算时,遇上讲诚信的,可能将变更给你,则计算出来就可挽回不少损失。若对方不提供变更图纸或只提供少部分变更,损失就可能不少。例如:我们曾经干过一个桩基工程,图纸设计为:每根桩长33米,直径600毫米,共470根。但实际却桩孔深度平均为35.1米。这个工程出现上述变更情况,由于信息反馈及时,最终变更和图纸都完整的拿到了,计算出来还比实际的供应量大。如果对方不提供变更,一味的按原图纸结算,后果可想而知。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的措施为:其一:在签定合同之前,应对对方的诚信做充分的了解,若诚信良好,方可签定合同。其二:混凝土企业现场值班人员要有高度责任感,密切注视现场的异常变化。其三:结算人员应在浇筑混凝土期间亲赴现场,将图纸与实际浇筑部位进行对比,若有变化及时和对方的负责人交涉,争取拿到对方签证,挽回损失。

  2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引起的误差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及运输途中往往地形复杂。这就难免在运输车辆仰角过大时,使混凝土从进罐口洒落,造成混凝土的损失。针对该现象采取的措施:能将起伏过大的路段平整一下更好,若受条件制约不能平整时则可在给运输车打料时适当减少混凝土量,避免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抛洒。......

  1、随机抽取进场罐车,称重(约定商砼容重)

  2、采取收料单方量和现场浇筑双控结算的方法,约定混凝土收料单方量和现场浇筑偏差调整范围。

篇4: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新电视塔工程,是一项社会影响大、技术要求高的重点工程,。为此我们借鉴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体积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研制与应用成功经验,提出以下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 选用优质原材料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为水泥、砂、石、外掺料、外加剂和水,这些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及其质量稳定性,真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其性能,对原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这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1.1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主要胶凝材料,对混凝土质量影响重大,水泥质量控制的重点是稳定性控制。因此,为确保混凝土质量,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控制:

  1) 采用旋窑生产的水泥。从总体来讲,旋窑水泥的生产规模较大,其水泥质量稳定,批与批之间强度及矿物组成波动小,有利于混凝土质量控制。

  2)优先选用抗冻性好、抗硫酸盐能力强、标准稠度低的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3)将水泥强度富余量、强度标准差,初终凝时间、对外加剂的适应性和经时坍落度损失率等技术指标相结合,综合评价水泥质量的优劣,实行优胜劣汰,选择水泥供应商(厂家)。

  4)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水泥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及调整的依据。

  1.2骨料

  在选择骨料时注重骨料的强度、级配、粒径、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以及其有害物质含量,这都将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如砂、石中含泥量偏高,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如石子针片状含量过高,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易造成堵泵,并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因此砂、石的质量将给予充分的重视。

  1.3外掺料

  能够用于混凝土的外掺料种类很多。特别是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不同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由于使用的煤种及采用的燃烧工艺不同,粉煤灰在混凝土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尽不同,因此,选用粉煤灰时我们考虑选用相对固定的厂家,要求其货源供应充足,其质量波动就相对较小。

  1.4外加剂

  外加剂作为混凝土的第5种组分,已是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外加剂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其本身的价值。选用混凝土外加剂以其减水率、保水性和保塑性为主要指标,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除对外加剂的常规指标进行检验外,同时对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掺加的组份进行复试,掌握其质量特性。把在不增加用水量的前提下,使商品混凝土具有大坍落度、不离析、不泌水,坍落度时损失小等性能的外加剂作为优选产品。

  2 加强原材料的管理

  1) 石堆场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以免料堆底部积水。水泥、粉煤灰等粉料筒仓有防潮、防湿措施。

  2) 砂、石按品种、规格分隔堆放,严防混料,避免混用或错用。

  3) 各种材料标识清楚,特别是水泥、粉煤灰、外加剂贮存仓,进料口加盖上锁,并由专人管理,以防止进错料或受污染。

  3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控制管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核心环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确保工程所需的耐久性。

  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1) 用低水胶比、富配合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扩散、硫酸盐侵蚀性能和良好的对钢筋的长期防腐蚀性能。

  2) 掺适量的优质高效减水剂,大大增加减水效应,显著降低水胶比,提高混凝土强度。

  3) 掺加适量优质粉煤灰、矿粉,取代部分水泥和部分细骨料,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与稠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增强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3.2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1) 结合**新电视塔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原材料性能状况,由专人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理论设计计算、试验和调整。由试验室通过试验取得的配合比在生产前再进行复验,符合规定要求后,还须经项目和拌站技术负责人共同审核后方能应用于生产。

  2) 混凝土配合比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动态控制,动态控制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基础上进行,由试验室掌握,根据工程情况、设计要求、气候变化、运输距离、原材状况等因素,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调整。

  4 加强原材料、混凝土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进行混凝土质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因此,要强化原材料、混凝土质量检验。

  1) 把好五关、做到三个不准:即原材料检验关、配合比设计关、计量关、混凝土搅拌时间关、坍落度及强度关;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确保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

  2) 做好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通过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预防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使混凝土的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3) 加强信息反馈,通过对检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质量,充分利用外加剂和掺合料性能,加强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5 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 确保计量精度

  配料系统是混凝土生产的重要部分,我们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当混凝土配合比或混凝土配合比编号输入计算机后,电子称对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进行精确计量,混凝土能够按配比严格的配料,这使混凝土的离散性大大减小。定期进行计量动(静)校验,以确保达到GB14902《预拌混凝土》规定的计量要求.

  2) 确定合理搅拌时间

  根据搅拌机的类型、实际搅拌效果、运输时间、坍落度大小等情况而设定搅拌时间。

  3) 加强过程检测

  在生产过程中,当班人员除随机抽样检测外,还应在出厂前目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如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措施,坍落度及和易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出站。

  6 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1) 根据工程要求、施工方案和原材料的特点,将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如缓疑、强度增长规律、养护方式等)情况在技术交底时告知施工班组,使有关人员更加深刻认识和熟悉混凝土的特性,进行正确的施工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2) 确保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并且严格控制混凝土从出站到浇注的间隔时间,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及质量。

  3) 在施工现场随机进行混凝土取样,并按规范制作试件,妥善养护,作为判定混凝土是否合格的依据。

  4) 为控制好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搅拌站

派出现场服务员或技术人员,监督、处理现场的质量问题,并及时与搅拌站有关部门联系、反馈信息。

篇5:商品混凝土养护看法

  关于商品混凝土养护的若干看法

  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建筑质量,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但由此带来的混凝土早期开裂问题却闹得沸沸扬扬,是近年建筑工程质量投诉的焦点,也引起业内和社会的极大关注。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对商品混凝土使用认识的不足及养护的不当是造成商品混凝土裂缝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现就商品混凝土的养护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1、目前商品混凝土养护的现状

  商品混凝土裂缝是普遍存在,而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传统观念阻碍了对混凝土水化硬化初期裂缝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单位都存在一种这样的思想,即使用了搅拌站的商品混凝土,则所有与混凝土有关的质量问题都由搅拌站来负责,与己无关,因此,对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经常是既不按规范施工,也不按规范进行养护。几乎没有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要求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养护,也不配备相关的人员、材料和设施,即使配备了人员和材料,养护不按规范进行,这是造成目前商品混凝土开裂多、投诉多、争议多的主要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2、起始养护时间对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重要性

  对不掺用减水剂的的普通混凝土而言,早期收缩很小,早期的洒水养护主要是使水泥充分水化,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因此,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的起始养护时间是浇筑后12小时以内。但对大量掺用减水剂的现代商品混凝土,经相关试验证明,初凝后8小时内的收缩急剧增加,而在实际工程中最大量的楼板裂缝也主要出现在混凝土初凝后几小时以内,因此,掌握好起始养护时间是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关键,如果继续按照浇筑后等12小时再进行洒水养护,就失去了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产最佳时间,从早期收缩裂缝控制来讲,将失去了任何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施工养护经验,没能根据现在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在混凝土刚初凝(失表面水前)就采取合理养护措施,有效降低收缩,减少开裂。

  3、商品混凝土需要及时而充分的湿养护

  所谓及时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没有失水前就进行养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及时养护有一定的困难,往往需要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气候等情况来确定(一般在混凝土刚初凝就要进行湿养护),如果在养护时表面已出现失水现象,则需要在养护前对表面因失水造成的缺陷先行进行处理再养护,以保证养护的效果。所谓充分养护主要是要保证在整个规定的养护期间混凝土都不失水,不失水则养护是充分的,否则就是不充分的,养护越充分则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就少,不充分则存在的缺陷就多。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养护都是在浇筑后第二天开始洒水,每天2~5次,既不及时也不充分,造成裂缝众多。

  4、湿养护7天期间内各阶段对商品混凝土养护的影响

  根据试验资料和生产资料,商品混凝土的7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65%~85%,因此规范要求湿养护7天是合理的,最好能保持7天都不失水。根据我们的经验,在这7天中,时间越靠前,混凝土越容易失水,越容易形成缺陷,防止失水也越重要。3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45%~60%,所以前3天防止失水尤为关键。前3天若不失水,之后继续浇水保湿至7天,从工程实际来看,效果都不错。而第一天则尤为关键,如果第一天失水过多,所造成的缺陷可能以后都很难弥补。我们发现有的工程第一天不注意保养,第二天才开始蓄水养护,养护结束以后,板面还是有很多的裂缝,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第一天已经有了裂缝的产生,这说明第一天的不养护致使粗大的毛细孔已经形成,难于愈合。所以,我个人认为:湿养护7天,关键前3天,最关键是第1天,因此,我们不管用什么方式保养,都要保证第1天达到不出现失水的问题。

  5、混凝土二次抹压的重要性

  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为了表面的平整度,必须用木抹子将表面抹平,称为“一次抹平”。一次抹平后,如果不立即养护,至混凝土初凝前,必须至少再抹一次,这次不只是抹平,还要“压”,将混凝土表面抹压密实,称为“二次抹压”。二次抹压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消除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及早期的塑性裂缝,二提高混凝土表层的密实度,三是表层密实度提高后,减缓了混凝土内水分迁移蒸发的速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从一次抹平至二次抹压,是混凝土逐渐初凝的过程,有较长一段时间,只要环境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会失水,形成缺陷。这些缺陷不消除,在混凝土继续失水的情况下,孔道进一步加深,裂缝进一步扩展,出现开裂。我们发现,在湿养护不够及时、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例如传统湿养护),只有一次抹平而没有二次抹压,混凝土的开裂将很严重,实施二次抹压后,开裂程度大大减轻。因此,除非实施即时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不能生成失水缺陷,否则二次抹压工艺是必须的。

  在二次抹压工艺中,现在往往习惯于抹刀手工抹压,不仅效率低,力度也不够,当缺陷由表及里发展较深时,将很难消除。二次抹压最好采用圆盘式抹光机,消除表面缺陷与密实表层的作用比抹刀好,效率也高,二次抹压后,必须立即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湿养护,以避免混凝土再次失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早期水化良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质量,为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打下早期质量基础。

  总结

  因此,只要按照施工规范严格施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工艺,实施及时而充分的保湿养护,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使混凝土裂缝得到有效的控制。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