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之建筑构造概论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之建筑构造概论

  第五章、建筑构造概论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坚固实用、技术先进、积极合理、美观大方。

  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

  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楼板层、地坪、楼梯、屋顶和门窗等构成。

  它们的主要作用如下:

  1.基础: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2.墙: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给基础。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侵袭的作用;内墙起着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3.楼板层:承受着家具、设备和人体的荷载以及本身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还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4.地坪:承受底层房间内的荷载。

  5.楼梯: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

  6.屋顶:抵御着自然界雨雪及太阳热辐射等对顶层房间的影响;承受着建筑物顶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垂直方向的承重构件。

  7.门窗:采光、通风,同时也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之墙体基础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之墙体与基础

  第六章、墙体与基础

  1、墙的类型:(1)按所处位置分:外墙(外围护墙):位于房屋的四周;内墙:位于房屋内部主要起分隔内部空间的作用。(2按布置方向分: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外横墙俗称山墙。

  2、民用墙的作用:(1)承受屋顶、楼板传给它的荷载,本身的自重荷载和风荷载,所以它具有承重作用。⑵隔阻自然界的风、雨、雪的侵袭。防止太阳的辐射、噪声的干扰以及室内热量的散失等,起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作用,这些作用称为围护作用。⑶把房屋划分为若干房间和使用空间,称为分隔作用。

  3、高厚比:墙、柱的计算高度与墙厚的比值。高厚比越大,稳定性越小;【高厚比必须控制在允许值以内】

  允许高厚比限值的确定考虑因素:砂浆强度等级、材料质量、施工水平、横墙间距。

  4、墙的功能:⑴外墙保温与隔热;一、保温措施:①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增加外墙厚度,选用孔隙率高、密度轻的材料做外墙,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②防止外墙中出现凝结水;③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二、隔热措施:选用热阻大、重量大的材料作外墙,用光滑、平整、浅色的材料(以增加对太阳的反射能力)。

  ⑵隔声要求:为保证建筑的室内使用要求,不同类型的建筑具有相应的噪声控制标准,墙体主要隔离由空气直接传播的噪声。控制噪声,对墙体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强墙体的密缝处理;②增加墙体密实性及厚度,避免噪声穿透墙体及墙体振动;③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性材料的夹层墙,提高墙体的减振和吸音能力;④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垂直绿化降噪。

  ⑶其它方面的要求:①防火要求:选择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符合防火规范规定的材料。

  ②防水防潮要求:在卫生间、厨房、实验室等有水的房间及地下室的墙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

  ③建筑工业化要求:在大量性民用建筑中,墙体工程量占着相当的比重。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并应采用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以减轻自重、降低成本。

  5、块材墙的组砌方式:组砌是指砌块在砌体中的排列。组砌的关键是错缝搭接,使上下皮砖的垂直缝交错,保证砖墙的整体性。如果墙体表面或内部的垂直缝处于一条线上,即形成通缝,在荷载作用下,使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显著降低。

  块材墙具有一定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和承载能力,生产制造及施工操作简单,不需要大型的施工设备,但现场湿作业较多、施工较慢、劳动强度大。

  常用实心砖规格(长*宽*高)为240mm*115mm*53mm加上砌筑时所需要的灰缝尺寸,正好形成4:2:1的尺度关系,便于砌筑时相互搭接和组合。:

  6、①洞口尺寸:主要指门窗洞口,尺寸应符合模数统一协调标准。

  ②墙段尺寸:指窗间墙、转角墙等部位墙体的长度。承重墙体的墙段尺寸需满足结构和抗震的要求。墙段尺寸=块材+灰缝

  7、墙脚构造:墙脚是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内外墙都有墙脚,外墙的墙脚又称勒脚。

  勒脚构造:勒脚是外墙的墙脚,它和内墙脚一样,受到土壤中水分的侵蚀.(应做相同的防潮层。同时,它还受地表水、机械力等的影响,所以要求墙脚更加坚固耐久和防潮。另外,勒脚的做法、高矮、色彩等应结合建筑造型,选用耐久性高的材料或防水性能好的外墙饰面。

  一般有以下几种做法:1勒脚表面抹灰。2勒脚贴面。3勒脚用坚固材料。

  ⑶外墙周围的排水处理:房屋四周可采取散水或明沟排除雨水。

  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素土夯实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度60-70mm。散水应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三水宽度一般0.6~1.0m。散水与外墙交接处应设分隔缝,分隔缝用弹性材料嵌缝,防止外墙下沉时将散水拉裂。

  8、构造柱(抗震措施):构造柱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多层砖房构造柱的设置部位是: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应与墙体厚度一致。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为了加强与墙体的咬结,可设置成马牙搓式。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地圈梁内。

  9、圈梁是沿墙体布置的钢筋混凝土卧梁,截面不小于120*240mm,作用是增加房屋的整体性和刚度,减轻地基不均与沉降对房屋的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

  10、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20~30mm(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沿建筑物的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的垂直缝隙)、沉降缝30~70mm(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地基土层有不均与沉降处、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和防震缝50~100mm(一般情况下仅在基础以上设置)三种。

  11、隔墙的类型(按构造方式分):块材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

  12、幕墙是以板材形式悬挂于主体结构上的外墙,犹如悬挂的幕而得名。幕墙的构造具有如下特征:不承重,但承受风荷载,并通过连接件将自重和风荷载传递给主体结构。幕墙装饰效果好,安装速度快施工质量也容易得到保证,是外墙轻型化、装配化的理想形式。玻璃幕墙根据其承重方式分为:框支撑玻璃幕墙、全玻璃幕墙和点支撑玻璃幕墙。

  13、水刷石饰面:水刷石是一种一种传统是外墙饰面,是用水泥和石子等加水搅拌,拌在建筑物的表面,半凝固后,用喷枪、水壶喷水,或者用硬毛刷蘸水,刷水表面的水泥浆,使石子半露。水刷石饰面朴实谈雅,经久耐用,装饰效果好,运用广泛,主要适用于外墙、窗套、阳台、雨篷、勒脚及花台等部位的饰面。

  14、基础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的下部构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构件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到地基上。地基指基础底面以下,受到荷载 作用影响范围内的部分岩、土体。地基则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壤层。其中,直接支承基础,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15、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种类型。天然地基是指天然状态下即可满足上述要求,不需人工处理的地基。当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可以对地基进行补强和加固,经人工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深层搅拌法)常用的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有压实法、换土法和桩基。

  16、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叫做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埋深不超过5m的称为浅基础,大于5m的属于深基础。一般基础的埋深应考虑地下水位、东土线深度、相邻基础以及设备布置等方面的影响。埋深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越浅越好,但不能小于0.5m。

  17、水磨石地面做法

:水磨石地面一般分为两层施工。在刚性垫层或结构层上用10~20mm厚的1:3水泥砂浆找平,面铺10~15mm厚1:(1.5~2)的水泥白石子,待面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加水,用磨石机磨光、打蜡即成。所用水泥为普通水泥,所用石子为中等硬度的方解石、大理石、白云石屑等。P179

  阳台类型:按与建筑物外墙关系分为挑(凸)阳台、凹阳台(凹廊)、半挑半凹阳台;按使用要求分为生活阳台、服务阳台;按在外墙所处位置分为中间阳台、转角阳台。阳台由承重结构(梁、板)和栏杆组成。阳台的结构及构造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1安全、坚固。2适用、美观。P185

  阳台栏杆类型:按阳台栏杆空透的情况不同有实心栏板、空花栏杆和部分空透的组合式栏杆。

  屋顶排水坡度表示方法:角度法、斜率法、百分比法。P193

  屋顶坡度的形成方法:1.材料找坡(找坡层厚度最薄处不小于20mm,坡度宜为2%)2.结构找坡(单坡跨度大于9m的屋面宜作结构找坡,坡度不应小于3%)。P194

  屋面排水方式:1.无组织排水(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滴落至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因为不用天沟、雨水管等导流雨水,故又称自由落水)2.有组织排水(有组织排水是指雨水经由天沟、雨水管等排水装置被引导至地面或地下管沟的一种排水方式。)P194

  屋面排水组织设计:1.划分排水分区2.确定排水坡面的数目3.确定天沟断面大小和天沟纵坡的坡度值4.水落管的规格及间距。P196

  泛水构造:P200将屋面的卷材防水层采取满粘法继续铺至垂直面上,形成卷材泛水,并加铺一层卷材,泛水应有一定的高度,迎水面不低于250,背水面不低于180;屋面与垂直交接处应做成45度,斜面或圆弧,圆弧半径应根据卷材种类不同选用,一般为50~100;做好泛水收头的固定。

  天沟构造:1.三角形天沟(利用屋顶倾斜坡面的低洼部位做成三角形断面天沟,用在女儿墙外排水的民用建筑中)2.矩形天沟(用专门的槽形板做成矩形天沟。多用在多雨地区或跨度大的房屋,可以增加天沟的汇水量。天沟处用专门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天沟板取代屋面板,天沟内也需设纵向排水坡)P200

  刚性防水屋面:构造层有防水层、隔离层、找平层、结构层等。刚性防水屋面应尽量采用结构找坡。P203

  分隔缝设置位置:装配式结构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刚性防水层与立墙的交接处,并应与板缝对齐。其它突出屋面的结构物四周都应设置分格缝。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P204

  门和窗的作用和要求:门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交通出入,分隔联系建筑空间,有时也兼通风和采光的作用。窗的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和眺望。在不同的使用要求下,门窗还应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防尘及防盗等功能。因此对门窗总的要求应是:坚固、耐用、开启方便、关闭紧密、功能合理、便于维修等。见作业

  作业题:1、在平面组合设计中首先要进行功能分区的分析,它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的?

  答:⑴各类房间的主次、内外关系;⑵功能分区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分隔;

  ⑶房间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⑷建筑平面组合的几种方式。

  2、在确定建筑物的间距及朝向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⑴房间的室内外使用要求:房屋周围人行或车辆通行必要的道路面积,房屋之间对声响、视线干扰必要的间隔距离等。⑵日照、通风等卫生要求:主要考虑成排房屋前后的阳光遮挡情况及通风条件。⑶防火安全要求:考虑火警时保证邻近房屋安全的间隔距离,以及消防车辆的必要通行宽度。⑷根据房屋的使用性质和规模,对拟建房屋的观瞻、室外空间要求,以及房屋周围环境绿化等所需的面积。⑸拟建房屋的施工条件的要求:房屋建造时可能采用的施工起重设备、外脚手架,以及新旧房屋基础之间必要的间距等。

  3、走廊宽度确定依据是什么?

  答:依据人流通畅和建筑防火;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和通行人数确定。

  4、房屋外部形象的设计要求是?

  答:1、反映建筑功能要求和建筑类型的特征;2、结合材料性能、结构构造和施工技术的特点;3、掌握建筑标准和相应的经济指标;适应基地环境和建筑规划的群体布置;4、符合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5、建筑体形组合的造型要求,主要有:完整均衡、比例恰当;主次分明、交接明确;体形简洁、环境协调。

  5、建筑物基础的作用是什么?地基与基础有何区别?

  答:基础是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自身重量一起传到地基上。地基则是承受由基础传下的荷载的土层。基础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基不是建筑物的一部分,只是土层。

  6、墙的作用是什么?

  答:外墙房屋的外围护结构,起着挡风、阻雨、保湿、隔热等围护室内房间不受侵袭作用,内墙主要起分隔房间的作用。

  7、窗洞口上部过梁的常用做法有哪几种?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三种,砖拱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砖拱过梁适用于洞口跨度1.2m以内,钢筋砖过梁为2.0m以内,二者不宜用于洞口上有集中荷载、震动较大、地基土质不均匀或地震区等情况;钢筋混凝土过梁,具有坚固耐用,施工简便等特点,可用于较大洞口或有集中荷载等情况,目前广泛采用。

  8、圈梁的作用有哪些?设置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作用:加强房屋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

  设置原则:1、屋盖处必须设置,楼板处视具体情况逐层或隔层设置,当地基不好时,在基础顶面也应设置。2、圈梁主要沿纵墙设置,内横墙大约10~15m设置一道。3、圈梁的设置随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同而不同,具体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相关规定。

  9、楼梯的坡度如何确定?踏步高与踏步宽与行人步距的关系如何?

  答:楼梯的坡度一般在20~45范围内,应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个层高来确定。对使用频繁、人流密集的公共建筑,其坡度宜平缓些;对使用人数较少的居住建筑或某些辅助性楼梯,其坡度可适当陡些。踏步高与宽与行人步距的关系,通常用下公式表示:2h+b=600~620mm或h+b=450mm。式中h——踏步高度;b——踏步宽度。

  10、为什么楼梯平台的宽度常比楼梯宽度要大些?

  答:梯段的宽度取决于同时通过的人流股数及是否经常通过例如家具或担架等特殊的需要,平台的宽度不应该小于梯段的宽度。当梯段较窄而楼梯作为主要楼梯的时候,平台的宽度应该加大,以利于带物转弯及家具、担架的通过。

  11、楼梯的首层、标准层与顶层平面图有何不同?

  答:在首层楼梯平面中,一般只有上行段,剖切线将梯段在人眼的高度处截断。标准层楼梯的上行段表示法

同首层,下行段的水平投影线的可见部分至上行段剖切线处为止。顶层楼梯因为只有向下行一个方向,所以不会出现剖切线。

  12、楼地层的作用是什么?设计楼(地)面有何要求?

  答:楼地层是多层建筑中的水平分隔构件。它一方面承受着楼层上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墙或柱;另一方面还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作用,帮助墙身抵抗由于风或地震等所产生的水平力,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而且还应为人们提供一个美好而舒适的环境。

  设计要求:

  从结构上考虑,楼地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使用安全;同时,还应有足够的刚度,使其在荷载作用下的弯曲挠度不超过许可范围,否则会产生非结构性破坏。

  设计楼地层时,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要考虑隔声、防水、防火等问题。

  在多层或高层建筑中,楼板结构占相当大的比重,要求在楼地层设计时,尽量为建筑工业化创造有利条件。

  多层建筑中,楼地层的造价约占建筑造价的20%~30%,因此,在楼地层设计时,应力求经济合理;在结构布置、构件选型和确定构造方案时,应与建筑物的质量标准和房间使用要求相适应,以避免造成浪费。

  13、装配式楼板的接缝形式有哪些?缝隙如何处理?

  答:有V型、U型和槽型。当其缝不大于30m时,用细石混凝土灌实即可,当版缝大于等于50m时,应在缝中加钢筋网片在灌细石混凝土;当板缝小于等于120时,可将缝留在靠墙处,沿墙挑砖填缝;当板缝大于120时,可采用钢筋骨架,现浇板带处理。

  14、简述卷材防水屋面基本构造层次及作用?

  答:结构层: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找平层:为了使防水卷材能铺贴在平整的基层上;结合层:使卷材防水与找平层粘结牢固;防水层:卷材防水屋面的主要构造层次,用防水卷材和胶粘交替粘结而形成;保护层:保护防水层不致因日照和气候等的作用迅速老化,从而延长防水层的使用耐久年限。

  15、简述卷材防水屋面泛水构造要点?

  答:将屋面的卷材防水层采取满粘法继续铺至垂直面上,形成卷材泛水,并加铺一层卷材

  泛水应有一定的高度,迎水面不低于250,背水面不低于180;屋面与垂直交接处应做成45度,斜面或圆弧,圆弧半径应根据卷材种类不同选用,一般为50~100;做好泛水收头的固定。

  16、简述门窗的作用和要求?

  答:门的主要功能是供交通出入、分隔联系建筑空间,有时也兼起通风和采光作用。窗的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和眺望。在不同的使用要求下,门窗还应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防尘及防盗等功能。因此,对门窗总的要求应是:坚固、耐用、开启方便、关闭紧密、功能合理,便于维修等。

  18、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1. 与地基的关系,房屋要建造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2 .地下水的影响,为避免地下水的变化影响地基承载力及防止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带来麻烦,基础应争取埋在最高水位以上。

  19、地下室的防潮是在地下室外墙外面设置防潮层。【地下室顶板和底板中间位置应设置水平防潮层,使整个地下室防潮层连成整体,以达到防潮目的】

  20、常用的地下室防水措施有以下三种:(1)沥青卷材防水;(2)防水混凝土防水;(3)弹性材料防水。

篇3: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之楼梯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之楼梯

  第七章、楼梯

  楼梯踏步尺寸计算:2h+b=600-620mm或h+b=450mm(式中h指踏步高,b踏步宽)

  踏步数量 N=H/h (H层高,h踏步高) P146

  【例】 某建筑物开间3300mm,层高3300mm,进深7200mm,内墙240mm,轴线居中,外墙360mm,轴线外侧为240mm,内侧为120mm,室内外高差450mm,试设计该楼梯。

  【解】

  1.确定每层踢面数N,取b=300mm,h=150mm

  N=H/h=3300/15=22步

  由于22步超过每跑18步的规定,故采用双跑楼梯。

  22/2=11步(每跑11步)

  2.确定楼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L

  L=300×(11-1)=3000mm

  3.确定梯井尺寸C

  取梯井宽度C=160mm

  4.确定梯段宽度a

  a=(A-C)/2=(3300-120 ×2-160)/2=1450mm

  5.确定休息板宽度D1

  取D1=1600mm>a=1450mm

  6.校核

  进深净尺寸B=7200-120×2=6960mm

  B-D1-L=6960-1600-3000=2360>a=1450mm 符合要求

  栏杆形式:空花式、栏板式、混合式。 P158

  台阶尺度: P164

  楼板的类型:木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P172

  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肋梁楼板、井式楼板、无梁楼板。P175

  地坪层构造:P177地坪层主要由面层、结构层、垫层和素土夯实层构成。根据需要还可以设各种附加构造层,如找平层、结合层、防潮层、保温层、管道敷设层等。

篇4:风水生态建筑学

  风水与生态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是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界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是探索地球上生命活动能够均衡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延伸于建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生态建筑学一方面把人类聚居场所视为整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而要求建筑物应当符合大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共生的规律;一方面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体建筑结构和对人类产生影响力的有机系统,因而要求人类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应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各种影响,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和顺应其建筑生态环境。

  难怪当率先研究生态建筑学的西方学者偶尔把目光投向东方文化时便惊讶地发现:延绵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其环境观、自然观与建筑规,竟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新思潮理论产生了历史的共鸣!

  自有人类伊始就产生了建筑学。人类出于生存的本能,需要寻求一种遮风避雨,防范天敌虫害的寓所,仅仅依赖自然山洞土穴蔽护,不能适应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于是便出现了人工建造的简陋的居所。如有巢氏在树上搭建的茅棚、山顶洞,人挖掘的窑洞,便是人类为避免自然灾害和天敌伤害而建造的人工建筑的原始形态。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逐渐对居住的建筑寓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寓所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要求之外,还增加了美观性、密闭性、健康性的需求,并希望其寓所与周围环境协调,有利居住者身心健康。西周初年,周武王想在洛邑建都就召请周?quot;相宅"(即勘察建筑风水),便将人对建筑与环境的需求上升到了对风水需求的层面。

  随着人类建筑的多样性发展,民房建筑与官邸建筑、寺庙建筑与宫廷建筑对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要求各有不同。这些建筑所处不同的地理位置,建筑材料不同,建造形态、规模、风格、方位与色彩等等,这种因素对于不同身份职业、不同生命信息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力、作用力,共产生不同的正反效应。

  现代风水学的内涵与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的合理内涵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相融合,既研究建筑的方位、形态、材料色彩等等对于不同人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的正负效应,也研究建筑的种种要素组合格局对于大自然生态的正反影响,掌握对建筑要素及其格局的调整、优化,使之与人体生命信息和整个自然生态更协调、更同步,以更有利的科学方法,探索人、建筑物、自然生态三位一体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

篇5:剖析当代景观建筑学

对于景观,各人的感触会截然不同。即便是同一个行业,这就是所说的“景观建筑学”,其对于景观的看法也在干变万化。哪怕是对于最为简单的自然景观,人们也很难作出一致的客观评价。故而,很少有人客观地去看待景观,公正地、科学地带着人道主义的观点去关心它。然而,这主要是古代的情形。

今天,人类已进入了这样一种社会的文明阶段:人口不可逆地待续增长,人类聚居的生存垄间变得越来越小;芸芸众生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旅游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对于景观,较之从前,人们看得更深、更远。透过景观,人们已逐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密不可分。起伏的山峦不只是一种象征符号,而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征服自然,征服宇宙,征服时空和距离;人口与生产平衡的买现……所有这些,都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要得更为紧密。在这种关系中演化至今的景观,已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时代,自工业革命以来,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出现了为六众共享的公共性景观。因而,除了以征具有那种因人而异的一面,当今的景观更多地还具备了众所共鸣的一面。皇冢园林也好,私冢花园也罢,除了那些历史上因个人意志而创造的“园林”之外,现代出现的更多的是为群体的、为市民大众所需而创造的景观园林。因此,由个体的主观感觉演进到群体的理性判断,由宅前屋后的花园草木扩展到城币区域的景观绿化,由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抽象到规划设计师的科学分忻,传统风景园林的价值观念、判断标准、买践范围、专业背景、理论方法都发生了极大的扩展和变化。当代,作为这种扩展变化的初步结果,在国际范围,产生了一个跳出传统风景园林框框的新的学科。

按照规划设计对象的更迭,分析历史的来龙去脉,从传统的风景园林到当代的景观建筑学,经历了这样一种演进过程:荒野一景物一囿一苑一花园一园林一城市绿地一公园一风景名胜区一自然保护区一大地景观。按惯常的概念,风景园林通常对应于这一过程的前半部分,景观建筑学则试图研究包含整个过程,并把重点放在后半部分。显然,就所要处理的内容、因素、规模而论,前后两部分并非等量齐观。考察专业概念的差异,就地球各地的空间分布而言,即使是处于同一时期,“Landscape”一词也有概念上的差异,比如美国的"Landscape”主要指凡是与土地有关的空间环境和资源,中国的"Landscape”则常常是指“山水”,而日本的"Landscape”更多的是指“造园”;此外,即便是同一地域的同一时期,就如同"Landscape”本身包罗万象一样,专业概念亦不尽相同,同为“Landscape”,却有“景观”,“风景”,“造园”,“园林”,“风景园林”等多种释译。

总之,时至今日,中国规划设计界专业人员对于景观建筑学的理解仍局限于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大众化理解,仍然被认为只是一门局限于私人花园和苑囿的艺术。这是一种误解。近2—3百年、尤其是近半个世纪的实践显示,公共性的景观艺术与技术已作为社会大众的需要而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种现象,在中国,尤其在最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变得尤为日月显。对此,从当代国际景观建筑学工程实践的领域范围亦可见一般。以示工会需要实践为基础,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际范围内,经过百年的耕耘,景观建筑学已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和研究领域。

按美国景观建筑师注册考试委员会的定义,现代景观建筑学的实践包括提供诸如咨询、调查、实地勘测、专题研究、规划、设计、各类图纸绘制、建造施工说明文件和详图以及承担施工监理的特定服务,其目的在于保护、开发及强化自然与人造环境。

景观建筑师所提供的服务,其作用具体体现在四个基本万面:

(1)宏观环境规划,包括对土地使用和自然土地地貌的保护以及美学和功能上的改善强化;
(2)场地规划/各类环境详细规划,重点是所有除了建筑、城市构筑等实体以外的开放空间,如街道、广场、田野等,通过美学感受和功能分析的途径,对各类构筑、道路交通进行选址、营造及布局,并对城市及风景区内自然游步道和城市街区、广场、公园系统、植物配植、绿地灌溉、照明、地形平整改造以及给排水进行设计;
(3)各类施工图、文本制作;
(4)施工协调与运营管理。

从目前整个国际景观建筑学理论与买践的发展来看,作者认为,景观规划设计的四个基本万面中均蕴含着三个层次不同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1)文化历史与艺术层,这包括潜在于景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东西,其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城市、街道的风貌;
(2)环境生态层,这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人文与自然因素在内的从资源到环境的分析;
(3)景观感受层,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体及其感受的分析,即狭义的景观。

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景观建筑学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自始至终贯穿于景观的三个层次。

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围绕着人居和人聚的环境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界,景观建筑学从一开始就}分演着前卫的角色,发展至今,无论是人类聚

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是面向21世纪的永续文化;无论是学科交叉的领先理论,还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等高新科技的应用,景观建筑学都起着先锋的作用。而作为一门集时间、空间于一体,置观赏者于其中的乏术,景观建筑学同样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正在为诸如环境艺术、装饰艺术、广告艺术等各类新兴艺术所仿效。对此,国际景观建筑师联盟(IFLA)荣誉主席杰佛瑞·加里柯(Geoffry Je…coe)着重指出:“我们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现在,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景观设计是各类艺术当中一门最为综合的艺术。这样一种认识基于三重理由;

(1)在生物固中,现存微妙的自然平衡秩序以及地球的保护层,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而且,似乎只有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才能恢复这种平衡,以保证生存。
(2)在这些努力当中,首先需要的是诉诸生态,返些生态系统无非都是可持续存在的有效的动物状态的回归。
(3)由于人类自己就是从这样的充满生机的动物状态进化过来的,所以人类所创造的在其四周的环境,实际上,也就是他的抽象观念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

第一重理由.在人类的生物学层次上,引发了一种叵觉的要求.并且由此导致了'绿色革命',这就象1972年,在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上所描速的那样;第二重理由,鼓励着专家们进行综合的生态规划;而第三重理由,正在以历史上从来没有构想过的尺度和规模,推动着景观乏术的发展”。

对于景观园林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分忻一下现代成功的景观园林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过去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苑囿和景观。事实上,要规划设计一个园林,景区、景物,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没有来龙去脉,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品。

就形式而论,艺术是千变万化的,景观规划设计这门综合的艺术更是如此。对此,作为景观建筑师.需以“不变”应“万变”,找出并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景观元素。例如,智慧人的头脑,一叵对所能够稳足地把握住的某种几何形状,如方形和圆形有着反应。虽然,这些形状在景观中的表现是根据时代、地理、社会、经济、伦理和哲学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然而,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局部的、暂时的。与此类似,在生理层面上,不管环境是多么地不同,人们对一座今天在英国用废料堆筑的人工假山的反应,可能与古代中国堆筑的假山的反应并无差异。无疑,最稳定不变的景观主观因素是人类的五官。这些感觉器官的功能,自史前进化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比如,常人的视觉范围、感受空间的恒常尺寸,等等,所有人类超越生理层面的感受和情感仍旧是通过它们激发而产生的。因此,生态学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景观建筑学,以三维空间为主的景观视觉毕竟是其规划设计的核心基础。这正是“视觉分析”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景观建筑学学科基本研究领域的原由。基于这种基础哇研究成果,派生出了不少极富实用价值的应用性研究。建筑、规划师们所熟悉的凯文·林奇城市意向的s要素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例。

近一百年来,人类与环境的新型关系决定了景观建筑师已不等同于艺术家,他们受限于许多因素而不可能进行立竿见影的试验。景观建筑师必需求助于艺术家,从他们那里获取未来的图景,从这样一种超越时空的知识中汲取信心:这正是隐身于所有艺术背后的维持艺术自身生命力的抽象艺术。诚然,每个景观建筑师对于如何将艺术转换成景观的诠释都有个人的见解,但是面对当代以集体大众为主的公共性的大地景观,面对当今世界中充满着社会、经济、环境生态诸因素制约的景观规划设计,首先需要的是科学理性的理解与思考。对此,当今的景观建筑师也不同于古代的风景园林师,仅仅霏画家、诗人、园艺师,停留于传统风景园林的概念、方法、手段,那是远远不够的。

然而,即便如此,也还是不够。就如杰佛瑞·加里柯所指出的:“今天,作为历史上的第一次,正在逐步展开的世界面貌表现出了集体性的物质主义而非规定的宗教性。在先进国家,个人在其所拥有的家园住区之中产生、演化,并形成其个人信仰。对他(她)存在的最大威胁可能并不是商业第一主义,并非战争、污梁、噪音以及主要能源的消耗,甚至亦非断子绝孙的危险,而是由于鉴赏力的严重缺乏和历史上诸价值观念的相继解体毁灭所导致的盲目无知,而这种相辅相成的鉴赏力和价值观念正是那种单纯而伟大的理念的象征”。景观建筑学也好,风景园林也罢,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必须寻求基于传统的新的理念和基于现代技术的新的方法,明确追求什么、表现什么、创造什么。

无论是从艺术目的出发,还是追随生态学规律,景观园林设计的大忌是“一刀切”、“标准化”、“千篇一律”。因为追求}示新立异、与众不同这是人类的天性,尤其在回归自然的场合之中,人们潜意识中自我表现的本能常常表现得更为充分。创造提供这样的场所,规划设计为大众市民所用而非个别少数人所看的“标准化”景观,这是当代景观建筑师最为基本的目标。

景观规划设计的关键是在各类景观之间引入中间媒介,即在景观中大场面与小环境之间;在有限制的近景、中景与无限的远景之间;在人工景物与自然景观之间;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这一概念对于人类来说是特殊的。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

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景观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上,如同当代的建筑师、规划师一样,当代的景观建筑师同样缺乏对于时间的关注。这也许是当代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只顾眼前利益,不管远期结果,有谁会像景观建筑学之父奥姆斯泰德那样,以百年的时间为尺度,来规划设计我们未来的景观呢?今天,在树苗与森林之间,景观必须是速成的。相对于所有从前的哲学、玄学和人文主义来说,时间感如此匮乏,似乎行动取代了思考。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埃及、古印度和前哥伦布的美洲几乎都关注于抽象的时间。景观园林是用时间来平衡空间的艺术,中国古代的园林艺人认为甚至连建筑都可以象植物一样地自我再生,可是,受到“现代建筑”影响的景观园林却要仿效建筑:用空间来平衡时间。时间为主、空间为辅,这是当代景观规划设计所应倡导的。

总之,在结束本文之前,让我们再分析一下景观建筑学与其姐妹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的异同。就相同性看,三个专业的目标都是创造人类聚居环境,三个专业的核心都是将人与环境的关注处理落实在具有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人类聚居环境之中。所不同的是专业分工:建筑学侧重于聚居空间的塑造,专业分工重在人为空间设计;城市规划侧重于聚居场所(社区)的建设,专业分工重在以用地、道路交通为主的人为场所规划;景观建筑学侧重于聚居领域的开发整治,即土地、水、大气、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再创造,其专业分工基础是场地规划与设计。当然,这种侧重和分工的区别是以所涉及的人聚环境的客体而论的。就人聚环境的主体——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而论,三者又有各自的侧重和分工。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三者有机的叠合就构成了所说的生活世界场域工程体系。

以人类聚居的活动场所的规划设计为手段,找回失去的价值观念,提高人们的鉴赏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这也就是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实质与灵魂。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