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绿色建筑八大课题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9

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正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部与科技部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瞄准国际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重点研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规划设计指南,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建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课题一“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对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技术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地域气候条件有关的建筑热工指标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实践;完成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技术指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软件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开发用于定量评价建筑环境的模拟软件,包括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日照和采光软件等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课题二“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课题三“绿色建材技术与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围绕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分为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三部分。课题下设9个子课题,包括: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建筑装饰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课题四“绿色建筑水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围绕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水安全综合性保障技术与两种专项技术(包括湿地-水体复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以降低冲厕用水为核心的节水技术与节水器具)。结合工程项目,通过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工程性试验及跟踪研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态、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绿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课题五“降低建筑能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影响建筑能耗的三个关键环节——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建筑能源供应与转换系统,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瞄准国际前沿,从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出发,联合科研机构、设计院、设备产品制造商等技术转化过程主体,集中力量于智能可调节型围护结构、独立控制型低能耗环境控制系统、以天然气为动力的建筑高效热电冷联供系统、以及新建住宅建筑单元能耗标识体系等关键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瓶颈突破和产品开发,并在清华大学和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集成示范平台上安装、调试、测试和评价,形成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加快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课题六“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改善技术研究”,针对已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存在的室内环境问题,从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综合环境等方面系统开展源分析、源传播途径、源作用机理研究,探索不同因素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规律,研发室内环境设计预测、检测评估和控制改善等实用技术体系,为绿色建筑的决策、设计、实施、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技术手段,提高我国在绿色建筑室内环境领域的研究水平,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课题七“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致力于建立绿色建筑适生植物资源信息库,资源信息库中植物种类不少于500种;不同的绿色建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测试;编制绿色建筑绿化配置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课题八“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与平台建设”,为绿色建筑的设计、

建设、运营与管理提供关键技术集成平台。结合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评估体系的研究和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建造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集成平台,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提供测试、实验、技术改进和展示的平台,并成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中心。“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当前形式下急待解决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结构体系的评价研究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通过对各种不同的结构体系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不同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条件及应用对象下最适宜的绿色建筑结构体系。绿色建材技术分析与评价则是在对我国各种建材的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情况和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使用寿命,维护费用及可再生利用性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墙体、门窗、内外装饰、管材等各类建筑部件做全生命周期分析,总结指导性的选取原则与推荐作法。水的综合利用研究则是从节水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给出建筑节水与综合利用的全面解决方案和具体技术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是从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降低环境控制系统能耗两方面研究系统的节能方案与相关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则着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声、光、热环境,研究相应的解决途径与关键技术,营造健康、舒适、高效的室内环境。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主要研究与绿色建筑配套的各种绿化形式及其功能和适生植物种类,建筑外环境、建筑体以及室内绿化配置的生态环境效果评价,绿化与建筑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技术等。在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绿化配套技术和标准,为建设绿色建筑绿化示范区提供指南。

项目研究以北京和上海建两座示范性建筑,作为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与示范平台,试验并集成展示上述各项研究成果。目前,清华大学3000平方米的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试验建筑平台已经建设完毕;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年9月底完成了1800平方米办公楼示范建筑的建设,并在建设部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奖中获得一等奖。

目前,项目研究将在不断吸收、融汇各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大规模的试评估和专家咨询法的方式对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的技术难点,即评估体系各条目的权重体系乃至整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打造绿色建筑思考

  如何打造绿色建筑的思考

  一些建筑开发商在市场竞争中打出绿色牌,但并没有真正搞清楚何谓绿色,而国内的多数消费者对绿色建筑同样理解不够深入。本文结合围绕绿色建筑概念相关的问题提出如下思考。

  一、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起步于本世纪初,20**年3月建设部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起了世界有关国家的关注。20**年8月,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首次将绿色建筑发展工作列入了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态势良好,已被越来越多的开发企业作为持续性开发的方向。

  特别是这两年,从节能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等方面,许多企业开始研发研发绿色建筑的前沿课题,许多企业积极组织科研、高校等单位在相关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参加相关绿色建筑的国际活动,并积极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如卓达集团投身绿色环保新型建材产业,在山东文登建设新型绿色建材基地蓝硅谷,建设新型建材厂,推动我国建筑业向低碳、环保、高科技、产业化发展。

  总体上看,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发展绿色建筑面临极好的机遇。许多开发企业积极应对这种发展趋势,打造绿色建筑。

  二,绿色建筑不等于高投入。

  一些开发商给出的不愿意开发绿色建筑的理由是,需要增加很多开发成本。但在我看来,绿色建筑不等于高投入。

  我们房地产开发模式:是以土地为原料、资金为动力、以时间为坐标、以销售为导向的粗放型、消耗型、分离型的生产模式。生产经营方式上的粗放,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本身由于缺乏标准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缺乏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经营方式的粗放必然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资源的严重消耗。反映在土地上,其中快速拿地和消耗模式造成了城市土地数量的迅速消耗;反映在质量上的隐形消耗,就是我们的建筑有的质量非常低,形成很多城市垃圾。同时由于建筑过程当中,因为缺乏标准化、产业程度低、管理水平差,无论是施工过程还是材料选用都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与材料的浪费。

  我相信未来绿色建筑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存在,绿色将成为基础条件,成为营销的必然条件,低碳也将成为制约经济的硬约束条件。绿色建筑不等于高投入,相反会大大的节约资源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可以降低原来的投资造价。在目前的某一个阶段,绿色地产的建设成本比较高,是因为还没有达到量产化。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绿色地产不应该增加建筑成本,反而应该降低成本。

  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

  以前的智能化就走过弯路,许多智能建筑,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也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居高不下,这不是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道路。信息时代,绿色建筑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推绿色建筑,需要建筑师首先要熟悉绿色的技术、绿色的标准,在熟悉的基础上再重新思考或者探索设计的逻辑。

  关于绿色建筑技术应回归到更原始的方式、更本质、更简单的逻辑来研究问题,也许能够发现一些更适宜的技术。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建筑师可能都面临一个挑战,就是自己知识、经验的更新。

  三,目前业内对于绿色建筑还存在亟待廓清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绿色建筑”造成高成本。相对于普通建筑,眼下“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约为100元/平方米至400元/平方米,但从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来看,“绿色建筑”的成本并不一定会比普通建筑高,甚至还会有所降低。而从综合生态效益、居住舒适度考量,“绿色建筑”更具性价比。

  误区二:“ 绿色建筑”就是概念炒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至三个星级。审定项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并颁发证书和标志,其中一星级和二星级项目由地方政府审定,三星级则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定。被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认定的“绿色建筑”,并非一个销售的噱头。

  误区三:“绿色建筑”就是高绿化、大景观。“绿色建筑”的确对园林、绿地面积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比传统建筑给居住者更多的绿色自然感受。但绿色的感官感受并非全部,“绿色建筑”是生态住宅、节能建筑、环保住宅、健康住宅的和谐统一体。

  误区四:“绿色建筑”要使用大量高新尖技术。“绿色建筑”会利用一些节能技术或者设备,但不是高新尖技术的实验室。“绿色建筑”技术的目的是创造适宜生活环境,遮风挡雨,冬暖夏凉。“绿色建筑”提倡采用对自然破坏最小的方式、简单可行的技术。换句话说,“绿色建筑”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小的环境代价,建造最适宜的生活环境。

  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发展绿色建筑?

  建设原则简单来说是,以保护为核心的自然生态原则,以宜人为核心的社会生态原则,以高效为核心的经济生态原则,以和谐为核心的复合生态原则。

  打造“经济、高效、健康”的绿色建筑,倡导健康、适度舒适、

  与自然融合、“天人合一”的理念,是符合绿色建筑发展需求的。这属于绿色建筑的人文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生态环境 ,我们反对那种要用大量的资金构筑和维护的、脆弱的所谓高档的生态环境。这样的东西常常花了钱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提倡大众化的、朴实无华的生态环境。

  2、 建筑环境, 除了合理规划设计外,减少噪声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高档住宅中,邻里间噪声的干扰、管道设备噪声对居民的干扰仍然存在。

  3、 人文环境 ,人是相互影响的,所以社区居民文化层次的高低与物业管理部门所营造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开发商应尽可能的为社区内居民与居民之间、物业公司与居民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创造条件。

  未来房地产中,绿色将成为基础条件,成为营销的必然条件,,绿色建筑将成为房地产产生价值和效益的一个关键环节。绿色地产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绿色”为噱头开发项目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法则下,

面临他们的出路只有一个,被淘汰,而积极顺应发展趋势的开发商,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进步,不断更新产品,打造真正的绿色建筑,相信一定会赢认可,赢得市场。

篇3:我国绿色建筑现状和设计对策分析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现状和设计对策分析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在建筑的运行过程中,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

  绿色建筑并不是一定要采用高新技术,它可以利用常见的健康材料向人们提供一个清洁而舒适的室内环境,达到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落后发达国家20年。在我国,建筑总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和建筑能耗)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30%,其中用于建材生产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2.48%.在建筑能耗中,围护结构材料保温性能差、保温技术落后,传热耗能高达73%~77%.上世纪gg开放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十分迅速,环境破坏极其严重,每年都丧失大量的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土地形势十分严峻。

  目前,我国政府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这一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得比较缓慢,笔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很多人士没有弄清楚绿色建筑的本质含义,根据字面意思,认为绿色建筑只是将建筑物周围和内部进行绿化。

  其次,绿色建筑城乡差别大,各学科研究的重点多是发达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时都从本专业出发,缺乏对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绿色建筑的论文,但论文大多都停留在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国外工程介绍,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乏国内绿色建筑的实例,设计师在实践时,没有可供参考的例子。

  设计师在工作中缺少通盘考虑,很多项目是在建筑完成后才考虑绿化、围护结构节能和新材料的应用。如果仅考虑围护结构节能、提高建筑周围的绿化率,并不能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

  节约能源保护

  环境绿色建筑应当在有效使用能源和资源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市政基础设施,多采用有益于环境的材料,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料和家庭废料。

  尽可能少用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科学地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料、植被、土壤、砖石等材料,变废为宝,产生循环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还应注重生态环保。生态环保是指建筑本身,都要适应地域的气候特征,充分利用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从建造、运行到拆除再利用,各个环节都对环境不构成威胁,在建筑中力争做到“取于自然,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强调建筑运营和使用全过程的少废、少污,要求建筑系统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最终达到维系一个人类与自然生物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要对物理环境加以控制,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篇4:绿色建筑名片会提升房价吗

  绿色建筑的名片会提升房价吗

  绿色建筑则是指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我国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使社会生态破坏严重,资源严重紧缺,污染加重,传统的工业发展理念必须由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所代替。

  房价不会上涨

  观上按照绿色建筑的要求和标准来建造,与传统建筑相比会有一些成本上的增加。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对20**年评审的148个项目进行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居住项目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分别为23.9元/平方米、70.9元/平方米、131.8元/平方米。大家可以看到,这仅占房价中很小的比例。

  “绿色建筑不仅是解决节能减排问题,更主要是提高老百姓居住和生活的舒适度。用少量的投入换较高的舒适度是值得的。从节能减排角度看,根据现在的测算,先期的增量投入平均六七年左右就能收回,以后节约的电费、水费等都是老百姓净得的。所以,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应该是老百姓可以接受的,也不会引起房价上涨。

篇5:绿色建筑概述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人类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适应自然规律的生存方式,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建筑风格。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修建了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光能、风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室内装饰不使用合成材料,如油漆要求不含有致癌的化学物质,地毯应为无污染的100%纯毛毯。玻璃也是节能的,热量透过这种玻璃的损失可比普通玻璃减少70%,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理念,并不指特定的建筑类型,它适用于所有的建筑。

“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不仅包括了与老百姓休戚相关的住宅、办公楼、写字楼等,也包括了我们经常逛的商场、超市等,包括了老百姓较少去的政府机关大楼,学校、医院的建筑。因而,我们衡量一栋是否绿色,与他的建筑类型是无关的。当然,作为国家所倡导的一种可持续建设理念,政府建筑理所当然的应该做出表率。

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建筑物。

所谓的“全寿命周期”指的是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生命历程,对建筑物这个特殊的商品而言,就是指从建材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这样一个孕育、诞生、成长、衰弱和消亡的过程。“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概念起源于瑞典铁路系统,1965年美国国防部研究实施LCC技术并普及全军,之后,英国、德国、法国、挪威等军队普遍运用LCC技术。由于LCC的概念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产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成本,契合了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很快在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得到普遍的应用。

如果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计算建筑成本,那么“初始投资最低的建筑并不是成本最低的建筑”。为了提高建筑性能必然要增加初始投资,如果采用全寿命周期模式核算,将在有限的增加初期成本的条件下,大大节约长期运行费,进而使全寿命周期总成本下降,并取得明显的环境效益。按现有的经验,增加初期成本5%至10%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将节约长期运行成本50%至60%。这一种新模式的出现,将带来设计、开发模式革命性的变化。

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实践中为了降低造价、获得最大利润或者减少投资往往采取降低材料设备性能的办法,其结果就是运行和维护费用高昂,运行效率低。对办公楼、写字楼而言,如果电梯、中央空调等运行能耗过高,甚至经常出现维修、停运事故,那么写字楼的出租率就会大受影响,降低了建筑整体经济效能。对住宅而言,当我们买下几间房后,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得生活在其中,我们不仅得在入住时支付买房的钱,还得在日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中支付水费、电费、煤气费等。按照上文的核算,如果我们购买了节能的绿色住宅,我们每个月要交的水、电和煤气费都会减少一半。

绿色建筑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

从资源的利用角度讲,根据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估计,全球每年开采的75亿吨原材料的40%转化为建筑用的混凝土、钢材、石膏夹心板、玻璃、橡胶和其他部件。造成了环境退化、森林减少、土壤和水体被污染,木材产量的25%被用于建筑,结果导致洪水泛滥、森林退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建筑的运行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压力。就全球而言,建筑使用了全球水径流量的16%,使用了全球电量的40%。结果建筑所产生的氮硫化合物占全部的40%,建筑能源使用了全部的33%,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和气候变化。

从经济性角度考虑,任何建筑都会产生“外部成本”,如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室内空气污染使人致病、旷工请假休息不但加重居住者负担还降低了企业效益。这些成本不会出现在建筑商、业主和开发商的帐单上,但又必须由环境或者整个社会所消化。同时,建筑还造成巨大的“隐性成本”,据统计,美国因低性能建筑造成的全部损失合计约为100-600亿美元,包括因建筑病态综合症和与建筑相关的疾病而产生的健康补助、旷工、生产率降低导致的损失等。

而绿色建筑并不是独善其身的建筑,它不仅需要维持“健康、舒适、安全”的室内空间,还需要创造友好、和谐的室外空间,协调的融入到周围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中。

绿色建筑就是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

仇部长此言用意在于平息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这几个概念的争论。只有明确了这几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我们才会将注意力转向更加的重要的实践上,而不再是坐而论道。

绿色建筑的概念所蕴含的内涵甚广,决不是以上寥寥数语所能够阐释清楚的。绿色建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实践领域的实施和推广有赖于建立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从仇部长在回答建设部建设科技杂志记者问题的回答中,可以预测这个评估系统,或者叫“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很快就会在大家的期待中问世。

&nb

sp;在阐明了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概念之后,仇部长指出了我国目前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将采用的主要措施:“建立健全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有效的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培训宣传工作。”

我们不妨将这五点看作政府在未来几年为发展绿色建筑的施政纲领。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三个“体系”和两个“加强”,“体系”的建立当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解决的问题,但“加强”的工作却是可以马上着手进行的,问题是如何开始。即将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展览会”就不妨看作建设部对这五个承诺的一个兑现,在新年伊始举行的这场新闻发布会同时也表明了政府推动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决心和信心。

绿色建筑在中国面临的困境

政府的强力推动一方面反映了政府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绿色建筑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

用topenergy建筑节能论坛一位会员的话说:“国外的生态建筑或者节能建筑,他们的设计过程是在方案前期就引入了采暖/通风/采光/照明/材料/声学等多个技术工种的参与,因为很多的方案明显是仅仅做后期的深入调整是做不出来的。这其中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建筑师的个人经验和理念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没有其他专业工种的提前介入和配合是不行的。国外象是结构/暖通/采光/照明/材料/声学等等工种早就是专业化的独立的事务所之类的服务机构,和建筑师事务所是同等的。”

“国内原来一直是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学习原来苏联的“大而全”的设计院体制,与国外正好相反,专业的工种还是隐藏在大型设计院里面的,不是独立的社会化的服务机构。中国现在还处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专业工种独立的社会化的服务机构正在漫漫浮现。建设部设计院就已经按照专业改成了建筑分院,结构分院等。但是国内现在这种独立的社会化的专业工种事务所还是没有。”

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使用的全过程。发达国家的建设管理和运作模式与我国有很大不同,通常由一个综合建筑事务所总承包整个项目设计,由建筑师寻找相应的结构和机电设计事务所,组成联合设计体,并由建筑师负责项目设计及施工配合过程中的总协调,建筑师向业主负责,分包方向建筑师负责,形成开发策划、设计、施工一体化。设计单位处于主导地位,权力与责任重大。

但在我国,开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阶段划分明显,职责分担到各单位;特别是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相互独立。特别是施工单位,扮演一个较为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

施工单位独立于设计单位,两者各有分工,各负其责。

不少设计,特别是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往往到了施工阶段才能确定下来。

施工所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更明显,容易为人们注意。

要真正落实绿色建筑理念,就需要提倡一种在项目前期就有多个工种、多个责任方参与的“整体设计(Integrated Design)”或者“参与设计(Participatory Design)”理念。就笔者的工作经验而言,要实现这样的理念在设计院和甲方的落实中会遇到很多的阻力。

国内很多节能技术尚未成熟,包括节能建材,施工技术,应用以后反而产生一些诸如渗漏的问题。据报道,某开发商曾在一楼盘首次应用了新风系统,但因为缺乏经验,结果反被很多客户投诉。当然这并不是新风系统不好,而是设备和技术尚有一定问题。再如一些新型节能墙材,遭投诉渗漏、开裂等现象的也不乏其例,这样,开发商哪还有兴趣去尝试节能住宅,更不用说需要更多新技术支持的绿色建筑。

除此以外,我们在完成一栋真正的绿色建筑的路上,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问题。

系统化的节能设计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好几栋“示范生态建筑”,光电板、太阳能、地板蓄热、混凝土中心空调、地源热泵、独立新风系统、外保温内保温……甚至还出现了全太阳能的“零能耗建筑”,好热闹的场面,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我们稍微思考一下:这些纯粹由设备堆砌起来的建筑能称得上一栋在“全寿命周期”都节能、绿色的建筑么?

建筑的节能和绿色首先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影响建筑能源性能,或绿色性能的各项影响因素是互相耦合、此消彼长的。比如增强了保温,会降低空调能耗,使冷热指标降低,进而降低了主机的容量;增加热回收系统虽然回收了排风中的部分热量,但增加了风机能耗,二者的平衡需要视新风量的大小、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变频器虽然节省了单个电器的电耗,但对整个系统而言则不一定节能。另一方面,片面的强调设备方面的节能,而忽视了最根本的,从建筑设计角度考虑的被动设计手法的运用,比如自然通风,昼光照明等。设备的制造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可以想象,部分示范项目所宣称和展示的技术和设备,在建筑报废之前肯定早就过时了,而被动的设计手法则会从根本上改变建筑的外貌,伴随建筑“一生”。同时,示范建筑所采用技术的

高昂成本根本无法在实践中推广,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让人们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成本高技术建筑。因而,单独的技术应用,因为缺乏系统的配合,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而不能称之为绿色建筑,只能成为房产商炒作的卖点。

专业化的建筑调试

建筑系统调试监控是一种以质量为标准的方法,业主采用该方法可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调试监控并不是是施工或项目管理的附加任务,而是业主确保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达到目标要求,最终完成高品质、有着最高资产价值的建筑的方法。一幢经过调试监控的建筑将提供最优化的能源效率、室内空气品质和住户舒适体验,并为实现最低的运行和维护成本提供了基础。

调试监控以项目启动(预设计阶段开始),记录业主的要求为开始。调试工作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持续进行,其中包括运行性能测试,并以入住一年后提交质量保证书审查和召开经验教训会为结束。调试监控一项主要任务是完成建筑员工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这样他们能够正确的对建筑进行运行和维护,确保建筑实现业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

合理设计并实施调试监控,可以节省可观的运行成本。成功实施调试监控,通常能提高节能效率5%到10%。例如,美国俄勒冈能源办公室研究了两幢建筑在实施调试后的直接能源节省量。一幢110,000平方英尺的办公楼,通过调试能实现每年节省能源12,276美元(相当于每平方英尺0.12美元)。而一幢22,000平方英尺的办公楼,通过调试每年可节省能源7,630美元(每平方英尺0.35美元)

除了能源消耗,使用者的生产力也是受建筑性能影响的运行成本。研究估计,如果20%的大楼使用者每月花30分钟抱怨照明或温度条件,雇主年生产力将损失每平方英尺0.10美元。对于一幢面积为100,000平方英尺的建筑,这相当于每年损失10,000美元。这一损失并不是由不佳条件引起的实际生产力降低,而只是抱怨时间。

而我国目前还缺乏专业的调试人员和调试公司,还是借用topenergy的一位会员所说:“在实际项目当中做建筑调试的不可能有机会让所有的环节都在控制之下。你有机会做了设计就不大有机会做调试,等你做调试的时候,所面临的设计已经是既定的方案。所以实际工程当中的建筑调试更多的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情形”,“建筑调试就像做饭的厨子,很多的业主和总包的概念还是在做完切配就往锅里烩,不去考虑协调和搭配的问题。最后咸了、淡了、还是如何已经既成事实了。”

绿色建筑既然需要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即引入相关节能、绿色的概念和设计技术,就需要对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关于该问题的论述,大家可参考笔者的《建筑节能计算机评估体系研究》一文。

正因为面临着如此多的难题,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一位开发商的感叹:“就规划设计而言,现在的设计单位似乎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去考虑节能住宅。即使有,也是为了应付有关规定;到了材料供应阶段,国内的节能建材企业数量少之又少,加之部分厂家设备落后,新产品少,还大都质次价高,这样的节能材料谁还愿意用,用了能让人放心吗?施工阶段,面临着缺乏成熟技术工人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多数是专业知识相当贫乏的民工队伍,有的进口节能材料,由于工人缺乏施工技术,最后仍然达不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绿色建筑的概念具有综合性,既衡量建筑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又涉及建筑内部环境的质量;既包括建筑的物理性能,也涵盖部分人文及社会的因素。而人们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也可能由于观念、当地技术和经济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套清晰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对“绿色建筑”概念的具体化,使绿色建筑脱离空中楼阁真正走入实践,以及对人们真正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都将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估,还可以在市场范围内为其提供一定规范和标准,识别虚假炒作的绿色建筑,鼓励与提倡优秀绿色建筑,达到规范建筑市场的目的

所幸,我们目前不仅有了以《绿色奥运建筑评价标准》为代表的一些实施细则和评估体系,建设部也正在着手进行该工作。相信这是一个可以很快解决的问题。但希望制定标准的机构不要去实施标准,将其当作一颗摇钱树,恨不得将所有的利益一口吞下,不去激励,培育一个中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咨询机构去做这些事情,而应该负责解释,审查标准的执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标准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实施中还有许多诸如经济激励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不展开讨论。

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文中所提及的在绿色建筑的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换一个角度考虑,何尝不是绿色建筑面临的市场机遇?从绿色建筑涉及的行业链分析,我们完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大有所为:

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节能建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比如保温材料,低辐射中空玻璃,遮阳设施等节能构件。

对新建筑的节能设计咨询,对改造建筑的节能总包,合同能源管理等。这里强调系统化,全寿命周期的服务,不再是目前市场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一些临时措施,典型如加个变频器或稳压器(即“节电器”)。

建筑的系统调试。这样的独立于设计院、施工监理和甲方的第三方咨询机构的服务,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绿色建筑功能的实现。

建筑能耗评估,建筑模拟咨询服务。尤其对于一些改建项目,这样的评估对于确定能耗节省量、投入规模、回收周期、成本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绿色建筑评估咨询。绿色建筑评估的意义不再赘述,只是希望政策和标准的制定者(在美国,这是民间行为,而在中国,由政府主导)能够让利于民,鼓励和培育一个中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咨询机构来推动标准的实施,不要让其在“内部”的循环中丧失其生命力。可以想见,以中国目前的建筑量,绿色建筑将带来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虽然目前国内这样的专业咨询公司已初见端倪,但与实际的需求相比,仍显得杯水车薪供不应求。

大家或许都还记得20**年好莱坞的电影大片《怪物公司》,许多人将其看这做一部娱乐片,而实际上它企图反映的却是一部灾难片的主题。

影片中善良的毛毛发现人类的小女孩阿布无害后——没有任何毒发身亡的迹象,为了把阿布从追捕中解救出来,几番出生入死。同时也让他第一次真正进入自己工作了多年的电力公司,第一次真正了解了电力公司的内部结构,在观察的过程中他发现小女孩的笑也能产生能源,她的大笑和恐怖时发出的惊叫一样能让整个社区的电路短路。这说明怪兽以暴力的方式(惊吓)获取的能源完全能够以和谐的方式(逗笑)得到。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而反面角色怪物蓝道在公司老板的支持下秘密研制新的能源开发模式,蓝道的新模式与毛毛的革命性发现不同,它继续发展恐吓小孩的模式,试图通过抓捕人类小孩来进行毁灭性开发,可以设想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导致人类世界与怪兽世界完全对立,最终造成能源枯竭。

迪斯尼用换位手法,将人类自身作为能量的来源,不同于《黑客帝国》中恐怖的栽种人类获得能源,《怪物公司》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天人合一”的观念,友好的对待大自然,采取更加和谐的发展方式,不仅不会阻碍人类的发展,而且会促进人类更加长远的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从现实中汲取足够多的教训,并开始努力尝试更加积极的开发模式。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正是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观应用到建筑业的机遇。笔者在写作此文时,欣闻《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已经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通过,除此以外,关于《建筑节能法》立法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可以想见,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必将成为一股时代的潮流,引领着中国的建筑业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