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清水镜面砼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消除探讨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清水镜面砼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与消除探讨

  清水镜面砼施工工艺是河南省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在伊川二电厂二期扩建工程2×125MW主厂房施工中,经过多次研究与反复实践,首创的砼工程施工新工艺,并得到了初步应用。该施工工艺在禹州电厂2×350MW主厂房工程中又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提高和推广应用,并申报了国家专利。因由该工艺施工出的砼内实外光,内实外亮,光亮照人,具有大理石与花岗岩光滑光洁的特质,而颇受业内人士的赞誉。目前清水镜面砼工艺已得到了建筑行业的普遍认可和一定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并有发展壮大之势。仅河南省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近几年就施工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清水镜面砼工程:伊川二电厂二期扩建工程2×125MW主厂房、禹州电厂2×350MW主厂房、贵州安顺电厂2×300MW主厂房、贵州黔北电厂4×300MW烟塔工程、新乡电厂技改工程2×135MW主厂房、濮阳500KV变电站、云南曲靖电厂300MW主厂房和华能沁北电厂一期工程2×600MW主厂房等。在这些工程中,砼外观质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和提高,但其所伴随的一些质量通病一直未能得到很有效的防治,后虽对砼构件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修补,但修补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这些通病就如人眼内的一粒砂子,为人们所不忍,欲除之而后快。正因为此,加强清水镜面砼质量通病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介绍其质量通病的防治与消除之前,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清水镜面砼施工工艺、清水镜面砼质量标准以及目前较常存在的一些质量通病。

  1、清水镜面砼施工工艺:

  目前清水镜面砼施工工艺较常运用的模板体系是大块木胶合板模板,方木作模板背棱材料,按图纸设计尺寸定型制作,然后在现场整体拼装、支设;模板面上粘贴1mm厚PVC内贴板,以确保与砼接触面光滑;柱梁角设置木线条倒角,木线条采用小钉固定在柱梁模板角部,木线条在固定前要用胶带纸全面粘贴,保证木线条面光滑;采用槽钢、钢管箍及对拉螺栓等进行砼构件加固,通过计算选定适宜的加固方法。

  砼配合比要优化设计,工程施工前通过试配试验选定适宜的砼颜色和与该颜色相配套的配合比。

  2、清水镜面砼标准:

  (1)几何尺寸准确。

  (2)砼结构阳角倒圆或倒角,线条通顺。

  (3)砼表面平整、光滑、有光泽、颜色一致。

  (4)无明显接槎痕迹,无蜂窝麻面,无气泡。

  (5)模板拼缝有规律。

  3、存在的一些质量通病(下述质量通病针对所述的清水镜面砼施工工艺列出的):

  (1)柱根部漏浆、烂根。

  (2)砼面模板拼缝明显、砼错台。

  (3)柱梁线角漏浆、起砂。

  (4)砼表面起皱。

  (5)砼表面存在气泡。

  (6)砼表面颜色不一致,无光泽。

  (7)预埋件不平、歪斜、内陷。

  (8)对拉螺栓孔周围漏浆、起砂。

  下面就上述质量通病如何防治与消除谈些看法:

  一、柱根部漏浆的防治与消除:

  第一,柱模板支设前,应对柱根部模板支设处用1:2水泥砂浆找平,找平层要用水平尺进行检查,确保水平平整(适用于承台面、楼层面上的柱构件);第二,柱模板下口全部过手推刨,确保下口方正平直,柱模板底部还要粘贴一道双面海绵胶带(要与柱内边尺寸齐),以利模板与找平层挤压严密;第三,柱根部应留设排水孔,模板内冲洗水利于排除,浇砼前要用砂浆将排水孔与柱根部模板周围封堵牢固;第四,对于柱与柱接头处,可在下层柱面上、模板根部部位水平粘贴二道一定厚度的海面胶带,支设加固模板时,可保证模板底部与柱面挤压紧密;第五,浇筑砼前必须接浆处理,即在柱根部均匀浇筑一层5~10cm厚的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严禁无接浆浇筑砼。

  二、模板接缝明显、砼错台的防治与消除:

  第一,要选用规格、厚度一致的木胶合板、方木与PVC内贴板,毕竟,对清水镜面砼工艺的施工,模板和模板体系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胶合板可采用酚醛覆膜木胶合板模板,该模板选用优质主体材料,表面用防水性强的酚醛树脂浸渍纸,光洁平整,强度高,重量轻,防水性强,特别适用清水砼工程,加固用方木还要统一过大压创,以确保尺寸精确统一。模板和PVC内贴板厚度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确保厚度一致的材料用到同一构件中;第二,模板组合拼装时,严禁模板缝,PVC内贴板缝与方木接合缝三缝合一,三缝均要错开,方木加固要与模板拼缝垂直设置;第三,PVC内贴板缝间要用腻子补齐后粘贴2cm宽透明胶带纸;第四,大组合模板接头处应将模板边缘用手工刨推平,然后贴上双面胶带,保证对齐后再进行拼接;第五,加固用钢管箍或槽钢箍严禁挠曲、变形,且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清水镜面砼表面平整。

  三、柱梁线角漏浆、起砂与不顺直的防治与消除

  第一,木线条要确保规格一致,线条顺畅,进厂后使用前,要统一逐根挑选,挠曲变形及开裂者严禁使用,木线条上刷胶及胶带纸粘贴要专人施工,专人负责,木线条上粘贴胶带纸要宽些,每边宽出木线条边2cm,要双面收头,若发现有胶带纸鼓泡现象,用针刺破以排出气体,木线条安装时与模板接触部位要粘贴双面海绵胶带,以便安装时与模板挤紧挤密,木线条上海绵胶带与木线条边要贴齐,禁止出现两者间里出外进的情况;第二,木线条往模板上钉时,必须拉出木线条边线,逐根挑选,确保把规格一致的钉在同一构件上,木线条一般固定在小面模板上,钉子间距200~250mm,以保证木线条在支设大面模板时不变形,木线条接头处全部为450角接头,不允许直接对接,柱梁模板角部PVC板两边都要留出1cm宽空地,防止安装木线条时,钉子将PVC板钉裂,木线条上的钉帽处顺直贴整条窄胶带。

  四、砼表面起皱的防治与消除:

  为达到清水砼表面的镜面效果,在木线条上、PVC板接缝处都要用胶带纸进行粘贴,正是因为施工中胶带纸起皱造成了砼表面起皱,为做好此项工作的防治与消除,必须防止胶带纸起皱。第一,贴胶带纸时,尽可能一次到位,严禁撕开重贴,确实需要重贴时,须更换胶带纸,要从一边往另一边赶贴;第二,木线条上可适当涂刷万能胶,以增加粘结力,胶带纸中若存

在气泡,要按第二部分所述方法进行消除。

  五、砼表面气泡的防治与消除:

  清水镜面砼模板在砼浇筑过程中排水、透气性差,因此砼振捣的质量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于砼表面气泡的多少。第一,砼应分层浇筑,采用测杆检查分层厚度,如50cm一层,测杆每隔50cm刷红蓝标志线,测量时直立在砼表面上,以外漏测杆的长度来检验分层厚度,并配备检查、浇筑用照明灯具,分层厚度应满足要求,待第一层砼振捣密实,直至砼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和产生气泡为止,再浇筑第二层砼,在浇筑上层砼时,应插入下层砼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第二,砼振捣应插点均匀,快插慢拔,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振捣时间20~30S,过短不易捣实和气泡排出,过长可能造成砼分层离析现象,致使砼表面颜色不一致;第三,砼振捣时,振动棒若紧靠模板振捣,则很可能将气泡赶至模板边,反而不利于气泡排出,故振动棒应与模板保持150~200左右间隙,利于气泡排出;第四,砼的坍落度、和易性和减水剂的掺入都对砼振捣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可选用合理的外加剂,适当增加砼搅拌时间,适当增大坍落度等方法,在利于砼振捣同时,对减少砼气泡的产生有一定的益处。

  六、砼表面颜色不一致、无光泽的防治和消除

  砼表面颜色一致、光滑、有光泽是清水镜面砼的一个显著特征,如何防止砼表面颜色不一致或无光泽就显得较为重要,根据以往工程施工经验,第一,是在木胶合板上粘贴一层光洁光滑的PVC内贴板,所用胶涂刷要采用专用橡胶刮板,保证粘贴面涂刷均匀,厚薄一致,胶过稠时可考虑掺兑稀料,并要准备好橡皮锤,粘贴后轻敲其粘贴面,排出气体,使之粘贴牢固。模板粘贴过PVC板后浇筑出的砼普遍具有较好的光泽,这种方法在较多工程中得到验证和应用;第二,涉及到砼配合比问题,即同一批砼构件、砼所用地材、水泥应同厂家、同品牌、同批号,搅拌砼必须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材料计量应准确;第三,外加剂的选用也很重要,部分外加剂的掺入可能对砼外观颜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故砼配合比确定后,在施工正式工程前,要做一些样板墙,若有问题,配合比还可做适当变动与调整;第四,掺加外加剂的砼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使之充分搅拌均匀,充分溶合;第五,砼在保证振捣密实的情况下,不宜长时间过振和重复振捣,以免造成砼分层离析,致使砼表面颜色不一致,若因构件表面浮浆较厚,可采用加入适当清洁石子再适度二次振捣的办法,避免表面一层砼与下部砼颜色不一致;第六,在不影响周转材料使用的情况下,尽量晚拆模板,一方面使构件在模板内充分养护,防止水分过早散失,另一方面可避免采用浇水养护造成掺有砂、灰尘的污水意外流至砼构件表面,造成污染,影响观感,当然构件养护也可考虑拆模后立即覆塑料薄膜的办法,利用砼表面蒸凝水自然养护。

  七、预埋件不平、歪斜、内陷的防治与消除

  清水镜面砼因其外观平整,光亮照人等特征,令人赏心悦目,在较多的电厂等工业建筑工程得到了较多施工应用,而工业建筑工程的一大显著特征就是土建工程预埋件众多,施工难度较大,继而也就出现了一系列有如预埋件不平、歪斜、内陷等质量问题,如何保证预埋铁件位置准确,表面与砼同一平面就成为大家关心谈论较多的话题。第一,因预埋件上有较多锚筋或其他锚固件需电焊焊接,而焊接时因受热受力不均,极易产生埋件变形,对于平面埋件则造成表面不平等现象,因此预埋件在出厂用于工程前,必须逐根逐块检查,对于变形者采用千斤顶顶压进行矫正;第二,出厂合格的预埋件必须采用适宜的安装方法,才能保证预埋件不易在砼浇筑时发生歪斜、内陷等质量问题。目前较好的办法是先在配好的模板上标出铁件位置,再在铁件和模件的相同位置上钻孔,预埋件与模板间加垫2mm厚海绵条,防止二者之间夹浆,用直径4mm的螺栓将预埋件紧固于模板表面,拆模时,先拆掉模板外螺帽,模板拆除后,将螺栓切除,用手持砂轮机磨平即可。

  为确保预埋件本身方正,尺寸准确,无毛刺,对于平面钢板埋件用剪板机剪取,对于角钢等型钢埋件可采用切割机切取。

  此种预埋件制作与安装方法施工出的预埋件表面平整,与砼面平齐,观感良好。

  八、对拉螺栓孔周围漏浆、起砂的方法与消除:

  在电厂等工业建筑中,柱梁截面均较大,采用对拉螺栓加固是种防止构件涨模的好方法,但对于清水镜面砼工程,螺栓孔周围的质量缺陷,无疑会大大影响砼表面的视觉美观,为消除柱梁加固时采用柱内对拉螺栓周围漏浆起砂,从而造成柱表面视觉不美观的缺陷,一方面,可考虑不采用对拉螺栓,而采用其它加固办法的方式避免出现螺栓孔。对于柱和单梁构件,采用槽钢加固法,槽钢间在构件外采用对拉螺栓加固,所采用的槽钢规格,对拉螺栓直径及加固间距要通过计算后确定,同时框架柱间要采用脚手架体系进行对顶,即柱间脚手架直接顶紧两柱加固用的槽钢,可大大增加保险系数,对于梁板整体现浇的梁,可适当加密支撑杆件,防止变形,目前这种施工方法在华能沁北电厂工程2×600MW主厂房工程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若确实需要采用对拉螺栓(比如板墙等构件),可采用在构件模板两侧的相应位置钻取比PVC管大1mm的圆孔(PVC管内径要比对拉螺栓大2~3mm,PVC管强度要高些),对拉螺栓从PVC管穿过(PVC管的长度要穿出模板两侧4~5cm),PVC管与模板周围结合处用胶带纸粘牢。这样基本可避免螺栓孔周围漏浆起砂,对拉螺栓还可抽出周转利用。

  随着建筑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应用,人们精品质量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工程将不再二次装饰装修,清水镜面砼将在工业建筑方面广泛推广应用的同时,也将向民用建筑方面发展,自然人们要求其效果至善至美和成为精雕细刻艺术品工程的愿望也必将愈来愈强烈,另一方面,细部处理的好坏和质量通病的有效防治与消除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施工企业对该工艺掌握运用和施工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和内容。本文所述清水镜面砼工程八个方面质量通病的防治与消除方法是本人在工程施工实践方面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愿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继续研究探讨,推动清水镜面砼工艺水平的进步与提高。

物业经理人网 www.pmceo.coM

篇2: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探讨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探讨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施工人员急需解决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1、蜂窝

  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等到材料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破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可用1:2或1:2.5水泥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3.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较大尺寸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或振捣不实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处,应两侧同时下料,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木块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凿除,用压力水冲洗,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浇灌、捣实 。

  4、露筋

  4.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4.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现象及时调整;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处应冲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

  5、缝隙、夹层

  5.1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5.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未经接缝处理、未清除水泥表面的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


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6.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6.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7.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7.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8.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不符合混凝土强度评定规定。

  8.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施工中计量不准,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

  8.3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严禁使用过期水泥;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搅拌均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总之,混凝土严重的质量通病,影响结构安全,一般的质量通病,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评定质量。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各工序应严格把关,克服人为的不定影响,按规范、规程进行操作,把混凝土的质量通病降低到最低限度。

篇3: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探讨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的措施探讨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1、蜂窝

  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3.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

  4、露筋

  4.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4.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

  5、缝隙、夹层

  5.1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5.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

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6.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6.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7.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7.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8.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8.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

  8.3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

  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篇4: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探讨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探讨

  概要: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不能根除,在施工时只能进行防治,本文就从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

  防治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1、蜂窝

  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3.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4.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4.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

  5.1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5.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

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6.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6.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7.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7.3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8.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8.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8.3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篇5:砼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1.车子向料斗倒料,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撤把,脚不得踏在料斗上,料升起时斗的下方不得站人。清理料斗下砂石时,必须将两条斗链扣牢;

  2.在搅拌机运转过程中,不得将工具伸入滚筒内;

  3.用井架运输时,小车车把不得伸出笼外,车轮前后要楔牢;

  4.浇灌框架梁柱砼,要注意观察模板、顶架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不准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5.在浇灌结构边沿的柱、梁砼时,外部应有平桥或安全网等必要的安全措施;

  6.浇灌深基坑砼前的在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基坑边质有无崩倾塌的危险,如发现情况,应立即报告并采取措施;

  7.使用振动棒时应穿戴防护用品,用装有漏电保护开关的制箱,制箱应架空放置;

  8.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作业,未经验收不合格不准作下一道序作业。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