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小户型开发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9

  小户型的开发

  近几年,在房地产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环境下,差异化的个性产品越来越得到市场的呼唤与期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符合自己生活品位与需求的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专门面向年轻创业者的小户型项目应运而生,其时尚、灵巧的设计空间及个性风格,在上市之初纷纷遭遇各地购房者的抢购之风,呈现出一派火暴之势。从今年入夏开始,济南也涌现了众多小户型项目,如:城市33、青年居易等,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楼市的焦点,呈现一片火暴之势。究竟是什么是小户型呢?为什么消费者对小户型开发宠爱有加?

  一、 小户型解秘

  小户型一般是指面积在80㎡以下的单套住宅。但是,小户型并不等于小面积户型,因为户型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小户型的界定主要是面积与居室之比,一居60㎡,二居80㎡,三居100㎡也可算为小户型。从当前的小户型走势看,大致有四种形式:一是酒店式公寓,一般面积在20至35平方米,多为纯正的酒店风格,除卫生间外,卧室、客厅、餐厅、厨房功能相互融合,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割区,也可用做小型的写字间,如城市33;二是小户型公寓,一般面积在35至50平方米,多为一室一厅一卫一厨,功能相对独立,代表项目是济南的青年居易;三是小户型住宅,一般在45至75平方米,大多为一居室和二居室,是一种纯居住物业,如彼岸新都、齐鲁·花园“白领新座”的小户型;四是小户型写字间,一般在80平方左右,多为成长型公司购买,如城市33中的部分单位、明珠国际商务港等。这些小户型项目无一例外,在上市之初即被抢购一空。

  小户型项目一再火暴的原因究竟何在?究竟能走多远?透过纷繁的市场表象,我们完全可以惊喜地发现,小户型将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1、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多数开发商瞄准的都是大面积的高档住宅,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小户型的开发。高档住宅的客户则主要是面对城市高收入家庭,而原先处于这个收入阶层的置业者已基本上被近十年来庞大的高档住宅供应量瓜分殆尽,新兴消费群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酝酿。与此对应,那些相对于高档住宅面积较小,总价较低的住宅则被市场所呼唤。据专家认为小户型的需求量应该占城市房地产总量的10%,小户型住宅作为市场的新生品,现有供给总量较少,尤其在山东市场,仍然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市场需求日益庞大

  小户型一般位于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配套齐全,适合用来作为过渡型住宅及办公场所。小户型主要面对的客户多是城市白领、小资阶层中的自由职业者、小私营业主等。他们多数没有太多的积蓄,又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空间,注重生活的便捷和享受,位于市中心的精装修小户型则以低首付、低总价、精装修、配套全的优势,成为他们的首选。同时,小户型在投资方面易出租,租金、投资回报率高的特点,更受到众多投资客的青睐。

  3、过渡型消费永远存在

  房屋的品质不在面积大小,而取决于是否能满足它所对应客户的需求。一部分比较年轻、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的人群把小户型作为自己某一人生阶段的住宅;一部分成长型的公司把小户型当作他们特定时期的办公场所;因为这种梯级消费的原因,小户型永远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但是它所满足的市场需求即过渡型消费却是永远会存在的。

  二、 小户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各地市场小户型住宅被疯抢的背后,小户型产品本身的弊病与缺陷也逐渐暴露,也必将受到越来越明智的购房者的不认可,其产品也就逐渐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对这类产品存在的不足及其如何解决的对策做个理性的剖析和冷静思考,以便在日后的小户型开发中能引以为鉴,有所突破。

  (一)目前小户型开发存在的不足:

  1、房型不合理,居住功能差

  现在,小户型公寓中大多是宾馆式的一室户房型,无独立厨房、无日常起居的活动空间,往往只具有通常集体宿舍的功能和旅店暂住的功能,缺乏日常居家生活的功能。这类的标房式房型的酒店式公寓,实际上就降低了作为居住物业的使用价值。

  有些小户型中一室一厅的房型,虽说比一室户的房型好些,但总体来说也不如常规住宅中与二室、三室组合在一起的一房设计。小户型公寓中的一室一厅大多是直套型的类似于传统公房中的一室半的房型。这种房型客厅采光不足,而卧室却过于明亮。而根据居住功能区隔的使用要求,客厅的采光应该胜于卧室,应更充足。

  此外,小户型中储存空间的严重不足,也是一大通病。房型设计与装修设计时,未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未能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而全、小而精。这也同样影响到小户型的居住功能。

  2、得房率低,走道过长

  如今,小户型公寓的得房率普遍低于常规住宅,大多在70%左右,有的甚至只有60%,这与通常新建住宅80%以上的得房率相比,实在是相差悬殊。对于日趋理性与精明的购房者来说,这一过低的得房率,显然会影响他们购房的抉择。

  造成得房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一梯十几户走道过长的陈旧设计,中间一条窄长走道,两侧一长排住户,如同鱼骨状的平面布局。这一设计显然是不合理的,既会造成人声嘈杂、彼此干扰,又不利于辨别方位和人员疏导,且又造成过多的分摊面积,降低得房率。从而,也就削弱了其物业产品未来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其保值增值的功能。

  3、识别性差,安全存在隐患

  由于小户型设计的陈旧,一个层面十几户,鱼骨状状的平面布局,便必然导致各家各户识别性差的弊端。进入走道,除非辨认门牌号,几乎无其他可识别的不同空间格局的标志,往往使人不辨东西,失去方位感。一旦遇到火警便难以迅速疏散。且外人闯入也难觉察,不象一梯两户、两梯三户那样的容易分辨。这便给不法之徒留下可乘之机。

  4、公共空间拥挤

  现有小户型公寓,大多是一梯十几户、二梯十几户的电梯设置。平均每部电梯要承载上百户的上下运量,其拥挤、久等状况也是可想而知的。

  5、面积不当,价格与价值相偏离

  现有的小户型公寓,一室户的面积多在35—50平方左右,显然这对于一室户来说,有些偏大了,总价随着面积的偏大而增高了,也就失去了小户型的意义与优势了。

  (二)小户型的优化及对策

  1、改点式为板式,创新平面格局

  改变整体建筑造型,将点式塔楼改为板式结构,并将通常一梯二户或二梯三户的板式住宅,每户再一分为二,形成一梯四户、一梯六户的小户型。这就既能减少走道面积,提高得房率,又能增加各户采光,并能有效避免一梯几十户,中间通廊式的诸多弊端,增加安全保障。

  2、改直套为横套,缩短进深

  现有的小户型往往进深过长,大都只能形成直套型的一室一厅,以及暗卫、暗厨。且客厅要么无直接采光,要么采光不足,不如卧室明亮。如果

能将其改为并列式的横套,同时缩短进深,并将卧室在平面布局上与客厅相错,凹进一块,形成曲折阶梯状布局,这就既能有效控制总面积,又能开设更多的窗户,做到厅、卧、厨、卫全明,增强居室自然通风采光的生态功能。同时又能丰富外立面凹凸变化的建筑表现,强化其造型美感。

  3、细化功能区隔,合理面积配比

  小户型不应以牺牲居室功能为代价来一味求小,而应在细化功能区隔,合理各功能区域的面积配比,以及充分利用空间的基础上,做到小而全、小而精,小得合理、便利,不影响使用。

  4、变化局部隔断,增加储存空间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借空不借地”,可采用类似“S”形、“弓”形和“工”形,以及勺子形,“山”字形等多种形式的隔断。以形成大小不同、厚薄不一的各类壁橱空间,既能增加分门别类的多种储存空间,又能节省占地,提高空间利用率。且又能保持分割墙面的平整和完整,提高隐蔽性。虽说相似的隔断在常规房型的二房、三房中已有运用,但尚未普及,而在小户型的设计中,却几乎绝迹。如能更好地、因地制宜地采用这类隔断,则小户型的设计便能突破。其实用性、功能性将随之陡增,且又能有效控制面积。

  5、房型设计与装修设计同步结合,相得益彰

  在房型设计中,事先考虑到装修的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互补互动的效应,建立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便能使相当有限的小户型空间,发挥更大的效用,真正做到小而全、小而精。并通过装修增强居室的实用性、功能性,同时也增强视觉美感,扩大和延伸视觉空间,使小空间不决其小,产生以小见大的空间感受。如各类吊柜、壁橱的设计镜面墙的运用,全透或半透的玻璃隔断,似断非断的半隔断等,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增强房型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总之,创新是市场制胜的法宝,小户型开发中只有能够把准市场命脉,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产品,才能不断聚集人气,长久地占据市场份额。.

编辑:www.pmceo.Com

篇2:五类小户型产品概念

小户型产品介绍:LOFT

概念:LOFT英语的意思是指工厂或仓库的楼层,现指没有内墙隔断的开敞式平面布置住宅。LOFT发源于六七十年代美国纽约的建筑,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时尚的居住与生活方式。它的定义要素,主要包括:高大而开敞的空间,上下双层的复式结构,类似戏剧舞台效果的楼梯和横梁;流动性,户型内无障碍;透明性,减少私密程度;开放性,户型间全方位组合;艺术性,通常是业主自行决定所有风格和格局。
消费群体:LOFT是同时支持商住两用的楼型,所以主要消费群体包括个性上的和功能上的。作为功能上的考虑,一些比较需要空间高度的,比如电视台演播厅、公司产品展示厅等;作为个性上的考虑,许多年轻人以及艺术家都是LOFT的消费群体,甚至包括一些IT企业。

小户型产品介绍:蒙太奇

蒙太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小户型面积标准为基本设计单元,可按积木式自由组合成各种中、大户型,甚至是1000平方米以上的超级户型。其楼内无承重墙,空间过渡没有任何明梁、暗梁。
通俗地讲,如果你对户内的格局不满或更进一步,想实现户与户之间的合并,不管你对空间有什么想法,马上会被告知,在蒙太奇的积木式自由组合户型中都能够得到实现。所有蒙太奇的户型都是"活"的,客户在购买时就可以按需订做。

小户型产品介绍:SOLO

概念:原本的意思是指独奏、单独、单飞。在这里,它指的是超小的户型,主要的定义要素是:每套建筑面积在35平方米左右,卧室和客厅没有明显的划分,整体浴室,开敞式环保节能型整体厨房;公共空间也SOLO化,即24小时便利店、24小时自助型洗衣店、24小时自助式健身房等。
消费群体:SOLO的消费群体是年轻人,他们或是外地人,或是本地想独立的年轻人。
共同点是:大学毕业不久,积蓄有限,但是收入稳定,渴望独立生活,通常有两次置业的心理准备。
户型设计:SOLO的户形设计以超小为特点,一般为10多平方米至50平方米左右。

小户型产品介绍:SOHO

概念:2000年1月8日,北京出现了“SOHO现代城”,并在三个月内一销而空。而“SOHO”这个在家办公的概念,也开始在中国蔓延,成为无数希望自由办公的人员的从业经验,或者待业借口。“SOHO”是一个有争议的产品,可是它的中心概念,已经广为流传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户型:SOHO最初的本意并不是小户型的概念,现代城的面积就在150平方米—300平方米,可是当它作为生活态度传播并离开北京进入国内其他城市以后,慢慢地开始与单身、个性、自由等概念结合起来了,于是,很多城市的SOHO公寓以小户型亮相。

小户型产品介绍:STUDIO

概念:STUDIO,在英文中的意思是工作室,在国内属比较新的产品类型,在国际上也没有形成定论。概念要素包括:针对中小型服务企业———“发展中企业”;相对于写字楼面积更小;对地段要求较高、交通方便、周边配套设施齐全;灵活小巧的空间设计;共享一流资源,包括共用律师、共用会计师、共用秘书、专业全程代办公司注册;商住两用等。
消费群体:STUDIO的消费群体,是所谓的“发展中公司”,这些公司一般的规模在10 人以下,尚未形成强大的经济支柱,又迫切需要发展并注重形象。此类公司一般为服务性行业,靠“脑力”经营。比如创意行业、贸易、信息咨询、网络行业、商业艺术行业、媒体行业、摄影、漫画、音乐、软件开发、设计(包括网页设计)等新兴行业。

篇3:90小户型灵活大空间

九零小户型 灵活大空间

2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颁布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规定“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简称“70?90”政策),加上随后各地方相应颁布的细则,整体将今后住宅房地产市场中90平米以下“小户型”产品的比重大幅提升。如何应对这一产品结构的硬性调整,如何确保和优化小户型产品的品质,成为房地产业界直接面临的课题。

“70?90”新政对住宅产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控制,从产品的研发设计角度,直接产生以下几方面影响和紧迫的需求:

1、 品质影响和需求:
一般来讲,在其它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面积大的住宅的居住品质和舒适度也相应较大。这也是我国住房改革以来,住宅产品面积与居住需求水平成正比增长的主导原因。近年来虽然在住房面积上出现“奢侈消费”、“超前消费”的误区和弊端,但住宅面积对品质的影响和密切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与近几年成为主力产品的100~120平米左右的套型相比,90平米以下的产品属于“小户型”,它的设计及其居住品质的保证和提升都相对更有难度。所以,小户型产品比重的硬性提高,对住宅产品的整体品质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局限。

2、 适应性影响和需求:
住宅面积的限制同时意味着设计上的一个重要自由度的受限,由此引发在户型种类、平面布局、功能配置、空间变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对市场的适应性相对降低。而面对当今住宅市场上多样、复杂、多变的居住需求,七成住宅产品在面积受限的条件下,无疑急需提高产品的普适性设计。

3、 特征性影响和需求:
在普遍、硬性的政策调控下,步调一致的住宅开发统一性增强,(理论上)所有楼盘的主力产品均跳不出“90平米”的产品限定。这种标准化限定对于家用电器接口是一种福音,但对属于建筑范畴的住宅产品却存在一定的弊端,产品同致化的可能性增加。而面对竞争激烈的住宅市场和日新月异的消费心理,对小户型产品的特色设计的要求也大幅度提高。
要提升小户型产品的品质、特色和适应性,应该抓住影响和决定这些指标的关键因素,并优化之,以此达到“克服面积局限、优化户型产品”的根本目标。如果对住宅的“面积”、“户型”做进一步的理解,不难发现如下一个事实:
住宅的居住者所使用的,并不是(还好不是)住宅的“面积”,而是住宅的“空间”。住宅的实际使用空间是住宅产品的本质。而从户型平面设计的角度来讲,即使面积小了,但通过精细化设计,依然应该也可以创造出优质的居住空间,好的居住空间(包括它的品质、特色和适应性等)才是住宅产品的真髓。

反观以往“粗放式”住宅设计,虽然(即使)总面积较大,但在居住空间上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 套内空间被墙、柱、梁、转角等元素过多地分割,居住空间因零碎而狭小;
2、 居住空间较多地被交通流线所分割、被交通面积所占用,使得实际好用的“居住面积”减少;
3、 套内建造的分隔与实际居住者的需求之间,往往有所差距或矛盾,装修时对住宅内部自行土建改造(砸墙等)甚至成为普遍现象和惯例,后果是成本大(先拆后建)、危险大(伤筋动骨)、污染大(噪声、垃圾)。
可以看到,相比来讲,面积为次,空间为本。克服面积局限,最根本、最有效的是从空间上进行优化。更直接地来说,小面积户型并没有限制大空间的发展,同样可以做出宽敞、优质的大居住空间。本次设计研究,即从大空间住宅的途径对小户型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住宅大空间设计的最基本目标是:
住宅套内被必要分割后的空间尽量大、开敞、完整,使可使用、好利用的空间最大化——从而使实际居住空间质量最优化。

本着大空间住宅的设计原则,初步进行如下小户型方案设计(如图 1、图 2、图 3):
图 1 小户型方案标准层平面图(11~14层)
图 2 小户型方案标准层平面图(高层)
图 3 户型空间布局

住宅套内实现这样“大居住空间”的优点和作用有:

1、 高效:
居住空间使用效率高,空间品质也通过开间扩大、空间开敞、大面积采光等途径得到充分优化。

2、 个性:
当今居住者对住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而大空间住宅只对空间进行结构和功能性的必要分隔,其它则留给居住者在装修中按需增设,不仅大幅度避免或降低了入住后的土建改造成本、风险和污染,更大大刺激和充分满足了住宅使用者的个性

化欲望和需求(一个可以自行设计创造的居住空间无疑是令人兴奋的),从而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小户型产品的特色和普适性。

3、 灵活可变:
不同的家庭、相同家庭的不同时期,都在人数、年龄、功能需求上有着多样不同和逐渐演变。面对这种需求的差异性和变化性,传统住宅只能靠居住者承受选房和换房之苦来解决。而当采用大空间住宅形式后,套内的大部分隔断均可采用灵活可变的轻质隔墙,甚至仅用家具或装修手法进行空间的分隔和定义。如此,同样的一套大空间住宅,便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的入住者和相同居住者在不同时期的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空间分隔和户型平面。
例如一个家庭,从夫妻2人的“新婚型”,到添丁后的“小太阳型”,到幼儿长大的“大太阳型”等等,都可通过调整各居室尺寸直至功能布置来适应新的居住需求,给家庭一个免去搬家之苦的选择。而对于追求创意和新潮的年轻人,更可以满足生活空间的随心所欲。图 4中表现的是利用灵活分隔产生的几种户型变化的可能性:如将北侧主卧移至南侧而相应地将厅放在北侧,更衣室亦可分化为卧室复合功能空间;如只需一间大卧室而留出南侧开敞横厅的形式更适合一些年轻夫妻;又如将卧室放大、餐厅放南侧而北侧放置棋牌桌的形式更适合部分老年人。这些都是根据居住者的实际需求而产生的多样灵活变化。

图 4 几种户型变化
在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过程中,也提出了称为CHS的“百年住宅体系”概念,基本理念是“住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分隔空间,或根据家庭成员的变化随时改建自己的住宅”(图 5)。“百年住宅体系”一方面基于公营租赁住宅以大量统一的住宅产品租赁给不同居住者使用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和住宅构配件统一标准相结合,旨在提高住宅的未来使用耐久性。这些更为深刻的立意,无论对我国当前的住宅供应政策调整,还是对未来遏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都不乏启示。

图 5 集合住宅空间的灵活分隔
大空间住宅户型平面设计的方法,要点在于:对空间分割元素的吝啬。从图6的几个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各种元素对一个完整的大空间的定义(分割、界定)作用。也就是说,那些对空间有分割、界定作用的元素(墙、柱、梁、转角等)在设计中尽量减少或整合,以使留出的空间尽量完整,尽量不被先入为主地定义。

图6 空间定义模式图
具体来讲,设计方法的重点在于:
1、 功能性空间(厨房、卫生间、工作阳台)布置集中紧凑,类似于模块化(如图 7中绿色区域),尽量减少他们对其它完整的、模糊可变的大空间的影响作用;同时注意厨房和卫生间等功能用房面积指标分别满足《住宅设计规范》所规定的4平米和3平米以上的要求;

图 7 功能性空间模块
2、 户型的边界尽量完整,减少转折点对大空间的影响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尽量降低体型系数的作用,但缺点是排斥了与嵌入式空中花园的结合;
在注重大空间设计的同时,方案的进深和总面宽为13.8米和28.2米,在土地利用上也有一定的经济性。但由于采光通风要求等因素,方案在南部突出4.8米,略有自身遮挡和体型系数方面的弱点。
住宅的大空间设计,还要建立在结构技术的合理性之上,下面讨论一下大空间住宅在技术上的实现途径。
大空间住宅与结构体系结合时有着鲜明的特点,如:户内尽量减少承重横墙;分户墙和承重墙合一,保证分户墙的坚固和隔音性能;户内厨房、卫生间相对固定,而其它空间开敞灵活等等。正是平面布局上的特点,决定了大空间住宅的结构选型不同于一般小开间住宅,而且应该满足既安全合理又经济实用的结构选型要求。
我国一般住宅传统上主要采用砌体剪力墙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两大类型。砌体剪力墙结构的墙体既是维护和分割结构又是承重结构,纵、横向承重体系刚度较大;但强度较低、抗震性能较差,特别是结构的横墙间距受到限制,无法获得较大的空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建筑物的空间和高度较大,平面空间布置灵活;但由于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与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成正比,所以如果要控制结构构件的尺寸,那么房屋的高度将受到限制,而如果需要建设较高的高层住宅,框架结构的结构构件特别是的柱的截面则会较大,不宜家具布置和装修,较为影响住宅室内空间的使用,也正是因为这种因素,框架结构一般在公共建筑中运用较多,而在住宅建筑中采用较少。
吸取传统结构体系的优点,目前新型剪力墙结构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住宅中应用广泛的新结构之一,用钢筋混凝土墙板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和柱,墙的厚度大概在200到400毫米之间,形成一个大的整体受力结构,有很好的抗震性能、整体性和空间作用,更加有利于对房屋空间的利用。剪力墙结构的空间整体性好,可以做到6~8米的大开间,比起传统结构3~3.9米的小开间更加经济合理,降低了材料用量的同时增大了建筑使用面积,户型布置更有优势,尤其是在高层和小高层住宅上,房屋空间四方四正,住宅室内找不到外露的梁、柱楞角,便于室内布置和装修,方便使用。
而进一步结合预应力等相关技术的剪力墙结构体系,便可以帮助实现大空间住宅的构建和布局。而大空间住宅的结构体系实质上也可分为“支承体”和“分隔体”两大部分。

1、 支承体系:
“支承体”是指住宅的构成骨架,主要是承重墙、非承重外墙、楼板、屋面板、楼梯等结构部分,由它们围合成“屋壳”,共同界定住宅内部空间,如图 8所示(除公摊部分外)。

2、 分隔体系:
而“分隔体” 则是指轻质内隔墙等构配件,作用是将屋壳内的住宅空间划分成为各种不同功能的使用空间。

图 8 支承体系示意

大空间的支承体系是结构的重点,以下对大空间支承体系做进一步的讨论:

1、 剪力墙承重体系:
为保证大空间、大跨度在结构上实现的可能性,设计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200mm厚,纵横墙配合承重,分户墙为承重墙,剪力墙开间最大的为6米、6.9米和7.2米。如图 9所示,(除公摊部分外)红色部分为可以布置承重剪力墙的范围。

图 9 承重剪力墙体系示意
2、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
大空间的大跨度无梁结构是大空间住宅的结构难点。首先对目前采用的几种楼板结构进行简单比较和讨论:

楼板类型 优点 缺点

现浇实心钢筋混凝土楼板 采用最多,厚度在200mm以内可以满足6.6米以内的跨度需要 跨度小,含钢量大,自重大,基础工程量大且复杂
现浇梁板钢筋混凝土楼板 可减少部分内墙承重墙 室内顶棚有梁造成空间不适
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 跨度可满足大空间需要,自重减轻,基础优化工程量和造价降低 施工复杂,工期长,造价高,一般不采用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 包含前者优点,隔声隔热性能提高 抗震性能差,施工中质量通病很难消除,即将禁用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 包含前者优点,结构重量可降低24~32% 抗剪性能较弱,施工复杂(特别是筒芯抗浮抗移)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 包含前者优点,增强了抗剪性能,刚度大开裂小,抗震能力进一步增强,自重进一步减轻5~15% 包含前者缺点,施工相对要求更高
如采用最常用的现浇实心钢筋混凝土楼板,6.9米和7.2米跨度的楼板厚度将超过200mm,甚至有可能达到240mm(7200/30),结构经济性不佳。
如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则完全可实现空间的大跨度,板厚也可保证在180~200mm之内,除在跨度、自重、基础、隔声隔热等方面的优势外,还可使住宅实际的使用面积增加,节省墙体材料,建筑材料消耗减少28~32%,并且具有优化底层商服空间和地下停车空间的结构和层高的优点。
如进一步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可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对于未来大空间结构体系,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是目前被普遍看好的新型结构技术。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它们的某些缺陷,特别是施工的复杂性和较高的技术要求(如图 10、图 11)。

图 10现浇空心楼板施工主要工艺流程

图 11 两种较为先进的筒芯抗浮固定施工工艺
3、 经济可能性比较分析
除考虑技术因素外,还应着重考虑经济上的可能性。以下结合部分测算资料,重点对空心楼板结构与传统梁板结构进行经济性能的比较和讨论: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根据资料[1]测算,当跨度在6~7.5米之间时,采用空心内膜的价格小于所省去的混凝土和钢材的价格,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根据资料[2]测算,综合考虑两种结构的工程量和造价,经济性情况如下表所示: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7m左右跨度的空心楼板在经济上与传统结构有较强的可比性,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实现可能性。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根据资料[3]的测算,考虑到预应力筋的强度价格比超出普通钢筋的强度价格比25%,因此使用预应力筋可使结构造价更经济。如对于8米跨度的空心板,在板厚不变的前提下,预应力结构比普通结构每平米的造价要降低18元。随着跨度的增加,这两种结构形式的造价差距还要增大,当跨度达到15米时,预应力结构要降低造价约40元。而且从楼板用钢量考虑,每使用一吨预应力筋,至少可以节约4吨普通钢筋,是节约型绿色环保建筑的优先选择。
在支承体系的基础上,就可以构造和利用大空间的分隔体系进行居住空间的分隔和定义,从而创造适应需求、灵活多变的套内空间。对大空间住宅的分隔体系做如下讨论:

1、 轻质隔墙的基本性能要求

厚度和重量:
厚度宜控制在50~100mm, 自重宜控制在20~7

0kg/平米, 轻而薄,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能抵御一定的冲击力,变形小。

防火:
应达到《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标准不燃A级,耐火极限3~4小时。

隔声:
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的规定。目前隔声和抗冲击性能较差的60毫米厚的隔墙板已经逐步限制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厚度为90毫米的隔墙板及80毫米以上的石膏砌块,如石膏板隔墙、GRC隔墙(隔声量30~38分贝)、中空塑合隔墙等(隔声量40分贝)。

保温隔热:
导热系数应控制在0.1~0.2W/m?k以内。

施工:
配件齐全,安装方便,无湿作业,可重复使用,表面平整,装饰效果好,高、中、低档产品齐全。

2、 轻质隔墙的选用

薄板类:
如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加压板、纤维增强水泥板、轻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等。

条板类:
如加气混凝土条板、石膏空心条板、纤维增强水泥空心隔墙板、GRC珍珠岩夹心隔墙板、轻质陶粒混凝土隔墙板。这些条板大多600~1200mm厚,价格较低,目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中GRC轻质隔墙板是近年来发展最快、应用量最大的一种轻质隔墙产品,被称为建筑物非承重部位替代粘土砖的最佳材料,重量为粘土砖的1/6~1/8,厚度仅为6、9或12cm,性能相当于24砖墙,耐水、防潮、防水、抗震性能均优于石膏板及硅镁板,安装易于操作速度快,适于做住宅分室、分户、卫生间、厨房等非承重部位的隔断。

木制轻质隔墙:
木制轻质隔墙装饰效果美观,拆改时板材可重复使用,墙地面遗留痕迹很少,轻钢结构活动拆装件灵活性强、拆装简便、重量轻、无需大力即可移动,随时可以变换空间,并可根据需要灵活插入吊柜、搁板,对大空间住宅有较强的适应性,但价格相对较高。

活动隔断
活动墙可以实现根据需要随时把大空间分割成小空间或把小空间连成大空间。这种活动墙体(如图 12)和一般轻质隔墙同样具有众多优点,如:无地轨悬挂(地板无轨道,只需将轨道安装在天花板上,推动灵活);稳定安全(隔断后稳固可靠,不易摆动);隔音环保(最大隔音系数可达50dB);隔热节能;采用高效防火材料制作;表面可任意装饰。目前活动隔断大多应用于公共建筑的大空间之中,以其优良的隔音、防火、节能和灵活方便的特点,实现一空间多用、多变的效果,相信今后也有可能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大空间住宅中。

图 12 活动隔断墙体构造示意图
通过以上的技术体系,住宅大空间体系可以搭建起来。最后讨论一下针对小户型设计比较关注的另一个问题:两代居。根据实际情况,可将两代居分为以下几种集中居住关系模式:

类型 关系模式 入口、厨卫等功能空间
近居型 两个独立家庭就近居住 独立分离
邻居型 两个独立家庭相邻而居,一墙之隔 独立分离
联居型 两个独立家庭相邻而居,内部可走通 入口分离(可能共用厨房)
合居型 一个大家庭一门出入,内部有所分隔 共用入口(可能共用厨房)
同居型 一个大家庭共同居住 全部共用

根据我国目前国情和生活情况,本设计采用以“近而不合”、“分而不离”为原则的“邻居型”模式,并不采用将两户之间打通而将两代人合在同一屋檐下的做法,在保证相邻的2室户和1室户相互走动联系方便的基础上,仍保持为独立的两户,既便于互通有无又各得其所。其实本设计更关注于通过套内高效、灵活、个性化的居住空间来提升住户(包括两代居)的居住质量,更易于营造切合两代人不同生活需求的居住空间。例如年轻一代以起居室、餐厅等活动社交空间为重,而年老一代则以舒适贴身的卧室和起居室为重,满足不同的心理生理需求而设计。
以上,本次设计研究尝试通过居住空间设计的根本途径,分析和解决小户型问题。其中关于设计理念与手法以及对于结构、构造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讨论,由于时间所限,尚十分粗浅疏漏,有待进一步的深化与加强。

参考文献
[1]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在混合结构住宅上的应用,王占林,全国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
[2] 现浇混凝土薄壁筒芯空心楼盖经济性能研究,傅礼铭,全国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
[3] 预应力技术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中应用的特性,徐焱,全国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

5
[4] 多层集合住宅,石氏克彦 等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

篇4:上海市小户型设计理念趋势

  上海市小户型设计的理念与趋势

  国六条的精髓就是双控,以前我们是容积率控制,将来却是容积率和套密度控制,就是说以后的指标会有两个同时出现。

  我们看一下上海住宅的密度比较。各种类型住宅的套密度确实是有非常大的区别。这里从提供住宅的角度来说确实有很多地方是需要修整的,富人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这里还有一个面积计算的差别,这个问题也成为了一个焦点。南方和北方建筑面积的差别,保温的做法不同就会有很大的差别。阳台计算方式的差异,我们国家的测量法和我们设计规范是不同的,现在统一口径了不管是什么阳台都是二分之一。还有就是设计师与开发商之间计算的差别,这个一定要注意。设计的容积率如果要按照90/70去做的话,做出来以后把所有的公摊面积都算进来可能多1.5到5平米。因为政策会有很重要的一点,将来在销售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区别。就是满足90/70的话,比如贷款比例什么的可能会不一样。因此从现在开始做设计一定要留有余量,不要做足。

  我们再看一下上海小户型到底是怎样的形式,是不是像很多人讲的那样我们没法做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根据我们的研究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个是户数增长率是在往下走的,说明住房的需求会无限制的往上走。另外,我们现在统计了目前的一些房交会的资料,我们发现上海两室一厅的面积在100平米左右还是可以压缩出来的,但是三室两厅就比较困难。

  我们前几年把住宅供应建立在欲望的层面上看的。大部分人都要三室两厅,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欲求的概念。然后我们再比较一下上海、伦敦和纽约的租房户,我们会发现上海的住房自有率是最高的。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在我们这里这种欲望已经太高了,我们看到伦敦和纽约的情况与我们国家也很大的差异。另外我们再看一下香港,香港的房子真的很小,但是也能住人。就是我们大不了就做成香港这样,还是可以住人的。

  国六条实施后的另外一点,今后可能会进入贫富混居的时代。因为今后住小户型的人和住大户型的人住在一起,虽然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说是好事情,但是贫富混居是全世界社会科学家、哲学家的理想,但是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没有成功的例子。所以,我们现在要面对的就是规划要怎么做,我们很多规划都是把大户型和小户型搭配放,是不是应该分区房是我们应该研究的。比如日本的廉租房,就是和豪宅完全分开的。

  我们再看一下上海小户型设计演变的历程。我们看到了整个的方向是什么,首先是我们的独用成套,然后追求的是更多的日照,更多的房间,更多的通风,于是乎住宅从一梯多户逐渐的向一梯两户的方向发展。现在我们回过头想可能要重新反思这种演变,首先是我们面积做小的时候,首先要压缩什么面积。一开始的户型是没有厅,再往下发展逐渐独用了之后厅的功能实际上还是比较弱的,当然这里有我们建设标准的问题。就是说厅的部分空间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并不是很大,所以讲我们压缩应该是优先压缩这些非必要性的空间。我们再看整个住宅发展的过程,当时有很多的建筑师做了很多的努力,我们看到这些住宅做的都是非常精细,当时国家标准是一个平米都不能超的,但是,他们照样设计得合用。例如曲阳新村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它做的是跃层式,你从北面进口进去到二层就到南面了,如果是从南面进口进去,到了二层就到了北面,实际上大家共享南面的空间。

  我们再来看看上海的5、7、9。579是上海很多专家在满足现有规范下做出来很紧凑的住宅,这些住宅我们可以看到在多层和小高层的阶段,基本上579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小高层的阶段,做三室户的时候一般来说做到92平米左右才能满足国家的规范,我们总结下来过程是这样的,80年代前尤其是高层住宅是通廊式的,80年代以后是板塔式的,90年代是板式住宅,上海对通风和日照程度要求很高,所以就导致了板式的流行。国六条之后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根据我们现在的研究是通廊式,板塔式。但是新一轮的通廊式、塔式和塔板式跟以前是有所不同的。上面部分讲的是一些基本的结论,就是居住空间还是住宅空间的本质。还有设计90平米的可行性是很大的,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再讲一下设计要点,全国各地开了很多的研讨会,有很多的结论。我这里就简单总结一下。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对现有户型的精简优化,首先是压缩开间和功能空间的面积。比如说电视机已经都很薄了,这样厅和卧室的开间是不是还需要做的那么大。功能配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大家需要考虑的。并不是说每种住宅的功能都要做的很全,万科在这方面做的已经非常好了。

  第二,功能空间合用及灵活分隔。比如说厨房以后的做法应该是中西厨分开,就是尽量压缩中式烹饪的空间,把一些西式的东西搬出来,这样就会扩大餐厅的面积,我觉得这个做法以后会比较流行。我们以前的合用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前几年我们把合用给忘掉了。比如日本的客厅都是餐厅和起居室合用的,开间也很小。是立体的在设计住宅,把小户型空间互相之间进行穿插,这样就不像以前设计住宅那样而是没有标准层的概念了,做得更加丰富。还有一种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方法,就是在功能空间不足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小空间,可以附着在客厅的边上或者是其他房间的边上,这样就可以使得使用可能性增大很多。

  卫生间空间的优化设计。我们看一下日本的设计,日本的卫生间基本上都是三分离的,带有一个洗面室,有一个浴室和马桶间,这样在紧凑型户型的情况下,在使用上就可以带来很大的好处。另外,日本的洗手间大部分做的都是外开门,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空间,

  至于公共空间的节约化设计,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一梯多户的问题,户数多了就可以节省公共面积的分摊。现在塔式住宅已经有了一些做法,平面也出来了,我们看上来很面熟,就是市场化以前的蝶型平面。这是德国的例子,我们看一下公共单元的做法,虽然只有一点点改变,但是它就造成了得房率的变化。就是说我们现在做的还没有穷尽,因为前几年最大的问题就是什么房子都好卖,大家根本就没有好好的研究,实际上你要更深一步研究的话,其实里面还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做的。还有一些入口单元的做法,实际上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国外使用的很多,只是我们并不是很关心。另外,就是土建装修一体化。

  日本的住宅大家都知道是基本装修,基本装修就相当于我们的全装修。它们基本的户型平面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前面讲到我们的住宅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平面储藏室的面积很多,大概要占总面积的10%到12%,我们只有2%。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区别,我觉得跟住宅的发展阶段是有关系的。房产商都不愿意做,做一个储藏室房间就小了,卖房子的时候人家一看房间怎么这么小,等到进去的时候才会发现储藏不够了,越小的户型储藏室越重要,只要使这个户型有足够的储藏空间,房子虽然小,但是看上去会很整洁。实际上日本的户型你仔细看的话,这里连电话放在什么地方都预先设计好了。我们现在反复强调接下来要改变规范,如果规范规定的是通风量的话,厨房可以放中间这样做设计就会非常自由。

  我们再看看东京的豪宅,这里的单元很小,所有的开间都很小,我觉得有的时候对于空间尺度的

认识是不一样的,日本人也觉得房子小,从传统上来讲他们是坐在地上的,所以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平面一般都是密集的平面,都是有天井的。他们的防火规范也比较合理,住宅的着火不像一般房子着火,一般不大会蔓延的,所以他们的防火规范立足点就是可以跑到别人家去,所以阳台是连通的。这个跟我们不同。正因为旁边都是储藏室,所以房间看起来非常干净,也没有什么吊柜等东西。我们看到的厨房一般都是在中部,也是很小的。卫生间也很小,大家不要小看卫生间门口这个槛,这个必须要做成坡度,这个要保证你从年轻到老都可以住。不像我们的样板间都是玻璃的,稍微一晕眩你就出不去了。比如说地面高差严格控制在三毫米以内,就是怕你的脚碰上就会很疼。包括浴缸的高度都跟我们不一样,浴缸的高度要保证老年人能够先坐在浴缸边上,然后再把腿跨进去,出来的时候也是这样,这样就会很安全。韩国住宅现在做的比较大,但是这个住宅有一个特点,除了储藏跟日本差不多之外,他们还应用了地热系统。

  还有设计思路的问题,我们在上海做自己住宅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前段时间在改一个平面就觉得很有意思,日本的住宅有一些廊,但是有廊之后还可以做到得房率86.5%,他们怎么做的,这个跟他们的规范有关系。既使你做了一个敞廊,电梯还得有一个前室,很奇怪。已经逃到房子外面了,为什么还要再回到一个房子里面才能逃出去,所以这种规范必须要改。我们现在在一些地方已经在做廊式住宅的改进,这个每家每户的入口有一个室外的小玄关,就是廊式住宅也不是很可怕,你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克服。比如说像这个住宅,在上海我感觉外廊式的住宅会逐渐的多起来,就是因为上海对通风的要求是很高的。这个外廊的住宅就很清楚,廊和建筑是分开的,比如说你在外面可以做一个玻璃去挡风,但是整个廊的通风是没有问题的。德国也是这样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可以避免通常通廊式住宅的弊端。

  以后思路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变化,就是中性功能空间。我们以前讲灵活性的时候思路总是单一的,就是大跨度住宅。实际上大跨度住宅因为成本的问题一直很难推广,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反向思维,就是可以提供多种选择,当这个房间做很均匀的时候你可以做北厅,也可以做南厅,卧室什么都可以做。我们调查了上海的丁克家庭,丁克家庭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在家里工作的频率很高,他们要求房间是对称的,这就挑战了我们以前主卧室的概念。调查显示有很多老年人愿意分开住两个房间,所以,市场细分的时候要把这些概念都考虑清楚。像香港的平面就是没有走道,房间里面都是穿的,这样房子的利用率就会很高。再有是有机平面。这里把交通面积化解掉了,做了一个集中的交通面积。至于是廊式平面,这也是将来探索的方向,甚至两层做一个廊,电梯可能是每两层才停靠一次,这也是一种方式。还有利用楼梯的下部空间,以后这个做法也可以改变。这个平面很有意思,我们看一下小高层的组织,这个正对着电梯的是一个卫生间,只要交通面积是够的就可以做,这样也增大了得房率。增加住宅的进深,可以把一户做到当中,然后有一个连廊穿到对面去,这样加大进深也是很有意思的。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中低层,高密度在上海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方向。像日本在越南做的住宅容积率做到了1.71,它是怎么做的呢,它是通过挖的形式做的,这里面可以形成很多的面积,这样公摊面积就会很小。

  90/70是一个很严格的政策,但是我们在应对它的时间不光是按照以前的习惯思维去做,还应该有一些新的思路,探讨一些新的可能性。这样90/70可能就是一个契机,我们可以把住宅设计带入一个新的轨道,可以像国外那样把住宅做得非常丰富,而不是像上海目前的情况,大家大同小异。

篇5:小户型设计原则(3)

  小户型设计的原则(三)

  一色彩宜淡不宜浓

  现在有很多人都愿意给自己的居室涂上一些彰显个性的色彩,但是,在小空间里,如果还用那些过于饱满和凝重的色彩,很容易就会让人产生压迫和局促的感觉。

  相反,冷色调中比较鲜亮的颜色能够带给人扩散、后退的视觉感受,让人觉得空间比实际更大一些,同样也能带给人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同样需要避免的,是在墙壁上进行过多材质和过多色彩的处理,这样非但不能体现出主人的个性和品位,反而会让人觉得杂乱无章、喘不过气。因此,在某一个基本色的基础之上,做一些有节制的变化,是小户型设计时的明智之举。

  二家具宜简不宜繁

  居室本来就小,如果再放上一些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的家具,那即使家具再昂贵再精美也只能是弄巧成拙。设计师说,小户型居室在家具安排上一定不要贪大,要量力而行,力求简约。比如说,宜家的家具多以简单为特点,在结构上也多可进行组合和拆装,色彩也以浅色为主,同时,这些家具也能起到装很多东西的功能,并不会因为体积小而影响“内存”。

  在家具的摆放上也有一定学问,要事先考虑到人行通道与家具之间的关系,让家具与主人活动的空间保持一定距离,尽量别在空间上发生冲突。同时,可以在居室的角落里摆放一些小型家具,如花架、角柜等,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存放物品,也起到展示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三光源宜下不宜上

  多数家庭最习惯的光源位置自然是在天花板上,但是,在两房里,如果能大胆地把光源放在地面上,那么在居室视觉的扩展上便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自下而上的光源设计,能让居室纵向的空间显得更加宽阔一些,比光线直接打到脸上更能减少紧凑感。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乐于选择下光源,而且受房屋条件所限,这点做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如果一定要选择上光源的话,为了能让房子显大一点,也可以选择那种可以折成曲线状的灯具,如卤素拉丝灯等。这种曲线光源能让光线尽可能多地扩散到屋子的每一个角落,不会产生太多暗角,这也能带给人透亮宽敞的感觉。

  四线条宜曲不宜直

  装修,能不做吊顶最好也就不做了,如果主人特别喜欢吊顶的设计,则最好选取曲线形式的吊顶,这样能让房间增添一些层次感,达到比普通直线形吊顶更好的效果。同样的道理,在一些配饰的选择上,主人也可以特意挑选一些从下到上逐渐变窄的设计或配饰,比如说一些梯形的物品,也能达到好的效果。

  当然,直线的设计也不是说就此要完全摒弃,直线也有其自己的妙用。比如在一些户型结构偏向长方形,或者挑高比较有限的房子里,可以在墙面上做一些纵向纹理的处理,这会让屋子在纵向空间上显得更充分一些。

  小贴士:小户型里镜子有妙用镜子有扩大空间、增加深度的视觉效果,而其平滑光亮的表面,可造成水晶般的室内空间效果。如果要用镜子起到扩大室内空间的效果,可将镜子覆盖整幅墙壁,从天花板至地面,使房间中所有家具都反映镜面,室内空间在视觉上可以增大一倍。例如在狭窄的信道,用镜子覆盖整幅墙壁,可舒缓压迫感,并且增强室内设计的美感。

  还有,如果在左右相对的墙面同时覆盖镜子,则因两面镜子互相反映,在视觉上,会让人产生空间深度无限远的感觉。此外,如果在低矮的天花板上覆盖一面镜子,能够让居室在纵向空间上显得更加宽敞;而在狭窄的空间里,镜子又能当成遮盖柜门,这样就能消减许多拥挤的感觉。

  (一)小户型家具活动折叠向空中发展

  空间被释放出来,人才能生活得舒适。地面空间就那么大,怎么样才能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时兼顾居室的丰富层次感?

  (二)墙面搁板分解地面负担

  把目光从地板上解放出来,向上看,空着的墙面可以做出无限精彩。

  在床紧贴的墙面上方安装墙面搁板,可以当作简单的枕边书架或小玩具的陈列架,但切忌放重物,搁板也不要过长,会影响卧室的协调感;

  在工作室的墙面上安装墙面搁板,一方面有效分摊了办公桌的重负,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功能分割的作用,比如将不急用的文件或资料分类装在不同位置的墙面搁板上。墙面空间那么大,可以在方便的位置装一列搁板,做成小书架效果也不错。

  在厨房的适当位置装一个墙面支架,甚至可以把微波炉这种大件转移过去,台面一下就不拥挤了。不过,这类功能性极强的墙面搁板或支架一定要买质量好、承重能力强的。另外厨房内的搁架和搁板可以有效地将繁多的烹饪调味用品进行收纳。

  如果觉得只装几个搁板还是杯水车薪,不妨把整个墙面做成壁柜,形成有多个小空间的搁板。这样不但能收纳的东西多了,还可以单列出一部分放装饰品,房间表情瞬时生动起来。如果担心搁板上放的东西太杂影响整齐美观,还可以给壁柜添加柜门。

  有些小物件不必摆在明面上,但使用频率又很高,就可以利用壁挂储物袋将它们藏起来,放在门边或任何顺手的地方,随时取用,方便而且容易清洗。

  (三)折叠家具收放自如随心所欲

  一居两居的小房子可以招待客人吗?当然。只要巧妙利用折叠家具,在有限的空间内也可以实现功能的无限延展。

  不同性格的折叠家具实现的是不一样的使用功能。部分折叠型家具在市面上最流行,这类家具经过简易的开合就可以对原有功能进行延伸和补充。比如折叠餐桌,平时可供4人就餐,来了客人,打开后就可供6人就餐。

  两用型折叠家具,折叠的部分一般具有相对独立的使用功能。最常见的就是沙发床,折叠起来是沙发,打开变成床,对于小居室尤其适用,可以弥补没有客房的不足。

  有些书柜上也会附带折叠书桌,平时只用来搁置书本,打开就能变成宽大的写字台,这类家具大大节约了居室空间,非常实用。完全打开时尽职地执行它作为普通家具的功能,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几番折折叠叠,减去至少一半的体积之后,以一种最不显眼的姿态被搁置在某个角落,听上去有点像小时候玩的玩具。

  整体折叠型家具最省空间,就像折叠椅,不用的时候收起来,无论是储藏还是随身携带,都很方便。还有可以活动的墙面搁板,空着不用的时候可以把支架放下。折叠家具不仅可以节省面积,而且一物多用的属性可以满足最多的需要。不过这类家具因为要经常折叠,最好选择轻盈的材质,能够同时兼顾使用寿命和搬运方便。

  (四)超小家具能推拉打破使用局限

  买的家具很难严丝合缝地填满房间,在小户型时代,浪费面积不能体现优雅,精打细算才是聪明选择。

  如果你的客厅不大,放张餐桌就显得拥挤,可以减掉餐桌,在厨房与客厅的合理位置增加小巧的吧台,既可以休闲聊天就餐,也可以充当操作台或书桌来使用。

  如果你的卧室不能放下一组大大的木质衣柜,大可以用一两个小巧、色彩绚丽的简易衣柜来代替,放在房间任意角落或者两件家具的宽缝中,不仅简单实用,而且搬运方便,可以跟着居室

的变化轻松调整位置。

  带滑轮的床边桌、仅60厘米宽的活动书架、窄长的储物架……只要用点心思,居室边角也能被利用得有声有色。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