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导航

对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建议

编辑:物业经理人2018-12-20

  对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若干建议

  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上有效占有市场、提高利润率,降低工程成本是关键。本文分别从设计方面、降低材料成本方面、充分利用夜间、冬季、雨季施工方面、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方面、节约管理费用方面、节约临时设施费用方面、对临时性工程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方面、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进行台背回填方面对控制工程施工成本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有助于施工成本的抑减。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然而与此同时,大部分工程项目的利润空间都被极度压缩,施工企业要想扩大利润空间,降低工程成本是重中之重。

  1 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和控制,检查和衡量,并采取措施确保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控制主体则是人,其手段主要是通过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因此,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应坚持以下原则:

  1.1 厉行节约原则

  节约就是工程项目施工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当然,节约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要着眼于施工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偏差,以优化施工方案,从提高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角度来达到节约的目的。

  1.2 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原则包括两个涵义,即工程施工项目的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所谓全员控制是指成本控制涉及到施工项目部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过程,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利益都有关,因此成本控制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而不能认为成本控制仅是负责预、结算及财务部门的事情。所谓全过程控制是指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工程施工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因此,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在施工阶段要按照设计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在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办理工程结算,从而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1.3 目标落实原则

  目标管理是把围绕目标,通过计划、控制、分析、考核等实现既定目标,它是企业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在工程施工中,要通过逐一落实施工阶段性目标,完成成本控制的任务。实施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要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责任要全面,要突出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人的业绩进行考评,做到奖罚分明。

  1.4 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后,要及时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以便迅速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在动态控制中要注意 “例外”事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属于“例外”的情况通常需要我们采用灵活的办法加以处置。比如实际成本支出低于标准成本太多,它可能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给后续的分部分项工程或作业带来不利影响:另一种是造成质量低,除可能带来返工和增加保修费用外,质量成本控制还影响企业声誉。尽管有些成本差异虽未超过规定的百分率或最低金额,但一直在控制线的上下限线附近徘徊,亦应视为“例外”。意味着原来的成本预测可能不准确,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对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

  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公司与项目经理部、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其次,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笔者认为,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降低材料成本,是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关键

  按时购买材料是降低材料资金占用的一个重要手段。过早购买,材料款就会过早付给材料供应商,增加资金占用费,而一旦不能及时付款就会引致供应商起诉,浪费人力财力,还可能因为存放的地点与施工地点不一致而增加二次搬运费;但如果施工进度赶上来急需材料,而材料没有提前预计,这样不仅会影响进度,还会造成误期罚款或增加赶工费。

  加强地方供材的管理,也是降低材料费用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许多地方地材料供应商垄断地材料供应,哄抬价格,并且不许外地的供应商供料,强买强卖,要求收料员按他们提供的方量进行收料,甚至对收料员进行威胁殴打。因此施工单位首先要做好料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其次是对收料进行有效监管,必须两人以上进行收料,而且必须要求物资人员在场。

  2.2 充分利用夜间、冬季、雨季施工,降低工时成本

  目前国内许多施工单位,除了工期要求很紧的国家重点建设的高速铁路以及一些市政工程等项目外,夜间都没有或者很少组织施工。本来如人们所想,工地晚上应该是灯火通明、机械轰鸣、热火朝天,但是这种场面在许多在建的工程项目上几乎看不到。施工单位可以完全可以安排三班人员,进行三班倒,如钢筋制作、混凝土浇筑、路基拉料上土方、路基碾压等完全可以在夜间进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可以见缝

插针,在小的作业面上合理安排,组织好冬季施工和雨季施工,如桥涵又特别是涵洞、通道的施工受气候的影响较小,在雨季可以搭建临时塑料蓬,以减少气候对施工的影响,减少人工费用。

  2.3 提高施工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机械使用费

  为了满足在开工几天内上足设备的要求,施工单位往往不得不从千里之外的公司总部调来设备,而上场后却没有多少作业面,造成机械设备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施工单位在上场的时候通过租赁来解决。施工企业可以在当地外租一些设备,以减少上场运输费用。各施工队之间还可以合租或者由项目部在各施工队之间相互调动设备,从而从整体上减少租用机械设备费用。另外就是在施工现场允许的情况下,租用当地的农用运输车、农用小型挖掘机等。不仅成本低,而且在许多大型设备去不了的地方充分发挥机械体积小的优势。

  2.4 精简机构,压缩开支,节约工程施工间接费用

  目前许多施工项目部机构大而全,人浮于事。建议压缩机构和人员编制与人员外聘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在社会上招聘或者联系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本单位实习,对他们进行帮、教、带,不仅给相关人员以实践的机会,也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减少项目部的各项不必要开支。比如目前许多施工单位上场时就购买新车,并且是价格不菲的中高档小车,还有的是耗油料量大得惊人的越野车。其实在用车上大可不必相互攀比,完全可以使用旧车,或者是购买中低档的小车。如果是工地现场使用小车,建议租用当地的车辆。

  2.5 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理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以上是进行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只要细心观察、仔细分析、注意挖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在降低工程成本上取得成效。

www.pmceO.com 物业经理人网

篇2: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建议

  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建议

  建筑工程是一个需要经过多工种相互配合、合理安排工序、严格的材料筛选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等复杂安排才能建成的商品。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中广泛采用了现浇混凝土楼板,充分利用其房间的大小变化灵活、整体性能好、施工方便等特点,但随之而来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现浇楼板裂缝问题”已成为现今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此简单分析几点有关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目前工程中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现象已比较常见,特别是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根据近几年在工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和查阅相关资料,对现浇混凝土楼板常见裂缝的产生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形成特征

  (1)纵横向比例大于1:3.5的住宅楼在靠近端部大转角处的现浇楼板,会发生与转角处成45°夹角的条形裂缝,多数是沿楼板厚度贯穿性的裂缝。

  (2)在住宅楼现浇楼板内预埋塑料电线管方向的板面上部有通长裂缝。

  (3)在现浇楼板后浇带界面上,也可能发生沿楼板厚度的贯穿性裂缝。

  (4)产生在板角处的裂缝,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相垂直。

  (5)温度及混凝土收缩作用,往往也使一些板块在长边或短边方向跨中产生一些贯穿性裂缝。

  2、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

  2.1材料方面的因素:

  2.1.1水泥品种。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水泥的选择是关系到收缩问题的关键。水泥的收缩值通常取决于C3A、SO3、石膏的含量、碱含量及水泥细度等。而且,随着砼强度等级提高、单位体积水泥用量的增加,所产生的水化热也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也越大。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就会引起现浇板的开裂。

  2.1.2砂粒过细,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2.2施工方面的因素:

  (1)配筋、楼板厚度、施工工艺不合标准。在施工中未能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施工,钢筋安放位置不正确、钢筋间距偏大、楼板浇筑时厚度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浇筑震捣不密实等原因也容易导致楼板产生裂缝。

  (2)施工时模板的处理。模板施工因素对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产生的:

  a.由于楼板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造成模板支撑下沉变形过大;

  b.如果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不够,在施工期间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出现多次瞬间相对位移,这样也会引起楼板的裂缝;

  c.拆模过早,在混凝土没有完全硬化的时候就进行拆模板,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或受到振动,很容易产生裂缝。

  (3)钢筋保护层偏大。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板面负筋下沉混凝土保护层变厚,引起板面开裂。

  (4)保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浇注后,没有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养护,导致楼板收缩开裂。

  a.养护不及时,使混凝土养护初期过早脱水,使混凝土出现干缩

  b.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

  c.楼板施工完成后,混凝土终凝初期,施工机具和材料集中,或过早进人下道工序施工,造成较大施工荷载和震动,使其产生裂缝。

  2.3设计方面的因素:

  (1)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夏天时,构筑物外墙面表面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外墙面在高温下发生受热膨胀作用,在纵横两个方向墙面的膨胀变形对楼板产生的牵拉力作用下,使得纵横两垛外墙夹角处的楼板呈现向外墙方向拉伸。当主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造成楼板的转角处出现接近45°条形裂缝,因楼板与外墙体接触,板的上下面又均存在墙支承的约束,造成此类45°裂缝是上下贯穿的。

  (2)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收缩裂缝。由于预埋塑料管与混凝土之间无粘结力,使楼板的计算厚度减少,当混凝土收缩时,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在这种拉应力作用下,就会在楼板内预埋塑料管的断面的薄弱部位产生裂缝。

  (3)建筑设计方面。建筑师出于建筑采光和建筑造型需要,单体布置凹凸较多,即转角也越多,这些转角处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产生裂缝。

  (4)结构设计方面原因。在结构设计中为了控制造价指标节省投资,板厚多取设计下限。还有板的构造措施设计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板角未设置放射钢筋,板表面未设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最小厚度未考虑楼板中大量预埋管线从楼板中穿过的影响等。

  3、预防楼板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3.1材料措施。适当提高材料的抗裂能力和材料的收缩能力,配置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尽量避免使用收缩性较大的矿渣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减少水灰比,混凝土所用的骨料应控制其含泥量和级配,因为含泥量太大会使混凝土的“干”缩性增加。另外尽量减小钢筋的直径,加密钢筋间距等,这些都是防止楼板产生裂缝的有效措施。

  3.2施工方面:

  (1)加强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严禁运输过程和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擅自加水,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被人为破坏,确保混凝土浇捣的质量,以防止裂缝的产生。

  (2)施工中应注意做到防止早振,过振造成的板混凝土出现分层而降低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同时,混凝土浇筑完工后,必须派专人浇水养护,必要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可减少和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和温湿差变化过大引起的主拉应力。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毕24小时后方可进行施工放样,48小时进行模板制作、安装等其他作业,严禁集中堆载及施加冲击荷载。

  (3)钢筋制作安装时,板面负筋<<

/SPAN>Φ12,距梁200mm外设置600×600mm方格网,≥Φ12设置1000×1000mm马凳筋,以保证板面负筋的位置。

  (4)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应采用铁架子或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会下沉,从而有效控制保护层厚度,避免支座处因钢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

  (5)应提高模板制作、安装工艺,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使之能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以避免由于模板的弯曲变形造成混凝土的开裂。

  (6)应加强混凝土施工现场管理,对混凝土施工的每个环节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严禁野蛮施工,以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混凝土施工质量下降,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3.3设计方面:在使用小直径钢筋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配筋率,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角部负筋应双向配置,单向板也应四面均配置负筋。在相同配筋率的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缩小钢筋间距,可提高现浇板的抗裂能力。

  4、楼板混凝土的裂缝处理措施

  对产生的裂缝要全面分析,仔细研究产生裂缝的原因,裂缝是否已经稳定,是否仍处于发展状态,并做好检查记录。针对混凝土裂缝的分析,常见的有以下处理措施:

  4.1表面处理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缝及不再活动的缝。常用材料有环氧树脂类等。进行裂缝处理时混凝土表面应坚实、清洁,有的表面根据材料要求还要求干燥。

  4.2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mm),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而且费用低。对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篇3: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阐述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阐述

  在以往的工作中,项目管理者往往只注重现场管理,而忽视工程成本和利润;企业也是以施工进度等现场管理情况对项目管理者进行考核,而不对成本进行考核.而在企业的项目管理中,成本是核心.实行项目管理者收入与利润、成本等指标挂钩,并把利润作为项目考核的主要指标,突出表现了责、权、利的统一.笔者结合项目管理的经验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实现项目的成本控制进行了阐述.

  1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1]

  众所周知,施工项目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具有生产的一次性、关键环节多、原材料种类繁多、技术性强、制造周期长、外界干扰因素多等特点.实现成本目标的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以较小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使项目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项目成本控制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

  ①全员控制项目成本.全员控制项目成本是考核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项目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组,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因此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同时有关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②全过程控制项目成本.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因此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收交工,都要有成本控制意识.在投标阶段做好成本的预测,签好合同;在中标后的施工过程中,要制订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并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中.

  (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的结算,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3)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的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具有明确性和可考核性;事后评价做到公正合理.只有将成本控制置于良性循环中,成本目标才能实现.

  (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它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对项目成本进行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5)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率,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6)中间控制原则

  对一次性的施工项目,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成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不能再纠正.因此,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基础、结构、装饰等主要施工阶段上,是十分必要的.

  (7)例外管理原则

  例外管理是西方国家的常用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有一些不经常的“例外”问题,它们往往影响成本目标的实现,对这些“例外”问题,要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进行纠正.

  2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2.1 工程投标阶段

  在此阶段应根据工程概况,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和认真调查研究施工现场,综合分析,进行项目的成本预测,为投标决策提供意见.坚持全面控制原则,加强对此阶段主要责任部门的管理.

  2.2 在施工准备阶段

  应结合实际图纸的自审、会审和其他相关资料,倾听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依据工期和上级要求,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科学地编制强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择合理、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以最小的资金耗费满足预定的目标要求.同时,此阶段还应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生产技术组织实施,包括劳动工资津贴、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等作为编制依据,同时还要以各种先进技术经济定额为参照,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而制定项目成本控制计划,分解目标,划分责任和权利,保证目标的实现.

  2.3 施工阶段

  以项目经理的责任为中心,以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等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

进行对比,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实施控制.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按照量价分离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工程直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2.3.1 材料成本控制

  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

  (1)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规定责任部门,坚持节约原则,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与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2)材料价格控制包括:买价控制,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3.2 人工费控制

  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承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第二,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第三,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

  2.3.3 机械费控制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尽量避免窝工.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的管理,减少由施工组织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合理安排机械设备与辅助人员的协调配合工作,提高机械生产效率,降低机械成本.

  坚持中间控制,着重施工阶段的核算.同时在施工阶段合理控制工期,组织均衡施工,用好激励机制,调动职工节约的积极性,落实技术组织措施,及时做好工程变更,加强质量管理,坚持例外原则,尽量避免返工.

  企业应从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加强质量管理,控制不必要的浪费,以优质的工程质量赢得市场.

  2.4 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阶段

  应对竣工验收过程发生的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控制.此时也是对项目全面的总结评价阶段,应汲取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决策水平,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并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相关的用工制度和材料、机械使用计划,增强项目成员的责任心,提高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为了缓解任务开发的难度,改变“只见干活不见效益”的状况,维持公司持续性快速发展,应坚持成本核算制度,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增效能力,最终走上质量效益型企业的发展道路.

篇4:阐述防止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建议

  阐述防止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建议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但按成因基本可归结为由外荷和变形引起的两大类裂缝。其中由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引起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以及由这两种变形共同引起的温度收缩裂缝则是兰州地区实际工程中最常见的裂缝。随着建筑向大型化和多功能发展,超长(即超过温度伸缩缝间距)高层或大柱网建筑不断出现,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工艺的应用,使超长混凝土结构易出现的温度收缩裂缝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虽然这类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一般不致影响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安全,但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会给使用者感官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另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环境、温湿度差异很大,现行规范对防止和减轻温度收缩裂缝的设计措施制定的较为原则和局限。因此不少设计人员较重视强度设计,而不太认真考虑抗裂的构造措施。这样一旦出现裂缝不仅影响工程质量,同时在进入住房商品化,质量纠纷日趋增多的今天也不利于保护自己。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感到有必要结合兰州地区温差大,气候干燥这一地区特点,根据多年的工程设计实践和体会,对防止和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设计措施提出一些建议,供设计人员参考并能有所启发。

  2 温度收缩裂缝的基本特点

  混凝土在结硬的过程中发生收缩,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当这两种变形受到约束后,在结构内部就会产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这两种应力分别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开裂而形成收缩裂缝或温度裂缝。超长混凝土结构中较多见的是在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温度收缩裂缝。要分析温度收缩裂缝的基本特点,首先应掌握收缩和温度变形的一些基本概念。

  2.1 收缩变形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一般混凝土最终收缩应变约3~5×10-4,其特点是早期收缩快,半年可完成第一年收缩量的80~90%,一年后仍发展但已不明显。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品种,水灰比,坍落度,养护(保温,保湿)和体表比。

  2.2 温度变形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温度线胀系数一般为1.0×10-5/C°,其变形随温差而变化,一般发生在混凝土结硬一直到房屋使用期间。其影响因素有季节温差,内外温差和日照温差。

  2.3 温度收缩裂缝的基本特点:

  ⑴ 该裂缝由收缩和温度变形共同产生,其分布一般为收缩和温度两种裂缝的组合,随环境湿度和温度而变化,随时间而发展,裂缝的开裂和危害程度往往较单一的收缩或温度裂缝严重。

  ⑵ 根据具体工程裂缝出现的时间、发展与变化、以及分布、形状、尺寸等特征。一般可分为以收缩变形为主或以温度变形为主,实际工程中较常见的是以收缩变形为主的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一年内,但多见半月至数月之内。

  ⑶ 主要影响的部位及构件是底层和顶部数层梁板构件以及基础梁、挑檐、栏板等外露构件。

  ⑷ 梁板裂缝呈现不同分布和特征,梁缝一般垂直于纵向,分布在两侧面,两头细、中间宽、枣核形。裂缝为表面,深进或贯通。单向板缝等间距平行于短边。双向板缝较重于单向板缝,两个方向板缝纵横交错,不规则,缝多为贯通,板面缝一般宽于板底缝。

  3 防止和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设计建议

  3.1 设置后浇带以及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措施

  3.1.1 有效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是列入高规中的一种目前设计人员常采用的方法,它利用了混凝土早期收缩量大的特性,其设计思路是“以放为主”。主要作用是释放早期混凝土收缩应力,减小以收缩为主的变形。高规虽然对后浇带的间距、宽度、钢筋处理、浇筑时间有较明确要求,不少资料对此也有所介绍。但是结合多年来对兰州地区几个较大型超长工程的设计实践,深感对后浇带的做法必须予以重视。如设计施工处理不好,不仅起不到予期的效果,还会留下结构隐患。因此就后浇带的具体做法提出以下建议和看法:

  ⑴ 间距:高规规定为30m~40m。建议具体工程应结合建筑物长度、气候环境特点综合考虑,一般应控制在30m左右。

  ⑵ 位置:

  ①小跨梁开间或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可在梁跨三分之一处。

  ②平面布置时要注意梁的布置宜平行于后浇带以免梁截断太多。

  ③视具体情况可沿平面曲折通过。

  ⑶ 宽度:高规规定800~1000mm。建议预留的宽度要考虑满足钢筋错开搭接要求。可允许大于1000mm。

  ⑷ 钢筋:目前对后浇带内梁纵向钢筋处理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梁板钢筋均断开后搭接(高规要求),但由于梁钢筋搭、焊接处理困难,质量不易保证,易给结构造成隐患。

  第二种:板钢筋断开,梁钢筋直通不断。目前工程采用较多,但由于截断梁较多时,钢筋全部不断会约束混凝土收缩,达不到予期效果。

  建议:梁上部钢筋,腰筋及板墙钢筋断后错开搭接或必要时先搭后补焊。梁下部钢筋不断,可适当加大配筋。这样即可大大减小梁钢筋全部不断对混凝土收缩形成的约束,又可避免梁钢筋全部断后造成的钢筋搭、焊接困难,这种处理方法笔者自93年以来已在一些工程中较好的进行了使用。

  ⑸ 浇筑时间:高规要求,宜在两个月后且浇筑时的温度宜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由于混凝土早期收缩量大,相对一年的收缩量,半月约占30~40%;1个月约占45~55%;2个月约占65~75%;半年约占80~90%,故应按规范执行,一般应保证两个月后浇筑。

  ⑹ 后浇混凝土:采用无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强度较主体混凝土提高C5级。

  ⑺ 设计时要特别交待以下请施工单位注意的问题:

  ①后浇带两侧宜设钢筋网片,防止主体混凝土流入后浇带。

  ②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凿毛,浇筑时振捣密实,精心养护。

  ③后浇带两侧支撑保证稳定可靠,后浇带混凝土达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

  3.1.2、针对性地采取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措施

  ⑴ 加强屋面保温隔热措施,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严格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⑵ 屋面板、外廊板,阳台板等外露室外现浇板(含施工期间主体暴露时间较长的室内现浇板)以及板跨大于4m且采用泵送混凝土的双向连续板等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板,均应在板面(即板的受压区)配置不小于φ6@200双向钢筋网片,或支座钢筋隔一全跨贯通,但间距不宜大于200mm,每一方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1%。以上板在有受力钢筋处,实配钢筋尚应考虑温度收缩应力影响予以适当增大。

  ⑶ 框架梁及所有现浇梁凡高度≥600者(外露梁高度≥500)均设置不小于2φ12腰筋。腰筋宜细而密,间距不应大于200mm,每侧腰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1%。

  ⑷ 檐口板,外露栏板应双面双向配筋,上下端头各配≥2φ10温度抵抗筋,并每隔15~20m设置一道20mm温度伸缩缝。

  ⑸ 控制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5。

  后浇带列入高层规程后已在大量工程中广泛使用。前已述及,其主要作用是减小混凝土早期以收缩为主的变形。因此,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预防不能仅靠设置后浇带来解决,必须采取上述“放”“防”“抗”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笔者已在兰州和西非热带地区一些较大型的超长建筑中,根据具体工程各自的特点多次采用了上述综合措施。实践证明比较有效。故认为,防止和减轻兰州地区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目前仍然应首先或主要采用设置后浇带以及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综合措施。考虑目前混凝土温度收缩裂缝的趋于增多以及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建议采用上述综合措施,房屋总长宜控制在120m内。

  3.2 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

  3.2.1 方法提出:

  由于后浇带延长工期,钢筋断后的

  3.2.1 方法提出:

  由于后浇带延长工期,钢筋断后的搭、焊接和清理凿毛均给填缝施工带来一定麻烦,处理不好将留下隐患,因此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游宝坤等人提出了采用UEA加强带取代后浇带连续浇筑超长建筑的无缝设计施工方法。

  3.2.2设计思路:

  “以抗为主”的设计原则,利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产生的膨胀作用,在结构中产生少量预压应力用来补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和收缩拉应力,从而防止收缩裂缝或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裂缝范围内。

  3.2.3具体做法所有楼板均掺10~12%UEA(膨胀率2~3×10-4)。但每间隔50m设置一条2m宽膨胀加强带,带内混凝土掺加14~15%UEA(膨胀率4~6×10-4),两侧设密孔钢丝网,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可连续浇筑100~200m的超长建筑,具文献[4]介绍,该技术已在全国50多个重大工程中应用。

  由于这种方法,规范未列入,施工要求严,气候环境影响大,潮湿地区膨胀可保持,干躁地区会存在问题。结合对福州机场航站楼采用UEA混凝土后实际效果的调研。建议兰州地区应慎重采用,若采用可做必要计算和实验,测得一些技术数据,最好在有条件保湿养护的地下结构中采用。也可考虑在建筑长度70m以下,设置后浇带后影响工期的工程上试用,但对梁板构件仍应针对性地采取3.1.2中介绍的一些必要的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设计措施。另外特别提请施工时要严格保湿养护。

  3.3采用予应力混凝土结构

  予应力混凝土可增强梁板刚度,梁板中所产生的预压应力可抵消由于混凝土温度变化和收缩产生的轴向拉应力,从而达到扩大温度伸缩缝间距不设后浇带的目的。经对珠海机场调研了解到:梁板在采用无粘结予应力混凝土后,平面尺寸84×48m,未设后浇带,使用良好。笔者认为,当为满足建筑层高要求而采用该技术时,可考虑在采用必要的控制和抵抗温度应力的具体措施后增大温度伸缩缝的间距,但应结合工程收集资料具体分析。

  4结语

  ⑴温度收缩裂缝是兰州地区超长混凝土结构中较常见且日趋增多的裂缝,由于该裂缝的危害性及规范的局限性,设计人员应予以足够重视。

  ⑵本文从设计角度上简析了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的特性,影响因素以及温度收缩裂缝的成因和基本特点,以使设计人员建立最基本的概念来针对性地结合具体工程特点考虑防止和减轻温度收缩裂缝的具体措施。

  ⑶“设置后浇带以及控制和抵抗温度收缩应力的综合措施”注重结构概念设计,对裂缝采取“放”“防”“抗”相结合的构想。工程实践证明,对防止和减轻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比较有效,但其中一些措施主要基于设计概念和定性分析,如何通过进一步的定量计算及实验验证,尚需做深入工作,具体工程在采用时应根据其各自特点,并结合兰州地区8°抗震设防要求综合考虑。

  ⑷后浇带内梁钢筋断与不断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法。通过多年在一些超长建筑上的设计实践,本文提出了梁钢筋下部不断开,上部及腰筋可错开搭接或先搭后焊的处理方法,同时对后浇带其它具体做法也较详细地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议

篇5:梁板结构施工缝留设施工建议

  梁板结构的施工缝留设的施工建议

  本文主要阐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进行砼浇筑施工作业期间,对于施工间竭时间未超过、超过采用水初凝时间以及施工间竟时间较长这三种情况之下的施工缝处理办法。同时,对梁板结构的施工缝留设提出几点常规施工的参考建议。

  1、引言

  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2、施工缝处理方法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做如下处理:

  2.2.1若施工间竭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根据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不应超过2小时),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倾入,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5~10cm,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2.2.2若施工间竭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18mpa时,方可继续施工。

  在合肥钢铁公司备煤工程煤场C10混凝土现浇施工过程中,夜间由于短时间雷阵雨的原因,混凝土浇筑工作间竭了将近一个半小时,雨止后,我们采用上述办法进行处理施工,使得新老混凝土整体凝固,砼内在及表面质量均良好。

  2.2.3若施工间歇时间较长,已浇筑的混凝土早已硬化,在新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如下处理:

  a.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

  b.将钢筋上的锈斑及浮浆刷净;

  c.必要时将旧混凝土适当凿毛;

  d.用清水冲洗旧混凝土表面,使旧混凝土在浇筑新混凝土前保持湿润;

  e.浇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缝面上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1.5cm的水泥砂浆(对于水平施工缝,该水泥砂浆厚度宜为2~3cm);

  f.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  在芜湖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主厂房除氧煤仓间框架29.67m层梁板柱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搅拌站机械故障的因素影响,使得作业不得不停止,此时砼间竭时间超过2小时且砼表面早已硬化,经过与我们建筑试验室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研究讨论,决定采用以上办法处理,后来从整个框架的混凝土浇灌情况来看,收效良好,在拆模后的观感质量、试块试压情况等方面均质量优良。

  2.2.4梁、柱施工缝应与梁、柱轴线垂直,板墙施工缝应与板面、墙面垂直,不宜做成斜坡形。

  2.2.5留梁的竖向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的位置上,再浇灌混凝土。隔板应按梁中钢筋位置留出缺口,满插到梁底。若隔板上下不留缺口,板就被钢筋挡住,插不到梁底,混凝土的水泥砂浆就容易从下部流出,使梁底形成一个强度较低的水泥砂浆层。

  2.2.6做板的坚向施工缝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可采用新加设接头钢筋的办法。接头钢筋一般可采用Φ6~Φ10,其所需截面面积一般为板截面面积的0.2%~0.3%,长度为插入新旧混凝土各30倍直径,两端加弯钩。这种钢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必要时上下均放。

  2.2.7较大体积的结构之施工缝,例如毛厂石混凝土基础的施工缝,应做成踏步式,阶长为阶高的2倍。

精彩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物业经理人 pmceo.com版权所有