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构造柱和普通柱子什么区别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构造柱和普通柱子什么区别?

  构造柱不参与结构计算。一般做法是先砌墙后浇柱。其纵筋及箍筋只需构造配置,不需要满足最小配筋率。而普通柱其纵筋及箍筋需根据计算配置,且不得小于最小配筋率。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工艺标准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工艺标准

  1范围

  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和外板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的模板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木板(厚度为20~50mm)、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150、200、250、300mm)、阴阳角模、连接角模。

  2.1.2方木、木楔、支撑 (木或钢),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 (U形卡、L形插销、3形扣件、碟形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铅丝 (12号~14号)、隔离剂等。

  2.1.3打眼电钻、搬手、钳子。

  2.2作业条件

  2.2.1弹好墙身+50cm水平线,检查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否符线,办理预检手续。

  2.2.2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2.2.3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

  2.2.4检查构造柱内部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支构造柱模板

  准备工作→支圈梁模板→办 预 检

  支板缝模板

  3.2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3.3支模板:

  3.3.1构造柱模板:

  3.3.1.1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φ16。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

  3.3.1.2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拉条拉牢。

  3.3.1.3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

  3.3.1.4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3.3.2圈梁模板:

  3.3.2.1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上口弹线找平。

  3.3.2.2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

  3.3.2.3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

  3.3.2.4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洞,间距50cm左右。

  3.3.3板缝模板:

  3.3.3.1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

  3.3.3.2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

  3.3.3.3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4.2基本项目:

  4.2.1模板接缝处应严密,预埋件应安置牢固,缝隙不应漏浆,应小于l.5mm。

  4.2.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

篇3:构造柱圈梁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

  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一、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mm.

  2 构造柱

  2.1构造柱的作用

  2.1.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1.2构造柱通过与圈梁的配合,形成空间构造框架体系,使其有较高的变形能力。当墙体开裂以后,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它在限制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摩擦,墙体能够承担竖向压力和一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保证了房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至倒塌。

  2.2构造柱的设置

  构造柱应当设置在地震时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详见下表)注: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砖房,应按房屋层数增加一层后,根据下表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应按外墙处理;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设置构造柱。

  2.3构造柱的构造

  2.3.1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级。

  2.3.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或伸至洞口边。

  2.3.3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纵向钢筋应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对结构有利。

  2.3.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地下500毫米,宜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这样有利于抗震,方便施工。当有基础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毫米的基础圈梁内。若遇基础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较大),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毫米,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

  2.4构造柱的配筋

  2.4.1构造柱纵筋不宜小于4φ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七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小于16mm。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2.4.2构造柱箍筋最小直径采用φ6,间距不宜大于250mm,柱上

、下端大于等于h/6(h为层高)及大于等于450mm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至100mm。 结语:根据现行规范的规定,分别对砖砌体房屋圈梁和构造柱的作用、设置和配筋、做法、连接等进行了简述。在总结国内外历次地震灾害以及广泛深入的科研基础之上,我国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领域已取得了显著进步,获得了宝贵的设计经验。

篇4: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交底内容:

1、范围

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和外板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的模板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木板(厚度为20~50mm)、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150、200、250、300mm)、阴阳角模、连接角模。
2.1.2方木、木楔、支撑 (木或钢),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 (U形卡、L形插销、3形扣件、碟形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铅丝 (12号~14号)、隔离剂等。
2.1.3打眼电钻、搬手、钳子。

2.2作业条件
2.2.1弹好墙身+50cm水平线,检查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否符线,办理预检手续。
2.2.2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2.2.3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
2.2.4检查构造柱内部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
支构造柱模板→支圈梁模板→ 办 预 检
支板缝模板

3.2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3.3支模板:
3.3.1构造柱模板:
3.3.1.1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φ16。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
3.3.1.2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拉条拉牢。
3.3.1.3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
3.3.1.4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3.3.2圈梁模板:
3.3.2.1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上口弹线找平。
3.3.2.2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
3.3.2.3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
3.3.2.4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洞,间距50cm左右。

3.3.3板缝模板:
3.3.3.1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
3.3.3.2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
3.3.3.3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4.2基本项目:
4.2.1模板接缝处应严密,预埋件应安置牢固,缝隙不应漏浆,应小于l.5mm。
4.2.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
4.2.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1。
砖混结构模板允许偏差表4-1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单层、多层

多层大模

1

轴线位移:柱、梁

5

5

尺量检查

2

±5

±5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3

截面尺寸:柱、梁

+4-5

±2

尺量检查

4

每层垂直度

3

3

2m托线板检查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2

用直尺和尺量检查

6

表面平整度

5

2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7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

3

3

拉线和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

5.1在砖墙上支撑圈梁模板时,防止撞动最上一皮砖。
5.2支完模板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掉入砖头、石子、木屑等杂物。
5.3应保护钢筋不受扰动。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构造柱处外墙砖挤鼓变形,支模板时应在外墙面采取加固措施。
6.2圈梁模板外胀:圈梁模板支撑没卡紧,支撑不牢固,模板上口拉杆碰坏或没钉牢固。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修理模板。
6.3混凝土流坠:模板板缝过大,没有用纤维板、木板条等贴牢;外墙圈梁没有先支模板后浇筑圈梁混凝土,而是先包砖代替模板再浇筑混凝土,致使水泥浆顺砖缝流坠。
6.4板缝模板下沉:悬吊模板时铅丝没有拧紧吊牢,采用钢木支撑时,支撑下面垫木没有楔紧钉牢。

7、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模板分项工程预检记录。
7.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

篇5:构造柱模板工程技术交底

一.工程名称:
二.分部工程:主体
三.分项工程名称:构造柱模板工程

四.交底内容:
1、木模板厚度一般应在25-50mm之间,或用组合钢模板。
2、所有支撑应牢固,应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3、支模前应先将钢筋做隐蔽验收,钢筋合格后再支模,并将模板刷隔离剂,刷隔离剂时不得污染钢筋。
4、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横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φ16,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
5、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拉条扎牢。
6、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
7、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8、在模板上口应弹好砼上平线。
9、允许偏差(MM):
轴线位移:5,
标高:土5,
截1画尺寸:+4、-5,
垂直度:3,
表而严整:5

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