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初探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9

1、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特殊性

不同于建筑、服装、工业产品等的色彩设计,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主要造景元素,所以在大部分园林景观中尤其是城市公园、绿地中都是以绿色为基调色的,而建筑、小品、铺装、水体等景观元素的色彩是作为点缀色而出现的。但在一些以硬质铺装为主的广场和主要的休息活动场地如建筑、小品、铺装、水体等所承载的色彩在园林景观色彩构成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而植物色彩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但不管是以绿色为主,还是以其它颜色为主,园林景观色彩设计都要遵循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规律,以创造和谐、优美的色彩为目标。

2、园林景观色彩组成

色彩是物质属性之一,研究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必须要先明白园林景观色彩的物质载体有哪些。从色彩的物质载体性质的角度来说,组成园林景观的色彩可分为三类: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

自然色:自然色是指自然物质所表现出来的颜色,在园林景观中表现为天空、石材、水体、植物的色彩。

半自然色:是指人工加工过但不改变自然物质性质的色彩,在园林景观中表现为人工加工过的各种石材、木材和金属的色彩。

人工色:是指通过各种人工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颜色,在园林景观中表现为各种材料和色彩的瓷砖、玻璃、各种涂料的色彩。

这其中的自然色中的天然石材、半自然色和人工色材料组成园林景观中的建筑外墙、小品、铺装等元素。

自然色是来自自然世界的色彩,人类作为来自自然界的生物,对于自然界的天然色彩有一种天生的好感。但自然色是非恒定的色彩因素,会随时间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是无法控制这种变化的,只能对可控制的色彩因素进行设计时,协同考虑自然色参与下的总体景观色彩效果,这样也可以对人为控制的色彩因素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自然色在场地中的位置和面积等因素来和其它色彩因素配色,从而达到理想的色彩效果。如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水体的位置、面积、形状,和其它的色彩元素进行组合,得到理想的色彩构图。

相对于自然景观色彩即植物、天空、水面等的色彩,建筑外墙、小品、铺装等元素的色彩在不同的园林景观中所占的比重一般不一样,如在公园中要小一些,但在一些不以绿化为主的广场中要大一些。尽管在有些园林景观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由于这些园林要素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游憩等活动关系密切,往往是游人在园林景观中活动最频繁的场所,所以这些园林景观要素的色彩在我们考虑设计,组织色彩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园林景观要素的色彩主要是由半自然色和人工色构成的。

半自然色虽然经过人工加工,但表现的仍然是自然色的表观特征,因此,在园林景观环境中像自然色一样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各种材料之间的色彩容易取得协调。另外,从色彩生理学的角度分析,自然色和半自然色是人眼更为容易接受和感觉舒适的色彩。因为自然界天然物质的色彩在很多情况下,其表现不是单一的,而常常是由多种色相、明度和彩度的颜色组成。这不但使单个的天然物质的色彩具有层次感和丰富性,而它们之间的组合更是满足了人眼和大脑需要看到全色相的要求,给了人们视觉上的平衡,从而带给了人们美感。

人工色往往是单一的,缺乏自然色和半自然色那种丰富的全色相组成,在使用中需要慎重。但相较于自然色和半自然色,人工色可以调配出各种的色相、亮度和彩度,我们可以拥有任意的选择施用于建筑、小品和铺装上,为景观色彩的营造提供了无限多种的可能性。

植物色彩的设计在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中显得相当重要首先应考虑以下几点:

(1)整体性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一般其它景观要素一起出现的,即和建筑 、小品、铺装、水体等景观元素一起出现,此时植物有处于支配地位或是次要地位两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植物大面积或小面积作为单独观赏对象出现。这里,我们要分析的是当植物处于支配地位和作为单独观赏对象时的配色处理,但不管任何情况我们的植物色彩设计都不能单独进行,要从整体色彩效果出发。

(2)绿色基调

不管任何季节,植物都不会少得了绿色,在植物色彩中它是绝对的主角。虽然由于季节和光线的原因,植物的绿色也会有深浅、明暗、浓淡的变化,但这些绿色也只是存在着一些明度和色相上的微差,当作为一个整体而出现时,是一种因为微差的存在而产生的调和效果。所以布置植物材料尤其是大面积时,要以绿色为基调。当我们布置花坛时,绿色的叶由于明度较低而会作为“底”出现,彩度和明度较高的花朵作为“图”而跳了出来,这时,绿色的基调效果会有所减弱。

(3)点缀色

如不是为了特殊的效果,其它色彩一般作为点缀色而出现,点缀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成片涂抹,即把各种植物当作颜料一样在绿色的背景上挥洒,这种情况一般会用花卉或花灌木作为色彩的载体;以少胜多,即在绿色基调上的合适部位适当的点缀些对比色,这时,我们也可以将建筑、小品的色彩加进来,从

明度上划分层次,营造空间效果。

(4)背景效果

背景色对植物的色彩配置有重要的作用。远山、蓝天、大面积的水面均可以像天幕一样充当植物色彩的背景,这三种背景色都属于灰色系,当配置植物作为前景时明度较高的色调比较合适,但前景和背景之间应该有适当中明度或低明度的色彩过渡。这时,还要考虑色彩空气透视的效果,园林景观中的一些垂直景物,如墙面、绿篱、栏杆等也会充当植物的背景。这时,要根据背景的色彩特性,来配置植物色彩,如当背景是暖色调时,如在砖红色的墙根或屋角布置时,作为前景的植物色彩应是暖色调的;当背景是暖色调时,前景应为冷色调;绿色背景主要是利用观叶植物,选择枝叶紧密,叶色浓暗,终年常绿的树木为背景效果最好。绿色的背景,前面可以放置一些明亮色(白、粉红、黄色)的花坛,或开红色花的灌木,总之要是补色或是邻补色。

3、对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最重要的就是把园林景观中的天空、水体、山石、植物、建筑、小品、铺装等色彩的物质载体进行组合,以期得到理想中的色彩配置方案。但在按照色彩的设计原则进行色彩设计时是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的,如色彩的心理、生理感知影响;场地的地理特色,气候因素;民族,国家的风俗和偏好,文化宗教的影响;光线的变化、气候的因子;材料的特性等等。另外还要考虑使用中的场地性质对于色彩的要求,使用者的兴趣,爱好等。更重要的是,色彩设计本身就带有设计者很强的主观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是设计师个人意志的体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既受到来自客观的自然因素的限制,又有来自于主观的影响。想要总结其一般规律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但不管限制的因素有多大,色彩设计终归属于造型艺术的一种,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整体色彩统一协调,实现视觉上的美感。通过对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一般规律的总结,为实际工作者提出几点建议:

(1)园林景观的配色,首先必须使环境的整体色调统一起来,要想统一,色彩必须要有主次,这样就产生了如何处理园林景观中支配色的问题。支配色虽然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和周围环境取得一致的调和,但却必须保持某种调和的关系。支配色对色相、明度、彩度都要考虑。公园、广场、绿地中,从整体来看都是以深浅不同的绿色植物组合作为支配色的,其它的景观元素的色彩(建筑外墙、铺地、小品、水体等)一般都是穿插其间作为点缀色而出现。但在一些主要活动场所,植物材料的比重可以有所降低,其它的硬质元素的数量增大或者很大,这时从局部来看,绿色就会成为点缀色和背景色,而其它的景观元素的色彩成为支配色。住宅、商业、工厂、学校、展览等各类建筑周围的广场、绿地一般面积不会太大,尤其是对于一些面积较小的场地设计师更加可以发挥色彩的造型能力,突破绿色的限制,像绘画一样自由地组织色彩(当面积较大时,还是要以绿色为主)。但这并不是说绿色就不可以成为支配色,而是把植物和其它的景观元素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来安排园林景观色彩构图,究竟哪一种色彩处于支配地位是由设计所追求的色彩效果决定的,这时从整体来看我们往往要考虑周围建筑的色彩,使用与其调和的色彩作为支配色。

(2)不管是绿色作为支配色还是其它色彩作为支配色,在研究色彩的组合时,应该尽可能地从大面积和大单元来考虑。例如当一块场地以绿色为基调色时,那我们可以先考虑使中间道路的颜色和绿色取得调和,再逐步深化其它景观元素的色彩以取得对比和调和,接着还要深入刻画不同深浅的绿色是否有对比,整体是否调和,是否还要加入其它的花卉颜色,铺地的颜色是否丰富,整体是否有冷暖,设色面积是否合适,明度和彩度是否符合场地气氛等。总而言之,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不管追求的是怎样的风格,从开始到结束都要贯彻对比和调和的设计原则,要满足人眼视觉平衡的要求。当然在不断深入的刻画过程中,也要考虑其它因素发挥的作用,如光、材质、心理、生理、气候、文化等。园林景观色彩设计其实同绘画一样,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比较的过程。我们做设计时应多画方案,利用草图多进行比较分析,从多个方案中选取最合适的一个。

(3)在园林景观中,我们可以利用色彩的造型能力,使景观小品或建筑成为视线的焦点或成为景观的标识,但不管这样的装饰色彩多么的优美,前提都是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但经过观察表明,这样的装饰色从整体的色彩调和看,都有过度的情况,我们在选择其色彩时一定要谨慎,不仅从单体上要得到协调的色彩效果,与周围环境更要协调。

(4)当色彩设计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发现色彩过于单调或是对比过强,可以加入其它颜色使色彩趋向丰富和柔和。我们可以在色彩构图中加入无彩色、白色、灰色、黑色等,都能取得较好的调和效果。如果加入有彩色时,则应选择色相接近,但能通过明度或彩度加以区分的色彩,或是明度、彩度接近,但能通过色相区分的色彩。取得色彩调和的方法是多样的,还需要我们多观察,通过实践多进行总结,才能使色彩组合更丰富、更完善。

(5)园林景观中经常会划分出不同的空间,空间和空间之间又需要有过渡,我们在做色彩设计时,也要把属于不同空间的色彩联系起来,使园林景观局部和局部之间取得色彩效果上的对比和调和。在园林景观布置形式方面,利用点、线、面、体来表现景物的动静、强弱、刚柔等姿态,使景物产生节奏感,与这些技法相对应,可以营造不同色彩的空间,使它们在色相、明度、彩度上有所区分,串联成

具有节奏和韵律的色彩空间,如从一个红调空间—绿调空间—黄调空间—紫调空间—蓝调空间—橙调空间;从白调空间—灰调空间—艳调空间等等。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待有心人去发现和创造。

4、结语

如果说“逻辑”是设计的“脚”,那我们可以说“感知”是设计的“翅膀”。色彩作为自然界最敏感的元素,是那样的变幻莫测和难以控制,却又是那样的容易感受到它的存在,正是由于它的多样性,为我们对它的探索蒙上了一层神秘而理想的面纱。我们应最大可能地放飞“感知”的翅膀,使色彩向人们释放它全部的魅力。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谈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速度加快,房地产光速般的升温。老百姓越来越关心我们的周边环境,尤其是他们居住区的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速度加快,房地产光速般的升温。老百姓越来越关心我们的周边环境,尤其是他们居住区的环境。

关键词:住宅区 园林 景观 设计

一、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gg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二、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

从古至今的世界园林景观基本上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类,各有典型的传统风格和特色。

西方园林是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式,景观特点是整齐、规则、对称均衡,常以轴线作引导的几何形图案美为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包括树木也都作规则式造型。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形式,景观特色表现为不对称均衡,以曲线作为引导的自然式山水园,成为著称于世界的独特风格。形成东西方园林形式各异的原因,都受各自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美学思想传统的影响。西方园林把美学建立在“维理”的基础上,它还左右着雕塑、绘画、音乐和戏剧等艺术。东方园林源出于我国五千年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三家崇尚自然的“天人和一”观,把美学建立在“意境”的基础上,并因借于文学、绘画和建筑诸艺术。

中国园林景观的内涵“意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所谓“意境”,意是寄情,境是遇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景情交融而产生意境。古人又说:“情与景遇,则情愈深,景与情会,则景常新。”所以“意境”赋予艺术以灵魂,灌注以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对景观产生意象含蓄,情致深邃,具有飘然于物外之情,玄外之音,画外之境,味外之致的特殊魅力。在审美活动中,高度发挥了意想思维的能动性,激发心灵创造出比之于实际的景物远为丰富的艺术情趣。在体察感受中,让游者从身入心入情入至神入,心领神会中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提高到深层性崇高的精神世界,这是中国园林艺术传统中的审美心理结构,都是建立在内心境界的基础上的“心物感应”和“兴到神会”的审美价值,而西方园林文化唯独缺乏“意境”这一灵魂的审美内涵。

三、富于诗情画意的特色中国园林

自从唐代出现了诗人画家自成一派的“诗画园林”以来,及至现代,园林景观的布局构景,仍与文学、绘画紧密结合,蕴含着誉谓“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的美学基础。

中国文学与文学、绘画自古以来互为表里,彼此借鉴,交互引发,相资为用。按诗画艺术组织园林类型,划分和组合园林的形式,犹如中国画咫尺千里的山水画立轴或横幅手卷,运用散点透视,及动向透视的表现方法。它的超时空概念,正是东、西方绘画和园林艺术的基本差异。

中国山水画追求“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边走边赏边构思的民族传统的方法,表现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自由观察,集大自然之精美于方寸之中。中国山水园林犹如画幅一样,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园。在组织时间和空间的游览路线中,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转变,都观赏到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观。

宋代画家郭熙在画论《林泉高致》中论述:“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还有绘画理论中的“移天缩地”、“小中见大”和“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等等,中国山水画的超时空概念,融注入园林的景观空间,极大地推动园林艺术的发展。中国园林的布局构景,首先是一个完整的审美系统。借鉴于文学艺术的立主题,分段落,讲究起、续、转、高、结的程序组合,因借在园林的规划设计布局构景中。首先立主景、配景,划分景区、景点,讲究游览路线在组织景区中的序幕、连续、转折、高潮和结尾的系列组织程式;犹如诗歌中的抑扬回转,富有韵律节奏感。如园林中的从一个景区引向另一个景区,由封闭到开敞,从峰回路转到柳暗花明;又好似运用章回小说中的一波三折、隐喻等手段,引向主景高潮,然意未尽,噶然而止,令人产生余音绕梁的意境情趣。

中国园林艺术形式因借于文学和绘画,景观富于诗情画意,便是中国园林东方民族形式独具的风格和特色。这些宝贵的艺术形式,和手法。我们要借鉴的继承,但不能机械的照搬。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自由、开放的新社会,我们设计的东西是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老百姓才是真正的主人。旧社会是为封建帝王、达官贵人而设计,往往过分的满足他们的意志,追求豪华、诗情画意、文学哲理,对人的活动空间重视不够。

四、现代园林景观特点

现代园林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经常见到大家提,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广场,广场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树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让人进。雕塑很大让我们窒息,比例关系和控制范围考虑不足。现代园林景观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自然而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五、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内在人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为此,设计师应该:

第一,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人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人爱采摘和捕获;人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了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他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人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丁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第二,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你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狠,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自己。

第三,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也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如果你不经历青藏高原的缺养,也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这里的人会成为释迦牟尼的选民。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第四,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的。

城市景观是人类欲望和理想在大地上的投影。在近万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中,人类为摆自然力、神权、君权以及自己创造的机器的约束,今天终于走进了一个天地人神和谐的人性化的时代。

回来吧,诗意的场所;回来吧,人性的空间;回来吧,那故事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中国园林景观》 姚永正着
[2]《人性的场所》俞孔坚着

篇3: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现代景观建筑学利用艺术和科学原理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进行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现代景观设计是由美国人奥姆斯泰德(Frederic Law Olmsted)在1858年提出的。其后他设计了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这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它创造了公众性空间,而不是为皇帝或某人服务的象征权力的个人空间。这也是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建筑的根本区别。

1899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景观建筑师学会(ASLA)现在已有12000多名会员。在美国景观建筑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是建筑类最为主要的三门学科。20世纪80年代美国景观建筑学教育更被列为全美十大飞速发展的专业之一。

中国自古就有营造园林的传统。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园林作品。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由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差别就如同表意文字的汉语和表音文字的西方语言的差别一样巨大。欧洲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法国"规整式园林"。在建筑物前后是几何造型的像地毯一样的园林,它作为建筑的陪衬,使主体建筑高大雄伟,整个构图严谨完善。由于其图案的完整性,造成了事实上的将人排斥在园林之外。人们只可从外面欣赏,一但步入园林,人的存在则会破坏了园林构图的完美。而中国的园林却强调人的参与。如果身处中国传统园林之外,无论是谁也无法探清其中的奥妙。人们也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在浏览的过程中体会到造园者的苦心。浏览的过程形成了流动的空间,这是一种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形成的四维空间。这一空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空间中的每一点既是三维坐标中的一点也是时间流线上的一点。它们形成了一个整体。钱咏说"造园如作诗文"。如果从一句诗中抽出任何一字,那么它也就不再是句诗了。

在西方传统园林中还有一种较具代表性的重要的风格,就是英国"风景式"园林。与"规整式"相反,其强调的是田园与自然。它把自然与人工做了明确的划分。这里的主角是自然风光,其造景严格按照风景画构图设计,如同"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建筑成为了风景中的点缀。实事上,这里仍然不属于我们,这里仍属于自然,如同自然保护区一样。他们仍然顽固的延续着自古希腊开始的将事物区分为许多单个要素加以认识的方法。现在我们认识到事物具有"非加合性",每个要素值之间的简单相加,不等于整体的系统值。而中国传统园林则具有某种前瞻性。因为其是在系统思维方式下产生的,如同中医把人看作一人系统一样,园林是一个在地球这个大系统中的开放的子系统。

我们的现状:

在我国,目前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景观设计。尽管形式各异,但它们的设计观念却可以概括为几个:
首先是"法国规整式",这类设计观念使用频率最高。可以在许多居住小区中看到。整齐的绿化成为建筑的花边,其作用仅是为居住区"涂脂抹粉"。我们没看到小区的整体空间形态,看到的只是帖帖补补的片段。因为在高密度的居住区中,景观设计没有被首先完整的提出,却成了楼与楼的夹缝间的环境美化。
其次是"英国风景式",这类设计为许多国外的景观公司所引进。大多出现在面积较大的"别墅渡假村"、"高尔夫社区"等。其强调了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但自然却变得陌生了起来。建筑与人仿佛是这个"自然保护区"或"生态圈"的入侵者。我们无法融入其中,因为它们不需要我们。
最后是"中国传统园林",这类设计在许多城市公园中出现。我们必须清楚中国古典园林是为少数个人服务的,它与现代景观建筑是有本质区别的,这限制了它的发展。这类设计作博物馆比作居住环境或公园更为恰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开放的没有"围墙"的系统,因为只有这样它才会生机勃勃。

我的设计思路:

我们首先应该采用系统思维方式:根据概念,系统的性质、结构,把对象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着重从整体上去揭示系统内部各要素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关系、结构与功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造园的设计理想,强调"人的参与性"、"人与自然的完整性"以及那里的"空间四维性"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创造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景观建筑,是具有公众性的开放空间。

我的设计尝试:

一、 绍兴某地旧城改造方案,我的这个设计方案,地段位于江南绍兴。用地约20**0M2。主要功能包括:影院1000M2,博物馆3000M2,文化馆2500M2,综合商业中心9400M2。在设计中我试图创造一个具有江南园林特征的开放系统。它将消除人、环境、建筑之间的距离,它们形成了和谐的整体。这个整体来自于一句古诗,它并非仅代表字面的含义,它成为设计所依据的内在整体性的文本。我尝试用系统思维方式,在对每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外部的关系;整体与外部的关系明确之后,作出了完整的方案。也许其如同中国传统园林一样很难从外部理解其中空间转换的奥妙,在设计中模型的作用更大于了图纸的表达,只有用模型才能较为易于塑造空间形态。
我希望人们看到这个方案时,第一感觉它是现代的。而当人们真能步入其中时,则可以很快的感受到中国传统园林的亲切感,以及与自

然的融合。

二、 道教文化中心方案,我设计的道教文化中心所表达的是时间,是"道"。而"时间"的主题在这里体现在道路或空间序列上。"道"就是道路或是生命之路。在此设计中,这是一条开始平缓,渐有起伏,中间跌荡而至高峰,最后又一次渐入平缓的道路。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建筑,但它却是展示时间或生命升华的空间景观。建筑的功能根据其内容被安排在与之相应的空间序列的各个部分。在这里,空间的变化或建筑形体的变化及其所形成的氛围就是"道"就是景观本身。

三、 北京某街心广场方案,在此设计中,波状地面上漂浮着一些发光的玻璃体。它们可以被理解为雕塑也可以被理解为建筑、园林或其它。在这里不会有先规划、后设计建筑再后配置环境,最后室内设计,最终形成的那种拼凑的空间。在我这个设计中所有的类别都被统一到一个整体的系统之中,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其各自的作用。

篇4: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三重点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热点之一,居住区园林景观质量也成为评判一个楼盘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园林景观优美、深受用户喜爱的生态园林小区?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科学利用资源

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应始终将城市大环境与居住区小环境相结合,将小区的景观设计作为对城市绿化功能的延伸和过渡,让人们从进入居住小区到走入居室,始终置身于优美的生态环境中。此外,通过合理运用园林植物将园林小品、建筑物、园路充分融合,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有机联系,并在空间组织上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在进行园林绿化总体设计前,应在统筹考虑居住小区的总体定位与规划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设计,避免大面积的调整,尽量减少动土方量。例如,利用土堆或土丘营造起伏的园林地形,利用低洼地开挖水池营造水景,保留原有大规格花木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居住区园林景观层次,还可提高园林资源的利用率。
针对城市居住区的特点,在其绿化形式上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复合绿化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系统的实用功能。如增加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在提升园林景观多样化的同时,有效实现隔热、蓄水、净化空气等功能;采用乔木下面种植灌木、灌木下面种植草花、地被等的复层绿化形式;借助墙壁种植攀援植物,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

设计以人为本

在设计中应始终注重社会化、人性化要求,居住区绿化主要是满足人们游憩、活动、交流的功能,其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如小游园应设计在居民相对集中且经常经过或自然到达的地方;在园林小品的设置中,应考虑到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具体要求,在达到放松身心的作用的同时,确保其人身安全。

注重植物配置

在选择园林植物时,要以适宜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避免盲目引进外地的园林植物品种。应在充分论证实践的基础上,对规划居住小区内的土壤、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进行调查。如对原有土壤破坏程度的分析,是否有部分建筑垃圾会被就地掩埋,造成肥力土壤状况的恶化等不利条件。只有注意到这些绿化细节,才能保证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实现预期的景观效果。
在配置植物材料时,应按照自然、生态原则进行设计,通过明显的季相变化让人们感受到四季交替;在力求乔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科学搭配的基础上,根据小区规模对植物的碳氧平衡进行分析,规划合理的植物配置品种和数量,达到居住区空气的碳氧平衡;通过丛植、片植、散植等种植方式,创造丰富多样、层次感强的园林景观。

篇5:现代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

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计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使其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

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群众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另外,现代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3.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很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景观构筑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研究,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园林植物

植物造景,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水体

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动水包括喷泉、瀑布、溪涧等,静水包括潭、湖等。喷泉在现代景观的应用中可谓普遍与流行。喷泉可利用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尽管如此,人工的痕迹始终不可避免地展现出来。如果能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那一定会呈现另一种境界。

3.其它: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

它们是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的宝物,人类在创造自然中充分利用这些要素,产生了许多大地景观艺术,如荷兰WEST8的鹿特丹的围堰。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