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简析岭南住区环境设计新地域文化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9

摘要:岭南住区外环境设计的研究必须置于岭南的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系统及其运行的时代背景中,关注它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的对立统一,即在岭南传统地域文化的背景下,结合新的时代信息,进行创作。只有植根于岭南地域文化土壤的住区外环境设计,不断挖掘本土精神,才能使住岭南住区外环境设计文化在地域更新中得到动态的延续,也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一、岭南住区外环境设计的地域文化问题

地域文化的基础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各个民族、地区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独特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在建筑与城市中的物化结果,是作为一种地区文化个性的外在表现。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岭南地区,现代意义上的地域性的确立不再单纯来源于传统的文化积淀,外在因素越来越多地影响了它的发展,政治、经济、社会、外来文化都将促使地域性发生新的转变,地域性的演化进程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提高而加快了。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人的衣食住行已全方位向国际化靠近,而与此同时,空间环境互动性的日益加强,也使得原本与特定地域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地域性特征开始脱离地域与物质限制,表现出全球流动的趋势,地域性本身更多恢复了文化的流动、交融特征,从而出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全球拼贴现象。而由此带来的一些弊端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住区外环境的设计上体现在对欧陆风肤浅的模仿、对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冷落、对乡土材料和乡土技术的摒弃、对聚落整体环境的漠视等现象。

有鉴于此,作为人居环境的设计者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师有必要提倡一种辩证地看待全球化与地方化问题的态度,既看到全球化与地域性的矛盾一面,也看到二者的共生特性。只有从认识形成地域性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来审视特定的地域性特征,建立一种全球与地域的新连接关系,才更有利于当代地域性的形成与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将同时存在某种主流文化和多种地域文化长期共存的局面。在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中,主流设计文化的表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多种设计文化间存在的撞击与交融,是实现主流设计文化交替的推动力,也是地域文化的更多存在的价值。基于这样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岭南地域文化的发展、更新、交流,无论是对于特定地域文化的生存或世界文化生态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的地域文化口号喊的很响,但是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确立,反而更多的表现出来一种弱势文化的味道,它自身的特色,在多种社会因素尤其是强势文化的影响下,往往容易被忽视,丧失文化上的识别性。另一方面,在设计中,传统的地域文化显示的过于符号性、图案性、表面性,精神上的内涵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和深刻的表现。这样的传统地域文化,甚至在环境设计中迷失和变味。

新地域主义,是相对于传统的地域主义而言的。新的地域主义是对全球化趋势的一种反拨。它着眼于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关注日常生活与真实亲近熟悉的生活轨迹,提取文化中更本质的东西,致力于把当地文化用先进的理念、技术表达出来,使建筑和其所处的当地社会维持一种紧密与持续性的关系。

二、岭南地区传统地域环境的共性特征和新地域主义的特性

1.岭南地区传统地域环境的共性特征

传统地域环境系统植根于相近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在岭南地区的传统地域环境中有以下几点共性特征:

(1)、同一地域的建筑具有个体形式的相似性和整体环境的统一性。岭南地处亚热带,气候较为炎热且雨季时间较长,由于岭南传统社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岭南住区建筑通风隔热要求甚高,建筑内部注重组织穿堂风,形成有利的小气候,建筑色彩多为明快、淡雅。建筑个体常选用相同的形制、材料、色调和艺术手法,这种相似性使岭南建筑与环境之间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在传统的农业实践中,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轨迹按自然界的规律变化更替,社会生产力在整体上不能超越自然力的限制,从而决定了传统地域环境观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2)、同一地域的人群一般持有类似的环境观,即地域特殊的审美观、价伯观、评判准则、心理导向等。这是传统地域生活环境长期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心理上达成的一种共识,其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审美观念、民俗风情等各方面的差异,有着各自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有本地区特有的价值趋向,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现实生活。

(3)、同一地域的人居环境建构施工组织、施工程序、技术和工艺水平基木一致。传统古代匠人依靠薪火相传沿袭建筑知识和建筑技艺,是导致建筑施工和技术地域化的主要原因。从观念、技术、艺术上制约了新的人居环境的创作,使其难以突破性地摆脱传统地域环境建构模式的束缚、实现质的飞跃。

2.新地域主义的特性

地域性不单是方位和区域的概念,其包括的气候、上壤、植被、资源等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人文精神,这些因素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而相对于传统的地域主义而言,新的地域环境系统应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修复的能力。

(1)、新的地域环境系统具有开放性,即新地域环境系统具有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功能,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新的地域环境系统应具有兼容性。在多元化的今天,全球化与地区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科技与传统手工艺等是不可忽视的现象。这就要求新地域环境系统能够包容这些矛盾因素,形成一个整体。

(3)、新地域环境系统具有多元化共生性。即新地域文化不是狭隘的排他主义,而是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主动与外来文化共生、融合。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人居环境本身是开放的系统,多样性的环境系统比单一的环境系统更具生机与活力。

新的地域主义是对全球化趋势的一种反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融入当地文化,服务地域感观,关注生活轨迹,这些最初引发我们对本土文化设计思考。我们在探讨新地域主义,同时如何用“抽象”的方法,把传统元素、理念提炼出来,融入到我们现代空间环境中。

三、岭南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地域性

在岭南住区环境设计中,新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物质的构成和精神文化的构成,两者不可分割,精神内涵通过物质要素体现,物质要素通过精神内涵更具独特性。不同的地域所形成的不同设计风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地域主义主要体现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及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地方民族特色及当地人们的审美取向,不同的设计风格肯定都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具体来说岭南住区环境的新地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岭南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新地域文化的精神特性

(1)、岭南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新地域文化具有尊重与延续地域历史文脉的特性。住区是人的归宿,使住区环境融入地域的传统之中,可以增强归属感和浓郁的本土特色。自古以来,作为人类生活的住宅环境都有地方特色,反映一种精神文化,为当地人们所喜闻乐见。就岭南地区而言,远儒文化是对岭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岭南园林环境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而同是岭南地区,广府民居与潮汕不同,客家民居与粤西有别,在布局上、造型上、家具陈设上都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其文化背景、生活模式、地方爱好等原因所影响的。借鉴地域传统,吸其精华,是有利于提高我们对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品味。

(2)、岭南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新地域文化具有博采兼融的特性。既吸收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又采用西洋园林的手法。近代岭南文化不仅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而且务实,注重现实的感观享受和身心娱乐,凸现其新、实、活、变、生猛、广博、开放等特征。

(3)、岭南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新地域文化具有“和而不同”的美学追求。异质建筑环境文化的共处、融会和相得益彰,既有个体建筑的可识别性,又有环境群体和谐统一。岭南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新地域文化更多的体现了岭南地区的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开放融通、择善而从的文化心理,显示契合环境、清新自然的审美理想。

2.岭南住区环境设计中新地域文化的物质构成

岭南住区环境设计中包括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绿化设计、小品设计、设施设计等众多构成要素的设计,这其中每一个要素都或多或少的反映着地域文化特征。

(1)、岭南住区环境设计中新地域文化的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

岭南住区环境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在传统的设计的基础上,要更为注重住区外环境空间的多功能性、多义性、多元性和空间与时间的多维性、兼容性。通过仿真模拟技术手段,模拟场景,量化当地的自然条件,真正做到用其善避其弊。

在现在的住区环境中,高层住宅建筑取代了以往的合院住宅,在设计中可尽量将首层架空或作公共用地,既减少首层住宅的噪音、潮湿、安全等问题,也可使相邻的两边环境绿化空间相互联系,加强住区环境的生态延续性,有机地结合绿化软景和建筑硬景,改善架空层的环境,并且为居民户外活动提供了一个免除雨淋、通风、散气的理想场所。

(2)、岭南住区环境设计中新地域文化强调乡土植物种植与生物多样性原则

岭南地区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影响较小,加上丰富的光、热、水条件,因而分布着由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组成的常绿性森林,并具有丰富的乡土植物,是岭南地域景观的重要标志,同时在改善城市气候、保持水分平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自古海外引进众多的水果、花卉和农作物,如菠萝、番荔枝、木瓜、柚子、番茄、茉莉等。这些品种经过长期的驯化栽培,已成为极富岭南特色的重要栽培作物。因此,岭南住区的环境绿化极具可塑性。

(3)、岭南住区环境设计中水景文化的体现

岭南地域环境属水性,有丰富的水资源,而岭南人又十分讲究风水,住宅往往依水靠山。岭南住区环境中理水自古就有多种格局:潭水、瀑布、泉水、湖景、水湾等形式多种多样。而水的美的体现关键在于理水。选园家周先生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重贴水,而最美

关键在于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为主”,充分说明了园林理水的原则,十分重要。水聚则旷,有汪洋之感;水散则奥,有不尽之意。

(4)、岭南住区环境设计中新地域文化的材料利用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体现地域性的一种直接有效的途径。岭南地区具有很多特色材料,但在现代社会能源危机日渐的显现的今天,作为设计师,不仅要用本地材料,还要创新性的使用本地材料,这也是新地域文化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特点,通过合理、创新的设计,可以达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5)、岭南住区环境设计中新地域文化追求建筑、园艺、小品和设施等的和谐一致。岭南居住区环境设计始终要注重这些要素的协调搭配、完美综合,并更加深化和完善规划与建筑的设计,拓展其中的场所次序,巧借自然、融于自然、丰富场所、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的特定环境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方能显示出新地域文化的特色,并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四、结语

新地域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它是在不断创新、不断吸收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地域文化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对于岭南地区的住区环境设计,我们只有创造性的发展地域文化才能使其保持民族的魅力。

新地域文化并不是一味地怀旧和复古,应积极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支持下,结合未来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吸收地域环境文化的优秀传统,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不断地探索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方式,更加合理地分析出岭南地区的地域特性,用其长,避其短,总结出更为科学、更为适宜的人居环境建设方法。

五、参考文献

1.梁娟孙冰黄家平谢左章、1999.1期、试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广州城市森林的建设、广东园林、广东园林编辑部

2.赵琳张朝晖、2000.5期、新地域建筑思考、新建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刘庭风、20**.3、岭南园林的文化特征、Garden园林、园林杂志社

4.沈福煦、20**.9期、造园手法——理水手法、园林

5.曼纽尔·卡斯特着夏铸九王志弘等译、20**、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刘管平孟丹、1995.12期、走向新文明的人居环境、建筑学报、中国建筑学会

7.雷翔欧阳东、20**.3期、人居环境的地域性与可持续发展——以广西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为例、建筑学报、中国建筑学会

采编:www.pmceo.cOm

篇2: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发展例证

摘要:绿色植物作为自然环境的代表,其生态效应、视觉感受和人文景观渗透和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建筑环境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栽培技术和环境思想的发展使建筑设计中环境要素的地位日渐突出,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建筑与环境的互动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思想的新探索和新方向。

关键词:建筑环境 建筑景观

“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

一、绿色植物与人类

今天,“生态学”(Ecology)这一用语早已超越了海克尔的用法①,其含义更为广泛。Ecology以绿色为象征,而绿色又是自然界植物的象征。人类与生俱来的对自然与绿色植物的强烈认同感与亲近感及其带给人类的安定感,使得绿色植物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营造活动中始终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绿色植物更是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融入建筑设计和建筑环境,扮演着生态要素的重要角色。

在对绿色植物的喜好和选择上,各地区存在由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条件、心理素质和历史文化传统所造成的地区和民族差异。很显然,在对植物所代表的自然环境的认同中不能排除人的主观意识和情感作用,因为美不仅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引起的“人化自然”的产物②,也是人脑思维活动的结果。同时也正是由于人与植物之间这种超功利情感关系的存在,使得绿色植物从来就是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绿色景观与建筑

1、绿色植物的视觉魅力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1)独特的地域景观 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

(2)四季更迭的形与影 绿色景观四季变幻的姿态、颜色、气味和随风飘动的秀影使建筑外部空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其微妙的动态变化使原本凝固的音乐也变得灵动起来,并在各个季节呈现出不同的丰姿和魅力。绿色景观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变化,不仅为建筑创造了绚丽多变的空间环境,而且架起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其或优雅、或自然、或绚丽的外观自然而然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呼应和限定。

(3)绚丽变幻的色彩 色彩最能引起人们的情感联想,绿色植物千变万化的色彩更增添了建筑空间的迷人魅力。春季欲滴的青翠、夏季蓬勃的盛绿、秋季灿烂的金红、冬季寂静的冷绿,使建筑造型和空间环境在一年四季变换出生动的表情,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心理和视觉感受。

2、绿色植物的人文魅力

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因其姿态、生长特性的不同常被人们赋予独特的个性和品格,从而表达出一定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以及时代文化背景。纵观各个时代的建筑文化,都能觅到植物被赋予神圣象征含义的踪迹,并且它们所具有的含义往往取决于人们在时间和社会变迁中对其的评价,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因素和个人经历,其内容复杂地盘绕于个体和人类发展进程之中。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巧妙互借和融合而显现出的整体性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精髓。植物历来是文人造园表意的主角,在传统文人逸士的私人园林中,植物的选择极大地反映了他们的意趣。精心配置的蓊郁花木配以意义精到的楹联匾额,使人产生无限遐思和美妙想像,为园林增添了非凡的自然魅力和人文魅力。

三、建筑与环境的互动

在人们有意识地改变环境的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关系从同一性关系逐渐发展为对象性关系。马克思认为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

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自身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当然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但在这种初级的人与自然界的意识中,人们同自然的关系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动物式的服从意识,而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则表现在人与自然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狭隘关系的相互制约,以及对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这一现象的意识③。而建筑环境设计思想作为一种意识也必然遵循主观意识发展的规律,经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1、古代朴素的建筑环境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讲究顺从自然、依附自然。儒家的入世之境、道家的自然之境、佛教的出世之境三家美学思想的相互揉合,使中国美学思想变得更加丰富和深沉,合流之后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建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春秋时著名思想家老子就提出“道法自然”,已朦胧地意识到人的行为要尊重自然规律。建筑作为社会文化取向的物质形态表达,很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点,例如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私家园林:室外空间中建筑与自然元素的组合极为精妙,形成相互掩映的多变化、多层次的空间效果。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性使中国园林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含情至深,“深在思郅,妙在情趣”④。在这种朴素的建筑环境观中,虽然不乏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对环境的尊重,但这种质朴无华的自然方式是非系统和非理论化的,不是具有明确生态目的自觉行为,而是一种为生产力水平所限、为获得较好生存条件而进行的潜意识的自发行为。

另外,屋顶花园也并非现代建筑发展的产物,它最早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000年位于古代幼发拉底河下游地区的亚述古庙塔;当然最为出名的是被视作“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巴比伦国王的“空中花园”(公元前604~562),它是为帝王的享乐而建的。但其后2500年间大型屋顶绿化一直极为罕见。

2、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和转变

建筑是静态物,它的形式也是静态的。建筑的静态造型为动态提供了参照系,建筑内部和其周围存在的最普遍的“动”,除了人的活动外就是周围环境景观四季、昼夜的变化。1863年,美国奥姆斯特德提出了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观念。《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 )的作者伊恩·麦克哈格是第一位将生态概念引入建筑设计的建筑师。

绿化是建筑室内外景观设计最常用和最丰富的设计元素。近年来,植物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绿色植物的生长范围更加宽广;屋顶种植和室内种植的发展,使得建筑和绿化的融合更趋全方位和立体化,建筑内部空间的营造也更趋人性和丰富。在对建筑的观赏和体验中,要经历三个过程:建筑室外空间景观、建筑本身、建筑室内景观。建筑的室外景观环境对建筑本身而言是一个相对宏观的观察范围,最先进入人们的感知领域,对建筑整体形象影响最大。建筑室内是人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室内景观同人最为接近,因此对人们的活动和心理感受影响最大。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裕,建筑室内景观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室内园林的出现不仅是现代社会自然环境衰退、生活压力增大的产物,而且是人类生活日趋富足进而追求生活质量的结果,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结果。绿色是把高度程序化生活中的人同大自然联系起来的心灵符码。当然,空间性质、大小,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的变化和栽培技术的发展使室内绿色植物布置的特点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而屋顶栽培中,比较早的例子是藤森照信的“韭菜住宅”(1995年获第29届日本艺术大奖)藤森在设计中追求自然与人的“寄生”关系、人工物与自然物之间的微妙平衡点, 而“自然素材”和“手工痕迹”与“绿色”是同等重要的课题:目的是利用自然素材的非均质性、偶然性和变化的微妙性,使建筑生出耐人寻味的品位。如果说“韭菜住宅”仅仅是设计者对打破绿色与建筑关系之间固有关系的一种尝试,仅仅是以自然素材包裹现代技术的一个开端,那么“蒲公英之家”(藤森照信、内由祥士设计),则将这种包裹发展得更为严密和淋漓尽致——绿化不再简单、安分地仅限于屋顶,蒲公英成为住宅立面的主角,种植在屋顶和墙壁上的蒲公英“从石饰板间探出头来摇曳着春天”。这种为了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不仅可以看做绿化与建筑由寄生关系到共生关系的发展,而且这种探索也可以看做是对未来建筑的一种发展方向的预示,暗示着建筑绿化已经走向立体化和生态化。

建筑师还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来帮助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量,改善建筑局部的微气候条件,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减轻建筑物的环境负荷,以达到建筑生态化的目的。

19世纪80年代,屋顶绿化就在欧洲得到广泛应用。对上百万 m2 的绿色屋顶的研究表明,借助于绿色植物对CO的抑制而释放出更多的O,城市空气质量将得到改善,所谓的城市“热岛现象”也可以通过大面积植被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得到缓解。在一些易受洪水影响的地区,绿化屋顶通过其保持雨水的能力可以控制暴雨雨水流量的70%~100%.在日本山口县最近建成的“未来住宅”中,色彩绚丽的屋顶植物和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创造了与环境共生的建筑立体景观。绿化屋顶良好的保水性不仅同该地区雨水丰沛的气候特点相呼应,有效保证了地域的保水机能,而且其较好的蓄热性也使空调负荷得以降低,减轻了环境负荷。

立体绿化系统,作为建筑有效组成部分,确保了当地的生态系统的延续。另外,皮亚诺为自己设计的工作室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实验室位于可以俯瞰山谷的陡峭悬崖上,从很多方面来说是其建筑思想

的登峰之作。工作室为具有双层玻璃屋面和玻璃立面的轻钢结构,遍布室内各个角落的绿色植物被全透明的玻璃围护,与整个地域景观水乳交融,使整幢建筑看上去像一座适宜居住的大温室。建筑内倾泻着柔和的阳光,植被和交往空间得到有效地组织,它们相互穿插、渗透和融合,创造了一个完全植根于并归属于环境的建筑空间。在这里,绿化成为整个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整个建筑从内部到外部都被绿化所包裹。对于皮亚诺来说,这个工作室是他一贯秉承的建筑精神的代表之作:“技术不应该破坏自然,而是应该帮助我们生存;空间不应该统治一切,而是应该令所有在里面工作的人感到愉悦。”

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另一大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有的还将恢复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状况、绿化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安藤忠雄无疑是这方面的先行者。2000年在大阪湾淡路岛东北岸建成了“淡路梦舞台”,在其规划中安藤忠雄明确提出“要建设,先种树”的方针,而县政府也在委托安藤忠雄的同时成立了绿化专家委员会,探讨恢复植被的方法,于是1994年就开始了24万株苗木的栽种工程。“淡路梦舞台”的设计从整治建筑环境着手,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治愈山体开采留存的伤痕,恢复和彻底改善山体的生态环境,安藤认为:“环境破坏的结果,不仅在于对自然的直接侵蚀,更在于剥夺了人们心灵中保存的美好的历史性记忆。时间不可能倒流,因此必须探求一条与自然共生的道路,因此,首先应该在恢复自然意识上着眼改革。”这种建筑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着眼点和目标上的转变暗示着建筑设计与绿化景观关系质的跳跃。所有这些都表明建筑绿化已经从原先单纯的营造建筑空间氛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逐渐向建筑中生态要素的角色转变,并且这种生态性的衡量指标已经开始被量化⑤。

四、结语

“新建筑提供了一个改造环境景观的机会”,这一新认识使人们对环境与建筑互动性的理解得到进一步深化,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前进了一大步。建筑已经开始从原先被看做是环境的添加物,被动地单方面追求与环境和谐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适应环境向主动改善建筑环境发展;绿化从建筑外部空间的广场布置,发展到灰空间和室内园林绿化,甚至发展成为建筑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创作就是将一个新东西介入旧环境,这显然使得建筑成为一次改造环境的契机,而现代科学技术和栽培手段的发展使得绿化与建筑的融合这一建筑设计思想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注释

① “生态学”最早源于海克尔(E.H.Haeckel)着于1866年的《有机体的一般生态学》一书,是指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 “人化自然”是一个哲学概念,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是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关系发生的整体的、根本的改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在自然的人化,指人以外的自然界通过人类的劳动逐渐获得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一种是人本身的人化,即人在劳动过程中具有的超出动物本性的人的社会性。
③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同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
④ 陈从周先生的完整原文为:“造园一名构园,重在构字,含义至深。深在思郅,妙在情趣,非仅土木绿化之事。”着重突出园林所内含的情和趣在园林审美中的重要分量。
⑤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20**年5月发布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首次对生态住宅小区的绿化做出了量的规定。

篇3:居室空间色彩环境设计研究

一 居室空间的色彩环境设计

居住室内空间作为居住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已经越来越获得人们更深入广泛的关注与研究。色彩在人类与室内环境的互动中充当着媒介的作用,在环境系统中以某种无形、连续的“场”形式影响着人的情绪、行为。住宅中,有卧室、客厅、餐厅、卫生间等不同功能的房间,这些居室有着不同的朝向、层高和平面。同时不同的家庭成员有不同的性格与爱好,不同的房间也有着不同的功用。因此,为住宅各个部分选定适合的色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建筑室内色彩环境的设计涉及人文、艺术、自然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应用贯穿于设计、建造及使用的过程,强调的是人的参与和体验,而不单是满足视觉等感观的愉快与满足。某一场合色彩设计是否成功,取决于它能否科学地利用人对色彩所产生的心理、生理效应,有目的、积极地改变人的情绪、感受,提供一个特定场所气氛,使室内空间成为受人欢迎的生活场所,让人们在其中领悟自身存在的价值及意义。

二 色彩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

色,是视觉效果的体量表现,是光、空间产生之源。色、光、空间是三位一体的。室内色彩环境,指的是人工室内空间里各种物体由于受到光的作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现象,它可分为物质环境及精神环境两部分。

1 色彩对室内物理环境的影响

指的是色彩对空间的大小、结构及空间秩序的影响。与人健康的生理效应有关。以色彩的物理性、生理性为基础。

2 色彩对室内精神环境的影响

指的是色彩对构成氛围的影响,可展示不同场所的意义。与人的情绪与空间秩序有关,间接影响人的行为。以色彩的心理效果为基础。

以上两种影响的共性是它们均与空间、材料、光及细部处理有关。

三 色彩对人的视觉产生的基本效应

1 色彩的物理效应

色彩的物理作用如冷暖、远近、轻重、大小等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大显身手,这不但是由于物体本身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的结果,而且还存在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所形成的错觉。

(1)温度感:在色彩学中,把不同色相的色彩分为暖色、冷色和温色,从红紫、红、橙、黄到黄绿色称为暖色,以橙色最热。从青紫、青至青绿色称冷色,以青色为最冷。紫色是红与青色混合而成,绿色是黄与青混合而成,因此是温色(见图1)。这和人类长期的感觉经验是一致的,如红色、黄色,让人联想到太阳、火、炼钢炉等,感觉热;而青色、绿色,让人联想到江河湖海、绿色的田野、森林,感觉凉爽。但是色彩的冷暖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愈靠近橙色,色感愈热,愈靠近青色,色感愈冷。如红比红橙较冷,但不能说红是冷色。此外,还有对比色的影响,如小块白色与大面积红色对比下,白色明显的带绿色,即红色补色的影响加到白色中。

(2)距离感: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

图1 蒙赛尔(外)与PCCS色相环(内)色彩具有前进、凸出、接近的效果,比如红色光由于波长最长,穿透空气时形成的折射角度最小,在空气中轴射的直线距较远,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最深,给视觉以逼近的扩张感,被称为前进色。而冷色系和明度较低的色彩则具有后退、凹进、远离的效果。室内设计中常利用色彩的这些特点去影响空间的大小和高低感受,调整室内空间的尺度与比例。比如同样的距离,暖色的顶棚比冷色顶棚会使人感到亲近些。

(3)重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明度和纯度高的显得轻,如桃红、浅黄色。在室内设计的构图中常以此达到平衡和稳定的需要,以及表现性格的需要如轻飘、庄重等。如为了保持色彩的稳定,室内空间自上而下,顶棚最浅,墙面较深,踢脚线和地面最深。

(4)尺度感:色彩对物体大小的作用,包括色相和明度两个因素。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扩散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大,而冷色和暗色则具有内聚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小。不同的明度和冷暖有时也通过对比作用显示图2 色彩影响居室空间的尺度感出来,室内不同家具、物体的大小和整个室内空间的色彩处理有密切关系,可以利用色彩来改变物体的尺度、体积和空间感,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关系更为协调(见图2)。

2 色彩的生理与心理效应

生理心理学表明感受器官能把物理刺激能量,如压力、光、声和化学物质,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到脑而产生感觉和知觉。研究发现,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在不同色光的照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蓝光最弱,随着色光变为绿、黄、橙、红而依次增强。此外人的眼睛会很快地在它所注视的任何色彩上产生疲劳,而疲劳的程度与色彩的彩度成正比,当疲劳产生之后眼睛有暂时记录它的补色的趋势。如当眼睛注视红色后,产生疲劳时,再转向白墙上,则墙上能看到红色的补色绿色。

3 色彩的象征效应

人们对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不同的好恶,这种心理反应,常常是因人们生活经验、利害关系以及由色彩引起的联想造成的,此外也和人的年龄、性格、素养、民族、习惯分不开。例如在自然界中,不少芳香艳丽的鲜花,以及丰硕甜美的果实,和不少新鲜美味的肉类食品,都呈现出动人的红色,因此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以红色为兴奋与欢乐的象征;同时火与血也均红色,但纵火成灾、流血为祸,这样的红色又被看成危险、灾难、爆炸、恐怖的象征色,因此人们也习惯地以红色为预警或报警的信号色。

不同的民族,不同时期的色彩象征效应不一样,但色彩对大自然的象征意义是基本一致的,人们对色彩的这种由经验感觉到主观联想,再上升到理智的判断,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因此,我们在选择色彩作为某种象征和含义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决不能随心所欲。

四 居室用色的一般性原则

色彩本无好与坏之分,它只是视觉元素。只有色彩的各种配合,才会营造出积极或消极的意境,使人们在体验空间环境的同时产生联想,从中得到领悟和启发,取得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艺术与精神的融合。居室用色的一般性原则应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如气温、朝向等而定。

1 居室朝向

由于太阳光照射角不同,处于南北向的居室受到的直射光不及东西向多,早晚的光线都偏红,会令物体色彩度加深,因此,有东西方向直射阳光进入的居室,用色宜浅,且减少红、橙色调。在炎热的地方,清凉的用色较为适宜;朝南的居室,太阳光射入时不会偏色,较北向居室亮,故南向房间可考虑浅彩调色,而北向房间则宜用较亮的浅色以增加亮度。

2 居室高度

不同高度的居室因光照及噪音不同,用色也不宜相同。较低层的居室,受到阳光照射较少,同时周围噪音影响较大,应采用较亮的清冷色调,以求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较高层的居室则相反,接受的阳光较多,也比低层居室少受噪音的影响,因此可采用彩度稍大的浅色调;而中层的光照及噪音水平处于中等,则可取中等色调。

3 居室平面形状

由于种种原因,居室的平面往往呈现不同的形状,在设色时应分别对待。

居室过大,人口过小时,会产生冷清感,用色应以增添生气、活力为主,而不应再用令人镇静的冷色,如冬季色,同时不宜使用太深的颜色;居室过于“狭窄、深”,即深度超过开间很多,可利用色彩对空间的调节作用加以改进,如在尽端墙面设另一种较亮色,以缩短距离。长方向的墙可采用浅色调以扩展空间等辅助方法;对于不规则平面,可用同一色调以求统一,或设另一种色于不规则边墙上,作为视觉趣味中心;若居室平面小而方正,则设计的主要目的应为扩大视觉空间。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墙顶用白色,门框及窗框采用与墙面相同的色彩;地面铺设中性色的地毯,目的是为了能扩大视觉空间;墙面用色较地毯浅,给人一种向外移动扩张的感觉;家具和装饰织物的色彩必须淡雅柔和,因为过强的对比色会使房间显得更小并缺乏整体感。

五 不同居室的不同用色原则

居室用色的一般性原则适合于装饰时的统一用色,但各居室功能、大小、使用者要求各不相同,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1 客厅

由于起居室的朝向、层高以及家中成员兴趣的不同,家具、设施配置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经济富裕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功能房间,如音乐室、娱乐室、冥想间、电视室等,而经济一般的人家,往往是集以上功能于一室,且面积并不宽松。所以,起居室设计的用色,必须先考虑房间的功能。

(1)确定主色系:在选择客厅的彩时,要首先确定主色调是什么。由于个人的性格、阅历和职业的不同,客厅的色彩设计应以个人的喜好和兴趣为主。经过一天紧张工作,回到家时见到清凉的夏季色系,可让身心放松;如果有冥想的习惯,可在客厅的某些部分用些紫色调,有助集中精神(见图3);如若发生家庭问题时,具有镇静作用的兰及粉红色调会有正面的帮助。

(2)合理的色彩搭配:客厅的沙发和

图3 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客厅主色系墙面一般用来体现客厅的主色调。如果沙发是以红色为主,其他的装饰色,就不要太强烈,如地面用茶绿色或淡黄色,墙面用灰白 色,家具用黑色或木的原色,避免造成色彩冲突(见图4);如果客厅的主调为橙黄色,那么,沙发和家具就应该选用比主色调稍深的颜色,以达到和谐的效果,使整个房间具有柔和而温馨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主色调不能因受加入元素的影响而变得不够统一,因此,当两种色调不协调的物体放在一起时,在过渡处可以插入过渡色的物体。如地面与

图4 客厅色彩的搭配 

;桌子色调不搭配时,可加铺过渡色作用的局部地毯作为过渡。桃红、奶白及青绿色是普遍适用于四个季节的色彩,只是色调不同而已,是作为过渡色的首选。

2 卧室

卧室是一个远离尘嚣的私人空间,是用来恢复精力的场所,在卧室选色上应首先做好以下几点:

(1)确定气氛及色调

卧室在色彩上应强调宁静和温馨的气氛,营造良好安宁的休息环境,使人精神放松,易于入睡。主色调一般以蓝色调系列、粉色和米色调系列居多(见图5)。

卧室的大面积色调,一般是指家具、墙面、地面三大部分的色调。首先应组合这三部分,确定一个主色调,如果墙是以绿色系列为主调,织物就不宜选择暖色调。其次是确定好室内的重点色彩,即中心色彩,卧室一般以床上用品为中心色,如床罩为杏黄色,那么,卧室中其他织物应尽可能用浅色调的同种色,如米黄、咖啡等,最好是全部织物

图5 米色调系列的卧室色彩采用同一种图案,以取得和谐的视觉环境。

(2)确定卧室的用途

使用者应首先确定最喜欢的色系,然后根据使用功能将之发展,营造独特的风格。例如,卧室在白天兼做办公室,可以通过稀释彩度颜色,使人较易集中精神;如房间只是睡觉场所,则应选择使人易于入睡的粉色;如果房间是作为家人早晨聊天的地方,可选用较活泼的黄色调;如果卧室是接待客人的,则可考虑是客厅的延续等。

(3)单人卧室用色特征

单人睡房用色可完全依据使用者喜好选色,但也应起到辅助睡眠的作用。如某人偏爱黄色,选用黄色墙纸、窗帘等充满活力的黄色,往往令使用者难以入睡,清晨又过早被刺激而醒来,因此为不佳的卧室用色。可考虑将墙面、窗帘等大面积用色改为较温和的中等色调,如蓝或浅紫,与保留下来的黄色调家具形成视觉上的色彩平衡(见图6)。

(4)双人卧室用色特征

图6 浅紫色调的卧室色彩搭配双人卧室色彩,必须考虑双方的性格、喜好,可用一种性格色为主调,加上另一种性格色的实物做配件。如一方喜欢夏季色系而另一方喜欢春季色系,应考虑调和两个色系使之适合睡房。如春季色系温和的黄色与夏季典雅的蓝色。可以是以浅黄为主调的墙面,加以手工精细、涂清漆的家具及浅蓝、水红的配件点缀;又或者是以浅蓝夏季调为主,配以充满春天气息的原木、藤制家具,以鲜花作为点缀。具体常见的搭配比如天花和墙面为白色,墙裙为米色,地面为驼色或深黄色,家具为明亮的木本色,床单、台布、窗帘等织物为淡黄色,这就造成了一种高明度的暖色调子;白色的天花墙壁,红色的地面,深茶色的家具,红色的织物或米褐色的窗帘,会产生一种吉庆、热烈的色彩效果等。

(5)儿童卧室用色特征

一间充满阳光、整洁、安稳的房间,适合儿童快速改变的爱好取向。

儿童需要较成年人更多的睡眠,如若在过多色彩刺激的房间里,会过分兴奋而难以入睡。幼儿需要的是舒适、安逸的环境,他们对色的刺激反映比成人大,故过分鲜艳的颜色最好只是使用在玩具方面。儿童有其天生的色彩偏好,如果家长过早地将其环境特定在某些范围内,将会影响其发育成长。

由此可见,儿童房间的墙面与天花板用色最好是中性色调,家具则可大胆采用明快的原色,如纯正的红、蓝、绿等。儿童的玩具色彩已够丰富,更需要的是稳定的背景色

图7 色彩活泼的儿童用房平衡(见图7)。

3 厨房

厨房最基本的要求是干净卫生,使在其内的人感到舒服愉快,才能烹调出美味可口的食品。附有餐厅的厨房,还须有良好的进食气氛。由于厨房色彩的色相和明度可以左右使用对象的食欲和情绪,而厨房的使用对象的家庭人口、成员结构、文化素质又决定了它对厨房色彩的喜好程度,因此,厨房色彩的考虑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色彩确定气氛

色彩对人的情绪影响在厨房和饭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长光波如红、橙红、橙黄等色环境,有助于食物呈现诱人的色彩,引起人的食欲;而明度较高的色彩,如白、乳白、淡黄等能够表现出干净的环境氛围。

(2)&nb

sp;确定色系

在厨房中红色应小心运用。在炎热的南方要用其补色——冷色调来平衡,但不宜用冬天色调及蓝色作主色调,因蓝色不单影响食物的色相,使之看起来发暗,过分的蓝还会使使用者忧郁,降低食欲。绿色与黄色则较为适宜,可配合温和的白炽灯,使使用者心情愉快,同时也可使环境亮度增加。因此,厨房的用色应以暖色调为备餐台主色,而在靠近炉火的地方用冷的材料加暖光(见图8)。

为了卫生,厨房用色以浅为宜,但总的

图8 厨房的色彩选用与搭配色调还得与不同的厨具相配,并注意视觉平衡。如果你想厨房以象牙或米色为主导色,可以考虑别的色彩作为抽屉拉手、基底门板、瓷砖边缘的基调色彩。冷调的易清洁的工业材料,如不锈钢等可以与一些较夸张的暖色相配,增添厨具的工艺感。合理运用对比手法,可使厨房的色彩更有穿透力。

(3)考虑使用者的年龄因素

年龄偏大的人一般愿意选择稍沉稳的颜色,由于色彩有温度感,能够引起人体生理上的变化,对于年龄较大的使用对象所采用的色彩体系要求冷暖适宜,不能采用红、蓝等原色,而尽可能选用中性或淡雅色彩,使血液流通不能太快或太慢。实验证明,人在黄色的房间里,脉搏正常、心率平静,符合人的视觉生理平衡。同时,黄色又是某些食物的色彩,有刺激食欲的作用。过于沉静的蓝色厨房家具由于可以减缓血液流通,时间长了容易使人迟钝,也不适合老年人使用。而使用对象为年轻人的厨房中,色彩可以使用比较热烈活泼的原色,或明度与纯度都比较高的其他色彩。

4 饭厅

现今越来越多的饭厅毗邻厨房设置,故饭厅与厨房的气氛应具一致性,但同时由于功能的不同,饭厅的气氛应较厨房更为轻松及休闲。色彩选择上,蓝色虽然使食物的色相逊色些,但它具有令人精神放松的功能,特别有利于某些慢性病或胃酸过多而消化不良的人,适合用在饭厅,同时在餐桌附近用可诱发食欲的色彩及光线以作中和(见图9)。红色及橙调均能刺激食欲,并易于形成热烈活跃的就餐气氛,特别是饭厅有穿堂风,或饭菜本身发出的热量不高时,饭厅较难形成一种热烈的气氛,因而暖的红橙色调是很好的帮手,利于组织成功的聚会。

饭厅是一家人聚会与交流的地方,为使其成为家庭中颇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更需要我们认真考虑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令人们在放松享用美食的同时,让一天的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再现家庭的凝聚力。

5 浴室

现今的浴室不再只是人们例行清洁自身的“生活设施”,它们已经成为满足身心享受的地方,雅致和简洁是其最大的特征。

浴室的类型,按使用性质分,大致有三

图9 饭厅的色彩选用与搭配类:一是与睡房相连的浴室,二是公用且使用率颇高的浴室,三是公用但使用率不高的浴室。与睡房相连的浴室,在选色时应与睡房统一考虑。但应与其它浴室明显有别,以示隐私性;使用频繁的公用浴室,可考虑较为强烈的色彩,如红、黄、橙或亮绿等,提醒每位使用者其公用性;使用率较低的公用浴室,可用较安静的蓝、青、绿、水绿等颜色,使空间带有清闲干净的感觉(见图10)。

五 小结

在家居装修中,最重要的、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色彩。其实,入室的第一感觉是舒适还是沉闷,都与室内色彩的视觉感受有关。

图10 卫浴的色彩选用与搭配不同的装饰用色会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和印象,同时每个人对色彩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并从它身上获得各不相同的灵感,设计者应把色彩作为不同空间、场合与意境的重要表现要素,运用各种手法,创造出不同的令人愉快的、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居室室内空间环境。

篇4:室内空间环境设计

  室内空间环境设计

  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是在建筑所提供的室内空间基础上的重新组织,紧紧围绕室内空间的使用要求,在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对室内的使用空间、视觉空间、心理空间、流动空间、封闭空间等做出合理的安排,确定空间的形态和序列,解决各个空间的衔接、过渡、分隔等问题,创造出符合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氛围的室内空间环境,满足人们对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要求。

  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观点

  1.功能与形式

  功能决定形式,形式为功能服务,两者互为依存。

  建筑装饰设计的功能是指建筑空间的实用性,

  基本点是——“以人为本”,

  以安全、卫生、效率、舒适为基本原则,

  以综合性解决人、家具、空间、设施等之间的关系为目标,创造出高品质的空间环境。

  2.艺术性

  一是外显的形式,是通过形式美的法则--比例、尺度、韵律、节奏、均衡、对比等所呈现的美感;

  二是内在的内容,是通过空间环境的气氛、人的心理感受、空间意境等所呈现的美感。

  (1)形式美的法则。

  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

  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

  (2)空间意境。通过空间布局、界面装饰、陈设绿化、材料质感等一系列装饰设计所营造的整体空间的美感,使人深深感悟到设计内在的个性、情调、品味等内涵。

  四、建筑装饰设计的程序:

  包含五个阶段,即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施工阶段和设计评价阶段。

  1.设计准备阶段

  世界室内装饰

  (1)古埃及室内装饰:抹灰墙上绘有彩色竖直条纹,地上铺有草编织物,配有各类家具和生活用品。

  (2)古西亚的室内装饰:西亚建筑发展了券拱和穹窿结构。随后又创造了可用来装饰墙面的面砖和彩色琉璃砖

  (3)古爱琴海地区的室内装饰,主要体现在宫殿建筑上。

  (4)古希腊的室内装饰:“柱式”结构,建筑与雕刻的完美结合

  (5)拜占庭的室内装饰:墙面往往用大理石铺贴,拱券和穹顶常常用马赛克或粉面铺贴

  (6)哥特式的室内装饰

  哥特式设计是在罗马式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建筑近似框架式结构,窗子占满了支柱之间的面积,支柱由垂直线组成,给人的感觉极其峻峭冷清,其空间设计同外部形象一样,具有强烈的向上意识。

  (7)文艺复兴时期

  采用体现谐和与理性的古希腊罗马时期

  柱式构图要素,将几何形式用作室内装

  饰母题,大量使用人体雕塑、大型壁

  画、锻铁图案饰件来装饰室内空间,

  (8)巴洛克室内装饰

  巴洛克室内装饰设计强调层次和深度,空间效果追求复杂与丰富,平面布局开放多变,追求自由奔放,充满世俗情感的欢快格调,造型上用椭圆形、曲线与曲面等形式强调变化和动感。

  (9)洛可可室内装饰

  洛可可风格作为一种纯装饰性风格继承了巴洛克风格,把其刻意美化的趋向推向了极致。

  (10)新古典主义的室内装饰:采用简化的手法将现代的材料加工成传统家居式样的大致轮廓特点,追求一种神似

  (12)现代主义的室内装饰

  现代主义者崇尚科技力量,提倡抛弃表面的虚假装饰,强调形式追随功能,提出四维空间理论,认为建筑美在于空间的合理性和结构的逻辑性,遵循功能主义原则。

篇5:宾馆酒店照明环境设计

  宾馆酒店照明环境设计

  宾馆酒店从类型上分为商务型和旅游度假型,商务型宾馆突出办公、会议、商务宴请等功能,旅游度假型宾馆通常突出度假和休闲功能。但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它们的功能经常是相互交叉的。根据酒店的投资规模和消费档次可分为经济型、连锁型、星级酒店。

  照明系统是酒店不和或缺的一部分,优秀的照明应用方案能为顾客带来安全、舒适的光环境,还能突出酒店的档次和品味,给酒店带来增值效应。

  大堂空间主要分大堂入口、主厅,服务总台以及休息区。这个区域照明应该保持一致性,采用暖光源,通过亮度对比,形成富有情趣的、连续且有起伏的明暗过渡,从整体上营造亲切的迎宾气氛。

  大堂入口包括进门和前厅,是进入酒店的过渡空间,需要给客人明确显示入口位置的指引,除了要创造舒适的视觉环境,还要对其友好气氛进行强调。此处采用节能筒灯给予基本的功能照明,另外还可以用到间接照明的手法,将T4、T5灯管暗藏在天花顶凹槽结构内,通过照亮天花的结构,丰富该区域的空间层次感,给顾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主厅是酒店提供客人等候、交流的场所,也是体现酒店档次,吸引宾客入住的重要场所,在空间上更注重强烈的装饰性。

  大堂主厅的照明可以根据空间高低与造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配灯方案。高大空间内可采用节能筒灯作为基础照明,

  顶部的装饰结构部分,可以采用灯带暗藏的手法,丰富空间的造型层次。配备暖黄光(3300K)、色彩还原性强(显色性Ra>80)的节能光源。通过均匀布灯方式,使水平面达到较高亮度(照度为300LU*);星级酒店主厅可考虑自然采光的应用,

  同时在采用人工照明时需注意与整体装饰环境的协调一致。为了使顾客在交流中能清晰可见对方的表情及细节,

  可采用格栅筒灯作为重点照明,通过暗藏灯、壁灯强调星级酒店的装饰品质。

  服务总台区的照明在整个大堂中要求相对明亮,达到醒目的效果,照度水平要高于其他区域。

  为了避免眩光,服务台的照明方式采用隐藏式、显色性高的光源,便于客人和接待员的沟通交流,

  准确、快捷的办理手续。连锁型酒店同时加强其连锁店标志及背景墙照度;星级酒店接待区域一般较大,注意突出其装修风格特点。

  使用暗槽灯与台灯作为局部照明,壁灯作为装饰照明,要保证灯具的款式、颜色与装饰环境相符。

  休息区常会融入一些特有的元素,如人文元素、主题元素、装饰元素等。照明应用不仅要考虑

  功能性,也要兼顾艺术性,亮度适中。采用暖黄光(3000K)、色彩还原性强(显色性Ra>80)

  的节能筒灯作为基础照明,天花灯作为辅助照明。为体现休息功能,注意眩光的控制,最好选用

  光源隐藏式灯具。星级酒店休息区灯光要有层次感,同时注意与周围环境相符,注重装饰风格与

  灯光的完美融合。采用节能筒灯作为基础照明,配备暖黄光(3000K)、显色性高(Ra>90)的

  光源,天花灯作为辅助照明,暗槽灯作为情景照明,突出顶部空间层次,落地灯作为装饰照明,

  体现酒店品味。

  电梯厅照明采用功能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照明方式。可以选择宽光筒灯对整体环境照亮,结合窄光筒灯或天花灯对电梯口采用重点照明,选用4300K(暖白光)的光源,明亮的光照环境具有指示的作用,并给顾客带来安全感。星级酒店为塑造格调与品位,同时保证与其他空间的整体性,可增加壁灯、天花暗槽等装饰性照明方式。

  通道照明主要以引导性和安全性为主。适当的照度和色温不仅使客人获得安全感,同时营造出温馨亲切的氛围。采用节能筒灯作为基础照明,体现指引和安全性的要求;为了使通道空间生动,通常会在墙面安装装饰画或摆放工艺品,采用天花灯作为重点照明,起着强调视线的作用;连锁型酒店的通道一般较窄,可在顶部增加延展的灯槽。

  星级酒店可在两侧增加装饰壁灯,同时壁灯也起着引导作用。天花顶棚藏暗槽灯,增加通道亮度和空间感。

  客房是酒店的核心区域,应该像家一样亲切。主要是以休息为主,防眩光在客房运用也十分重要,照明要体现温馨和轻松,并以相对较低的照度,来实现宁静、安逸。书桌采用台灯作为局部照明,以便商务文件的处理。梳妆镜前照明采用显色性良好的镜前灯,床头阅读照明可采用壁灯或台灯,配备可调光源。

  洗浴间的照明以柔和均匀为宜,应配合普通照明与镜前照明,用灯光营造洗浴间的清爽、洁净,同时满足局部照明要求.采用防雾筒灯或吸顶灯完成基础照明,采用节能筒灯结合防雾天花灯配合局部照明,照度要求相对较高(300LU*);在马桶正前上方可安装天花灯便于阅读,浴缸上方以防雾筒灯作基础照明,洗手池可以用筒灯或射灯完成局部照明;镜前灯的照度要在280LU*以上,光源以白炽灯或三基色荧光灯为宜。

  从会议室本身的功能考虑,应加强主席台区域的照度和色温以提高参会人员的注意力,听众区域要满足书写要求。考虑到演讲和投影,当放映幻灯时,空间整体不易太亮,使投影清晰,同时桌面应该有足够进行笔记或阅读的照度。星级酒店会议室考虑整体可以间接照明方式为主,主席台功能区域相对独立,用筒灯与格栅射灯来营造主席台的氛围。

  中餐厅的照度相比西餐厅要高出许多,亮度对比不宜过强,光线均匀。点式光源、条带状光源或各种类型的吊灯,均可以满足良好的照明要求。餐桌桌面的照明采用显色性高的灯具,真实还原菜肴的质量和色调,引起顾客食欲。星级酒店中餐的档次相对较高,照明应富有立体感。在餐厅照明应用中,用壁灯或投光灯来矫正一般照明的平面化,营造高品味的用餐环境。

  西式餐厅应结合西方文化和用餐习惯,照明的整体气氛应该是温馨而富有情调的。亮度一般都比中餐厅低;餐桌桌面采用高显色性的灯具进行重点照明,凸显菜肴色泽,增强就餐者的食欲。

  多功能厅综合了宴会、会议等功能,应注意整体照明、局部照明和重点照明的搭配。整体照明需要把握酒店室内的照明环境,包括亮度、光源种类、光色等;重点照明,多采用可灵活调节照射角度的灯具,实现不同场景的灯光变换效果。多功能厅中应配备智能调光系统,实现不同使用场景的切换。星级酒店多功能厅的灯光设计与装修风格和档次息息相关,在灯具选择上多以可调角度、大功率的灯具与光源为主。

  照明主要表现休闲娱乐环境氛围的渲染,整体亮度不宜过高,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照明效果使空间更加生动.灯光特有的灵性塑造咖啡厅酒吧特有的韵味.唤起人们对宁静的向往。采用格栅射灯满足基本功能照明;天花灯作为重点照明,营造咖啡厅柔和、酒吧深邃的空间感。星级酒店的休闲娱乐区照明要求可以更好地渲染气氛,建议采用灵活性的照明灯具,暗槽灯及装饰性灯光塑造出独特的格调和品位。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