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导航

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初探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15

  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的初探

  摘 要: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空间是地下商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和地下商业空间的过渡、中介和融合点。本文从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的功能特征、分类以及可识别性入手,分析其一般设计原则。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 入口空间; 可识别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商业建筑正伴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网的兴建在许多大城市中蓬勃发展起来[1]。地下商业建筑入口是由地面进入地下的必经之路,主要作用是交通、防火疏散。它是地面景观的一部分,同时也会影响到地下内部环境的效果,无论在空间过渡,还是视线导向以及可识别性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有必要对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分析和探讨。

  1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功能特征

  1.1 交通枢纽功能

  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是人流集散、方向转换及空间过渡的交通枢纽。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入口是交通空间序列的第一要素。是实现由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过渡这一正向序列的开端,也是实现由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过渡这一逆向序列的结尾,具有强烈的组织空间能力。

  1.2 安全疏散功能

  封闭的地下空间环境在防灾上具有疏散困难、救援困难、排烟困难和从外部灭火困难等特点,这也是地下空间内部灾害相对地面上同类建筑更难防范和抗御的重要因素。地下商业建筑的人流较为集中,合理设置出入口十分重要。安全出口应有足够的数量并保证足够的宽度,应均匀布置;安全出口的宽度应与所服务的面积上最大人流密度相适应,以保证人流在安全允许的时间内全部通过。

  1.3 诱导功能

  在城市商业区经营竞争日愈激烈,因此要求地下商场入口设计处理不仅要具有醒目的识别性,还应具有激发诱导购物心理行为的竞争能力。

  视线诱导主要通过在地上的强烈醒目的标志或精美装修,吸引人的视线,使人对地下建筑的性质和内容有所感知。一般是通过在入口建筑上部或顶部设置巨幅广告和霓虹灯店牌,以及其它形式的标志物,向远处的顾客或游人展示地下商业建筑的特性,建立起更早的视觉反应和认知信息(图1)。

  诱导空间主要指地下建筑的前沿诱导空间。地下建筑的入口适当后退,与地面景观形成既是平面凹进,又是立体凹进的外部空间环境,通过绿化、喷泉、迭水等手段的美化,创造出供人流集散、顾客驻足、停留、观览、休息等多功能使用的亲切、舒适的下沉空间,既提高了地下建筑本身的档次,又调节了城市环境。这种形式的下沉广场是达到地上、地下空间自然过渡的十分有效的诱导空间。

  1.3 标志功能(可识别性)

  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的标志性有助于促进市民对地下商业建筑的认同,并能方便的找到入口,树立地下商业建筑的外部形象。尤其是完全处于地下的商业建筑,地面上没有完整的建筑形象,此时地下商业建筑入口实体本身就应该具有可识别性,即具有与众不同的形态,可以给远距离的观察者以视觉上的刺激,强化地下商业建筑的外观特征。具体手法除利用形、质、色、光等造型要素外,常辅以文字牌匾、雕饰图案等标志物,还可采用传统符号来强化主题,以提高标志性。如日本虹之町地下街两个平行的出入口上方设置了拱型玻璃雨棚,在与入口相对的墙上绘制彩色条纹,与顶部拱型金属骨架相呼应,入口形态呈现出很强的表现力,使人远远地就能发现“虹之町”地下街的入口[3](图2)。

  2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类型

  2.2 按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不同标高分类

  2.2.1水平进入出入口

  入口处与室外地坪的标高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太大高差变化,可以认为是水平进入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水平进入的出入口,进入者没有心理上的突兀感,亲切自然。但是室内的垂直交通组织很重要,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顾客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图3)。

  2.2.2 下沉式出入口

  进入地下商业建筑的垂直交通空间位于室外,通过室外的楼梯或电梯到达地下商业建筑入口,水平进入商场的营业层。有高差变化的出入口易给进入者心理的提示和情绪上的准备与铺垫(图4)。

  2.2 按其同地面建筑关系分类

  2.2.1 独立式入口:a.有形独立式入口,这种入口的主要特征是在地面部分有可见的构筑物(图5);b.无形独立式入口,其显著特征是地平线以上无构筑物,其建筑本身不易被人察觉(图6)。

  2.2.2 嵌入式入口(图7):这种入口不论其主体是否附属于地面建筑,它本身必定是镶嵌在地面建筑首层,其设计处理手法同传统商业建筑的入口设计并无太大的区别。

  2.2.3 由地面建筑内部进入

  当地下商业建筑其本身具有地上部分时,就可以通过自身的地面部分进入地下建筑,使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在其交汇处融为一体,让人们不知不觉地走入地下建筑空间中(图8)。

  3地下商业建筑入口设计原则

  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的设计,应该适应周围环境,满足城市的功能、交通、景观等各方面的要求。同时,作为连接地上地下空间的过渡空间,入口的设计必须满足地下商业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以及人流的通行要求。

  3.1入口的设计应该适应周围环境

  入口布局的位置是地下商业建筑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地周围环境因素对其起主要制约作用,如城市干道的位置,街道界面的连续性和标志性,道路转角的处理方式,城市重要建筑和景观广场的位置,周边已有建筑和历史文脉的制约条件等等。入口设计需根据周边的建筑空间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入口模式。周边的城市环境对于入口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开阔的城市空间对允许入口的设置限制较少,而密度较高的城市空间对入口的设置具有严格的要求。

  3.2 入口的设计应该满足地下商业空间的功能要求

  3.2.1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数量首先需要满足防火规范要求,满足规范要求后,还可以根据地下商业建筑布局,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多设置安全出口,保证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3.2.2在确定地下商业建筑地面入口位置时,应充分考虑、研究拟建地段的人群活动规律与特性,并对人的心理进行分析。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位置更应该顺从行人的活动规律,才能使更多的顾客顺其自然地进入,提高商场经济效益。

  3.2.3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人在潜意识中基本上都存在“懒惰”的心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觅路方式中人们喜欢“抄近路”,有时甚至不愿多走一步,当主导人流面对一个封闭的面时,常常会采用避让的态度,以至于失去找寻入口的“耐心”所以主要入口需要面对主导人流,才会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4]。

  3.2.4地下商业街建筑的地面出入口,既是人员安全疏散的必经之道,也是自然送风(补风)的进风口,因此必须避开火灾时排出到地面烟气的影响,宜

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方向,且与地面排烟口保持20m~30m以远的距离[5]。

  4结语

  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的设计必须考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通过技术的发展与设计者精心的设计,使其充分融入到整个城市的环境中去,具有鲜明的标志性、可识别性,同时体现人性化,将有助于消解人们对地下商业空间的抵触心理,促进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敬军,周晓军.浅谈地下商业街的环境设计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

  [2] 耿永常.城市地下空间建筑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51.

  [3] 邓丽.地下商业空间可识别性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

  [4] 师晓静.地下商业入口空间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

  [5] 兰彬.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及防烟设计参数探讨

  .消防科学与技术,20**,7(4).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购物中心入口设计诠释方法

  购物中心入口设计的诠释方法

  在讨论关于购物街与中央空间的设计主题与问题时,有时候也很难避免不谈到历史上的建筑范例。在米兰的拱廊商场中,曼哥尼师法圣彼得教堂,而且很确定地是,此举并不是因为他痴心妄想要创造出一样的宏伟空间,而是基于他希望能挑出一种类似的空间需求,来解决这种类似教堂中殿般简状拱顶交叉部分的空间;而在本书中所讨论的许多购物中心案例里,其所采用之大教堂大厅基本剖面的形式,也就是类似许多古典建筑的类型。举例而言,关于如何在购物街/中殿立面上,整合屋顶拱圈之重量较轻的结构体与低楼层重量较大之结构体的问题,对于哥德式以及文艺复兴式建筑物而言,这是最常碰到的典型设计问题,因此该设计就以类似的手法,营造出面对购物街/中殿空间的回廊柱距空间的缩小版;然而,为了营造中央空间,再度又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达到既可以维持中殿空间所带来的空间延续性,却又使空间本身保有某些独特的空间高潮。

  根据前述的这一些讨论,我们或许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购物中心入口的设计特色,通常看起来都是模仿历史建筑物的造型(然而手法并不太高明),因为这些设计的出发点,都是基于类似的设计考量--都为了在建筑物的外观立面上,表现出购物街的剖面空间韵律,同时又要使这个剖面空间的韵律与大门的尺寸,在立面上互相融合在一起。

  关于上述的这一项入口设计考量,位在泰晤士河上游京斯顿(Kingston)已规划完成之班铎购物中心(Bentall Centre),其设计就清楚地说明了一个最常见的处理手法;在该商场中,四层楼高之购物街的剖面空间,向外延伸到街道立面上,然后在立面上的这一个交接点,伸出一个较小的雨庇,以呼应购物廊上方的圆拱造型,购物街剖面穿插在立面上,形成了一个符合行人尺度的、有顶盖式的入口。圣路易斯购物中心的案例,则说明了北美地区在这一类的入口安排上,常用的二种设计版本,二者的目标都是要协调二种不同的尺寸;所谓的二个尺寸就是指,将购物街剖面同样大小的几何形,简单地复制在立面上,使入口部分出现二种不同的尺寸规格。

  入口设计还面对另一项难题,就是在既存的、尺度较大的构件上,如何试着用一种具有说服力的整合手法,将较小的元素结合上去,因此,设计手法的推敲发展,就锁定在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包含如何处理界于二个极端尺度间的中间尺度的元素)。举例而言,位于巴尔地摩郡的白沼泽购物中心(White MarshCenter,于1981年开幕),以及拉斯维加斯的时尚广场(Fashion Show),就是采用这样的一种复制元素的手法,将大门元素的尺寸缩小,以形成商场真正的入口,因为将尺寸缩小的效果,可以使人们将注意焦点集中在入口的点上。这个设计构想,在三度空间上更真实呈现的一个案例,就是大洋洲建筑师事务所(Architects Oceania)与RTKL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在雪梨联合设计的港滨节庆市集广场(Harbourside Festival Markets),这个案例令人想起,类似于西萨·佩里(Ccsar Pelli)在纽约炮台公园的采光大厅中,所采用的缩小圆拱圈的造型。

  入口设计策略的另一个诠释手法,乃是将一层一层的墙面,穿插配置在进入购物中心的路径上面,使该路径穿透一道一道的墙,而且这种手法也不断地提醒访客入口路径的设计主题,这种设计手法,在实际墙厚不足的情况下,或许也可以弥补从室外空间进入商场室内世界,空间转换之缓冲区太短的情形。

  帕莎迪纳广场(Plaza Pasadena)的入口,就是一个实例,在该商场中,有一条短的、圆拱形的入口购物街,与主要的购物街交错,同时以一道穿进去的独立墙面,拉开入口空间的序幕,犹如位在圆拱立面尽头的一道凯旋门。许多位于美国的城郊型购物中心,其没有开窗、像一个箱子之量体的单调外观,特别喜欢采用这种造型富某些变化、三度空间的设计手法,有的是将一层一层的墙面设计成不同的样子,有的则是在整个箱型量体后面,再加上一个实的量体,只有在入口的部分,才裂开一个口,例如:核心广场/圣塔安娜商场的百货公司的入口,就是这样设计的。

  最后,这样的入口特质,可以被发展成真正的三度空间门廊,配置在建筑外墙上。在南湾盖乐瑞雅购物中心里,以及再度被点到名的水晶峰商场,其室内购物街不同的几何形,被加以运用而产生尺度较小的亭篷式建筑物,这些亭篷建筑所配置之处,就像入口前面的警卫室。在前者案例中,植栽、一座喷泉、以及一些桌椅,从商场的中央空间到这个入口遮蔽物之间,散置在各个角落,这段空间的营造,几乎就像是商场内部中央空间的缩小翻版。在南街海港的17号码头中,这个设计原则,更延伸至室外,创造出一个复层式的门廊空间,将室内的剧院,往外延伸至建筑物的外观上,来处理邻接的开放空间。

  购物街外观的表现手法,使人们开始讨论‘新的购物中心类型在都市设计中所蕴含之意义’的问题,但是,在探讨这一方面的问题前,我们有必要先提出一个更进一步的设计议题,这个议题在最近这几年来,变得越来越重要。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