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谈建筑评论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9

历来评论是创作发展的必要因素,没有建筑评论就没有建筑创作的发展。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建筑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思想、意识、观念和标准的纷繁。曾经有人呼吁重新研究诸如"建筑美学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当今建筑评优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建筑学还是不是具有客观规律与法则的科学?",如此等等,真的使我们建筑师坐不住了。笔者几年来与国内外一些同仁多有切磋,也作了一些设计和研究,偶尔在建筑杂志上也有几篇拙着发表,自以为感悟颇深,今有机会写出也希望能与同行交流。

一.关于21世纪"可持续发展"口号下的建筑创作与评论的标准问题
1.当今世界建筑界的脉搏
本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环境革命,第一次发生在6O年代末7O年代初,人们开始辩论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转向对环境的关注。8O年代末和9O年代初是第二次环境革命,这一次重新界定和扩大了许多原有的慨念,并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
1987年以布伦特兰(Bruntland)为主席的联合国与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下的定义可概括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国际建协2O次大会的议题来看,建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与自然进行全面的对话。今天"人类环境科学"基础上的建筑学使众多建筑师真切体会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也因此感到了新趋势下当代建筑师的责任和创作的冲动。"可持续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促使建筑学有了重大的发展。人居环境的研究成为一门科学,而建筑、城市和园林则成为其主导学科。研究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创造无废、无污、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建筑文化已成为当代建筑师的历史使命。

2.美学标准的发展
世纪更替,建筑学领域的拓展,不仅使建筑学的体系框架发生了变化,也使建筑师对建筑学中所包含的一些分支理论提出了再认识。
建筑美学可算是建筑学体系中老资格的一个分支。从《建筑十书》、《模式语言》、《形式美的原则》到我们今天建筑学的教科书,古典的比例、尺度、色彩等美学原则一直左右着我们老一辈和新一代建筑师对建筑的评判标准,至今它也仍是我们许多专家在对国优、省优和部优建筑进行评判时不可不提的关键点。以往如若某位专家或口头或撰文,以连篇累续的美学原则来评价一幢建筑是如何如何美或如何如何丑时,只要他的美学原则引用得无误,众同僚大约都会颔首称是一致曰正确。可是就在传统建筑学被拓展、建筑师被更广博的知识和技术所武装、人类要求在改造生存环境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今天,一定会有不止一位建筑师站出来大声提出异议:我们以前一直公认为美的建筑,放在人居环境这样一个大范围中,从资源评价、景观评价、生态环境分析、无废无污绿色建筑等方面来评判,它还能是一个优秀的建筑吗?传统建筑美学的原则是否应当更新?或许现在或将来某一天我们回过头来用发展了的美学原则再来检验我们当初的结论会得到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
这不是耸人听闻,更不是哗众取宠,因为就在我们建筑师们仍不舍得抛弃旧的观念、不情愿接收新的观念的同时,我们的近邻经济地理学家们、人口学家们和生态学家们已经开始做着本应属于我们建筑师的研究工作。他们运用GIS系统、资源评价系统、生态分析等对我们一些建筑师来讲还很陌生的理论和方法,切切实实地对人居环境进行了全新的研究和评价,使建筑学内含得以扩大,使建筑学的研究方法得以更新。他们的成果是显然的,是有说服力的,是科学而进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赞成他们。当然最关键的是我们没有理由不修正我们的思想,不去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从传统建筑美学走向生态美学
1.传统建筑设计及美学标准的局限性
随着自然环境危机对人类的警示,传统建筑设计及评判标准在面临人类越来越高的生活质量要求和复杂的生态问题时其局限性就显现出来。面对当今建筑这样一个超越形式与功能的复杂系统,传统建筑设计及评判标准由于缺乏对环境、生态和与建筑相关的自然的深刻认识,使得我们对建成的建筑及城市环境对外部系统大自然未能有良好的作用,因而其生态效益由于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微乎其微。
从生态出发的建筑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视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开放系统,是一个有人参与、受人控制的主动系统。其侧重研究的并不是单纯的形式问题,而是建筑系统的能量传递和运动机理,其目标是多元的。

2.自然美学和生态美学
建筑,凝结了建筑师的情感。在传统(自然)美学中,它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注重体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及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代表性且为世人所传诵的作品皆出自大师之手,因为他们独具各自的风格,美妙的构图、精致的比例、完美的空间组合无不给人美的感官享受。显而易见,这种偏重审美的评判取向均是以人为衡量的标尺的,它为了人类而美。然而,实际上建筑并非只为人而美,它包含着自身的价值。汉斯·萨克塞指出:"物体的美是其自身价值的一个标志,当然这是我们判断给予它的。但是,美不仅仅是主观的事物,它比人的存在更早。"
在自然中,众多生命与其生存环境

所表现出来的协同关系与和谐形式就是一种自然的生态美。"空气、水、植物在生命维持的循环中相互协调,这本身就是美,并创造着美。"建筑师的创作是一种人工环境的创造,如果我们不否认当代建筑设计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生态系统的话,那么在建筑这一人类基本生存的环境中,我们也完全能够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创造法则的前提下,借助于建筑师的生态观念、高超的科学技术和结构手段,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具有生态美学标准的人居环境。

3.建筑审美的生态美原则
如若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去研究建筑审美的标准,那么生态美学的三个特征(或称原则)应是建筑评判的尺度。
生态美学的第一特征,生命力。生态美是以生命过程的持续流动来维持的,良好的生态系统遵循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定律,具有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如果这一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不具备或是被破坏,诸如因建筑的营造造成了景观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能源的巨额耗费等等,那么这一建筑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甚至是具有破坏力的,也就根本谈不上美了。
生态美学的第二特征,和谐。人工与自然的互惠共生,使人工系统的功能需要与生态系统特性各有所得,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这就造就了人工和生态景观的和谐美。对建筑而言,和谐不仅指的是视觉上的融洽,而更应包括物尽其用、地尽其力、持续发展。
生态美学的第三特征,健康。建筑最终是服务于人类的,在争取到自然与和谐的前提下,创造出使人生理、心理、现实、未来的需求能得以满足且具有健康特质的建筑应是当代建筑师设计的一个原则。"一个能使人类天性得到充分表现的环境,是进化的环境。"

三.建筑策划是建筑创作与评论的重要依据
1.建筑策划的意义
"建筑策划"是什么?建筑策划就是在建筑学领域中,建筑师根据总体规划目标设定,运用建筑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通过对目标环境及条件的实态调查,对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既满足业主要求又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学而全面的建筑设计的依据。
由于建筑活动的特殊性使得建筑创作和评论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得不到新的发展,从思维方式、调查手段、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建筑创作模式,建筑评论与评价也多是停留在意识形态和感性描述上。2O世纪6O年代以后,建筑学理论流派竞相出台,建筑理论新概念不断涌现,然而方法的研究和科学的评价却相对滞后,于是出现了所谓的"纯粹建筑理论家"和"建筑设计匠人"。这种现象到6O年代末7O年代初随电子技术为中心的现代工业变革,出现了一些转机。系统论、信息论、计算机等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应用为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论提供了科学的准备,建筑策划的萌芽在此出现了。它一方面强调建筑师创作思想的体现,强调建筑的社会性、文化性、地域性和精神性等主观感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又运用计算机、统计学、科学调查法等近代科技手段对感性的、经验的建筑创作思想进行整理、归纳和反馈修正,使建筑创作在理论与方法、经验和逻辑推理中进行。它是建筑创作和建筑评论在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必然要求。

2.建筑策划是创造"精品"和建筑评论客观标准的保证和先决条件
建筑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于西方的过程。中国建筑从殷商时代开始至今三千多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从老子对建筑的释义到先秦古籍的《考工记》、汉代的《九章算术》、唐代王孝通的《缉古算经》、宋代秦九韶的《数学九章》及李诫的《营造法式》、明代的《园冶》、清代的《工段营造录》直到近世的《营造法原》等专着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论特别是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是我国建筑界的重要宝藏。但中国的建筑知识的教习一直是师徒相授、父子相传,往往人亡艺绝,阻碍了建筑学的发展。直到20世纪初,现代建筑师的称号及其知识传授方式才由西方传入中国,上述情况才得以改变。
由于我国建筑教育模式的特征和自身的局限,加上建筑创作中的社会经济因素等的影响,使建筑创作理论、方法和建筑评论的研究和发展较西方国家滞后了很长一段时间。建筑创作环境的窘迫、建筑论坛的封闭、建设部门结构体制的几十年一贯制,加上建筑商品化进程的缓慢,使得几十年来我国的建筑创作和评论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只片面强调经验传统,忽略方法论的研究;只注重经验资料的借鉴,忽略建筑创作思想和方法的创新;只强调建筑的空间组合、比例、尺度等感性的因素而忽略建筑与社会、环境、文化、使用以及技术中的科学性,使建筑完全变成了刻意追求风格和标新立异的个人情感的载体。建筑评论也雷同于欣赏一个雕塑或一幅画,浮于表面的感官评价被炒来炒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态度,此时的建筑师无疑已经沦为一个匠人。这种情景在我国目前"大建设"时期同时又是外来各种流派蜂拥而至,而我们建筑师又极想一下子成名的特殊时期尤为显得突出。难怪有些我们认为相当不错的作品在外国人眼里是那么不可理解。
建筑策划的理论和方法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一个环节,在这里建筑师可以对项目的各种内部和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对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相关因素进行科学的研究,对建筑设计的条件进行定量的分析和逻辑的推理,使得建筑师在此基础上完成的设计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关于建筑策划的"全民意识"
建筑

创作无论有多少理论内涵和技术含量,其成果总是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这种类同于艺术品且明明白白立于世间的展示,其招至而来的评论必将是全社会的。显而易见,全社会人群组成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价值观念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和方式的不同,使得评判的结论干差万别。但无论如何,一幢建筑的客观条件是一定的,其使用及内在运作机理是一定的,因而它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评价结论应是唯一的。可实际上,当众人评价一幢建筑时往往由于不懂得运用相关的原理和科学的方法而只是停留在对外观和体形的评判上。公众都来有意识地提高评论的水平和评价的科学意识,普及建筑策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全民的建筑审美素质是我们建筑创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建筑策划理论和方法的普及,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将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已经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何种等级以上的建筑一定要进行建筑策划之后才能开始建筑设计。当建筑策划成为建筑创作中一项不可缺的环节时(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就会有许多专职建筑策划师及建筑策划事务所出现。随着建筑策划研究的社会化、商品化,其研究机构的组织形式、收费标准、管理体制直至法律程序也都将完善起来。那时,我国基本建设及建筑创作的发展就会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格局。讲求科学的、逻辑的以及社会和经济实效的建筑创作之风将盛行。

四.关于中国当代建筑评优标准刍议
1.优秀建筑的困惑
首规委一年一度在北京举办首都建筑设计成果汇报展,展出期间评选出当年度"十佳建筑"。建设部及其他部委和地方系统也每年举行国家、部委和地方的建筑评优活动。评优活动的成效是显著的,从中许多优秀建筑和设计脱颖而出,也缔造了一批基本功扎实、有社会责任心、不断追求完美的新一代建筑师。
但评优过后,再坐下来细细品味和研究那些获奖作品时,会发现其中有些建筑和设计尽管造型、比例、尺度和色彩雕琢得尽善尽美,但把它们放到环境中去,其与环境的结合是那么令人失望,不是标新立异与环境格格不入就是摆出自我为中心的架势。如若再深入研究更会发现在平面布局上大有将锅炉房面向周围居民区、大片的镜面玻璃幕墙明晃晃地反射向一侧小学校、为追求立面效果东西向大开玻璃幕墙使能源消耗大大超出规范要求、一味追求造型破坏自然的采光和通风的例子,如此等等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如果有心翻看一下近来国外获奖作品,会发现其评选的标准似乎与我们大相径庭。获奖作品有些外观、造型极其普通甚至算不上美,但其对环境的分析与理解以及利用环境、改善环境、融入到环境中去、与自然合而为一却研究得那么透彻。其中利用自然的光、自然的通风、自然的景观、节能、储能的设计构想以及因此而衍生出来的全新的建筑形制其巧妙令人赞叹。特别是国外建筑师对待环境、自然、能源及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积极投入其中的热情着实令人钦佩。
显然,在当今潮流中优秀建筑的标准已绝不是单纯的造型上的好看与难看的问题了、没有对环境的分析与理解,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如此创造出来的建筑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仅代表建筑师个人情感和意愿的作品。不可否认,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对建筑评论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全新的标准。

2.现代建筑评论对传统美学标准的拓展
现代建筑评论尽管加入了浓重的时代色彩,但也并非是对传统美学标准的全面扬弃。建筑创作的最原始的机理仍旧使我们不能放弃传统的美学原则。准确地讲,现代建筑评论的标准应是对传统美学原则的拓展。
首先是建筑的评论要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宏观指导。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早在198O年就已被国际自然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所接受,但大体而论,它只限于保护主义者的论坛,此概念引入建筑界只是近十年的事。它描述了一个不允许使自然资源基础恶化的过程。在建筑中"可持续性"特别强调地球与人类共生环境不被破坏,能够持续向未来发展,它超越了"节能"这一单一的概念,考虑寻求共生未来。既然当代建筑创作已不得不遵循这一原则,那么显然,衡量与评价它的标准也必然应遵循这一原则。
其二,现代建筑评论的标准应把自然和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放在第一位。建筑不是孤立的艺术品,它是人类活动的载体,更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如果一幢建筑破坏了景观,污染了环境,妨害了社会秩序,即便它再美也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建筑。所以,现代建筑评论应首先考察建筑对其环境的作用,看其在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景观、能源、小气候、排污及自净等方面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是否能是一幢无废无污的绿色建筑。只有当环境这第一位的问题考察充分了才能进行下一步对功能、空间、比例、尺度、美观等的评价。
第三,现代建筑评论标准应建立在客观的、科学的、定量的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这一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完全可以解决。GIS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动态模拟系统、实态调查快速跟踪系统等近代科技手段已逐渐为建筑师所熟悉,并愈来愈被广泛地运用到建筑设计与建筑评论中。

3.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筑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历史使命,克服个人主义,拓展知识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是当代建筑师的首要任务。
建筑师要以平常而客观的心态来研究

环境,研究社会,研究建筑和人的活动,以达到创作中的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境界。

四.结语
随着中国一步步坚实地步入国际现代建筑舞台,中国的建筑创作水平将愈来愈受到全球的关注。中国建筑师已不再陶醉于老祖宗古建筑的诗情画意,而更希望在现代建筑创作领域中独树一帜。现代建筑评论作为建筑发展的必须,其宏观指导与导向性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它也反映建筑创作的前沿性和水平。当新世纪来临之时,我们不应该仍旧还是死抱着"美观、漂亮"等感性描述式的评价,向世人展示那些缺乏环境研究、破坏自然的所谓美的建筑。我们应向世界展示的是中国不但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创造环境和改造自然的哲学思想,更有今天的研究环境、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创作理念和水平。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建筑节能在住宅小区推广应用论述

  建筑节能在住宅小区的推广应用论述

  原载于《现代物业》下旬刊20**年1期总第105期

从节能角度分析住宅小区建筑须重视的若干问题,论述了建筑节能的原理,并提出墙体、门、窗等外围护结构中主要的节能技术措施。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并已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生存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3~5倍,北方寒冷地区建筑采暖能耗占当地全社会能耗的20%以上。建筑节能是当前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提高住宅节能质量,是提升住宅建筑科技含量、拓展房地产市场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其标志之一就是人均住宅面积的增加。住宅建设是百年大计,搞好住宅节能对我国能源消耗总量意义重大,利国利民。本文旨在论述住宅建筑设计、围护结构的节能原理与建筑节能的若干重要问题及墙体、门窗、屋顶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与措施,以提高开发商的建筑节能水平和居民的建筑节能意识。

  一、传热方程与节能原理

  建筑物的传热是相当繁杂的,大多是以辐射、对流、导热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位时间内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热量,其稳态传热方程如下:

  Q=K?A?(t1-t2)

  =1/[(1/α1)+(d/λ)+(1/α2)]?A?(t1-t2)

  λ——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

  由该方程可以看出,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越小,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A越小,内外温差(t1-t2) 越小,住宅整个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就越小,就越节约能源。这就在理论上为我们指明了住宅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方向。

  1、增加围护结构的厚度(d)。在城市中现在一般住宅都是中高层建筑,增加围护结构的厚度会增加建筑物的自重,同时也减少了可使用的空间,因此围护结构的厚度受到限制。但由于围护结构面积大,是节能的主要环节之一,节能效果明显,所以不能太薄,消费者在购房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2、减少围护结构表面的热传移系数(α1与α2)。影响热传移系数的因素众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风速和表面形状。风速越低,表面越光滑,热传移系数就越小。这就要求住宅建筑物不仅要能够避风而且形状要规整。

  3、减少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λ)。这在技术上、材料上给人们开辟了广阔的建筑节能新天地,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发展方向。现已相继开发出岩棉、泡沫聚苯乙烯、泡沫聚氨脂、膨胀珍珠岩、加气混凝土、中空玻璃等良好的绝缘材料及其制品,并开发出复合墙体等多种技术。

  4、减少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A)。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外表面积根据建筑形体的不同差别很大,设计合理的形体,尽量减少外表面积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向。

  5、减少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差(t1-t2)。冬季尽量使更多的外表面向阳,避免冷空气吹袭;夏季尽量减少阳光对建筑物的照射,利用外界风力散热。这与太阳能的利用是有直接关联的。

  6、增加建筑的气密性。加强建筑物的气密性对围护结构来说主要是加强门窗的密封。因此控制窗墙比在建筑节能中意义重大。

  二、住宅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关系到一个家庭以后几十年间居住的舒适度和费用开支。下面我们从节能的基本原理出发,仅从节能的角度探讨在住宅建筑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重要比例关系和建筑朝向的选择问题。

  1、体形系数。建筑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A)与其所包围的建筑体积(V)之比(A/V)。建筑体形系数的大小对其能耗影响非常显著。体形系数不只是影响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它还与建筑造型、平面布局、采光通风等密切相关。体形系数越大,说明单位建筑空间所分担的热散失面积越大,能耗就越多。体形系数越小,将制约建筑师的创造性,造成建筑造型呆板,平面布局困难。资料表明,体形系数一般应严格控制在0.3以下。

  2、窗墙比。围护结构窗口面积与其整个对外表面积之比。建筑门窗是建筑耗热中热量损失最大的部位,对地处寒冷地区的测试表明,采暖期间门窗热耗量约占建筑总耗热量的50%。因此减少窗口面积是节能的有效途径。对南向窗户,可适当增加窗口面积,以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能:其他朝向的窗户,适当减少窗口面积以降低热耗。

  3、建筑物朝向的选择。一个节能型建筑的朝向选择应考虑到:冬季能有适量并具有一定质量的阳光射入室内及主墙面,夏季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冬季避免冷风吹袭,夏季有良好的通风。要做到这几点,就要求我们设计部门取得有关住宅围护结构可能获得的日照时间、日照面积、各朝向墙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主导风向等多种数据,并就朝向选择的节能性予以全面说明。

  4、住宅功能区位的布局。住宅各部分的布局对居住舒适度和节能影响非常大,客厅是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人们在主卧室和书房里的时间也很长,因此,根据以上节能基本原理和技术措施,应将客厅和主卧室、书房等布局在朝南或朝东方向;厨房、洗手间、储物间、客人房和餐厅则应布局在朝西或朝北方向。另外,由于南向房间可充分享受自然光,温度高、光线充足,大大增强了舒适度。再者,多层及高层建筑楼道,电梯间和消防通道应布置在建筑西、北方位。这样布局可以在冬季阻挡西北的凉风,夏季防止阳光西晒。

  5、住宅小区建筑整体规划布局。住宅小区建筑布局需考虑到小区在整个社区的方位,交通要道的方位,小区乃至整个社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因此,在做小区整体规化时,要将建筑节能统筹考虑。一般来说,鉴于住宅客厅和主人房最好位于南面或东南向,为了形成良好的视野,小区的中心广场,人工湖、瀑布、主要绿地和林地等的布局也应位于小区南部,各栋住宅交错其后即以一定角度交错其旁,这样可使住宅主要房间既有良好的朝向,良好的视野,又达到了节能目的,并且由此带动了销售。

  三、墙体节能技术

  墙体是住宅围护结构的主体,在建筑节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墙体节能的主要技术与措施有:

  1、选用节能墙体建材。实心粘土砖存在着材料重、浪费土地资源、节能效果差的弊病;而诸如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孔粘土砖、煤矸石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一方面减少了墙体自重,节省了建筑材料,另一方面由于空气的保温作用,大大提高了节能效果,因此辽源市在住宅墙体建筑中积极采用了煤矸石空心砖。

  2、复合外墙技术。在墙体构造方面,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复合外墙技术节能效果极佳。所谓复合外墙,即除主体结构外,再加一个保温结构。按保温层和承重层的相对位置,复合外墙又分为内保温、夹心保温和外保温三种不同的结构。保温层所用保温材料有岩棉、聚苯板、膨胀珍珠岩以及由这些材料发展而来的板材制品。辽源市在近几年的住宅建筑中外墙均采用聚苯板外保温结构收到了良好节能效果。

  四、门、窗节能技术

  住宅的外围护结构中,门、窗的缝隙是冷风渗透的主要通道,改善门窗的绝热性能,加强建筑物的气密性,是节能工作的一个重点

。门窗的节能技术和措施有:

  1、严格控制窗墙比。目前,在住宅建设中,大量使用玻璃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厅和主卧室使用落地玻璃窗更加普遍。一般来讲,墙上玻璃面积占15%最理想,占15%~35%良好,占35%~70%就很差,应该尽量避免超过70%。

  2、采用双层玻璃窗。为了减少玻璃窗的散热损失,应该采用双层玻璃。增加玻璃的层数,在内外层玻璃之间形成密闭的空气层,可大大改善门窗的保温效能。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全部采用单框双玻璃塑钢或铝塑窗。

  3、采用新型节能玻璃。科技在飞速发展,目前已经开发出中空玻璃、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等良好的保温隔热玻璃制品。中高档住宅应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予以积极地采用,并密切关注最新的科技突破。

  4、提高门窗制作及安装质量,减少冷风渗透。门窗的制作和安装应严格要求、严格验收。窗户的密封条应要求弹性良好、镶嵌牢固严密、经久耐用,增加气密性。

  5、增厚木质户门和阳台门。如户门或阳台门采用木质,则不宜采用空腹薄木板,应选用填充聚苯板或岩棉板的实心门,并与防火、防水要求相结合。

  屋顶同样不能忽视。目前高效保温材料已应用于屋顶节能,如聚苯板等,厚度为80—120mm。屋顶节能还可通过充分利用屋顶面积与设置屋顶泳池、观鱼池、花园、露天酒吧或茶座等相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节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住宅居民的活动场所。

  六、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我国建设领域目前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和环境保护相关联的重要问题,建筑节能宜先把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作为重点,近几年示范工程虽然价格比传统价格高,但因居住环境、居住条件比一般住宅好,因此销售势头更好。我们应引导和要求房地产开发商把注意力转移到兴建节能住宅上来,这样才能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篇3:房地产入侵建筑城市

  浅谈房地产入侵建筑与城市

  城市上空的塔吊是真正的统治者,它瓜分、霸占和建构着新的城市空间。城市里已经快没有动物可以呆的地方了,隐性利益是"为城市建设让路"。从1996年始,全国已有30多个动物园进行了拆除或迁徙。西安动物园把地卖了一半,然后到郊区买了地。昆明动物园是全国惟一一个盈利的动物园,也于20**年被拆迁。"为城市建设让路"就是为房地产开发让路,房地产不仅有建筑的使命,同时还有"造城"的冲动,造城风暴、大盘时代、小镇风潮等等,在一个以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为最基层行政单位的国家,在每一个新兴的小区又出现了业主维权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这种为扞卫居住权益而相互作用的团体。 没有房地产,哪有上海外滩开发区和上海新天地,哪有北京东方新天地和亦庄开发区,哪有深圳世界公园和广州中信广场?

  日本建筑大师矶琦新举办"未建成作品展览"时,一个好心的上海房地产商举杯祝愿他"所有未建成的作品都能在上海实现"。矶琦新立马露出了难堪的表情,在矶琦新看来,随着一个建筑作品的建成,不仅它的缺陷会昭然若揭,而且它还会被融入城市,被蜂拥而上的媒体曲解,然后被迅速淡忘。

  上海房地产商显然不理解建筑大师的初衷,却道出了房地产的本性和真相:以物化的形式将图纸和模型变成水泥工厂,生产和繁殖一堆建筑体,随时刷新着城市的景象。

  矶崎新认为"城市是不可加以规划"的,但他认为,北京是"世界上惟一例外的城市。在其社会体制下,可以很容易地对城市进行控制"。包括马国馨在内的中国城市规划师都持相反观点。中国已经脱离计划经济体制,城市规划在房地产商、商品经济等多重合力下,早已跨越了可以强力控制的轨迹。房地产强力入侵城市、入侵规划、入侵建筑,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被房地产改变的生活

  在北京,经济适用房项目最高限价为3800元/平方米,中低档住宅项目价位在4000-6000元/平方米,区位好一点的普通高档住宅则在6000元/平方米以上。比起上海的房价,这还算好的,来北京出差的上海雷波公关顾问公司的胡琳说,比起北京来,上海一段时间的房价像股市一样每天变个价,掰着指头朝上窜。"这就是上海的女孩为什么那么实际,那么物质化。"

  上海的母亲教育女孩子的一句口头禅大致是这样的:"跟男的交往要找有车有房的,不然妈不放心,看着你受苦。"上海女孩被灌输的社交理念很奇特。

  体制内的福利分房再也不为大多数人所享受了,一般在体制外工作的人也没有住房公积金的待遇,这使得购房彻底商品化了。而你掏的钱除了居所外,还包括绿化、公摊、电梯、物业、契税、会所、公建、开发商的利润等等,所有的所有,都得自己奋斗而来。

  解决温饱的广大群众面临的第一轮消费热潮是家电,第二轮消费热潮是汽车,现在,是面临第三轮的消费热潮了:他们一生中最大件和最昂贵的商品房。

  于是,买房人被决定了必须要找到月薪六千以上的职业,才能供楼,必须不失去工作,必须不生病,每回朋友聚会都不敢买单,每月零花钱不超过五百,网上曾经流行过一个帖子,叫《月薪一万的有车有房的悲惨生活》,将这种现状描述得令人感叹。

  与此同时,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待遇暴涨,潘石屹的一百多位售楼员中,年收入超过一百万的占了20%,房地产媒体、房地产广告公司、房地产经纪公司、房地产相关的策划、创意、设计职位等等薪酬一路高涨,反观中关村IT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月薪只有2500元,编写软件人员被视为"蓝领工人"。

  市场房价太高,有几十位上海的海归族联合起来购地建房,近期在北京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一人振臂高呼,响应者云集,许多律师、工程公司纷纷表示愿意加盟或援助。与流行的炒房团和组成团购力量与开发商谈判相比,这显然是一件更为独立的事件,它标志着对房地产入侵生活的一种抗争。

  房地产的烙印与细节

  处处都有房地产的烙印。小户型告诉你,做单身贵族;大户型告诉你,要一步到位步入成功;TOWN HOUSE告诉你,人生要有品位。如何选择,除了看好恶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实力。

  人被自动地分成了三六九等,住经济适用房的自然是中低收入者,住高档社区的自然是律师、高管、私企老板。就像"POLO"被私下称之为"二奶车"一样,在南方,一些楼盘也被唤作"二奶村"。楼盘,俨然成为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识别码。

  "我这里将住有两万人,电信局专门在这里设了一个电话局,住在这里的人打电话都是内线,不用收费。"一位开发商老总在内部会议上不无得意地说,他规划这个社区一块地做幼儿园,于是办教育的来找他洽谈;他规划做医院的,于是有医院的来找他洽谈;他规划做商业的,于是有银行来找他谈。

  开发商把一个社区变成一个部落,他就是这个部落的决策者,掌握着两万人的起居住行。

  对于开出租车的司机来说,则是另一番心境,他们不得不留心乘客嘴里迸出的新的地名,旧有的某某路、某某街往往不被使用了,某某花园、某某名苑、某某城、某某湾是新的目的地。房地产抹去了城市的记忆并重新命名。

  饱受房地产冲击的还有男女关系,酒店式公寓、"男女合租"现象在大都市里并不少见,它可以看作是个人空间被压缩,这跟公交车上人挤人是一个道理。

  如果买房了准备结婚而又突然分手该怎么办呢?往往会出现男方为"前女友"付月供的局面,这大概就是爱的代价。

  有人以为,房地产给消费带来的最大观念是"透支"消费,最有名的例子是两个老太太上天堂的故事:中国老太太到死才攒够钱买房,但已住不上;外国老太太是住了一辈子新房,到死才把钱还上。这的确是房地产给消费观念的改变打上的烙印,但是,也经常有朋友扎堆时诉苦说他们的"悲惨生活",除了供房供车之外,在别的领域消费上能省就省了,不敢主动约请朋友聚会,不敢主动去酒吧,不敢主动请客吃饭。

  也由此而影响到其人际关系,跟朋友在一起,从来都是畏手畏脚的,因为老是蹭饭吃;跟老板在一起,从来都是唯唯诺诺,因为怕丢掉工作。

  难道就没有好的心情吗?并非如此,当你住在一处按开发商设计和构造的、能体现生活方式的楼盘里时,自然也是无比惬意、无比满足的。你在社区里又能认识到同一阶层、同一年龄段、相同趣味的新朋友。最重要的是,它带给你一种安居乐业、事业有成的感觉。两相权衡,可谓房地产带来的悲喜剧。

  当城市已经不能满足房地产的胃口时,城市渐渐被房地产占有和控制时,它们又盯上了开发区、城乡结合部。这是房地产的包围圈。

  20年来,不断殖民化运动的是房地产,征服城市、改造城市的是房地产,从工业化城市到建筑化城市的是房地产,让经济提速的是房地产,让文化附着的还是房地产。房地产在办小区、办教育、办艺术、办展览、办景观、办建筑、办交通、办公园,我们已经被包围了、被鲸吞了,还有什么办法?

  因为房地产,城市无处不在,"无地方性"的城市正在诞生。

>  在共和国的市场经济学校里,房地产班是GDP明星班之一。

  上万亿金钱、几亿吨水泥、过万套住宅的年投放量,构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庞大体量。

  1992年-2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一路牛市,撒足狂奔。有人惊叫"泡沫",有人继续看好未来20年。房地产的城市流派初见端倪,模仿之后各自创新,融合并丰富着城市气质。

  今天我们讨论中国城市时,根本绕不开房地产语境,城市语文与房地产语文几乎是同义词。房地产入侵了建筑,入侵了城市规划,入侵了艺术,入侵了人际关系、社交网络、阶层定位、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并把这一切变成了为房地产服务的合谋。

  有人评价说:房地产文化是中国最主流的城市文化。

  但中国的房地产语文教材不全是水泥写成的。教材的编撰秉承了一个中心(人者有其居)、两个基本点(私有财产权、城市化)、四项基本原则(产业政策、开发资金、供求关系、产品品质),并在很大程度上认同了学生--房地产商们的个性发挥。

  每一天,房地产都在唱大戏;每一天,都有新的素材加入到中国房地产语文教材修订版。

  房地产+语文

  地产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语文,其修辞策略背后深藏着的是文化乌托邦冲动,及其与现实日益加剧的裂痕。

篇4:地产建筑师对提升楼盘品质作用

  浅析地产建筑师对提升楼盘品质的作用

  本文从影响楼盘品质的主要因素入手,仔细分析了地产建筑师在楼盘品质提升中所起的作用,指出温州楼盘品质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州开发企业中地产建筑师的缺位。

  “高房价而无高品质”是百姓对温州楼市的普遍看法。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随着消费者和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成熟,对于温州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已然来临。温州的地产商也都充分认识到,只有练好内功,提升产品品质,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那么,制约温州楼盘品质提升的主要因素到底是什么呢?温州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楼盘的过程中,只重视楼盘的“盖”与“卖”,而对影响楼盘品质的前期策划定位与产品设计定位重视不够,相应的,在企业人员的配备上,只重视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与楼盘的营销策划人员,而忽略了地产建筑师在企业中的作用。以下,先从影响楼盘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地产建筑师在楼盘品质提升中的作用。

  一、楼盘品质的影响因素

  从目前的发展水平看,高品质的楼盘应具备以下八大因素:1、准确合适的客户定位;2、合理实用的套型设计;3、绿色节能的建筑科技;4、和谐健康的立面形象;5、成熟完善的社区配套;6、舒适优美的小区景观;7、高效安全的安保体系;8、以人为本的物业管理。从以上因素看,影响楼盘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在楼盘开工之前就已经基本定型了,也就是说前期的策划定位与产品设计是左右楼盘品质的关键因素。如果前期策划、产品设计出现偏差,施工质量做得再好,楼盘的品质也上不去,从这一角度讲,楼盘的品质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概念炒作出来的。我们有时可以看到,同样地段的两个楼盘,有的销售火爆,有的无人问津,这里除了营销因素外,楼盘的品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讲,要想开发出高品质的楼盘,前期的策划定位与产品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而企业中能掌控前期策划定位与产品设计的技术人员必须是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专业人员,地产建筑师往往是这一角色的较佳人选。

  二、地产建筑师在楼盘品质提升中的作用

  地产建筑师是指为地产商服务的,供职于地产公司的建筑师。由于我国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往建筑师大多都集中在建筑设计院。为了与从事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区别开来,我们把服务于地产商的建筑师称为地产建筑师。地产建筑师对温州房地产界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但对中国一些品牌地产公司来说,地产建筑师已经是其公司的重要组成部份了,如深圳万科、杭州绿城、深圳金地、北京复地等。

  随着房地产从营销时代向产品时代的转化,楼盘品质的提升得到越来越多地产商的重视。在西方,由于各专业公司在自己的领域里非常专业。开发商的任务是获取土地和金融运作,前期策划、产品设计、施工、监理及销售等工作都分属不同的专业公司,这样的专业公司往往是建筑师牵头的建筑设计公司。而在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专业化分工远没有西方那么完善。中国现有的建筑设计公司仅能担当地产开发全过程中的产品设计工作。地产商作为一个地块项目的全盘操作者,还需自己掌控从前期策划、产品设计、施工管理到销售服务的全过程。而中国大多数的开发商属于“半路出家”,对规划、建筑、景观等缺乏专业知识,房地产公司就需要一些从设计角度来掌控楼盘品质的专业人员来协调统领楼盘开发全过程的技术工作。这些专业人员既要有建筑师的专业素质,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又要有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眼光,懂前期策划、成本核算和市场营销……地产建筑师则是担任这一角色的理想人选。地产建筑师对楼盘品质掌控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地产建筑师是产品前期策划的核心人物

  地产建筑师在产品前期策划中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地产建筑师从场地的选址、建筑的规划、周边的环境、市政配套和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该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其次,在获取土地之后,地产建筑师从场地的规划、客户群的定位、建筑平面户型、小区景观、建筑总体风格和小区的公建配套等方面提出专业意见,为楼盘的市场定位和楼盘品质奠定基调。

  房地产项目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受政策影响大的特点,因而需要有准确、超前的市场定位,准确的市场定位是房地产项目成功的保证。

  2、地产建筑师的另一重要工作是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

  地产建筑师虽然具有建筑设计的专业知识,但并不需要亲自动手做设计,他的作用是以自己的专业眼光,选择适合的规划、建筑、景观等专业设计公司。有的公司善长做住宅,有的公司善长做公建,有的公司在文化建筑设计上有自己的长项,有的公司在景观设计上有独到之处。地产建筑师就是合理地整合设计资源,使设计配合比达到最优。

  3、地产建筑师要做好设计质量与设计进度的控制

  一方面,当前设计公司与开发商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设计公司为了设计业务,往往很难坚持自己的设计品味,容易迁就开发商。有的开发公司老板拿着出国拍摄的某个欧式古典建筑的照片,让建筑师按此模样设计,而这些豪华、繁琐、浪费、与时代气息和当地环境不相吻合的建筑往往成为设计败笔。另一方面,建筑师作设计一般是把建筑当艺术品来做,有的时候,建筑师为了名气特别注重视觉冲击力,而忽视了房产是产品这一概念,忽视了合理的性价比和开发商最初的产品定位。

  在这两种情况下地产建筑师既要站在建筑师的专业立场上来掌控设计质量,又要站在地产商的角度来控制设计的最初定位。这种管理是为了保证前期的产品策划得以落实,使产品的定位不发生偏离。

  楼盘作为产品,它需要自己的生产周期,地产建筑师要根据楼盘推出的最后期限,编排周密的设计计划、协调不同设计单位的时间,使各环节的设计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三、温州开发企业中地产建筑师的缺位

  温州的开发商大多是建筑施工等其它相关行业转过来搞开发的,对建筑、规划、景观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虽然在开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地产建筑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不是通过短期培训和几个项目的积累就能达到的。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加剧,地产商要想以产品品质引领市场,没有专业的地产建筑师是很难做到的,虽然开发企业大都设有总工程师的职位,但是总工程师往往由土木工程师提任,其工民建的知识背景决定了其只在结构、施工、监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温州有的地产商并不清楚地产建筑师与土木工程师的区别,盲目认为以总工程师负责技术,基本上就能解决地产开发全过程的技术问题。

  由于开发商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与专业人才,对于产品的前期策划、总图规划和产品设计的定位只能交由设计院来把关,设计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开发商只能凭经验提一些设计要求,很难从楼盘的整体品质上来掌控。由于总图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分别由不同的公司完成,各公司之间的协调又缺乏专业人员掌控,往往造成总体风格不协调。

  四、地产建筑师的缺位制约了温州楼盘品质的提升

  相对温

州楼市的“高价”来说,温州楼盘的品质很难说是高的。温州楼市一直存在着楼盘偏小、公建配套不齐全、套型设计不合理、建筑科技含量不高、楼盘同质化严重和室外空间景观差等问题。这使得温州楼盘的总体品质与国内先进城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客观地讲,温州一些注重品牌的开发商也已经认识到产品品质的提升是房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同时也逐步认识到设计建筑师在产品品质提升中的作用,所以,有的开发商在楼盘设计之前邀请建筑师一起考察其他城市高品质的楼盘。但是,设计建筑师只能在设计环节掌控建筑设计的质量,而很难参与到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在温州真正聘用建筑师担任房地产公司的地产建筑师的企业还很少,地产建筑师在地产公司是缺位的。

  缺位的原因主要在两方面。第一,地产商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地产商认为结构工程师能解决许多实际的施工技术问题,而地产建筑师在公司里的作用比较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能省则省。第二,符合要求的地产建筑师缺乏,在温州,符合地产建筑师专业要求的人才奇缺。

  到目前为止,全国注册的一级注册建筑师不到1.7万人,在温州地区只有40来人,而这40来人绝大多数都在设计院里从事建筑设计,真正进入企业从事地产建筑师职业的几乎没有。而从设计建筑师转为地产建筑师还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作为主管房地产产品研发的负责人,不但要有规划、建筑、景观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对产品市场的分析,对所需设备与材料的价格、工程实施过程与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认识,同时还要改变原来在设计院看问题的立场。多数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考虑艺术性问题比较多,把自己的设计做成艺术品,而对市场方面考虑较少。而地产建筑师必须站在市场、开发商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自己作为职业经理人来设想,从成本、利润、品质和销售等多方面考虑问题。

  由于地产建筑师的缺位,地产商很难在前期策划、产品设计上掌控楼盘开发的主动,造成决策失误,使开发项目的定位、套型、档次、景观和配套设施等难以切合市场需求,致使楼盘的总体品质不高。因此,地产建筑师的缺位,已经制约了温州楼盘品质的提升。解决这一问题,使温州的楼盘品质得到较快的提升,是温州房地产企业在今后几年必须努力的方向。温州的不少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温州的楼盘品质将会有大的改观。

篇5:打造绿色建筑思考

  如何打造绿色建筑的思考

  一些建筑开发商在市场竞争中打出绿色牌,但并没有真正搞清楚何谓绿色,而国内的多数消费者对绿色建筑同样理解不够深入。本文结合围绕绿色建筑概念相关的问题提出如下思考。

  一、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起步于本世纪初,20**年3月建设部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起了世界有关国家的关注。20**年8月,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首次将绿色建筑发展工作列入了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态势良好,已被越来越多的开发企业作为持续性开发的方向。

  特别是这两年,从节能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等方面,许多企业开始研发研发绿色建筑的前沿课题,许多企业积极组织科研、高校等单位在相关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参加相关绿色建筑的国际活动,并积极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如卓达集团投身绿色环保新型建材产业,在山东文登建设新型绿色建材基地蓝硅谷,建设新型建材厂,推动我国建筑业向低碳、环保、高科技、产业化发展。

  总体上看,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发展绿色建筑面临极好的机遇。许多开发企业积极应对这种发展趋势,打造绿色建筑。

  二,绿色建筑不等于高投入。

  一些开发商给出的不愿意开发绿色建筑的理由是,需要增加很多开发成本。但在我看来,绿色建筑不等于高投入。

  我们房地产开发模式:是以土地为原料、资金为动力、以时间为坐标、以销售为导向的粗放型、消耗型、分离型的生产模式。生产经营方式上的粗放,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本身由于缺乏标准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缺乏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经营方式的粗放必然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资源的严重消耗。反映在土地上,其中快速拿地和消耗模式造成了城市土地数量的迅速消耗;反映在质量上的隐形消耗,就是我们的建筑有的质量非常低,形成很多城市垃圾。同时由于建筑过程当中,因为缺乏标准化、产业程度低、管理水平差,无论是施工过程还是材料选用都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与材料的浪费。

  我相信未来绿色建筑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存在,绿色将成为基础条件,成为营销的必然条件,低碳也将成为制约经济的硬约束条件。绿色建筑不等于高投入,相反会大大的节约资源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可以降低原来的投资造价。在目前的某一个阶段,绿色地产的建设成本比较高,是因为还没有达到量产化。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绿色地产不应该增加建筑成本,反而应该降低成本。

  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

  以前的智能化就走过弯路,许多智能建筑,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也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居高不下,这不是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道路。信息时代,绿色建筑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推绿色建筑,需要建筑师首先要熟悉绿色的技术、绿色的标准,在熟悉的基础上再重新思考或者探索设计的逻辑。

  关于绿色建筑技术应回归到更原始的方式、更本质、更简单的逻辑来研究问题,也许能够发现一些更适宜的技术。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建筑师可能都面临一个挑战,就是自己知识、经验的更新。

  三,目前业内对于绿色建筑还存在亟待廓清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绿色建筑”造成高成本。相对于普通建筑,眼下“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约为100元/平方米至400元/平方米,但从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来看,“绿色建筑”的成本并不一定会比普通建筑高,甚至还会有所降低。而从综合生态效益、居住舒适度考量,“绿色建筑”更具性价比。

  误区二:“ 绿色建筑”就是概念炒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至三个星级。审定项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并颁发证书和标志,其中一星级和二星级项目由地方政府审定,三星级则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定。被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认定的“绿色建筑”,并非一个销售的噱头。

  误区三:“绿色建筑”就是高绿化、大景观。“绿色建筑”的确对园林、绿地面积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比传统建筑给居住者更多的绿色自然感受。但绿色的感官感受并非全部,“绿色建筑”是生态住宅、节能建筑、环保住宅、健康住宅的和谐统一体。

  误区四:“绿色建筑”要使用大量高新尖技术。“绿色建筑”会利用一些节能技术或者设备,但不是高新尖技术的实验室。“绿色建筑”技术的目的是创造适宜生活环境,遮风挡雨,冬暖夏凉。“绿色建筑”提倡采用对自然破坏最小的方式、简单可行的技术。换句话说,“绿色建筑”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小的环境代价,建造最适宜的生活环境。

  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发展绿色建筑?

  建设原则简单来说是,以保护为核心的自然生态原则,以宜人为核心的社会生态原则,以高效为核心的经济生态原则,以和谐为核心的复合生态原则。

  打造“经济、高效、健康”的绿色建筑,倡导健康、适度舒适、

  与自然融合、“天人合一”的理念,是符合绿色建筑发展需求的。这属于绿色建筑的人文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生态环境 ,我们反对那种要用大量的资金构筑和维护的、脆弱的所谓高档的生态环境。这样的东西常常花了钱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提倡大众化的、朴实无华的生态环境。

  2、 建筑环境, 除了合理规划设计外,减少噪声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高档住宅中,邻里间噪声的干扰、管道设备噪声对居民的干扰仍然存在。

  3、 人文环境 ,人是相互影响的,所以社区居民文化层次的高低与物业管理部门所营造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开发商应尽可能的为社区内居民与居民之间、物业公司与居民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创造条件。

  未来房地产中,绿色将成为基础条件,成为营销的必然条件,,绿色建筑将成为房地产产生价值和效益的一个关键环节。绿色地产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绿色”为噱头开发项目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法则下,

面临他们的出路只有一个,被淘汰,而积极顺应发展趋势的开发商,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进步,不断更新产品,打造真正的绿色建筑,相信一定会赢认可,赢得市场。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