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X地铁东路站施工监测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某地铁东路站的施工监测

  1) 监测思路

  由于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面积大,并且在地表以下深度不等的范围内分布有市政、电力和通信管线或管沟,如果管线处地层发生过量沉降,尤其是在管线接头部位,如果地层沉降量较大,将可能会引起管线的破坏,且车站四周建筑物较多,开挖不当也会经对其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某东路站的施工对地层沉降的控制更严。

  因此,对于某东路站的施工监测的重点有二个方面:

  (1) 管线变形;

  (2) 周边重要建筑物的变形。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地下水位监测、隧道变形、周边环境量测等项目与某桥~某东路站区间的监测相应的监测项目基本相同。

  监测项目、测量仪器和测量频率见下表。

  2) 监测点的布置

  测点布置示意图见车站监控量测的测点布置图。图上所列的有些监测项目如围岩压力、土层位移以及格栅和内衬的主筋内力等根据需要选测。

  序号项目测量仪器断面距离量测频率

  1~7天7~15天15~30天30天以后

  1地层及支护情况现场观察及描述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

  2地表沉降精密水准仪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次/天1次/天1次/2天1次/3天

  3拱顶下沉无接触量测系统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次/天1次/天1次/2天

  4净空收敛无接触量测系统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次/天1次/天1次/2天

  5底部隆起精密水准仪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2次/天1次/天1次/2天

  6建筑物及管线水准仪和水平尺每30米一个断面2次/天1次/天1次/2天

  7钢管柱应变电阻应变仪局部贴片1次/天1次/天1次/2天

  3) 周边管线变形的监测

  根据规范要求,每条管线的测点间距为6m。测点尽量作成直接测点,布置直接测点时将测点布置处的管线暴露,严格按照下图所示埋设。在开挖管线过程中遇困难不能布置时,按下图所示布置地表点。通过地表的变位来反应管线的变位。对于管线的检查井,同时布置沉降观测点。在测量的过程中,

  对于每次的监测结果根据水平位移与沉降换算出管线的曲率,对施工起指导作用。

  监测项目、测量仪器和测量频率表

  4) 建筑物变形与沉降观测

  区间隧道在部分地段周边有当地居民的房屋,且这些建筑离基坑外缘距离在50米之内,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沉降与变形观测。

  (1)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根据水准点定期进行水准测量,测出观测点高程,从而计算出沉降量,根据最大差异沉降值δ和建筑物长度L,计算δ/L的比值。

  (2) 建筑物倾斜观测

  在要观测的建筑物上设置上、下两个标志作为观测点,并使两点位于同一垂直视准面内。下图中 MN 分别为上、下两观测点。如果建筑物发生倾斜,MN将由铅垂线变为倾斜线。观测时,经纬仪与建筑物距离应大于建筑物高度,瞄准上部观测点M,用正倒镜法向下投点得N',如果N'点与 N 点不重合,则说明建筑物发生倾斜,倾斜度为:i=a/H。建筑物倾斜观测见下图。

  (3) 建筑物的裂缝观测

  目测巡检中若发现建筑物出现裂缝,则应增加沉降观测次数,并立即设置标志进行裂缝变化的观测,设置标志的要求是:当裂缝发展时,标志能相应

  开裂或变化,正确反映建筑物裂缝发展情况。

  如果出现裂缝,在裂缝处设置两个标志:一个设置在裂缝最大开口处,另一个设置在裂缝末端,这样对裂缝的继续开展和延伸可分别在两个标志中反映出来。

  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编辑:www.pmceo.Com

篇2:联合工房建筑高大支模施工监测措施

  联合工房建筑高大支模施工监测措施

  (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分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高大支模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3)支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4)监测项目及监测点布设

  支架监测项目:立杆垂直变形、支架整体水平位移、支架沉降(本工程支架支撑在楼板上,不设此项)。监测点布设见平面图示。

  (5)监测频率

  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 20~30分钟一次。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监测时间应控制在高大支模使用时间至砼终凝。

  表三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大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

  序号项目搭设允许偏差变形预警值检查工具

  1立杆钢管弯曲3m<L≤4m 4m<L≤6.5m≤12mm ≤20mm//

  2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30mm//

  3立杆垂直度全高绝对偏差≤50mm10mm经纬仪及钢板尺

  4立杆脚手架高度H内相对值≤H/60010mm吊线和卷尺

  5支架沉降观测<10mm8mm水准仪

  6支架水平位移/10mm经纬仪及钢板尺

  (6)当监测数据超过上表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砼,疏散人员,并进行加固处理。

篇3:施工环境管理体系:施工噪声监测

  施工噪声的监测

  项目安全环保部负责对施工现场进行场界噪声测量并填写测试记录。

  a) 测试的时间:结构、装修等各施工阶段,于施工开始后3 日内进行1 次;

  各阶段施工正常进行后再进行一次, 测量时间分为昼间及夜间两部分,夜间测量为在22 时以后进行。测试应选在无雨、无雪及轻风时进行,当风级超过三级时,应加防风罩,超过四级应停止测试;

  b) 测试的方法:测量应在噪音最大时进行,在同一测量点,连续测量5-10 个数值,每次读数的间隔时间为5 秒,测量值为5-10 个数的平均值;

  c) 测量点:设在施工现场的边界线上,且距离噪声源最近地方;

  d) 噪声测试仪器选用环境噪声监测仪;

  e) 监测记录:按附表要求由测试人填写记录;背景噪声应比测量噪声低10 分贝以上,若小于10 分贝,应按本单位《环境保护作业指导书》中说明进行修正;

  f) 测试后的处理:当测试结果高于规定指标时,则应采取更严格的降噪措施;

  g) 在施工正常期间,由安全环保部邀请当地环保部门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测试,并索取测试报告,以证明项目是否守法;

篇4:对基坑围护施工监测方案

  对基坑围护的施工监测方案

  由于本工程的基坑围护及土方工程已由业主另行分包并开挖完成, 在其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地基应力的重分布会引起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变形,危及基坑、主体结构的稳定和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在基坑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对围护结构、支撑和地下管线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分析资料,反馈信息,进一步掌握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安全状态,以便修改设计参数,调整施工工艺,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作为总包单位,中标进场后,配合原支护设计施工单位和监测单位着手对基坑围护的安全性能以及周边道路及建筑物进行监测。我们实施以下监测方案。

  1监测的原则

  1) 保证重点的原则:基坑支护结构本身,**路和管线等是本基坑工程的重点。

  2) 信息化的原则:监测过程中,将监测资料及时整理和快速反馈给施工设计单位,以使设计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结构本身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3) 经济合理:在保证结构本身和周围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选定监测内容,合理安排监测的频率。

  2监测的内容

  考虑到基坑北侧为**路,且进场后,基坑围护及开挖已基本完成,因此,为保证地下室结构施工安全,在此期间主要监测以下内容:

  (1) 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

  (2) 地表裂缝及沉降监测。

  (3) 地下水位变化的量测。

  (4) **路的沉降、沉陷的监测。

  监控量测项目见下表10.9.1-12。

  表10.9.1-12监控量测项目表

监测项目

位置和监测对象

仪器监测精度

量测频率

量测项目控制值

测点布置

围护结构变形

围护结构内

±1mm

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及回筑阶段中一天两次

25mm

沿基坑纵向1015m一个,同一孔竖向间距0.5m

孔隙水压力

围护结构周围土体

1Pa

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

沿基坑纵向每侧布置,同一孔竖向间距23m

道路地面沉降

北侧道路土体

±1mm

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每周两次。

30mm

20m一个。

地下水位

基坑周围

±5mm

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

沿基坑纵向25m一个。

  3监测方法

  1)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在围护结构内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布设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测点间距10~15m。主要是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变位情况,确保基坑的稳定。结构施工阶段每两天监测1次。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加大监测频率,资料围护结构监测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深度的变化曲线。

  用测斜仪进行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测斜管在围护桩施工时埋入,测斜管与与钢筋笼绑扎在一起。

  2) 地表的沉降监测

  地表沉降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四周地表上,地表沉降监测贯穿于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的全过程,并绘制沉降量~时间~距离的关系曲线。附属结构明挖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和周围的环境,选择其横断面适当加密地表沉降点。

  3) 地下水位监测

  在围护结构的外缘距基坑边1m处,布设地下水位监测孔。水位监测孔拟采用100型地质钻钻孔,钻孔深为19m。内置φ50PVC灰管,管周围为@1000mm梅花型布置的φ5mm的滤水孔,外包隔沙纱布。

  4) 孔隙水压力监测

  在围护结构的外缘,布设地下水位监测孔,共计20个。安装仪器前,先在选定位置钻孔,再将用砂网、中砂裹好的压力计放到测点位置,然后在孔里注入中砂,以高出孔隙水压计位置0.20m~0.50m为宜,最后在孔里埋入粘土将孔封堵好。

  4监测管理体系

  项目经理部组建专业监测小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能进行结构受力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组长。设地面、地下两个监测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在组长指导下负责地面、地下的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

  监测施工组织流程见图12.9.2-13。

  5监测信息反馈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或速度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10.9.1-14。再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析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回归分析采用的回归函数方程形式有:U=Alg(1+t)+BU=t/(A+Bt)U=Ae-B/tU=A(e-B/t-e-Bt0)U=Alg[(B+t)/(B+t0)]式中:U-----变形值(或应力值)A、B----回归系数t、t0-----测点的观测时间(day)

  为保证监测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测月服,并附上相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程曲线图,总结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后续施工监测的建议。

  6监测措施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制定严谨的监控措施:

  1) 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

  2) 制定基准点和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3) 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4) 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定期检验。

  5) 各项目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和细则。

  6) 量测数据现场检查,经严格复核后上报。

  7) 根据监控量测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8) 由专人利用计算机系统对量测数据的存贮、计算进行管理。

篇5:既有过街地道连通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既有过街地道连通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城市测量规范》CJJ13-87

  (6)沿线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调查报告;

  (7)其它相关资料及规范。

  2.工程概况

  2.1 工程平面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东花市A区公建地下二层与既有过街地道连通工程,东花市A区建筑位于既有崇文门外大街道路东侧,既有地道位于现状崇文门大街下,分布于东花市A区建筑北侧。

  新建通道为公建地下二层与哈德门饭店前既有过街通道连通,新建通道结构最大覆土5.02米,总长约103.3米,该通道南、北两端与既有过街通道及公寓相接段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在南端明挖段设风机房及配电房),明挖总长约50m,下穿崇文门外大街东侧规划道路段为矿山法施工,总长约53m,结构总宽度6.5m;装修后净高2.5m。

  北侧明挖段长度约为34米,宽度为6.1米,包含电梯段(深约12米)和水平连接段(深约4.5米),南侧与通道按挖段相连接,北侧与既有地铁通道连接。

  北侧明挖通道东西两侧紧邻哈德门饭店和既有地铁通道,且有φ60的电缆贯穿,施工时既要保证行人正常通行,又要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场地比较紧张,因此施工中须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北侧明挖段示意图

  2.2 工程地质概况

  经探坑探明,北侧明挖段处于建筑垃圾回填地层,地层松散,稳定性差

  3.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流通道位于繁华的崇文门外大街,施工过程中还需穿越地铁5号线出入口及既有哈德门饭店,通过对周围环境等的监测,掌握由通道开挖施工引起的周围地层和建(构)筑物沉降变化数据,分析出周围环境的变形规律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改进施工工艺,将施工引起的环境变形减小到最低程度,确保通道开挖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安全;与此同时,隧道自身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形和位移,必须加以监测,以确保工程结构免遭破坏。

  监测的目的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积累经验,为提高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2)施工过程中对周围房屋及构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及地面、管线沉降监测确保周围房屋、构筑物、桥梁、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及行车路面的车辆安全运行。

  (3)通过监控量测了解隧道围岩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原始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4)通过监控量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可以和计算结果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4.监测内容及监测控制标准

  4.1主要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

  根据设计文件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结合我单位在隧道工程中的施工及监测经验,通道开挖监测内容见表1。

  表1开挖施工监测项目及频率表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仪器 频 率

  1 地表沉降 水准仪

  北侧明挖段开始施工时开始检测,1-15天时,每天监测2次;在16-30天时,每2天监测1次;

  4.2主要监测项目控制标准

  表2监控量测控制标准表

  序号 监测项目 允许变形值(mm)  标准来源

  1地表建(构)筑物沉降  -30  设计

  4.3主要监测项目监测布点示意图

  详见附图

  5.主要监测项目实施方法

  5.1 地表沉降监测

  (1)监测目的

  主要是测定纵、横沉降槽曲线及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和沉降速率等,可按Peck公式,预隧道开挖在不同深度时引起的地面沉降槽曲线;施工中按量测反馈资料,合理调整隧道开挖的施工参数,以达到控制沉降的最优效果。

  图1基点埋设方法示意图

  (2)测量仪器

  水准仪,塔尺,钢尺等。

  (3)测量实施

  ①基点埋设方法

  基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如图3所示。

  ②隆陷测点埋设

  隆陷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③测量方法

  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

  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如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0.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④隆陷计算

  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H=Hn-H0即为隆陷值。

  ⑤数据分析与处理

  (1)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根据沉降规律判断围岩稳定状态和施工措施的有效性。

  (2)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大沉降量。

  (3)作横断面和纵断面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土体体积损失等。

  5.2地表建筑沉降监测

  (1)监测目的

  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测点,观测隧道开挖穿越前后地表建筑物下沉及倾斜,据以判定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采用的工程保护措施的可靠性。

  (2)监测仪器

  水准仪,塔尺,铟钢尺等。

  (3)监测实施

  ①测点埋设

  琐琐碎碎诉讼在地表下沉的纵向和横向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应进行建筑物下沉及倾斜监测。基点的埋设同地表隆陷观测。

  图2 建筑物沉降测点示意图

  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桥桩上钻孔,然后放入长直径200~300mm,20~30mm的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测点的布设如图4示。

  6. 信息化施工管理程序

  6.1变形管理等级

  在隧道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对各种数据进行及时整理分析,判断其发展变化规律,并及时反馈到施工当中去,以此来指导施工。根据以往经验,采用《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的Ⅲ级管理制度作为监测管理方式。可按表4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表4变形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Ⅲ

  U0<Un/3

  正常施工

  Ⅱ

  (Un/3)≤U0≤(2Un/3)

  加强支护

  Ⅰ

  U0>(2Un/3)

  封闭掌子面,上报业主

  注:U0—是实测变形值;Un —是允许变形值

  根据上述监测管理基准,调整监测频率:在Ⅲ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2次/天;在Ⅱ级管理阶段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沉降,加密监测频率,每2小时一次,及时准确的反映加强支护的效果;在I级管理阶段则封闭掌子面,上报业主,组织监理、设计等相关单位召开讨论会,讨论有效的防沉降措施及改进施工方案。

  6.2施工监测反馈程序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必须有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监理和项目部提交监测周、月报,并在月报上附上典型测点位移或应力时态曲线图,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监测反馈程序见图4。

  6.3监测数据分析

  监测工作进行一段时间或施工某一阶段结束后都要对量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监测数据进行预测,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和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评价施工方法,确定工程措施,采用的回归函数有:

  U=Alg(1+t)+B

  U=t/(A+Bt)

  U=Ae-B/t

  U=A(e-B/t- e-B/t0)

  U=Alg[(B+t)/(B+t0)]

  式中:U-变形值(或应力值)

  B-回归系数

  t-测点的观测时间(day)

  并绘制位移或应力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见图3。

  图3 时态回归曲线示意图

  Y

  N

  现场施工

  监控量测

  监测设计

  资料调研

  量测结果的微机信息处理系统

  量测结果的综合处理及反分析

  监测结果的综合评价

  报送设计、监理单位

  量测结果的形象化、具体化

  经 验 类 比

  理 论 分 析

  甲方、规范要求等

  地层支护结构安全稳定性判断

  地层、支护结构动态及现状分析说明、提交修正设计、施工建议

  反馈设计施工

  是否改变设计施工方法

  调整设计参数、改变施工方法

  图4监测量测流程图

  6.4监控量测保证措施

  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建立专业组织,由北京中铁瑞威铁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派驻现场3~5人组成监测小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组长,监测施工组织与流程、监测组成员组成及职责分别示于图5。

  施工准备

  测量参数

  工程施工

  项目经理

  总工程师

  监测组长

  施工监测

  调整施工参数

  监理工程与业主

  隧道监测小组

  图5 测施工组织与流程图

  (1)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

  (3)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4)量测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的管理。

  (5)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6)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

  (7)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后方可上报。

  (8)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9)各量测项目从设备的管理、使用及资料的整理均设专人负责。

  (10)针对施工各关键问题及早开展相应的QC小组活动,及时分析、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6.5突发情况下的监测应急措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突发情况时,现场监测人员应采取监测应急措施:

  1.地面沉降速率及累计沉降值超过监测标准。

  2.受影响范围内房屋及构筑物相对倾斜值及倾斜变化速率超过监测标准。

  3.其他工程突发情况。

  突发情况发生前后监测人员应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向施工单位发出预警通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当监测数据显示监测内容以超过监测标准时,现场监测技术负责人员在仔细核对监测数据,并通过复核测量后,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应急措施,然后逐级向项目部、监理及业主上报。现场监测应加密监测频率,密切关注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工程安全情况,给施工单位采取正确的施工措施及后续施工方案的改进提供必需的工程数据。

  6.6监控量测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监测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监测布点施工及测试时我们将“安全监测、文明监测”摆在首位,一切按相应规定及操作规程办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测点埋设前办理所需的各种手续,按规程进行布点施工;

  (2)布设观测孔时先做好管线探测,以免钻孔时破坏管线;

  (3)建(构)筑物测点布置事先与业主沟通,征得业主同意后进行,如建(构)筑物业主不同意布点,请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协调解决;

  (4)在测点布设及监测时爱护周边环境(包括花草树木及其他);

  (5)路上车流量大,车速快,布点及测试时必须穿防护衣、加设防护桶,保证测试人员人身安全;

  (5)在监测工作的生产及生活活动中,加强对监测组人员的文明行为教育,做到管理程序化,作业标准化。

  (6)科学、合理地组织监测生产,加强现场监测管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使全体监测组人员认识到文明施工是企业的形象、是队伍素质的反映、是安全生产的保证,以提高员工文明施工和加强现场管理的自觉性。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