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地铁X东路站区间施工监测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地铁某东路站区间施工监测

  1) 监测思路

  根据招标初步设计要求,结合施工环境和工况情况,本工程的监测由工程安全监测和周围环境监测两部分组成,其主要目的是掌握隧道及周围环境在隧道施工期间的变形,及时反馈给设计和施工,确保本工程及邻近构筑物的安全。

  对于区间来说施工监测的重点是: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洞内周边收敛。

  拱顶下沉和洞内周边收敛采用目前最新的无接触量测技术,即在要测量的断面布置测点,用无接触量测技术测量拱顶下沉和洞内周边收敛,无接触量测技术系统主要由全站仪和配套分析软件组成。

  监测项目 监测目的 仪器设备

  工程安全监测

  地质状况和

  支护状况观察开挖面的稳定状态、拱部有无剥落、地质条件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开挖后有无涌水、流泥等现象,格栅和喷射砼的初期支护有无开裂或压浆现象。现场观测及地质描述

  水平收敛掌握岩体变形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预测预报围岩稳定性,选择合理的支护时机并判断支护效果,优化设计喷锚支护参数,反分析岩体应力场及力学参数全站仪(配相应的分析软件

  拱顶下沉

  钢拱架应力了解钢架的受力情况,优化支护参数钢筋计

  频率接收仪

  渗水压力监测水压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作为施工防水控制的依据渗压计

  频率计

  环境监测地表沉降预测邻近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反映隧道的状态精密水准仪

  铟钢尺

  邻近房屋沉降及倾斜观察各部分的沉降,预测其发展趋势

  防止发生危及建筑物使用的沉降或差异沉降精密水准仪

  铟钢尺

  临近管线变位了解施工期间周围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

  按照初步设计图,本工程监测项目见下表。

  2) 监测项目

  最主要的项目是地面沉降、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钢支撑应力。其它监测项目视实际情况而定。

  3) 监测点布置

  此处所描述的测点布置是比较全面的,具体实施时在满足工程施工的前提下,主要选重点监测项目进行测点布设。

  (1) 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位移)

  沿隧道纵向每20m布置一个量测断面,每个断面设5个测点,用全站仪加配套的分析软件构成的无接触量测系统对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进行量测。

  (2) 隧道初期支护格栅钢架应力

  在地质条件变化地段以及竖井施工通道与隧道联结处,断面设置格栅钢架应力监测点,测点布置在与地表下沉测点相同断面。每个断面设置16个压力盒,分别布置在格栅拱架的顶部、边墙及仰拱的内外层钢筋上,当喷射砼终凝后即可测取初始读数,见下图。

  (3) 地表沉降观测

  地表沉降测点沿区间走向每30m设一监测断面,每断面5个测点,按断面总宽60m在隧道中心线左右平均布置。

  (4) 地表建筑、地下构筑物与管线的变化观测

  区间沿线大型建筑物较少,因此本项监测的重点放在联络线节点段,有关测量方法将在某东路站的施工监测中详细叙述。

  4) 监测周期及频率

  根据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各监测项目的监测周期、监测频率见下表。

  具体实施时,针对现场的施工步骤,尤其在开挖期间,根据开挖段区分重点监测区和非重点监测区,重点监测区按上述原则确定监测频率,视围护体的变形情况可加密监测频率,关键部位随施工进行跟踪监测,非重点监测区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

  序号 监测内容 监测周期 监测频率

  1隧道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底部隆起从测点埋设完毕至衬砌稳定距开挖面<2B时,1次/天;距开挖面<5B时,1次/2天;距开挖面>5B时,1次/周。B为隧道宽度。

  2格栅钢支撑的压力从测点埋设完毕至衬砌稳定1次/天

  3地表沉降观测施工开始至竣工隧道区外10m内,1次/天;10~20m内1次/天;20~30m内2次/3天;30m以外,2次/周

  4周边管线变形的监测

  5周围建筑物变形的监测

  6其它目测项目施工开始至竣工止由施工进程确定

物业经理人网-www.Pmceo.com

篇2:X地铁东路站施工监测

  某地铁东路站的施工监测

  1) 监测思路

  由于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面积大,并且在地表以下深度不等的范围内分布有市政、电力和通信管线或管沟,如果管线处地层发生过量沉降,尤其是在管线接头部位,如果地层沉降量较大,将可能会引起管线的破坏,且车站四周建筑物较多,开挖不当也会经对其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某东路站的施工对地层沉降的控制更严。

  因此,对于某东路站的施工监测的重点有二个方面:

  (1) 管线变形;

  (2) 周边重要建筑物的变形。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地下水位监测、隧道变形、周边环境量测等项目与某桥~某东路站区间的监测相应的监测项目基本相同。

  监测项目、测量仪器和测量频率见下表。

  2) 监测点的布置

  测点布置示意图见车站监控量测的测点布置图。图上所列的有些监测项目如围岩压力、土层位移以及格栅和内衬的主筋内力等根据需要选测。

  序号项目测量仪器断面距离量测频率

  1~7天7~15天15~30天30天以后

  1地层及支护情况现场观察及描述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

  2地表沉降精密水准仪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次/天1次/天1次/2天1次/3天

  3拱顶下沉无接触量测系统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次/天1次/天1次/2天

  4净空收敛无接触量测系统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次/天1次/天1次/2天

  5底部隆起精密水准仪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次/天1次/天1次/2天

  6建筑物及管线水准仪和水平尺每30米一个断面2次/天1次/天1次/2天

  7钢管柱应变电阻应变仪局部贴片1次/天1次/天1次/2天

  3) 周边管线变形的监测

  根据规范要求,每条管线的测点间距为6m。测点尽量作成直接测点,布置直接测点时将测点布置处的管线暴露,严格按照下图所示埋设。在开挖管线过程中遇困难不能布置时,按下图所示布置地表点。通过地表的变位来反应管线的变位。对于管线的检查井,同时布置沉降观测点。在测量的过程中,

  对于每次的监测结果根据水平位移与沉降换算出管线的曲率,对施工起指导作用。

  监测项目、测量仪器和测量频率表

  4) 建筑物变形与沉降观测

  区间隧道在部分地段周边有当地居民的房屋,且这些建筑离基坑外缘距离在50米之内,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沉降与变形观测。

  (1)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根据水准点定期进行水准测量,测出观测点高程,从而计算出沉降量,根据最大差异沉降值δ和建筑物长度L,计算δ/L的比值。

  (2) 建筑物倾斜观测

  在要观测的建筑物上设置上、下两个标志作为观测点,并使两点位于同一垂直视准面内。下图中 MN 分别为上、下两观测点。如果建筑物发生倾斜,MN将由铅垂线变为倾斜线。观测时,经纬仪与建筑物距离应大于建筑物高度,瞄准上部观测点M,用正倒镜法向下投点得N',如果N'点与 N 点不重合,则说明建筑物发生倾斜,倾斜度为:i=a/H。建筑物倾斜观测见下图。

  (3) 建筑物的裂缝观测

  目测巡检中若发现建筑物出现裂缝,则应增加沉降观测次数,并立即设置标志进行裂缝变化的观测,设置标志的要求是:当裂缝发展时,标志能相应

  开裂或变化,正确反映建筑物裂缝发展情况。

  如果出现裂缝,在裂缝处设置两个标志:一个设置在裂缝最大开口处,另一个设置在裂缝末端,这样对裂缝的继续开展和延伸可分别在两个标志中反映出来。

  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篇3:联合工房建筑高大支模施工监测措施

  联合工房建筑高大支模施工监测措施

  (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分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高大支模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3)支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4)监测项目及监测点布设

  支架监测项目:立杆垂直变形、支架整体水平位移、支架沉降(本工程支架支撑在楼板上,不设此项)。监测点布设见平面图示。

  (5)监测频率

  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 20~30分钟一次。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监测时间应控制在高大支模使用时间至砼终凝。

  表三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大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

  序号项目搭设允许偏差变形预警值检查工具

  1立杆钢管弯曲3m<L≤4m 4m<L≤6.5m≤12mm ≤20mm//

  2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30mm//

  3立杆垂直度全高绝对偏差≤50mm10mm经纬仪及钢板尺

  4立杆脚手架高度H内相对值≤H/60010mm吊线和卷尺

  5支架沉降观测<10mm8mm水准仪

  6支架水平位移/10mm经纬仪及钢板尺

  (6)当监测数据超过上表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砼,疏散人员,并进行加固处理。

篇4:施工环境管理体系:施工噪声监测

  施工噪声的监测

  项目安全环保部负责对施工现场进行场界噪声测量并填写测试记录。

  a) 测试的时间:结构、装修等各施工阶段,于施工开始后3 日内进行1 次;

  各阶段施工正常进行后再进行一次, 测量时间分为昼间及夜间两部分,夜间测量为在22 时以后进行。测试应选在无雨、无雪及轻风时进行,当风级超过三级时,应加防风罩,超过四级应停止测试;

  b) 测试的方法:测量应在噪音最大时进行,在同一测量点,连续测量5-10 个数值,每次读数的间隔时间为5 秒,测量值为5-10 个数的平均值;

  c) 测量点:设在施工现场的边界线上,且距离噪声源最近地方;

  d) 噪声测试仪器选用环境噪声监测仪;

  e) 监测记录:按附表要求由测试人填写记录;背景噪声应比测量噪声低10 分贝以上,若小于10 分贝,应按本单位《环境保护作业指导书》中说明进行修正;

  f) 测试后的处理:当测试结果高于规定指标时,则应采取更严格的降噪措施;

  g) 在施工正常期间,由安全环保部邀请当地环保部门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测试,并索取测试报告,以证明项目是否守法;

篇5:对基坑围护施工监测方案

  对基坑围护的施工监测方案

  由于本工程的基坑围护及土方工程已由业主另行分包并开挖完成, 在其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地基应力的重分布会引起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变形,危及基坑、主体结构的稳定和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在基坑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对围护结构、支撑和地下管线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分析资料,反馈信息,进一步掌握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安全状态,以便修改设计参数,调整施工工艺,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作为总包单位,中标进场后,配合原支护设计施工单位和监测单位着手对基坑围护的安全性能以及周边道路及建筑物进行监测。我们实施以下监测方案。

  1监测的原则

  1) 保证重点的原则:基坑支护结构本身,**路和管线等是本基坑工程的重点。

  2) 信息化的原则:监测过程中,将监测资料及时整理和快速反馈给施工设计单位,以使设计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结构本身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3) 经济合理:在保证结构本身和周围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选定监测内容,合理安排监测的频率。

  2监测的内容

  考虑到基坑北侧为**路,且进场后,基坑围护及开挖已基本完成,因此,为保证地下室结构施工安全,在此期间主要监测以下内容:

  (1) 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

  (2) 地表裂缝及沉降监测。

  (3) 地下水位变化的量测。

  (4) **路的沉降、沉陷的监测。

  监控量测项目见下表10.9.1-12。

  表10.9.1-12监控量测项目表

监测项目

位置和监测对象

仪器监测精度

量测频率

量测项目控制值

测点布置

围护结构变形

围护结构内

±1mm

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及回筑阶段中一天两次

25mm

沿基坑纵向1015m一个,同一孔竖向间距0.5m

孔隙水压力

围护结构周围土体

1Pa

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

沿基坑纵向每侧布置,同一孔竖向间距23m

道路地面沉降

北侧道路土体

±1mm

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每周两次。

30mm

20m一个。

地下水位

基坑周围

±5mm

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

沿基坑纵向25m一个。

  3监测方法

  1)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在围护结构内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布设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测点间距10~15m。主要是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变位情况,确保基坑的稳定。结构施工阶段每两天监测1次。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加大监测频率,资料围护结构监测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深度的变化曲线。

  用测斜仪进行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测斜管在围护桩施工时埋入,测斜管与与钢筋笼绑扎在一起。

  2) 地表的沉降监测

  地表沉降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四周地表上,地表沉降监测贯穿于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的全过程,并绘制沉降量~时间~距离的关系曲线。附属结构明挖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和周围的环境,选择其横断面适当加密地表沉降点。

  3) 地下水位监测

  在围护结构的外缘距基坑边1m处,布设地下水位监测孔。水位监测孔拟采用100型地质钻钻孔,钻孔深为19m。内置φ50PVC灰管,管周围为@1000mm梅花型布置的φ5mm的滤水孔,外包隔沙纱布。

  4) 孔隙水压力监测

  在围护结构的外缘,布设地下水位监测孔,共计20个。安装仪器前,先在选定位置钻孔,再将用砂网、中砂裹好的压力计放到测点位置,然后在孔里注入中砂,以高出孔隙水压计位置0.20m~0.50m为宜,最后在孔里埋入粘土将孔封堵好。

  4监测管理体系

  项目经理部组建专业监测小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能进行结构受力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组长。设地面、地下两个监测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在组长指导下负责地面、地下的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

  监测施工组织流程见图12.9.2-13。

  5监测信息反馈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或速度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10.9.1-14。再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析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回归分析采用的回归函数方程形式有:U=Alg(1+t)+BU=t/(A+Bt)U=Ae-B/tU=A(e-B/t-e-Bt0)U=Alg[(B+t)/(B+t0)]式中:U-----变形值(或应力值)A、B----回归系数t、t0-----测点的观测时间(day)

  为保证监测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测月服,并附上相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程曲线图,总结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后续施工监测的建议。

  6监测措施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制定严谨的监控措施:

  1) 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

  2) 制定基准点和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3) 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4) 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定期检验。

  5) 各项目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和细则。

  6) 量测数据现场检查,经严格复核后上报。

  7) 根据监控量测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8) 由专人利用计算机系统对量测数据的存贮、计算进行管理。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